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问答题 2 1范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814951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问答题 2 1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财政学问答题 2 1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财政学问答题 2 1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财政学问答题 2 1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财政学问答题 2 1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政学问答题 2 1范文.docx

《财政学问答题 2 1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问答题 2 1范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政学问答题 2 1范文.docx

财政学问答题21范文

财政学问答题

1、试图示分析公共部门从事自然垄断的理由及产品定价方法

答:

垄断定价不是按价格等于边际成本规则,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以获得较高的价格。

此时,帕累托最优条件遭到破坏,不可能实现资源配置效率。

所以需要政府介入。

 

1)边际成本定价加总额税:

P效=MU=MC

但总额税不易征,最终可能还是安排有扭曲效应的税收,而且这样定价违背受益原则

2)平均成本定价:

PAC=MU=AC,Q垄

3)二部定价:

先为取得某项服务使用许可缴纳一个总额消化(AC-MC)×Q效;再按消费每单位服务支付P效=MC。

不过前者这个“入门费”限制了产量,也欠(支付能力)公平。

 

2、简述累进所得税和失业保险的“自我稳定器”作用

答:

(1)累进所得税的自动调节能够减轻经济波动。

经济繁荣时,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累进所得税也随之增加。

这时税收产生了一种拉力,防止经济过度繁荣与通货膨胀。

经济衰退时,投资减少,国民收入下降,累进所得税也随之下降。

这时税收产生了一种推力,防止经济过度衰退。

(2)社会保障制度可以起到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作用。

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失业保险素有经济增长“内在稳定器”的称誉。

当经济衰退时,失业人数和贫困人口的增加将使政府的失业保险金支出增加。

这些财政支出增加的结果必然会对经济起到刺激作用,从而有利于经济的复苏。

当经济繁荣时,物价上涨,人们的就业率以及人们的收入也会上升,此时财政用于失业保险金等项目上的支出会相应减少。

这些财政支出减少的结果必然会对经济的扩张起到抑制作用,从而有利于控制通货膨胀。

3、我国近期有哪些财税改革?

答:

(1)营业税改增值税。

从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

自2012年8月1日起至年底,国务院将扩大营改增试点至10省市。

(2)阳光财政。

打造“阳光财政”是推进政务公开的一项重要措施,其实质是把权力的运行公开化,让理财行为在阳光下运作,以利于把社会的监督渗透到权力的运作过程中,从而达到监督的经常性、有效性,以防止权力的滥用。

(3)限制“三公经费”的支出。

三公消费,指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是当前公共行政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自2011年,国务院要求下属单位公开其“三公经费”账目、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对公务支出消费进行严格限制、加强公众监督。

(4)调控房产税以及个人所得税。

自2012年1月份,根据《上海市开展对部分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试点的暂行办法》的规定,明确对居民家庭给予人均60平方米的免税住房面积(指住房建筑面积)扣除。

即对居民家庭新购且属于第二套及以上住房的,合并计算的家庭全部住房面积人均不超过60平方米(含)的,其新购的住房暂免征收房产税;人均超60平方米的,对属新购住房超出部分的面积计算征收房产税。

2011年3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

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上调至3500元。

 

4、本课程中若干术语的含义

答:

(1)公共产品是指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的产品。

也就是说,该产品一旦被提供,消费量的增加不会带来额外的成本。

(2)自然垄断:

当某一行业(如供水、供电业)在产出达到相对较高的水平之后,存在着规模收益递增或成本递减的情况时,就会形成“自然垄断”。

(3)外部效应是指经济主体的行为以市场价格之外的方式影响他人福利的情形。

外部效应有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之分。

(4)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道德风险是指一方为追求自我利益而采取的不负责任的行为,这种行为会对另一方带来损害。

如基本医疗保险有商业保险来提供,投保人可能不会控制其生病几率。

逆向选择是指在信息不对称和交易的一方隐藏信息的情形下,交易的另一方由于没有充分的信息来确定商品的真实类型或质量,从而不同类型或质量的产品都以单一价格出售时而出现的差的商品将好的商品逐出市场的一种市场失灵的现象。

如贫困保险,因为商业保险公司无法对投保人的低收入原因进行监督,所以即使有人出重金投保,也没有保险公司愿意提供这种保险。

(5)贸易漏损:

假如某一地方政府试图单独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减税或增加政府开支来刺激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在没有其他地区政策配合的情况下,最终它会带动商品和劳务的销售或生产在其他辖区的增长,好处可能为周边省份甚至全国其他地区获得。

