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科学提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89615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18.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科学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八年级下科学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八年级下科学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八年级下科学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八年级下科学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科学提纲.docx

《八年级下科学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科学提纲.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下科学提纲.docx

八年级下科学提纲

粒子的模型与符号提纲

一、模型与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1、符号:

①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②用符号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③用符号可以避免由于表达事物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2、模型

构建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它的类型有:

①某种物体的放大或缩小的复制品;

②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是一个计算机软件;

③有的模型不是简单地表示一个具体事物,而是表示一个过程,如描述水的三态变化的示意图“水的三态变化模型”。

④有的模型是抽象的,如一些数学公式或某些特定的词。

二、物质与微观粒子及其构成:

1、分子:

①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质量、体积都很小

②性质:

不断运动

分子间有间隔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反之不同。

③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大多数物质由分子构成

气态H2、O2、N2、Cl2以及稀有气体等液态Br2、水酒精

2、原子:

道尔顿建立的实心球原子结构模型

汤姆森发现电子提出“汤姆森模型”

“卢瑟福模型”

波尔的“分层模型”

现代的“电子云模型”

①定义: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②性质:

质量、体积都很小

不断运动

原子间有间隔

③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都是单质各种金属

固态非金属、金刚石、石墨、硅等

稀有气体(其分子都是由一个原子直接构成的)

④原子的结构:

原子、离子的关系:

注:

在离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和分子的比较

原子

分子

相同

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区别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成原子

联系

分子由原子构成(单质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大。

3、离子:

对于离子我们要搞清原子得失电子形成带正负电荷的离子。

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之间会相互吸引,构成物质。

阴离子(得到电子形成的)

离子

阳离子(失去电子形成的)

①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②种类:

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变成离子,核内质子数

阴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不变,故核电荷数=质子数)

③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原子

离子

阳离子

阴离子

相同

都是直接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的核电荷数相同

区别

电中性

带正电荷

带负电荷

一般都是稳定结构

比相应原子少一个电子层

与相应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联系

阳离子原子阴离子

④由离子构成的物质:

下列物质:

干冰、冰、氦气、焦炭、银、氧化汞、氯化铵、苛性钾、液氯、液态氯化氢、纯碱、胆矾、硫酸、氧化镁

其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由原子构成的是

由离子构成的是

4、元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

按质量分数计算,由多到少的前四位:

O、Si、Al、Fe

 

(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元素

原子

(1)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

(1)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是宏观概念,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2)是微观概念,既论种类,又论个数

(3)在化学反应中,种类不变

(3)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核不变,电子层结构变化

原子是体现元素性质的最小单元,凡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都属于同一种元素。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一个水分子是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3)原子、分子、离子、元素和物质(纯净物和混合物)间的关系:

 

5、化学符号的意义及书写:

(1)化学符号的意义:

a.元素符号:

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b.化学式

c.离子符号:

表示离子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d.化合价符号:

表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ÕÕ当符号前面有数字(化合价符号没有数字)时,此时组成符号的意义只表示该种粒子的个数。

(2)化学符号的书写:

a.原子的表示方法:

用元素符号表示

b.分子的表示方法:

用化学式表示

c.离子的表示方法:

用离子符号表示

d.化合价的表示方法:

用化合价符号表示

注:

原子、分子、离子三种粒子个数不只“1”时,只能在符号的前面加,不能在其它地方加。

6、化学式和化合价:

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

一价钾钠氢和银,二价钙镁钡和锌;

一二铜汞二三铁,三价铝来四价硅。

(氧-2,氯化物中的氯为-1,氟-1,溴为-1)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ÕÕ

(1)化学式的意义:

①宏观意义:

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

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③量的意义:

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

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

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

a.金属单质。

如:

钾K铜Cu银Ag等;

b.固态非金属。

如:

碳C硫S磷P硅等

c.稀有气体。

如:

氦(气)He氖(气)Ne氩(气)Ar等

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

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如:

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O2

ÕÕ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

O2(氧气)、N2(氮气)、H2(氢气)

F2(氟气)、Cl2(氯气)、Br2(液态溴)

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

臭氧O3等

(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

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

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读成“某化某”,如:

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

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读成“某酸某”,如:

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MgSO4(硫酸镁)、CaCO3(碳酸钙)

(4)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①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

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②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

a.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右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

b.看元素化合价是否有约数,并约成最简比;

c.交叉对调把已约成最简比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7、单质: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8、化合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9、相对原子质量:

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0、相对分子质量:

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三)、计算

1.化合物(纯净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某元素质量分数=╳100%

2.化合物(纯净物)中某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3.混合物中某化合物的质量分数计算

化合物的质量分数=╳100%

4.混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某元素质量分数=╳100%

或:

某元素质量分数=化合物的质量分数╳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质量分数

 

第二章复习知识点

1.CO2的检验

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药品选用、现象、结论)

3.首先测得空气组成成分的人;空气成分;

4.空气中几种成分的利用;

5.氧气物理性质;

6.硫、铁、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产物特征、化学方程式;

7.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前为什么要在瓶底铺少量细沙或水?

