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练习含答案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66710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8.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练习含答案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练习含答案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练习含答案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中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练习含答案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中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练习含答案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练习含答案及答案.docx

《中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练习含答案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练习含答案及答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练习含答案及答案.docx

中考语文文言文培优练习含答案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

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汪圣锡应辰端明①,本玉山县弓手子。

喻樗②子材为尉,尝授诸子学。

呼视之,状貌伟然,不类常儿。

问:

“能属对否?

”曰:

“能。

”曰:

“马蹄踏破青青草。

”应声曰:

“龙爪拿开白白云。

”喻大惊异,曰:

“他日必为伟器。

”留授之学,且许妻以子。

后从张横浦③游,学益进。

年十八,魁天下。

天资强敏,记问绝人。

其帅福州,始谒庙,有妪持牒立道左命取视之累千百言皆枝赘不根。

即好谕曰:

“事不可行也。

”妪呼曰:

“乞详状。

”公笑曰:

“尔谓吾不详耶?

”驻车还其牒,诵之不差一字。

(选自周密《齐东野语》,有删改)

(注释)①汪圣锡应辰端明:

汪圣锡,字应辰,为端明殿学士。

②喻樗:

祖籍南昌,字子材。

③张横浦:

即张九成,宋代理学家。

1.选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不类常儿/佛印绝类弥勒

B.能属对否/属予作文以记之

C.天资强敏/赏赐百千强

D.记问绝人/往来而不绝者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

有妪持牒立道左命取视之累千百言皆枝赘不根

3.结合选文,说说汪圣锡为什么能够“年十八,魁天下”。

【答案】

1.A

2.有妪持牒立道左/命取视之/累千百言/皆枝赘不根

3.①天资强敏:

小的时候就体现出极强的天赋,对对子对答自如;(或:

记忆力超群:

对于老妇人的内容芜杂的状子能一字不差地背下来)②好学:

师从喻樗、张横浦,学业愈加精进。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翻译。

A、两个“类”都是像的意思;B、撰写/同“嘱”,嘱咐;C、很/有余;D、超过/间断,停止。

故选A。

23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可以根据虚词、语气词及句意进行做答。

“有妪持牒立道左命取视之累千百言皆枝赘不根”翻译为有个太婆拿着文书站在路边,他命人取来看完,大约上千字,内容芜杂,看不出重点,根据翻译可断句为:

有妪持牒立道左/命取视之/累千百言/皆枝赘不根。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提炼。

可从文中“天资强敏,记问绝人。

”、“后从张横浦③游,学益进”、“喻樗②子材为尉,尝授诸子学。

呼视之,状貌伟然,不类常儿。

”等句子进行概括,即天资聪颖,记忆力超群;受到喻樗、张横浦的点拨,学业更加精进。

【点睛】

译文:

端明殿学士汪圣锡名应辰,本是玉山县弓手的儿子,喻樗任玉山县尉时,曾教授诸子学习。

喻樗叫来看看,长相很帅,和平常的孩子不一样,就问他会不会对对子。

汪答说会,于是出了上联:

“马蹄踏破青青草”,汪应辰应声答道:

“龙爪拿开白白云”。

喻樗大为惊异,说:

“今后一定能成伟器”,于是留他就学,还把女儿许配给他。

后来汪跟张横浦交游,学问更加进步。

汪十八岁的时候,就做了状元。

汪天资聪颖,记性超人。

他主管福州的时候,下属听说他的名声,就想试试他。

他刚到孔庙拜谒,有个太婆拿着文书站在路边。

他命人取来看完,大约上千字,内容芜杂,看不出重点。

不过他马上批示说,所说的事不可行。

太婆喊叫说,请给个详细的说法。

汪公笑笑说,你觉得我不清楚吗?

于是停车把文书还给太婆,然后背了一遍,一字不差。

2.仇香者,陈留人也。

至行①纯嘿②,乡党无知者。

年四十,为蒲亭长。

民有陈元,独与母居。

母诣香告元不孝,香惊曰:

“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至耳。

母早时守寡,养人遗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年之勤乎!

