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问答题答案整理之欧阳术创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18302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学问答题答案整理之欧阳术创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生态学问答题答案整理之欧阳术创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生态学问答题答案整理之欧阳术创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生态学问答题答案整理之欧阳术创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生态学问答题答案整理之欧阳术创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学问答题答案整理之欧阳术创编.docx

《生态学问答题答案整理之欧阳术创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学问答题答案整理之欧阳术创编.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态学问答题答案整理之欧阳术创编.docx

生态学问答题答案整理之欧阳术创编

生态学

时间:

2021.02.02

创作:

欧阳术

四、问答题

1、什么是生态学?

简述其研究对象和范围。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由于生物是呈等级组织存在的,因此,从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直到生物圈都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2、简述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根据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分类:

分子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与全球生态学等;根据生物类群分类:

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等;根据生境类型分类:

陆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森林生态学、草原生态学、沙漠生态学等;根据交叉学科分类:

数学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物理生态学等;根据应用领域分类:

农业生态学、自然资源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污染生态学等。

3、生态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分为4个时期:

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以前),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末),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现在)。

4、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

生态学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研究、实验室研究以及系统分析和模型三种类型。

野外调查研究是指在自然界原生境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考察研究,包括野外考察、定位观测和原地实验等方法。

实验室研究是在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受控生态实验系统中研窆单项或多项因子相互作用,及其对种群或群落影响的方法技术。

系统分析和模型是指对野外调查研究或受控生态实验的大量资料和数据进行综合归纳分析,表达各种变量之间存在的种种相互关系,反映客观生态规律性,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方法技术。

5、种群具有哪些不同于个体的基本特征?

种群具有个体所不具备的各种群体特征,大体分3类:

(1)种群密度和空间格局。

(2)初级种群参数,包括出生率(natality)、死亡率(mortality)、迁入和迁出率。

出生和迁入是使种群增加的因素,死亡和迁出是使种群减少的因素。

(3)次级种群参数,包括性比、年龄分布和种群增长率等。

6、常用生命表的主要有哪些类型及各自的特点。

常用生命表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简单的生命表只是根据各年龄组的存活或死亡数据编制的。

(2)综合生命表与简单生命表不同之处在于增加了描述了各年龄的出生率。

(3)称动态生命表根据对同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存活数动态监察资料编制而成。

这类生命表或称为同生群生命表。

动态生命表中个体经历了同样的环境条件。

(4)静态生命表,是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作一年龄结构调查资料编制的。

静态生命表中个体出生于不同年(或其他时间单位),经历了不同的环境条件。

因此,编制静态生命表等于假定种群所经历的环境是没有变化的,有的学者对静态生命表持怀疑态度,但在难以获得动态生命表数据时,如果将静态生命表应用得法,还是有价值的。

7、写出逻辑斯谛方程,并指出各参数的含义。

dN/dt:

rN(1-N/K)=rN(K-N/K)

式中:

N表示种群大小;t表示时间;dN/dt表示种群变化率;r表示瞬时增长率;K表示环境容量。

或写该方程的积分式:

Nt=K/l+ea-rt”

式中:

e表示自然对数的底;a表示曲线对原点的相对位置

8、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包括哪些类型?

(1)季节消长

(2)不规则波动(3)周期性波动(4)种群爆发或大发生

(5)种群平衡(6)种群的衰落与灭亡(7)生态入侵

9、动物的领域性及决定领域面积的规律。

领域性是指由个体、家庭或其他社群单位所占据的空间,并积极保卫不让同种其他成员侵入,以鸣叫、气味标志或特异的姿势向入侵者宣告具领主的领域范围;以威胁或直接进攻驱赶入侵者等的行为。

决定领域面积的几条规律:

(1)领域面积随领域占有者的体重而扩大。

(2)食肉性种类的领域面积较同样体重的食草性种类大,并且体重越大,这种差别也越大。

(3)领域行为和面积往往随生活史周期性变化,尤其是繁殖节律而变化。

例如,鸟类一般在营巢期中领域行为表现最强烈,面积也大。

10、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可区分为哪几种类型?

种群出生率是描述任何生物种群产生新个体的能力或速率。

出生率还可分为下列几种:

(1)绝对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个体增加的数目。

(2)专有出生率是指每个个体的绝对出生率。

(3)最大出生率是指种群处于理想条件下(无任何生态因子的限制作用,生殖只受生理因素所限)的出生率。

(4)实际出生率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种群实际的出生率,亦称生态出生率。

死亡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死亡个体数表示;也可以用死亡的个体数与开始时种群个体数之比来表示。

死亡率亦可区分为以下几种:

(1)最低死亡率是指在最适环境条件下测得的死亡率,种群中的个体都是由于活到了生理寿命才死亡的。

(2)实际死亡率是在某特定条件下的死亡率,它随种群状况和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亦称生态死亡率。

11、生物种间关系有哪些基本类型?

