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概论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71349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7.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药学概论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医药学概论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医药学概论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医药学概论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医药学概论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药学概论教学大纲.docx

《中医药学概论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学概论教学大纲.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药学概论教学大纲.docx

中医药学概论教学大纲

《中医药学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1008

课程名称:

中医中药学基础

英文名称:

Basictheor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ndChineseherbology

课程类型:

专业课

总学时:

72学时

学  分:

4分

适用对象:

药学专业本科生

选修课程:

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

中医药学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也是世界医学之林一颗璀璨的明珠。

本课程以培养药学本科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采用卫生部规范教材《中医药学概论》、自编教学大纲及教案,以课堂讲授为主导,辅助多媒体教学软件和中药饮片、腊叶标本、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探索发掘中医药这一伟大宝库的热情,认识到作为华夏子孙有责任保护好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也有责任加以发扬光大。

使学生系统掌握中医中药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诊疗方法,为学好《生药学》、《植物化学》等后续课程奠定了基础。

有利于利用开发本省天然药物资源,研发有自主产权的中药新药。

有利于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知识面广的适用于医院、药厂、药物研究部门等单位的药学专业人才。

二、教学基本要求

(一)教学内容讲授:

掌握和熟悉的内容及难点、重点的内容细讲、精讲,了解、易懂的内容粗讲或选讲。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启发式和注入式结合;2.文字和图表相结合;3.提出问题,教与学相结合;4.书本与临床相结合5.图片演示与药物标本辨认相结合;6.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

7.答疑与自学相结合。

(三)对课后作业以及学生自学的要求:

布置复习思考题,提出预习要求。

(四)考核方式:

1.平时测验;2.期末闭卷考。

具体分数分配的百分比例:

笔试(占80%——中医基础理论30分;中药学基本知识60分;方剂学的基本知识10分)+平时测验(占10%)+课堂讨论、提问、学风(占10%)。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序号

章节内容

讲课

实验

其他

合计

1

第一章绪论

1.5

0

0

1.5

2

第二章阴阳五行

2.5

0

0

2.5

3

第三章气血津液

3

0

0

3

4

第四章脏腑经络

5

0

0

5

5

第五章病因

2

0

0

2

6

第六章病机与发病

0.5

0

0

0.5

7

第七章四诊

3

0

0

3

8

第八章辨证

4

0

0

4

9

第九章预防与治则

0.5

0

0

0.5

10

第十章中药常识与基础理论

5

0

0

5

11

第十一章常用中药

35

0

0

35

12

第十二章方剂学基础理论

2

0

0

2

13

第十二章常用方剂

8

0

0

8

合计

72

0

0

72

四、教学内容

上篇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章绪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医药发展简史

第二节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1.整体观念

2.辩证施治

第三节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1.司外揣内

2.援物比类

3.试探与反证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2.难点:

证、症、病及辨证、辨病、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概念。

课程的考核要求:

1.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2.熟悉证、症、病及辨证、辨病、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概念。

3.了解中医药发展简史、中医学的思维方法(自学为主)。

复习思考题:

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分别体现在哪几方面?

2.何谓证、病、症,三者之间关系如何?

3.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实质是什么?

4.为什么中医治病主要着眼于证?

5.你了解多少中医药发展简史中的“之最”?

6.中医学有哪些具有特色的思维方法?

第二章阴阳五行

教学内容:

第一节阴阳学说

1.阴阳的基本含义

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五行学说

1.五行的基本含义

2.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阴阳与五行的基本含义;阴阳与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2.难点:

五行的基本含义及五行的生克乘侮关系。

课程的考核要求:

1.掌握阴阳与五行的基本含义。

2.熟悉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3.了解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在中医药学中的运用。

复习思考题:

1.何为阴阳?

阴阳属性的划分标准?

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试说明在中医药学中的运用?

3.何谓五行?

五行的特性是什么?

4.何谓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

试说明在中医药学中的运用?

