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备课习题资料高中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5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88609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谏太宗十思疏备课习题资料高中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5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谏太宗十思疏备课习题资料高中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5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谏太宗十思疏备课习题资料高中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5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谏太宗十思疏备课习题资料高中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5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谏太宗十思疏备课习题资料高中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5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谏太宗十思疏备课习题资料高中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5课.docx

《谏太宗十思疏备课习题资料高中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5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谏太宗十思疏备课习题资料高中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5课.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谏太宗十思疏备课习题资料高中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5课.docx

谏太宗十思疏备课习题资料高中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5课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备课习题资料【高中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5课】

【原文】

臣闻: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

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注释】

1.长(zhǎng):

生长。

2.固其根本:

使它的根本牢固。

本,树根。

3.浚(jùn):

疏通,挖深。

4.在下愚:

处于地位低见识浅的人。

5.明哲:

聪明睿智(的人)。

6.当神器之重:

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

神器,指帝位。

古时认为“君权神授”,所以称帝位为“神器”。

7.域中:

指天地之间。

8.休:

美。

这里指政权的平和美好。

9.凡百元首:

所有的元首,泛指古代的帝王。

10.承天景命:

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

景,大。

11.殷忧:

深忧。

12.实:

的确。

13.克终者盖寡:

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

克,能。

盖,表推测语气。

14.傲物:

傲视别人。

物,这里指人。

15.吴越为一体:

(只要彼此竭诚相待)虽然一在北方,一在南方,也能结成一家。

胡,指北方;越,指南方。

16.骨肉为行路:

亲骨肉之间也会变得像陌生人一样。

骨肉,有血缘关系的人。

行路,路人,比喻毫无关系的人。

17.董:

督责。

18.振:

通“震”,震慑。

19.苟免而不怀仁:

(臣民)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

20.怨不在大:

(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

21.可畏唯人:

可怕的只是百姓。

人,本应写作“民”,因避皇上李世民之名讳而写作“人”。

22.载舟覆舟:

这里比喻百姓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

出自《荀子·王制》: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23.见可欲:

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

出自《老子》第三章“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下文的“知足”、“知止”(知道适可而止),出自《老子》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24.将有所作:

将要兴建某建筑物。

作,兴作,建筑。

25.安人:

安民,使百姓安宁。

26.念高危:

想到帝位高高在上。

危,高。

27.则思谦冲而自牧:

就想到要谦虚并加强自我修养。

冲,虚。

牧,约束。

28.江海下而百川:

江海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

下,居……之下。

29.盘游:

打猎取乐。

30.三驱:

据说古代圣贤之君在打猎布网时只拦住三面而有意网开一面,从而体现圣人的“好生之仁”。

另一种解释为田猎活动以一年三次为度。

31.敬终:

谨慎地把事情做完。

32.虑壅(yōng)蔽:

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

壅,堵塞。

33.想谗邪:

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

谗,说人坏话,造谣中伤。

邪,不正派。

34.正身以黜(chù)恶:

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

黜,排斥,罢免。

35.宏兹九德:

弘扬这九种美德。

九德,指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

36.简:

选拔。

37.效:

献出。

38.松乔:

赤松子和王子乔,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39.垂拱:

垂衣拱手。

比喻很轻易的天下就实现大治了。

40.无为:

道家主张清静虚无,顺其自然。

【翻译】

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

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

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

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大功告成之后国君的品德就开始衰微了。

国君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

过去夺取天下时力量有余,现在守卫天下却力量不足,这是为什么呢?

通常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已经成功,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

竭尽诚心,虽然一在北方,一在南方,也能结成一家,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

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臣民)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

(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谨慎的。

疾驰的马车却用腐烂的绳索驾驭,怎么可以疏忽大意呢?

  做国君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一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要想到用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谦虚并加强自我约束,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

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弘扬这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

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

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前来效力,国君和大臣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养得像赤松子与王子乔那样长寿,皇上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说什么,天下人就已经都有教化了。

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劳神费思,代替臣下管理职事,役使自己灵敏、明亮的耳、眼,减损顺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理呢!

