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27815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3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x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x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二〇一一年十月

 

目录

一、专业建设背景-1-

二、专业建设基础-2-

1、探索实践中的人才培养模式-2-

2、“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3-

3、初具规模的校内外实训基地-3-

4、结构较为合理的专兼职教师团队-3-

5、持续发展的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6-

三、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8-

1、专业建设目标-8-

2、人才培养目标-8-

四、专业建设内容-9-

1、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课程体系改革-9-

2、实习实训建设-9-

3、师资队伍建设-10-

4、社会服务能力建设-10-

五、改革举措-10-

1、构建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集团化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10-

2、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建设优质核心课程和立体化特色教材-11-

3、以打造符合职业人才培养要求的专业教学团队为目标,改善与加强“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建设-11-

4、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能力要求为标准,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导向”教学模式-12-

5、构建立体化的课程评价体系,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和过程性考试改革-12-

6、校企共建共享型校内实(培)训基地与紧密型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12-

六、建设进度-13-

七、建设经费预算-20-

八、建设的保障措施-23-

1、政策保障-23-

2、组织保障-23-

3、制度保障-24-

4、经费保障-24-

5、监管保障-24-

九、预期效益-24-

1、构建体现职业导向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集团化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25-

2、为服务地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起示范作用-25-

3、建立共享资源库,提供远程自主学习平台-25-

4、建成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25-

5、建成符合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基地-26-

6、增强行业影响力,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就业率-26-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

申请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院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的通知》精神,为提升我院旅游管理专业服务区域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结合我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及本专业现有的建设基础,特制定本方案。

一、专业建设背景

旅游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增速最快的行业之一,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2%,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5%。

2010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1.57万亿元人民币,国内旅游人数达21亿人次。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

中国将在2020年发展成为世界第一旅游接待大国和第四旅游输出大国,届时中国的旅游收入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之多,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完备的旅游接待体系,开发建成各级景点2万多个、A级旅游景区近1000家。

各类旅行社16891家、优秀旅游城市247个。

全国旅游住宿设施约40万家,其中星级饭店14099家。

国家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旅游业从业人员约为800万人,到2020年,而实际需要专业旅游人才在2000万以上,这样人才缺口至少在1200万人以上,平均每年需求约60万人(以20年间计算)。

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客观上要求大力发展旅游高等职业教育,满足旅游行业对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的需求。

因此,旅游职业教育迎来千载难逢的重大发展机遇。

随着甘肃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旅游业经济已成为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甘肃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推动甘肃旅游跨越式发展的第一年。

《意见》明确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和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十二五”期间,全省旅游从业人员总量预计达到110万人。

天水市作为甘肃省第二大城市,定位于“全球华人祭祖圣地”、“羲皇故里”和“宜居宜游城市”,依托“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历史发展机遇和“天水旅游富市”的战略部署,天水旅游业将迎来更好更快的大发展。

旅游产业的发展,为我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宽广的平台、良好的机遇与巨大的挑战。

二、专业建设基础

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开设于1998年,是国家重点建设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同时也是我校的特色专业,是西北地区最早举办的旅游类专业之一,是甘肃省陇东南地区最大的旅游人才培养基地,专业成立以来为地方旅游行业输送了大批高质量的旅游技能人才,共毕业学生1000余人,提供在职培训5000余人次。

现有在校生261人,近三年来,毕业生首次就业率达到95%以上。

经过13年的建设和发展,旅游管理专业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社会培训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探索实践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依据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和职业性目标定位,以及旅游行业的特点和旅游企业的运行状况,我院旅游管理专业从2009年开始实施专业群内涵建设项目,并作为天水旅游职业教育集团的牵头单位,经过连续3年“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集团化办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集团化办学”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在地方政府统筹下,依托行业、企业,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行业企业中的职业活动领域为学习内容,运用行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培养具有综合职业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专业人才培养方式。

该模式的实质就是让学生在仿真的职业性教学情景中参与学习、体验学习,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应用学习成果、检验学习效果、完善学习内容,在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其中,校企合作是工学结合的基础,工学结合是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职业教育集团则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2、“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

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上,强调课程设置的职业性,通过调研旅行社、旅游景区(点)等企业的职业岗位,在分析职业范围内就业岗位的基础上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通过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重组、整合课程内容,将旅游行业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标准,形成《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天水导游实务》、《旅行社计调实务》等3门核心课程,《天水导游实务》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并编写了基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材。