第三章气血津液

教学内容:

第一节气

1.气的含义及分类

2.气的运行

3.气的生理功能

第二节血

1.血的含义

2.血的生成运行

3.血的生理功能

第三节津液

1.津液的含义

2.津液的生成与输布排泄

3.津液的生理功能

第四节气血津液间的关系

1.气与血的关系

2.气与津液关系

3.血与津液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气的含义、运行及生理功能;血的生理功能;津液的生理功能、生成与输布排泄;气与血的关系。

2.难点:

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及与脏腑的关系;气与血的关系。

课程的考核要求:

1.掌握气的生理功能及与血、津液间的生理关系。

2.掌握气的运行中的有关概念,津液的生成与输布排泄。

3.熟悉血、津液的含义及血液的生成与运行。

复习思考题:

1.气、血、津液有哪些生理功能?

2.人体根本之气指什么气,有何功能?

3.何谓气、气机、气化?

4.营气与卫气的主要区别?

5.血液循环与那些脏的功能关系密切?

6.试述津液的生成与输布排泄?

7.气的运动形式有那些?

气机失调包括那些病理变化?

8.气与血、与津液;血与津液的生理关系与病理意义?

第四章脏腑经络

教学内容:

第一节五脏

1.心

2.肺

3.脾

4.肝

5.肾

第二节六腑

1.胆

2.胃

3.小肠

4.大肠

5.膀胱

6.三焦

第三节奇恒之腑

1.脑

2.女子胞

第四节脏腑之间的关系

1.脏与脏的关系

2.脏与腑的关系

3.六腑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经络的概念及生理功能。

2.难点:

藏象的含义;五脏的生理功能;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

课程的考核要求:

1.掌握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2.掌握经络的概念及生理功能。

3.熟悉脏腑学说、经络学说的概念、经络的组成、藏象的含义。

4.了解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奇经八脉的分布及功能。

复习思考题:

1.脏与腑的生理功能各是什么?

2.五脏的生理功能及与与体液志窍的关系是什么?

3.怎样理解“肾为先天之本”?

“脾为后天之本”?

4.水液代谢与哪些脏腑的什么功能密切相关?

5.五脏与哪五腑是表里关系?

6.何谓经络、经络的生理功能?

第五章病因

教学内容:

第一节六淫

1.风

2.寒

3.暑

4.湿

5.燥

6.火(热)

第二节疫疠

第三节七情

第四节饮食劳逸

1.饮食不节

2.劳逸过度

第五节其他原因

1.痰饮与瘀血

2.外伤

教学重点、难点:

3.重点:

六淫各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内伤七情的致病特点;痰、瘀血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和致病特点。

4.难点:

痰、瘀血的基本概念;痰、瘀血的形成原因和致病特点。

课程的考核要求:

1.掌握六淫各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2.掌握内伤七情的致病特点。

3.掌握瘀血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和致病特点。

4.熟悉痰饮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和致病特点。

5.熟悉中医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

6.了解疫疠、饮食、劳逸及外伤等病因致病的规律和特点。

复习思考题:

1.中医认识病因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2.何谓六淫?

其致病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3.六淫各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是什么?

4.内伤七情伤及哪些相应脏腑?

怎样影响气机的?

5.怎样理解痰饮、瘀血两个概念?

6.瘀血的形成与哪些因素密切相关?

7.瘀血病证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第六章病机与发病

教学内容:

第一节病机

1.邪正盛衰

2.阴阳失调

第二节发病

1.正气不足与发病

2.邪气与发病

3.环境与发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的病变机理;阴阳失调的基本概念及偏盛偏衰的病机。

2.难点:

邪、正、虚、实的基本概念;阴阳失调的基本概念及偏盛偏衰的病机。

课程的考核要求:

1.掌握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的病变机理。

2.掌握阴阳失调的基本概念及偏盛偏衰的病机。

3.熟悉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的关系与阴阳互损亡阳的病机。

4.熟悉正气与邪气与发病的关系。

5.了解阴阳格拒、亡阴的病机;环境与发病的关系。

复习思考题:

1.怎样理解邪正盛衰与证候虚实及发病的关系?