(6)以邻为壑:

假如给予新进入该地区的企业以低息贷款和税收优惠,这样会吸引大量的资金和企业涌入该地区,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却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从整个国家角度看,它仅仅是把企业和资金从其他地方吸引到该地而已,并没有扩大整个国家的就业量和产出;相反,这些政策极易形成各地区间的恶意税收竞争,扭曲资源的配置。

(7)分税制:

即划分中央和地方收入的原则。

该原则是将维护国家权益、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税种划为中央税;将与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要税种划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将适合地方征管的税种划为地方税,并充实地方税税种,增加地方税收入。

5、简述意愿总供需与GDP之间的关系、财政平衡与社会总供需平衡之间的关系。

答:

(1)意愿总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下,国民经济各部门愿意而且有能力向社会提供的全部社会产品和劳务的总量。

意愿总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下,国民经济各部门愿意而且有能力购买的全部社会产品和劳务的总量。

二者相等时,即GDP。

两者不相等时,GDP等于愿意总供求中较小的一方。

(2)财政平衡是社会总供求平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财政平衡可以通过财政收支直接调节社会总需求,间接调节社会总供给。

 

6、目前我国和欧美所采用的财政类型各为什么?

答:

目前我国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增支减收来刺激国内经济发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而欧美国家由于欧债危机和美债危机,国家财政收支严重失衡,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居高不下,所以采用的是紧缩的财政政策。

我国:

一是扩大政府公共投资,着力加强重点建设。

在2008年末增加安排保障性住房、灾后恢复重建等中央政府公共投资1040亿元

二是推进税费改革,实行结构性减税。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

上调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三是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促进消费需求。

我国加大对农业技术培训和新技术引进的补贴。

欧美:

削减公共开支希腊:

削减公务员工资,提高税收

客观题知识点

第一章财政概述

1、政府的四个主要职能:

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经济增长。

2、财政学是一门与政治学和管理学交叉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3、三个财政学派:

(1)凯恩斯主义:

实行国家干预政策,以求扩大就业机会、稳定社会、发展经济。

凯恩斯的思想被冠以“财政学派”。

(2)拉弗为代表的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

供给学派同意“萨伊定律”中关于“供给创造需求”的理论,因此供给学派主张减税优化投资环境,培育企业,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与需求。

(3)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

货币主义则强调了货币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货币主义主张单纯用货币政策(货币供给、利率、汇率)刺激需求,主张自由经济、政府对经济生活的最小干预。

4、财政的一般特征:

(1)主体是国家;

(2)主要对象是剩余产品价值M;

(3)目的是保证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

第二章财政的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中存在着公共产品、自然垄断、外部效应、风险和不确定等问题。

市场机制就无法引导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需要政府介入。

资源配置有效(帕累托最优):

如不使其他人的境况变坏,就没有人的境况变好。

2、非竞争性:

增加消费者不会带来边际成本,不会削弱现有消费者的满足程度。

典型的例子如国防、法律保障、洪水控制等服务。

非排他性:

要排除特定的人消费或使用现有的公共产品技术上是不可能的,或至少成本非常大。

3、正外部效应:

诸如企业配置资源用于技术革新、企业对劳动力进行训练、个人防治传染病等

负外部效应:

工厂、汽车、噪声等造成的污染

4、市场坚持规则公平,社会追求结果公平

5、洛伦茨曲线与对角线之间的表面积E与三角形OAD的面积(E+F)之比称为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0.2以下绝对平均;0.2-0.3相对平均;0.3-0.4比较适度;0.4(国际警戒线)以上绝对不平等。

目前我国基尼系数达到0.47

6、穷人中有些因诸如伤残、疾病等偶然因素造成机会不平等,有些到了退休年龄必须退休,很多人成为长期失业者,他们对其收入没有控制能力,从而陷入长期贫穷状态;但大多数人属于边际贫穷。

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目标应是帮助长期贫穷,以防过度牺牲效率。

7、对于抑制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政府可通过减少购买性支出或增加税收的方法来减轻通货膨胀压力。

在抑制供给推进型通货膨胀时,可能要采取一些管制措施,如工资管制和物价管制等。

第三章财政支出概述

1、影响财政支出的因素

经济因素:

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的选择、物价水平、征税能力以及政府的干预政策等

政治因素:

包括政局是否稳定、政体结构的行政效率等。

社会因素:

包括人口状况、文化背景等。

2、财政支出的三个衡量指标:

(1.财政支出弹性=财政支出增长率/GDP增长率

(2.财政支出边际倾向=财政支出增长额/GDP增长额

(3.财政支出比率=财政支出/GDP

3、财政支出的各种分类(书本P63)

五分法:

按国家职能划分的国家财政支出分别为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它支出五大类。

按经济性质分类,划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4、财政支出结构的决定因素

和相应的政府职能(市场主导型或政府主导型)有关,又受经济发展阶段的制约。

5、按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区分财政支出为维持性支出、经济性支出和社会性支出。

维持性支出是指用来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支出,主要包括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以及公共秩序和安全支出等。

经济性支出是指政府参与生产和投资活动的支出,如扶持基础产业发展的支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等。

社会性支出是指用于提高全民素质和健康水平、消除贫困、提高福利水平等方面的支出,包括教育、保健、养老、失业及其他福利服务的支出。

(1.维持性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上升呈明显递减趋势。

(2.经济性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上升呈递减趋势。

(3.社会性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上升而快速递增。

6、社会成本效益分析”,就是根据政府确定的政策目标,提出若干实现政策目标的项目,详列各项目的全部预期成本和预期效益,通过比较选择出最优的投资项目的分析方法。

(书本P81)

折现率r是再整资金支出的机会成本

1)净现值法(NPV)

净现值NPV=效益现值总额—成本现值总额

 

i为若干可供选择中的第i个项目,t为第t年

净现值=0或>0选择

<0不选择

(2)成本效益比率法

成本效益比率(现值指数)BCR=效益现值总额÷成本现值总额

BCR大于或等于1,投资项目可取,BCR越高,投资越有利;BCR小于1,投资项目不可取。

(3)内在收益率法

内在收益率(IRR)就是使效益现值与成本现值相等(NPV=0,BCR=1)的贴现率,也就是使净效益现值为零时的贴现率

方法:

解值r为内部收益率。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内部收益率的值越高,表示投资经济效益越高,越应优先选择。

7、

(1)实质性的与金融性的成本和效益

金融性的效益或成本(虚假的成本和效益)不反映整个社会最终总成本和总收益的对比,在经济分析时必须剔除。

(2)直接的和间接的成本和效益

(3)有形的和无形的成本和效益

(4)最终的与中间的成本和效益

(5)内部的与外部的成本和效益

例如:

某水利工程的成本和收益

成本和收益的类型

收益

成本

 

直接的

有形的

农产品的增加

水管的成本

无形的

环境的美化

田地的损失

间接的

有形的

减少土地的腐蚀

水源的分散

无形的

乡村风貌的保存

野生资源的破坏

内部的

为辖区带来的全部收益

建造、维护项目的全部成本

外部的

有助于下游地区防洪

下游地区对该项目的支持

金融的

地价升高、农具厂职工工资提高

因地价提高、农具厂职工工资提高而使工程造价提高

8、影子价格,是指无市场价格或市场价格变形(不当)进行推算或调整后的替代价格。

它是一种真正的社会价格(边际社会成本或边际社会收益),但又不真正存在于市场上。

第四章购买性支出

1、购买性支出:

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文教科卫支出、农业支出、基础设施支出、战略产业支出。

2、国防是典型的纯公共产品,有五大效应:

(1)总需求效应。

国防支出会直接增加总需求

(2)总投资效应。

(3)预算排挤效应。

在预算支出总规模既定的情况下,国防支出增加必然减少其他支出。

(4)开放经济效应。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防支出增加,很可能导致军用商品进口增加,民用商品进口减少

(5)正外部效应

3、教育公共性的体现

(1)教育具有正外部性,它会使整个社会因受教育者文化程度的提高而受益。

具有正外部性的私人产品,通常市场无法充分提供。

(2)教育通常被视为“德优产品”

(3)教育作为特殊产品,公共部门提供教育服务带有收入再分配的性质,有助于社会公平目标的实现。

(4)资本市场在提供教育(指高等教育)贷款上可能失效,从而要求公共部门给学生以相应的帮助。

4、教育支出的经济效应

劳动力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最主要的手段和途径,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本前提,是社会扩大再生产的重要前提。

舒尔茨教授认为,教育的费用不应看成是消费,而应视为投资,而且教育投资的收益率高于物质投资的收益率。

他把不同教育程度毕业生之间的工资差别作为计算教育投资收益的依据,计算得出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5、财政投资的一般决策标准

(1)投资目的是获得社会长远利益,而不是获得利润;

(2)投资领域是市场失灵的行业,而不是经济效益显著的领域;

