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初三语文二模古诗文阅读汇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98177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初三语文二模古诗文阅读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北京初三语文二模古诗文阅读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北京初三语文二模古诗文阅读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北京初三语文二模古诗文阅读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北京初三语文二模古诗文阅读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初三语文二模古诗文阅读汇编.docx

《北京初三语文二模古诗文阅读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初三语文二模古诗文阅读汇编.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初三语文二模古诗文阅读汇编.docx

北京初三语文二模古诗文阅读汇编

【2020海淀二模】

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

(一)默写。

(共5分)

4.忽如一夜春风来,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分)

5.   。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1分)

6.苔痕上阶绿,      。

      ,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2分)

7.荷,又名“莲”“芙蓉”“菡萏”等,是自然景观、园林布景中的常见花卉。

在文学作品中,它还能寄托人们的情思,也能象征君子品格。

请你写出一句与“荷”有关的古诗文:

                    。

(1分)

(二)阅读《望月怀远》和《水调歌头》,完成8-9题。

(共4分)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两首诗词都写了与思念的人共享一轮明月的美好画面。

《望月怀远》中,诗人因这画面而生发了浓浓的相思,在结尾表达了            的愿望,情思缠绵;《水调歌头》中,词人领悟了人生如月、圆满难期的哲理后,以对此画面的憧憬作结,体现了         的人生态度,境界阔大。

(2分)

9,下列对两首诗词语句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通过动作和感受,具体描绘出“情人”因相思而深夜难眠的情景。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借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词人却因忧愁思念而难以入睡。

C.“情人怨遥夜”和“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看似是对自然景象的埋怨,实则是抒写诗人的思念之苦。

D.“还寝梦佳期”和“千里共婵娟”都写出了诗人对亲人远离的最终释怀,有豪迈奔放的风格。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2题。

(共8分)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0,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惩山北之塞   惩前毖后    惩一儆百

B.固不可彻     固若金汤   根深蒂固

C.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不毛之地    轻于鸿毛

D.且焉置土石     本末倒置   置之度外

11.结合上下文内容,对下面语句的进一步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理解:

寒来暑往季节交替,愚公一家开始折返回家。

这句话写出了移山进程之快,表现出愚公一家干劲十足。

【乙】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理解:

这是智叟讥笑、阻止愚公移山的语句。

智叟认为愚公不可能完成移山任务,他不理解愚公的坚定执着。

【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理解:

愚公认为自己的子孙繁衍不断,但山不会加大增高,移山任务终将完成。

这体现了愚公超越一般人的见识。

12.愚公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结合下面两则链接材料,谈谈这种精神是如何被继承和发扬光大的。

(4分)

【链接材料一】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链接材料二】

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

十万开山者,历时十年,绝壁穿石,挖渠千里,在太行之巅修建了红旗渠。

20世纪60年代,河南省林县人民为解决当地干旱缺水的问题,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开始修建红旗渠这一水利工程。

太行山绵延陡峭,在山腰修建沟渠本就十分困难,加上每延伸8000米才允许垂直高度降低1米的施工要求,使得修建过程难上加难。

修渠民工从峭壁高耸的山顶,腰系大绳,下到山腰,再用荡秋千的方法到达渠线,在坚硬的石英岩构成的悬崖上抡锤打钎,劈山凿石。

除此之外,他们还面临粮食紧张、物资短缺、技术设备落后等困难。

修渠民工凭着自强不已、奋斗不息的精神,最终削平了1250座山头,开凿了211个隧洞,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

最终完成了红旗渠工程,结束了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

答:

                                  

                                    

                                    

【参考答案】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一)(5分)

4.千树万树梨花开

5.九万里风鹏正举

6.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7.小荷才露尖尖角(映日荷花别样红……)

(4-7小题共5分。

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二)(4分)

8.答案示例:

①与思念的人(写“情人”“爱人”“亲人”等均可)梦里相见 

 ②乐观豁达    (共2分。

每空1分)

9.D(2分)

(三)(8分)

10.D(2分)

11.甲(2分) 

12.答案示例一:

宋濂面对读书难、从师难、请教难等诸多困难,借书抄书天寒不怠计日以还,百里从师色恭礼至,最终学有所获,体现了迎难而上、坚持不懈的精神;林县人民面临施工困难、粮食不足、物资短缺、技术落后等诸多困难,自强不已,奋斗不息,建成红旗渠工程,结束了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也是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愚公精神的体现。

   答案示例二:

宋濂面对读书难、从师难、请教难等诸多困难,借书抄书天寒不怠计日以还,百里从师色恭礼至,最终学有所获;林县人民面临施工困难、粮食不足、物资短缺、技术落后等诸多困难,自强不已,奋斗不息,建成红旗渠工程,结束了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

他们都是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愚公精神的体现。

 (共4分。

宋濂表现1分,体现的精神1分,修渠民工表现1分,体现的精神1分。

分别写两则材料的示例,最后总说精神,可正常给分)

 

【2020西城二模】

二、古诗文阅读(共18分)    

