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 文言文 专项培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77715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9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 文言文 专项培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高考语文二轮 文言文 专项培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高考语文二轮 文言文 专项培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高考语文二轮 文言文 专项培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高考语文二轮 文言文 专项培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二轮 文言文 专项培优含答案.docx

《高考语文二轮 文言文 专项培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 文言文 专项培优含答案.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二轮 文言文 专项培优含答案.docx

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专项培优含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青岩山居记

[明]王袆

   青岩去义乌县南十里,其山由东阳两砚峰西来,三十里至于龙门,势益宵隆,由龙门而西又二十里,是为青岩。

至是山支为二.南支则重峦叠嶂,北支则崇岭峻娇,皆迄通西行。

方二支之分也,有山从中出,峰享圆粹,累累若联珠,曰齐山。

而其势遂卑,南北两山,势相环护,左昂右伏,当其前如龙虎。

齐山俨然而中居,齐山之阳坦为平壤,广衷可一里.民居庐杂处其间者皆傅氏。

其外烧以双涧,涧源出于二支之所分,夹齐山而出,至是乃合而为一。

行二三里与群水汇为大被,曰新塘,而塘适当西山昂伏之会。

塘外复有一小山,岿然特起,若遏水之冲者。

大抵双涧之外两山之间,陵谷幽邃,川原夷旷,而草树甚繁茂,推宜为隐者之居。

   初,傅氏有以才学显闻,仕为侯官主薄曰光龙者,与予外祖毋为同产,故傅氏予外家也。

至正乙未之春,予始至焉,爱其双涧内属,两山外拱,清淑之气若有所钟,乃即傅氏居旁度平壤之中,买隙地数亩,结屋居之。

为屋仅三数楹间,屋外植以竹木,右偏别为小轩,皮书其内。

读书之余,出,缘涧而行。

南涧水稍深,菖蒲生石上,与异草青翠相错,绝可爱。

北涧水浅,稍雨,水激石面,声潺泼辄不休。

有老梅数株,惬赛横岸侧。

由双洞所合,直两山之间而西望,金华芙蓉峰近在目睫,可揽也。

予于是居而乐之,若将终身焉。

   或谓予曰:

“仕与隐,其趋不同也,古之君子未尝不欲仕,特恶不由其道耳!

吾子学先王之道.且将为世用.胡为而遮言隐耶?

”予告之曰:

“仕隐二趋,吾无固必也。

十年以来,吾南走越、北走燕,而惟利禄之是干,其劳心苦思殆亦甚矣,是岂志于隐者乎?

今天下用兵.南北离乱.吾之所学非世所宜用.其将何求以为仕?

籍使世终不吾用,吾其可以枉道而构人?

则吾终老于斯,益研穷六艺百家而考求圣贤之故.然后托诸言语,著成一家之书,藏之名山,以俟后世,何不可哉?

君子之行止,视时之可否,以为道之屈伸。

是故得其时则行守穷山密林而长往不返者非也不得其时则止汲汲于干世取宠勇功智名之徒尚入而不知出者亦非也。

一山之限一水之涯,特吾寄意于斯焉耳。

吾之行止安敢固必乎哉?

   或者无以话,因疏其言揭诸壁间,为青宕山居记。

(选自《王忠文公集》)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青岩去义乌县南十里               去:

离开                B. 其趋不同也                       趋:

追求

C. 以俟后世                         俟:

等待                       

D. 特吾寄意于斯焉耳                 寄意:

寄托情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岿然特起                             苍然幕色,自远而起

B. 傅氏有以才学显闻                     以其无礼于晋

C. 缘涧而行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D. 吾其可以枉道而徇人                   其皆出于此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叙述青岩山的地理位置,山水层次错落有致,叙述条理清晰,青岩山如在目前。