3、初具规模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旅游管理专业现有形体训练室、茶艺实训室、仿真前厅客房实训室、仿真餐饮实训室等实训室,总面积300多平方米。

同时与本地、省内外的一些著名旅行社、酒店和旅游景点合作,建立了16个校外实训基地。

通过与兰州兴隆山风景区、麦积山风景旅游区、天水市博物馆、伏羲庙、甘肃丝绸之路旅行社、山东蓝海酒店集团等旅游企事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探索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每届毕业生95%以上达到半年以上顶岗实习。

同时注重实习实训内涵建设,针对旅游管理实训系统的功能和特点,开发了实训课程(项目)标准、指导书、编写教材讲义、研制开发实践教学及教学管理软件、制定实习实训指导教师配备及培养方案规划、组织召开或参加相关会议和技术、技能培训、进行实训室建设方案调研、论证和修订工作。

4、结构较为合理的专兼职教师团队

旅游管理专业团队成员共14人,其中9人为专职教师,5人为兼职教师,兼职比例占36%。

专职教师中副教授以上职称3人,约占33.3%;中级职称5人,约占55.6%。

专职教师中有硕士以上学位及研究生学历者7人,约占77.8%,均为“双师”型教师,并挂职旅游企业,其中2名教师为全国导游资格证甘肃省考区的现场考试考评员;兼职教师均为旅游行业专家或旅游企业总经理,中高级以上职称占100%。

天水旅游发展研究中心是以我院旅游系为基础成立的,日常工作均在我院进行,因此该教学团队还承担着天水旅游产业发展的研究任务。

我院旅游管理教学团队是一支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积极主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教学团队。

2010年5月,我院旅游管理教学团队被甘肃省教育厅评为省级教学团队。

(1)团队教学成果获奖情况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奖励级别

时间

旅游职业教育培训、创新研究

天水科技进步二等奖

市级

2006.10.

甘肃省高职高专院校第二届英语口语大赛

非专业组团体二等奖

省级

2006.5

甘肃导游实务

省级精品课程

省级

2006.7

天水市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天水科技进步二等奖

市级

2009.10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计模式探讨

第三届全国旅游职业院校教师论文大赛优秀奖

省部级

2009.10.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若干分析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首届学术研讨会二等奖

院级

2009.8.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探讨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首届学术研讨会三等奖

院级

2009.8.

甘肃旅游网站建设现状研究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首届学术研讨会优秀奖

院级

2009.8.

天水市旅游服务技能大赛

优秀组织奖

市级

2009.7

甘肃省高职高专院校第四届英语口语大赛

非专业组团体二等奖

省级

2010.5

天水市旅游服务技能大赛

团体优胜奖

市级

2010.9

旅游学院网站建设

优秀网站

院级

2011.3

天水导游实务

省级精品课程

省部级

2011.7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探究——以《天水导游实务》为例

获第十三届(2011年)全国职业教育优秀论文三等奖

国家级

2011.10

天水市旅游从业人员现状调查与分析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首届学术研讨会一等奖

院级

2011.11

(2)团队教学改革论文情况

论文(著)题目

期刊名称、卷次

时间

甘肃红色旅游开发的思考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2

天水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契机和发展策略

《天水日报》

2007.10.

旅游.让生活更美好

《新华月报》

2008年

稳定酒店员工队伍的几点思考

《现代经济信息》

2008.4

“农家乐”旅游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甘肃科技》

2008.1

对甘肃旅游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2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计探讨——以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基础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2

“三城联创”是发展休闲产业创建和谐城市的基础

天水旅游论坛发言

2008.10

旅游专业毕业生潜流失分析

《发展》

2009.3

天水市旅游从业人员现状调查与分析

《社科纵横》

2011.2

浅议民俗文化的旅游价值及其开发策略

现代经济信息

2011.4

(3)团队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

项目名称

经费(万)

项目来源

起止时间

旅游职业教育、培训创新研究

5

天水市科技局

2003-2005

天水市休闲产业发展实务研究

1.2

天水市科技局

2009-2010

高职旅游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0.2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07-2008

贫困落后地区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1.6

甘肃省委宣传部社科规划项目

2007-2010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实习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0.2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09-2010