”母涕泣而起。

香乃亲到元家,陈人伦孝行。

元感悟,卒为孝子。

考城令王奂闻之曰:

“枳棘非鸾凤所集,百里非大贤之路。

”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香学毕归乡里,虽在宴居,必正衣服,竟日不见其喜怒声色之异。

不应征辟③,卒于家。

(注)①至行:

高尚的德行。

②嘿:

同“默”,闭口不说话。

③征辟(bì):

征召、推举做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为蒲亭长(___________)

(2)枳棘非鸾凤所集(__________)

2.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2处)

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

3.翻译句子。

(1)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彭端淑《为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三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仇香有哪些“至行”?

请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担任

(2)栖息,停留

2.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

3.

(1)于是(王奂)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学习。

(2)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上那个穷和尚吗?

(3)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强权不能屈服他的意志。

4.

(1)不偏听偏信,善于说服别人

(2)亲民(3)不慕名利(4)讲究仪容仪表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翻译,需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本题中,“为”翻译成:

担当,“集”翻译成:

栖息,停留。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可以根据文言虚词、语气词以及句意进行做答。

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翻译为:

我最近经过陈元的房舍,院落整理得干干净净,耕作也很及时,据此断句为:

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

3.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以及特殊句式的语序调整。

(1)句难度不大,奉:

俸禄;以:

用,译文:

于是(王奂)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学习;

(2)句中的鄙翻译为边,边界,需要注意它的反问语气,译文:

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上那个穷和尚吗?

(3)句是省略句,要将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译文:

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强权不能屈服他的意志。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从文中“至行①纯嘿②,乡党无知者”、“香乃亲到元家,陈人伦孝行。

元感悟,卒为孝子。

”、“香学毕归乡里,虽在宴居,必正衣服,竟日不见其喜怒声色之异。

不应征辟③,卒于家。

”等句子可以归纳出仇香的“至行”,即品德高尚、不慕名利、善于说服别人、讲究礼仪。

【点睛】

译文:

有一个叫仇香的陈留人,虽德行高尚,但沉默寡言,乡里无人知道他。

年龄四十岁时,担任蒲亭亭长。

有个叫陈元的老百姓,一个人和母亲同住,他的母亲向仇香控告陈元忤逆不孝。

仇香吃惊地说:

“我最近经过陈元的房舍,院落整理得干干净净,耕作也很及时,说明他不是一个恶人,只不过没有受到教化,不知道如何做罢了。

你年轻时守寡,抚养孤儿,劳苦一生,而今年纪已老,怎能为了一时的恼怒,抛弃多年的勤劳和辛苦?

陈元的母亲哭泣着起身告辞。

于是仇香亲自来到陈元家里,教导伦理孝道,讲解祸福的道理。

陈元感动省悟,终于成为孝子。

考城县令王奂听说了这件事,说:

“荆棘的丛林,不是鸾凤栖身之所,百里之内的县府官职,不是大贤的道路。

”于是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

仇香在太学学成,回归乡里,即令是在闲暇无事的时候,也一定是衣服整齐。

平常,从来看不见仇香因喜怒而改变声音脸色。

他不接受官府的征聘,后来在家里去世。

3.杜祁公衍①,越州人,父早卒,遗腹生公,其祖爱之。

幼时,祖父脱帽,使公执之,会山水暴至,家人散走,其姑投一竿与之,使挟以自泛。

公一手扶竿,一手执帽,漂流久之,救得免,而帽竟不濡。

前母有二子,不孝悌,其母改适②河阳钱氏。

祖父卒,公年十五六,其二兄以为母匿私财以适人,就公索之,不得,引剑斫之,伤脑。

走投其姑,姑匿之重橑③上,出血数升,仅而得免。

乃诣河阳,归其母。

继父不之容,往来孟、洛间,贫甚,佣书④以自资。

尝至济源,富民相里氏奇之,妻以女,由是资用稍给。

举进士,殿试第四。

及贵,其长兄犹存,待遇甚有恩礼。

二兄及钱氏、姑氏子孙,受公荫补官者数人,仍皆为之婚嫁。

(选自司马光《涑水记闻》)

(注释)①杜祁公衍:

杜行,別称祁公,北宋名臣。

②适:

女子出嫁。

③重橑(lǎo):

房屋重叠处的夹层。

④佣书:

受雇抄写书札。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父早卒,遗腹生公故余虽愚,卒获有所

B.会山水暴至闻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C.其二兄以为母匿私财以适人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D.尝至济源尝贻余核舟

2.结合你的感受,写一则批注,评价杜行。

3.能否认为本文是杜行的传记?

