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124705.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71680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12470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12470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12470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12470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12470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124705.docx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12470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124705.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124705.docx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124705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五集)  2008/11/18  台灣華藏電視台  檔名:

12-47-05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

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列名第五條看起:

【五、入五止。

一者照法清虛離緣止。

二者觀人寂泊絕欲止。

三者性起繁興法爾止。

四者定光顯現無念止。

五者事理玄通非相止。

我們把下面這一條也念下去:

【六、起六觀。

一者攝境歸心真空觀。

二者從心現境妙有觀。

三者心境祕密圓融觀。

四者智身影現眾緣觀。

五者多身入一鏡像觀。

六者主伴互現帝網觀。

賢首大師將《華嚴經》修學的方法,特別是契入華嚴境界,將世尊在這部大經裡面所說的關於修學契入境界的重點,他用很簡單的六條把它列出來。

這篇文章在大乘教裡面它算是論,論是解釋佛所說的一切經。

論有兩種,實際上就是註解,論算是註解,一種是解釋經的,按照經文一句一句的解釋,叫釋經論,就是解釋經的。

像清涼大師他所造的《華嚴經疏鈔》,那就算為釋經論,但是大師不用論用疏鈔,這是謙虛。

為什麼?

用疏鈔的意思就說,可能我說的,還有些地方不妥當,希望後人幫我改正,這有謙虛的意思。

如果說論,論是佛的弟子,像菩薩、緣覺、阿羅漢他們解釋經,解釋得完全正確,就是佛的意思,永遠流傳下去,一個字都不可以改,這稱之為論。

所以論的地位就高,疏就謙虛多了。

現在人解釋佛經,連疏鈔也不敢講,用什麼?

用講義、用註解,這就更謙虛。

所以這些用的詞我們都要了解。

另外一種叫宗經論,宗不是解釋經的,是把經裡面重要的意思提出來討論。

譬如《瑜伽師地論》,就屬於宗經論,它不是解釋一部經的,完全講佛在一切經裡講的唯識法相,它歸納在一起;《大智度論》是解釋經的,解釋《大般若經》的。

所以稱論,分量就很重,那是決定沒有錯誤的。

賢首國師這篇文章,在華嚴宗裡面可以說是宗經論,他是依據《華嚴經》裡面所說的這些教義,把它特別提出來,歸納為六條,教給我們怎樣修行,怎麼樣契入華嚴境界,也就是成佛。

六條,前面跟諸位提示過,前面三條顯一體、起二用、示三遍,這是屬於看破,後面三條是屬於放下。

你看放下,第一,他講自性裡面的四德,性德,這非常重要,一切諸佛菩薩應化在十法界,都是在行四德。

入五止、起六觀這是教我們,止是放下,觀是看破。

你看看這六條的意思,在覺悟的人,我們通常講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是看破以後放下;我們修行,我們凡夫修行,我們先放下、後看破。

五止是放下,六觀是看破,先放下然後就看破,這裡面意思非常的深廣。

時間過得很快,前面列名是列出綱領的名稱,往後就是一條一條詳細來解釋。

我說時間過得太快,我們今天第五天,我們學到這個地方。

後面既然有詳細的解釋,我在此地就把這一段省略,跟大家講學佛一定要先放下。

不放下,看不破,為什麼?

不放下是障礙,所以先放下、後看破。

到入文,下面才入文,那就是細說,非常有趣味,從顯一體一條一條我們來學習。

今天我們想利用這個時間,跟同學們談一個,算是專題,《金光明經》裡面講的,講經的四種利益。

現在講經的人太少,我勸導諸位,無論是出家、在家應當發心出來講經。

講經是為什麼?

真正是續佛慧命,護持正法,一定要發心自利利他。

出家應該學釋迦牟尼佛,在家居士應該學維摩長者,釋迦牟尼佛出現的那個時代,這個世間是兩尊佛出世。

諸位都知道釋迦牟尼佛,因為釋迦牟尼佛出家,所以名氣就大,這出家的佛;還有一位在家佛,大家疏忽了,維摩居士是在家佛,也是講經說法。

你看看世尊的弟子目犍連、舍利弗,聽維摩居士講經也是頂禮三拜、右繞三匝,見維摩居士的禮節跟見釋迦牟尼佛的禮節完全相同。

現在學佛的人疏忽,不知道,這是教我們什麼?

