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机械制图课件配套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81715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4.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学期机械制图课件配套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第一学期机械制图课件配套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一学期机械制图课件配套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一学期机械制图课件配套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一学期机械制图课件配套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学期机械制图课件配套教案.docx

《第一学期机械制图课件配套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学期机械制图课件配套教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学期机械制图课件配套教案.docx

第一学期机械制图课件配套教案

教案本

 

科目机械制图

班级11模具2班

任课教师蔡木荣

 

2011至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程表

 

1

2

3

4

 

5

6

7

8

晚修

9

10

授课计划

(每周课时7节)

周次

教学内容

1

(月日至月日)

新生报到

2

(月日至月日)

新生军训、入学教育

3

(月日至月日)

绪论

第一章§1.1~§1.3

4

(月日至月日)

§1.3~§1.4

5

(月日至月日)

国庆放假

6

(月日至月日)

第二章§2.1~§2.2

7

(月日至月日)

第二章§2.3~§2.4

8

(月日至月日)

第二章§2.4

第三章§3.1

授课计划

周次

教学内容

9

(月日至月日)

第三章§3.1~§3.2

10

(月日至月日)

第三章§3.2~§3.3

11

(月日至月日)

第四章§4.1~§4.2

12

(月日至月日)

第四章§4.2~§4.3

第五章§5.1

13

(月日至月日)

第五章§5.2~§5.3

14

(月日至月日)

第五章§5.3~§5.4

15

(月日至月日)

第五章§5.4

第六章§6.1

16

(月日至月日)

第六章§6.1

授课计划

周次

教学内容

17

(月日至月日)

18

(月日至月日)

19

(月日至月日)

期未复习

20

(月日至月日)

期未考试

21

(月日至月日)

22

(月日至月日)

23

(月日至月日)

说明:

依教学计划安排,本学期的任课班级有停课实习及其它停课安排共3周时间,凡遇到与授课冲突的班级,该授课计划的周次安排顺延。

教案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课题

机械制图

授课章节

名称

绪论

教学

目的

了解本课程的地位、性质、任务和学习方法。

教学

重点

本课程的地位、性质、任务和学习方法。

教学

难点

深刻领会和掌握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讲解法

课时分配及授课主要内容:

1、课时分配:

1

2、授课主要内容:

一、概述

机器是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用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和信息。

机构是机器的运动部分,剔除了与运动无关的因素而抽象出来的运动模型,用机构运动简图来表示。

零件是机器的制造单元,是组成机器的基本实体;部件是由一组协同工作的零件所组成的独立装配集合体。

设计是一种始于辩识需要,终于满足需要的系统或装置的创造过程。

机械设计是以机械产品为对象所进行的设计,其流程是:

产品规划、原理及总体方案设计、零件设计、编制设计技术文件、制造、技术储备。

二、机械图的作用和制图技术

在机械设计、制造、检验、安装等过程中使用的工程图样称为机械图。

总装配图:

表示整个机械设备的组成、部件间的相互位置以及设备的布置、外表、安装尺寸等内容的图样。

零件工作图:

表示某个零件的结构形状、尺寸、材料和制造中的技术要求等内容的图样,是制造零件的依据。

三、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学习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研究用正投影法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技术基础课,主要解决机械设计制造中技术信息的图样表达问题。

任务:

1)掌握正投影法理论及其应用;

2)学习、贯彻制图国家标准;

3)掌握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徒手、尺规、计算机);

4)培养三维立体及其相互位置的分析和想象能力;

5)培养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和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

学习方法:

“三多”——多想、多画、多看,不断地由物画图,由图想物(从空间到平面,再从平面到空间,注意空间几何关系的分析,以及空间问题与其在平面上表示方法之间的对应关系);绘图和读图能力主要通过一系列的绘图实践来培养;制图国家标准是绘图时强制执行的规定。

3、课堂小结:

课件形式

板书设计

课件形式

课外作业:

课堂小结:

 

教案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课题

机械制图

授课章节

名称

第一章制图的基本知识

教学

目的

1.了解、遵守国标规定:

图幅、比例、字体、图线和尺寸注法;

2.正确使用工具和仪器;

3.掌握常用的几何作图方法与平面图形的画法;

4.达到作图准确、图线分明、字体工整、图面整洁美观。

教学

重点

1.会正确的使用图线;

2.掌握尺寸的标注要求和符合规定的进行标注;

3.对平面图形进行正确的分析及运用绘图仪器画平面图形。

教学

难点

1.圆弧连接

2.平面图形的分析和画法。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讲解法,采用多媒体课件

带三角板、圆规,采用在黑板上用仪器作图

课时分配及授课主要内容:

1、课时分配:

13

2、授课主要内容:

§1-1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

国家标准简称国标,代号为“GB”

一、图纸幅面和格式

图纸幅面:

优先采用基本幅面A0、A1、A2、A3、A4,加长幅面是基本幅面短边的整数倍。

图框格式:

每幅图必须用粗实线画出图框,图框尺寸有留装订边和不留装订边两种。

一般采用A4竖装或A3横装。

标题栏的方位及格式:

每张图样的右下角均应有标题栏,且标题栏中的文字方向为看图方向。

标题栏的外框是粗实线,其右边和底边与图框线重合,其余为细实线。

二、比例

图中图形与其实物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称为比例。

比值是1为原值比例,应优先采用;比值<1为缩小比例(大而简单的机件);比值>1为放大比例(小而复杂的机件)。

注意:

图样不论放大或缩小,在标注尺寸时,应按机件的实际尺寸标注。

每张图样上应在标题栏的“比例”一栏填写比例。

三、字体

汉字要写成长仿宋体,要求做到:

字体端正,笔画清楚,排列整齐,间隔均匀。

字体的号数就是以毫米为单位的字体的高度,其取值为:

1.8、2.5、3.5、5、7、10、14、20。

数字和字母均可写成斜体字,向右倾斜,与水平线成75°角;规定用铅笔书写。

四、图线

常用图线有:

粗实线、细实线、波浪线、双折线、虚线、细点画线、双点画线等。

图线分为粗、细两种。

粗线宽b根据图的大小和复杂程度,在0.5~2mm之间选择;细线为约为b/2。

图线宽度推荐系列为:

0.18,0.25,0.35,0.5,0.7,1,1.4,2mm。

0.18避免采用。

图线画法:

1)同一图样中,同类图线的宽度应一致;虚线、点画线及双点画线的线段长度和间隔应大致相等。

2)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粗实线的两倍,最小间距不小于0.7mm。

3)绘制圆的对称中心线时,点画线两端应超出圆的轮廓线2~5;首末两端应是线段而不是短画;圆心应是线段的交点。

在较小的图形上绘制点画线有困难时可用细实线代替。

4)两条线相交应以线相交,而不应相交在点或间隔处。

5)直虚线在实线的延长线上相接时,虚线应留出间隔。

6)虚线圆弧与实线相切时,虚线圆弧应留出间隔。

7)点画线、双点画线的首末两端应是线,而不应是点。

8)当有两种或更多的图线重合时,通常按图线所表达对象的重要程度优先选择绘制顺序:

可见轮廓线—不可见轮廓线—尺寸线—各种用途的细实线—轴线和对称中心线—假想线。

五、标注尺寸的基本方法

1.标注尺寸的要求:

正确——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完整——齐全,不遗漏,也不重复

清晰——标注在图形最明显处,且布局整齐,便于看图

合理——保证设计要求,又满足加工、测量、装配等工艺要求

2.基本规则:

1)机件的大小以图样上所注的尺寸数值为准,与图形大小及绘图准确度无关

2)图样中的尺寸以毫米为单位时,不需标注其代号或名称;如采用其它单位,则必须注明。

如:

4m(米)

3)图样中所注的尺寸,是机件的最后完工尺寸,否则应加以说明

4)机件的每一结构尺寸,一般只标注一次,并应标注在反映在该结构最清晰的图形上(形位特征)。

3.尺寸的组成:

一个完整的尺寸由尺寸线、尺寸界线、尺寸线终端和尺寸数字组成。

尺寸线:

表明度量尺寸的方向。

线性尺寸的尺寸线应与所标注的线段平行,其间隔或平行的尺寸线之间的间隔应一致,约为5~10。

尺寸界线:

表明所注尺寸的范围。

一般与尺寸线垂直,且超过尺寸线2~3。

尺寸线终端:

表明尺寸的起、止。

尺寸数字:

表示机件的实际大小。

注意:

1)尺寸数字按标准字体书写,且同一张纸上的字高(3.5)要一致,通常注写在尺寸线的上方或中断处。

水平方向的尺寸数字字头向上,垂直方向的尺寸数字字头向左,倾斜方向的尺寸数字字头偏向斜上方。

对于非水平方向的尺寸,其数字也可注写在尺寸线的中断处。

尺寸数字在图中遇到图线时,须将图线断开。

如图线断开影响图形表达时,须调整尺寸标注的位置。

2)一般情况下,尺寸线不能用其他图线代替,也不得与其他图线重合或画在其他图线的延长线上。

3)尺寸线的终端有两种形式:

箭头和线段。

机械图多采用箭头。

同一张图上箭头大小要一致,一般应采用一种形式。

箭头尖端应与尺寸界线接触。

当采用箭头时,在地位不够的情况下,允许用圆点或斜线代替箭头。

4)尺寸界线应自图形的轮廓线、轴线、对称中心线引出。

轮廓线、轴线、对称中心线也可以用作尺寸界线。

5)尺寸线与尺寸界线用细实线绘制。

(4)各类尺寸的注法

注意:

易出错的地方是圆弧尺寸和对称尺寸的标注。

角度尺寸的数字一律水平注写。

§1-2常用绘图工具及其用法

图板:

图板的左侧边为导边,必须平直。

丁字尺:

尺头内侧与尺身上边(工作边)必须垂直。

用于画水平线(自左向右)。

三角板:

三角板与丁字尺配合,按自下而上画垂直线。

比例尺:

刻有不同比例的直尺。

曲线板:

光滑连接非圆曲线上的多点。

圆规及分规:

圆规用于画圆和圆弧;分规用于量取、等分、截取线段。

铅笔:

用H或2H铅笔画底稿线和加深细线;HB或H写字;B或2B画粗线;将B或2B铅笔的铅芯装入圆钢的铅芯插脚内,来加深粗线的圆或圆弧。

其它绘图工具:

橡皮、擦线板、一字尺、多用三角板、绘图机

§1-3几何作图

一、圆周等分和圆内接正多边形

1.正六边形的画法

2.正五边形的画法

二、斜度和锥度

斜度:

是一直线(平面)对另一直线(平面)的倾斜程度,用夹角的正切表示,并把比值化为1:

n的形式。

锥度:

圆锥底圆直径(或上、下直径差)与锥体高度之比值。

也可简化为1:

n。

三、圆弧连接

作图时,连接圆弧半径常是给定的,而连接弧的中心和连接点(切点)则需作图确定。

圆弧连接的作图原理

与已知直线相切的圆弧,其圆心轨迹是两条与其平行且距离为圆弧半径的直线,从圆心向已知直线作垂线,垂足为切点。

与已知圆弧相切的圆弧,其圆心轨迹为已知圆弧的同心圆。

其半径为:

两圆外切时半径之和;两圆内切时半径之差。

切点在连心线或其延长线与已知圆弧的交点处。

四、椭圆的近似画法

以四段圆弧代替椭圆曲线,四段圆弧有四个圆心——四心圆弧法。

§1-4平面图形画法

一、平面图形尺寸分析

基准:

标注尺寸的起点。

常用作基准线有——图形(或圆)对称中心线、较长直线。

平面图形应有两个方向的基准——水平和垂直

尺寸按其在平面图形中所起的作用,分为定形尺寸和定位尺寸两类。

定形尺寸:

确定平面图形上各线段形状大小的尺寸。

如长度、直径、半径、角度。

定位尺寸:

确定平面图形上的线段或线框间相对位置的尺寸。

二、平面图形中圆弧线段的分类

确定一个圆弧,需知道圆心的两个坐标及半径尺寸。

已知弧:

已知圆心的两个坐标及半径尺寸。

中间弧:

具备两个尺寸(一个常是半径)的圆弧。

连接弧:

具备一个尺寸(半径)的圆弧。

三、平面图形的画图步骤

1)画出基准线,并根据定位尺寸画出定位线。

2)画已知线段。

3)画中间线段。

4)画连接线段。

四、平面图形的尺寸标注

线段连接中尺寸标注的一般规律:

在两条已知线段之间,可以有任意条中间线段,但必须有且只能有一条连接线段。

标注尺寸时要考虑:

需标哪些尺寸才能做到齐全;怎样注写才能清晰,符合国标规定。

步骤:

1)分析图形,确定基准;

2)标注定形尺寸;

3)标注定位尺寸;

4)检查标注的尺寸是否完整、清晰。

3、课堂小结:

课件形式

板书设计

课件形式

课外作业:

课后小结:

 

教案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课题

机械制图

授课章节

名称

第二章正投影基础

教学

目的

1.建立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的明确概念

2.掌握点、线、面在第一角中各种位置的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

3.掌握直线上点的投影特性以及在平面上作点和直线的方法

教学

重点

1.熟练的运用点、线、面在各种位置的投影规律进行作图

2.掌握和正确运用直线上的点和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规律

教学

难点

1.熟练的运用点、线、面在各种位置的投影规律进行作图

2.掌握和正确运用直线上的点和平面上的点和直线的投影规律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讲解法,采用多媒体课件

带三角板、圆规,采用在黑板上用仪器作图

课时分配及授课主要内容:

1、课时分配:

16

2、授课主要内容:

§2-1投影法和三视图

一、投影法的建立及其分类

(1)投影法的建立

在一定投影条件下,求得空间形体在投影面上的投影的方法,称为投影法。

投影中心、投影面、投射线、投影

(2)投影法的分类:

中心投影法(投射线相交于一点,投影随物体与投影中心和投影面的距离变化而改变大小,故不反映空间形体表面的真实大小和形状,但富有真实感)和平行投影法(投射线相互平行,当物体平行移动时,投影的形状和大小不改变)——斜投影和正投影。

本课程研究平行投影且主要是正投影,以后“投影”指正投影。

二、正投影法的基本特征

点的投影:

空间一点在投影面上的投影仍为一点。

直线的投影:

一般情况下,直线的投影仍为直线。

真实性和积聚性。

直线上点的投影:

点在直线上,点的投影仍在直线的投影上。

定比性。

两相交直线的投影:

空间两直线相交,其投影仍相交,且交点符合一个点的投影规律,交点与投影的连线垂直于投影面。

两平行直线的投影;空间两直线平行,则其投影仍相互平行。

定比性。

平面的投影:

类似性(多边形的投影仍为同边数的多边形)、真实性、积聚性。

三、机械工程中常用的两种作图方法

(1)多面正投影图:

采用相互垂直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投影面,在每个投影面上分别用正投影法获得物体的投影。

它有良好的度量性,作图简便,但直观性差。

由这些投影能确定几何形体的空间位置形状。

(2)轴测图:

将物体连同其参考直角坐标系,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单一投影面上所得的具有立体感的图形。

它能反映长、宽、高的形状,但作图较繁且度量性差。

作为辅助图样。

四、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

视图就是机件向投影面投射所得的图形,本质上与投影面上的投影是相同的。

机件在三个基本投影面上所得的三视图分别是:

主视图——由前向后投射,在V面上所得的视图。

俯视图——由上向下投射,在H面上所得的视图。

左视图——由左向右投射,在W面上所得的视图。

投影轴只反映物体对投影面的距离,对视图之间的投影关系并无影响,因此省略不画。

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图和俯视图长度相等——长对正;

