高考化学实验探究习题集二无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29041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2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实验探究习题集二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实验探究习题集二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实验探究习题集二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实验探究习题集二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实验探究习题集二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实验探究习题集二无答案.docx

《高考化学实验探究习题集二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实验探究习题集二无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实验探究习题集二无答案.docx

高考化学实验探究习题集二无答案

实验探究习题集

(二)

 

1.(西城期末)某中药主要含二硫化亚铁(FeS2),某学习小组欲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测定其铁、硫元素的质量分数。

(1)装置中,A为高温灼烧装置,B为气体吸收装置,C为检测尾气中是否含有SO2的传感器。

取mg该中药样品于装置A中,经充分反应,使硫元素全部转化为SO2和SO3,在B中得到白色沉淀,传感器(装置C)未检测到SO2。

①装置B中的H2O2反应时表现出了性。

②欲计算硫元素的质量分数,需测量的数据是。

③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传感器中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2)为测定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继续实验。

a.将A装置中的剩余固体用足量盐酸酸浸,有少量H2产生。

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黄色滤液;

b.向滤液中滴加TiCl3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TiCl3被氧化为TiO2+;

c.用滴定法测定Fe2+的量,消耗vmLnmol/LK2Cr2O7溶液。

①a中滤液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

②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③c中K2Cr2O7被还原为Cr3+,样品中铁元素质量分数的数学表示式是。

 

2.(通州期末)氨水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试剂。

(1)以浓氨水和生石灰为原料,用如下图装置为发生装置,可制取少量氨气。

已知:

NH3·H2O+CaO=Ca(OH)2+NH3↑。

①浓氨水应该装在__________(填A或B)中,该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

②试从电离平衡的角度分析该实验中氨气逸出的原因:

__________。

③现要用试管和必要实验用品收集一试管氨气,请在C处画出相应收集装置。

(2)化学兴趣小组用氨水与硝酸银溶液配制好银氨溶液后,进行乙醛的银镜反应实验,但部分同学实验时间长,且效果不明显。

影响乙醛银镜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呢?

请你完成如下猜想:

①猜想:

因素一:

银氨溶液的pH大小;因素二:

__________。

②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影响因素一,完成下表中内容。

提供试剂:

乙醛、2%稀氨水、0.25mol/LNaOH溶液、盐酸、2%AgNO3溶液

实验用品:

烧杯(装有热水)、试管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及结论

1

在A、B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各加入1mL2%的AgNO3溶液,然后边振荡试管边逐滴滴入2%稀氨水,制得pH均约为8的银氨溶液。

(步骤1只填现象)

2

(3)吸取20.00mL上述氨水于锥形瓶,滴加3滴甲基橙指示剂,用0.0050mol/L标准硫酸滴定,滴定至出现红色为终点,重复3次实验,平均消耗标准硫酸20.04mL,计算上述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

 

3.(石景山期末)某小组探究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实验步骤及记录如下:

Ⅰ.分别向盛有0.5gNa2CO3固体、0.5gNaHCO3固体的烧杯中加入10mL水(20℃),搅拌,

测量温度为T1;

Ⅱ.静置恒温后测量温度为T2;

Ⅲ.分别加入10mL密度约为1.1g/mL20%的盐酸(20℃),搅拌,测量温度T3。

得到表1的数据:

表1

T1/℃

T2/℃

T3/℃

Na2CO3

23.3

20.0

23.7

NaHCO3

18.5

20.0

20.8

回答下列问题:

(1)Na2CO3溶于水显碱性,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根据试题后的附表判断:

步骤Ⅰ中Na2CO3、NaHCO3固体分别是全部溶解还是部分溶解_________。

(3)分析表1的数据得出:

Na2CO3固体溶于水______,NaHCO3固体溶于水______(填“放热”或“吸热”)。

(4)甲同学分析上述数据得出:

Na2CO3和NaHCO3与盐酸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乙同学认为应该增加一个实验,并补做如下实验:

向盛有10mL水(20℃)的烧杯中加入10mL_____,搅拌,测量温度为22.2℃。

(5)结合上述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NaHCO3与盐酸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B.不能用稀盐酸鉴别Na2CO3和NaHCO3固体

C.Na2CO3、NaHCO3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的能量变化还与物质的溶解等因素有关

(6)丙同学为测定一份NaHCO3和Na2CO3混合固体中NaHCO3的纯度,称取m1g混合物,加热至质量不变时,称其质量为m2g,则原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用代数式表示)。