2.何为阴阳失调?

3.试述阴阳偏盛、阴阳偏衰及亡阳的病机及所致病证?

第七章四诊

教学内容:

第一节望诊

1.望神

2.望面色

3.望形态

4.望头颈肢体皮肤

5.望排出物

6.望舌

第二节闻诊

1.听声音

2.嗅气味

第三节问诊

1.问寒热

2.问汗

3.问疼痛

4.问饮食

5.问睡眠

6.问二便

7.问经带

第四节切诊

1.脉诊

2.按诊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望神、望面色,舌诊、脉诊基本诊断方法(神的含义;正常舌象、脉象;五色主病的要点;常见病理舌象、脉象的特征及主病)。

临床常用的中医诊断名词术语。

2.难点:

病理舌象、脉象的特征、主病及诊法。

课程的考核要求:

1.掌握正常的面色、舌象、脉象;神的含义。

2.掌握主要的病理舌象、脉象的特征及主病。

3.掌握五色主病的要点。

4.熟悉望神、望面色,舌诊、脉诊基本诊法。

5.熟悉常用的名词术语。

6.了解其余四诊知识。

复习思考题:

1.中医学怎样理解神?

2.五色主病的要点是什么?

3.何谓正常舌象、正常脉象?

4.试述五种舌色的主病?

5.不同苔色、苔质的主病?

6.何谓纳呆、五更泻、淋证、壮热、潮热、瘰疬、崩漏?

7.畏寒与恶寒、自汗与盗汗的区别?

8.不同性质的疼痛其临床意义有何不同?

9.常见病理脉象的特点及主病?

第八章辨证

教学内容:

第一节八纲辨证

1.表里辨证

2.寒热辨证

3.虚实辨证

4.阴阳辨证

第二节气血津液辨证

1.气病辨证

2.血病辨证

3.气血同病辨证

4.津液病辨证

第三节脏腑辨证

1.心与小肠辨证

2.肺与大肠辨证

3.脾与胃辨证

4.肝与胆辨证

5.肾与膀胱辨证

6.脏腑兼证辨证

第四节其他辨证

1.六经辨证

2.卫气营血辨证

3.三焦辨证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表证、里证、半表半里证、阴虚证、阳虚证、亡阳证及气病、血病常见证候的辨证要点;寒证与热证、实证与虚证的主要鉴别要点。

2.难点:

心肾不交证、各证型中的证候分析。

课程的考核要求:

1.掌握表证、里证、半表半里证的辨证要点。

2.掌握阴虚证、阳虚证、亡阳证的辨证要点。

3.熟悉寒证与热证、实证与虚证的主要鉴别要点。

4.熟悉气病、血病常见证候的辨证要点及病机。

5.了解脏腑兼证辨证、六经辨证中的三阴病证、三焦辨证。

复习思考题:

1.何谓表证、里证?

各有何特点?

2.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要点?

3.气虚证、气陷证、血虚证、血瘀证主要临表特点?

4.哪些脏腑易出现气逆证?

常见哪些气血同病病证?

5.气虚证与阳虚证、血虚证与阴虚证的异同点?

6.五脏病证中常见病证的证候特点?

7.六经病证中三阳病证的证候特点?

8.卫气营血辨证的辨证要点?

第九章预防与治则

教学内容:

第一节预防

1.未病先防

2.既病防变

第二节治则

1.治病求本

2.扶正祛邪

3.三因制宜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治病求本、三因制宜、扶正祛邪的含义与适应症。

2.难点:

正治与反治的含义。

课程的考核要求:

1.掌握表证、里证、半表半里证的辨证要点。

2.掌握阴虚证、阳虚证、亡阳证的辨证要点。

3.熟悉寒证与热证、实证与虚证的主要鉴别要点。

4.了解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的临床意义

复习思考题:

1.中医对疾病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2.什么叫治病求本?

临床意义如何?

3.何谓正治、反治?

各包括哪些治法?

适应症是什么?

4.何谓标、本?

标本先后的治则在临床怎样应用?