教導我們尊師重道。

他在講堂上代佛說法,他是在老師的地位,目犍連、舍利弗雖然是出家證到阿羅漢果,對待老師禮節一點都不可以失,他們的表演都是做給我們後人看。

出家人可不可以跟在家人學習?

目犍連、舍利弗都是出家人,是釋迦的大弟子,十大弟子之一,聽維摩居士講經,那不就跟在家人學習嗎?

佛法是師道,師道第一大的就是老師。

釋迦牟尼佛是老師,維摩居士也是老師,世尊講經,維摩居士讚歎;維摩居士講經,釋迦牟尼佛讚歎,沒有把居士貶低,這一定要懂得。

只是一個出家、一個在家而已,都有弘護的使命,護持正法,弘法利生,所以這個道理一定要懂。

不要認為一出家就是最大,對於居士就瞧不起,這錯誤。

你細心去觀察,世尊當年在世所表演的,你就會完全明白。

佛法是平等法,平等法裡面,佛陀常常教導我們,孝養父母、奉事師長。

我們沒開悟,一定要懂得孝親尊師,一定要知道認真學習,弘護正法,幫助佛覺悟眾生。

我們看講經的四種利益,這是出在《金光明經》上。

前面有兩行,「經云」,這個經就是《金光明經》,「虛空藏菩薩梵釋天等」,梵是大梵天,釋是帝釋天,這些人在這個法會裡面聽佛講經,他們起來,「白佛言」,向佛請教。

「若諸國土有能講說此金光明微妙經典,於其國土獲四利益」。

這是說在一個地區、在一個城市、在一個國家,有能講這部經典《金光明經》。

沒有說到《大方廣佛華嚴》。

《大方廣佛華嚴》,在中國歷代祖師,不管是哪一宗派的,都承認是經中之王、根本法輪。

其他一切經跟《華嚴》相比,那叫枝葉,像一棵大樹一樣,《華嚴》是根本,所有一切經是這個大樹的枝葉。

所以《華嚴》也稱為一切經,大乘裡面講一切經不是講很多很多,不是的,一切經就是講《華嚴經》,《華嚴經》是一切經的根本。

於這個國家地區一定獲得四種利益,後面給我們說出這四種。

第一種,「國土吉祥益,謂若有國土講說此經者,國王軍眾,勢力強盛,無諸怨敵,疾疫消除,壽命修長,吉祥安樂,正法興隆也」。

這是第一個利益,在這個國家地區講經,首先國王,為什麼不提文武大臣?

文武大臣就包括在國王當中。

提到軍隊,軍隊是保衛國家的,勢力就強盛,為什麼?

國王大臣、文武百官都能夠依照如來經教修行,煩惱輕、智慧長,那就是勢力強盛的因素。

所以早年我在台灣的時候,有幾年佛教會舉行護國息災法會,念《仁王經》,我們也參加了一次,我們講《仁王經》,我記得講了二十天,一天兩個小時講了二十天。

當然《仁王經》經義也是有相當的深廣,細說二十天講不完,我們講大意。

我記得我還列了表沒有用經文,用表解來講,講《仁王經》大意。

仁王法會佛講《仁王經》,教導國王應當要用智慧來治理國家,用仁慈來化解問題,武力是最後的後盾。

諸佛如來仁者無敵,那個利益就無比殊勝。

所以還是我們中國老祖宗的話,「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國家遇到困難、遇到災難,怎麼辦?

教學!

所以仁王法會是教學,這個教學裡面所討論的,就是現前遇到困難的這些問題。

譬如現在,現在我們這個世界出了麻煩,第一個現在金融風暴大家知道。

接著你看許多資訊裡面傳達我們的,不只是金融風暴,糧食的短缺、能源的危機、自然災害都來了,這怎麼辦?

要是在世尊當年的時候講經教學,讓這些學者專家統統集合起來,研究討論這些問題,在這裡建立共識,集中大家的智慧化解問題。

有道理,不迷信!