B. 文章介绍了青岩山环境清幽,隐居读书观景可为至乐,又通过主客问答,表露出自己不得已而隐居的原因。

C. 青岩山环境清幽,景致优雅,因傅光龙才名显著,所以作者和他一起隐居于此,以读书为乐。

D. 作者深得孔子“用行舍藏”之旨,从文中不难感受到他有经世济民之心,对建功立业存在热切的希望。

(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是故得其时则行守穷山密林而长往不返者非也不得其时则止汲汲于干世

取宠勇功智名之徒尚入而不知出者亦非也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①大抵双涧之外两山之间,陵谷幽邃,川原夷旷,而草树甚繁茂,雅宜为隐者之居。

②十年以来。

吾南走越、北走燕,而惟利禄之是干,其劳心苦思殆亦甚矣,是岂志于隐者乎?

【答案】

(1)A

(2)A

(3)C

(4)是故得其时则行/守穷山密林而长往不返者/非也/不得其时则止/汲汲于干世取宠/勇功智名之徒尚入而不知出者/亦非也

(5)①大致在两条山涧以外和南北青岩之间,山谷幽深僻远,原野平坦开阔,草木特别茂盛,非常适合作为隐士的居处。

②十年以来,我在南方踏遍了吴越山水、在北方走遍了燕赵大地,只是追求功名利禄,也够劳心费神的了,这难道可以说我是想要隐居吗?

【解析】【分析】

(1)A项,“去:

离开”错误。

去:

距离。

故选A。

(2)A.两个“然”都是助词,放在形容词词尾,表示状态。

意义用法一样。

B.介词,“凭借”的意思,“以才学”组成介宾短语修饰动词“显闻”/连词,因为,连接前后分句。

C.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

D.副词,表反洁,难道/副词,表揣测,大概。

故选A。

(3)C项,“作者和他一起隐居于此”理解错误。

作者并没有和傅光龙一起隐居。

故选C。

(4)“则行”“则止”表示前面条件产生的结果,其后均应断开;“……者……也”表示判断,“者”“也”后应分别断开;“勇功智名”修饰“徒”,“勇”前应断开。

(5)①“大抵”,大致;“夷旷”,平坦开阔;“雅”,助词用于句首,无实义。

②“南”、“北”都是名词做状语,在南边、在北边;“而惟利禄之是干”是宾语前置,为“而惟干利禄”,干,追求;“是岂……乎”这难道是……吗?

故答案为:

⑴A;⑵A;⑶C;

⑷是故得其时则行/守穷山密林而长往不返者/非也/不得其时则止/汲汲于干世取宠/勇功智名之徒尚入而不知出者/亦非也

⑸①大致在两条山涧以外和南北青岩之间,山谷幽深僻远,原野平坦开阔,草木特别茂盛,非常适合作为隐士的居处。

②十年以来,我在南方踏遍了吴越山水、在北方走遍了燕赵大地,只是追求功名利禄,也够劳心费神的了,这难道可以说我是想要隐居吗?

【点评】

(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2)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与辨析能力。

这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注重识记,积累,掌握文言18个虚词的常规用法;当然也可以借助语境或利用教材所学作迁移联想等来推断词义。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4)此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

