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整理复习总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88149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妇产科整理复习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妇产科整理复习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妇产科整理复习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妇产科整理复习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妇产科整理复习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妇产科整理复习总结.docx

《妇产科整理复习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妇产科整理复习总结.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妇产科整理复习总结.docx

妇产科整理复习总结

第三章: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第二节月经及月经期的临床表现

月经是指伴随卵巢周期性排卵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

月经血呈暗红色,除血液外,还有子宫内膜碎片、宫颈黏液及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

正常月经具有周期性。

出血的第一日为月经周期的开始,相邻两次月经第一日的间隔时间称为一个月经周期,一般为21~25日,平均28日。

第三节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1)增殖期:

1)增殖期早期:

月经周期第5~7日;2)增殖期中期:

8~10日;3)晚期:

11~14日

(2)分泌期:

月经周期第15~28日

(3)月经期:

月经周期第1~4日

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1.生殖作用。

2.乳房:

促进乳腺小叶发育及腺泡形成。

3.体温:

对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有兴奋作用,可使础体温在排卵后升高0.3~0.5℃。

4.代谢作用:

促进水钠排泄。

第4章:

妊娠生理

1,妊娠:

是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成长的过程。

2,精子获能:

当精液射入阴道内,精子离开精液,经宫颈管进入子宫腔及输卵管腔,精子顶体表面的糖蛋白被生殖道分泌物中的α,β淀粉酶降解,同时顶体膜结构中胆固醇与磷脂比率和膜电位发生变化,降低顶体膜稳定性,此过程称为~。

顶体反应:

当精子与卵子相遇,精子头部顶体膜与精细胞膜顶端破裂,形成小孔释放出顶体酶(含顶体素、玻璃酸酶、酯酶等),溶解卵子外围的放射冠和透明带。

透明带反应:

精子头部与卵子表面接触时,卵子细胞质内的皮质颗粒释放溶酶体酶,引起透明带结构改变,精子受体分子变性,阻止其他精子进入透明带的过程。

4,受精卵着床分为:

定位、黏附、穿透。

其条件为:

①透明带消失②胚泡细胞滋养细胞分化出合体滋养细胞③胚泡和子宫内膜同步发育且功能协调④孕妇体内有足够的孕酮,另外要能产生早孕因子。

5,妊娠前五个月的胎儿身长(cm)=妊娠月数的平方

妊娠后五个月的胎儿身长(cm)=妊娠月数×5

6,胎儿生理特点:

①循环系统:

解剖特点一条脐静脉,两条脐动脉,动脉导管位于肺动脉与主动脉之间,出生后闭锁为动脉韧带。

循环特点:

胎儿体内无纯动脉血,而是动静脉混合血,进入肝、心、头部以及上肢的血液含氧量高营养丰富,注入下半部较低。

6胎儿附属物包括:

胎盘、胎膜、脐带、羊水。

脐带:

胚胎及胎儿借助脐带悬浮与羊水中,足月长度为30~70cm,平均55cm,直径0.8~2.0cm。

8,妊娠期母体变化:

①子宫逐渐增大变软②子宫峡部明显变软,12周伸长变薄③宫颈早期宫颈黏膜出血及组织水肿,致使其肥大,紫蓝色及变软。

④卵巢妊娠期略增大,排卵和新卵泡发育均停止。

⑤输卵管伸长,肌层并不增厚。

⑥阴道黏膜变软水肿充血皱襞增多伸展性增加。

⑦外阴充血,皮肤增厚;乳房增大,充血明显,发胀。

第五章:

妊娠诊断

早期妊娠的症状也体征:

1.停经。

育龄期有性生活史的健康妇女,棚室月经规律,一旦月经过期,应考虑妊娠。

2.早孕反应。

停经六周左右出现畏寒,头晕,流延,乏力,是谁,食物缺乏,喜食酸物,厌恶有你,而新,晨起呕吐等症状。

3.尿频。

4.乳房变化。

自觉乳房胀痛检查乳房体积逐渐增大,有明显经脉显露,乳头增大,乳晕着色加深,蒙氏结节。

5.停经6—8周时,双合诊检查子宫峡部极软,感觉宫颈和宫体之间似不相连,称黑加征。

辅助检查方法:

1.妊娠试验

2.超声检查。

①B型超声检查;②超声多普勒法。

五周后可见宫墙内妊娠囊。

3.宫颈粘液检查。

量少而粘稠,涂片干燥后光镜下见排列成行的豆珠状椭圆体。

4.基础体温。

双相型已婚妇女出现高温相18天,早孕可能性大。

黑加征:

停经6—8周时,双合诊检查子宫峡部极软,感觉宫颈和宫体之间似不相连,称黑加征。

胎产式:

胎体纵轴于母体纵轴的关系称为胎产式。

胎先露:

最先进入骨盆入口处的胎儿部分称为胎先露。

胎方位:

胎儿先露部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

流产

流产:

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者。

早期流产:

妊娠12周前终止者,称为早期流产。

晚期流产:

妊娠12周至不足28周终止者。

流产临床类型:

1.先兆流产:

指妊娠28周前先出现阴道少量流血,常为暗红色和血性白带,无妊娠物排除随后出现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背痛。

妇科检查宫口未开,胎膜为破,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

2.难免流产:

指流产不可避免。

在先兆流产的基础上,阴道流血量增多,阵发性下腹疼痛加剧,或出现阴道流液。

妇科检查宫颈口以扩张,有时可见胚胎组织或胎囊阻塞于宫颈口内,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基本相符或略小。

3.不全流产:

难免流产继续发展,部分妊娠物排出宫腔,且部分残留于宫腔内或嵌顿于宫腔内或嵌顿于宫颈口处,或胎儿排除后胎盘滞留宫腔或嵌顿于宫颈口处,影响子宫收缩,导致大量出血,甚至发生休克。

妇科检查见宫颈口已扩张,宫颈口有妊娠物阻塞及持续血液流出,子宫小于停经周数。

4.完全流产:

指妊娠物已完全排出,阴道流血逐渐停止,腹痛逐渐消失。

妇科检查宫颈口已闭,子宫小于停经周数。

此外,流产还有3种特殊情况。

1.稽留流产。

指胚胎或胎儿已死亡滞留在宫腔内未能及时排出者。

2.习惯性流产。

3.流产合并感染。

第七章正常分娩

分娩:

妊娠满28周(196日)及以上,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开始到全部从母体娩出的过程。

早产:

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196~258日)期间分娩。

足月产:

妊娠满37周至不满42足周(259~293日)期间分娩。

过期产:

妊娠满42周(294日)及以后分娩。

决定分娩的因素为产力、产道、胎儿及精神心理因素。

产力包括子宫收缩力(简称宫缩)、腹壁肌及膈肌收缩力(统称负压)和肛提肌收缩力。

子宫收缩力特点:

节律性、对称性、极性、缩复作用。

产道是胎儿娩出的通道,分为骨产道与软产道两部分。

骨产道指真骨盆,分三个平面,每个平面又有多条径线组成:

骨盆入口平面:

入口前后径——正常值平均11厘米

中骨盆平面:

中骨盆横径——正常值平均10厘米

骨盆出口平面:

出口前后径——正常值平均11.5厘米

出口横径(两坐骨结节末段内缘的距离)——正常值平均9厘米

出口横径与出口矢状径之和大于15厘米时,正常大小的胎头可通过后三角区经阴道娩出。

子宫下段的形成:

由非孕时长约1厘米的子宫狭部伸展形成。

妊娠12周后的子宫狭部已扩展成宫腔的一部分,至妊娠末期被逐渐拉长形成子宫下段。

生理缩复环:

由于子宫上下段的肌壁厚薄不同,在两者间的子宫内面形成以环状隆起。

胎头径线:

双顶径:

为两侧顶骨隆突间的距离,是胎头最大横径。

妊娠足月时平均约9.3厘米。

临床常用B超检测此值作为判断胎儿大小。

枕额径:

妊娠足月时平均约9.3厘米。

枕下前囟径:

妊娠足月时平均约9.5厘米。

枕颏径:

妊娠足月时平均约13.3厘米。

先兆临产:

出现预示不久将临产的症状

假临产的特点有:

1、宫缩持续时间短且不恒定,间歇时间长且不规律,宫缩强度不增加。

2、宫缩时不适主要集中在下腹部,宫颈管不短缩,宫口不扩张。

3、常在夜间出现,清晨消失。

4、给予强镇静药物能抑制宫缩。

胎儿下降感又称轻松感,孕妇感觉上腹部受压感消失,进食量较前增多,呼吸较前轻快,系胎先露部进入真盆入口,使宫底位置下降的缘故。

见红:

在临产前24~48小时内,因宫颈内口附近的胎膜与该处的子宫壁分离,毛细血管破裂有少量出血,与宫颈管内黏液栓相混并排出,称为见红。

临产的诊断

临产开始的标志为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持续30秒或30秒以上,间歇5~6分钟,并伴随进行性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和胎先露部下降。

用强镇静药不能抑制临产。

总产程即分娩全过程,是指从开始出现规律宫缩直到胎儿胎盘娩出。

分为3个产程:

宫颈扩张期,胎儿娩出期,胎盘娩出期。

胎盘剥离征象有1,宫体变硬呈球形,下段被扩张,宫体呈狭长形被推向上,宫底升高达脐上。

2.剥离的胎盘降至子宫下段,阴道口外露的一段脐带自行延长。

3.阴道少量流血

4.接产者用手掌尺侧在产妇耻骨联合上方轻压子宫下段时,宫体上升而外露的脐带不再回缩。

新生儿阿普加评分是以出生后一分钟内的心率,呼吸,肌张力,喉反射及皮肤颜色为依据的。

第十章妊娠特有疾病

第一节: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高危因素:

初产妇,孕妇年龄过小或大于35岁,多胎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病史及家族史,慢性高血压,慢性肾炎,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糖尿病,肥胖,营养不良,低社会经济状况。

分类

临床表现

妊娠期高血压

妊娠首次出现BP≥140/90mmHg,并于产后12周恢复正常;尿蛋白(-);少数患者可伴有上腹部不适或血小板减少。

产后方可确诊

子痫

轻度

妊娠20周以后出现BP≥140/90mmHg;尿蛋白≥0.3g/24h或随机尿蛋白(+);可伴有上腹部不适、头痛等症状

重度

BP≥160/110mmHg;尿蛋白≥2.0g/24h或随机尿蛋白≥(++);血清肌酐>106μmol/L,血小板<100×10~9/L;血LDH升高;血清ALT或AST升高;持续性头痛或其他脑神经或视觉障碍;持续性上腹不适

诊断(主要方面)

高血压:

尿蛋白:

水肿:

体重异常是多数患者的首发症状,孕妇体重突然增加≥0.9kg/周,或2.7kg/4周是子痫前期的信号。

水肿特点是自踝部逐渐向上延伸的凹陷性水肿,经休息后不缓解。

水肿局限于膝以下为”+”,延及大腿为”++”,延及外阴为腹壁为”+++”,全身水肿或伴有腹水为”++++”。

治疗

子痫前期:

治疗原则为休息、镇静、解痉、降压、合理扩容和必要时利尿、密切监测母胎状态、适时终止妊娠。

镇静药:

地西泮冬眠药物其他如苯比巴比妥吗啡等

解痉药:

首选硫酸镁

终止妊娠的指征:

1、子痫前期患者经积极治疗24~48小时仍无明显好转者

2、子痫前期患者孕周已超过34周

3、子痫前期患者孕龄不足34周,胎盘功能减退,胎儿已成熟者

4、子痫前期患者,孕龄不足34周,胎盘功能减退,胎儿尚未成熟者,可用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后终止妊娠;

5、子痫控制后2小时可考虑终止妊娠。

第11章异位妊娠

1,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为着床称为异位妊娠,习称宫外孕,按种植部位不同分为:

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阔韧带妊娠、宫颈妊娠。

以输卵管妊娠最常见

2,输卵管妊娠病因:

①输卵管炎症。

②输卵管手术史。

③输卵管发育不良或功能异常④辅助生殖技术⑤避孕失败⑥其他。

3,宫颈举痛:

将宫颈轻轻上抬或向左右摆动时引起剧烈疼痛。

为输卵管妊娠的主要体征之一。

4,异位妊娠药物治疗适应证:

①、无药物治疗的禁忌证;②、输卵管异位妊娠未发生破裂或流产;③、输卵管妊娠包块直径≤4cm;④、血β-hGC<2000U/L;⑤、无明显内出血。

第十二章妊娠晚期出血

1,胎盘早剥:

妊娠20周以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

2,子宫胎盘卒中:

胎盘早剥发生内出血时,血液积聚于胎盘与子宫壁之间,随着胎盘后血肿压力的增加,血液浸入子宫肌层,引起肌纤维分离、断裂甚至变性,当血液渗透至子宫浆膜层时,子宫表面呈现紫蓝色瘀斑。

3,胎盘早剥剖宫产适应证:

①、Ⅱ度胎盘早剥,特别是初产妇,不能在短时间内结束分娩者;②、Ⅰ度胎盘早剥,出现胎儿窘迫征象,需抢救胎儿者;③、Ⅲ度胎盘早剥,产妇病情恶化,胎儿已死,不能立即分娩者;④、破膜后产程无进展者。

4,胎盘早剥的并发症:

DIC产后出血极性肾衰竭羊水栓塞。

5,前置胎盘:

妊娠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其位置低于胎先露部。

第十四章羊水量异常

第一节羊水过多

★羊水过多:

妊娠期间羊水量超过2000ml,称为羊水过多。

1、对母体的影响易并发妊娠高血压,胎盘早剥;胎膜早破,早产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增加。

2、对胎儿的影响胎位异常增加;破膜时多量羊水流出可引起脐带脱垂、胎儿窘迫及早产。

围生儿死亡率是正常妊娠的7倍。

第二节羊水过少

★羊水过少:

妊娠晚期羊水少于300ml者称为羊水过少。

病因:

1、胎儿畸形2、胎盘功能减退3、羊膜病变4、胎膜早破5、孕妇患病

第九章第一节过期妊娠

过期妊娠:

平时月经周期规则,妊娠达到或超过42周(≥294日)尚未分娩者,称为过期妊娠。

第二十二章第一节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

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为分娩期严重并发症。

★病因:

1、子宫收缩乏力

(1)全身因素;

(2)产科因素;(3)子宫因素;(4)药物因素;2、胎盘因素

(1)胎盘滞留;

(2)胎盘粘连;(3)胎盘部分残留;

3、软产道裂伤4、凝血功能障碍

症状:

阴道多量流血休克

★处理:

1、子宫收缩乏力

(1)按摩子宫;

(2)应用宫缩素;(3)宫腔纱布填塞法;(4)结扎盆腔血管;(5)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栓塞;(6)切除子宫

2、胎盘因素胎盘剥离取胎盘;胎盘粘连,徒手剥离胎盘后取出;剥离困难,手术切除子宫;胎盘和胎膜残留行刮宫术。

3、软产道裂伤彻底止血后逐层缝合。

4、凝血功能障碍尽快输全血。

5、出血休克处理

第二十六章外阴及阴道炎症

第四节滴虫阴道炎

症状:

阴道分泌物增多及外阴瘙痒,间或有灼热、疼痛、性交痛等。

★分泌物特点:

稀薄脓性、黄绿色、泡沫状、有臭味。

妇科检查见阴道黏膜充血,严重者有散在的出血点,甚至宫颈有出血瘀点,形似“草莓样”宫颈。

第六节细菌性阴道病

症状:

阴道分泌物增多,有鱼腥味,尤其性交后加重,可伴有轻度外阴瘙痒或烧灼感。

★分泌物特点:

灰白色,均匀一致,稀薄,常粘附于阴道壁,但黏度很低,容易将分泌物从阴道壁试去。

★诊断:

下列四项有3项阳性科诊断为细菌阴道病

1、均匀、稀薄、白色阴道分泌物,常粘附于阴道壁。

2、线索细胞阳性

3、阴道分泌物PH>4.5

4、胺臭味实验阳性

★细菌性阴道病与其他阴道炎的鉴别诊断

细菌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滴虫阴道炎

症状分泌物增多,无或轻度瘙痒重度瘙痒,烧灼感分泌物增多,轻度瘙痒

分泌物特点白色,匀质,腥臭味白色,豆腐渣样稀薄、脓性,泡沫状

阴道黏膜正常水肿、红斑散在出血点

阴道PH>4.5<4.5>5

胺试验阳性阴性阴性

显微镜检查线索细胞,极少白细胞芽生孢子及假菌丝,少量白细胞阴道毛滴虫,多量白细胞

 

第二十七章宫颈炎症

★症状:

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脓性,阴道分泌物刺激可引起外阴瘙痒及烧灼感。

此外,可出现经期出血、性交后出血。

若合并尿路感染,可有尿急,尿痛,尿频。

妇科检查:

宫颈充血、水肿、黏膜外翻,有黏液脓性分泌物附着甚至从宫颈管流出,宫颈管黏膜质脆,容易诱发出血。

★诊断:

1、两个特征性体征,具备一个或两个同时具备;