5.扶正祛邪的治则在临床怎样应用?

6.何谓三因制宜?

其临床应用及意义?

第十章中药常识及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药的产地与采制贮存

1.中药的产地

2.中药的采集

3.中药的炮制

4.中药的贮存

第二节中药的性能

1.四气

2.五味

3.归经

4.升降沉浮

5.毒性

第三节中药的应用

1.中药的配伍

2.用药禁忌

3.中药的用量

4.中药的用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中药、道地药材、炮制等概念;炮制的目的;中药的性能。

2.难点:

中药与草药的区别;药物七情;中药归经;中药性与味的关系。

课程的考核要求:

1.掌握地道药材的含义。

2.掌握中药炮制的概念、目的。

3.掌握中药的四性、五味。

4.掌握配伍的目的及“药物七情”的意义;“十八反”的内容。

5.熟悉药物采集的最佳时间。

6.熟悉用药禁忌的意义及配伍禁忌,妊娠禁忌内容。

7.熟悉中药、中药学、本草等几个基本概念。

8.熟悉中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理。

9.了解几本书的作者及“之最”;药物用量及服药方法。

复习思考题:

1.名解:

中药;道地药材;炮制、归经、中药的配伍、相须?

2.炮制的目的有哪些?

3.中药的性能包括哪些内容?

4.何谓四性、五味、简述其作用、适应证?

5.何谓升降浮沉?

6.简述毒的广义和狭义,引起中毒的原因?

7.药物七情包括哪些内容,举例解释其含义?

8.用药禁忌有哪些方面,古人怎样概括配伍禁忌的(熟记十八反)?

9.何谓剂量、影响剂量的因素有哪些?

10.常有哪些特殊煎法?

11.常用的服药法与服药时间?

中篇中药学基本知识

第十章常用中药——第一节解表药

教学内容:

1.发散风寒药

2.发散风热药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重点药麻黄与桂枝、薄荷、菊花、紫胡及药对的功效及主治。

2.难点:

麻黄与桂枝的药对比较。

课程的考核要求:

1.掌握解表药的含义功效、适用范围、配伍方法及两类药性能特点。

2.掌握5种重点药物的功效、应用及药对比较。

3.熟悉紫苏、生姜、葛根、紫胡、桑叶功效与主治特点。

4.熟悉使用解表药的注意事项。

5.了解通鼻窍、治头痛、透疹的药物。

6.了解其它解表药的功效与主治特点。

复习思考题:

1.何谓解表药?

2.解表药的分类、性味归经特点、适应证及使用注意?

3.麻、桂药对功效主治的异同点比较?

4.柴胡有哪些功效主治?

5.紫苏、生姜均可止呕,临床应用有何不同?

6.白、黄、野菊花的功效区别?

7.善通鼻窍、善治头痛的药各有哪些?

8.解表药中哪些药兼有升阳作用?

第十章常用中药——第二节清热药

教学内容:

1.清热泻火药

2.清热燥湿药

3.清热解毒药

4.清热凉血药

5.清虚热药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清热药的含义、分类、重点药(石膏与知母;黄芩与黄连与黄柏;生地黄、青蒿)及药对的功效及主治。

2.难点:

清热药的适应病证。

课程的考核要求:

1.掌握清热药的含义、功效、分类。

2.掌握7种重点药物的功效、应用及药对、药组比较。

3.熟悉栀子、金银花与连翘、板蓝根、玄参、赤芍、牡丹皮、地骨皮的功效与主治特点。

4.熟悉使用清热药的注意事项。

5.了解黄连与胡黄连;柴胡与银柴胡;地骨皮与牡丹皮功效特点区别。

6.了解简表中其它清热药的功效与主治的特点。

复习思考题:

1.何谓清热药?

2.清热药分几类?

各类药功效主治、代表药?

3.石膏与知母药对、三黄药组功效与主治特点的比较?

4.善清表热、半表半里热、虚热、营血热的药物(2味以上)?

5.清热药中长于清心、肝、肺、胃热的药各有哪些(2味以上)?

