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中国的经济发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18286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2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中国的经济发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中地理中国的经济发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中地理中国的经济发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中地理中国的经济发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中地理中国的经济发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中国的经济发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地理中国的经济发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中国的经济发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地理中国的经济发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地理中国的经济发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师一优课

 

《中国的经济发展》

————(复习课)

 

课题: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复习课)

1.课程标准:

1.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2.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重要性。

4.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特点,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二、教学设想

本章在整册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因此设计试图通过“读图分析”、“分组讨论”、“成果展示”等教学环节,并且运用智慧教室系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把本章主要知识点都牢记在心。

最终实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三、学情分析

初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知识的初步方法,具有一定读图、识图能力,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地理表象探究规律和成因的能力尚待提高。

四、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

能够正确的选择铁路线,识记我国主要的铁路枢纽。

2.能够运用图表资料,结合学习过的地形、气候等方面的知识,并联系实际,分析理解我国东西部、南北方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

3.说出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能够分析一个地区工业发展的条件。

 

五、教学重点、难点

1.我国五纵三横八大铁路线名称。

2.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差异。

3.我国工业分布特点及发展条件。

六、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智慧教室系统

学生:

课前预习。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小组讨论、读图分析、提示点拨、综合归纳。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

情境

导入

新课

朋友圈看到“小明的一天”图片,讲解图片与交通,农业,工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从而引入今天复习课的题目中国经济的发展。

看图片,了解学习内容。

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让学生积极快速的融入到课堂中。

 

难点突破

 

从题中总结知识点

 

绘制重点

 

衔接中考

 

归纳总结

1、学生自己选出难点

1.教师通过智慧教室系统选出第四章中掌握最不好的的知识,教师直接切中难点。

2.教师讲解八大铁路线,在讲解过程中穿插与生活联系密切的话题,比如说一带一路。

3.安排小组合作,组长检查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熟记三横五纵三横八大铁路线。

 

二.总结常考知识点

1.教师首先出一道题考察学生的掌握能力。

根据学生答题情况进行是否讲解,最重要讲出该道题与课本哪部分内容相联系。

2.教师安排女生组和男生组PK(两小组拿牌子从运速,运价,运量上对交通运输方式进行排序)

3.教师结合例题讲解中国铁路线主要铁路枢纽。

 

3.农业的地区差异

1.教师通过智慧教室系统中的发送键给学生发照片,让学生自己完成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

2教师选取作业让学生代表讲解,在讲解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解决并讲解

3.教师总结:

(1).我国农业分布差异最明显的地区是哪两部分?

它们的界线在哪里?

(2).在降水稀少的西部适合发展的生产部门?

在东部适合发展的生产部门?

以及各个部门所需要什么样的地形?

 

1.教师提出问题:

在A.B两地哪里适合建钢铁厂。

2.教师讲解工业发展条件,给学生具体讲解答案的得分点。

 

1.教师板书归纳本节课主要内容

2.教师说结束语:

祝我们国家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工农业发展越来好,同学们的学习更上一层楼。

 

学生选择难点

学生智慧教室系统遥控器选择。

学生抢答巩固本知识点

 

学生观看男生女生两个小组比赛,找出错误。

 

学生在平白上画出农业在东西和南北上的地区差异,把作业传到作业1区。

 

学生通过智慧教室系统中简讯功能把自己选择的答案和原因发给老师

 

回答相应问题,学生总结,记作业。

 

智慧教室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训练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参与度,巩固知识。

积极参与,大胆展示自己。

从而在做题过程中找到答题方法。

最终通过做题掌握和巩固了基础知识。

 

进一步明确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东西农业分界线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学生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智慧教室软件的应用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简讯功能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是创设的情景更加真实。

 

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

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感悟热爱学习,热爱祖国。

结束

视频:

多姿多彩的现代农业。

了解现代农业的发展情况。

八.形成性练习

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A.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B国民经济的关键

B.国民经济的基础D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2.造成我国粮食作物“南稻北麦”分布格局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B.降水C.气温D.降水

3.济南的小明暑假去上海旅游,需要乘坐()

A.京沪线

B.京广线

C.京哈线

D.京九线

4、比较我国主要的运输方式的运量和速度关系,说出下图数字代表的运输方式分别是()

