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19031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案.docx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案.docx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第一单元

1.北京的春节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6内容。

【教学目标】

1.会写15个生字,正确读写“鞭炮、通宵、万不得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猜谜语:

挂灯笼,贴对联,舞狮子,敲锣鼓。

(猜一个节日)

2.回忆过春节的情景。

你们喜欢过春节吗?

说说理由。

除了上述在图片中展示的事物外,还有什么与过春节有关的事物?

(师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3.在我们回味了年的感觉,了解了年的来历之后,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老舍先生笔下的老北京的人们是怎样过春节的。

揭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标出生字新词。

(1)学习生字词,指导书写。

(2)学生提出难读词语,教师归类讲解,并完成形近字组词练习。

2.学生自由读,标出自然段。

同时想一想:

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3.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1)在读文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

(2)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三、细读课文,了解习俗

1.默读课文,北京的春节从哪天开始,到哪天结束?

并找出北京的春节有哪些重要的日子。

2.学生自绘表格。

找出点明时间的词语,填在表格的左边。

风俗习惯填在表格的右边。

填表的时候可以小组合作交流。

老师相机指导。

3.汇报交流,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

(1)腊月初八: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2)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

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

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

(3)腊月二十三:

过小年,放鞭炮,吃糖。

(4)过了二十三:

大扫除,把吃的准备充足。

(5)除夕: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

(6)正月初一:

店铺关门,男人拜年,女人待客,逛庙会。

(7)初六:

铺户开张,放鞭炮,还可以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8)元宵:

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

(9)正月十九:

春节结束,学生上学,大人做事。

4.根据表格的提示,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

(时间。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每个部分写了什么?

(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五、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理解了不懂的地方,练习了难读的语句。

这篇课文中有很多生字新词,下课后请同学们认真抄写,熟记于心。

第2课时

一、复习巩固,加强记忆

1.听写新词,对照课文,检查改错。

2.上节课填写了表格,进行了汇报交流。

现在回忆回忆,同桌互相说说:

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时间顺序。

)主要写了什么?

二、品读感悟,细赏习俗

1.品读“腊八”。

(1)作者详写了腊八熬腊八粥,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

各小组快速找出句子交流。

出示句子:

“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①联系腊八粥的材料理解“农业产品展览会”,体会课文语言特色。

(课件演示:

腊八粥的图片)

②从“家家都”可以看出节前人们的忙碌,以及对春节的重视。

(2)同法品悟泡腊八蒜这一习俗。

出示句子: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①引导抓住“色如翡翠…色味双美“,体会老舍先生叙述的精妙和魅力。

②指导学生联系资料谈谈北京关于吃饺子的风俗。

(课件演示:

腊八蒜的图片)

(3)品读优美句子: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

①运用什么说明方法。

(引用俗语。

②好处。

(形象地说明了腊七腊八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北京的春节也就是从最冷的时候开始的。

2.品读“除夕”。

(1)除夕给你什么感觉呢?

(热闹。

)你们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除夕真热闹”呢?

①从人们的活动中。

“家家”“到处”“老少男女都”“万不得已”“必定”“除了”“都”。

(理解“守岁”)

师:

从这些词语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是多么重视除夕夜的团圆啊,所有的人都在欢度除夕,当然热闹了。

②从味、色、声的描写。

“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鞭炮声日夜不绝”。

师:

从味道到色彩到声音,除夕这一夜,作者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无不体现

出除夕的热闹,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老舍观察的细腻。

(2)除夕这天,你是怎么过的呢?

生自由说。

小结:

是啊,热闹的除夕,处处洋溢着喜庆,诉说着团圆的故事。

3.品读“正月初一”。

(1)课件出示:

“正月初一”的光景怎样?

(与除夕截然不同。

)“截然不同”是什么意思?

(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2)“正月初一”与“除夕”有什么截然不同的呢?

(“铺户都上着板子”“全城都在休息”。

)这样的“截然不同”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呢?

(悠闲。

(3)你们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正月初一人们的悠闲自在?

(人们的活动:

男人们,女人们,小孩们,铺户们,伙计们。

小结:

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每个人都在拜年、走亲访友,或者逛庙会、比赛。

总之都没有闲着的,都是那么轻松自在。

4.品读“元宵节”。

(1)读读这部分,看看作者写得最多的是什么?

(灯。

(2)再读课文,把描写灯的语句画出来,读一读,看看能体会到什么?

(3)学生汇报交流。

师:

让我们也进入这灯的世界里遨游,感受这份红火和美丽吧!

(课件演示:

各种灯的图片)(图片+声音)

(4)想象:

假如你在这灯的世界里畅游,你还会看到怎样的花灯呢?

小结:

是呀,在这五光十色的灯的世界里畅游,让人流连忘返,难怪老舍先生说: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这的确是美好而快乐的日子。

三、比较阅读,领悟写法

1.刚才,我们深入地感悟了老舍先生详细描写的四个部分内容,感受了北京春节的温馨和美好,那么还有哪些部分写得比较简略呢?

再回顾课文看看。

2.学生举例。

为什么这样写?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吗?