不是說國家遇到災難了,找一百個法師把《仁王經》念個幾天,災難就消掉,哪有這種道理!

這誰相信?

所以講經的目的是讓我們冷靜下來,把憂慮、煩惱放下,心定下來,清淨心生智慧,有智慧就能解決問題,它是循著這麼一個道理來的,這是我們必須要懂得。

世出世間大聖大賢都用這個方法,這是教學。

「無諸怨敵」,怨是群眾的怨恨,現在這個世間太普遍,所謂怨天尤人這不是好現象,這是災難的預兆。

敵是對敵、是對立、是矛盾、是衝突,這會給世間帶來災難。

這必須要化解,用智慧、用理智、用慈悲化解一般人的怨恨,也化解敵對,我們和平相處共存共榮,避免天災人禍的發生。

下面再講疾病,這疾病是什麼?

瘟疫,這也很可怕。

瘟疫就是傳染病,種類很多,往往它突發,沒有藥來治療。

前一段時期,有同修從網路上下載一個訊息給我看,好像是世界衛生組織發表的警告,要大家提防瘟疫,這個名字我記不得。

說這個瘟疫暴發的時候會非常嚴重,沒有疫苗對治,大概傳染到這個病四個小時就死亡,很快。

這個報導要全世界都要提防,怕是在整個世界蔓延,估計世界上要死三億人以上,這很可怕,要我們小心來防止。

但是用什麼方法防止?

這個資訊很短,就沒有詳細的說明。

可是在佛法裡,對於防止瘟疫乃至於自然災害,它有方法,《華嚴經》說得很清楚;這些災害怎麼發生的,為什麼原因發生的,《楞嚴經》上講得很清楚。

我們這篇《妄盡還源觀》,前面三段就說得很明白,它說什麼?

說宇宙的起源,這世界怎麼來的;生命的起源,我從哪裡來的。

在禪宗裡面,祖師教學人參究「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

佛在這部大經裡面告訴我們,一開頭就給我們講,「華藏世界品」、「世界成就品」,講宇宙的來源,宇宙太大。

我們今天的科技、今天的天文學,能觀察到的宇宙是極小的一部分。

從什麼地方來的、為什麼會有宇宙,所以它第一段講「顯一體」。

一體是什麼?

是真如、是自性、是本性,也叫做法性。

名詞很多,都講的是一樁事情,一樁事情佛講了十幾個名稱,為什麼?

叫我們不要執著,不要分別,只要說的是這個意思就行,用意在此地,不是故意說好多名詞。

就是叫我們不要分別、不要執著,你才能回得了頭,你才能找到自性,就是佛家講的明心見性。

性是宇宙的本體,是生命的根源,都是它現的。

自性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質,也說不上是自然現象,什麼都說不上。

古大德見性的時候有人問他,這性是什麼樣子?

你說說我看看,他的回答「說似一物即不中」,說不出來。

可是說不出來,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說出來,那是什麼?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自性的體相、理事、因果,說得詳詳細細。

我們又曉得,中國唐朝惠能大師明心見性,他跟五祖忍和尚報告說了二十個字。

五祖聽了之後,沒錯!

衣缽就傳給他。

這二十個字,他說「何期自性」,這是個問話,沒有想到自性,「本自清淨」,這第一句;「本不生滅」,本不生滅是大涅槃,「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

宇宙、生命是從它那裡生的,它能生。

惠能大師講的二十個字,給諸位說,要細講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把《華嚴經》濃縮就這二十個字,不增不減,一個是略說,一個是細說。

這兩個明心見性的人給我們做樣子,給我們表演的,我們要懂!

賢首國師慈悲,這篇文章是教學《華嚴》的人怎麼樣回過頭來明心見性,「妄盡還源觀」,你要是明心見性,你必須把妄要斷盡。

妄指的是什麼?

《華嚴經》上講的妄想、分別、執著,你只要把這三樣東西放下,你就明心見性,你就還源。

這個話說得很容易,做起來可真難。

執著你能放下嗎?

執著都不能放下,分別就更不用說,最微細的是妄想,妄想是起心動念。

起心動念這四個字,誰能聽得懂?