(5)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

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参考译文】

   青岩山距离义乌县南部有十里之遥,这座山是由临县东阳县的两座山峰延伸过来的.(这两座山峰)往西三十里就到了龙门山,山势越发高峻,从龙门山再往西二十里,就是青岩山。

到了这,山就分为两支,南青岩山峰连绵,北青岩陡峭险峻,(南北两山)都向西方曲折连绵,延伸过去。

正当两山分开之处,有一座山从分支处出现,山峰圆圆地聚在一起,堆积的样子看上去好像是把珠子串起来,(这座山)叫作齐山。

但齐山地势较低,南青岩和北青岩看起来是在环绕着这座齐山,左边高,右边低,齐山前面南北两山好像呈现出龙虎的形状。

齐山整齐地在两山之间,齐山的南面有一块平地,方圆大约有一里,在此聚居的百姓都姓傅。

齐山外围有两条山涧环绕,这两条山涧源头就是南北青岩分开的地方,从南北两边伴着齐山向西流去,到了这块平坦的地方就合为一条水流。

又往西流淌了二三里路,与许多水流汇聚成一个大池塘,叫作新塘,新塘正对着西山起伏相交之处。

塘外又有一座小山,高峻挺立,好像要挡住水流。

大致在两条山涧以外和南北青岩之间,山谷幽深僻远,原野平坦开阔,草木特别茂盛,非常适合作为隐士的居处。

   当初,傅氏有一位因为才学出名,出仕做了侯官县的主簿,名叫傅光龙的人,和我的外婆是同母所生,所以傅氏就是我的母舅家。

至正十五年春,我才来到这里,喜欢两条山涧在两山之间流淌,南北青岩朝外环绕,清和秀美之气好像聚居在这里,(我)就到了傅氏居住的地方,在那买了几亩空地,盖了房子住在里面。

总共造了为数不多的几间房屋,屋子外面种上了凤竹草木,右边另外隔了一间小屋,作为藏书的地方。

(我)在读书的闲暇时光,出门沿着两条山涧行走。

南边山涧的流水稍深,涧石上长着菖蒲,(菖蒲)和奇花异草长在一起,青翠相杂,十分好看。

北面山涧的水比较浅,下点小雨,流水冲在石头上,涧水潺潺,流个不停。

有几株老梅树,枝干曲折横斜,生在岸边。

这里是双涧的交汇处,正对着两山之间向西看去,金华的芙蓉峰近在眼前,好像可以揽入怀中。

我在这住着很适意,似乎有终老于此的意思。

   有人对我说:

“出仕和隐居,这二者追求不同,古代的读书人没有不想出来做官的,只不过是厌恶当朝不用自己的主张罢了!

您学习先王圣言,况且即将被当朝任用,为什么突然说要隐居呢?

”我对他说:

“出仕和隐居这两条不同的路,我是不会固执拘泥的。

十年以来,我在南方踏遍了吴越山水、在北方走遍了燕赵大地,只是追求功名利禄,也够劳心费神的了,这难道可以说我是想要隐居吗?

如今天下大乱,使用武力,大江南北战乱不断,我学的知识不适合当世,难道我一定要追求什么来做官吗?

假如我始终不被当朝任用,我难道可以违背正道而曲从他人吗?

那么我就在这里住到老,更要仔细研究诸子百家的著作,探究先贤的宗旨,然后通过文辞,写成自成一家的著作,把它藏在名山之中,来等后人发现它的价值,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君子的进退,要看时局是否行得通,以此来作为检验理想能否实现的标准。

所以,(对我来说,)遇到好的时机就要出来做事,长期隐居在深山密林之中而不肯出山,是不对的。

生不逢时就停止,急切地来干谒世俗,博取时誉,建功立业,有智谋喜欢积极入世而不懂得及时抽身退步,也是不对的。

在一座山的角落里,一条山涧的边上,我特意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这里。

我的进退出处怎么会固执拘泥呢?

   那人没有办法再追问我,我就整理了上面的话,张贴在我居处的墙壁之间,作为青岩山居记。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

少举进士。

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实举笏示所记曰:

“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之而进于上。

”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

“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

”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迁。

   永贞中,始除监察御史。

上书举季弟纁自代,时议不以为私。

转右补阙,而纁代为御史。

元和元年,宰相杜佑子从郁为补阙,贯之持不可,寻降为左拾遗。

复奏:

“拾遗、补阙虽品不同,皆是谏官。

父为宰相,子为谏官,若政有得失,不可使子论父。

”改为秘书丞。

新罗人金忠义以机巧进,至少府监,荫其子为两馆生。

贯之持其籍不与,曰:

“工商之子,不当仕。

”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

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讨吴元济也,贯之请释镇州,专力淮西,且言:

“陛下岂不知建中事乎?

