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数学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 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64192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14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上数学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七上数学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七上数学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七上数学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七上数学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上数学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 教案.docx

《七上数学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上数学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 教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上数学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 教案.docx

七上数学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案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教案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有多姿多彩的图形,直线、射线、线段,角的度量,角的比较与运算.

教材从生活中常见的立体与平面图形入手,通过实例,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使学生经历对几何体的研究的数学活动过程,认识一些常见的几何体及点、线、面的一些特征和性质;通过裁剪、展开、制作及从不同方向看等活动,在几何体与平面图形的转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实例,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使学生经历对简单的平面图形直线、射线、线段与角的研究的数学活动过程,通过动手画图、线段的大小比较及角的度量、比较与运算等活动过程,理解并掌握这些图形的一些简单性质,感受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平面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经历探究物体的形状与几何体的关系过程,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得出立体图形.

(2)经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换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互相转化的技能.

(3)经历对点、线、面、体关系的研究的数学活动过程,建立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

(4)经历画图等数学活动过程,掌握直线和角的一些简单性质;掌握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表示方法;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5)在现实情境中,探索两条线段、两个角的比较方法及比较的结果,探索线段与线段之间、角与角之间的数量关系.

(6)认识线段的等分点,角的平分线、角角和补角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会用掌握的几何体知识描述现实物体的形状,在探索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中,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学会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抽象概括出数学原理.

(3)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合理的想象,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能在现实物体中,发现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5)能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6)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实验验证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能独立地或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运用数学知识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2)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培养和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体验数学活动中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

(1)掌握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学会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掌握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性质,掌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会用符号表示直线、射线和线段,会比较线段的大小,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了解两点距离的定义.

(3)会用符号表示一个角,学会度量一个角,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理解角的平分线的定义,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确定几个角的运算关系.

2.难点:

(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互相转化.

(2)从现实情境中,抽象概括出图形的性质,用数学语言对这些性质进行描述.

3.关键:

(1)从实际出发,用直观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图形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结合具体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课时划分

4.1多姿多彩的图形4课时

4.2直线、射线、线段3课时

4.3角5课时

数学活动2课时

回顾与思考2课时

4.1.1多姿多彩的图形

第1课时4.1.1几何图形

(1)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6~118页.

1.知识与技能

(1)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得出几何图形,正确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2)能把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进行研究和处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提高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2)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形成自觉、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敢于面对学习困难的精神,感受几何图形的美感;

(2)倡导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精神,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能从小组交流中获益,并对学习过程进行正确评价,体会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

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是重点.

2.难点: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是难点.

3.关键:

从现实情境出发,通过动手操作进行实验,结合小组交流学习是关键.

教具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几何体模型,墨水瓶包装盒(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及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课本图4.1-5的教学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观察课本116页图4.1-1

2.提出问题:

在同学们所看的图中,有哪些是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

二、新授

1、几何图形

(1)指定一名学生回答问题,并能正确说出这些几何图形的名称.

教师活动:

纠正学生所说几何图形名称中的错误,并出示相应的几何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

(2)从整体、不同侧面、从棱、顶点等局部分别观察117页图4.1-2

(1)看到些什么图形?

(3)定义:

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称为几何图形。

2.立体图形的概念.

(1)学生活动:

看课本图4.1-3后学生思考:

这些物体给我们什么样的图形的形象?

(棱柱和棱锥)

(2)定义:

各部分不都在同一个平面内的几何图形叫做立体图形。

如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都是立体图形.

(3)练习:

完成118页图4.1-4中的思考题.

3.平面图形的概念.

(1)各部分都在同一个平面内的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如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都是平面图形。

(2)练习:

课本第118页图4.1-5中包含哪些平面图形?

注:

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不要求给出完整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4、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1)虽然它们是两类不同的几何图形,但它们是相互联系的,立体图形中某些部分就是平面图形。

一个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可以是一个平面图形;可以把立体图形进行适当的裁剪,把它展开成平面图形,或者把一个平面图形复原成立体图形,即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可以互相转换.

(2)练习:

课本第119页练习题

三、课堂小结

1.本节课认识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2.一个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可以是一个平面图形;可以把立体图形进行适当的裁剪,把它展开成平面图形,或者把一个平面图形复原成立体图形,即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可以互相转换.

