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运规新版修订.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71874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145 大小:1.9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锅炉运规新版修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5页
锅炉运规新版修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5页
锅炉运规新版修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5页
锅炉运规新版修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5页
锅炉运规新版修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锅炉运规新版修订.docx

《锅炉运规新版修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锅炉运规新版修订.docx(1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锅炉运规新版修订.docx

锅炉运规新版修订

Q/WQRD-Z4-102-002-10

 

锅炉运行规程

(修订)

 

滨州高新铝电股份有限公司热电一厂

2012年06月21日

批准:

刘维超

复审:

杨福梁

审核:

赵进德吕涛

初审:

张耀

修编:

王国栋

 

 

目录

第一章锅炉机组简要特性…………………………………………………3

第二章锅炉机组检修后检查与试验………………………………………14

第三章锅炉机组的启动……………………………………………………19

第四章锅炉运行中的监视与调整…………………………………………23

第五章锅炉机组的停止……………………………………………………29

第六章锅炉机组的故障处理………………………………………………31

第七章制粉系统运行规程…………………………………………………43

第八章电除尘运行规程……………………………………………………52

第九章油罐区运行规程……………………………………………………59

第一十章吹灰器运行规程……………………………………………………63

附页1:

饱和蒸汽压力、温度对照表

附页2定排余热回收

附页3:

变频式制粉系统运行规范

附页4锅炉尾部烟道余热回收装置吹灰器操作规范

附页5锅炉主保护逻辑图及锅炉系统图

附页6锅炉系统图

第一章锅炉机组简要特性

1,设备概况

1.1锅炉型号:

WGZ240/9.8-2

炉号

型号

制造厂家

制造日期

安装日期

投产日期

1

WGZ240/9.8-2

武汉锅炉厂

2006.5

2006.5

2006.12

2

WGZ240/9.8-2

武汉锅炉厂

2006.6

2006.6

2007.03

3

WGZ240/9.8-2

武汉锅炉厂

2006.7

2006.12

2007.05

4

WGZ240/9.8-2

武汉锅炉厂

2006.8

2007.2

2007.6

5

WGZ240/9.8-2

武汉锅炉厂

2006.9

2007.3

2007.11

6

WGZ240/9.8-2

武汉锅炉厂

2006.10

2007.8

2007.11

7

WGZ240/9.8-2

武汉锅炉厂

2006.11

2007.12

2008.05

8

WGZ240/9.8-2

武汉锅炉厂

2006.12

2008.2

2009.05

1.2结构特性:

我厂锅炉为武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高压自然循环“п”型布置,单锅筒,固态排渣煤粉炉,尾部双级布置管式空气预热器。

末级为Φ51×1.5CORTEN钢管预热器。

1.3锅炉的运行方式

WGZ240/9.8—2型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为240t/h,适合带基本负荷,定压运行,并可调峰。

2锅炉规范<

2.1主要参数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值

备注

1

锅炉蒸发量

t/h

240

2

汽包工作压力

MPa

11.31

3

过热器出口压力

MPa

9.8

4

给水温度

0C

215

5

冷风温度

0C

20

6

热风温度

0C

350

7

排烟温度

0C

136.3

8

过热蒸汽温度

0C

540

9

饱和蒸汽温度

0C

320.9

10

炉膛出口烟气温度

0C

1019.5

11

锅炉汽水总容积

m3

110

运行水容积为62m3

12

排污率

%

≤2

13

锅炉热效率

%

90.964

2.2锅炉主要承压部件及受热面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值

备注

1

汽包

BHW35号钢(西德产)

内径

mm

1600

壁厚

mm

65

筒身长度

mm

11350

Φ315旋风分离器

40

2

下降管

20g

数量

4

外径及壁厚

mm

368x25

长度

mm

31140

3

水冷壁

20g

型式

膜式

管数

352

外径及壁厚

mm

Φ60x5

4

顶棚过热器

20g

管数

75

外径及壁厚

mm

Φ51x5

5

尾部后包墙过热器

20g

管数

75

外径及壁厚

mm

Φ51x5

6

尾部侧包墙过热器

管数

47

外径及壁厚

mm

Φ51x5

7

低温过热器

20g

管数

74x2

外径及壁厚

Φ42x5

8

一级减温器

20g

型式

喷水减温

数量

2

外径及壁厚

mm

Φ219x20

流量

t/h

9.42

9

屏式过热器

Φ195x18

12Cr1MoVG

集箱

1Gr20Ni14Si2

管数

10

外径及壁厚

mm

Φ42x5

10

高温过热器冷段

12Cr1MoVG

型式

立式蛇型管

管数

19x3

外径及壁厚

mm

Φ42x5.5

11

二级减温器

12Cr1MoVG

型式

喷水减温

数量

2

外径及壁厚

mm

Φ273x30

流量

t/h

6.19

12

高温过热器热段

12Cr1MoVG

型式

立式蛇型管

管数

36x3

外径及壁厚

mm

Φ42x5

13

一级省煤器

20g

型式

卧式蛇型管

管数

84x2

外径及壁厚

mm

Φ38x4.5

14

二级省煤器

20g

管数

78x2

外径及壁厚

mm

Φ38x4.5

15

一级空气预热器(下体)

Cor-tenA钢

型式

管式

管数

6472

外径及壁厚

mm

Φ51x1.5

16

一级空气预热器(上体)