(抓住主要特点来描写。

突出了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让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

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在我们的习作中也可以运用这种详略得当、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

四、拓展延伸,效果强化

学习“阅读链接”。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腊八:

忙碌除夕:

热闹→详略得当

正月初一:

悠闲元宵节:

红火美丽→突出重点

【教学反思】

本课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读的训练,让学生初读读通,再读感知,精读品味,读的质量逐步提高。

并在读的训练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积极利用课外的语文学习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安排了搜集资料、资料交流共享等,增强了学生语文的综合实践能力。

 

2.腊八粥

【教学内容】

教科书P7~9内容。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抓重点词句、联系提示语、分角色朗读等方法感悟课文。

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课文内容,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3.学习文中人物对话的描写,通过读文,感受亲情给人带来的温暖。

【教学重点】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难点】

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我们跟着老舍在北京的春节里吃到了腊八粥,你知道它的来历吗?

(出示资料)

在你们的印象中,腊八粥又是什么样的?

我们今天就一起跟着沈从文,去品

尝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

二、作者简介

沈从文,男,原名沈岳焕,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人,中国著名作家、

历史文物研究者。

代表作品《边城》《湘行散记》等。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疏通字词。

教师相机指导。

2.自读课文,并思考:

围绕“腊八粥”,作者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写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腊八粥的经过。

3.你认为整个小故事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能否用小标题概括故事情节?

(第一部分

(1):

熬腊八粥;

第二部分(2~18):

等腊八粥;

第三部分(19):

吃腊八粥。

四、课文解读

1.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其他同学思考:

作者写腊八粥时,为什么

要花费那么多的笔墨去列举腊八粥的原料?

(写出了粥的材料丰富。

)从中你可以感受到腊八粥吃起来一定如何?

(美味可口。

2.作者是如何描写腊八粥的美味呢?

(用拟人手法写了腊八粥在锅里煮的状态。

用排比手法写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对

腊八粥的喜爱,从侧面写出腊八粥的美味。

3.写腊八粥的材料和煮的状态除了能够衬托腊八粥的香甜可口,还有什么作用?

(为后文的故事情节作铺垫。

五、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理清了文章的脉络,那么主人公“八儿”,作者是怎样描写他的?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研读课文

(一)品读第二部分。

1.自读第2~8自然段,圈画出描写八儿的语句,体会一下八儿的心理是怎样的?

他有怎样的特点?

作者是如何表现的?

(“喜得快要发疯了”:

神态描写,略

带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八儿的兴奋。

“眼睛可急红了”:

神态描写,写出了八儿的迫不及待。

)(天真、可爱、颇有童趣。

八儿的年纪应该也很小。

2.从哪里能看出来八儿的年龄小?

(“看羊还不够资格”“只能猜想”“抱我起来看看”。

3.朗读第9~12自然段,从八儿与妈妈的对话中,你能感受到八儿的心理和人物特点是怎样的吗?

(八儿急切地想要吃到腊八粥,但是只能苦苦等待。

看到

腊八粥的淡淡的烟气后,感觉有些失落。

但是同时也没有只想着自己,也想

到了自己的家人。

所以八儿不但天真可爱,而且也孝顺体贴。

4.从妈妈对八儿的回答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妈妈是非常疼爱八儿的。

从这段富有生活气息的对话中,我们还能够感受到八儿与妈妈之间浓厚、温馨的亲情。

5.一位同学朗读第13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

八儿猜想的腊八粥是怎样的呢?

圈出相关句子品析。

哪个字可以形容八儿想象中的腊八粥?

(妙。

6.这段猜想有什么作用?

(写出腊八粥在八儿心中的初步印象,为实际看到腊

八粥做铺垫。

)写出八儿怎样的心理?

(憧憬、渴望的心情。

7.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以后,他终于看到了腊八粥的庐山真面目了。

妈妈煮的粥究竟是怎样的呢?

齐读第15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

作者怎么写腊八粥的?

(拟人手法。

8.你觉得当八儿看到这锅粥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9.当妈妈看到八儿有这样的反应时,妈妈是如何表现的?

10.总结:

在第二部分中,八儿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

(迫不及待→等待→憧憬→惊讶→厌恶)

(二)品读第三部分。

最后八儿终于吃到了腊八粥。

作者又是怎样来写吃腊八粥的呢?

圈出你觉得

写得好的句子简析。

二、主旨探讨

1.虽然文章的标题是《腊八粥》,但读完全文后,我们发现文章详写的部分应该是第二部分,等腊八粥。

而吃腊八粥是略写的。

为什么?

(为了通过熬制的过程表现八儿和家人其乐融融、温馨和睦的家庭气氛。

2.作者的写作目的并不是要写腊八粥的美味,而是要通过这个生活场景体现这些普通百姓对生活和家的热爱。

全文运用人物描写的各种方法,写出了八儿急切——等待——惊讶——满足的心理变化过程。

表现八儿和家人其乐融融、温馨和睦的家庭气氛。

三、课堂总结

时过境迁,腊八粥已不再是孩子们垂涎的美食了。

等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