始于蔡急而魏应也,齐、赵同起,德宗引天下兵诛之,物为殚屈,故朱泚乘以为乱。

此非它,速于扑灭也。

今陛下独不能少忍,俟蔡平而诛镇邪?

”时帝业已讨镇,不从。

终之,蔡平,镇乃服。

初,讨蔡,以宣武韩弘为都统,又诏河阳乌重胤、忠武李光颜合兵以进。

贯之以为诸将四面讨贼各税进取今若置统督复令二帅连营则持重养威未可以岁月下也亦不从后四年乃克蔡皆如贯之策运。

   有张宿者,有口辩,得幸于宪宗,擢为左补阙。

将使淄青,宰臣裴度欲为请章服。

贯之曰:

“此人得幸,何要假其恩宠耶?

”其事遂寝。

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

不涉旬,出为湖南观察使。

后罢为太子詹事,分司东都。

穆宗立,即拜河南尹,以工部尚书召。

未行,卒,年六十二,诏赠尚书右仆射,谥曰贞。

(据《旧唐书》《新唐书》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实举笏示所记曰  笏:

笏板                                 

B. 然是后竟不迁    迁:

升官

C. 其事遂寝        寝:

睡觉                                     

D. 宿深衔之        衔:

怀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 骤以其语告于贯之                贪于财货,好美姬

C. 俟蔡平而诛镇邪                  封府库,而待将军至

D. 后四年乃克蔡                    臣乃敢上壁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韦贯之坚持原则,不御私情。

上书推荐弟弟韦代替自己做监察御史,当时人们并不认为他偏私;宰相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却两次上奏,致使杜从郁的官职一降再降,做了秘书丞。

B. 韦贯之刚强正派,不阿权贵。

有人把他推荐给京兆尹李实,李实表示愿意结识他并把他推荐给皇上。

韦贯之并没在意,几年没有去拜访李实,失去了通过李实推荐而升迁的机会。

C. 韦贸之洞察力强,料事如神。

讨伐吴元济的时候,韦贯之建议先放下镇州,全力对付淮西;不赞成设置都统的同时又令二帅连营,这些德宗都没采纳。

事后证明韦贯之是正确的。

D. 贯之为官敢言,坚守正义。

皇帝宠臣张宿出使外地,宰相装度为他请求章服,书贯之严词坚决反对。

因此事得罪了做谏官的张宿,张宿后来“诬以朋党”报复韦贯之。

(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贯之以为诸将四面讨贼各税进取今若置统督复令二帅连营则持重养威未可以岁月下也亦不从后四年乃克蔡皆如贯之策运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

“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

②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

【答案】

(1)C

(2)B

(3)A

(4)贯之以为诸将四面讨贼/各税进取/今若置统督/复令二帅连营/则持重养威/未可以岁月下也

(5)①(向李实)推荐(韦贯之)的人很高兴,急忙把李实的话告诉韦贯之,并且说:

“你今天到李实那里去,第二天就能受到庆贺。

”②金忠义用艺能来结交权贵宠臣,替他说情的不止一两个,韦贯之对自己所持意见更加坚定。

【解析】【分析】

(1)C项,“其事遂寝”中“寝:

睡觉”解释错误,在这句话中“事”是主语,“寝”作谓语,这句话解释为“这件事于是被搁置一边”,“寝”在这里的意思是“搁置”。

故选C。

(2)A项,“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与“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中的“以”都是介词,把。

B项,“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中的“于”,介词,引出对象,不翻译;“贪于财货,好美姬”中的“于”,介词,在。

C项,“俟蔡平而诛镇邪”与“封府库,而待将军至”中的“而”都是连词,表承接。

D项,“后四年乃克蔡”与“臣乃敢上壁”中的“乃”都是副词,才。

故选B。

(3)A项,“宰相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却两次上奏”错,两次上奏一次是针对“补阙”,一次是针对“左拾遗”;且“一降再降为秘书丞”错,原文第二段是“改为秘书丞”。