“关中—天水经济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

1.2

天水市科技局

2008-2009

甘肃国防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1.5

甘肃省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计划项目

2008-2009

天水旅游从业人员现状调查与分析

1.2

天水市科技局

2010-2011

天水朱家后川村乡村旅游品质提升项目建议书

0.5

麦积镇政府

2010-2011

三阳川卦台山伏羲文化遗址区保护开发可行性研究

2

天水市科技局

2011-2012

旅游产品创新研究

2

天水市科技局

2011-2012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校企校地合作,深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5

国家教育部

2011-2012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完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体制机制

国家教育部

2011-2015

5、持续发展的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

(1)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系列教材的推广

本团队完成的旅游系列教材已出版,《旅游英语》、《甘肃导游》、《旅游心理学》、《旅游办公自动化》等得到广泛应用,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引领型教材《天水导游实务》已完成校本教材的开发。

(2)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积极推广课程建设成果

本团队主持的《甘肃导游》2006年被评为甘肃省级精品课程,《全国导游基础知识》2009年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天水导游实务》2011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在建设过程中,团队收集了大量的资料,有针对性的整理和编写了讲义、大纲、教案等,建立了可以随机抽取的试题库,增加了精品课程的网络资源,为提高这些学科的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提高社会服务质量

本着为地方经济服务、为行业服务的理念,旅游学院自成立以来立足天水,面向全省旅游行业,先后成为天水旅游培训中心、天水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天水旅游职业教育集团等机构的所在地和牵头院校,这些机构的设立为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和政府、行业、企业的沟通共建中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我院积极开展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社会服务,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自2000年起,我系开展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培训工作,取得明显效果,考试通过率在全省旅游院校中名列前茅;

2004至今,我系取得全省唯一的中级茶艺师职业资格鉴定资质,并进行了多批次的中级茶艺师职业培训、考证工作;

多年来,本团队积极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天水旅游行业培训各类人员累计达5000多人次,获得高度评价;

多次承担国家级、省级及地市级大型活动的导游、接待及志愿服务活动50余次,受到主办方的一致好评,承担在天水市举办的国家级会展接待、导游讲解工作,获得一致好评;

2009、2010年成功主办了两届天水旅游服务技能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近三年服务社会情况一览表

时间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服务对象

主持人

完成情况及成效

2007.9—11

全国导游资格证考前培训

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理论培训和面试技巧指导

我院报考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的考生

何瑛

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通过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2008.9—11

全国导游资格证考前培训

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理论培训和面试技巧指导

我院报考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的考生

何瑛

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通过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2008.11

