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高级审计师考试重点笔记150p.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71720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150 大小:587.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全国高级审计师考试重点笔记150p.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0页
2015年全国高级审计师考试重点笔记150p.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0页
2015年全国高级审计师考试重点笔记150p.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0页
2015年全国高级审计师考试重点笔记150p.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0页
2015年全国高级审计师考试重点笔记150p.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15年全国高级审计师考试重点笔记150p.docx

《2015年全国高级审计师考试重点笔记150p.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全国高级审计师考试重点笔记150p.docx(1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15年全国高级审计师考试重点笔记150p.docx

2015年全国高级审计师考试重点笔记

审计理论知识考点

审计理论研究

一、试述审计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和国家审计理论研究应把握的原则。

(一)、为什么要进行审计理论研究进行审计理念经研究的原因:

1、审计理论研究是总结审计实践的客观需要。

快速发展的审计实践需要有相应

的理论来解释、规范和指导。

2、审计理论研究是审计理论与实践创新的前提。

审计理论创新是审计生存和被尊重的根本需要。

审计理念经创新是审计实践创新的必然要求。

审计理论创新也源自部分审计理论与审计实践的背离。

3、审计理论研究有助于提出正确的审计指导原则。

理论研究的目的就是指导实践。

审计理论研究有助于我们不断探求审计的规律,提出科学的审计工作指导原则。

(二)、应从什么角度把握指导审计理论研究的基本原则应从三个方面把握:

1、要有政治视角。

国际国内审计实践也充分展示了国家审计在政治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要把国家审计理解成国家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理解成国家治理的工具,要用政治学思想来认识和研究国家审计。

要吸收和借鉴政治学,特别是公共管理领域的思想方法来看待、研究审计理念问题。

2、要有法治观念。

主要是三个方面的考虑:

(1)法治是现代国家审计制度的基础,只有法治才能奠定国家审计的重要地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代国家审计是法治的产物。

(2)现代国家审计是法治的工具,依法审计是依法治国的具

150

体实践,也可以理解成,通过维护法治来实现制约和监督,是现代国家审计运转的基本模式。

(3)法治是国家审计的目标,也就是说,现代国家审计本质上是一种法治的工具。

在国家审计理论研究中,要用政治和法律的观点来看待现代国家审计。

现代国家审计是民主的产物,更是民主的工具。

现代国家审计是法治的产物,更是法治的工具。

3、国家审计理念经研究要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二、受托责任

(一)受托责任关系的概念

所谓受托责任关系就是指资源占有人与资源经管人之间形成的资源委托管理与资源受托经管关系,以及资源经管人与其资源经管执行人之间所形成的资源受托经管与执行资源经管关系。

受托责任关系是众多社会关系的一种。

受托责任关系是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与人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由于资源占有人占有的资源数量巨大,以至于自身无法有效经营这些资源,因此才将资源委托给他人经管,形成受托责任关系。

(二)受托责任关系的特征

对于作为审计产生和发展动因的受托责任期目标制关系至少应包括如下一些特征:

(1)资源经管权由委托权方转到受托方,资源经管权的转移是受托责任关系的核心与本质内容。

(2)受托责任关系的确立意味着落委托方给予受托方权利、受托方对委托方承担一定义务与责任关系的确定。

受托方运用给予的经管权,有义务经管好所代管的资源,并向委托方报告履行经管责任的情况。

(3)受托责任的内容必段能够明确下来,并通过法律、规章、契约等有效形式加以体现,使其能够具体运作。

(4)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应该可以计量,以使受托方能够报告责任履行情况,委托方能够评价责任履行情况。

例如,受托方经常运用会计计量手

段,并以会计报表形式报告其履行责任情况,委托方则依据会计报表给予评价,以便确定或解除受托方的经管责任。

(三)受托责任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因

受托责任关系是资源占有人实现对资源的有效管理与使用的必要手段和保证机制,而审计则是受托责任关系能够顺利实现的必要手段和保证机制。

由于资源占有人将资源经营权委托给受托人后需要对其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监督;由于资源经管人受托经管资源占有人的资源后需要向委托人证明自己有效管理和使用资源情况,以解脱自身的经管责任,这都需要有一个具有独立身份的第三者加以检查和评价。

而审计人恰好独立于受托责任关系双方当事人,又具备应有的专业技能,因而可以对受托人履行责任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监督和证明。

因此说,受托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和根本动因。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将审计理解成是是由独立的第三者依法对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所进行的监督和证明。

(四)审计的本质是对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

受托责任关系反映了委托人的社会需要,而委托人的社会需要在层次和水平上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和提高,因而受托责任关系的外延也总是在不断地演变。

受托责任的性质由原始的受托财产保管责任扩展到受托经营责任;内容由受托财务责任扩展县受托管理责任;范围由对特指的委托人的现任扩展到对非特定委托人的社会责任。

而受托责任关系外延的变化导致了审计的发展、变化和创新,因为它要保证对受托责任的有效监督和证明。

从这层意义上说,审计既在受托责任关系上基础上产生,又随受托责任关系外延的演变而不断深化和发展。

受托责任性质、内容和范围的变化导致了审计类型和审计内容的发展变化,但不论审计类型和审计内容如何变化,审计的本质都没有变,都是对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的检查和评价。