故选A。

(4)句中“贯之”为人名,“诸将四面讨贼”作“以为”的宾语;“今”“复”“则”“亦”是句首的标志;“也”为句末标志;“后四年”表时间,独立成句;“克蔡”为动宾结构,攻克蔡;也可结合本句意思断句为:

贯之以为诸将四面讨贼/各税进取/今若置统督/复令二帅连营/则持重养威/未可以岁月下也/亦不从/后四年/乃克蔡/皆如贯之策运。

文言大意:

韦贯之以为诸将从四面讨伐叛贼,各自会迅速进攻,如今设置都统督战,又令二个节帅连营,那么他们会慎重行事,保存各自威力,攻克的日期就难以估计了。

皇帝还是没有听从。

后来用了四年时间才攻克蔡州。

一切都如韦贯之所预料的。

(5)此题注意,①说者:

推荐(韦贯之)的人;骤:

急忙;诣:

到。

明日:

第二天。

②以:

用;通:

结交;权,权贵宠臣;幸:

希望。

故答案为:

⑴C;⑵B;⑶A;

⑷贯之以为诸将四面讨贼/各税进取/今若置统督/复令二帅连营/则持重养威/未可以岁月下也

⑸①(向李实)推荐(韦贯之)的人很高兴,急忙把李实的话告诉韦贯之,并且说:

“你今天到李实那里去,第二天就能受到庆贺。

”②金忠义用艺能来结交权贵宠臣,替他说情的不止一两个,韦贯之对自己所持意见更加坚定。

【点评】

(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2)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与辨析能力。

这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注重识记,积累,掌握文言18个虚词的常规用法;当然也可以借助语境或利用教材所学作迁移联想等来推断词义。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4)此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

(5)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

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参考译文】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名讳,以字行于世。

年轻时就考中进士科。

德宗末年,人有把韦贯之推荐给京兆尹李实,李实举起笏板给人看他所记下来的名字,说:

这是他的姓名,和我是同乡,一向就听说他很贤能,希望认识他,然后引荐给皇上。

推荐的人很高兴,急忙把李实的话告诉韦贯之,并且说:

你今天到李实那里去,明天就能受到庆贺。

韦贯之维诺而已,但几年中始终不肯前往,这件事之后他的官位也没有升迁。

   永贞年间,韦贯之才被授任为监察御史。

他上书举荐小弟韦纁代替自己任监察御史,当时议论这不是徇私枉法。

于是转任右补阙,而韦纁代替自己做监察御史。

元和元年,宰相杜佑的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坚持说不可以,不久降职为左拾遗。

他再次上奏说:

拾遗、补阙虽然品级不同,但都是谏官。

父亲任宰相,儿子任谏官,如果政事有失,做儿子的不可能去议论父亲。

于是杜从郁改任秘书丞。

新罗人金忠义因为投机取巧进用,官做到少府监,他的儿子以门荫当上了两馆的生徒。

韦贯之扣住他的册籍不下发,并说:

工商之家出身的子弟,不应当做官。

金忠义用艺能来结交权贵宠臣,替他说情的不止一两个,而韦贯之更是坚持己见。

他不久又上疏陈述金忠义不应当玷污朝廷官吏的名册,词理恳切,金忠义的官职终于被免去。

   当时讨伐吴元济,韦贯之请求先放下镇州,集中力量对付淮西,并且说:

陛下难道不知道建中年间的事情吗?

开始是蔡州急呼,而魏州响应,齐、赵一同起来,德宗征发天下兵马讨伐他们,财物用完而人力费尽,所以朱泚乘机作乱。

这不是别的原因,是要迅速扑灭叛乱。

如今陛下难道不能稍稍忍一下,等蔡州平定之后再讨伐镇州吗?