请运用传记的知识阐释。

【答案】

1.D

2.示例1:

杜衍命运多舛,是遗腹子,又遭遇母改嫁、祖父卒、二兄索财追杀等悲惨之事。

但与生俱来的刚强、坚忍,帮助他渡过劫难,赢得贵人相助,获取功名。

不经一番彻骨寒,哪得梅花扑鼻香?

杜衍这段渡尽劫难修成正果的经历,实在是人间一段佳话。

示例2:

杜衍一生颇具传奇色彩。

幼年时,他在洪水中漂流很久得救,手中的帽子竟不被打湿;十五六岁,被二兄用剑伤脑,出血数升,却能幸免于难;无依无靠,佣书自资:

富贵后还能以德报怨,帮助曾经伤害他的人。

这一系列传奇的经历,既是他天性纯良、仁义的体现,也是命运之神的垂怜。

杜衍超越常人之举,令人感佩。

3.示例1:

能。

传记强调真实性,杜衍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作者按时间顺序,记录了杜衍人生的重要经历。

传记用事实说话,作者将情感隐藏在叙述中,不加评论。

传记表现人物言行,本文杜衍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因此,可以把本文作为杜衍的传记。

(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2:

不能。

真实是传记最基本的要求,虽然本文的形式、内容及写法和传记这种文体很接近,但文中所写之事的时间不具体。

本文的出处一—《涑水记闻》没有证据表明记录的是真实信息,也不能据此判定本文所写之事是真实的。

因此,不能简单认为本文就是杜衍的传记。

(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

A死/最终;B遇到/聚集;C认为/把……当作……;D均为“曾经”的意思。

故选D。

2.考查学生写批注的能力。

首先明确批注是表达自己意见、见解和感悟的词语,在解答此类题目时,要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所表达的情感。

本文写了杜衍的一生,虽然经历了艰难,但最终克服困难取得了成功。

据此写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即可。

3.考查对传记问题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是,先表明的自己的态度,“同意”或者“不同意”,然后从传记的基本要求作答,结合文章内容进行表述,本文所写的人物-杜衍是历史上出现的人物,所以由真实可考查;但是根据具体时间去考究,这个时间又是不真实的,所以也可以认为不是传记;不管从哪个角度去分析,结合传记的要求和文章的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

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

传记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传记常被人们当史料看待。

一般由他人记述,亦有自述生平者,称“自传”。

传记大体分两大类:

一类是以记述翔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

;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传记作者在记述传主事迹过程中,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某些情感、想象或者推断,但和小说不同,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点睛】

参考译文:

杜祁公衍,越州人,父亲去世早,是个遗腹子,他的祖父很喜爱他。

小时候,祖父摘下帽子,让他拿着,恰逢山洪暴发,家里人四散逃跑,他的姑姑投入一竿给他,让他夹持着在洪水中漂流。

他一手扶持竿,一只手拿着帽子,漂流了很久,得到救助才幸免于难,而帽子竟一点没有沾湿。

他的前母(继室所生的子女对父亲前妻的称呼)有两个儿子,不孝顺友爱,他的母亲改嫁到河阳钱氏。

祖父去世时,他十五六岁时,他的两个哥哥认为母亲藏匿自己的财产来满足他,就公然向他索要,没有得到,就用剑砍他,伤到了他的头部。

(后来)去投奔他的姑姑,姑姑让他隐匿到房屋重叠的夹层处,流了很多血,才免于一死。

于是到河阳,回到他的母亲身边。

继父不怎么待见他,只好在孟、洛等地流浪,过得很穷苦,靠给人抄书来养活自己。

曾经到达济源,富民相里氏对他感到很惊奇,就把女儿嫁给他,因此经济上才宽裕一些。

后来考中进士,殿试第四。

等到他显贵后,他的大哥哥还活着,他待大哥哥很有礼节。

两兄弟和钱氏、姑氏的子孙,受他恩荫而被补授官职的有好几个人,并且都为他们操办婚姻大事。

4.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之弟扬干乱行曲梁,魏绛①戮其仆②。

晋侯怒,谓羊舌赤③曰:

“合诸侯,以为荣也。

扬干为戮,何辱如之?