陇上江南天水旅游推介会

天水旅游推介

上海客源市场

何瑛

效果良好

2008.10

饭店服务员技能鉴定

技能鉴定

天水市劳动局

曹瑞琴

效果良好

2008.11

2009.12

国家导游员资格鉴定

国家导游员资格考试面试

甘肃省旅游局

何瑛

效果良好

2009.3

天水旅游发展研究中心

论证、成立

天水市旅游局

何瑛

效果良好

2009.5—7

名远大酒店在岗培训

酒店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培训

名远大酒店部门经理、员工

曹瑞琴

效果良好

2009.6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旅游整体开发规划

评审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旅游局

曹爱明

效果良好

2009.7-8

天水旅游服务技能大赛

组织策划、承办大赛

天水市旅游局

何瑛

反响强烈

2009.9

花牛苹果节(国家级)服务接待

服务接待

参加节会的领导及嘉宾

何瑛

效果良好

2009.11

天水麦积山植物园山庄员工脱岗培训

饭店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再强化

麦积山植物园部门经理、主管、基层员工

何瑛

效果良好

2009.12

天水旅游景点创建国家4A级景区接待工作

服务接待

评定国家4A级旅游景点的专家组成员

何瑛

效果良好

2010.6

第三节中国旅游电视艺术周开幕式

礼仪接待、表演

参加开幕式的国家、省、市领导

何瑛

效果良好

2010.6

甘陕川宁四省二十八城市旅游推荐会

礼仪接待、表演

参加活动的各省、市领导

何瑛

效果良好

2010.6

2010中国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

礼仪接待、表演

参加活动的各省、市领导

曹瑞琴

效果良好

2010.6

南山古柏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启动仪式

礼仪接待、表演

参加活动的市领导及川大教授、留学生

何瑛

效果良好

2010.9

天水旅游服务技能大赛

组织策划、承办大赛

天水市旅游局

董珍慧

反响强烈

2011.3

天水朱家后川村乡村旅游平直提升项目建议书

旅游项目策划

后川村民

何瑛

效果良好

2011.3

兰州饭店天水和谐园岗前培训

职业技能培训

全体新入职员工

何瑛

效果良好

2011.6

2011中国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

礼仪接待、导游服务

参加活动的各省、市领导

何瑛

效果良好

2011.6-10

旅游企业(季节性用工)顶岗实习

导游接待、景点讲解

省内外游客

何瑛

效果良好

2011.9

全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现场会导游接待

导游接待

商务部领导

董珍慧

效果良好

三、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1、专业建设目标

本专业的建设目标是深化校企(地)合作,完善体现职业导向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集团化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完善以天水旅游职业教育集团为依托的集团化办学模式;进一步加强实习实训内涵建设,建设具有示范作用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打造一支专兼结合、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以天水旅游职业教育集团为依托,加强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校校合作的模式,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服务地方经济、区域经济的发展。

把本专业建设成为工学结合效果显著、辐射与带动能力强、具有鲜明高职教育特色和良好示范作用、对全国高职旅游教育的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的示范专业。

2、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与旅游服务产业未来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职业素质和一定的职业发展能力,具有较强的旅游服务技能和一定的管理能力,“精导游、会计调、懂管理、善营销”,能够胜任导游、营销业务、旅行社计调及景区服务管理等岗位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四、专业建设内容

通过两年的集中建设,力争把旅游管理专业建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师资队伍管理体系,专业建设取得新突破,内涵建设取得新进展,探索出一条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行之有效的专业建设之路。

1、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课程体系改革

继续完善体现职业导向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集团化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该模式坚持政府主导,学校、行业企业形成合力,通过集团化办学的方式,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为参考,以行业企业中的职业活动领域为学习内容,运用职业导向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培养具有综合职业素质的技能型的专业人才。

开展以精品课程建设和立体化教材建设为教学改革突破点,重点建设任务引领型专业教材,建设“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改革。

围绕课程标准建设开发网络课程和多媒体课件,为高职旅游类专业以及社会服务职业培训与鉴定提供自主型学习教学资源支持。

2、实习实训建设

新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完善和升级现有校内实训室建设,确保校内情境式教学的需要,同时为行业企业提供岗前培训、在岗培训、服务品质提升等社会培训,从而为天水市和甘肃省旅游业的发展培养具备职业素质的专业人才。

建设具有示范作用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一步加强实习实训教学的内涵建设,完善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提升实训指导老师专业技能、制定科学规范的实训操作规程、设计科学逼真的职场氛围、制定科学规范的实训考核体系、加强实训指导教材的开发和生产性实训课题研究,完善科学的实训模块体系,创建高质量、深内涵的校企共建实训中心。

3、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不仅要形成在本专业(行业)中具有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更重要的是组建“校企互通”的专兼职教师团队。

“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为此,一方面要鼓励专职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或选派他们参与大、中型旅游企业的实践和项目研究,努力使其成为“双师型”或“双师素质”教师;另一方面通过正式引进、柔性引进和与企业共享等方式,聘请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来校兼职上课,充实师资队伍力量,建设一支素质精良、结构合理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

4、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以天水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和天水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为依托,加强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校校合作的模式。

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工学结合为途径,突出政府主导,增进与企业、行业管理部门的合作深度,提高企业、行业经营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加强与兄弟院校的合作,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通过资源共享、专业技术服务、培训服务、对口支援等方式,扩大受益面,提高办学效益;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服务地方经济、区域经济的发展。

五、改革举措

1、构建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集团化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依据旅游行业职业岗位的核心能力要求,与企业紧密合作,以校内外的实训基地为依托,将核心课程与生产经营实践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工学交替,构建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集团化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2、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建设优质核心课程和立体化特色教材

突破传统学科课程体系中对课程设计安排的限制,以工作任务为线索确定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以典型产品(服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

以典型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整合理论与实践。

通过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重组、整合课程内容,将旅游行业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标准,形成《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天水导游实务》、《旅行社计调实务》等3门核心精品课程。

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教材。

3、以打造符合职业人才培养要求的专业教学团队为目标,改善与加强“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

这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确定有效地团队目标;其次要培养卓越的专业带头人;第三要构建和谐的团队文化。

(2)注重“双师”素质培养。

每年有计划分期、分批安排已有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3)优化专职师资结构。

学院有计划地从普通高校、社会和企业逐年招聘和引进部分教师,注重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并力求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专业)、学历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的合理配置,不断改善和优化专职师资结构,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4)建设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聘请本地区、本行业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