注:

小结可采取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由学生归纳,教师进行评价、补充.

四、作业布置

课本第123页至第123页习题4.1第1~3题.7—8题

第2课时4.1.1几何图形

(2)

教学内容:

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课本第119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了解为什么要从不同方向看.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

3、能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4、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难点:

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看正方体及简单组合体的平面图

教学重点

识别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你学过《题西林壁》吗?

请学生背诵苏东坡并说说诗中意境。

(课本第125页第9题)

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中挖掘蕴含的数学道理.

二、新课

1、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

出示课本图4.1-7

(1)中所示工件模型,

(1)从不同方向看:

让学生从不同方向看.

(2)提出问题.

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你们会得出什么样的平面图形?

能把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来吗?

(3)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学生活动:

让学生从不同方向看工件模型,独立画出得到的各种平面图形.

②进行小组交流,评价各自获得的结论,得出正确结论.

③指定三名学生,板书画出的图形.

(4)完成课本第119页下面的探究

在小组中独立完成课本第119页的探究题,然后进行小组交流,评价.

2、画图表示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立体图形

以长方体为例说明画法

(1)观察一个长方体,从长、宽、高方面说出从不同方向可以看到哪些部分

从正面看(主视图):

可以看到长方体的长和高

从左面看(左视图):

可以看到长方体的宽和高

从上面看(俯视图):

可以看到长方体的长和宽

(2)三视图的关系

根据前面的观察可知:

主视图与左视图都能看到高

主视图与俯视图都能看到长

左视图与俯视图都能看到宽

(3)三视图的画法

由三视图之间的关系可以这样来画从不同方向所看到的图形:

高高面

从正面看(主视图)看

(左视图)

 

长宽

 

宽从上面看(俯视图)

 

三、练习:

完成课本第120上的练习第1题

四、课堂小结

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及所看到的图形的画法

五、作业布置

课本第124页4、9、10、13题、

 

第3课时4.1.1几何图形(3)

教学内容:

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课本第120页)

教学目标:

1、能直观认识立体图形和展开图,了解研究立体图形方法。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4、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认识到许多数学研究的原型都源于生活实际,反过来,众多的实际问题也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

教学难点:

了解基本几何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的关系,体会一个立体按照不同方式展开可得到不同的平面展开图。

教学重点

正确判断哪些平面图形可以折叠为立体图形;某个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可以是哪些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

准备一些硬纸板,大小一样的长方体纸盒。

7.操作试验.

教学过程

一、回顾

你还记得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吗?

二、新课

1、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

(1)学生活动:

让学生把准备好的墨水瓶包装盒裁剪并展开,并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得出一个长方体它的平面展开图具有的一个特征:

多样性.许多立体图形都能展开成平面图形.

(2)学生活动:

观察展开图,看看它的展开图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

再把展开的纸板复原为包装,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3)相互比较:

你的长方体的展开图与其他同学的是否一样?

2、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特点

(1)由6个小长方形组成

(2)有三组相对的面

(3)相对两面的特征

 

上图中的A和B所在的面都是长方体的一组相对的面。

3、其它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教科书112页探究,先请学生猜测结论,再动手操作(把四个图用纸复制下来,然后折一下,看看你的猜测对不对。

三、练习

课本第121页第2题

四、小结

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及其特点

五、作业布置

124页第5、6、11、14题

六、教学后记

第4课时4.1.2点、线、面、体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1页至第122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几何体、平面和曲面的意义,能正确判定围成几何体的面是平面还是曲面;

(2)了解几何图形构成的基本元素是点、线、面、体及其关系,能正确判定由点、线、面、体经过运动变化形成的简单的几何图形.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点、线、面、体的关系的数学活动过程,提高空间想像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运动变化的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本节课的数学活动过程,养成主动探索、求知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中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

正确判定围成立体图形的面是平面还是曲面,探索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是重点.

2.难点:

探索点、线、面、体运动变化后形成的图形是难点.

3.关键: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进行探究学习是本节课的关键.

教具准备

长方体、圆柱体模型,投影机和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一个长方体模型(粉笔盒),请同学们认真观察.

