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管线穿越工程安评.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22559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水管线穿越工程安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给水管线穿越工程安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给水管线穿越工程安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给水管线穿越工程安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给水管线穿越工程安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给水管线穿越工程安评.docx

《给水管线穿越工程安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水管线穿越工程安评.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给水管线穿越工程安评.docx

给水管线穿越工程安评

第一章概述

1.1工程概况

本工程自来水管道穿越X202盘汪线,采用水平定向钻进施工,穿越处位于X202盘汪线胡桥二路东侧,对应桩号约为K21+380,穿越管道为单孔DN420PE管,穿越长度为100m。

自来水管道穿越X202盘汪线位置图

为规范基础设施建设之间的关系,减少涉路工程对现有公路安全的影响,为公众出行提供安全保障,保证道路运营效率,受南京浦口自来水总公司委托,本公司对其自来水工程管道穿越X202盘汪线进行安全性评估。

1.2评估依据

1、《中华人民共与国公路法》(2004年修正);

2、《中华人民共与国公路管理条例》(2008年修正);

3、《公路安全保护条例》(2011年7月1日施行);

4、《路政管理规定》(交通部2003年);

5、《江苏省公路条例》(2011年);

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7、《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

8、《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9、《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

10、《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11、《管线定向钻进技术规范》(DG/TJ08-2075-2010);

12、《定向钻进管线穿越铺设技术规范》(非开挖技术协会,2010);

13、委托方提供的资料。

1.3工作内容

本次评估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管道穿越位置、埋深及与道路交叉角度等是否满足规范、是否合理;

2、穿越处路面沉降验算与孔壁稳定性验算;

3、施工方案、安全措施及应急预案是否满足要求。

第二章涉及的相关法规、标准及规定

为加强涉路工程建设与管理,保障公路工程可靠、运营安全,国家、交通运输部及相关行业部门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其中与本项目安全性评估相关的主要要求如下:

1、《中华人民共与国公路法》(2004年修正)有关规定:

第四十五条跨越、穿越公路修建桥梁、渡槽或者架设、埋设管线等设施的,以及在公路用地范围内架设、埋设管线、电缆等设施的,应当事先经有关交通主管部门同意,影响交通安全的,还须征得有关公安机关的同意;所修建、架设或者埋设的设施应当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要求。

对公路造成损坏的,应当按照损坏程度给予补偿。

2、《公路安全保护条例》(2011年7月1日施行)有关规定:

第二十七条进行下列涉路施工活动,建设单位应当向公路管理机构提出申请:

(一)因修建铁路、机场、供电、水利、通信等建设工程需要占用、挖掘公路、公路用地或者使公路改线;

(二)跨越、穿越公路修建桥梁、渡槽或者架设、埋设管道、电缆等设施;

(三)在公路用地范围内架设、埋设管道、电缆等设施;

(四)利用公路桥梁、公路隧道、涵洞铺设电缆等设施;

(五)利用跨越公路的设施悬挂非公路标志;

(六)在公路上增设或者改造平面交叉道口;

(七)在公路建筑控制区内埋设管道、电缆等设施。

第二十八条申请进行涉路施工活动的建设单位应当向公路管理机构提交下列材料:

(一)符合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要求的设计与施工方案;

(二)保障公路、公路附属设施质量与安全的技术评价报告;

(三)处置施工险情与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

公路管理机构应当自受审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许可或者不予许可的决定;影响交通安全的,应当征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同意;涉及经营性公路的,应当征求公路经营企业的意见;不予许可的,公路管理机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3、《路政管理规定》(2003年)有关规定:

第十条跨越、穿越公路,修建桥梁、渡槽或者架设、埋设管线等设施,以及在公路用地范围内架设、埋设管(杆)线、电缆等设施,应当按照《公路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事先向交通主管部门或者其设置的公路管理机构提交申请书与设计图。

本条前款规定的申请书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主要理由;

(二)地点(公路名称、桩号及与公路边坡外缘或者公路界桩的距离);

(三)安全保障措施;

(四)施工期限;

(五)修复、改建公路的措施或者补偿数额。

4、《江苏省公路条例》(2011年)有关规定:

第三十四条从公路用地外缘起,国道不少于二十米、省道不少于十五米、县道不少于十米、乡道不少于五米的区域为公路建筑控制区范围。

在上述范围内,除公路防护、养护需要与必要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外,禁止修建建筑物与构造物:

需要埋设管线、电缆等设施的,应当事先经公路管理机构批准。

5、《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有关规定:

第8.6.1电讯线、电力线、电缆、管道等均不得侵入公路建筑限界,不得妨害公路交通安全,并得损害公路的构造与设施。

第8.6.3原油管道、天然气等管道与公路相交叉时,应为正交;必须斜交时应大于45°。

第8.6.4管道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相交且采取下穿方式时,应埋置地下通道;管道与二级公路及二级以下公路相交叉时,应埋置套管。

通道与套管应按相应公路等级的汽车荷载等级进行验算。

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有关规定:

第12.5.4公路与原油、天然气等管道相交,以垂直交叉为宜。

必须斜交时,其交叉的锐角应不小于60°;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时,应不小于45°。

第12.5.6穿越公路的地下专用通道的埋置深度,应符合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的荷载相关规定。

还应符合《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的有关规定,并按所穿越公路的车辆荷载等级进行验算。

穿越公路的保护套管其顶面距离路面底基层的底面应不小于1.0m。

7、《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有关规定:

7.3.4给水管道与其他管线交叉时的最小垂直净距,可按本规范附录B规定确定。

表B.0.1给水管与其他管线最小垂直净距(m)

序号

管线名称

与给水管线的最小垂直净距(m)