当时皇帝已经讨伐镇州了,没有听从韦贯之的建议。

最终的结果是,蔡州平定之后,镇州才屈服。

开始,讨伐蔡州,让宣武韩弘做都统,皇帝又下诏叫河阳乌重胤、忠武李光颜合并兵力而进军。

韦贯之以为诸将从四面讨伐叛贼,各自会迅速进攻,如今设置都统督战,又令二个节帅连营,那么他们会慎重行事,保存各自威力,攻克的日期就难以估计了。

皇帝还是没有听从。

后来用了四年时间才攻克蔡州。

一切都如韦贯之所预料的。

   有个叫张宿的人,很有口才,受到宪宗的宠幸,被提升为左补阙。

张宿将要出使淄青,宰相裴度要替他请求章服。

韦贯之说:

此人已备受皇帝宠幸,为何还要再给他优厚的宠幸呢?

于是这件事就停了下来。

张宿因此对他怀恨在心,(韦贯之)最终还是被张宿陷害,张宿诬陷他结朋连党,罢免了他的官职,让他做了吏部侍郎。

不到十天,又外任为湖南观察使。

后来又罢为太子詹事,在东都分司任职。

穆宗即位,随即下令授拜他为河南尹,召入朝廷任工部尚书,还未赴任,去世,终年六十二岁,追赠尚书右仆射,谥号贞。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书魏郑公传后

曾巩

   余观太宗常屈己以从群臣之议,而魏郑公之徒,喜遭其时,感知己之遇,事之大小,无不谏诤,虽其忠诚所自至,亦得君以然也。

则思唐之所以治,太宗之所以称贤主,而前世之君不及者,其渊源皆出于此也。

能知其有此者,以其书存也。

及观郑公以谏诤事付史官,而太宗怒之,薄其恩礼,失终始之义,则未尝不反复嗟惜,,恨其不思,而益知郑公之贤焉。

   夫君之使臣与臣之事君者何?

大公至正之道而已矣。

大公至正之道非灭人言以掩己过取小亮①以私其君此其不可者也又有甚不可者夫以谏诤为当掩是以谏诤为非美也则后世谁复当谏诤乎?

况前代之君有纳谏之美,而后世不见,则非唯失一时之公,又将使后世之君,谓前代无谏诤之事,是启其怠且忌矣。

太宗末年,群下既知此意而不言,渐不知天下之得失,至于辽东之败,而始恨郑公不在世,未尝知其悔之萌芽出于此也。

   夫伊尹、周公何如人也?

伊尹、周公之切谏其君者,其言至深,而其事至迫也。

存之于书,未尝掩焉。

至今称太甲、成王为贤君,而伊尹、周公为良相者,以其书可见也。

令当时削而弃之,成区区之小让,则后世何所据依而谏,又何以知其贤且良欤?

桀、纣、幽、厉、始皇之亡,则其臣之谏词无见焉。

非其史之遗,乃天下不敢言而然也。

则谏诤之无传,乃此数君之所以益暴其恶于后世而已矣。

   或曰:

“《春秋》之法,为尊、亲、贤者讳。

与此戾也。

”夫《春秋》之所以讳者,恶也,纳谏岂恶乎?

“然则焚稿者非欤?

”曰:

焚稿者谁欤?

非伊尹、周公为之也,近世取区区之小亮者为之耳,其事又未是也。

何则?

以焚其稿为掩君之过,而使后世传之,则是使后世不见稿之是非,而必②其过常在于君,美常在于己也,岂爱其君之谓欤?

   噫!

以诚信持己而事其君,而不欺乎万世者,郑公也。

(选自《宋文鉴》,有删节)

(注解)①亮:

同“谅”,诚信。

②必:

断定。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启其怠且忌矣              启:

启发,引导             

B. 至于辽东之败                至于:

到,到了

C. 成区区之小让                让:

谦让                         

D. 非其史之遗                  遗:

遗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其渊源皆出于此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