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69356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docx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docx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

2012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1500字]

教案序号3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新授课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012.9.15教学目标①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③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④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难点和重点重点:

①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难点:

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方法:

探究法教学设计教案序号5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2012.9.22教学目标①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②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④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难点和重点①生态系统的组成。

②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解法教学设计教案序号7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2012.9.25教学目标①会查阅资料以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并进行交流。

②能选取多方事例来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③发展收集资料,运用资料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④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初步具有保护生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的行为。

难点和重点重点: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而这种习惯的养成更要从小培养,因此学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

学生逐个认识各个生态系统,难以从这个认知过程飞跃到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因此学生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

讨论法教学设计教案序号9第二单元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2012.9.27教学目标①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②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③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重点和难点重点: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

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教学方法:

实验法教学设计第二节植物细胞2012.9.29教学目标①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认识并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初步学会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②学生体会“胆大心细”是顺利实验的必备素质;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③在老师的带领、指导下,尝试改革实验,意识到实验方法是可以发展变化的,增强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重点:

制作临时装片,归纳植物细胞结构。

难点:

以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成功地制作临时装片(“胆大心细”是成就一切实验的素质)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尊重事实是生物绘图的前提)。

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方法:

实验法教学设计第三节动物细胞2012.10.9教学目标①进一步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②提高制作以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

③设计实验、改革实验,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以此来体会科学探索的思想和方法是不断发展的;继续形成“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在“模拟制作”活动中,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重点:

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比较动植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难点:

制作临时装片过程中的刮取(首次观察自己身体上的细胞,学生感到既新鲜又好奇,取材关系到实验效果)细胞结构的观察(与植物细胞相比不易观察,略有难度);设计实验(应用以往的学习经验,是较高层次的学习)。

教学方法:

实验法教学设计教案序号12第四节:

细胞的生活新授课教学目标①学生能说出细胞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能够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②学生能够认同细胞生命活动具有物质基础。

③学生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

重点和难点重点:

①细胞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②学生能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

难点:

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能够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学生对于微观的知识缺乏感性的认识,难于理解。

)教学方法:

讲解和演示结合教学设计教案序号13第二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新授课第一节: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2012.10.20教学目标①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②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

③说出细胞分裂与细胞生长的关系。

④关注细胞的研究在防治癌症等方面的价值。

重点和难点重点:

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难点:

①生物体的长大除了靠细胞体积的增大,主要靠细胞数目的增加。

②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

教学方法:

讨论阅读法教学设计教案序号15第二节: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2012.10.23教学目标1.学生能说出组织的概念,能概述构成人体的组织是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能识别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3.学生会使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四种基本组织装片。

4.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初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重点和难点重点:

1.学生能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2.学生能从微观到宏观,从部分到整体,逐步对人体形成完整认识。

难点:

学生对细胞分化形成组织难以理解(因这是一个微观的动态过程,学生由于缺乏感性知识,认识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方法:

实验法教学设计第三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2012.10.25教学目标2.概述构成植物体的各种组织是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的,会识别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

2.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3.在说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时,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得到提高。

4.进一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重点和难点重点:

1.描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2.能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部分认识植物体,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得到提高。

难点:

植物的各种组织均由分生组织分化形成。

教学方法:

讨论法教学设计:

第三节单细胞生物2012.11.3教学目标1.学生能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2.学生会应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

3.学生通过上网查询和实验,提高自身的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探究实验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4.学生通过学习再次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5.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演示实验体验生命存在的美。

创新点和实践点:

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电脑网络等工具自主学习。

重点和难点重点:

学生能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难点:

学生通过学习再次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教学方法:

实验法教学设计教案序号20第三单元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2012.11.10教学目标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并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3.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

4.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重点和难点1.突出“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以及这些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特征。

2.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方法:

材料分析法教学过程第二节种子植物2012.11.13教学目标1.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4.参与收集种子和果实的活动,体验与人交流和合作。

重点和难点1.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2.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

实验总结法教学过程教案序号22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新授课第一节种子的萌发2012.11.15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结合生活经验及实验观察尝试着描述种子萌发的大致过程。

3.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井完成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4.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5.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增强爱护植物的情感。

重点难点:

1.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实验现象的分析。

2.抽样检测时正确的取样方法。

教学方法:

实验法教学设计第二节植株的生长2012.11.22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发育的过程。

2.初步学会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3.运用调查、访谈等的方法与他人交流,了解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4.通过植株生长过程的学习向学生渗透事物发展变化的观点。

5.通过学生亲手培育根尖和制作根尖的临时装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重点和难点1.测量数据的方法、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2.根尖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

3.通过合理施肥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的教育。

教学方法:

探究法教学过程引言:

你播下的种子都萌发成幼苗了吗?

一株小小的幼苗是怎样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的呢?