2.提出问题:

这个长方体有几个面?

面和面相交成了几条线?

线和线相交成几个点?

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在小组讨论中,评价并修正自己的结论.

各小组学生公布自己小组讨论后的结论.

教师活动:

在探索问题解决方法和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及时给予指导,教师对学生分布的答案作鼓励性评价.

二、新授

1.几何体

(1)长方体是一个几何体,我们学过的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都是几何体.简称为体。

(2)几何体的分类

几何体分为柱体、锥体和球三类

柱体包括棱柱和圆柱

锥体包括棱锥和圆锥

2、面

(1)包围着体的是面,

(2)面的分类

提出问题:

观察长方体和圆柱体,说出围成这两个几何体的面有哪些?

这些面有什么区别?

通过对上面问题的解决,给出面的分类:

平面和曲面.

3、点、线、面、体的关系

(1)借助实例说明:

用笔写字,电视屏幕上的画面、大型团体操的背景图案等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2)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组成的,点是构成图形的的基本元素

三、课堂小结

1.本节课我们主要探究了几何体的形成:

由平面和曲成围成一个几何体.

2.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3.体验了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四、作业布置

课本第152页第1~4题.

 

第5课时4.2直线、射线、线段

(1)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8页至第129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逐步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

2、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性质,并能初步应用;

3、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在图形的基础上发

展数学语言.

5、初步体验图形是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

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重点:

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学会正确表示直线、射线、线段,逐步使学生懂得几何语句的意义并能建立几何语句与图形之间的联。

难点:

能够把几何图形与语句表示、符号书写很好的联系起来。

教具准备

打好小洞的10cm长,1cm宽的硬纸条和装有揿扣,边长为15cm的正方形纸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要在墙上钉一根本条,使它不能转动,至少要钉几颗钉子?

2、经过一点O画直线,能画出几条?

经过两点A、B呢?

二、新授

1、直线的性质(直线公理)

(1)由引入内容易得:

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简述为: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寻找生活中直线性质应用的例子.

想一想: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应用的直线的性质?

学生回答(只要答案合理,教师都给以肯定的评价).如砌墙在两个墙脚各插一根本桩拉一条直的参照线,植树时定出两个树坑的位置就能使同一行的树在同一直线.

2.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

(1)直线、射线、线段都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

(2)直线、射线、线段都可以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依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注意:

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射线时,字母是有顺序的,写在前面的字母表示射线的端点.

3、点、线的关系

(1)点与直线:

点在直线上(直线经过点)、点在直线外(直线不经过点)

(2)两直线相交:

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称这两条直线相交。

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

(3)射线、线段与直线:

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129页练习.

注:

此练习请四个同学进行板书,教师巡视学生完成的情况给予评价,并请学生作出自我评价.

2.提出问题:

下图中,有几条直线?

几条射线?

几条线段?

说出它们的名称.

注:

此题在学生完成后,教师再行讲评,并对学生的完成情况作出适当、肯定的评价.

3.读下列语句,并按照语句画出图形:

(1)直线L经过A、B两点,点B在点A的左边.

(2)直线AB、CD都经过点O,点E不在直线AB上,但在直线CD上.

注:

此例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中交流和自我评价,然后教师进行讲评.

四、课堂小结

1.提问:

直线的性质是什么?

如何表示直线、射线、线段?

2.本节课还学习了根据语句画图,知道了每一个语句都对应着一个几何图形.

五、作业布置

课本第132页习题4.2第2、3、4、11题.

 

第6课时4.2直线、射线、线段

(2)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9页至第130页.

教学目标

1、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2、会比较线段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重点:

线段大小比较。

难点:

用几何语言描述画图过程。

教具准备

教学用三角板、圆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怎样比较两位同学的身高?

二、新课

1、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问题:

如何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a?

已知:

线段a

求作:

线段AB,使AB=a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补充.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总结.指出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有两种方法:

方法1:

画法:

(1)作射线AC,

(2)在射线AC上截取AB=a.

线段AB就是所要画的线段。

(教师边说边示范尺规作图)

方法2:

先量出线段a的长度,再画一条等于这个长度的线段.

2、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

(1)怎样比较两位同字的身高?