(1)子宫颈管或宫颈管棉拭子标本上,肉眼见到脓性或黏液性分泌物。

(2)用棉拭子擦拭宫颈管时,容易诱发宫颈管内出血。

2、白细胞检测

(1)宫颈管脓性分泌物涂片作革兰染色,中性粒细胞>30/高倍视野;

(2)阴道分泌物湿片检查。

白细胞>10/高倍视野。

3、病原体检测

第一节盆腔炎性疾病

盆腔炎性疾病是指女性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

感染途径:

1、沿生殖道黏膜上行蔓延;2、经淋巴系统蔓延;3、经血循环传播;4、直接蔓延。

高危因素:

1、年龄;2、性活动;3、下生殖道感染;4、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5、性卫生不良;6、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7、盆腔炎性疾病再次急性发作

★盆腔炎性疾病诊断标准

最低标准宫颈举痛或附件区压痛

附加标准体温超过38.3℃(口表)

宫颈或阴道异常粘液脓性分泌物

阴道分泌物0.9%氯化钠溶液涂片见到大量白细胞

红细胞沉降率升高

血C-反应蛋白升高

实验室证实的宫颈淋病奈瑟菌或衣原体阳性

特异标准子宫内膜活检组织学证实子宫内膜炎

阴道超声或核磁共振检查显示输卵管增粗、输卵管积液,伴或不伴有盆腔积液、输卵管卵巢肿块,以及腹腔镜检查发现盆腔炎性疾病征象

第二节生殖器结核

生殖器结核:

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女性生殖器炎症称为生殖器结核,又称结核性盆腔炎。

多见于20~40岁妇女,也可见于绝经后老年妇女。

手术治疗指征①盆腔包块经药物治疗后缩小,但不能完全消退。

②治疗无效或治疗后又恢复发作者。

③盆腔结核形成较大的包块或较大的包囊性积液者。

④子宫内膜结核严重,内膜破坏广泛,药物治疗无效者。

第二节宫颈癌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

其中原位癌高发年龄为30~35岁。

浸润癌为50~55岁。

正常上皮→上皮内瘤变→原位癌→微小浸润癌→浸润癌

病理

1鳞状细胞浸润癌占宫颈癌的80%~85%可形成4种类型:

①外生型

②内生型

③溃疡型

④颈管型

微小浸润癌:

是指在原位癌基础上镜检发现小滴状,锯齿状癌细胞团突破基膜,浸润间质。

(1)浸润癌:

指癌灶浸润间质范围超出微小浸润癌,多呈网状或团块状浸润间质。

根据癌细胞的

第一节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

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有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常见于30~50岁妇女。

分类

按肌瘤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分类:

(1)肌壁间肌瘤

(2)浆膜下肌瘤

(3)黏膜下肌瘤

肌瘤变性

(1)玻璃样变

(2)囊性变

(3)红色样变

(4)肉瘤样变

(5)钙化

鉴别诊断:

(1)妊娠子宫

(2)卵巢肿瘤

(3)子宫腺肌病

(4)其他

第二节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

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以来源于子宫内膜腺体的腺癌最为常见。

病理类型:

(1)内膜样腺癌

(2)腺癌伴鳞状上皮分化

(3)浆液性腺癌

(4)透明细胞癌

鉴别诊断

(1)绝经过渡期阴道流血

(2)萎缩性阴道炎

(3)子宫黏膜下肌瘤或内膜息肉

(4)宫颈管癌,子宫肉瘤,输卵管癌

葡萄胎:

妊娠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增生、间质水肿,形成大小不一的水泡,水泡间借蒂相连成串形如葡萄,称为葡萄胎,也称水泡状胎块。

临床表现:

1、停经后阴道流血常在停经8~12周左右开始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量多少不定,可反复发作。

2、子宫异常增大、变软约半数患者子宫大于停经月份,质地变软,并半血清hCG水平异常升高。

3、妊娠呕吐4、子痫前期征象多发生与子宫异常增大和hCG水平异常升高者,症状虽严重,但子痫罕见。

5、卵巢黄素化囊肿大量hCG刺激卵巢卵泡内膜细胞发生黄素化而形成囊肿,称为卵巢黄素化囊肿。

6、腹痛表现为阵发性下腹痛,常发生在阴道流血之前。

7、甲状腺功能亢进征象

与葡萄胎发生局部侵犯和(或)远处转移有关的因素:

1、hCG>100000U/L;2、子宫明显大于相应孕周;3、卵巢黄素化囊肿直径>6cm。

年龄>40岁者发生局部侵犯和(或)远处转移的危险性达37%,>50岁者高达56%。

重复葡萄胎。

B型超声检查是诊断葡萄胎的重要辅助检查方法。

处理:

1、清宫2、卵巢黄素化囊肿的处理若发生急性扭转,可在B型超声或腹腔镜下作穿刺吸液。

如扭转时间较长发生坏死,需作患侧附件切除术。

3、预防性化疗适用于有高危因素且随访困难的葡萄胎患者。

4、子宫切除术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继发于葡萄胎排空后半年以内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组织学诊断多数为侵蚀性葡萄胎,1年以上者多为绒毛膜癌,

侵蚀性葡萄胎:

当侵蚀病灶接近子宫浆膜层是,子宫表面见紫蓝色结节。

镜下:

侵入肌层的水泡状组织形态也葡萄胎相似,可见绒毛结构及滋养细胞增生和分化不良。

但绒毛结构也可退化,仅见绒毛阴影。

绒毛膜癌:

肿瘤常位于子宫肌层内,也可突向宫腔或穿破浆膜,单个或多个,0.5~5cm大小,但无固定形态,与周围组织分界清,质地软而脆,海绵样,暗红色,伴出血坏死。

临床表现:

1、无转移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1)不规则阴道流血

(2)子宫复旧不全或不均匀增大(3)卵巢黄素化囊肿(4)腹痛(5)假孕症状

临床分期:

Ⅰ期、病变局限于子宫Ⅱ期、病变扩散,仍局限与生殖器官(附件、阴道、阔韧带)Ⅲ期、病变转移至肺,有或无生殖系统病变Ⅳ期、所以其他转移

治疗原则:

以化疗为主、手术和放疗为辅的综合治疗。

常用的一线化疗药物:

甲氨蝶呤、氟尿嘧啶、放线菌素等。

低危患者的停药指征:

血β-hCG每周测定一次,连续3次阴性后至少给予1个疗程的化疗,而对于化疗过程中的β-hCG下降缓慢和病变广泛者通常给予2~3个疗程的化疗。

高危患者停药指征:

持续到hCG阴性、症状体征消失及原发灶和转移灶消失,再巩固2~3个疗程方可停药。

第一疗程必须为联合化疗。

第1节:

卵巢肿瘤概论

4.并发症:

①蒂扭转(重心改变)②破裂③感染(少见)④恶变

第一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

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内膜以外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简称内异症。

可侵犯全身任何部位,为激素依赖性疾病。

绝大多数位于盆腔内,以卵巢及宫骶韧带最常见,其次为子宫、直肠子宫陷凹、腹膜脏层、阴道直肠膈等部位。

病理:

基本病理变化为异位子宫内膜随卵巢激素变化而发生周期性出血,导致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和囊肿、粘连形成,在病变区出现褐色斑点或小泡,最终发展为大小不等的紫褐色实质性结节或包块。

囊肿大小不一,直接多在5cm左右,大至10~20cm,内含暗褐色、形似巧克力样糊状陈旧血性液体,故又称卵巢巧克力囊肿。

3、镜下检查典型的异位内膜组织在镜下可见子宫内膜上皮、腺体、内膜间质、纤维素及出血等成分。

出现来自间质内血管,镜下找到少量内膜间质细胞即可确诊本病。

4、临床表现:

症状:

(1)下腹痛和痛经:

疼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特点是痛经。

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是內异症的典型症状。

疼痛多位于下腹、腰骶及盆腔中部,有时可放射至会阴部、肛门及大腿,常于月经来潮是出现,并持续至整个经期。

少数患者长期下腹痛,经期加剧。

有27%~40%患者无痛经。

(2)不孕:

(4)性交不适:

(5)其他特殊症状:

5、典型盆腔內异症双合诊检查是可发现子宫后倾固定,直肠子宫陷凹、宫骶韧带或子宫后壁下方可扪及触痛性结节,一侧或双侧附件处触及囊实性包块,活动度差。

治疗:

目的是“缩减和去除病灶,减轻和控制疼痛,治疗和促进生育,预防和减少复发”。

第二节:

子宫腺肌病

当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时,称为子宫腺肌病。

多发生于30~50岁经产妇。

临床表现:

经量过多、经期延长和逐渐加重的进行性痛经,疼痛位于下腹正中,常于经前一周开始,直至月经结束。

妇科检查子宫呈均匀增大或有局限性结节隆起、质硬且有压痛,经期压痛更甚。

功血

计划生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