第十章常用中药——第三节泻下药

教学内容:

1.攻下药

2.润下药

3.峻下逐水药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泻下药的含义、分类;大黄的功效及主治;润下药的特点及治虚性便秘的药物小结。

2.难点:

三类泻下药的区别应用。

课程的考核要求:

1.掌握大黄的功效、应用。

2.掌握润下药的特点及治虚性便秘的药物小结。

3.熟悉泻下药的含义、分类及适用范围、配伍方法。

4.熟悉峻下逐水药的用药禁忌。

5.熟悉其它泻下药的功效与主治特点。

6.了解简表中其它清热药的功效与主治的特点。

复习思考题:

1.大黄的性味、功效、临床适应病证?

2.润下药的性能特点、治虚性便秘的药物有哪些?

3.峻下逐水药的临床适应病证及使用注意?

第十章常用中药——第四、五、六节

教学内容:

第四节祛风湿药

1.祛风湿散寒药

2.祛风湿清热药

3.祛风湿强筋骨药

第五节化湿药

第六节利水渗湿药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祛风湿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的含义、分类;4味重点药物(独活、藿香、茯苓、茵陈)的功效、应用;药对、药组比较(独活与羌活;茯苓、猪苓与泽泻)。

2.难点:

痹证、湿浊中阻证、湿温证、暑湿证的概念、病机、主症;祛风湿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的功效区别。

课程的考核要求:

1.掌握祛风湿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的含义。

2.掌握独活、藿香、茯苓、茵陈的功效、应用。

3.掌握独活与羌活;茯苓、猪苓与泽泻的功效、主治特点比较。

4.熟悉威灵仙、秦艽、桑寄生、苍术、厚朴、砂仁、猪苓、薏苡仁、金钱草的功效与主治特点。

5.了解其它祛风湿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的功效与主治的特点。

复习思考题:

1.独活与羌活、茯苓、猪苓与泽泻的功效、主治特点的比较?

2.久痹伴肝肾不足选哪类祛风湿药,试举两味药?

3.秦艽、威灵仙、五加皮的功效特点?

4.为什么说藿香是芳化湿浊之要药?

5.为什么说茵陈蒿是治黄疸之首选药?

(治黄疸药物小结)

6.藿香、生姜、黄连均可止呕,有何不同?

(治呕吐药物小结)

7.砂仁、紫苏、桑寄生均能安胎有何不同?

(安胎药物小结)

第十章常用中药——第七、八、九节

教学内容:

第七节温里药

第八节理气药

第九节消食药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温里药、理气药的含义;附子与干姜、肉桂药组及肉桂与桂枝的功用比较;陈皮的功效、主治;消食药的功用特点。

2.难点:

相似药名药物的功效区别:

如干姜、生姜、炮姜;吴茱萸与山茱萸等;理气、破气、行气等概念的区别。

课程的考核要求:

1.掌握温里药、理气药的含义。

2.掌握附子、陈皮的功效、应用。

3.掌握附子与干姜、肉桂药组及肉桂与桂枝的的功效、主治特点。

4.熟悉香附、枳实、木香、山楂、麦芽的功效与主治特点。

5.了解其它温里药、理气药及消食药的功效与主治的特点。

复习思考题:

1.何谓温里药?

理气药?

2.附子、干姜、肉桂药组的功效、主治异同点比较?

3.肉桂与桂枝同出一源,其药用部位、功效主治有何区别?

4.生姜、干姜、炮姜功效有何区别?

5.陈皮的性味、功效、主治?

6.香附、枳实、木香、薤白的功效主治特点?

7.山楂、麦芽、神曲、鸡内金除消食外,还有何功效特点?