附表:

溶解度表

温度

溶解度

10℃

20℃

30℃

40℃

Na2CO3

12.5g

21.5g

39.7g

40.0g

NaHCO3

8.1g

9.6g

11.1g

12.7g

 

4.(海淀期末)19.(12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探究SO2与FeCl3溶液的反应,所用装置如下图所示。

AB

(1)该小组同学预测SO2与FeCl3溶液反应的现象为溶液由棕黄色变成浅绿色,然后开始实验。

步骤①

配制1mol·L-1FeCl3溶液(未用盐酸酸化),测其pH约为1,取少量装入试管B中,加热A。

FeCl3溶液显酸性的原因是。

写出装置A中产生SO2的化学方程式:

(2)当SO2通入到FeCl3溶液至饱和时,同学们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棕黄色变成红棕色,没有观察到丁达尔现象。

将混合液放置12小时,溶液才变成浅绿色。

【查阅资料】Fe(HSO3)2+离子为红棕色,它可以将Fe3+还原为Fe2+。

生成Fe(HSO3)2+离子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解释SO2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红棕色Fe(HSO3)2+离子的原因:

写出溶液中Fe(HSO3)2+离子与Fe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为了探究如何缩短红棕色变为浅绿色的时间,该小组同学进行了步骤③的实验。

步骤

往5mL1mol·L-1FeCl3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溶液立即变为红棕色。

微热3min,溶液颜色变为浅绿色。

步骤③

往5mL重新配制的1mol·L-1FeCl3溶液(用浓盐酸酸化)中通入SO2气体,溶液立即变为红棕色。

几分钟后,发现溶液颜色变成浅绿色。

用铁氰化钾溶液检验步骤

和步骤③所得溶液中的Fe2+,其现象为。

(4)综合上述实验探究过程,可以获得的实验结论:

I.SO2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红棕色中间产物Fe(HSO3)2+离子;

II.红棕色中间产物转变成浅绿色溶液是一个较慢的过程;

III.。

 

5.(东城期末)19.(10分)工、农业废水以及生活污水中浓度较高的NO

会造成氮污染。

工业上处理水体中NO

的一种方法是零价铁化学还原法。

某化学小组用废铁屑和硝酸盐溶液模拟此过程,实验如下。

(1)先用稀硫酸洗去废铁屑表面的铁锈,然后用蒸馏水将铁屑洗净。

①除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②判断铁屑洗净的方法是。

(2)将KNO3溶液的pH调至2.5。

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调低溶液pH的原因是

(3)将上述处理过的足量铁屑投入

(2)的溶液中。

右图表示该反应过程中,体系内相关离子浓度、pH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①t1时刻前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②t1时刻后,该反应仍在进行,溶液中NH

的浓度在增大,Fe2+的浓度

却没有增大,可能的原因是。

(4)铁屑与KNO3溶液反应过程中若向溶液中加入炭粉,可以增大该反应的

速率,提高NO

的去除效果,其原因是。

 

6.(大兴期末)17.(13分)某课外小组探究钠、铝、铁、铜单质还原性强弱及其相关化学性质,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1

常温时取四种金属少量分别放入装有蒸馏水的试管中

实验2

再取少量铝、铁、铜分别放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

(1)实验1中能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实验2中能够判断出铝、铁、铜还原性强弱的现象是。

结论:

由实验1、2得出四种金属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请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钠的还原性强于铝。

(3)为确认实验2反应后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再进行实验:

①取Al反应后的溶液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一段时间后,取Fe反应后的溶液,检验Fe2+方法正确的是。

a.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再加入少量氯水,溶液变红

b.滴加K3[Fe(CN)6]溶液,有蓝色沉淀产生

c.滴加NaOH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

(4)在实验2中,铝、铁反应现象的差异并不是很明显,有同学建议再设计一种实验来证明这两种金属的还原性关系,请设计一种实验方案。

(5)在实验过程中,还有同学为了验证铁与铜的还原性,用铁、铜、导线、烧杯、氯化铁溶液设计了原电池装置。

①画出原电池的装置图。

②该电池的正极反应为。

 

7.(丰台期末)SO2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燃煤是产生SO2的主要原因。

工业上有多种方法可以减少SO2的排放。

(1)往煤中添加一些石灰石,可使燃煤过程中产生的SO2转化成硫酸钙。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可用多种溶液做燃煤烟气中SO2的吸收液。

