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04413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docx

《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docx

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

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

  党的指导思想,就是党的理论旗帜。

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

党章明确规定: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党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党全部活动的理论体系,是党的建设的理论基础。

党的指导思想的确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无产阶级的强大思想武器。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统一完整的科学体系。

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真正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高举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明确这一指导思想,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实现党的纲领,推进党的事业,都是十分重要的。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1、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严密完整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

马克思、恩格斯适应无产阶级斗争的需要,总结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经验,批判地继承了人类历史上的一切先进思想的优秀成果,创立了无产阶级谋求解放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

它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运动的最一般规律,为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

其中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一生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由于这一发现,人类对自身历史的认识,第一次变成了科学。

政治经济学是关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揭开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及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阐述了无产阶级在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中的地位,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剩余价值规律,是马克思一生中的第二个伟大发现。

科学社会主义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指明了无产阶级彻底解放的正确道路,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历史条件、性质、进程、最终目的以及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的科学。

它深刻地揭示了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和新社会的创造者,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建立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从而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构成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十分严密而彻底的科学世界观。

  

  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它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

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帝国主义阶段。

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的主题。

无产阶级革命成为直接实践的问题。

这个时代提出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就是社会主义革命是否仍然像马克思、恩格斯当年设想的那样,首先在西欧、北美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并取得胜利?

经济落后国家在有利的历史条件和革命形势下,能否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这样的国家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能否在一国建成社会主义?

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地分析了帝国主义的本质和特征,揭示了帝国主义时代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提出了无产阶级可以在帝国主义最薄弱的环节取得胜利,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并亲自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变成现实。

.列宁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民主革命的理论和建设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创造性地解决于帝国主义时代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划时代的新内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

列宁主义阶段。

 

  总之,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严密完整的科学体系,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强大思想武器,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指明厂前进的道路和方向。

  2、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

  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一个科学体系,给我们提供的是一种崭新的世界观,是一种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

恩格斯在1895年3月就曾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科学的方法。

它提出的不是现在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探索客观世界的本质,揭示资本主义的奥秘,一直是近代的哲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政治学家们潜心研究的重大课题。

但是,直到19世纪40年代,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们没有找到也不可能找到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过渡的途径。

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在对古典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进行批判改造的斗争中开辟了一条认识真理的道路,用毕生精力创立了最彻底、最完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把这个伟大的认识工具交给了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列宁、毛泽东成功地运用这个认识工具于俄国革命、中国革命的实践,并在实践中进一步论证和发展了这一方法的科学内涵,形成了一整套认识世界的理论原则和科学方法。

  马列主义为我们提供的这个认识世界的方法,从根本上说就是唯物辩证的方法。

这一方法要求我们客观地而不是主观地看问题;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看问题;从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看问题,而不是孤立地看问题;从事物的变化发展看问题,而不是静止地看问题。

这就从根本上划清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界限。

100多年来,世界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世界的发展趋势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所概括的基本规律,有力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预见。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引和鼓舞下,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有了重大发展,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了现实。

事实证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唯物史观的理论,关于资本剥削劳动的剩余价值理论,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关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关于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等等,至今仍然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观察、分析、认识问题和把握规律的理论原则和科学方法。

面对当前国际风云变幻的复杂环境,面对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种种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方法,就能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抓住社会生活的本质,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否则,就会迷失方向,误入歧途。

  3、马列主义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武器 

  马列主义不仅是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而且还是改造客观世界、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武器。

一般来说,马列主义在改造客观世界中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引导无产阶级去推翻资本主义,实行社会主义革命;二是指引胜利了的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马列主义对俄国和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所起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已是不容置疑的历史事实。

而在指导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有人产生了怀疑,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认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的理论不多,只能解决无产阶级革命问题,不能回答和解决社会主义建设问题。

出现了“马克思已经过时”的论调,这是极其错误和有害的。

当然,实际生活总是在不停地变动中,这种变动的剧烈和深刻,近百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我们不能期望一百年前人们为我们今天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完美的预测,提供现成的答案。

但这并不是说,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不能指导社会主义建设了。

  首先,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论基础。

坚持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最主要的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解决现代化建设中的具体问题,找出本质和特有规律,从而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其次,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仍然是我们必须遵循的理论原则。

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它揭示的是人类社会运动发展的原因、过程和规律,不仅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和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进步性、合理性,又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和途径。

特别是关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关于消灭剥削、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关于按劳分配,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等基本思想,都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须臾离开的。

  再次,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中国40多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结论。

中国革命胜利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了长期的艰苦探索。

40多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体相结合的结果。

  改造世界,还应包括改造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

((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第135页)而要有效地改造主观世界,无产阶级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

  总之,马克思列宁主义不仅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也是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武器。

只要我们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则,就能愈来愈清楚地认识和掌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和特点,夺取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的伟大胜利。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党的理论成熟发展的三次历史性飞跃

  富于理论创新精神的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三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指导革命取得了历史性胜利,在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崭新实践中,开始找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第三次飞跃,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这三次历史性飞跃都结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硕成果,指导了并将继续指导党所领导的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取得了并将继续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

  1、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世界无产阶级的科学指导思想。

但是,它所提供的是一般指导原理。

对这些原理的运用,任何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都要根据本国历史条件和具体特点来进行。

只有这样,才能具体解决革命的道路、战略和策略等问题,才能引导革命达到胜利。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对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创立了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

?