8.为什么要把铁丝擦“光亮”?

为什么绕成螺旋状?

9.呼吸作用

10.呼吸作用与燃烧的异同点;

11.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中氧气具有的性质、氧化反应产物;

12.氧气实验室制法(三种)、化学方程式、收集方法原理;

13.用KMnO4制取氧气时注意的几个问题;

14.催化剂

15.氧气工业制法

16.燃烧、自燃、燃烧条件、灭火条件

17.简易酸碱灭火器原理(化学方程式);

18.“质量守恒定律”理解及应用;

19.化学方程式配平、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20.吸入、呼出气体成分变化;

21.呼吸系统组成、呼吸道组成

22.呼吸原理

23.体内与体外气体交换通过什么实现?

肺泡内与血液气体交换通过什么实现?

肺泡内气体交换的结果是什么?

24.碱石灰的组成及作用

25.光合作用原料、条件、产物、能量转变

26.二氧化碳物理性质

27.二氧化碳溶于水再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检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酸性溶液的检验;

28.氧循环、臭氧形成化学方程式、影响臭氧层的化学物质

29.碳循环、“温室效应”产生原因及后果

30.酸雨的形成及侵蚀建筑物的化学方程式;

31.

实验名称

方程式

实验现象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硫在空气中燃烧

硫在氧气中燃烧

镁在空气中燃烧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磷在氧气中燃烧

 

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植物与土壤

第一节土壤中有什么

土壤生物

土壤的组成

土壤非生物

除了能观察到的动物外,土壤中还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等,我们把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动物和植物等称为土壤生物(soilorganism).

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

这些有机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分解成无机物,贮存在土壤中。

腐殖质可以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也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

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

土壤固体部分主要有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95%左右。

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土壤空气使植物根呼吸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

第二节各种各样的土壤

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土壤是由矿物质颗粒、腐殖质、水和空气组成的,这些成分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并使土壤形成一定的结构。

例如,如果土壤中的矿物质颗粒较小,土壤的空隙就较少了,土壤中的水和空气也就少了。

如果土壤中的成分在比例上发生变化,就会导致土壤的结构发生变化。

土壤颗粒的分类

名称

直径/毫米

砂粒

2.0-0.02

粉砂粒

0.02-0.002

黏粒

<0.002

土壤中一般都含有砂粒、粉砂粒和黏粒。

根据它们所占的比例不同,可将土壤分为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和壤土类土壤三种。

土壤的分类

土壤名称

土壤质地

砂土类土壤

砂粒多,黏粒少。

土壤颗粒较粗。

黏土类土壤

黏粒、粉砂多。

土壤颗粒较细

壤土类土壤

沙粒、黏粒、粉砂大质等量。

土壤质地比较均匀。

砂土类土壤通气性最强。

砂土类土壤透水性最强。

黏土类土壤保湿性最强。

黏土类土壤通气性最弱。

土壤名称

性状

砂土类土壤

疏松,不易黏结,通气、透水性能强,易干旱。

有机质分解快,易流失。

黏土类土壤

质地黏重,湿时黏,干时硬。

保水、保肥能力强,通气、透水性能差。

壤土类土壤

不太疏松,也不太黏。

铜器、透水、能保水、保肥,宜于耕种。

壤土类土壤是适于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这种土壤固体部分(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占土壤总体积的50%,其中有机质占固体部分的1%~5%;水和空气各占1/4,这样既铜器、透水、又保水、保肥,能为植物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空气和有机质。

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是壤土类土壤,因为这种土壤通气、透水、保水、保肥。

土壤的保水、保肥、通气、透水的能力主要与三种颗粒的比例有关。

第三节植物与土壤

土壤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根吸收进入植物体的。

许多植物的根十分发达,生长的范围比枝叶大,把植物牢牢地固定在地上。

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叫做根系。

像大豆、青菜这样有明显发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直根系。

像小麦、葱这样没有明显主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须根系。

直根系:

有明显法的主根和各级侧根组成。

须根系:

由不定根组成,没有明显的主根。

根的结构

1.根冠:

又薄壁细胞组成,外层根冠细胞排列疏松。

作用:

可以保护幼根。

2.分生区:

产生新细胞的地方,它是跟不断生长的根本原因。

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质浓,细胞核大。

3.伸长区:

伸长区细胞的生长是跟长长的主要原因。

结构上细胞内有较小的液泡,细胞壁薄,体积大。

4.根毛区:

细胞内有较大的液泡,细胞壁较厚。

功能上根毛的大量形成,增大了根的

吸收面积。

是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部分。

二、两个基本

A.根生长的原因是什么?

a.分生区具有分裂能力。

是根不断生长的根本原因。

b.伸长区细胞生长较快,是跟长长的主要原因。

B.根尖的哪些特点适应根吸收水分?