①分别用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SO3溶液和NaOH溶液做吸收液,当生成等物质的

量NaHSO3时,两种吸收液体积比V(Na2SO3):

V(NaOH)=。

②NaOH溶液吸收了足量的SO2后会失效,可将这种失效的溶液与一定量的石

灰水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使NaOH溶液再生,再生过程的离子方程式是。

(3)甲同学认为BaCl2溶液可以做SO2的吸收液。

为此甲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夹持装置和加热装置略,气密性已检验):

已知:

Na2SO3(固体)+H2SO4(浓)

Na2SO4+SO2↑+H2O

反应开始后,A中Na2SO3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同时有白雾生成;B中有白色沉淀。

甲同学认为B中白色沉淀是SO2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的BaSO3,所以BaCl2溶液可做SO2吸收液。

乙同学认为B中的白色沉淀是BaSO4,产生BaSO4的原因是:

①A中产生的白雾是浓硫酸的酸雾,进入B中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

②。

为证明SO2与BaCl2溶液不能得到BaSO3沉淀,乙同学对甲同学的实验装置做了如下改动并实验(夹持装置和加热装置略,气密性已检验):

反应开始后,A中Na2SO3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同时有白雾生成;B、C试管中除了有气泡外,未见其它现象;D中红色褪去。

③试管B中试剂是溶液;滴加浓硫酸之前的操作是。

④通过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8.(西城高三一模)28.(15分)为探究Ag+与Fe3+氧化性的相关问题,某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

相关物质的溶解度(20oC)AgCl:

1.5×10-4gAg2SO4:

0.796g

(1)甲同学的实验如下:

序号

操作

现象

实验Ⅰ

将2mL1mol/LAgNO3溶液加入到

1mL1mol/LFeSO4溶液中

产生白色沉淀,随后有黑色固体产生

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

溶液变红

注:

经检验黑色固体为Ag

①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

②甲同学得出Ag+氧化了Fe2+的依据是。

(2)乙同学为探究Ag+和Fe2+反应的程度,进行实验Ⅱ。

a.按右图连接装置并加入药品(盐桥中的物质不参与反应),发现电压表指针偏移。

偏移的方向表明:

电子由石墨经导线流向银。

放置一段时间后,指针偏移减小。

b.随后向甲烧杯中逐渐加入浓Fe2(SO4)3溶液,发现电压表指针的变化依次为:

偏移减小→回到零点→逆向偏移。

①a中甲烧杯里的电极反应式是。

②b中电压表指针逆向偏移后,银为极(填“正”或“负”)。

③由实验得出Ag+和Fe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为进一步验证乙同学的结论,丙同学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序号

操作

现象

实验Ⅲ

将2mL2mol/LFe(NO3)3溶液加入有银镜的试管中

银镜消失

实验Ⅳ

将2mL1mol/LFe2(SO4)3溶液加入有银镜的试管中

银镜减少,未消失

实验Ⅴ

将2mL2mol/LFeCl3溶液加入有银镜的试管中

银镜消失

①实验Ⅲ(填“能”或“不能”)证明Fe3+氧化了Ag,理由是。

②用化学反应原理解释实验Ⅳ与Ⅴ的现象有所不同的原因:

9.(海淀高三一模)已知FeCl3溶液与KI溶液的反应为可逆反应,某小组同学对该反应进行实验探究。

(1)甲同学首先进行了实验1。

实验

1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ⅰ.取2mL1mol·L-1KI溶液,滴加0.1mol·L-1FeCl3溶液3滴(1滴约为0.05mL,下同)。

ⅰ.溶液呈棕黄色。

ⅱ.向其中滴加2滴0.1mol·L-1KSCN溶液。

ⅱ.溶液不显红色。

①写出FeCl3溶液与K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加入KSCN溶液的目的是。

③甲同学认为溶液不显红色的原因是反应体系中c(Fe3+)太低,故改进实验方案,进行了实验2。

实验

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ⅰ.取2mL0.1mol·L-1KI溶液,滴加0.1mol·L-1FeCl3溶液3滴。

ⅰ.溶液呈棕黄色。

ⅱ.向其中滴加2滴0.1mol·L-1KSCN溶液。

ⅱ.溶液显红色。

ⅲ.继续加入2mLCCl4,充分振荡、静置。

ⅲ.液体分层,上层红色消失,变为棕黄色,下层呈紫红色。

本实验改用0.1mol·L-1KI溶液的目的是。

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实验2中加入CCl4后上层溶液红色消失的原因:

(2)甲同学认为“用CCl4萃取后上层溶液仍为棕黄色”的原因是I2未被充分萃取,但乙同学查阅资料得到信息:

I2、I3-在水中均呈棕黄色,两者有如下关系:

I2+I-

I3-。

于是提出假设:

萃取后的溶液呈棕黄色的主要原因是存在I3-。

①为验证假设,乙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实验3。

实验3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ⅰ.取1mL实验2中棕黄色的上层清液,再加入2mLCCl4,振荡、静置。

ⅰ.液体分层,上层呈黄色,下层呈紫红色。

ⅱ.取1mL饱和碘水,加入2mLCCl4,振荡、静置。

ⅱ.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呈紫红色。

实验3的结论是。

②甲同学依据乙同学的实验设计思路,选用实验2中的试剂,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了更加严谨的实验,证明了平衡I2+I-

I3-的存在。

请你补充完整他设计的实验步骤:

将实验2中下层紫红色溶液平均分成两份,分装于两支试管中,向试管1中加入1mL水,振荡、静置;向试管2中。

两支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

10.(东城高三一模)28.(15分)某学生欲通过实验方法验证Fe2+的性质。

(1)该同学在实验前,依据Fe2+的性,填写了下表。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向盛有新制Fe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数滴浓硝酸,振荡

试管中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颜色逐渐变黄

Fe2++NO

+2H+=Fe3++NO2↑+H2O

依照表中操作,该同学进行实验。

观察到液面上方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但试管中溶液颜色却变为深棕色。

为了进一步探究溶液变成深棕色的原因,该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2)向原新制FeSO4溶液和反应后溶液中均加入KSCN溶液,前者不变红色,后者变红。

该现象的结论是。

(3)该同学通过查阅资料,认为溶液的深棕色可能是NO2或NO与溶液中Fe2+或Fe3+发生反应而得到的。

为此他利用如图装置(气密性已检验,尾气处理装置略)进行探究。

ⅰ.打开活塞a、关闭b,并使甲装置中反应开始后,观察到丙中溶液逐渐变为深棕色,而丁中溶液无明显变化。

ⅱ.打开活塞b、关闭a,一段时间后再停止甲中反应。

ⅲ.为与ⅰ中实验进行对照,更换丙、丁后,使甲中反应继续,观察到的现象与步骤ⅰ中相同。

①铜与足量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装置乙的作用是;

③步骤ⅱ的目的是;

④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4)该同学重新进行

(1)中实验,观察到了预期现象,其实验操作是。

 

11.(顺义高三一模)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对Cl2与Na2S2O3的反应进行探究(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操作和现象:

操作

现象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加一定量浓盐酸,加热

i.A中有黄绿色气体生成,C中液面上方有白雾,溶液中开始出现少量浑浊;

ii.一段时间后,C中产生大量黄色沉淀。

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C中白雾

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C中浊液过滤后,取少量滤液用盐酸酸化,滴加氯化钡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查阅资料:

a.S2O32—有较强的还原性

b.酸性条件下S2O32—迅速分解为S和SO2

(1)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B中饱和NaCl溶液的作用是。

(3)C中生成黄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

(4)为检验C中是否有SO2生成,需进行的操作是。

(5)C中滤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甲同学认为利用该现象可证明Na2S2O3被Cl2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6)乙同学认为,C中滤液用硝酸酸化后滴加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也能证明Na2S2O3被Cl2氧化,丙同学认为不能证明,理由是。

 

12.(石景山高三一模)28.(15分)某学习小组依据反应:

SO2(g)+Cl2(g)

SO2Cl2(g)△H<0,设计制备磺酰氯(SO2Cl2)的装置如左图,有关信息如右表所示。

SO2Cl2

Cl2

SO2

熔点/℃

–54.1

–101

–72.4

沸点/℃

69.1

–34.6

–10

性质

遇水发生

剧烈水解

(1)若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B仪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为了便于混合物的分离且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A装置的反应条件最好选择_____。

a.冰水浴b.常温c.加热至69.1℃

(4)如果通入的Cl2或SO2含有水蒸气,氯气和二氧化硫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5)实验时先通入干燥的Cl2将A装置中的空气赶走,再缓慢通入干燥的SO2,即发生反应。