(1)偏利

(2)原始合作(3)互利共生(4)中性作用(5)竞争(6)偏害(7)寄生(8)捕食

12、高斯假说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种资源和空间时产生的种间竞争现象。

两个物种越相似,它们的生态位重叠就越多,竞争就越激烈。

13、自然选择的类型有哪些?

以选择结果分三类:

(1)稳定选择

(2)定向选择(3)分裂选择

以生物学单位分四类:

(1)配子选择

(2)亲属选择(3)群体选择(4)性选择

14、简述谢尔福德(Shelford)耐性定律。

生物的存在与繁殖,要依赖于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

这一理论被称为谢尔福德(Shelford)耐性定律。

该定律认为任何接近或超过耐性下限或耐性上限的因子都是限制因子;每一种生物对任何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能够耐受的范围,即生态幅;在生态幅当中包含着一个最适区,在最适区内,该物种具有最佳的生理和繁殖状态。

15、简述有效积温法则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意义。

有效积温法则的含意是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其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生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有效积温法则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全年的农作物茬口必须根据当地的平均温度和每一作物所需的总有效积温进行安排,否则,农业生产将是十分盲目的。

在植物保护、防治病虫害中,也要根据当地的平均温度以及某害虫的有效总积温进行预测预报。

16、分解过程的特点和速率决定于哪些因素?

分解过程的特点和速率决定于待分解者的质量,分解者的生物种类和分解时的理化环境条件。

三方面的组合决定分解过程每一阶段的速率。

17、顶极群落有哪些主要特征?

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极群落的主要特征有:

(1)生物量高;

(2)总生产量/群落呼吸小;

(3)净生产量低;

(4)群落结构和食物链(网)复杂;

(5)物种多样性和生化多样性高;

(6)群落稳定性高。

18、引起种群波动的原因有那些?

①时滞或称为延缓的密度制约,存在于密度变化及其对种群大小的影响之间。

②过度补偿性密度制约

③环境的随机变化

19、怎样估计次级生产量?

1按同化量和呼吸量估计生产量即P=A﹣R;按摄食量和扣除粪尿量估计同化量即A=C﹣FU

2利用种群个体生长和出生的资料来计算动物的净生产量。

3净生产量=生物量变化+死亡损失

20、动物集群的代价有那些?

①增加对食物的竞争

②对于捕食者增加显眼性

③增加感染疾病的风险

21、食草动物对植物群落的作用有那些?

①许多食草动物的取食是有选择性的,影响群落中物种多度

②啃食抑制了竞争物种的生长,从而加速和维持了低竞争物种的多样性

22、种群密度制约有哪几种形式?

简单解释一下这几种形式。

①过度补偿

②补偿不足

③准确补偿

23、在高度富养化的湖泊中蓝绿藻能成为优势浮游植物的原因?

1浮游动物和鱼类宁可吃其他藻类也不愿意以绿藻为食。

2很多蓝绿藻都能固定大气中的氮,因此当氮短缺时它们就处于有利竞争地位

24、测定初级生产量的方法有哪些?

1收获量测定法2氧气测定法3二氧化碳测定法

4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5叶绿素测定法

25、概括出生态系统次级生产量过程的一般模式。

26、简述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1)综合作用;

(2)主导因子作用;(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4)阶段性作用;(5)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6)限制性作用。

27、植物对水分的适应类型有哪些?

(1)水生植物有三类:

①沉水植物;②浮水植物;③挺水植物。

(2)陆生植物有三类:

①湿生植物;②中生植物;③旱生植物。

28、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2)不同物种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是简单的物种集合;

(3)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

(4)具有一定的结构;

(5)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6)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7)具有边界特征。

29、生态平衡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1)系统结构的优化与稳定;

(2)系统的能流、物流收支平衡;

(3)系统的自我修复、自我调节功能的保持。

30、简述环境、生态环境和生境的区别与联系。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生态环境是指围绕着生物体或者群体的所有生态因子的集合,或者说是指环境中对生物有影响的那部分因子的集合;生境则是指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其中包括生物本身对环境的影响。

31、环境的类型都有哪些?