a.细胞壁薄。

细胞内有较大的液泡。

根毛增大根的吸收面积。

b.根毛区具有木质导管,可以运输吸收的水分。

第四节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

一、常见的茎的类型

1.直立茎:

直立生长,茎轻硬

2.攀缘茎:

借助茎或叶的变态结构,附着在其他物质向上生长。

3.匍匐茎:

不能直立生长,只能在地面上匍匐生长。

4.缠绕茎:

茎本身缠绕在其他物上,向上生长。

二、

茎的基本结构筛管:

输送有机物。

韧皮部:

韧皮纤维:

有强的韧性,属机械组织。

是树不易折断的主要原因。

1.外树皮:

其保护作用形成层:

有2-3层细胞构成的。

具分裂能力。

它可以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

导管:

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2.木质部:

木质纤维:

有强的硬度,属机械组织。

是树不易折断的主要原因。

3.髓:

有薄壁细胞构成,质地软,可以储存营养物质。

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vessel)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位于木质部(xylem)中;而输导有机物的是筛管(sievetube),位于韧皮部(phloem)中;韧皮部在树皮靠近木质部的地方。

韧皮部外面有树皮,具有保护作用。

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有形成层,就是能用手剥开树皮的地方。

形成层细胞只有2-3层,它能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产生子细胞。

自细胞能吸收营养物质,从而不断长大,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加粗。

水稻、小麦、竹类等植物没有形成层,因此,它们的茎不能加粗生长。

年轮存在于木质部,是一年中形成层活动强弱所造成,在春天,雨水较多,营养丰富,细胞质颜色较淡。

冬季,水分较少,营养物质不多,造成细胞质颜色变深。

第五节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

一、蒸腾作用

1.是根吸收水分的原动力。

2.是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运输的主要途径。

3.可以降低叶片的温度。

二、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

1、环境温度

2、空气湿度

3、空气流速

三、叶子的结构

1、表皮:

分上、下表皮,上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由无色透明的细胞构成,不易透水,即含有角质层。

内含保卫细胞:

形状:

半月形,数目:

一对,中间空隙:

气孔。

2、叶肉:

(1)栅栏组织:

细胞排列紧密,成筒状,有较多的叶绿体。

(2)海绵组织:

疏松排列不整齐,像海绵,叶绿体较少。

3、叶脉:

分布在叶内中,是叶片的骨架,具有支持作用,内含两种管道(导管、筛管)

第六节保护土壤

地球上陆地面积仅占地表总面积的29%。

除了湖泊、河流、裸露岩石等,由土壤覆蓋的土地就更少。

由于土层太浅,土壤污染,永久冻土和含水量过高或过低等原因,陆地面积中89%的土地目前尚不适宜农业生产。

我国陆地总面积约87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91.39%。

耕地、林地、草地只占陆地总面积的50%左右。

耕地面积为137万平方千米,其中高产耕地近29.4万平方千米。

土壤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对它的以来是必然的。

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于土壤的污染和过度开发。

废水和固体废物的人以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都可能会导致土壤的化学污染,从而破坏土壤的结构和性质。

另外,某些病菌、寄生虫和病毒也会对土壤产生生物污染。

耕地被阐释、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盐渍化等,都影响着土壤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电和磁知识要点

具有吸引铁、钴、镍的性质(磁性)

一、磁体的性质每个磁体都有个磁极,分别叫南极(S)和北极(N)

  磁极间存在相互作用:

同名磁极相互,异名磁极相互。

二、磁化:

使原来不显磁性的物体(铁)带了磁性的过程叫磁化。

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叫磁场。

特点:

看不见、摸不着。

三、磁场:

基本性质:

磁场的方向(规定):

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小磁针N极的指向与磁场方向)

为了描述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

四、磁感线:

  磁体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地球是一个具大的磁体,地球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

五、地磁场地磁场与的磁场相拟,地磁的N极在附近。

  地理的南北极与地磁的南北极之间的夹角叫磁偏角。

奥斯特实验证明了:

通电直导线的磁场:

六、电流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磁场:

电流磁场的方向与与有关。

用安培定则判断。

组成:

(电磁铁的铁芯用软铁做成)

七、电磁铁优点:

应用:

电铃、电磁起重机、电磁选矿、电磁继电器、电话等

作用力方向与、有关。

八、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直导线磁场中受力作直线运动

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

能量变化: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若电路不闭合,则无感应电流,但有。

九、电磁感应感应电流方向与、有关。

(法拉弟)能量变化:

十、家庭电路:

火线与零线间的电压是

进户线和连接线分辨火线、零线的工具是

作用:

电能表

“220V10(20)A3000R/KWh”的意义:

闸刀开关作用

作用:

连接:

熔断器保险丝材料要求:

保险丝选择原则:

保险丝熔断原因:

插座:

“左零右火,上接地”

插座、开关和灯座火线接开关,经过开关进灯座,零线直接进灯座

十一、安全用电

1、触电原因:

2、安全电压:

单线触电

低压触电双线触电

3、

触电种类高压电弧触电

高压触电跨步电压触电

4、安全用电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