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学.docx
《国际金融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金融学.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金融学
绪论
1、国际金融学的研究对象
国际金融学是从货币金融的角度研究在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前提下同时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问题的一门学科。
表一:
封闭经济(既没有出口也没有进口)内部平衡(发生深刻变化)内外部平衡的同时
商品出口实现成为经济学面
开放经济资本流动产生外部平衡(国际收支平衡)临的崭新任务
劳动力流动
我国是发经济发展是我国面国际金融学是从货币金融的角度研究在经济可持续增长
展中国家临的一项重要任务的前提下同时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问题的一门学科
QFII:
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DII:
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
2、国际金融学的逻辑体系
经济的对外开放(逻辑起点)→对外收入和支出→国际收支平衡和不平衡→调节国际收支→与内部均衡产生冲突→解决冲突进行调节→汇率水平的核心作用(是否变动)→汇率水平的变动作用与反作用→汇率水平的统一决定、被动属性和主动属性的统一→引入、建立并分析各种调节模型(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和经济增长条件下的汇率模型)→扩展分析→汇率制度、汇率干预、经济全球化
3、国际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区别
学科
研究对象
主要分析变量
国际经济学
开放条件下本国内外部均衡
汇率、国际收支
开放宏观经济学
开放条件下本国内部均衡
总供给、总需求、国民收入、就业
货币经济学
本国国内货币市场均衡问题
物价、利率、货币供应量
4、教学重点与难点
5、课程体系
6、参考书目
1、《国际经济学》理论与政策(第六版)下册保罗‧R‧克鲁格曼2006年9月
2、《国际金融》马君庐、陈丰、范小云主编2005年9月第一版
3、《国际金融》易纲、张磊著1999年1月第一版
第一章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
第一节国际收支
一、国际收支概念的产生
一国必然产生涉及货币收支的外汇收支
的对国家间债权债务关系
外开的债权债不涉及货币收支国际收支
放务关系的债权债务关系
二、国际收支概念的演变
时间
17世纪初
一战后
二战后
国际经济交易范围
商品进出口
商品进出口
资本往来
劳务输出入
商品进出口
资本往来
劳务输出入
无偿援助、补偿贸易、易货贸易
国际收支概念的演变
贸易收支
外汇收入(狭义的,以支付为基础)
涉及外汇收入
不涉及外汇贸易
广义的外汇收支(以交易为基础,广泛采用)
会计学基础
收付实现制
权责发生制
三、广义国际收支的概念及内涵
〈一〉广义国际收支的概念
所谓国际收支是指一国(或地区)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全部对外经济交易的系统的货币记录。
〈二〉广义国际收支的内涵
广义国际收支概念的内涵非常丰富,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正确理解:
1、国际收支记录的是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交易
(1)判断一项经济交易是否应当包括在异国国际收支范围内,所依据的标准并不是双方的国籍,而是交易双方有一方是否是该国居民。
(2)什么是居民?
居民是指在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①内具有经济利益②的经济单位③。
居民:
经济概念公民:
政治概念
①经济领土:
地理领土、经济领地(天空、水域、大陆架等)、飞地(大使馆、领事馆)
②指该居民单位在某国的经济领土内已在一年或一年以上的时间中大规模地从事生产、消费等经济活动或交易或计划如此行事
③经济单位:
家庭和组成家庭的个人;法定实体和社会团体
2、国际收支反映的内容是以货币纪录的交易
(1)国际收支是以交易而非支付为基础
包括涉及货币收支的对外往来和未涉及货币收支的对外往来(折算成货币来记录)
(2)交易包括的主要内容
①(等价)交换,即A交易(经济体)B交易经济体(WG)实物资源和金融资产
经济体:
是对外经贸往来关系相对独立的地区,是我们判断居民身份,进而判断该居民的经济利益和税收待遇的标准
②(单方)转移,A交易者B交易者、B交易者A交易者(W---G、G---W)无偿援助、补偿贸易
③移居A个人a国b国
④其他根据理论而存在的交易国外直接投资者收益的再投资
(3)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
流量是一个时期内的变量,变动的数值
(4)国际收支是一个事后概念Wm+S=WW-Wm=S
第2节国际收支平衡表(账户)
1、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概念
是指将国际收支记录按照特定账户分类和复式记账原则而变质的会计报表。
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特定账户分类
1、表一:
商品、劳务的进出口和从国外获得的净要素收入(劳务、投资)
一国对外资产或负债的相应变化
一笔贸易流量
一笔金融流量
反映实际资源的流动(实质)
反应资产所有权的流动(实质)
经常账户
资本和金融账户
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标准格式(简表)
贷方(+)
借方(﹣)
一、经常账户
(经常账户收入)
(经常账户支出)
1、商品(FOB计价)
2、服务
3、收入(职工薪酬、利息)
4、经常转移
二、资本和金融账户
(资本流入)
(资本流出)
1、资本账户(资本转移)
2、金融账户
(1)直接投资
(2)证券投资
(3)其他投资
(4)储备投资
①货币性黄金
②特别提款权
