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类活用现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20861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词类活用现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词类活用现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词类活用现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词类活用现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词类活用现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词类活用现象.docx

《词类活用现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词类活用现象.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词类活用现象.docx

词类活用现象

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的活用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不可以带宾语,文言文中名词直接带宾语,这种现象叫名词活用为动词

1,名词+名词,前一名词不做修饰限制成分。

如:

籍吏民,封府库。

军霸上。

鼓乐于此。

2,名词+介词,军于霸上

3,所+名词,名词动用。

所字结构所后一定加动词所翻译成什么什么东西或地方。

令吏人完客所馆这里的馆是动词住宿的意思。

4,名词+代词驴不胜怒,蹄之。

蹄是名词后面是代词,名词变为动词。

蹄翻译成用蹄子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称王。

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妻,嫁给

5,而前后是并列关系,子路从而后。

后是方位名词在这里翻译成落在后面。

虞不用百里奚而亡,秦穆公用之而霸霸:

称霸

6,副词或者否定副词加名词名词动用。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成文7。

能愿动词欲望动词趋向动词加名词名词动用左右欲刃相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二,名词做状语名词放在动词的前面,不做主语,那只能做状语一.普通名词做状语

1表比喻斗折蛇行人立而啼其一犬坐于前

2表示对人的态度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兄:

象对待兄长一样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客:

以对待宾客的态度

3,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凭借和方式。

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黔无

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4.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相如廷叱之

二.表示时间和方位的名词作状语

1,时间名词做状语:

日月岁A.良庖岁更刀,割也。

岁:

每一年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日:

每天B.表示渐进

其后楚日以削日;一天天

2方位名词做状语:

单纯的方位名词在行为动词前做状语,一般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翻译成现代汉语需要加往向等词语

如: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南:

向南。

西:

向西。

三,名词的使动用法:

文言文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

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

臣:

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天下臣服。

生死而肉骨。

使死的人活下来,使骨头长肉。

汗牛充栋

四,名词的意动用法有些名词带上宾语之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如:

吾从而师之把,,当作老师。

动词的活用:

一,动词用做名词动词往往在句子中用做主语或谓语,有时候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或者两个动词放在一起,如果不是连动关系,那么后一个动词就用做前一动词的宾语。

这使之具有名词特点。

追亡逐北这里亡北动词用做名词。

翻译成逃跑的人。

古人之观于山川草木虫鱼往往有得。

得:

心得。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入:

产品,收入。

少仲尼之闻闻:

见识动词的使动用法:

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如果带了宾语,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就是使动用法。

如:

(1)外连横而斗诸侯。

斗:

使,,斗。

(2)李牧连却之。

使,,退却

(3)生死而肉骨。

使死者活下来,使骨头长肉。

(4)惊天动地动词的为动用法:

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和物怎么样如:

(1)等死,死国可乎?

死:

为,,而死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哀:

为,,哀叹形容词的词类活用: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如:

(1)义不杀少而杀众少:

很少的人众:

众多的人

(2)四美具,二难并美:

美好的事物难:

难得的贤主嘉宾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

第一个老是动词是赡养第二个翻译成老人地三个老是老者,第一个幼是抚育第二个第三个是幼儿孩子。

2.形容词用做一般动词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宾语,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用做一般动词。

(1)素善留侯张良。

善:

跟,,交好。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

偏爱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当形容词在宾语前,他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1)春风又绿江南岸绿:

使,,变绿

(2)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弱:

使,,变弱。

削弱

(3)富国强兵富:

使,,富强。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时,他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小:

认为,,小。

子怪而问之怪:

认为,,奇怪

数词的活用1,数词用做动词(形容词,名词)如:

(1)六王毕,四海一。

一,统一

(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贰:

有贰心,背离

2,数词用做形容词

(2)二三其德二三:

不专一,不忠诚。

3,数词用做名词

其一犬坐于前,一:

一只狼判断文言实词含义的五种方法:

1,借字形推断

如:

(1)箧:

QIE小箱子

(2)爨:

CUAN灶台2,借句子结构推断

是更

如:

A,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弥:

更加因为这两个句子的结构相同。

愈加的意思

B,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以:

任用因为上句中的用是任用的意思3辨析词性判断拒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固:

险固的地方。

4。

借助句子本身和上下文的语境推断。

(1)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言:

记载

(2)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言:

写5.借助成语判断

(1)臣从其计依成语言听计从来判断计:

计策

(2)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依据成语日薄西山薄:

靠近文言句式:

判断句:

标志:

者也有几下几种格式:

1,,,者,,,也。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如:

陈涉者,阳城人也。

2,,也,,,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3.,,者,,,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

长乐王回深父,,

4.,,者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5没有标志的判断句刘备,天下枭雄。

6则做判断句的标志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则翻译成就是7,所以表原因的判断句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被动句:

1:

于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于起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

2受,,于: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3见

徒见欺见陵之耻见笑大方之家

4见,,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5,为

为天下笑者

6为所

若属皆且为所虏

7.为,,所行将为人所并8被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9无标志的被动句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谓语倒装

甚矣,汝之不惠宾语前置句

现代汉语宾语放在动词和介词的后面,在文言文中,宾语放在动词和介词的前面,这种现象就叫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否定词有:

不否未毋无莫忌不自信时人莫之许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疑问代词有何谁奚曷胡恶(WU)安焉

沛公安在?

何辞为?

注:

代词做动词介词的宾语。

3之做提宾的标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正确语序不知句读,不解惑何陋之有正确语序是有何陋何厌之有正确语序是有何厌4.唯是做提宾的标志唯利是图图利惟命是从从命唯马首是瞻瞻马首

定语后置句

现代汉语里,定语一般都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起修饰限制的作用。

但在古代汉语里,为了突出和强调定语,有时也会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这种情况叫做“定语后置”。

译成现代汉语时,一般都应提到中心词前边来。

定语后置的格式

1,“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2.“中心词+之+后置定语”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马之千里者。

4,中心词+而+定语+者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5.中心语十数量定语数量词做定语多放在中心词后面①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译文:

“等到了陈这个地方,有六七百辆车,千多名骑兵,数万名士兵”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译文:

“吃东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状语后置的类型

状语后置有三种情况: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例: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分析:

此句中的“于蓝”介宾短语,前者应该移到“取”的前面做状语;后者“于蓝”介宾短语应该移到“青”的前面做状语,即译为“比蓝青”。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例:

具告以事。

(《史记·项羽本记》)

分析:

“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以事”介宾短语做“告”的状语。

3、还有一种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

例: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韩愈《师说》)分析:

“生乎吾前”中的“乎”就是介词“于”;“乎吾前”应该移到“生”的前面做状语。

常见文言固定结构句式:

文言固定句式是指由几个文言虚词搭配而成的一种固定形式的句子,这些句式在文言中有其较为固定的意义,阅读时,掌握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1."不亦,,乎"连用,表反问,语气比较委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

"如: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吕氏春秋o察今》)译文:

像这样求剑,不是糊涂吗?

2."不为,,乎"连用,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算是,,吗?

":

如:

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列子o汤问》)译文:

这不算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3."非,,而,,"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却"。

例5非字而画。

(《促织》)译文:

(纸片上面)不是写的字,而是画的画。

4,"庸,,乎"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

":

如:

吾师道也,夫庸之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韩愈《师说》)译文:

我学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岁比我大还是小呢?

5,"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等。

如:

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

拿了我的璧玉,不给我城,怎么办?

6,"如(奈、若),,何"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对,,怎么样"、把,,怎么样"。

如:

以残年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列子o汤问》)7,何,之有"连用,是"有何,,"的倒装,"何"是宾语。

"何,,之有"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什么,,呢?

"如:

宋何罪之有?

(《墨子o公输》)

译文:

宋国有什么罪呢?

8得无,,乎(耶、邪)"连用,表测度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该不会(恐怕、莫不是、只怕是、莫非),,吧"。

如:

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耶?

(《促织》)译文:

成名一次又一次地思素,这莫非是指给捉蟋蟀的地方吗?