我們聽了好像是懂,其實完全不懂。

我學佛五十七年,對於起心動念大概是三十年之後才有個印象,原先不曉得什麼叫起心動念,以為我自己起個念頭,這個念頭善,那個念頭惡,不是,完全搞錯了。

看到彌勒菩薩跟釋迦牟尼佛的對話,才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

釋迦牟尼佛問彌勒菩薩,我們凡夫心裡有念頭,就是我剛才講的,我們動個善念,弘法利生;動個惡念,貪瞋痴慢,動了個念頭。

這個念頭時間不長,動個念頭,佛就用這個來問,這一個念頭,這個念頭裡頭有幾個細念?

這個念頭很粗,這個粗念裡頭多少個細念,幾個細念?

幾個念、幾個形、幾個識?

這問得很詳細。

我們看到這個問題,這個念頭裡還有細念、還有形、還有識,形是什麼?

形是物質境界,識是精神現象。

物質現象、精神現象,是從極細、微細的念頭裡面發生的。

彌勒菩薩回答的,其實是跟我們講的,佛哪有不知道的!

佛提出這個問題,叫彌勒菩薩講給我們聽。

彌勒菩薩是唯識學家,專攻唯識的,他對這個事情非常清楚。

他說「一彈指」,一彈指時間很短,「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

我們也找同學給我們算一算,現在人是用秒做單位,一秒鐘能夠彈幾次?

大概可以彈四次,彈彈彈彈四次一秒鐘,那一秒鐘乘四。

一秒鐘多少個細念?

我們可以說,一秒鐘我們有四個粗念,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念頭,一秒鐘可以起四個念頭。

每一個念頭三十二億百千念,一秒鐘裡面就有一千二百八十兆個念頭,一千二百八十兆,一個微細念頭也就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這叫細念,這叫念頭。

這個念,用現在科學的名詞來講,就是波動,極其微弱的波動現象,我們凡夫不知道,不但凡夫不知道,阿羅漢也不知道。

大乘經裡面講得很清楚,到什麼時候才知道?

八地菩薩,八地菩薩見到阿賴耶。

這就是阿賴耶最微細的,阿賴耶的業相,業相就是波動,我們講無始無明,無始無明就是這個波動,無是沒有開始。

你不要認為,為什麼會有這個波動、幾時有這個波動、這波動在哪裡出現的?

你要問這個就糟了,為什麼?

它是妄想,它不是真的,你不能當真,你不能去問它。

你不問它沒事,你一問就壞了,一問就錯了,你把問題愈搞愈複雜,複雜到最後回不了頭,這就是我們六道凡夫回不了頭。

不理會它,什麼事都沒有。

所以這個動,是阿賴耶的業相。

佛不是問嗎?

幾個形、幾個識,阿賴耶立刻就變成轉相,轉相就是見分,見分就是佛問的識,這是生命的來源。

幾個形,形就是三細相裡面的境界相,就是能生萬法。

宇宙現前,這是一念頓現,同時現的,時間太短,你要曉得,一秒鐘的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你就曉得它多麼細。

你知道這個,宇宙是怎麼來的,生命是怎麼來的,在這個現象裡面現的是什麼境界,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它只有三細相,沒有六粗。

我們再一問,什麼原因有的?

幾時有的?

好,這個念頭一起,六粗出現。

六粗第一個叫智相,這個智是什麼?

知識。

前面三細相都還屬於智慧,不是知識,為什麼?

它沒有分別,沒有執著。

你一問幾時起來、什麼原因起來,這是屬於知識、智相,迷了,愈迷愈深。

這個念頭一起,實報莊嚴土不見了,實報莊嚴土變成四聖法界,就是聲聞、緣覺、菩薩、佛,四聖法界。

再要一起執著,好,那就又變成六道,嚴重的執著就變成三途,宇宙是這麼來的。

所以佛說了一句話說得好,「一切法從心想生」。

我們這個世界跟諸佛如來的實報土,有什麼差別?

一點差別都沒有。

只要你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當下就是實報莊嚴土,就是極樂世界。

這裡面什麼災難都沒有,不但實報土沒有災難,四聖法界裡面也沒有災難。

為什麼?