Q215-A

型式

管式

管数

10384

外径及壁厚

mm

Φ40x1.5

17

二级空气预热器

Q215-A

型式

管式

管数

12864

外径及壁厚

mm

Φ40x1.5

2.2.1锅炉汽水系统

汽水系统的组成

自然循环锅炉蒸汽系统由汽包、下降管、下联箱、上升管(水冷壁)、上联箱、过热器和省煤器组成。

汽水系统及设备的特点和主要技术参数

2.2.1.1汽包

汽包由筒身和封头组成。

在汽水循环中起中枢作用。

接受省煤器来的给水,与下降管、水冷壁、联箱、引出管组成闭合的水循环回路;储存一定的水和蒸汽,以适应负荷的突然变化,并供给过热器饱和蒸汽;具在储能作用;内部装有汽水分离装置(带有导流板式的旋风分离器)、蒸汽清洗装置、连续排污装置保证了炉水及蒸汽的品质。

因此,汽包是加热段、蒸发段和过热段受热面的连接点。

WGZ240/9.8—2型锅炉汽包中心标高37.0米,正常水位低于汽包中心线150mm(即:

-150mm),正常水位以上50mm为最高安全水位,以下50mm为最低安全水位。

汽包下部有4个插入式管接头与Φ368×25集中下降管相接。

汽包内装有44只Φ315mm带有导流板式的旋风分离器,单个出力为6.5T/h,汽包上部装有给水清洗装置,50%给水通过清洗装置,以降低蒸汽中的SiO2,保证蒸汽品质。

汽包通过链片式吊架悬吊在标高41.0米炉顶钢架的梁上。

汽包水压试验时水温不得低于50℃和高于70℃。

锅炉启动时,汽包上下壁温差不得大于40℃,定压运行最大升温速度≤3℃/min。

2.2.1.2水冷壁(上升管)

水冷壁是敷设在锅炉炉膛四周,由多根并联的组成的蒸发受热面。

主要吸收炉膛中高温火焰及炉烟的辐射热量,加热其内部的工质,使之变成汽水混合物;还起保护炉墙、防止炉墙结渣的作用。

采用管径为Φ60×5mm鳍片管,节距为80mm,集箱管径Φ273×32,组成全焊膜式水冷壁,为了改善水循环,将炉膛每片水冷壁分成三个循环回路,四片共12个回路。

水平烟道两侧包墙各二个回路,总共16个水循环回路。

后水冷壁延伸到过热器斜过道底部,组成斜过道底部包墙,由此组成全焊式水平烟道。

前侧包墙进水由侧后水冷壁引入,后侧包墙进水由后侧水冷壁引入。

水冷壁下集箱内装设升火加热装置,以提高升炉速度。

2.2.1.3省煤器

省煤器由许多并列蛇形管组成,布置在锅炉低温受热面(垂直烟道尾部),利用锅炉排烟余热来加热给水,降低排烟温度,提高锅炉效率,节省燃料。

省煤器布置为错列结构,双级布置,高温省煤器通过省煤器护板悬吊在尾部包墙集箱上,包墙集箱再通过杆件吊在炉顶构架上,低温省煤器采用双烟道布置,支搁在尾部座架上。

省煤器管子错列布置,高温段S1=100mm,低温段S1=97mm,S2=60mm,管子直径Φ38×4.5mm,材料为20G钢,考虑含灰分比较高,除装设防磨套管外,为减轻磨损采用了低烟速,大直径,厚管壁,蛇形管沿宽度全长布置,以减少炉子烟道中部的烟气走廊,防止蛇形管的磨损。

2.2.1.4空气预热器

空气预热器采用管式,与省煤器交叉分两级布置,管径为Φ40×1.5mm。

在结构上,低温段做成2米高的小管箱用Φ51×1.5mm的CORTEN钢管。

中温预热器支搁在尾部座架上,高温预热器支搁在低温省煤器护板上,高温预热器上管板表面打50毫米厚的耐火层,以保护管板。

预热器系统中的空气走向采用双面进风型式,热风出口在高温预热器的前、后墙。

2.2.1.5过热器

过热器是将饱和蒸汽加热成为过热蒸汽的受热面,并且在锅炉负荷或其他工况发生变动时,能保证过热蒸汽有波动处在允许范围内。

过热器可根据布置位置和传热方式分为对流式、半辐射式和辐射式。

对流式位于对流烟道,吸收对流热。

半辐射式(屏式)位于炉膛出口,呈挂屏型,吸收对流热和辐射热。

辐射式(墙式)位于炉墙上,吸收辐射热。

过热蒸汽流程如下:

汽包顶棚过热器转向室包墙过热器低温过热器一级减温器屏式过热器高温过热器冷段二级减温器高温过热器热段集汽集箱。

屏式过热器布置于炉膛出口,折焰角前方,折焰角度40°在其上部为高温过热器,高温过过热器分为冷段、热段,冷段布置于烟道两侧,热段布置于烟道中间,低温过热器布置在高温过热器后面,沿烟道整宽布置,顶棚过热器和转向室包墙过热器均采用Φ51×5mm管子,材料为20G,节距为100mm及120mm,管间采用δ=6mm,材料为12Cr1MoV扁钢焊接成膜片,以致构成全焊气密性的烟道。

屏式过热器共10片,一片屏带一个集箱,直径为Φ159×18mm,屏间距为700mm,屏外圈管子短路二圈,最外一圈材料为钢研102,屏管采用焊接桩头定位,桩头材料采用1Cr20Ni14Si2,其它管圈材料为12Cr1MoVG,管径为Φ42×5mm。

屏式过热器汽温以小集箱出口端插入式热电偶测量。

蛇形管的出口端管壁温度可以选在从边上算起的第一片、第四片、第七片、第十片屏的外圈管子和第三圈管子上,装设表面式热电偶,测量出口汽温不超过480℃。

高温过热器冷段蛇形管壁温测点用表面式热电偶,装在出口端最外圈管子上,沿炉宽方向分别装在第一排、第十排、第十九排管子上,左、右各3点。

高温冷段左、右各19排蛇形管,管径为Φ42×5.5mm,节距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