9"何也(何,,也)"、"何哉(何,,哉)"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为什么呢"、"什么,,呢?

"、"怎么,,呢?

"如:

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苏轼《石钟山记》)译文:

但这座山单单用钟命名,这又是为什么呢?

10"何(奚)以,,为"、"何(奚、曷),,"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用,,做什么呢?

"、"要,,干什么呢?

"、"为什么要,,呢?

"如: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论语?

季氏》)译文:

颛臾是我们鲁国的臣国,为什么要攻打它呢?

如:

项王笑曰: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史记?

项羽本纪》)译文:

项羽笑着说:

"上天要灭亡我,我还要渡江干什么呢?

"

11岂,,乎(哉)"连用,表感叹或反诘,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吗?

"、"怎么,,呢?

"

如: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鸿门宴》)译文:

我们日日夜夜盼望项将军的到来,怎么敢背叛他呢?

12"其,,乎(也、耶)"连用,表揣测、希望、反诘等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大概(恐怕),,吧!

"、"还是,,吧!

"、"难道,,吗?

"如: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韩愈《师说》)译文:

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而引起的吧!

13,,孰与(孰若),,"连用,表比较、选择、反问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和(同、跟),,相比,谁(哪个、哪样),,"、",,比,,怎么样?

如: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

我和城北徐公相比,哪个更美?

如: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

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比,哪个更厉害?

14"为所"、"为,,所"连用,表被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被"。

如:

不者,若属皆为所虏。

(《鸿门宴》)译文:

否则,你们这些人最终都会被他俘虏!

例21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苏洵《六国论》)

译文:

却被秦国人多年蓄积的威势所挟制。

15"以,,为"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认为,,"、"把,,当作"、"凭借(依靠),,作为"等。

如: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

可是蔺相如仅仅只凭借一点说话的技巧作为功劳,职位却在我的上面

16"与其,,孰若"连用,表选择,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与其,,哪里比得上"。

如:

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童区寄传》)译文:

与其杀掉这个僮仆,哪里比得上卖了他。

17"安,,乎"、"安,,哉"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呢"、"哪里,,呢"。

如:

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赤壁之战》)译文:

但是刘豫州刚败之后,又怎么能抵抗得住曹操的攻势呢?

如: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

陈涉世家》)译文:

燕雀哪里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呢?

18"独,,耶"、"独,,哉"连用,表示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吗"如:

独不怜公子之姊耶?

(《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

难道公子你就不可怜您的姐姐吗?

如: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

相如我虽然才能低下,难道就怕廉将军吗?

19"无乃,,乎(欤)"连用,表揣度,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恐怕,,吧"。

如:

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崤之战》)

译文:

远方的主人对我军作好了战斗的准备,这样去攻打郑国,恐怕不行吧?

20"非,,欤"连用,表示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

如:

子非三闾大夫欤?

(《屈原列传》)译文:

您不是三闾大夫吗?

21"宁,,耶"连用,表示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

如:

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祭妹文》)译文:

哪里会想到这里是掩埋你骸骨的地方呢?

文言文翻译:

我们早知道文言文翻译的前提是信,达,雅。

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规律:

一.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号度量衡等可以不翻译。

二.要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

前文说过,有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

三,记住文言实词的准确意思

四,该删除的词语一定要删除五,该翻译的词语一定要翻译

六,省略部分一定要补出。

文言句读的方法:

文言句读已经在一些省的试卷上出现一,名词断句:

人名,地名,官职名委婉避讳的行为习惯都是断句的原则。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二,句式断句:

常用句式固定句式或修辞手法。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焉

三,对称对偶排比

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曲。

四,对话标志

曰云言谓

五,文言虚词位置断句

曰,盖,夫,呜呼,嘻,嗟夫,嗟乎,是时,后,既而,然且,然则,公,窃,寡等在句首与邪乎矣耳哉用于句尾

于而在中间

六,还可以根据惯用词语来判断,表示序数和表示序数和表示顺序的词语。

表示疑问的词语。

七,修辞顶真断句:

日高日上,日上日妍,光召尚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