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了问题的情景,导入了新课。

第一部分:

根靠根尖向前生长的演示实验首先由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描述此实验设计的方案、实验的过程并把探究的结果在实物投影上展示:

取一只试管,把吸水纸围在试管的内壁上,取几粒菜豆种子,放在吸水纸与试管壁之间,管内注入清水,使吸水纸的一部分及种于的一部分浸在水中,放在温暖的地方,等幼苗长到一定长度时,选择其中的两株幼根长的比较直的幼苗,切去其中一株的根尖,几天后发现,被切去根尖的幼根不向前生长,另一株幼根却伸得很长。

取一支试管,把几粒菜豆种子放在湿润的吸水纸与试管壁之间,置于温暖处,等幼根长到一定长度时,选择长的比较直的两株幼苗,用毛笔分别在根上画上4条等距离的横线,几天后,会观察到横线的距离不相等了,而且越靠近根尖的地方,横线的距离越大。

此时生物课外小组的其他成员可进行补充,教师引导全班的其他同学对其中一些不清楚的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提问,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展开讨论,并得出结论:

根是靠根尖向前生长的。

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探究的结果进行及时的鼓励和评价,对有特色的创意,给予肯定,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二部分:

探究幼根生长最快的部位各小组以实验报告的形式,汇报交流各组探究活动的过程、现象和结论,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探究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各小组探究的数据不完全一致,需要共同分析原因、集思广益、展开讨论:

(1)各小组的测量数据出现差异时,原因是什么?

如何处理?

(2)如果探究活动只有你一个人做,只用一株幼苗够不够?

为什么?

最后师生达成共识:

根伸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幼根的生长情况不一样;线画的不够准确;记录的时间间隔不一样;培养的条件不同等;应当计算几组数据的平均值作为实验的结果。

如果只用一株幼苗作实验,偶然因素大多,易产生较大的误差。

在此基础上,各组之间进行评议。

评议内容包括:

设计是否合理、装置是否简便易行、步骤是否严谨、记录是否详实、结果的分析是否科学等。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给予每个小组以充分表达和交流的机会,不论实验成功与否,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科学创意都应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学生谈出设计思路。

对于不成功的小组,教师帮其分析原因,鼓励其课后重新探究,并结合自己了解的情况,通过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对实验中工作态度严谨认真,相互协作良好的小组予以表扬,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相互协作的科学精神对于实验成功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

观察根尖的结构学生先通过培养皿的玻璃,观察餐巾纸下面白色的根、毛茸茸的根毛以及根尖顶端黄色发亮的根冠。

再指导学生制作根尖的临时装片,具体方法是:

取长5cm左右的根尖,置于载玻片上,从根尖的中央纵切成之部分,将剖面向上,分别放在载玻片上,并加入一滴碘液,然后将另一片载玻片放在上面,这时教师先做示范,然后指导学生用拇指轻轻按压,使半个根尖变扁,然后轻轻将上面的载玻片拿去,加上水,盖上盖玻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根尖4部分的细胞特点是各不相同的,并能清楚地看到各部分之间是逐步变化的。

由于临时装片材料厚,对单个细胞的结构特点看不大清楚,再利用根尖的永久装片进行交替的观察,使学生较快地、准确地观察到根尖各部分的细胞结构(根冠细胞较大,排列疏松;分生区的细胞较小,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分生区以上的细胞逐渐伸长;再向上逐步过渡到有根毛的成熟区)。

根的生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较难以想像和理解,教师可提出探究的问题,进一步通过让学生观察CAI课件演示根尖各部分细胞的动态变化:

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一部分新细胞补充到因摩擦而受损的根冠,另一部分细胞迅速伸长,液泡渐大,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被挤到细胞的边缘。

停止伸长的成熟区,一部分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根毛。

随着根毛的不断产生,旧的根毛相继脱落,并且显示出中部导管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能从中理解根的形成是在根尖的生长和发育中完成的,从而让学生积极思维并归纳出:

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第四部分:

枝条是芽发育成的首先教师创设情景: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让学生体会其中的含义,再出示带有芽的枝条,请同学观察,进而引出枝条就是由芽发育来的,并引导学生观察动态展示芽发育成枝条的过程的CAI课件,以增强感性认识,然后教师提供叶芽的结构和枝条的图,将其贴在黑板上,让学生在粉笔画线将叶芽的各部分与发育成枝条的相对应部分连起来,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像的能力。

第五部分:

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组内先汇报交流调查的过程和结果,推选一位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互相补充完善。

教师再引导学生讨论施肥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次施肥不能太多,否则会出现“烧苗”的现象,甚至会导致植株的死亡;施肥时要注意浇水,以利于肥料的吸收和运输。

然后全班同学观察课外小组的同学课前做的甲、乙、丙、丁4瓶中培养的菜豆生长正常的幼苗和缺少氮、磷、钾的幼苗,并描述出它们的症状。

之后教师再出示几株幼苗,请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诊断,鉴别幼苗的病因,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及做法。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质疑:

一次施肥过多或过少,对植物及环境有什么影响?

“粪大水勤,不用问人”与“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有无科学道理?

等。

引导学生讨论出合理施肥的重要性,以此教育学生树立环保的意识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第六部分:

课堂小结教师用亲切的语言通过层层设问与同学进行交流:

你能描述幼根和枝条的生长过程吗?

你学会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吗?

你明确了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了吗?