无论是传统的财务报表审计,还是现代经营审计、管理审计、效益审计,直至后来的经济责任审计、资源环境审计,都是从不同角度或方

面对受托责任方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的检查和评价。

三、信息技术对审计产生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扩大了审计的业务范围和内容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由计算机处理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使得整个世界“变小”,不仅信息处理的速度加快,所有的信息使用者几乎要求获得实时的、可靠的信息,以便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产生伊始就以“提高信息可靠性”为使命的审计职业来说,面临着更大的社会需求。

审计的业务范围和内容从传统的财务报表或其他管理方面的“有形”信息扩大到了信息处理系统的安全性、完整性及其内部控制等“无形”的技术领域。

近年来开始的信息系统审计就是审计业务范围和内容发生变化的重要标志。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审计方式、程序以及审计项目的管理产生的影响

审计的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而不断发展变化。

我们知道,传统审计的主要方式是手工查账。

随着计算机在数据处理系统中应用范围的逐步扩大,审计人员欲对信息进行审查和评价,必须首先对信息系统进行审计,否则,无法实现对财务或非财务信息进行审查和评价,真正意义的信息系统审计出现了。

随着电子商务的全球普及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许多业务的处理都是通过互联网实现的,联网审计成为审计的主要方式之一。

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也体现在审计证据方面。

传统审计证据是“有形”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即使是储存在磁盘上的信息至少是“可读(可理解)”的。

而信息技术条件下,很多审计证据都以数字形式通过计算机或网络进行存储和传输,可能是某一瞬间计算机或网络产生的操作记忆,是由特别的符号和代码组成的记录,这些电子证据不仅对一般的审计人员“不可读(不可理解)”,而且需要专门的计算机取证技术进行分析才能取得。

由于电子证据的特殊性,其获得、存

储、传输和分析都需要特殊的技术手段和严格的程序,否则,难以保证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

由于审计内容和审计证据形式的变化,传统审计的程序必须作出相应的改变,否则难以实现审计目标。

仅就调查了解内部控制一项来说,信息技术环境下内部控制的内容与传统内部控制的内容有很大不同,审计人员就必须采用不同的调查和了解内部控制的程序,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

正是由于审计方式、方法、审计程序等方面的变化,审计项目的管理和质量控制的重点也随之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迫切要求审计职业界及时出台相关的审计准则和指南,以规范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保证审计目标的实现。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行对审计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运用,我们的被审计单位越来越多地依赖信息与通信技术进行业务处理,审计人员必须知道如何运用技术运行他们的业务并且达到单位目标,如果审计人员没有这种理解,他们就无法履行自己的职责。

我国国家审计署在信息化建设之初就曾经提出,审计人员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将失去审计的资格。

开展信息系统审计也好,以联网方式进行审计也好,都需要审计人员至少了解和掌握一些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

除知识、技术方面的要求外,信息时代的审计人员还必须有更的职业道德水平。

四、我国审计组织体系的特征。

(一)审计组织体系的构成

我国的审计组织体系是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组织三种类型的审计组织组成的。

三者的共同目标均为加强财政财务管理,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提高经济效益,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但是三者又有不同,各有侧重。

国家审计机关的目标侧重于维护国家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改时政府行政管理。

内部审计机构的目标侧重于促进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社会审计组织的目标侧重于提高财务信息的可靠性,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服务于市场经济。

(二)我国审计组织体系的特征

1、地方审计机关实行双重领导体制。

我国在国务院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置审计机关,审计机关为政府内设机构之一,属行政型。

其中地方审计机关实行双重领导体制,受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领导。

2、平行结构的内部审计机构占主导地位。

我国的内部审计机构,目前较多采用的机构设置方式是:

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设置独立的、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的内部审计机构。

这种模式下的内部审计机构,其独立性相对较弱,对单位或本级管理活动的监督难以开展,而是较多地对下属机构或下一管理层次进行监督。

3、政府监督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社会审计组织管理体系。

我国的社会审计组织主要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合伙制两种形式。

有限责任公司形式的社会审计组织是依照注册会计师法的要求由注册会计师投资设立并承担有限责任的会计师事务所。

合伙制的社会审计组织则是注册会计师合伙设立并承一连带无限责任的会计师事务所。

目前,我国的政府财政部门负责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监督指导工作,同时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地方各级注册会计师协会对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实行行业管理。

4、国家审计机关对其他审计组织的指导、监督关系。

国家法律授权审计署领导全国审计工作,对内部审计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并对社会审计组织的业务质量进行监督。

五、我国对地方审计机关实行双重领导体制的具体内容与意义

(一)双重领导体制的含义

双重领导体制是指对某一机构由两个上级领导机构同时进行领导的体制。

双重领

导体制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相关工作方面的统一性和协调性,便于发挥中央和地方

(上下级)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我国对地方审计机关采用双重领导体制,即由本级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领导。

在这种体制下,审计业务以上一级审计机关领导为主。

(二)业务领导以上级审计机关为主的具体内容1.审计署制定审计工作方针、政策,依据法律法规制定审计业务规章制度等,地方审计机关必段贯彻执行。

2.上级审计机关制定本级和组织下级审计机关统一执行的审计项目计划,下级审计机关按照按照上级审计机关和本级政府的要求编制审计项目计划,并报送上一级审计机关审查备案.

3.下级审计机关应向上级审计机关提出审计项目计划情况的综合报告,其中参与上级审计机关统一组织的审计项目,还应提出该项目执行情况的报告。

4.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应向上一级审计机关报告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结果。

5、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对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重要问题要向上一级审计机关提出专题报告或提供审计信息。

6.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裁决被审计单位对下级审计机关提出的行政复议。

7.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审计执行情况和审计工作质量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