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指导.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73836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阅读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阅读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阅读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阅读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阅读指导.docx

《阅读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指导.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阅读指导.docx

阅读指导

中考说明文阅读指导

一、说明文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二、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

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

2、空间顺序:

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

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从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等。

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或兼用其他顺序。

三、说明方法:

(一般用三个字表达,不要与修辞方法、表达方式混淆,表述要规范。

  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1.分类别:

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2.下定义:

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

  3.作比较:

用人们熟知的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从而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4.举例子:

可使读者对说明对象的特征获得具体认识。

  5.打比方:

可达到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作用。

  6.列数字:

可以准确地说明事物。

  7.配图表:

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

  8.引资料:

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四、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题格式:

本句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 (说明内容),使读者----------------------

五、说明文语言特征:

生动(趣味性)、准确(科学性)

六、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主要有两种题型:

A、“××”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

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

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中考议论文阅读指导

一、议论文分类:

立论、驳论

二、议论文三要素:

1、论点:

解决“需要证明什么”2、论据:

解决“用什么来证明”

3、论证:

解决“怎样来证明”

三、议论文结构

1、引论:

提出问题2、本论:

分析问题3、结论:

解决问题

四、论据类型:

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五、常见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

六、识别或提炼中心论点、分论点:

1、论点出现的形式和位置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

位置:

①标题、②★开头、③★篇末、④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⑤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

2、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难度,但也有方法可循:

需要在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据论题和论据,参考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3、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

七、分析论据与论点的关系:

答题方式:

本文(段)的论点是----------,这里所列举的……属(事实或道理)论据,是为了从(反面或正面)证明这个论点,……

八、辨识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

1、回答这类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常见的几种论证方法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然后结合语境,具体内容具体分析。

2、答题方式:

这一段(一句)运用了-------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

中考记叙文阅读指导

一、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二、描写方法的分类:

1、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注意细节描写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3、小说中的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描写

三、环境描写的作用: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四、表现手法、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五、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

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

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对偶:

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

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

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

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

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六、记叙的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

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

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

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七、句子的作用分析:

  1.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A对下文: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B对上下文:

承上启下(过渡)、推动情节发展。

C对上文(或全文):

照应上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点题、总结上文(或全文);  

 2.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八、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用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 

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 

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 

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做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九、文段中主人公的判断:

 

原则:

必须依据本文的主题。

例如:

《孔乙己》——“孔乙己”。

 

散文(包括杂文、通讯、一般记叙文)中的“我”等于作者本人;而小说中的“我”不等于作者本人,而是作者在生活的基础上通过虚构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

 

十、文章开头的作用

1、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2、开篇点题,提出中心(中心论点)  

 3、用事件、故事或典故引出论点或说明对象、写作对象,激起读者阅读兴趣或引起思考。

十一、文章结尾的作用:

1、深化中心,升华感情   

2、篇末点题,提出中心或中心论点

3、总结上文,照应开头

十二、“这”、“它们”等指代什么:

   1、一般是往前找,不会超出前三句;

   2、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十三、语句作用、含义分析、语句赏析题:

评价、赏析一句话:

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或用了动词、形容词……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十四、某句话或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

为什么?

1.动词:

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2.形容词:

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的描写了……

3.副词(都、大都、非常、只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的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限制、时间、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十五、谈感受的题:

回答时要求1.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2.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和态度3.语言流畅,有层次(有主次)3.可以引用诗文和名言来回答。

掌握散文阅读的基本步骤,琢磨答题技巧

第一步,整体感知,把握大意。

第二步,找准线索,理清结构。

 第三步,审清问题,确定答题区域。

有三点提示:

一是看题干要一气看完,切忌“看一题,做一题”;二是思考问题要瞻前顾后,前后勾连;三是依据题干准确圈定答题区域。

第四步,根据答题区域,精读文本,勾画关键语句。

 第五步,紧扣题干要求,组织语言材料回答问题。

九年级古文复习

隆中对

一、文学常识:

《隆中对》节选自________(朝代)史学家________(姓名)(字:

)的历史著作《________》,它是部记载从到的巨著。

题中“对”的意思是________。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能解释的解释):