【作者】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

汉族,隋唐时期巨鹿人,唐朝政治家。

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文贞,为凌烟阁二十四功之一。

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

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

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

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他的重要言论大都收录《魏郑公谏录》和《贞观政要》两本书里。

【背景】

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亲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颇有作为。

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在贞观初年,他借鉴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

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

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贞观十一年(637)的三月到七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第二疏,因此也称“论时政第二疏”。

唐太宗看了猛然警醒,写了《答魏征手诏》,表示从谏改过。

这篇文章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

贞观十三年,魏征又上《十渐不克终疏》,直指太宗十个方面行为不如初期谨慎,被太宗书于屏风之上。

【主题思想】

主题是在于提醒唐太宗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君王必须努力积聚德义,具体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十个建议。

【赏析】

《旧唐书》曾赞扬魏征的奏疏“可为万代王者法”。

对于魏征这篇奏疏,唐太宗非常重视,说它是“言穷切至”,使得自己“披览亡倦,每达宵分”。

他还曾使用“载舟覆舟”的比喻来训戒太子。

宋、明、清三代的一些君主,也经常拜读这篇奏疏,用以规戒自己。

由此可见它在封建时代的重要意义。

即使到了现代,文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观点,也仍有值得借鉴的意义。

  这篇奏疏,在写作上很有其特色,它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文章根据唐太宗在取得巨大政绩之后,逐渐骄傲自满,生活日趋奢靡地情况,指出了他“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不可以“竭诚以待下”,必然会使“骨肉为行路”,最后导致至亲疏远,君臣解体,离心离德,难于保守天下。

奏疏不仅把“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危害的道理讲得清清楚楚,而且还对症下药,提出“十思”的措施,既明确具体,又实用而不空泛,针对性很强。

  奏疏从头至尾,多用骈偶,或相对为文,或排比论述,辞工文畅,音律和谐,铿锵成韵,读来如觉连珠滚动,文章一气呵成,论述步步为营,气势雄健有力,警示振聋发聩。

  《谏太宗十思疏》是唐朝著名谏议大夫魏征写给唐太宗的一篇奏疏。

唐太宗即位初期,因隋鉴不远,故能励精图治。

随着功业日隆,生活渐加奢靡,“喜闻顺旨之说”,“不悦逆耳之言”。

魏征以此为忧,多次上疏切谏,本文是其中的一篇。

文章先以比喻开篇,通过成败得失的比较推论,归结到“可畏惟人”,指出了争取人心的重要性。

在这篇文章中,魏征紧扣“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规劝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终,虚心纳下,赏罚公正;用人时要知人善任,简能择善;生活上要崇尚节俭,不轻用民力。

这个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安邦治国的重要思想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其主题是在于提醒唐太宗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君王必须努力积聚德义,具体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十个建议。

写得语重心长,剀切深厚。

  魏征敢于直谏,在贞观年间先后上疏二百余道,强调“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对唐太宗开创的千古称颂的“贞观之治”起了重大作用。

而全文主要阐明的是为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主旨。

《谏太宗十思疏》的精神,主要是规劝唐太宗在“贞观之治”取得成就以后,仍要牢记隋亡的教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善始”、“克终”,以“积其德义”,使国家达到到长治久安的局面。

  《古文观止》评价:

通篇只重一“思”字,却要从道义上看出,世主何尝不劳神苦思,但所思不在德义,则反不如不用思者之为德也。

魏公十思之论,剀切深厚可与三代谟、诰并传。

  魏征这篇谏疏是规劝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

文章第—段即开宗明义,用树木、河流作比,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

第二段分析“取易守难”的道理,并从“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入手,得出守成之君“所宜深慎”的结论,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第三段提出“十思”的具体内容。

所谓“十思”,归纳起来,即戒奢安民、思危反满、宽容仁慈、慎始善终、虚心纳言、拒邪黜奸、刑赏以法。

  以“固本思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

  开篇并没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内容,而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打开话题。

“臣闻”的口气不卑不亢,令人警醒。

先从正面说,用比喻推理(“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引出正题: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三个排比句,两个作比喻,一个明事理,浅显易懂,不容置疑。

