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21093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34.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docx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docx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南魏小学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学情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

四年级现有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

他们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死板知识,喜欢或习惯于被老师和家长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

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三册。

全册教材包括了“骨骼与肌肉”、“养蚕”、“物体的运动”、“无处不在的力”、“调查与预测”5个单元,由30多个典型活动组成。

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2、各单元内容和课时情况:

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共5课时,具体包括:

骨骼(1课时),关节(2课时),肌肉(1课时),骨骼、肌肉的保健(1课时)。

第二单元“养蚕”共4课时,具体包括:

我们来养蚕(1课时),给蚕宝宝记日记(1课时),我们来抽丝(1课时),养蚕经验交流会(1课时)。

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共6-7课时,具体包括:

一切都在运动中(1课时),运动的快慢(1课时),运动的方式(1课时),小车的运动(2课时),摆(1-2课时)。

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共7-8课时,具体包括:

力在哪里(1-2课时),物体形状改变以后(1-2课时),苹果为什么会落地(1课时),摩擦力的秘密(2课时),降落伞(1课时)。

第五单元“岩石和矿物”共3课时,具体包括:

调查(2课时),预测(1课时)。

3、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4、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教学措施:

1、以“研课标,说教材”活动为主线,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教学活页备课

课题

1骨骼

四年级

科学

课题

1骨骼

四年级

科学

教学

内容

知道人体骨骼的结构及其作用,并能在自己的身上指出部分骨骼的位置。

共1课时

教学

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知道人体骨骼的结构及其作用。

课型

新授

重点

难点

知道人体骨骼的结构及其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时值

复备

(一)导入新课

1.提问:

我们曾经学习过人体的知识,谁能说一说:

我们的身体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2.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人体的骨骼结构。

(1)认识骨骼。

a.动一动:

每人用力摸一摸自己的身体,感觉体内骨的存在。

b.提问:

人体的内部有骨(出示人体骨骼模型),骨是一块一块的,你们知道人体内一共有多少块骨?

c.讲解:

人体内共有206块骨,这些骨连结起来就构成了人体骨架,人体的骨架叫做骨骼。

(2)观察人体骨骼的结构。

2.指导学生认识骨骼的作用。

(1)四人小组讨论:

人的骨骼有什么作用?

(2)(出示人站立图):

人能站得住,坐得稳,靠什么?

骨骼是人体的支架,它具有什么作用?

(板书:

支持)

(3)(出示颅腔、胸廓图):

头骨里面装有人体的什么器官?

胸骨、肋骨、脊柱围成一个笼子,里面装有什么?

脑、心、肺等都是人体内部重要器官,想一想,骨骼起着什么作用?

(板书:

保护)

(4)请三位同学上讲台分别做操、跑步、立定跳远。

你们知道这三位同学能做出各种动作,谁在起作用?

这说明骨骼还具有什么作用?

(板书:

运动)人体运动除骨骼起重要作用外,肌肉收缩也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将在以后继续研究。

(5)看课文填空写出骨骼的作用。

3.向学生进行骨骼的卫生保健教育。

由于骨骼具有支持、保护、运动等重要作用,所以我们要保护骨骼、锻炼骨骼。

(三)巩固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人体骨骼的知识,想一想:

1.人体的骨骼分为哪几部分?

各部分包括哪些骨?

2.人体的骨骼有什么作用?

(四)布置作业

 对照书上人体骨骼图,在自己的身上指出骨的部位。

 

板书设计

1、骨骼

全身的骨头分为四部分——头、躯干、手臂、腿脚。

课题

2关节

四年级

科学

教学

内容

能够借助于模型、实物等了解几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的工作方式及原理。

共1课时

教学

目标

知道骨头与骨头相连的地方叫关节;知道有了关节,骨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运动。

课型

新授

重点

难点

知道骨头与骨头相连的地方叫关节;认识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

教学过程

时值

复备

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

1.投影出示机器人行走、工作的视频,观察:

机器人行动起来与我们有什么不同?

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2.学生交流介绍。

3.提问:

人可以灵活地做各种动作跟我们身上的哪部分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呢?

(揭示课题:

关节)

4.谈话:

关于关节,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认识关节,体验关节的作用.

1.讲解:

什么是关节?