③在IMF的储备头寸
④外汇
⑤其他债权
三、错误和遗漏账户
3、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账原则——复式记账法
借方(﹣)
贷方(+)
对外实际资产的增加
对外实际资产的减少
对外金融资产的增加
对外金融资产的减少
对外负债的减少
对外负债的增加
进口(货物和劳务)
出口(货物和劳务)
资本流出,包括
资本流入,包括
对外金融资产的增加(购买外国金融资产)
对外金融资产的减少(出售外国金融资产)
对外负债的减少(国际支付)
对外负债的增加(国际收入)
基础货币的投放渠道:
再贷款、再贴现、收兑金银外汇
中央银行向流通过程中投放的基础货币量是否会引起物价上涨取决于中央银行是否采用了冲销政策。
外汇市场中的零售业务、强制性的→意愿接受外汇
4、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以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为例)
〈一〉首先,从复式记账原则的角度来看,经常账户的余额加上不包括储备资产在内的资本和金融资产的余额,应该就是储备资产的变动额(CA+KA=﹣ΔR)。
净误差和遗漏并不是实际统计的结果,而是为了使国际收支表平衡而人为设置的账户,其实际来源可能包括统计误差和资本外逃等等。
〈二〉其次,从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结构来看,我国经常账户收支顺差的主要来源是货物,这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经济增长方式是“出口依赖型”;而在储备资产以外的资本和金融账户中,顺差的主要来源是外国对我国的直接投资,这反映了我国吸引外资从事直接生产的政策和对外国资本进入我国金融市场的管制情况。
〈三〉最后,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国际收支账户连续多年在经常账户和储备资产以外的资本和金融账户上保持顺差,即“双顺差”,其结果是导致以外汇储备为主要内容的储备资产不断增加。
表: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国际影响
国际收外汇储外汇供给增加外汇贬值,人民币升值影响我国经济总量和结构
支双顺差备增加基础货币增加出现通胀预期
影响到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第3节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
1、判断一国国际收支平衡的理论标准——自主性交易所产生的借贷金额是否相等
1、由于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根据复式记账原则来编制的,一笔借方余额必然有一笔贷方余额,因此它最终会平衡,但仅是形式上的平衡。
2、自主性交易,指个人和企业出于自主性目的而从事的交易,比如追逐利润、旅游等。
(1)图:
自主性交易与补偿性交易之间的关系
由此产生收>支允许汇率变动使自主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
自主的货币收汇率性交易自行达到平衡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
性交支不必然变动通过增减外汇储备或向国外借款来你不自主性交易不平补偿性
易相等相等收<支衡所造成的超额外汇供给或需求,以保持固定的汇率。
交易
(2)自主性交易的贷方>借方,国际收支顺差国际收支不平衡(对外
自主性交易的贷方<借方,国际收支逆差不平衡,外部不平衡)
自主性交易的贷方=借方,国际收支平衡
(3)但是交易动机识别国际收支平衡与否的方法仅是一种思维方法,迄今为止还无法付诸于实践,问题是出于无法对短期新资本流动进行定性。
单向,无偿转移,长期资本流动,商品劳务交易→自主性交易
①因自主性交易不平衡而向国外私人金融市场借款官方储备资产的
②紧缩货币,提高利率变动→补偿性交易
2、实践中衡量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口径
〈一〉
〈二〉表:
五个国际收支局部差额的内容
贷方(+)
借方(-)
一、经常账户
(经常性账户收入)
(经常账户收入)
商品
商品出口
商品进口
服务
服务出口
服务进口
收入
要素报酬收入
要素报酬支出
经常转移
经常转移收入
经常转移支出
二、资本和金融账户
(资本流入)
(资本流出)
长期资本
长期资本收入
长期资本流出
私人短期资本
私人短期资本收入
私人短期资本流出
官方短期资本
官方借款
官方贷款
三、储备资产变动
储备减少
储备增加
〈三〉五个国际收支局部差额的关系
1、贸易差额
(1)贸易收支差额=商品出口收入-商品进口支出;
(2)贸易收支差额是传统上使用较多的一个口径;
(3)贸易收支差额在一国的国际收支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反映了该国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2、经常项目差额
(1)经常项目差额=(服务出口收入+要素报酬收入+经常转移收入)-(服务进口支出+要素报酬支出+经常转移支出);
(2)经常项目收支差额综合反映了一国的进出口状况,是一国制定国际收支差额和产业政策的重要依据;
(3)经常账户逆差→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资本流入>资本流出→对外借款来支撑本国资本→债务增加→本国汇率下降
经常账户逆差→不可长期→产业结构和国际收支政策调整;
3、基本账目差额
(1)基本账户差额=经常账户差额+长期资本差额;
(2)基本账目差额是许多国家,尤其是长期资本进出较大的国家,观察和判断国际收支状况的重要指标;
(3)长期资本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的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
(4)短期资本是指期限在一年及一年以下的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
4、官方结算差额
(1)官方结算差额=基本账户差额+私人短期资本流动差额;
(2)官方结算差额衡量的是一国货币当局愿意弥补的国际收支差额(官方的短期对外借款或贷款可以缓冲国际收支不平衡对官方储备的压力);