(一)默写。

(共6分)

6.古诗中有很多借登高望远寄寓情怀的句子,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①            ,②           ”两句,表达的是人在广阔天地面前感受到的那种孤独渺小之悲,而王安石《登飞来峰》中“③          ,④          ”两句,则感悟的是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深刻哲理。

(4分)

7.读庄子的《北冥有鱼》时,人们会被其中所描绘的大鹏迁徙时“水击三千里,           ”的雄奇景象深深震撼。

(1分) 

8.与自然和谐相处,与绿色亲密接触,当漫步在各大公园生机盎然的树林中时,你能联想到的带“树”(或“林”“木”)字的一句古诗是“          ”。

(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1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9-10题。

(共5分)

满江红

[清]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青衫湿!

9.这首词是秋瑾的中秋节述怀之作,其中用典手法颇有特色,如:

上阕的“①        ”是借项羽“四面楚歌”的典故喻指国破的现实,引出激昂的忧愤之情;下阕的“青衫湿”则是借白居易《琵琶行》之语,写自己因②         而落泪的孤独困境,表达深切的③           之情。

(3分)

10.秋瑾与《木兰诗》中的木兰都是巾帼英雄,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请结合这首词和《木兰诗》的内容,简要比较一下这两位巾帼英雄的形象有何不同。

(2分)

答:

                                   

                                      

                                      

(三)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1-13题。

(共7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1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其乡人曰      乡为身死而不受       背井离乡

B.又何间焉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挑拨离间

C.肉食者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       鄙陋无知

D.何以战       不敢出一言以复       拭目以待

1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翻译:

鲁庄公说:

“衣食这类用来保佑人平安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理解:

从此句可见鲁庄公的草率,他没有做充分的战前准备,回答不得要领,谈的是给予官僚贵族的恩惠。

【乙】既克,公问其故。

翻译:

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

理解:

直到战争结束,鲁庄公还弄不清取胜的原因,这又一次说明了鲁庄公的鄙陋。

13.结合选文和下面这则链接材料的具体内容,说说曹刿和商鞅的思想有什么共同点。

(3分)

【链接材料】

令既具①,未布②,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③,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

“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④曰:

“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⑤也,不可施刑。

刑其傅公子虔⑥,黥⑦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注:

①[令既具](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

②[布]公布;颁布。

③[国都市南门]秦国都城市场的南门。

④[卫鞅]即商鞅,卫国人,在秦国实施变法。

⑤[君嗣]国君的继承人。

⑥[虔(qián)]人名,姓嬴,他和下文的公孙贾都是秦孝公太子嬴驷的老师。

⑦[黥(qíng)]即墨刑。

用刀在面额上刻字,再涂以墨。

答:

                                   

                                     

                                     

【参考答案】

二、古诗文阅读(共18分)

(一)(共6分)

6.答案:

①念天地之悠悠  ②独怆然而涕下  ③不畏浮云遮望眼  ④自缘身在最高层

评分标准:

共4分。

每空1分,有错不得分。

7.答案: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评分标准:

1分。

有错不得分。

8.示例一:

几处早莺争暖树      示例二:

晴川历历汉阳树

评分标准:

1分。

有错该空不得分。

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二)(共5分)

9. 示例:

①四面歌残终破楚    ②知音难觅    ③悲凉

评分标准:

共3分。

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10.示例一:

木兰是代父从军,女扮男装,得胜而归的英雄。

秋瑾是身非男儿,心却比男儿更烈,壮志未酬的英雄。

示例二:

木兰在保家卫国时是巾帼英雄,胜利后却愿回到家中还回女儿身,与家人团聚过和平生活。

秋瑾是在国难当头时要冲破家庭束缚,选择革命救国,即便无人理解也义无反顾的巾帼英雄。

评分标准:

共2分。

木兰形象1分,秋瑾形象1分。

(三)(共7分)

11.答案:

C

评分标准:

2分。

选错不得分。

12.答案:

评分标准:

2分。

选错不得分。

13.示例:

曹刿和商鞅都非常重视取信于民。

曹刿认为鲁庄公可以迎战的原因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这说明他认为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重要保证。

商鞅在未颁布变法的条令之前,重赏徙木之人,“以明不欺”,实行新法后,太子犯法,刑其师傅,这些都说明他意识到取信于民对于推行新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评分标准:

共3分。

都重视取信于民1分,解说曹刿思想1分,解说商鞅思想1分。

【2020东城二模】

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 

(一)默写。

(共5分)

6.求之不得,      。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关雎》)(1分)

7.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不宜异同。

(诸葛亮《出师表》)(1分)

8.在《三国志·吴主传》中,陈寿评价孙权“有勾践之奇”,是英雄中的佼佼者。

宋代词人苏轼就曾以“①           ,②          ”自比孙权,尽显豪放;辛弃疾则借用曹操“③         ”一句话入词,热情赞颂了孙权的胆识气魄,也暗示了自己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理想。