(3)投资动机是宏观、长期和综合的,而不是微观、短期和唯经济利益的;

(4)投资规模较大;

(5)投资有效期较长;

(6)投资用途有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多种,而不是单一的;

(7)投资受益对象广泛,而不只是一部分人;

(8)投资效益的评价着眼于社会效益和长远利益,而不仅仅是经济效益和眼前利益;

(9)投资对国民经济影响重大。

6、财政投资的主要领域是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战略产业。

7、财政投资农业的重点主要有三个

(1.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2.扶持农业科研及其成果的推广,发展农业教育和农民的培训事业

(3.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

8、财政投资基础设施的理由:

(1.基础设施具有自然垄断或正外部性

(2.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通常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市场有可能不愿意或者无法参与

(3.经济发展初期,基础设施较落后,公共部门的基础设施建设支出规模较大。

9、基础设施的投资方式

(1.政府直接投资,无偿提供

(2.政府直接投资,非营利性经营。

如机场、码头、邮政等

(3.政府投融资。

以贷款形式投资于公共项目,即有偿的财政投资活动

(4.建设──经营──转让投资方式(BOT)

Build—Operate—Transfer,由项目所在国政府或其所属机构为项目的建设和经营提供一种特许权协议作为项目融资的基础,由本国公司或者外国公司作为项目的投资者和经营者,承担风险,开发建设项目并在特许权协议期间经营项目获取商业利润。

特许期满后,根据协议将该项目转让给相应的政府机构。

(5.项目资产证券化投资方式(ABS)

  Asset-BackedSecuritization,是以拟建项目所拥有的资产为基础,以该项目资产的未来收益作保证,通过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发行债券筹集资金的一种项目融资方式。

10、战略产业支出的三个阶段

(1.研究与开发阶段

(2.研究与开发成果转化阶段

(3.工业化大生产阶段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关键取决于前两个阶段。

政府投资侧重于前两个阶段。

第五章转移性支出

1、转移性支出:

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和税式支出、其他转移性支出

2、

 

3、社会保险的筹资模式(养老保险为例)

(1)现收现付制:

以同一时期正在工作的所有人的缴费,来支付现在保险受益人的开支的制度。

缴费全部进入社会统筹账户(不设个人账户)

(现收现付制的最大优势就是操作简便,但它是用在职者的缴费直接支付退休者的养老金,其结果势必在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下,让财政不堪重负,让在职者丧失信心。

(2)完全基金制:

要求在劳动者整个就业或投保期间,或者在一个相当长的计划期间,采取储蓄方式积累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的制度。

不设统筹账户,只设个人账户。

缴费全部进入个人账户。

(3)部分基金制:

将雇主和雇员的缴费分别放入社会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一直采用现收现付制

4、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效应

(1.可支配收入效应

(2.收入分配效应

(3.劳动供给效应。

社会保障的总体效应是引起劳动供给规模的净减少。

(4.个人储蓄效应

5、民生财政,就是指在整个财政支出中,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和就业、三农等民生方面的支出占到相当大的比例,甚至处于主导地位。

我国近年来正在逐步走向“民生财政”。

6、财政补贴和税式支出

财政补贴:

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策的需要,向特定的产业、部门、地区、企事业单位、居民个人或事项提供的无偿补助,以弥补消费者愿意接受的价格与生产者承担成本之间的差额。

有政策性、灵活性(可控性和特定性)和时效性

财政补贴可分为价格补贴(以居民为对象)、企业亏损补贴(以企业为对象)、财政贴息(是指财政对使用某些规定用途的银行贷款的企业,就其支付的贷款利息提供的补贴。

税式支出:

在现行税制结构不变的条件下,对于某些纳税个人、企业,或其特定经济行为,实行激励性的区别对待,给予不同的税收减免的优惠待遇。

税式支出分为

(1.税收豁免:

免除关税与货物税和所得税

(2.纳税扣除

(3.税收抵免(国外税收抵免)

(4.优惠税率

(5.盈亏相抵(通常只适于所得税)

(6.退税(出口退税和再投资退税)

(7.延期纳税

(8.加速折旧

第六章财政收入概述

1、规范分析下的财政收入形式

(1.收费:

预算外收入。

是政府对特定服务或特许权收取的价格,用于支付提供这些服务的全部或部分成本。

(2.货币创造:

主要是指铸币税,也包括通货膨胀税。

(这种融资方法也叫赤字货币化或公债货币化。

铸币税,是中央银行从发行货币中获得的净收入。

(如果新旧货币没有差别,通过将新货币投入流通,则基础货币的扩张意味着现有货币的价值缩水,也就对货币持有人进行了课税。

通货膨胀税包括:

1)经累进税率的档次爬升增税;2)经货币贬值降低公债的实际值。

后者增加政府的实际收入,但不是增加名义收入。

(3.征税

(4.发行公债

货币创造会导致通货膨胀,进而破坏供求平衡、扭曲相对价格;收费定价较难、不易收取、也可能不公平;公债有风险、对私人部门有挤出效应及私人部门的应债能力问题。

当然,税收也有其局限性,但目前还是国内外政府收入的最重要来源。

2、财政收入规模分析

一、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制约

(1.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表现为基础性制约

(2.生产技术水平也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重要因素。

二、分配政策和制度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三、价格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

(1.价格总水平变动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1)如果财政收入增长率高于物价上涨率,那么财政收入有实际增长;

(2)如果物价上涨率高于财政收入增长率,那么财政收入名义正增长而实际负增长;

(3)如果财政收入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大体一致,那么财政收入只有名义增长而实际不增不减。

(2.物价变动下不同财政收入制度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1)如执行以累进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其“档次爬升”效应决定财政在价格再分配中所得份额将有所增加(减少);

(2)如执行以比例税率的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财政收入只有名义增加(减少)而不会有实际增加(减少);

(3)如执行以定额税为主体的税制,税收收入的增长总要低于物价上涨率,财政收入即使有名义增长(减少)而实际必然是减少(增长)的。

(3.产品比价变动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第七章税收收入

1、税收的概念: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向一些法人和个人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2、税收的特征:

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3、税收的分类:

(一)按税收的课税对象分类

(1.商品课税:

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等。

(2.所得课税:

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税(未开征)。

(3.资源课税:

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4.财产课税:

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遗产税(未开征)。

(5.特定目的税类:

城市维护建设税、耕地占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2000年起暂停)、土地增值税、车辆购置税。

(6.行为课税:

印花税、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船舶吨税、契税、燃油税。

(7.农业税类:

农业特产税(烟叶税)。

(二)按税负是否转嫁分类

(1.直接税:

不能转嫁(所得课税、财产课税)。

(2.间接税:

能转嫁(商品课税)

(三)按税收的计税标准分类

(1.从价税:

以课税对象的价格或金额为依据,按一定税率计算征收。

(2.从量税:

以课税对象的实物数量为标准,采用固定税额计算征收。

从价税的税负轻重与征税对象的价格高低成正比变化,税负比较合理,价格水平变动时能够保证税收的稳定。

(四)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

(1.价内税:

税金构成价格组成部分(计税依据为含税价格)。

(2.价外税:

税金不包括在课税对象价格之中(计税依据为不含税价格)。

(五)按税收的行政隶属关系分类

(1.中央税:

关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海关代征的关税和消费税

(2.地方税:

个人所得税、屠宰税、筵席税

(3.中央地方共享税

以下归属中央财政:

国内增值税75%,海洋石油企业资源税,证券交易印花税97%,纳入共享范围的各项所得税的60%,承担出口退税92.5%。

其余部分归属地方财政。

4、税收原则

(1.公平原则

(1)横向公平:

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同等纳税;纵向公平:

纳税能力不同的人不同等纳税,纳税能力越强,缴纳的税应越多

(2)受益原则(如燃油税、社保税);纳税能力原则

(2.效率原则

行政效率;经济效率

(3.经济稳定原则

(1)税收的“内在稳定器”作用

主要是通过累进所得税的自动调节,减轻经济波动。

1)经济繁荣时,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税收也随之增加。

这时税收产生了一种拉力,防止经济过度繁荣与通货膨胀;

2)经济衰退时,投资减少,国民收入下降,税收也随之下降。

这时税收产生了一种推力,防止经济过度衰退

(2)税收的“相机抉择”作用

通过调节税收来“烫平”经济波动,促进经济稳定。

1)在经济衰退阶段,通过减税来刺激总需求,增加就业,抑制衰退;

2)在经济繁荣阶段,则用增税来抑制总需求,防止通货膨胀。

社会保障制度,准确地说是失业救济金制度的自动调节:

(1)经济繁荣时,国民收入增加,社会保障税也随之增加。

这时产生了一种拉力,抑制人们的消费,防止经济过度繁荣与通货膨胀;

(2)经济衰退时,国民收入下降,社会保障支出增加。

这时产生了一种推力,增加人们的消费,防止经济过度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