在温馨氛围中让学生提纲挈领、理清思路,培养他们归纳的能力,既学到了知识又掌握了方法。

第七部分:

课外实践选择一种花卉的幼苗,购买适合的营养液,进行无土栽培,注意观察生长的状况,作好记录。

第三节开花和结果2012.12.4教学目标1.在自主性学习和科学探究活动中,概述出花的主要结构。

2.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测描述出传粉和受精的过程,从而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3.模拟人工辅助传粉,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

4.养成爱护花的良好习惯。

重点和难点1.雄蕊和雌蕊(花蕊)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

2.受精的过程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

3.爱花习惯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动。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教学设计教案序号28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新授课第一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2012.12.7教学目标1.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教学重难点1、探究绿叶能否在光下制造淀粉。

2、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

教材分析这是一节以实验为主的课。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不能简单地让学生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照猫画虎地完成实验,而应利用这个实验训练学生设计实验的技能。

可以在实验开始前,让学生先尝试设计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方案,然后对照教科书上的实验指导,找出自己设计的实验的不足。

然后引导学生讨论。

在讨论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每个实验步骤中包含的科学原理和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科学原理、科学方法,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

教学方法实验法教案序号29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新授课教学目标1.说明呼吸作用的过程。

2.阐明有机物对于生物体的重要作用。

3.认同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1、呼吸作用的过程。

2、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3、实验现象的分析。

4、实验的设计。

教材分析通过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引起学生对“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如何被利用的”问题的兴趣。

从细胞、器官不同水平阐述有机物是构成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让学生依次观察三个演示实验。

每观察完一个演示实验,都引导学生围绕实验现象和教科书上的讨论题展开讨论。

最后总结出呼吸作用的总反应式。

在此过程中,学生可学习运用归纳的方法。

对于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的内容,可以向学生提供各种类型的生物需要呼吸的实例,然后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类型生物与绿色植物之间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呼吸作用是绿色植物与其他所有生物的共同特征。

还可以让学生尝试能否举出不进行呼吸作用的生物实例,目的是帮助学生从反面论证所有的生物都必须进行呼吸作用的结论。

教学方法实验分析法教案序号30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新授课2012.12.13教学目标1.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动。

3.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重点和难点1、认识光合作用。

2、绿色植物在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3、探究活动的设计。

课时分配2课时教材分析通过生物呼吸和燃料燃烧都会消耗大气中的氧气,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为什么没有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明显增多,氧气含量降低的悬念,引起学生对大气中碳—氧平衡是如何维持的问题产生兴趣。

可将金鱼藻的放氧实验分成两步进行演示。

首先让学生观察光下金鱼藻放气泡的实验,引出光合作用除了能制造有机物还能制造什么物质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作出假设。

然后再做气体燃烧状况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结果推测金鱼藻放出的气体是氧气。

关于光合作用原料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对普利斯特利的三个实验先分别进行分析,再将分析结果综合起来考虑,得出光合作用不但能产生氧,而且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结论。

植物所产生的氧气除了满足自己生存的需要外,还可以供给其他生物使用。

建议教师在学生分析完三个实验后,尽可能引导学生的思维再上升一个层次。

即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

“普利斯特利为什么要设计三个实验,才能得出最终结论?

”目的是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综合看问题的意识,当一个现象由多种因素控制时,应当先研究一种因素,控制其他因素。

教案序号31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新授课2012.12.15教学目标1.描述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说出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2.运用调查的方法了解当地或我国某地的植被状况。

3.阐明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

4.设计绿化校园的方案。

5.形成爱绿、护绿的意识,积极参加绿化祖国的活动。

重点和难点重点:

懂得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意义,并能积极地参与美化祖国的活动。

难点:

唤起学生的危机感,激发起学生爱绿、护绿的保护意识。

课时分配2课时教材分析本章的教学重点主要不是知识目标。

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了解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和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形成爱绿、护绿的意识,积极参加绿化祖国的活动。

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组织好调查、设计和课外实践这三个学生活动。

这三个活动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相关技能的训练,具有重要意义,要认真组织实施。

还要特别关注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章是这册教材的最后,时近期末。

所列调查和设计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也为教师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提供了方便。

因此,应把评价一并考虑在教学实施之中。

教师可组织学生自学有关植被类型的知识。

例如,通过录像和幻灯片等媒体,让学生了解各种植被类型,描述各种植被类型的特点。

从动态的角度演示我国(或某地区、或家乡)植被的变化情况,为学生提供其他资料,便于学生讨论我国植被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可以进行横向比较(通过观察各国的植被分布地图,让学生粗略计算,并列表比较我国与其他国家人均占有绿地或森林的面积,或者我国不同地区人均占有绿地或森林的面积),也可以纵向比较(通过计算、列表比较建国以来各时期我国人均占有绿地或森林的面积)。

或者组织学生撰写、宣读小论文,开小辩论会,了解我国植被破坏的严重程度,唤起学生的危机感和保护意识。

荐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1](精选范文)荐生物的分类教案(精选范文)荐高中生物全套教案荐初二生物下册教案荐高中生物全册教案集(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