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建设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19547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88.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建设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建设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建设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建设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建设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建设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建设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建设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建设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建设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项目概述

一、项目名称: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

二、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包括畜牧兽医、动物防疫与检疫、草原与饲料专业及相关专业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实训条件建设、教学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办学体制与教学管理、社会服务、畜牧兽医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等。

三、项目申报建设单位:

四、项目建设地点:

五、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项目建设总投资470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资金22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2300万元,学院自筹资金200万元。

六、项目建设期限:

建设期3年,即2007年—2009年

七、法定代表人:

第二节建设单位概况

位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分界岭—日月山东南40公里,素有“海藏咽喉”之称的西宁市湟源县城。

学院地处湟水河畔,旁临青藏铁路、西湟高速公路、109和315国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非常便利。

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是青藏高原惟一的农牧类高职院校,是第一批全国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单位、也是财政部重点支持的全国40所高职院校之一。

学院始建于1940年,前身是青海省湟源畜牧学校,是青海省建校历史最悠久的一所职业院校,以培养畜牧兽医和草原生态保护实用型高职人才为主。

1998年农业部设立农业行业特有工种技能鉴定站,1998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示范基地”,1999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设立青海省湟源畜牧学校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1994年、2000年先后两次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

2002年4月,经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制为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隶属省农牧厅管理。

升格为高职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和省农牧厅、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学院的高职教育逐步得到发展壮大。

学院占地面积16.47万平方米(247.35亩),建筑面积6.2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

设有中心分析室、传染病室等23个实训室,有兽医院等4个校内实习基地和29个校外实习基地,其中省级实训基地3个。

图书馆藏书35.32万余册(其中纸质图书10.46万册)。

建有校园网、电子阅览室。

现有固定资产总值3301.95万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241.43万元。

学院设动物科学系、动物医学系、经济管理系、信息工程系、农林科学系五个系和一个基础部,动物生产、畜牧兽医、兽医、动物防疫与检疫、动物卫生检验、宠物医学、草原与饲料、作物生产技术、园林技术、农业经济管理、农畜特产品加工、计算机应用技术等15个专业,其中部级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示范专业6个,省级重点课程3门。

全日制普通高职在校学生1526人,学院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57%以上(最高时达到74%),67年培养的18790余名“上岗快、能力强、素质好、用得上、留得住、后劲足”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遍布青海及全国各地。

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达81%,对口就业率高。

举办各级各类培训267期,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和农牧民学员达24344人次,面向社会完成普通工种和农业行业特有工种技能鉴定4326人次。

学院现有教职工185人,专兼职教师132人(其中外聘兼职教师28人,有企业经历的18人)。

教授3人,副教授50人,高级农艺师1人,高级畜牧师1人。

博士生2人,硕士研究生9人。

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名,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1名。

“双师”素质的教师59人,双师素质教师大部分有在实验室、校内实训基地长期工作和带学生指导生产实习、毕业综合实习工作经历。

教职工爱岗敬业,以校为家,是一支扎根高原,无私奉献,特别能攻坚,结构合理,专业基本功扎实、实践技能优良的团队。

教师主参编国家规划教材31种,培训教材4种,校本教材10余种。

在67年的发展历程中,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始终“盯”住农牧业不放松,把办学与行业、企业、社会紧紧联系在一起,以发展潜力巨大的农牧行业作支撑,以特色的专业建设,扎实到位的实践教学,来实现专业与职业、教育与行业、学校与社会的零距离,增强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示范、窗口、支撑、辐射和带动作用。

特别是晋升高职学院以来,学院面向社会,适应市场,实行开放式办学,走出了一条产教结合、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特色办学之路。

学院先进的办学经验、突出的发展成就以及“创业、求实、奉献”的牧院精神在《西海农民报》、《青海日报》、《青海广播电视台》、《青海电视台》、《青海教育》、《青海湖》、《青海党的生活》等多家新闻传媒进行了系列报道。

学院先后荣获国务院“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教育部、国家民委“全国民族教育先进集体”、教育部“全国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农业部“全国农业科普先进集体”、青海省“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先进集体”、“‘十五’创新立功竞赛先进集体”等100多项荣誉称号,成为青藏高原一颗璀璨的现代职业教育明珠。

第三节项目编制依据

一、《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

二、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2号);