四聖法界是淨土,它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執著,它沒有善惡,它有染淨,它是淨土。

對六道來講它是清淨,它是淨土;六道是染土,染污、穢土,六道裡面有善有惡。

一切美好的境界是天上,天人福報大,怎麼產生的?

善變現的,叫三善道。

你修善,你感得善業的果報,沒有傳染病;你心不善,起心動念自私自利、貪瞋痴慢,這是不善,不善就變成下三道。

所以我們曉得,疾病從哪裡來?

今天天災人禍從哪裡來?

是我們居住在地球上這些眾生,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善業的感召,是這麼來的。

所以佛遇到眾生有災難辦講座,諸位要曉得,在佛經上講法會,我們現在講法會人家會產生誤會,我們講辦講座。

真的,釋迦牟尼佛一生,當年在世的時候辦講座辦了三百多次,講經教學四十九年。

辦講座是什麼?

把這些道理、原理原則、方法、效果,詳細給你說出來。

說出來之後我們每個人覺悟,這是我們不善業所感的。

我們怎麼辦?

斷一切惡,修一切善,問題化解了。

所以,清淨心,如果是有傳染病來了,你用清淨心,清淨心不會感染;你的心不清淨,就會感染疾病,他教你這個方法!

慈悲心能夠化解一切的怨毒,心地真的是大慈大悲,充滿純淨純愛,一切細菌侵犯給你的時候,你不會感染,你把它化解了,不需要到外頭找藥物。

這個東西,在近代有人做實驗成功,你們看到大陸上流通的「山西小院」,那是嚴重的病毒癌症,這些得癌症的人,醫院的醫生檢查過之後,說他們的壽命頂多一個月到三個月,沒治,放棄治療。

這些人是學佛的,反正沒有法子治療,壽命只有這麼長,只有幾十天的壽命,回家之後萬緣放下,一心念佛求生淨土。

沒知道他還有壽命,萬緣放下一心念佛,念到一、二個月他癌症沒有了。

三個月之後再去檢查,醫院覺得很奇怪,把三個月以前的X光片找出來,真有,怎麼現在沒有?

就問他,你們用什麼方法治療?

根本就沒有治療,天天念佛求生淨土。

這就是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你把念頭轉過來,你身體裡面帶有病毒的細胞,它就會恢復正常,意念把它恢復正常,是這麼個道理。

所以,傳染病害不害怕?

你愈害怕愈糟糕,為什麼?

你很容易感染。

你用清淨心,完全不要理會,斷一切惡、修一切善,惡就是十惡,善就是十善,斷十惡、修十善就能對治傳染病。

你明白這個道理,我們身體有很多病痛,這是什麼?

業障。

有些病因是過去生中的業障,宿業現前;有些病的病因是這一生當中自己的生活不合規律,所謂暴飲暴食而感染的。

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前的,總而言之,你懂得這個原理,一切法從心想生,心主宰了一切法。

佛教給我們很簡單兩句話,「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貪瞋痴叫三毒。

你有貪瞋痴,內有三毒,外面就容易感染病毒,很容易感染;內裡面沒有貪瞋痴,沒有這個病毒,外面有病毒不能侵入,他不會感染。

現在講免疫,沒有貪瞋痴的人,什麼疾病他都不會染上的。

所以疾病的消除、傳染病的消除,是真的不是假的,你要是心地清淨,天天都感到很快樂,沒有憂慮、沒有牽掛,你的壽命就修長,修是長的意思,壽命很長,這個長是什麼?

健康。

壽命長,要是不健康,活得很辛苦,那不如早走,為什麼?

老苦。

老,快樂、不苦,這個行,這是真正的福報。

老很苦,活得很辛苦,那不是福報,那是什麼?