1

给水管线

0.15

2

污、雨水排水管线

0.40

3

热力管线

0.15

4

燃气管线

0.15

5

电信管线

直埋

0.50

管块

0.15

6

电力管线

0.15

7

沟渠(基础底)

0.50

8

涵洞(基础底)

0.15

9

电车(轨底)

1.00

10

铁路(轨底)

1.00

8、《管线定向钻进技术规范》(DG/TJ08-2075-2010)有关规定:

第4.1管线定向穿越前应进行工程勘察,工程勘察应包括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形、地貌、地物的勘察及现有地下管线的探测、新建管线路径勘察。

第5.1.2穿越公路、铁路、河流敷设管线的最小覆土厚度应符合相关行业标准的规定;当无标准规定时,管线敷设最小覆土深度应大于钻孔的最终回扩直径的6倍,并应符合表5.1.2的规定。

表5.1.2管线敷设最小覆土深度

被穿越对象

最小覆土深度

城市道路

与路面垂直净距1.5m

公路

与路面垂直净距1.8m;路基坡脚地面以下1.2m

高速公路

与路面垂直净距2.5m;路基坡脚地面以下1.5m

铁路

路基坡脚处地表下5m;路堑地形轨顶下3m;O点断面轨顶下6m

河流

一级主河道百年一遇最大冲刷深度线以下3m;

二级河道底设计标高以下3m,最大冲刷深度线以下2m

地面建筑

根据基础结构类型与穿越方式,经计算后确定

第5.1.3与既有地下管线平行敷设时,Φ200mm以上的管线水平净距不得小于最终扩孔直径的2倍,Φ200mm以下的管线水平净距不得小于0.6m。

第5.3.5出土角应根据敷设管线类型、材质、管径确定,地面始钻式的出土角:

钢管0°~8°、塑料管0°~20°。

第5.3.6定向钻进敷设的管线采用PE管进行穿越时,管道的最小允许曲率半径按下式计算:

R’min=ED/γ

其中:

R'min:

最小曲率半径(mm);

E:

弹性模量(MPa);

D:

管道外径(mm);

γ:

弯曲应力(MPa)。

第5.5管线回拖力估算,管线回拖力计算如下:

其中:

F拉:

计算拉力(t);

L2:

穿越管道长度(m);

F:

摩擦系数,取0.1~0.3;

D:

管径(m);

泥浆密度(t/m3);

管子壁厚(m);

K:

粘滞系数,0.01~0.03。

第三章工程概况

3.1主要方案

1、X202盘汪线

穿越段X202盘汪线道路等级为公路二级,路基宽宽为26.5m,公路用地宽度为29.5m。

自来水管道穿越处X202盘汪线现状

2、管道敷设方案

本工程自来水管道穿越X202盘汪线1处,采用水平定向钻进敷设,穿越时单孔DN420PE管道穿越。

穿越处位于X202盘汪线胡桥二路东侧,对应桩号约为K21+380,管道自北向南穿越X202盘汪线,管道与道路交叉角度90°,入土点位于X202盘汪线北侧路基边缘外36.5m,用地范围外35m,出土点位于X202盘汪线南侧路基边缘外36m,用地范围外34.5m,用地范围内管道长度29.5m。

穿越段平面布置图

穿越段入土点现状

穿越段出土点现状

穿越段入土侧非机动车道现状图

3.2施工要点

1、水平定向钻进施工工艺为:

施工准备→穿越曲线设计→测量磁方位角→钻机就位→钻导向孔→扩孔→回拖→环境保护→地貌恢复→退场。

2、本次施工管道采用单孔管道穿越,扩孔孔径500mm。

3、为施工方便,出入土点管道管顶覆土深度不小于1.2m,穿越段最埋深按原路面以下7m,出入土工作坑3×4m。

3、施工时在施工区周围设置隔离设施,并设置警示牌、标示牌。

4、竣工后,将残留泥浆集中运走,并将施工涉及的部位按原状恢复。

3.3地质概况

本工程位于浦口区,地貌单元较简单。

地形起伏不大,基本不存在暗沟、暗塘等不良地质现象。

沿线地区地下水类型属上层滞水,其水位变化主要受地表水及大气降水影响,呈季节性变化,地下水的初见水位埋深在1.0m左右。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规定,该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VII度。

根据《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50260-96)规定,不需采取特别抗震措施。

区内表层以粘土为主,

①-1层杂填土(Q4ml):

褐黄色、杂色,以粘性土为主,混碎砖石、砼块及植物根系等,不均匀,湿,松散~稍密。

厚度:

0.60~3.80m,平均1.84m;层底埋深:

0.60~3.80m,平均1.84m。

②-1层粘土(Q4al):

黄灰色、黄褐色,局部混少量铁锰质氧化物,切面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中等压缩性,可塑。

厚度:

3.20~3.30m,平均3.23m;层底埋深:

5.80~7.00m,平均6.37m。

②-2层粉质粘土(Q4al):

青灰色,局部为粘土,夹粉土薄层,切面稍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低等,中高压缩性,软塑。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

5.40~10.20m,平均8.45m;层底埋深:

11.80~16.10m,平均14.45m。

第四章安全评估分析

4.1总体评估

本工程自来水管道穿X202盘汪线时采用定向钻进施工,总体方案合理可行。

4.2分项评估

本工程管道穿越道路1处,主要情况如下:

序号

管道总长

(m)

穿越道路

交叉角度

(°)

道路边缘距离(m)

入土坑

出土坑

1

100

X202盘汪线

90

36.5

36

1、穿越位置

本工程穿越入土坑与道路路基边缘距离36.5m,与公路用地线边缘距离35m,位于公路路建筑控制区外,位置选择合理。

本工程穿越出土坑与道路边缘距离为36m,与公路用地线边缘距离34.5m,位于公路路建筑控制区外,位置选择合理。

2、穿越角度

参照《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