汉室倾颓()不知存恤()东连吴会()挟天子()帝室之胄()抚和戎越()因屏人曰()孤不度德量力()枉驾顾之()民殷国富()此殆天()遂用猖蹶()

三、解释加点的字:

莫之许也()此人可就见()宜枉驾顾之()凡三往()内修政理(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 奸臣窃命(   )备由是诣亮(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贤能为之用(   ) 谓为信然(   )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

四、翻译下列句子。

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2、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3、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4、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5、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6、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7、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架顾之。

8、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

9、此诚不可与()争锋。

10、利尽南海

11、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

五、整理的通假字:

六、课内阅读:

1、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态度和心情怎样?

从哪些行动和语言里能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要分析曹操?

摆了哪些事实?

得出了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诸葛亮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孙权?

结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刘备来说,荆州有哪些有利条件?

诸葛亮是怎样暗示刘备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要分析益州,诸葛亮认为益州有哪些优越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诸葛亮提出的近期策略目标是________,最终的策略目标是________,他主张在内政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________,外交方面的方针是________。

(原文回答)

7、在诸葛亮的眼里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从文中找出原句加以说明。

出师表

一、文学常识填空

1.《出师表》作者是,字,是蜀汉、。

人称

2.表:

古代奏议的一种。

用于的一种文体。

该文是作者率师北上伐魏时写给后主(姓名)的一篇表文。

这篇“表”中写到的“先帝”,指的是(姓名)。

南宋诗人陆游高度评价这篇表文,说道“”

3.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五年之前。

他写这篇文的目的是:

希望国内,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使他“”的计划得以实现。

全文的主旨是:

使后主认识到必须。

4.本文选自(朝代)(姓名)的《》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崩殂()疲弊()菲薄()() 陟罚臧否()()()费祎()以遗()裨补() 猥自枉屈()()夙() 庶竭驽钝()()咨诹()

三、解释句中加点的实词:

1、中道崩殂2、益州疲弊3、不懈于内4、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5、忠志之士6、追先帝之殊遇7、开张圣听8、以光先帝9、恢弘志士之气10、妄自菲薄11、引喻失义12、以塞忠谏之路13、陟罚臧否14、作奸犯科15、付有司论其刑赏16、以昭陛下平明之理17、不宜偏私18、此皆良实19、志虑忠纯20、是以先帝21、简拔以遗陛下22、愚以为23、悉以咨之

24、裨补阙漏25、性行淑均26、晓畅军事27、举宠为督28、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29、此后汉所以倾颓也30、叹息痛恨于桓灵也31、贞良死节32、躬耕于南阳32、苟全性命于乱世33、不求闻达34、先帝不以臣卑鄙35、猥自枉屈36、由是感激37、遂许先帝以驱驰38、后值倾覆39、尔来40、寄臣以大事41、夙夜忧叹42、以伤先帝之明43、深入不毛44、庶竭驽钝 45、攘除奸凶46、斟酌损益47、责攸之、袆、允等之慢48、愿陛下亲之信之49、以彰其咎 50、咨诹善道51、察纳雅言 52、临表涕零  

四、翻译重点句子:

(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4)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

(5)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6)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7)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8)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9)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0)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1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12)以昭陛下平明之理(13)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14)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15)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五、整理的通假字

六、古今异义

卑鄙古:

今:

感激:

古:

今:

痛恨:

古:

今:

开张:

古:

今:

晓畅古:

今:

谨慎古:

今:

七、一字多义:

益:

有所广益 斟酌损益遗:

以光先帝遗德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效:

恐托付不效讨贼兴复之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

行:

性行淑均必能使行阵和睦道:

中道崩殂咨诹善道

为:

俱为一体举宠为督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能:

先帝称之曰能必能使行阵和睦遗:

以光先帝遗德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论: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每与臣论此事

所以: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于: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欲报之于陛下也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以: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以伤先帝之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寄臣以大事

遂许先帝以驱驰 先帝不以臣卑鄙愚以为宫中之事以光先帝遗德

以告先帝之灵以塞忠谏之路也  是以谓之“文”也以刀劈狼首  

七、整理本文的成语

八、理解记忆:

(原文填空)

