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72014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135 大小:11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5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5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5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5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1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八)

★一、教材分析: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八)》共有五页插图,分为两在部分。

其中第

1、2、3页为第一部分,第4、5页为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共有四幅插图,第二部分共有五幅插图。

第一部分教育学生要坚持写日记,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

第二部分教育学生要爱护图书,使学生懂得爱护图书的意义和要求,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二、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了解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

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懂得爱护图书的意义和要求,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爱护图书的意义,要求,学会方法。

2、在实践中养成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讨论:

如何写好作文?

勤于观察,勤于积累,把观察的东西及时积累下来。

二、讲明写日记的意义

写日记有什么好处?

分组讨论。

交流。

小结。

写日记能够为自己提供写作机会,帮助提高写作水平。

通过对看到的、听到的事情或者一些问题的思考,帮助自己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明白自己该怎么做、怎么想,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三、交给写日记的方法

日记的内容和注意点。

观察图画,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日记的主体部分可以写什么?

该怎么写?

怎样才能写好日记?

1, 要持之以恒。

2, 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以成为日记的内容。

3, 用自己的语言写想说的话。

日记的书写及格式

讨论交流。

四、总结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在今后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要坚持写日记,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五、作业:

按照写日记的要求、格式练习开始坚持写日记。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讲明爱护图书的意义

二、指导看图。

书架上的图书保管得怎样?

指名说。

从图中可以看出两位同学是什么样的学生?

为什么要爱护图书呢?

怎样爱护图书

说说该怎么翻看图书、怎样摆放、怎样整理图书?

三、说说自己今后打算怎么做。

同学们,听了这些破书的哭诉,我们该怎样帮助他们呢?

如何修补图书呢?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使我们懂得了爱护图书的意义,该怎样保护图书,希望在你们今后的日常生活中,从爱护课本做起,爱护书、读好书。

五、作业:

给新课本包上封皮。

做书签。

把办公室图书分类整理好。

★六、板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八)

分类整理

保持整洁

爱护图书     

使用书签(或丝线)                

及时修补

1走,我们去植树

★一、教材分析:

在万物萌发的春天,一切生机勃勃。

身处于美好的春光里,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才不负于这大好的春色?

诗歌《走,我们去植树》以明快清新的节奏、具有行动号召力的语言向少先队员发出倡议:

“迎着和煦的春风,迈开轻快的脚步,亲爱的少先队员们,走,我们一起去植树!

★二、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3、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1、放录音《走,我们大家植树去》

     在音乐声中,老师谈话引入:

同学们,春天已经来临了,在这和煦的春光中,你们想去植树吗?

(想)

     那我们就一起行动吧!

(板书课题:

《走,我们大家植树去》)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思路。

   1、放课文录音,学生听课文录音。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和印象深刻的地方,作上记号。

   3、交流、讨论。

学生质疑并解决,重点问题可以存疑。

    A、和煦是什么意思?

    B、音符:

表示音调高低的符号。

    C、版图:

户籍和地图,引申为国家的疆域。

    D、植树有什么好处?

    E、为什么说一棵树就是一座绿色工厂,片片树叶都是快乐的音符?

   4、再读课文,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A、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B、纠正学生的读音。

    C、自由练读课文。

  三、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一、

(1)讲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的活动。

    二、(2-6)讲植树的重要。

    三、(7)表明少先队员植树的决心。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这一小节你读懂了什么?

   3、理解“和煦”

   4、“迈开轻快的脚步”说明了什么?

(说明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去参加植树的情景。

   5、指导朗读,要读出轻快、有力的语气,读出少先队员的蓬勃朝气。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预习下一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1、回忆第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指名朗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1、自由朗读第二段

   2、说说第二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3、少先队员到什么地方去植树?

引导学生想象省略号后所省略的内容。

     用一个词语概括这些地方——“到处”

   4、感情地朗读第二小节。

   5、细读3-6小节,思考:

植树有什么好处?

   6、讨论、交流并板书:

     绿色工厂

     绿色宝库

     增添新绿

     绿色希望

   7、进一步理解词句,并指导朗读。

    A、结合光和作用让学生理解“绿色工厂”,指导读好“给我们送来清新的空气,让每个人都幸福健康。

    B、“绿色宝库”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说森林是“绿色宝库”?

除了“盖房、架桥、造船、铺路”外树木还有哪些好处?

      指导读好第四小节。

    C、联系上下文,理解“亿万棵树连起来,就染绿了祖国的版图”一句,说说什么是“绿色的希望”

      想象祖国处处是“参天的大树”的景象,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5、6节。

    D、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三段

    同学们,植树的好处多不多?

(多)植树的意义如此重大,让我们动员所有的朋友一起去植树吧!

    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节。

    齐读第7段。

  四、背诵指导

   1.放课文录音三遍,学生边听边小声跟读。

   2.指导朗读技巧。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五、总结课文

   1、齐读课文

   2、分组背诵课文

   3、学生联系实际,说说植树还有哪些好处?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选择学校的一种树木,查阅资料,按名称、外形特征和作用三个方面向同学们作介绍。

 

★六、板书设计:

1走,我们去植树

绿色工厂——健康、幸福

            增添新绿——染绿版图

            绿色希望——沙退鸟舞

            绿色宝库——建设“四化”

★七、教学反思:

《走,我们去植树》这不是一篇假诗,不是一首想像诗,而是一首实践加思考的诗,是一首通过实践来说理的一首诗。

植树是为自己、为他人、为人类、为社会、为今天、为未来创造,我们应该让学生拥有这种创造。

作者用自己的智慧头脑展示了孩子们的希望,展示了人类需要的环境。

这一句句创造之语,很容易感动四年级的学生,但感动归感动,让他们真的行动起来,那是难的,特别现在城市的小孩真的很难有这种体验,城市的植树往往是由专门的劳动者来做,而农村的孩子这种体验还是有的,因为大多数的农村每一年都有着植树的活动,他们摸一摸,看一看,也会有着灵动。

但不管是有,还是没有,但能以诗的方式主动表白自己的感动的学生却是很少的,所以在一课上,特别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也应该引导他们学着用诗的方式记下自己的感动。

课后有第五题是:

选择学校的一种树木,查阅资料、按名称、外形特征和作用三个方面向同学们作介绍,其实也可以模仿着课文的形式,让学生以诗的方式介绍,也许更能够激起学生的创造欲望。

既然诗是一种创造,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拥有这种创造。

这也是母语教育要思考的,要做的。

(高子阳)

 

2.第一朵杏花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

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第一课时

一、出示挂图,揭示课题

1、出示教学挂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花?

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

画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

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

2、读“竺、桢”2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

3、讨论第二题,相机板书课题:

第一朵杏花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出示投影片上自读要求:

(1)轻声自读课文两遍

(2)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

(3)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字音。

(2)指导读长句子。

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停顿断句。

(3)指名朗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

出示分段提示:

(1)按时间先后顺序,本文应该如何分成两段?

(2)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能不能独立成一段?

2、范读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

说说段意。

第一段(1-5):

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

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16):

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四、指导书写生字

五、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

[板书:

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

(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

(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学习第1---5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开了。

”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

“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弯下腰来:

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5.四人小组练读。

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

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