(3分)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9-10题。

(共5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9.这首词写于作者失意闲居之时,借助对现实和①       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同时尾句还表达了②           之情。

(2分)

10.壮词是语言、形象、内容、情感各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

请结合词中画线句,说说你对壮词特点的理解。

(3分)

答: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3题。

(共7分)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甲】“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乙】“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丙】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1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全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又何间焉   遂与外人间隔    黑白相间    挑拨离间

B.衣食所安   生于安乐      国泰民安    转危为安

C.战于长勺   其一犬坐于前    毁于一旦    喜形于色

D.公将鼓之   何陋之有      不速之客    置之度外

1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甲】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翻译:

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理解:

这句话揭示了鲁国当权者鄙陋寡见的现实,为后文鲁庄公一系列的鄙陋表现作了铺垫;也暗示了曹刿是一个有远谋的人。

【乙】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

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情感处理。

理解:

这句话体现了鲁庄公“只要勤于政务、尽心办案就能取得战争胜利”的观点,而且得到了曹刿的认可。

【丙】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翻译:

第一次击鼓能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已经穷尽了。

理解:

这句话阐释了鲁军等待齐军三次击鼓后才进攻的原因,说明曹刿善于把握战机,具有较高的军事素养。

13.执政者“取信于民”才能有所作为。

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取信于民”在唐太宗身上的具体表现及其结果。

(3分)

【链接材料】

上①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②为大理少卿。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③,敕令自首,不首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冑奏:

“据法应流④。

”上怒曰:

“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对曰:

“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

“卿能执法,朕复何忧!

”冑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

注:

①[上]即唐太宗李世民。

②[擢]提拔。

③[资荫]凭先代的勋功或官爵而得到授官封爵。

④[流]流放。

答:

                                  

                                    

                                    

【参考答案】

二、古诗文阅读(共11分)

(一)(共5分)

6答案:

寤寐思服(1分。

有错该空不得分)

7答案:

陟罚臧否(1分。

有错该空不得分)

8答案:

1亲射虎2看孙郎3生子当如孙仲谋(共3分。

共3空,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共5分)

9答案示例:

①梦境②壮志难酬的悲愤(共2分。

共2空,每空1分)

10.答案示例:

画线句中分点等精准佳传神的动词,写出了军营生活的豪迈和出征前军容的肃穆威严,表现出将士们战斗情绪的高昂,抒发了作者报国建功的豪情,体现壮词的特点。

(共3分。

语言、形象、内容、情感答出3点即可)

(三)(共7分

11.答案:

C(2分)

12答案:

乙(2分)

13.答案示例:

唐太宗听从了戴胄的谏言,认识到遵守法律是国家的大信,并且一直支持戴胄执法,结果天下没有了冤案。

(共3分。

具体表现,2分;结果,1分名著阅读)(5分

【2020丰台二模】

二、古诗文阅读(共18分)

(一)默写。

(共4分)

6.                    ,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1分)

7.但愿人长久,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分)

8.古人志趣不尽相同,既有诸葛亮《出师表》中“                ,                ”的淡泊名利,也有刘禹锡《陋室铭》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安贫乐道,还有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

(2分)

(二)阅读《游山西村》,完成9-11题。

(共6分)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9.下面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诗歌写的是诗人游村的见闻和感受,整首诗无一“游”字而处处切题。

B.诗歌前两句渲染丰收之年农村欢悦的景象,也道出了农家待客的热情。

C.诗歌五、六句生动地描摹了一幅春社之后宁静而古朴的乡村生活画卷。

D.诗歌结尾两句写诗人游兴未尽,表达诗人对乡村生活喜爱与向往之情。

10.诗中极具哲理的画线句也富有画面感,请你发挥想象,描绘这幅画面。

(2分)

答:

                                  

                                    

                                    

11.下列诗句蕴含的情感与“从今若许闲乘月”最相近的一项是()(2分)

A.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B.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C.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D.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没事庭》)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4题。

(共8分)

景春曰: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甲】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 

孟子曰: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必敬必戒  引以为戒顼  戒备森严  戒骄戒躁

B.以顺为正  天下顺之   逆来顺受  百依百顺

C.与民由之  由是感激   必由之路  咎由自取

D.独行其道  圣贤之道   道听途说  能说会道

13.翻译文中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翻译:

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理解:

景春认为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纵横家,一举一动能左右天下的局势,是大丈夫;而孟子不以为然,认为他们“以顺为正”,算不得大丈夫。

【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翻译: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理解:

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重视“仁”“礼”“义”,在“富贵”“贫贱”“威武”面前能坚守做人的原则,得志时能“独善其身”,不得志时能“兼善天下”。

14.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上文说说苏秦和于谦是否称得上“大丈夫”。

(4分) 

【链接材料一】

(苏秦)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①。

苏秦曰:

“嫂,何前倨②而后卑也?

”嫂曰:

“以季子③之位尊而多金。

”苏秦曰:

“嗟乎!

贫穷则父母不子④,富贵则亲戚畏惧。

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