按环境的性质可将环境分成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被人类破坏后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3类;按环境的范围大小可将环境分为宇宙环境(或称星际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和内环境。

32、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生态因子分为哪几类?

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其可分为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和人为因子。

33、、请回答协同进化所包含的内容?

⑴竞争与协同进化

⑵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协同进化。

⑶食草动物与植物的协同进化。

⑷寄生物与宿主的协同进化。

34、简述李比希(Liebig)最小因子定律。

在一定稳定状态下,任何特定因子的存在量低于某种生物的最小需要量,是决定该物种生存或分布的根本因素。

这一理论被称做“Liebig最小因子定律”。

应用这一定律时,一是注意其只适用于稳定状态,即能量和物质的流入和流出处于平稳的情况;二是要考虑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35、简述谢尔福德(Shelford)耐性定律。

生物的存在与繁殖,要依赖于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

这一理论被称为Shelford耐性定律。

该定律认为任何接近或超过耐性下限或耐性上限的因子都是限制因子;每一种生物对任何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能够耐受的范围,即生态幅;在生态幅当中包含着一个最适区,在最适区内,该物种具有最佳的生理和繁殖状态。

36、简述光的生态作用。

太阳光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得以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的能量源泉,地球上生物生活所必需的全部能量,都直接或间接地源于太阳光。

太阳光本身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环境因子,太阳光辐射的强度、质量及其周期性变化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地理分布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37、简述光照强度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光照强度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有重要影响。

不同植物对光照强度的反应不一样,形成阳性植物和阴性植物两个生态类型。

38、简述光质的生态作用。

(1)太阳光由红外光、可见光区和紫外光三部分构成,不同光质对生物有不同的作用。

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只是可见光区;红外光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紫外光主要促进维生素D的形成和杀菌作用等。

(2)可见光对动物生殖、体色变化、迁徙、毛羽更换、生长、发育等也有影响。

39、简述日照长度的生态作用与光周期现象。

太阳光在地球上一天完成一次昼夜交替,而大多数生物的生命活动也表现出昼夜节津。

由于分布在地球各地的动植物长期生活在具有一定昼夜变化格局的环境中,借助于自然选择和进化而形成了各类生物所特有的对日照长度变化的反应方式,即光周期现象。

根据对日照长度的反应类型可把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

日照长度的变化对动物尤其是鸟类的迁徙和生殖具有十分明显的影响。

40、简述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

温度影响着生物的生长和生物的发育,并决定着生物的地理分布。

任何一种生物都必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正常生长发育。

当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生物所能忍受的温度范围时,生物的生长发育就会受阻,甚至造成死亡。

此外,地球表面的温度在时间上有四季变化和昼夜变化,温度的这些变化都能给生物带来多方面的深刻的影响。

41、简述有效积温法则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意义。

有效积温法则的含意是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其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生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有效积温法则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全年的农作物茬口必须根据当地的平均温度和每一作物所需的总有效积温进行安排,否则,农业生产将是十分盲目的。

在植物保护、防治病虫害中,也要根据当地的平均温度以及某害虫的有效总积温进行预测预报。

42、简述植物温周期现象。

自然界温度有规律的昼夜变化,使许多生物适应了变温环境,多数生物在变温下比恒温下生长得更好。

植物生长与昼夜温度变化的关系更为密切,形成温周期现象。

其主要表在:

(1)大多数植物在变温下发芽较好;

(2)植物的生长往往要求温度因子有规律的昼夜变化的配合。

43、简述物候节律及其意义。

生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的寒暑节律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物发育节律称为物候。

植物的物候变化非常明显;动物对不同季节食物条件的变化以及对热能、水分和气体代谢的适应,导致生活方式与行为的周期性变化。

物候研究观测的结果,可应用于确定农时、确定牧场利用时间、了解群落的动态等,特别是,对确定不同植物的适宜区域及指导植物引种工作具有重要价值。

44、简述极端低温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的适应。

温度低于一定的数值,生物便会因低温而受害,这个数值便称为临界温度。

在临界温度以下,温度越低生物受害越重。

长期生活在低温环境中的生物通过自然选择,在形态、生理和行为方面表现出很多明显的适应。

45、简述极端高温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的适应。

温度超过生物适宜温区的上限后就会对生物产生有害影响,温度越高对生物的伤害作用越大。

如高温可减弱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使植物的这两个重要过程失调,还可破坏植物的水分平衡。

生物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表现在形态、生理和行为3个方面。

46、简述水生植物对水因子的适应。

水生植物在水体环境中形成了与陆生植物具有很大不同的特征:

一是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以保证各器官组织对氧的需要。

二是机械组织不发达甚至退化,以增强植物的弹性和抗扭曲能力,适应于水体流动。

47、简述土壤物理性质对生物的影响。

土壤的质地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大类。

紧实的粘土和松散的沙土都不如壤土能有效的调节土壤水和保持良好的肥力状况。

土壤结构可分为团粒结构、块状结构、片状结构和柱状结构等类型。

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是结构良好的土壤。

土壤的质地和结构决定着土壤中的水分、空气和温度状况,而土壤水分、空气和温度及其配合状况又对植物和土壤动物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48、简述土壤化学性质对生物的影响。

土壤酸碱度是土壤各种化学性质的综合反应,它对土壤肥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土壤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各种营养元素的转化和释放、微量元素的有效性以及动物在土壤中的分布都有着重要影响。

土壤有机质虽然含量少,但对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影响很大,同时它又是植物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养分和能量的源泉。

植物所需的无机元素主要来自土壤中的矿物质和有机质的分解。

49、简述土壤母质对生物的影响。

母质是指最终能形成土壤的松散物质,这些松散物质来自于母岩的破碎和风化(残积母质)或外来输送物(运移母质)。

土壤的矿物组成、化学组成和质地深受母质的影响。

基性岩母质多形成土层深厚的粘质土壤,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营养元素,呈碱性或中性反应。

冲积物母质质地较好,营养丰富,土壤肥力水平高。

50、空气主要组成成分的生态作用有哪些?

氮是一切生命结构的原料。

大气成分中氮气的含量非常丰富,但绿色植物一般不能够直接利用,必须通过固氮作用才能为大部分生物所利用,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固氮的途径一是高能固氮;二是工业固氮;三是生物固氮。

氧气是动植物呼吸作用所必需的物质,绝大多数动物没有氧气就不能生存。

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在一定范围内,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而增加。

对于动物来说,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会影响动物的呼吸代谢。

51、简述生物对风的适应。

风是许多树种的花粉和种子的传播者,风媒植物特有的花形和开花时间均是风媒植物对风的适应。

在多风、大风的环境中,能直立的植物,往往会变得低矮、平展,并具有类似旱生植物的结构特征。

“旗形树”也可以说是树木对盛行强风的适应。

52、简述焚风对生物的影响。

焚风是一种翻越高山,沿背风坡向下吹的干热风。

焚风效应使背风坡山麓形成干热少雨的雨影区,并与山前出现完全不同的生境,在山前的迎风坡面比在背风坡面植物生长的更茂盛,动植物的种类也更多。

53、简述高原气候对生物的影响。

高原地面的太阳总辐射量和有效太阳辐射增加,在水热条件比较好的地区,植物生产量很高。

在海拔较高的地方,气温低,风速大,太阳辐射富于短波和紫外线,导致植物茎干短矮,叶面缩小,毛茸发达,茎叶富含花青素、花朵鲜艳,树冠形状奇异,有些呈匍匐状或坐垫状。

54、简述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整个生物界的生存和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它不仅影响每个生物的生存,而且还把各个生物连接为复杂的生命之网,决定着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时,生物在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中产生了协同进化。

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表现在寄生作用、偏利作用、偏害作用、竞争作用、他感作用等方面。

动物和动物之间,除了互相产生不利的竞争和捕食关系之外,还有偏害、寄生、互利等相互作用方式。

动物与植物的相互关系除了植食作用以外,还表现有原始合作、偏利作用和互利共生作用等。

微生物与动物和植物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互利共生和寄生等。

55、简述节律性变温的生态作用。

温度因子和光因子一样存在昼夜之间及季节之间温度差异的周期性变化,称节律性变温。

温度的周期性变化,对生物的生长发育、迁移、集群活动等有重要影响。

(1)昼夜变温对许多动物的发育有促进作用;植物生长与昼夜温度变化的关系更为密切,对种子萌发和植物的生长起到促进作用,形成植物的温周期现象。

(2)变温对于植物体内物质的转移和积累具有良好的作用。

(3)生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的寒暑节律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物发育节律称为物候。

56、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种类组成特征;

(2)外貌和结构特征;(3)动态特征。

57、生物群落的数量特征有哪些?

(1)多度和密度;

(2)频度;(3)盖度;(4)优势度;(5)重要值。

58、简述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

(1)水平结构:

①镶嵌性;②复合性;③群落交错区。

(2)垂直结构

(3)年龄结构

59、生态位有哪些特征?