再从反面申述: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这样就加重了强调意味。

反问的一句,差不多带有“挑衅”口吻,正是“忠言逆耳”之处。

接着,进一步明确指出,“人君”地位高,责任重大,如果“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要想国家长治久安是不可能的,如同“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一样荒诞。

这一段的结尾,照应前面,又充分利用了“木”与“水”的比喻。

  第二段

  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始繁,克终者盖寡。

”开头几句,寥寥数语,就概括了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成的普遍规律,这虽说是人之常情,但要“思国之安”,就必须以理性去克服它。

接下来,作者以“岂取之易守之难乎”设问,引出更为具体的分析论证,指出“殷忧”与“得志”的不同心态:

殷忧,则竭诚待人;得志,则纵情傲物。

而“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对人的态度不同,其结果反差强烈,这说明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

如果失去了民心,即使动用严刑也无济于事。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这里借鉴古人的论述,将君和民的关系比作水与舟的关系,发人深省。

  第三段

  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

“十思”的核心内容是正己安人,但具体又有所侧重。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这两条是戒奢侈,如喜好器物美色,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等;“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这两条是戒骄戒躁,劝皇帝要恪守职分,不骄不躁,虚怀若谷,从谏如流;“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是劝皇帝不要放任自己的欲望,要持之有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是劝皇帝勤勉政事,处置谨慎,不要怠惰;“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是说“兼听则明”,放低身段,多听取臣下的意见;“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是说“偏听则暗”,自己有倾向直臣,罢黜小人;“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是说赏罚要按国家尺度实行,不因喜怒而有所偏颇。

“十思”就是十条劝戒,语语坦诚,字字惊心。

文章最后从正面论述做到“十思”的好处,描绘出“垂拱而治”的政治理想。

从用人,纳谏,赏罚,多方来讲、其中提到的“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即“用人”“纳谏”策略,实际上成为初唐的治国方略,创造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魏征提出的“十思”能给我们哪些写作的启示呢?

  一是陈述意见的针对性。

这奏疏是给皇帝看的,是用来劝谏皇帝的,所以“十疏”所陈述的内容无一不针对帝王的易犯病,又无一不为“垂拱而治”的封建统治着想,使唐太宗乐于接受。

二是思考问题的全面性。

这“十思”的内容涉及到与帝王冶国兴邦有关的十个问题。

从生活到政治,从人个欲望以品德修养,凡存在的主要问题作者全都考虑到。

不但指出问题,而且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真是面面俱到,煞费苦心。

三是安排条款的序列性。

“见可欲”“将有作”“念高危”“惧满溢”“乐盘游”“忧懈怠”“虑雍蔽”“惧谗邪”“恩所及”,排列井井有条,多而不乱。

四是语言表达的齐整性。

“十思”十句,句式大致相同,构成排比,一气呵成,形成齐整,气势磅礴。

显然,这篇古代佳作给我们带来很多有益的写作启发。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恫吓人们,结果只能使人们图求苟且以免于刑罚,却不会怀念国君的恩德,表面上态度恭敬,可是心里并不服气。

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

百姓像水一样,可以载船,也可以翻船,这是应该特别谨慎的。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是它的根系牢固;想要河流长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多聚积道德仁义。

【精品习题及答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

魏徵,朝谏议大夫,在历史上以能犯颜直谏著称,建议太宗广开言路,认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魏征卒后,唐太宗悲痛不已,说;“夫以铜为镜,可以,以古为镜,可以,以人为镜,可以。

魏征殁,朕亡一镜矣”。

二)文言现象积累:

1、重点字解释:

1.臣闻求木之长者:

2.臣闻求木之长者:

3.必固其根本:

4.必固其根本:

5.欲流之远者:

6.必浚其泉源:

7.必浚其泉源:

8.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9.臣虽在下愚:

10.人君当神器之重:

11.居域中之大:

12.塞源而欲流长也:

13.承天景命:

14.善始者实繁:

15.克终者盖寡:

16.克终者盖寡:

17.克终者盖寡:

18.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19.则纵情以傲物:

20.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21.虽董之以严刑:

22.振之以威怒:

23.诚能见可欲:

24.将有作:

25.将有作:

26.则思谦冲以自牧:

27.则思谦冲以自牧:

28.惧满溢:

29.则思江海下百川:

30.乐盘游:

31.则思慎始而敬终:

32.虑壅蔽:

33.惧谗邪:

34.则思正身以黜恶:

35.则思正身以黜恶:

36.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37.宏兹九德:

38.宏兹九德:

39.简能而任之:

2、一词多义

善:

①择善而从之:

②善始者实繁:

则:

①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②则智者尽其谋:

虽:

①臣虽下愚,知其不可:

②虽董之以严刑:

长:

①臣闻求木之长者:

②塞源而欲流长也:

下:

①则思江海下百川:

②必竭诚以待下:

诚:

①诚能见可欲:

②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以:

①纵情以傲物:

②戒奢以俭:

③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④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⑤虽董之以严刑:

⑥振之以威怒:

⑦则思知足以自戒:

⑧则思知止以安人:

⑨则思谦冲以自牧:

能:

①诚能见可欲:

②简能而任之:

3、分析加点字的用法并解释

①振之以威怒:

②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③居安思危:

④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⑤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⑥则思正身以黜恶:

⑦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⑧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⑨则思正身以黜恶:

⑩慎谗邪:

⑪宏兹九德:

⑫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⑬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⑭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4、判断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①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②而况于明哲乎:

③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④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⑤则思三驱以为度:

⑥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⑦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⑧戒奢以俭:

⑨诚能见可欲:

⑩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三)理解性默写:

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境界是:

2、作者肯定人民力量的句子是:

3、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

4、“十思”的内容:

5、君王按“十思”去做,会有怎样的结果:

6、作者认为得天下的君王为何易失天下:

四)重点句子翻译:

1、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3、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4、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5、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6、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7、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8、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五)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之长(zhǎng)者浚(jùn)其泉源

B.虑雍(yōng)蔽正身黜(chù)恶

C.克终者盖(gài)寡董(dǒng)之以严刑

D.垂拱(gǒng)而治仁者播(bō)其惠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强聒(ɡuā)  卤莽(mǎnɡ) 见恕(shù) 辟邪(pì)

B.拒谏(qiān)汹汹(xiōnɡ)盘庚(ɡēnɡ)膏泽(ɡāo)

C.不恤(xù)怨谤(bànɡ)利弊(bì)会晤(wù)

D.胥怨(xù)儒生(rú)挑衅(xìn)怨诽(fěi)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保无疆之休(休闲)B、虽董之以严刑(督责)

C、则思谦冲以自牧(约束)D、役聪明之耳目(劳损)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根不固而求木之长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B、必竭诚以待下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C、人君当神器之重吾恐季孙之忧

D、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5、下列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加强自身修养

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忠诚的人

C.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

选拔有才能的人

D.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

老百姓

6、下列句子中加粗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无以怒而滥刑        B.人君当神器之重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

C.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D.将有作,则思知止而安人

 山峦为晴雪所洗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7、下列四组加粗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项王曰:

“沛公安在?

”      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C.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D.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加强自身修养

B.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狩猎时网开一

面以示有度

C.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

选拔有才能的人

D.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

老百姓

9.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无以怒而滥刑

B.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

C.恩所加,则思无因以谬赏D.将有作,则思知止有安人

山峦为晴雪所洗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0.下列四组句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项王曰:

“沛公安在?

”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C.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D.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不求闻达于诸侯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11.下列加点的实词含义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臣闻求木之长者B.善始者实繁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春华秋实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叶徒相似,其实不同

C.振之以威怒D.塞源而欲流长也

振长策而御宇内流水不腐

振臂一呼,应者云集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12.下列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克终者盖寡B.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而况于明哲乎

C.岂取之易守之难乎D.而况于明哲乎

臣闻求木之长者青取之于蓝

13.下列加子翻译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国君掌握帝王的重权,处在天地间重大的地位。

B.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历代帝王,接受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刚开始做得好确实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

C.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竭尽诚心,就能联合敌对的势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