苦還沒受完還繼續在受苦。

老而不衰,老而健康這是福報。

壽命的長短,真的也是過去生所修的業報,壽命有長短,時候到了你不能不走,時候沒到想走走不了。

就是念佛的人,念佛的功夫到了,但是你還有壽命,你想往生還不行,到你壽命到了佛才來接引你。

可是壽命確實是可以延長,我們在台灣的同學們大概都讀過《了凡四訓》,了凡先生給我們做了很好的榜樣,改造了命運。

他的壽命只有五十三歲,他的確求福、求慧、求兒女,他沒有求長壽,他真的是所求必應,都有感應,都得到了。

沒有求長壽,他壽命延長,他走的時候七十四歲,他的壽命延長二十一年,他晚年很自在、很快樂,他晚年沒受苦。

所以這真是福報延長,雖然壽命到了,他福報還沒享完,那就繼續慢慢再享,享到七十四歲的時候他才走。

這些道理,我們學了之後,要緊的是會用,用在自己身上,用在自己心上,你就真正得受用,吉祥安樂。

「正法興隆」這句話非常重要,正法是什麼?

聖賢的教誨在這世間興旺起來,人人都在修學,這地方國泰民安,現在講資源豐富,什麼都不缺乏,人民安樂。

講經的效果是真的不是假的,為什麼?

它教人開悟,教人斷惡修善回頭,從惡回到善、從迷回到悟、從凡回到聖。

你說這個地區它得多大利益!

第二條「輔臣和樂益」,這是什麼?

文武百官輔佐國王的,國王是國家領導人,這些輔助他的文武百官和樂。

我們現在所看的,我們看現在這個世間,哪個國家裡面文武百官是和樂?

家和萬事興,他不和,他就有爭執、有鬥爭,有鬥爭他自己痛苦,社會不安定,人民也苦。

他為什麼能和?

接受正法、接受聖賢教誨,大家都明白,都把貪瞋痴慢放下,都學習修學道德仁義,那怎麼不和!

學習聖賢的教誨,這麼個道理。

「謂若有國土講說此經,則輔相大臣和悅無諍,王所敬愛,安穩豐樂,隨心所願皆得滿足也」。

你說講經的利益有多大!

今天社會動亂整個世界的,二次大戰之後,七十年代聯合國就注意到這個問題,召開世界和平會議,總的目標、方向是化解衝突。

這是國際上的衝突太多,化解衝突,促進社會安定、世界和平,這個目標好!

從七十年代到今年三十七年,每年投下的人力、物力、財力,真的是不計其數。

我參加了十幾次我才了解,這些專家學者我是由衷的佩服,他們是真想解決問題,可是找不到方法。

所以這麼多年來會是年年開,不斷在開,可是這個世間的衝突頻率年年上升,災害是年年加重。

搞到最近這幾年,這些專家學者對於世界和平都產生懷疑,信心沒有了。

所以很多人相信世界末日,這問題嚴重!

我在大會上先後大概有十次,我做主題講演,我把我們中國五千年來,古聖先賢治國平天下的道理,向大會做報告。

這些人聽了很歡喜,沒人講過,可是會後我們在一起聊天,在一起吃飯,很多人問我,「法師,你講得很好,這是理想,做不到!

」我聽了這個話我真的害怕,為什麼?

我們這批人是世界上一流的專家學者,對於世界安定和平的信心喪失,這個麻煩真大。

世出世間一切法的成就在信心,第一個因素就是信心,現在我們信心喪失,難怪三十七年這個世界這種會議是愈開愈亂。

我們想到《華嚴經》上所說的,「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信心沒有!

那要怎樣讓這些人再恢復信心,這是當前迫切的一個問題。

所以我就想,如果我們不做一個實驗給他看,他信心真的生不起來。

所以我們就想找個社區,找個小點來做實驗,把中國傳統儒釋道這三家的教學,重新來試一下看看有沒有效?

我那個時候在新加坡、在馬來西亞、在印尼、在澳洲都想做這個實驗,因緣不成熟,真的很痛苦。

二00五年我回到家鄉,我七十年沒有回去,回到老家看看,把我在國際上遭遇這些問題,也跟家鄉家親這父老兄弟們談談。

他們聽了之後很歡喜,告訴我回家來做,願意在我們家鄉來做試點。

我想這很難得,有這麼好的緣分我們就開始做。

用什麼東西?