(1)生态位的重叠;

(2)生态位分离;(3)生态位宽度。

60、简述生物群落的演替特征。

(1)演替的方向性:

①群落结构由简单到复杂;②物种组成由多到少;③种间关系由不平衡到平衡;④稳定性由不稳定到稳定。

(2)演替速度:

先锋阶段极其缓慢,中期速度较快,后期(顶极期)停止演替。

(3)演替效应:

前期的生物和群落创造了适应后期生物和群落生存的条件,但对自己反而不利,最终导致群落的替代。

61、影响演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动物的活动性。

(2)群落内部环境的改变。

(3)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

(4)环境条件的变化。

(5)人类活动。

62、群落交错区有哪些特征?

(1)位置上:

位于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

(2)生态环境:

较复杂多样。

(3)种类多样性高,某些种的密度大。

63、比较镶嵌性和复合体。

镶嵌性

复合体

(1)内部斑点为同一群落的部分

(2)任一斑点都具有整个群落的一切层

(3)斑块较小

(4)斑块间生物相互间影响大

内部斑点属于不同群落

各斑点具各自所属群落的层次

斑块较大

斑块间生物相互间影响小

64、简述群落成层现象。

(1)植物的地上成层现象,主要原因光照。

(2)植物的地下成层现象,主要原因矿物质、养分、水。

(3)动物的成层现象,主要原因食物。

(4)水生群落的成层现象,主要原因光、食物、温度。

65、层片具有哪些特征?

(1)属于同一层片的植物生活型相同,并具有相当地个体数目,而且相互间有一定的联系。

(2)在群落中具有一定的小环境。

(3)在群落中占有一定的空间和时间。

66、简述生物群落的发生过程。

(1)物种迁移:

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的迁移。

(2)定居:

生物在新地区能正常生长繁殖。

(3)竞争:

生物密集,种间产生竞争,竞争成功者留下,失败者退出,竞争成功者各自占有独特生态位,群落形成。

67、简述生物群落的发育过程。

(1)发育初期:

①种类组成不稳定;②群落结构未定型;③内环境无特点。

(2)发育盛期:

①种类组成稳定;②群落结构已定型;③内环境有特点。

(3)发育末期:

①老物种,尤其建群种生长渐弱;②新物种不断进入,进入新老交替。

68、生物群落的演替有哪些类型?

(1)按演替延续时间:

①世纪演替;②长期演替;③快速演替。

(2)按演替起始条件:

①原生演替;②次生演替。

(3)按基质性质:

①水生演替;②旱生演替。

(4)按控制演替的主导因素:

①内因性演替;②外因性演替。

69、简述以裸岩开始的早生演替过程。

(1)地衣群落阶段;

(2)苔藓群落阶段;(3)草本群落阶段;(4)灌木群落阶段;(5)森林群落阶段。

70、简述以湖泊开始的水生演替过程。

(1)浮游生物群落阶段;

(2)沉水生物群落阶段;(3)浮叶根生生物群落阶段;(4)挺水生物群落阶段;(5)湿生草本生物群落阶段;(6)森林生物群落阶段。

71、简述云杉砍伐迹地上的次生演替系列。

(1)采伐迹地阶段(杂草群落阶段);

(2)先锋树种阶段(阔叶树种阶段);(3)阴性树种定居阶段(云杉定居阶段)(云杉、阔叶混交林);(4)阴性树种恢复阶段(云杉恢复阶段)。

72、顶级群落有哪些主要特征?

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极群落的主要特征有:

(1)生物量高;

(2)总生产量/群落呼吸小;(3)净生产量低;(4)群落结构和食物链(网)复杂;(5)物种多样性和生化多样性高;(6)群落稳定性高。

73、陆地生物群落有哪些分布规律?

(1)纬度地带性;

(2)经度地带性;(3)垂直地带性。

74、中国植物群落分类的原则和依据是什么?

(1)群落学-生态学原则

(2)分类依据:

①种类组成;②外貌和结构;③地理分布;④动态特征;⑤生态环境。

75、在中国植物群落分类中,三级主要分类单位的含义是什么?

(1)群丛(基本单位):

①层片结构相同;②各层片优势种相同

(2)群系(中级单位):

建群种相同

(3)植被型(高级单位):

①建群种的生活型相同;②水热条件一致

76、简述法瑞学派的群落分类体系。

(1)植物区系分类原则;

(2)所有分类单位都以种类成分为依据,具体分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