充分反应后,继续通入Cl2使装置中的SO2进入烧杯中被吸收。

分离产物后,向获得的SO2Cl2中加水,出现白雾,振荡、静置得到无色溶液W。

①经分析SO2Cl2与H2O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②无色溶液W中的阴离子除含少量OH-外,还含有其它两种阴离子,检验溶液W中这两种阴离子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反应完成后,在W溶液、烧杯中分别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均出现白色沉淀,此沉淀不溶于稀盐酸,经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的固体质量分别为Xg、Yg。

计算SO2+Cl2

SO2Cl2反应中,SO2的转化率(用含X、Y的代数式表示)。

 

13.(门头沟高三一模)28.(16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下列有关装置对SO2的性质及空气中SO2的含量进行探究(装置的气密性已检查):

(1)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滴加浓硫酸之前,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N2,再关闭弹簧夹。

此操作的目的是。

(3)实验过程装置B中没有明显变化。

实验结束取下装置B,从中分别取少量溶液于两支洁净试管中。

向第1支试管中滴加适量氨水出现白色沉淀(填化学式);向第2支试管中滴加适量新制氯水,仍然出现白色沉淀,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

(4)装置C中的溶液中出现淡黄色浑浊,该实验证明SO2具有性。

(5)装置D的作用是。

(6)实验后,测定装置D中溶液呈碱性。

溶液为什么呈碱性呢?

大家有两种不同的假设:

①是生成的Na2SO3水解;②是氢氧化钠剩余。

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哪种假设成立。

可任选下列试剂进行实验:

Na2SO3溶液、酚酞溶液、氯水、BaCl2溶液、稀硫酸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与结论

1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滴入几滴酚酞

溶液变红

2

(7)另一小组利用装置E进行实验:

SO2性质实验之后,用注射器对实验室内空气进行取样。

并向装置E中共注入VmL(已折算为标况下体积)的空气,当溶液刚好褪色时,停止实验。

请计算该空气中SO2的体积分数(用含V的代数式表示)。

 

14.(房山高三一模)28.(15分)资料显示:

a.Na2S2O3、BaS2O3、BaS均易溶于水。

b.SO2、Na2S、Na2CO3反应可生成Na2S2O3。

某化学小组据此进行了制备硫代硫酸钠(Na2S2O3)的探究:

实验制备装置如下图所示(省略夹持装置):

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2)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装置B的作用之一是观察SO2的生成速率。

①B中最好盛装的液体是。

a.蒸馏水b.饱和Na2SO3溶液c.饱和NaHSO3溶液d.饱和NaHCO3溶液

②如使SO2缓慢进入烧瓶C,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_。

(4)在装置C中生成Na2S2O3。

①完成反应方程式:

SO2+Na2S+Na2CO3=Na2S2O3+

②反应开始先使A中发生反应一会儿,再使C中反应发生,其原因是。

③结束反应后,取C中溶液,经________、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Na2S2O3·5H2O。

(5)完成对所得产品的检测的实验:

推测

操作和现象

结论

杂质中的正盐成分可能有:

Na2S

Na2CO3

Na2SO4

①取Wg产品配成稀溶液;

②向溶液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得沉淀和滤液;

③向沉淀中加入过量盐酸,沉淀完全溶解,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④向滤液滴加2滴淀粉溶液,再逐滴加0.1000mol·L-1碘的标准溶液,至溶液呈紫色不再褪去,消耗碘的标准溶液体积为18.10mL。

产品杂质中:

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一定不含有。

操作④发生的反应是:

2S2O32-+I2===S4O62-+2I-

产品纯度:

 

15.(朝阳高三一模)某学生对

在不同

下的反应进行探究。

(1)测得

溶液

溶液

,二者水解的离子分别是。

(2)调节

,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

现象

10

产生白色沉淀,稍后溶解,溶液澄清

6

产生白色沉淀,一段时间后,沉淀未溶解

2

产生大量白色沉淀,一段时间后,产生海绵状棕黑色物质

查阅资料得知:

i.

白色,难溶于水,溶于过量的

溶液

ii.

棕黑色,不溶于水,能和酸反应

①推测a中白色沉淀为

,离子方程式是。

②推测a中白色沉淀为

,推测的依据是。

(3)取

中白色沉淀,置于

溶液中,沉淀溶解。

该同学设计实验确认了白色沉淀不是

,实验方法是:

另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