就用儒家的《弟子規》一門,做普及教育。

選一個小鎮,這個小鎮十二個村莊,有一個街道十二個村莊,居民四萬八千人。

我們做這個實驗,就是把《弟子規》在這裡普及,這個小鎮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一起學,做成功了,證明中國傳統文化的教學不是理想,是可以實現的。

這一做到了,而且很短的時間,我們原先想的應該二、三年收到效果,沒有想到三、四個月就效果卓著。

所以使得我們在二00六年的十月,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裡面,我們開發表會做報告,向全世界報告,而且還做了三天展覽,成績卓著。

會後駐教科文組織一百九十二國家的代表,大多數都希望到湯池來考察、來看看,這信心提升。

這個實驗到今年剛好三年,確實造成很大的影響,在國內有影響,在國際上也有很大的影響。

所以現在你看南洋,這我常去的地方,馬來西亞、印尼、澳洲都想做,也想做一個試驗點,慢慢再擴大。

輔臣和悅無諍,你看我們做的小點,這個小鎮居民和悅無諍,所以人民是教得好的。

我們這個實驗證明了《三字經》上的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證明人是有良心的。

沒有人教,他良心迷昧,不是沒有,是迷了;要有人教,提醒他,良心馬上就發現。

良心發現他就不願意做壞事,他做壞事,他心不安。

所以在這個小鎮,這個小鎮以前離婚率也很高,再沒有離婚的;婆媳吵架,不能和睦的很多,現在沒有,婆媳很好相處;鄰居為一點小小的事情起爭執、吵架,現在這個沒有了,社會風氣改了,教出來的!

讓我們感到人民怎麼是這麼好教的,可惜就是沒人教,你這一教他,他就回頭。

所以這給我們帶來了信心,給我們帶來了勇氣,我們知道這個能講得通,能行得通。

所以這個地區、國家,要常常把聖賢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普遍在宣揚。

在現在容易,可以利用媒體,如果在電視、在網路上,每天能夠有兩個小時在上課,全民教育,我相信這個世界只需要一年,天下太平,全世界社會可以恢復安定,恢復到和平。

今天我們這個社會,最缺乏的是什麼?

老師,教導聖賢倫理、道德、因果教育的師資缺乏。

是不是真的缺乏?

不是真的缺乏,這師資可以培養,而且可以在短期間當中就培養成。

我相信真正要做的話,半年就能夠培養很好的,《弟子規》的老師、《感應篇》的老師、《十善業道》的老師。

有這三種老師,人數不要多,每一種有十個人就夠了,就會做到天下太平。

儒有十個老師、道有十個老師、佛有十個老師,每天在電視台能夠講上三個小時,一年,這個社會動亂的現象消除了,真的人民安樂。

哪個地區做實驗,這個地區就救了全世界。

能救全世界,你說他有多大的福報!

「輔相大臣和悅無諍,王所敬愛」,這是朝廷,我們講政治裡面的和諧,現在講政治人物和諧,這是社會的幸福、國家的幸福。

「安穩豐樂,隨心所願皆得滿足」,現在說從政的這些人士,他們所得到的好處。

第三看人民,「國人富壽益」,國富人壽。

我們看這個文,「謂若有國土講說此經,則沙門弟子及國邑人民,修行正法,多所利益,壽命延長,富逸安樂,於諸福田悉得修立也」。

這是全國人民得利益,這個國家講聖賢之道,我們在此地講的佛經,現在講普及人民的倫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普及這三種教育,所以幾千年來長治久安,真的是國人富壽,這個諸位讀中國歷史你就能看到。

沙門弟子是出家人,他們講經教學自行化他,也就是我們前面講的師資,儒的師資、道的師資、佛的師資,這是全民普及教育。

教學的分量不多,雖然不多,但是每部小經深廣沒有邊際,它是一切經論的精華,濃縮成短句,讓一般人容易記憶、容易實行,才能夠收到效果,所以這是全民教育。

中國古時候學校很少,依靠什麼?

依靠家教,為什麼?

每家都有學,都有學校。

學校在過去叫私塾,塾就是學校,私塾,每個家族他都有學校,為什麼?

他要教他的子弟。

中國從前的家跟現在不一樣,現在我們講到家,人都沒有辦法體會到,什麼叫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