必杀魏绛,无失也!

”对曰:

“绛无贰志,事君不辟难,有罪不逃刑。

其将来辞,何辱命焉?

”言终,魏绛至,授仆人书,将伏剑。

士鲂、张老止之。

公④读其书曰:

“臣闻师众以顺为武,军事有死无犯为敬。

君合诸侯,臣敢不敬?

君师不武,执事不敬,罪莫大焉。

臣惧其死,以及扬干,无所逃罪。

不能致训,至于用钺。

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公跣而出,曰:

“寡人之言,亲爱也。

吾子之讨,军礼也。

寡人有弟,弗能教训,寡人之过也。

子无重寡人之过,敢以为请。

晋侯以魏绛为能以刑佐民矣,与之礼食⑤,使佐新军。

(选自中华书局《左传》,有删节)

(注释)①魏绛:

晋国中军司马,主管军法。

②仆:

指驾车的人。

③羊舌赤:

与后文的士鲂、张老同为晋国大臣。

④公:

指晋侯。

⑤礼食:

国君在太庙宴请臣子。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失也失:

耽误

B.其将来辞辞:

陈说

C.吾子之讨讨:

处罚

D.子无重寡人之过重:

看重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见于司寇

A.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B.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C.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D.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侯在曲梁举行盟会,大会诸侯,扬干扰乱了军队行列,魏绛杀了他的车夫。

B.魏绛不惧晋侯问罪,主动来见晋侯,却遭将士伏击,幸得士鲂、张老二人解救。

C.魏绛认为军中将士要服从命令,宁死也不应触犯军纪,所以一定要从严治军。

D.晋侯了解了魏绛的心意后,承认了自己的过失,不但没有杀魏绛,还重用他。

4.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绛无贰志,事君不辟难,有罪不逃刑。

【答案】

1.D

2.C

3.B

4.魏绎没有二心,侍奉君主不躲避危难,有了罪责不逃避惩罚。

【解析】

1.试题分析: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比如本题中的“尝”是“曾经”;“方”是古今异义词,“才”的意思。

语句“子无重寡人之过”中的“重”是“重新,再次”的意思,不是“看重”。

故答案为

D。

2.试题分析:

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

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语句“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的意思是:

我的罪很重,哪里敢不服从刑罚而使君王发怒?

就让司寇判我死罪吧。

据此,正确的句读是:

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故答案为C。

3.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依据选项内容与原文内容进行比对作答。

依据“言终,魏绛至,授仆人书,将伏剑”的意思是:

魏绛就到了,交给奏事官一封信,就要用剑自杀。

故B项中的“却遭将士伏击”的理解是错误。

据此,答案为B。

4.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

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在此题中,要注意“贰志(二心)、事(侍奉)、辟(通‘避’,躲避)、刑(刑罚)”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点睛】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参考译文:

晋侯的弟弟扬干在曲梁扰乱军队行列,魏绛杀了他的车夫。

晋侯发怒,对羊舌赤说:

“我认为召集诸侯会盟是荣耀的事。

现在扬干被羞辱,我们何时受过这等羞辱?

我一定要杀掉魏绛,不要耽误了!

”羊舌赤回答说:

“魏绛没有二心,侍奉君主从不躲避危难,有了罪责也不逃避惩罚。

他会来陈说情况的,何必劳驾您下命令呢?

”话刚说完,魏绛就到了,交给奏事官一封信,就要用剑自杀。

士鲂、张老劝阻了他。

晋侯读他的信,信上说:

“我听说军队以服从命令为武,军人做事以宁死不触犯军纪为敬。

您召集诸侯会盟,我怎么敢不恭敬?

君主的军队不服从军令,办事的人不严格执法,没有比这更大的罪过了。

我害怕自己因不严格执行军法而犯死罪,所以惩治了扬干,这罪过无可逃避。

事先我没能进行教导,以至于要动用大刑。

我的罪很重,哪里敢不服从刑罚而使君王发怒?