三、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

四、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7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07]47号);

五、《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六、《青海省人民政府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决定的意见》(青政[2006]40号);

七、《青海省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青政办函[2006]140号);

八、《青海省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

九、《青海省职业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青政办[2007]45号);

十、《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

 

第二章在青海建设农牧类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背景和必要性

第一节项目背景

青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国土总面积72.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47.7万。

畜牧业、野生动植物、旅游、水电等资源十分丰富。

国土面积中94%是牧区,现有天然草场面积364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0.6%,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3161万公顷,属于畜牧业用地面积大、农业耕地少、林地比重低的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农牧结合的省份。

境内大部分地区空气清洁、水质优良、无污染,是牛羊肉、优质油菜、蚕豆、马铃薯、反季节蔬菜等有机农畜产品理想的生产基地。

全省2006年末草食畜存栏总数2215.2多万头只,其中饲养量最大、分布最广的畜种是牦牛和藏系绵羊。

畜牧业历来是青海农牧区群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全省畜牧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

因此,畜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二节在青海建设农牧类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必要性

一、是维护青藏高原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的迫切需要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有少数民族55个,占总人口的46.3%,地界与西藏紧密相连,是汉藏文化的交汇地带,共同的地域、民族、信仰和传统文化,形成密不可分的特殊经济文化圈。

青海的地理位置,在维护民族团结、政治稳定、祖国统一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历代中央政府大都采取“安藏必先安青”的策略,以此保障藏区的政治稳定。

教育是民族进步与发展的基础,少数民族文化素质的状况对整个国家的繁荣和稳定,对国民经济及文化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发展的经验表明,依靠科技和教育,从培养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入手,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振兴的必由之路。

长期以来,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57%以上(最高时达到74%),是目前全省高职院校中少数民族学生比例最高的一所学校。

学院充分把握职业教育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坚持多层次、多规格、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根据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实际,加强专业结构、课程结构的调整,同时,不断加强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加强民族团结、民族政策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7年来,学院培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95% 以上返回生源地,直接服务于民族地区,长年奋战在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与少数民族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不仅是区域农牧业生产发展的主要科技力量,而且是社会、政治、经济等管理、建设领域的建设者和领导者,成为维护民族团结和政治稳定,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中流砥柱,为青藏高原民族地区教育和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维护民族团结进步、促进各民族地区共同繁荣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因此,在青海建设一所农牧类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与维护青藏高原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的战略目标相吻合,势必极大地促进区域民族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大少数民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

二、是加强青海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迫切需要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江河的发源地,是中国最重要的水资源涵养地和生态功能区,被称为“中华水塔”;青海湖流域是世界七大湿地之一,是阻挡西部荒漠化向东部蔓延的生态屏障。

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变化,不仅严重影响西部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我国中、东部江河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和全国可持续发展,也影响周边国家的生态环境安全,因此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近年来,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已引起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大批有识之士从保护整个中华民族生存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纷纷献计献策。

国家投资75亿元的“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正在实施,人事部会同青海省政府启动了“三江源人才培养工程”。

进一步明确了切实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根本;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有自已特色的优势产业是关键;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加快人才培养是重要条件的战略思想。

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青藏高原惟一一所能够培养草地生态治理与建设技能型实用人才的学校,培养的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正在这项工程的实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青海建设农牧类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将对“三江源”以至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建设工程顺利实施和巩固生态治理成果具有战略意义。

三、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

新农村建设需要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职业教育是现行各类教育中培养技术和技能的应用性人才,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的主要渠道,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

目前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低、自身发展能力弱,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脆弱,农牧区贫困人口多、脱贫难度大,农牧区产业结构单一、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低,是制约青海省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主要因素。

中共青海省委把建设现代农牧业,促进农村牧区生产力发展作为基础工程;把挖掘特色农牧业内部增收潜力,促进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作为核心工程;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农村牧区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培育造就新型农牧民,提高农牧民素质作为关键工程。

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依托自身优势,在农村牧区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如绿色证书工程、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阳光工程”等,为青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能服务于农牧区的实用技术人才,对提高农民素质、劳动力转移及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显著贡献。

为了进一步扩大社会培训规模,促进青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必要通过建设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集中优势资源全面增强学院的办学能力,更好地发挥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社会服务和辐射带动功能。

四、是发展特色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