(1)、赏罚同一标准:

(2)、三条建议是:

(3)、分析形势:

(4)作者志趣(无意功名、淡泊名利):

(5)、临危受命(创业艰难、患难与共的经历):

(6)、先后汉兴衰原因:

(7)出师目标(“大事”、政治愿望):

(8)三顾茅庐(追随先帝驱驰原因):

(9)表达感情:

(10)、《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

"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一致。

(11)、“使内外异法”中,“内”指___________________,“外”指_________________,文中与“内”“外”意思相同的两个词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九、理解填空:

1、作者回忆对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大事:

2、分析形势的原因:

3、自述身世的目的:

4、写作特点:

(1)、本文以为主,陈述意见提出政治主张,兼身世,追随先帝的原因,以身许国的经过,字字句句蕴含作者的深厚感情。

议论记叙相结合。

有极强的说服力与感染力

(2)、语言质朴、恳切:

提先帝蕴含对先帝无限感激,提陛下以父辈的真挚感情反复规劝,再三嘱咐

5、全文要点:

(1)――――――――――

(2)作者思想感情:

十、扩展

1、如何看待诸葛亮的忠心?

答案要点:

(1)、封建社会推崇:

刘汉为正统、受知遇而尽忠的一代忠臣典型

(2)、今天我们可看作为事业、为人民的全心全意服务的思想

2、从《出师表》中你觉得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要点:

(答任意一点)

(1)、为报刘备三顾草庐知遇之恩,出山效命;在危难关头奉命出使,患难与共,刘备临终托孤,他受命以来,早晚忧叹,把兴复汉室看成报先帝忠陛下的职责而鞠躬尽瘁,可见他是个感恩图报的人。

(2)、他准确地掌握当时天下三分的形势,能客观地分析有利不利条件,劝谏后主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等,可见他深懂治国之道。

是一个有政治远见的人

3、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

答案要点:

(1)、为了解除后顾之忧

(2)为了汉室之隆

5、你觉得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这条“亲贤臣,远小人”的建议,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没有意义?

答案要点:

无论是国家干部的选拔,还是公司人员的任用,只有知人善任,任人为贤,才能使国家强盛,公司持续发展。

“亲贤臣,远小人”的建议,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重要的意义

6、诸葛亮提出的三个建议,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借鉴意义?

答案要点:

目前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更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依法治国(严明赏罚),领导干部要善于听取群众意见(广开言路),激励先进,惩治腐败,使我们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7、相关诸葛亮的故事:

三顾茅庐三气周瑜病死五丈原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摆设八阵图空城计舌战群儒草船借箭

8、诸葛亮名言: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9、赞颂《出师表》诗句: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

10、歇后语

刘备三请诸葛亮——诚心诚意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诸葛亮当军师——足智多谋;名副其实诸葛亮吊孝——假仁假义诸葛亮放孟获——欲擒故纵

诸葛亮焚香操琴——故弄玄虚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11.对联:

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

写出具体所指。

[示例]三顾:

三顾茅庐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鱼我所欲也

一、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名,字,时期鲁国人。

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圣亚”之称。

还学过他的文章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附“四书”:

《孟子》《论语》《大学》《中庸》“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孟子思想:

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

)仁政学说

二、语音

箪()蹴()羹()死亦我所恶()屑()

三、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2、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四、一词多义

1、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为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向为()身死而不受

2、而呼尔而与之()3于所欲有甚于生者(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万钟于我何加焉()

五、重点词语解释

1、有是心也2、此之谓失其本心3、故患有所不辟也4、一箪食5、一豆羹

6、蹴尔而与之7、万钟于我何加焉8、所恶有甚于死者9、舍生而取义者也

10、贤者能勿丧耳1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12、二者不可得兼13、故不为苟得也

14、妻妾之奉15、呼尔而与之16: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六、理解性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

3、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4、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

5、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6、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

7、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

8、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

七、重点语句翻译

1、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3、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5、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6、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7、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8、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9、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0、生亦我所欲,义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1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13、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八、课文内容理解

1、从论证方法的角度看,本文除了“举例论证”外,主要运用了的论证方法,有力地证明了舍生取义(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