第十章常用中药——第十、十一节

教学内容:

第十节止血药

第十一节活血化瘀药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止血药、活血祛瘀药的含义;止血药的分类、功效主治及代表药;三七、丹参的功效、应用。

2.难点:

化瘀止血药的止血机制;药物炒炭止血的机制;虚寒性出血的病机。

课程的考核要求:

1.掌握止血药、活血祛瘀药的含义。

2.掌握止血药的分类、功效主治及代表药。

3.掌握三七、丹参的功效、应用。

4.熟悉小蓟、艾叶、川芎、延胡索、牛膝的功效与主治特点。

5.了解其它止血药、活血祛瘀药的功效与主治的特点。

复习思考题:

1.何谓止血药?

活血化瘀药?

破血逐瘀药?

2.止血药的分类,各类药的功效、主治、代表药?

3.三七、丹参的性味、功效、主治?

4.艾叶、小蓟、三七、白及善治哪些部位的出血?

5.为什么说川芎是治头痛之要药?

6.怎样理解牛膝“性善下行”的含义?

7.为什么说延胡索是止痛之要药?

8.哪些药可治疗肝郁气滞证?

第十章常用中药——第十二、十三节

教学内容:

第十二节化痰药

第十三节止咳平喘药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化痰药、止咳平喘药的含义;半夏、杏仁的功效、应用;浙贝母与川贝母功效、主治特点的比较。

2.难点:

化痰、止咳、平喘之间的关系;应用化痰药常配伍行气药、健脾药;宣肺与降肺平喘的区别;实喘与虚喘的区别。

课程的考核要求:

1.掌握化痰药、止咳平喘药的含义。

2.掌握化痰药的配伍。

3.掌握半夏、杏仁的功效、应用。

4.熟悉旋覆花、桔梗、瓜蒌、苏子、枇杷叶、百部的功效与主治特点。

5.了解其它化痰药、止咳平喘药的功效与主治的特点。

复习思考题:

1.何谓化痰药?

止咳平喘药?

2.为何应用化痰药时,常配伍行气药、健脾药?

3.半夏、杏仁的性味、功效、主治?

4.川贝与浙贝的功效及主治证的比较?

5.旋覆花、桔梗、栝楼、竹茹的功效主治特点?

6.半夏与竹茹均可化痰、止呕,应怎样区别应用?

7.苏叶与苏子同出一物,其功效及主治有何异同?

8.桑白皮、葶苈子、白果各善治哪种咳喘?

9.哪些药善治风痰、寒痰、湿痰、热痰、燥痰(各举2味,可重复选)?

第十章常用中药——第十四、十五、十六、十七节

教学内容:

第十四节安神药

第十五节平肝潜阳药

第十六节息风止痉药

第十七节开窍药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安神药、平肝潜阳药、息风止痉药、开窍药的含义;两类安神药的来源、性味、功效、主治、代表药;酸枣仁、石决明、天麻、麝香的功效、应用;龙骨与牡蛎功效、主治特点的比较。

2.难点:

心与神的关系;心肾不交证、肝阳上亢证、肝风内动证的病机、临床表现;闭证与脱证神昏的区别。

课程的考核要求:

1.掌握安神药、平肝潜阳、息风止痉药、开窍药的含义。

2.掌握两类安神药的来源、性味、功效、主治、代表药。

3.掌握酸枣仁、石决明、天麻、麝香的功效、应用。

4.熟悉龙骨与牡蛎功效、主治特点的比较。

5.熟悉朱砂、代赭石、羚羊角的功效与主治特点。

6.了解其它安神药、平肝潜阳、息风止痉药、开窍药的功效与主治特点。

复习思考题:

1.何谓安神药、平肝潜阳、息风止痉药、开窍药?

2.安神药的分类及各类的来源、性味、功效、主治、代表药?

3.酸枣仁、石决明、天麻、麝香的性味、功效、主治?

4.龙骨与牡蛎的功效及主治证的异同点比较?

5.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除安神外还有什么功效?

6.哪些药既平肝潜阳又可息风止痉?

7.清肝明目的药物有哪些?

8.善治痰核瘰疬的药物有哪些?

9.哪些药物善治肝风内动偏热者?

10.冰片、苏合香均为开窍药,所治闭证神昏有何不同?

11.哪些药既可降逆止呕又可降气平喘?

第十章常用中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