(2)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

学生分组活动,讨论、实践、交流.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活动,倾听学生的交流,指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共同总结出两种方法:

(1)度量法:

先量出两条线段的长度,然后根据它们的长度比较大小

(2)叠合法.

用圆规截取的方法,使两条线段的一个端点重合,观察另一端点的位置,从而判断它们的大小。

随意画两条线段,用以上两种方法分别作示范比较。

比较线段a、b的大小有三种可能结果:

a>b、a

三、练习

课本131页练习第1题

四、课堂小结

1、线段的画法

2、会比较线段的大小

五、布置作业

131页练习第1题,

133页(习题)6、7题

提示:

注意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图中的相关线段

 

第7课时4.2直线、射线、线段(3)

教学内容

课本第130页至第130页.

教学目标

1、理解线段的和、差,

2、会画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和、差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重点:

画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和、差是重点。

难点:

用几何语言描述画图过程是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用三角板、圆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如图1,点C是线段AB上的一点,图中有哪几条线段?

2、如图2,点C、D、E在线段AB上

(1)图中有几条线段?

(2)如果在A、B两车站之间有三个小站C、D、E,那么要准备几种不同票价的车票?

要准备几种不同的车票?

(3)延长BA和AB,图中共有几条不同的射线?

图中共有几条可以用字母表示的射线?

(特别强调:

射线AC、AD、AE、AB是同一条射线的不同表示方法,只能算一条射线)

二、新课

1、线段的和差

(1)图1中的三条线段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AB=AC+BC

BC=AB-AC

AC=AB-BC

(2)如图1,已知AB=5,BC=3,求AC

2、线段和差的画法

已知:

线段a和b

求作:

线段AB,使AB=2a-b

作法:

(1)作射线AM;

(2)在射线AM上顺次截取AC=CD=a;

(3)在线段AD上截取DB=b。

线段AB就是所要画的线段。

三、练习

课本131页练习第1题

四、课堂小结

1、线段的和、差

2、线段的和差的画法

五、布置作业

131页练习第2题,

133页(习题)5、9题

第8课时4.2直线、射线、线段(4)

教学内容

课本第130页至第131页.

教学目标

1、掌握线段中点、三等分点等的定义,能用符号语言表达;

2、理解线段的性质(线段公理),掌握两点距离含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线段的中点及符号表示

难点:

中点的几何语言表达及线段性质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如图1,图中的三条线段有什么数量关系?

二、新课

1、线段的中点

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线段的中点。

∵C是AB的中点

∴AC=BC

AC=

AB,BC=

AB

AB=2AC,AB=2BC

2、线段公理

(1)完成课本第131页上的思考题

(2)由思考题归纳得出结论:

(线段公理)

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简单说成: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两点的距离

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强调:

距离是指线段的长度而不是线段。

4、归纳总结4.2节所学知识

(1)直线:

表示、直线公理、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2)射线:

射线的表示

(3)线段:

线段的表示、线段的画法(画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线段的大小比较

线段的和差、线段的中点、线段公理

(4)相交直线及交点、两点的距离

三、课堂练习

1、线段AB=8cm,C是AB的中点,D是BC的中点,A、D两点间的距离是_____cm.

2、如图1,线段、射线或直线的条数是(   )

图1

A五条线段,三条射线          B一条直线,三条线段

C三条线段,三条射线          D三条线段,两条射线和一条直线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

你还有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后老师再做补充和小结。

课后作业

133页第8、10题

153页第5、6题

第9课时4.3.1角

(1)

教学目标:

1、通过丰富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角的形成,建立几何中角的概念,掌握角的两种定义形式和四种表示方法.

2、通过在图片、实例中找角,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际操作,体会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热情和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教学重点:

角的概念与角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角的概念。

教学准备

圆规、量角器、三角尺、时钟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从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棱锥中相交的两条棱、三角板两条相交的边线,我们能抽象出什么图形?

(板书课题:

4.3.1角)

二、新课

1、角的概念

(1)定义1:

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

(2)定义2

问题:

钟表上的时针与分针是如何构成角的?

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发?

师生共同归纳得出角的第二种定义:

角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

练习:

下面的三个图形是角吗?

(3)平角和周角

由平角的第二种定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