(骨头与骨头相连的地方叫关节)

2.讲述:

人体的支架——骨骼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人体由许多块小骨组成,而不是一块块的大骨,每两块小骨之间由关节相连。

3.介绍:

关节可以分为固定关节和活动关节两种。

身体内的某些关节以某种方式连结后,骨的活动性较小,或是不能运动。

我们把这些骨的连接叫做固定关节。

头盖骨的骨就是由固定关节连结的,连接肋骨和胸骨的也是固定关节。

人体内的大多数关节都是活动关节。

4.小组活动:

活动一下身体,找一找身上有哪些是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在人体图上标出来。

5.汇报交流,实践体验。

6.小结并设疑:

这些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有什么作用呢?

你能想办法设计实验验证一下吗?

7.汇报实验结果,交流试验体验。

8.小结:

如果没有关节,人体就会像木板一样僵硬。

四、总结拓展

1.谈话: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关节有了哪些了解?

2.思考:

关节还有什么作用?

3.活动体验:

将你的脚尖踮起,然后迅速将脚跟落下。

比较一下,在身体挺直和膝关节弯曲两种状态下,做这个活动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板书设计

2关节

如果没有关节,人体就会变得僵硬。

不同关节能使人体做多种方式的运动。

课题

3肌肉

四年级

科学

教学

内容

知道人体内大约有600多块肌肉,约占体重的40%左右;知道人体内有三类肌肉:

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共1课时

教学

目标

知道人体内大约有600多块肌肉,约占体重的40%左右;知道人体内有三类肌肉:

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与功能;

课型

新授

重点

难点

通过自己制作手臂活动模型,激发学生对人体运动研究的兴趣。

教学过程

时值

复备

一、导入新课.

1.显示健美先生展示肌肉,问:

你看到了什么?

2.讲述:

在这节课里,我们学习有关肌肉的知识。

你想知道那些有关肌肉的知识。

二、学习新课

1.讲述:

人体外部是皮肤,皮肤下面是肌肉。

肌肉是一块一块的,有很多块。

其中长在骨骼上的有600多块。

在这节课里,我们要认识几块较大的肌肉。

2.认识肱二头肌:

在上臂前面有一块很明显的肌肉,曲臂时会鼓起来,这块肌肉上面有两个头,都长在肩胛骨上,下面有一个头,长在前臂骨上。

由于这块肌肉跨过上臂骨,又有两个头,人们给它取名叫肱二头肌。

3.学生曲臂,摸自己肱二头肌。

4.认识肱三头肌:

在上臂的后面也有一块很明显的肌肉。

这块肌肉有三个头,其中一个长在肩胛骨上,两个长在肱骨上,下面有一个头,长在前臂骨上。

由于这块肌肉长在肱骨上,上面有三个头,人们给它取名叫肱三头肌。

5.认识胸大肌:

在胸前,一边有一块三角形的大块肌肉,叫胸大肌。

6.让学生挺胸,摸自己胸大肌。

7.认识腹肌:

在腹前中线两侧,有两排肌肉,叫腹肌。

8.让学生绷紧腹部,摸自己的腹肌。

三课堂小结:

1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肌肉具有牵动骨运动的作用。

2.向学生进行肌肉卫生保健教育.

 

板书设计

3肌肉

肌肉占到人身体重量的40%

课题

4骨骼、肌肉的保健

四年级

科学

教学

内容

知道坚持体育锻炼和保持膳食平衡可以增进骨骼与肌肉的健康;知道不同的体育运动对增强体力、柔软性和耐力的效果不一样。

共1课时

教学

目标

知道坚持体育锻炼和保持膳食平衡可以增进骨骼与肌肉的健康。

课型

新授

重点

难点

知道坚持体育锻炼和保持膳食平衡可以增进骨骼与肌肉的健康;训练正确的运动方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过程

时值

复备

一、设置情境,揭示课题

1、播放《健康歌》,学生跟着音乐跳起来。

2、讨论:

刚才的活动中我们主要锻炼了身体的哪些部分?

3、学生交流介绍。

4、小结:

体育运动可以增强我们的骨骼和肌肉,使人们的身体更加健康。

经常运动可以改善人体的柔软。

5、谈话:

骨骼和肌肉执行着人体所必需的很多功能,因此保持它们的健康十分重要。

(揭示课题:

骨骼、肌肉的保健)

6、提问:

那么,怎样才能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呢?

二、了解体育运动对骨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