5、综合差额
(1)综合差额=基本账户差额+官方短期资本流动差额(官方的短期对外借款与贷款的差额)
(2)综合差额必然导致官方储备的反向变动,所以可以用它来衡量国际收支对一国储备所造成的压力;
(3)综合差额顺差,储备资产增加,基础货币增加,货币供给量增加,形成通胀,外币贬值,储备资产收益率大于长期资产收益率,资金占用量过大,储备资产未得到充分利用;
(4)综合差额在固定汇率制度时比浮动汇率制度时重要;
(5)综合差额是衡量和分析一国国际收支状况的标准;
6、外汇收支差额
(1)外汇收支差额是指一定时期,某国与他国进行的经济活动所取得的外币收入与外币支出的差额;
(2)由于外汇的收入和支出构成外汇的供给和需求,这直接影响到官方外汇储备和汇率的变动,因此外汇收支差额是衡量一国国际收支的重要指标。
3、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性质和原因(六种)质的问题
㈠临时性不平衡
1、是由短期的、季节性的、非确定的或偶然因素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2、程度一般较轻、持续时间不长、具有可逆性,属于正常现象;
3、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一般不需要政策措施动用官方储备便能克服。
㈡结构性不平衡
1、
(1)经济结构或产业结构的滞后和困难(供给结构不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所引起的;
(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有;
2、
(1)产业结构的单一所造成的国际收支失衡
(2)发展中国家突出
3、长期性、扭转困难
㈢货币性不平衡
1、指一定汇率水平下,国内货币与一般等价物上升而引起的出口货物价格相对昂贵、进口货物价格相对便宜,从而导致的国际收支失衡;
2、短、中、长期的。
㈣周期性不平衡
1、指一国经济周期波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2、
(1)衰退期社会→总需求上升→进口需求下降→国际收支盈余,
(2)繁荣期社会→总需求下降→进口需求上升→国际收支逆差。
㈤收入性不平衡
是指一国国民收入相对快速增长,导致进口增长的速度超过出口增长的速度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㈥预期性不平衡
1、实物流量:
经济快速增长时→在本国投资增加→资本品供给需求→进口资本品→进口品增加和经常账户逆差;
2、金融流量:
(1)经常账户逆差由资本和金融账户的顺差弥补,
(2)资金可自由流动下,对本国经济增长和证券价格上升的预期会吸引国外资金直接投资于本国的证券市场,带来资本和金融账户的顺差。
4、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经济影响
(一)表:
逆差对国际经济的影响
1、综合差额逆差→本币汇率具有下浮压力→如果货币当局不愿其发生,外汇市场抛售外汇、买进本币→外汇储备下降→货币供应量下降;
2、贸易逆差→本国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国内对国外的产品出现净需求→国民收入下降→失业率上升;
3、长期资本账户逆差→国内出现资金的净流出,国内无合适的投资机会→本国资金的供应量下降→利率上升→投资下降→产出下降→失业率上升。
(二)顺差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1、表:
综合差额顺差
(1)综合差额顺差→本币贬值→出口减少、进口增加→产出下降→失业率上升;
(2)综合差额顺差→国际储备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储备资产的收益率低于长期投资收益率,储备货币汇率的变化又会是储备资产蒙受损失(汇率风险)→物价上升,外汇资金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2、表:
贸易差额顺差
(1)贸易顺差→(本币贬值时)本国产品竞争力的提高和国际市场范围的扩大→在此期间可供国内使用的生产资料减少→长此以往影响本国的经济发展速度
(2)贸易顺差→(本币贬值时)短期内可以提高本国产品的竞争力,但却容易遭到贸易伙伴国的反对和报复→在此期间可供国内使用的生产资料减少→长此以往影响本国的经济发展速度
(3)贸易顺差→他国逆差→加剧国际摩擦→不利于国际经济关系的协调发展
3、表:
长期资本账户顺差
(1)长期资本账户顺差→(由于向外国政府借款和商业贷款等所导致)政府将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
(2)长期资本账户顺差→(由于引进国外直接投资所引致)可使本国技术产品、设备得到更新换代→带来持久的贸易顺差及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不仅不会导致还本付息问题而且有利于经济发展。
第2章国际收支的调节手段和理论
第1节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机制
1、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自动调节机制
2、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政策调节工具
第2节西方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1、西方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2、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分析法(弹性论)
3、国际收支调节的吸收分析法
4、国际收支调节的货币分析法
第3节内外均衡的矛盾以及政策搭配调节
1、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调节
2、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互相冲突——米德冲突
小结
第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