毛泽东思想,并在党的七大上正式写进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

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历史的选择和必然。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必然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靠背诵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和照搬外国经验,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

本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和我们党内出现了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

右倾投降主义和“左”倾冒险主义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

毛泽东思想正是同这种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它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继续得到发展。

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容。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内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了毛泽东思想主要是在以下几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是独创的理论: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理论;关于政治思想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理论等;,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一整套理论,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独具特色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这也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这些理论的指导下,我国不仅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而且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

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

  2、邓小平理论: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体现在邓小平理论不只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和重要观点的继承,而更主要的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有关社会主义建设重要思想的升华提高,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进行的新的理论创造。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邓小平同志这样说过:

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我们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我们今天同样应当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当代中国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首先,坚持邓小平理论是由这一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决定的。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它的科学性,已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所证实,已为我国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所证实。

可以说,邓小平理论是命运之旗。

就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出现严重曲折,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遇到两次大的曲折,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给中国人民带来灾难,把中国经济推到了崩溃的边缘之际,是邓小平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从此,中国的社会主义充满了勃勃生机和活力,人们从更深的层次思考社会主义在世界发展的历史命运,看到了社会主义的希望,更坚定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心骨”,是保证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走向胜利的惟一正确的理论,是中国人民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

  其次,坚持邓小平理论是更好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世纪的根本保证。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理论。

我们现在所从事的事业是空前未有的,也是极其伟大的。

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就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经济体制改革有新的突破,政治体制改革继续深入,精神文明切实加强。

而要做到这些,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来作指导,才能不断取得成功。

我们应该看到,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在一种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进行的。

在世界范围内,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世界经济的发展出现错综复杂的局面,世界战略格局加速走向多极化,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危及世界和平与稳定,国际敌对势力千方百计对我国进行渗透和颠覆活动。

在国内,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许多复杂的新矛盾、新问题。

到本世纪中叶,我们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使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完备的制度,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面对这样的形势和任务,只有坚持邓小平理论,不断提高全党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才能正确观察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我们党才能在变幻的国际形势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在任何风浪中都能站稳脚跟,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排除各种干扰,顺利实现我们的目的。

  马克思主义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僵死的教条,它是一个发展的科学体系,与时俱进是它的内在品质。

随着时代的变更,时间的推移,客观实际的变化,作为一种真理性认识的马克思主义也必须使自己与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相符合,否则,就没有活力。

因此,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发展,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的一个阶段,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对于社会主义问题的真理性认识,他没有回答也不可能回答他身后所发生的问题,社会主义还有许多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需要我们去认识。

因此,坚持邓小平理论,在新的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庄严的历史责任。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于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产生于我国社会长期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时期,产生于我国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的时期。

总结这一时期的基本经验,联系我们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一个政党如果不能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不可能有生命力和活力;如果不能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前进方向;如果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会失去群众基础,就会被广大群众所抛弃。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经成为人们心中的一把标尺,群众常用它衡量党的工作的好坏,党员、干部也总用它衡量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既是基层广大党员的意愿,也是亿万人民的心声,是历史的必然,是时代所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没、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我们党的事业是不断前进的,因而党的指导思想也必然是与时俱进的。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产物,它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的新要求,回答了一系列事关全局的新问题,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鲜明地回答了在新世纪党举什么旗的问题,这是新时期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我们说“三个代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是因为它们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认识是一致的。

尽管它们创立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于不同的时代,但它们却具有一脉相承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第一,“三个代表”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具有一脉相承的基本立场。

无论是马克思、恩格斯,还是列宁、毛泽东,都是把人民的利益视为高于一切。

邓小平理论鲜明地体现,他果断决策,把全党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中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他大力倡导、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他鲜明地提出,要以“三个有利于”以及人民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拥护不拥护作为衡量一切工作成败得失的标准。

在“七一”讲话中,江泽民同志强调: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江泽民同志在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不仅把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三个代表”的内容之一,而且强调它还是“三个代表”的出发点、落脚点,这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重视人民利益的观点,同时又有新的发展。

  第二,“三个代表”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具有一脉相承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列宁之所以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就在于他没有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神圣化,不是从书本上找现成答案,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实际出发,找到了俄国革命的道路,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毛泽东同志也没有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的个别论断,而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领导我们党成功地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并把中国引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没有固守两个“凡是”的僵化思想,而是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实践中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从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江泽民同志在论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在许多重大问题上提出了新思想、新观点。

“三个代表”本身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成果,同时,它又为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第三,“三个代表”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具有一脉相承的奋斗目标。

马克思、恩格斯从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中发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阶级力量和革命途径,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

列宁分析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的新情况,总结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新经验,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毛泽东一贯强调并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的领导。

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科学地概括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阐明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辩证关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论述了党的基本纲领和最高纲领的辩证统一,号召我们为实现党的基本路线和历史任务而奋斗,不断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着未来推进。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坚持社会主义原则上是一致的。

 

  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

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拘泥于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提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

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和魄力,根据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勇于突破旧观点、旧论断,不断融人新思想、新精神,使马克思主义顺应时代和实践的呼唤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理论创新的典范。

江泽民同志在论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又不拘泥于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