主视图和左视图高度相等——高平齐;

俯视图和左视图宽度相等——宽相等。

“三等”关系对物体的整体和任一局部都是适用的,必须严格遵守。

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主视图反映了物体的上、下和左、右方位;

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前、后和左、右方位;

左视图反映了物体的上、下和前、后方位。

画图时,应注意俯视图和左视图所反映的物体的前、后方位关系,避免出错。

从主视图看,俯、左视图的外侧、里侧分别为物体的前、后。

一般情况下,物体的内、外表面形状需要三个视图才能确定,其不可见部分的轮廓线用虚线表示。

§2-2点的投影

一、直角三投影面体系

三投影面体系由三个互相垂直的平面组成,其中处于水平(正立、侧立)位置的平面称为水平(正立、侧立)投影面,分别以H、V、W表示。

每两个投影面的交线称为投影轴,H与V的交线称为OX轴,W与H为OY轴,V与W为OZ,三投影轴垂直相交的交点O为原点

二、点三面投影的形成

空间点用大写字母表示,水平投影小写字母(正面小写加一撇,侧面小写加两瞥)表示。

三、点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规律

点的水平投影和正面投影的连线垂直于OX轴。

点的侧面投影和正面投影的连线垂直于OZ轴。

点的水平投影到OX轴的距离等于点的侧面投影到OZ轴的距离,反映空间点到正面的距离。

四、点的三面投影与其直角坐标的关系

水平投影由X与Y坐标确定;正面投影由X与Z坐标确定;侧面投影由Y与Z坐标确定。

点的任何两个投影可反映点的三个坐标,即确定该点的空间位置。

空间点在三面投影体系中有唯一确定的一组投影。

五、点的轴测投影

点的轴测投影图即根据点的投影图绘制的直观图。

可以把投影面当作坐标面,把投影轴当作坐标轴,这时O点即为坐标原点。

规定X轴从O点向左为正,Y轴从O点向前为正,Z轴从O点向上为正。

X(Y,Z)坐标用A点到W(V,H)面的距离表示。

六、两点的相对位置

在投影图上判断空间两个点的相对位置,就是分析两点之间上下、左右和前后的关系。

由正面投影或侧面投影判断上下关系(Z坐标差);

由正面投影或水平投影判断左右关系(X坐标差);

由水平投影或侧面投影判断前后关系(Y坐标差)。

七、重影点及其投影的可见性

当空间两点位于某一投影面的同上条投射线(即其有两对坐标值分别相等),则此两点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重合为一点,此两点称为对该投影面的重影点。

为区分重影点的可见性,规定观察方向与投影面的投射方向一致,即对V面由前向后,对H面由上向下,对W面由左向右。

因此,距观察者近之点的投影为可见,反之为不可见。

当空间两点有两对坐标值分别相等时,则该两点必有重合投影,其可见性由重影点的一对不等的坐标值来确定,坐标值大者为可见,小者为不可见。

§2-3直线的投影

一、直线的投影图

作直线投影图,只需作出直线上任意两点的投影,并连接该两点在同一投影面上的投影即可。

三面投影面体系中,空间形体距投影面的远近不影响投影的形状大小,所以不画投影图。

空间直线在某一投影面上的投影长度,与直线对该投影面的倾角大小有关。

在三面投影面体系中,设直线对H,V和W面的倾角分别用α,β,γ表示。

二、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征

(1)三投影面体系中直线的各种位置

投影面平行线:

与一个投影面平行,并且与另两个投影面倾斜的直线

投影面垂直线:

与一个投影面垂直的直线,该直线必同时与另两个投影面平行。

一般位置直线:

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直线。

(2)三投影面体系中直线的投影特征

投影面平行线:

水平线、正平线、侧平线。

投影特性:

在它所不平行的两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平行于相应的投影轴,不反映实长;在它所平行的投影面上的投影反映实长,其与投影轴的夹角,分别反映该直线对另两投影面的真实倾角。

投影面垂直线:

铅垂线、正垂线、侧垂线。

投影特性:

在所垂直的投影面上的投影积聚为一点;在另两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垂直于相应的投影轴,反映实长。

一般位置直线:

其对三个投影面都处于倾斜,因而三个投影都为斜线且小于实长,也不反映对投影面的倾角。

三、直线上的点

点在直线上,则点的各个投影必在该直线的同面投影上,且点分直线的两线段长度之比等于其投影长度之比;反之亦然。

四、两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间两直线的相对位置有平行、相交和交叉三种。

两直线平行:

其同面投影必平行,且两平行线段长度之比等于其投影长度之比。

注意:

当直线为某投影面平行线时,应检查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是否平行。

两直线相交:

其同面投影必相交,且交点的投影符合点的投影规律。

两直线交叉:

异面两直线。

注意:

其投影的交点为重影点,应判别其可见性。

举例:

定比性、补投影。

五、直角的投影

直角投影定理:

空间垂直的两直线(相交或交叉),若其中的一直线平行于某投影面时,则二直线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仍为直角。

反之,若两直线在某投影面上的投影为直角,且其中有一直线平行于该投影面时,则该两直线在空间必互相垂直。

§2-4平面的投影

一、平面的表示法

用一组几何元素的投影表示平面: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任意平面图形等。

用平面的轨迹表示平面:

平面与投影面的交线称为平面的迹线。

有水平(正面、侧面)迹线。

迹线两两相交的交点称为迹线集合点,它们分别在相应的投影轴上。

在表示平面时,只画出并标注与迹线本身重合的投影,省略与投影轴重合的迹线投影。

二、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

三投影面体系中平面的各种位置

投影面垂直面:

垂直于一个投影面,与另两个投影面倾斜的平面。

投影面平行面:

平行于一个投影面的平面。

一般位置平面:

对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

空间平面与投影面的两面角,称为该平面对投影面的倾角。

平面对H、V、W的倾角分别用α、β、γ表示。

当平面平行投影面时倾角为0°;垂直时倾角为90°。

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征

投影面垂直面:

铅垂面、正垂面、侧垂面。

投影特性:

在所垂直的投影面上的投影积聚为一斜直线,此投影与相应投影轴的夹角分别反映该平面与另两个投影面的倾角;该平面在另两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均为类似性。

判定:

若平面的三个投影中有一个投影是斜直线,则它一定是该投影面的垂直面。

投影面平行面:

水平面、垂直面、侧平面。

投影特性:

在所平行的投影面上的投影反映实形,其它两个投影都积聚成直线且平行于相应的投影轴。

判定:

若平面的三个投影中有一个投影积聚成直线,并与该投影面的投影轴平行或垂直,则它一定是某个投影面的平行面。

一般位置平面:

三个投影都是封闭线框,有类似性,但不反映实形。

小结:

平面垂直于投影面时,它的投影积聚成一条直线——积聚性。

平面平行于投影面时,它的投影反映实形——实形性(真实性)

平面倾斜于投影面时,它的投影为类似图形——类似性

平面图形的三个投影中,至少有一个投影是封闭线框。

反之,投影图上的一个封闭线框一般表示空间的一个面的投影。

三、平面内的点和直线

(1)平面内的直线

直线在平面内的几何条件:

若一直线通过平面上的两点或通过平面内的一点,并且平行于平面上的另一直线,则此直线必在该平面内。

(2)平面内的点

点在平面内的几何条件:

若点位于平面内任一直线上,则此点在该平面内。

即平面内取点,必先在平面内作辅助线,然后在该直线上取点。

(3)平面内的投影面平行线

一般位置平面上存在一般位置直线和投影面平行线——在平面内且平行于某投影面的直线。

其投影既与所在平面的投影有从属关系,又有投影面平行线的投影特性。

举例:

利用平面内的投影面平行线的特点解题。

3、课堂小结:

课件形式

板书设计

课件形式

课外作业:

课后小结:

 

教案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课题

机械制图

授课章节

名称

第三章基本体及其表面交线

教学

目的

1.掌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