就让司寇判我死罪吧。

”晋侯光着脚跑出来,说道:

“我之前说的话,是因为宠爱自己的兄弟。

你处罚扬干的车夫,是执行军法。

我有弟弟,却没有教导好,这是我的过错。

请你不要让我再次犯错,拜托你了!

晋侯认为魏绛能够用刑罚来治理百姓,就在太庙宴请魏绛,并让他担任新军副帅。

5.文言文阅读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此石经始禹凿①;河中漱广②,夹岸崇深③,倾崖返捍④,巨石临危,若坠复倚。

古之人有言:

“水非石凿,而能入石。

”信哉!

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⑤.其水尚奔浪万寻⑥,悬流千丈,浑洪赑怒⑦,鼓若山腾⑧,浚波颓垒⑨,迄于下口。

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⑩。

(选自郦道元《河水龙门》)

(注释)①经始:

开始。

禹:

治水的大禹。

②广:

开阔。

③崇深:

高深。

④捍:

捍卫。

⑤深:

深处。

悸:

惊动。

魄:

心魂。

⑥寻:

古代八尺为一寻。

⑦浑洪:

水势浩大。

籲(bi):

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

⑧鼓:

鼓荡。

山腾:

像山腾起。

⑨浚(jCin)波:

大的波浪。

⑩慎子:

慎到,战国时人,著有《慎子》,说:

“河下龙门,其流,驶如竹箭,驷马追之不及。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沿溯阻绝

(2)哀转久绝

(3)河中漱广

(4)窥深悸魄

2.翻译下列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水流交冲,素气云浮。

3.侧面描写是两文共有的写作手法,请从两文中各找一句,并说说其作用。

4.甲乙两文都写了水,试比较两文中水的特点的异同。

【答案】

1.①逆流而上;②消失;③冲击,冲荡;④看,望.

2.①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②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

3.甲文:

例1: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作用:

突出山的高峻、连绵.

例:

2: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作用:

突出水的湍急.“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目沾裳”作用:

突出三峡秋景的萧瑟、凄凉的特点.

乙文:

例1:

“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作用:

突出水流急,水雾大.

例:

2:

“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作用:

突出水的湍急.

4.答案示例:

①相同点:

两文中的水都有急、大的特点.不同点:

甲文中除了写出夏水急、大的特点外,还写出了春冬之水清静(清澈)的特点.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

一天正赶上有一家人宴请宾客;溯:

逆流而上。

②句意为:

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些;绝:

消失。

③句意为:

河中水流湍急;漱:

冲击,冲荡。

④句意为:

往云雾的深处望去真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感觉;窥:

看,望。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第一句话,注意“虽”,即使;“奔”,飞奔的马。

第二句话,注意“冲”,冲击;“素”,白色。

3.此题考查学生对两段文字侧面描写的认识,侧面描写的作用是衬托。

结合甲乙两文举出例子即可。

如“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作用:

突出水的湍急。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目沾裳”作用:

突出三峡秋景的萧瑟、凄凉的特点。

乙文“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作用:

突出水的湍急。

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准确理解两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描写水的语句,然后再分析相同和不同之处。

甲文中描写水的语句是“夏水襄陵”“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乙文中描写水的语句是“其中水流交冲”“其水尚奔浪万寻,悬流千丈”;根据这些语句来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

【甲】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传说中这块石头当初是大禹所凿,河疲乏被水冲击而变得开阔,两岸高深,倾斜的山崖像是返过来保卫着河水,巨大的石头居高临下,好像要坠落下来却又倚靠在山崖上。

古人曾说:

“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够进入石头中。

”确实是这样!

龙门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在远处行走的人,好像是被雾气缠绕,往云雾的深处望去,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感觉。

河水激起万重浪,有如瀑布千丈,河水好像愤怒的赑(古时一种动物),波浪像崇山峻岭,激流交叠,直奔下游而去。

我这才知道,慎子乘竹筏下龙门的时候,四匹马拉的车也绝对追不上。

6.(题文)阅读《醉翁亭记》,完成小题。

(13分)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