A.1铁路2水运3空运4公路

B.1公路2空运3铁路4水运

C.1水运2铁路3空运4公路

D.1公路2空运3水运4铁路

5.下列四幅铁路枢纽图中,表示郑州的是()

6.上海宝山成为重要钢铁工业基地的最主要条件是(  )

  A.煤、铁等燃料、原料丰富B.气候条件优越

  C.便利的交通和广阔的消费市场D.农

九.板书设计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第四章《经济发展》的复习课,本章在整册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因此设计试图通过“读图分析”、“分组讨论”、“成果展示”等教学环节,并且运用智慧教室系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把本章主要知识点都牢记在心。

最终实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初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知识的初步方法,具有一定读图、识图能力,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地理表象探究规律和成因的能力尚待提高。

 

效果分析

本节的教学设计目标基本达到,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德育渗透,德育渗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珍惜粮食,热爱环境。

2努力学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本节课以“小明的一天”作为引入,将相关新材料的图片制成PPT动画,再配备比较震撼的背景,学生观看后非常震撼,一下子调动起学生的热情。

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本节课效果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对我国农业东西差异有所了解,从学生回答问题和最后的课堂小测试来说,95%以上的学生都能对本节课的知识熟练掌握。

在第二个活动环节学生通过贴纸游戏也能对我们国家农业的南北差异有所掌握。

二是德育渗透,德育渗透在本节课中的渗透点比较多,而且也比较直接,我们不需要通过测试的方式来检测学生的完成情况,也无法检测,只能是通过这一点一滴的渗透能对孩子的价值观产生影响。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四章《经济发展》的复习课,本章在整册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因此设计试图通过“读图分析”、“分组讨论”、“成果展示”等教学环节,并且运用智慧教室系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把本章主要知识点都牢记在心。

最终实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初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知识的初步方法,具有一定读图、识图能力,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地理表象探究规律和成因的能力尚待提高。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

能够正确的选择铁路线,识记我国主要的铁路枢纽。

2.能够运用图表资料,结合学习过的地形、气候等方面的知识,并联系实际,分析理解我国东西部、南北方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

3.说出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能够分析一个地区工业发展的条件。

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

1.我国五纵三横八大铁路线名称。

2.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差异。

3.我国工业分布特点及发展条件。

 

测评练习

(评价提示:

6题正确A;5题正确B;4题正确C;3题及以下D,不过关需再学习)

班级___________组别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等级_______

3.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C.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B国民经济的关键

C.国民经济的基础D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4.造成我国粮食作物“南稻北麦”分布格局的主要原因是()

B.地形B.降水C.气温D.降水

3.济南的小明暑假去上海旅游,需要乘坐()

A.京沪线B.京广线C.京哈线D.京九线

4、比较我国主要的运输方式的运量和速度关系,说出下图数字代表的运输方式分别是()

A.1铁路2水运3空运4公路B.1公路2空运3铁路4水运

C.1水运2铁路3空运4公路D.1公路2空运3水运4铁路

5.下列四幅铁路枢纽图中,表示郑州的是()

6.上海宝山成为重要钢铁工业基地的最主要条件是(  )

  A.煤、铁等燃料、原料丰富B.气候条件优越

  C.便利的交通和广阔的消费市场D.农业发达,人口众多

课后反思

1、本课亮点

本节课是第四章《经济发展》复习课,本章在整册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因此设计试图通过“读图分析”、“分组讨论”、“成果展示”等教学环节,并且运用智慧教室系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把本章主要知识点都牢记在心。

最终实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这节课设计思路流畅,应用了智慧教室系统使这节课更加添彩不少,其中主要使用了挑人,通过智慧教室系统给学生发送主要照片,学生把作业及时发送给老师进行讲解反馈,这样的设计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快乐的融入到学习中.除此之外,还使用了学生问答反馈,教师能够很明确的看到班里学生的答题情况.

在教学设计上主要设计了四个内容,第一个是学生自己选出难点,教师讲解难点,学生小组合作掌握难点.最后用抢答的方式掌握难点。

这个活动可以直接抓住学生本章中最难的问题进行讲解.第二个亮点就是男生组女生组上台PK,这个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

本节课的开头用“小明的一天”漫画引入,可以迅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此外还用到了塔里木盆地种水稻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来引入学习中国农业的差异。

2、不足之处整个课堂的把握度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

4.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2.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重要性。

4.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特点,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