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自然地理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33817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5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自然地理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自然地理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自然地理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自然地理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自然地理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自然地理下.docx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自然地理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自然地理下.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自然地理下.docx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自然地理下

2010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03自然地理(下)

2010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03自然地理(下)  高清地图重绘

(10年上海卷地理)(八)潮起潮落反映了日、月、地相互作用所产生的自然变化规律。

19.随着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的月相变化,依次出现的潮汐现象是

A.大潮、小潮、大潮、小潮 B.大潮、大潮、小潮、小潮   

C.小潮、大潮,小潮、大潮 D.小潮、大潮、大潮、小潮

20.人类积极利用潮汐的方式有

①稻田灌溉 ②候潮进港 ③潮汐发电 ④滩涂养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10年江苏卷地理第30题A)   A.[海洋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2010年4月20日,位于墨西哥湾的一座海上钻井平台起火爆炸,导致约1600米深处漏油,造成严重的海洋污染。

由于天气恶劣等原因,虽然有关方面采取多种措施控制污染蔓延,但效果均不好。

随即美国南部4州进入紧急状态,并宣布在该海域禁捕。

有关专家还担心浮油可能“侵入”大西洋,甚至漂向欧洲沿海。

图l8为墨西哥湾海域示意图。

                                               图18

(1)该钻井平台所在地的海底地形类型是  ▲   ,其形态特点是  ▲   。

(2分)

(2)该海域石油污染难以控制的主要原因是  ▲   和  ▲   。

(2分)

(3)美国南部4州进入紧急状态的原因是当时该海域风向为  ▲   ,易造成石油污染向海岸蔓延。

(2分)

(4)这次石油污染导致严重的  ▲   灾难,宣布禁捕是因为  ▲   。

(2分)

(5)如果浮油“侵入”大西洋,它将随  ▲   、  ▲   (洋流)漂向欧洲沿海。

(2分)

解析:

大陆架通常海水深度低于200M,大陆坡则在200M-3000M之间。

海洋环境复杂而多变,尤其是深海,而且海水有着很强的腐蚀性,安全性远不如陆地。

答案:

(1)大陆坡   坡度较陡   

(2)深海环境复杂   海上气象多变   (3)偏南风

(4)生态   海洋生物受到污染   (5)墨西哥湾暖流   北大西洋暖流

(10年江苏卷地理第7题)图4为世界1月平均气温10~范围示意图,图5为某地年内各月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

读图回答7~8题。

7.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范围在南半球大陆西岸海域明显变宽.主要原因是

 A.受寒、暖流共同影响   B.受暖流影响 C.受寒流影响            D.受陆地影响

答案:

C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所覆盖的区域都在中低纬度,而大陆西岸比较宽,则主要因为22℃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

暖流增温,等温线向高纬度弯曲,寒流降温,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

(10年山东卷文综第8题)

图4为我国北方某河流入海口1989年和2009年的卫星形象。

该河口区河流主流曾于1996年人工改道。

读图回答7~8题

8.该河口海岸带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是

A.建设大型海港,发展远洋运输B.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C.开辟海水浴场,发展滨海旅游D.开垦成为耕地,发展粮食生产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海岸带的合理开发与保护问题,难度低。

【解题思路】由题图,该河口入海口处,因泥沙淤积导致航道淤塞,不宜建设港口,选项A错误。

而在河流入海口处,应泥沙淤积,地势相对低平,一般会形成湿地,湿地是一种环境资源,建立湿地保护区,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显然选项B正确。

而海滨浴场的建设是有一定要求的:

坡缓、沙细、浪平、水清,交通便利,没有排污口,易设置防鲨网等。

而河口附近,因泥沙淤积,水流不稳,易产生水下漩涡,具有不稳定的安全因素,不宜设置海滨浴场,选项C错误。

河流入海口附近,因地势低平,土层结构不稳定,加之海洋潮汐现象,易形成盐碱土壤,不利于发展农业生产,选项D错误。

(10年天津卷文综第8题)天津滨海地区已形成综合性工业区域,结合图文材料,回答7~8题。

8.图6中的三幅照片拍摄于天津滨海地区,其地理景观均反映了

 A.科技发展影响传统文化B.地域文化影响建筑风格 C.自然环境影响人类活动 D.自然资源影响城市景观

解析:

图中三种人类活动的地理景观都与海洋有关,即海洋环境导致了人们崇拜海神、建设港口和海滨浴场,所以图反映的是自然环境(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0年安徽卷文综第27题)目前我国每年需要通过远洋货轮进口大量铁矿石。

下图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

完成27~28题。

27.7月将该地铁矿石运往上海,货轮在航行过程中总体上

A.顺风顺水 B.顺风逆水 C.逆风顺水 D.逆风逆水

解析:

27.此题考察读图判断分析能力,根据图中经纬度可以看出,此区域为澳大利亚西北部,该地铁矿石运往上海,货轮在航行过程中需要经过北印度洋,利用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7月盛行偏南风,所以总体顺风顺水。

(10年福建卷文综第40题)40.(15分)地理

在A、B、C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填涂选答的题号。

A.【选修2——海洋地理】

不通性质海水之间的狭窄过渡带,称为海洋锋。

图14甲、乙分别示意中国近海冬季海洋锋和主要渔场的分布(局部)。

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中国近海渔场与海洋锋空间分布的关系,并分析原因。

(7分)

(2)简述为防止近海天然捕捞量下降,促进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8分)

【答案】

(1)关系:

空间分布一致。

原因:

在出现海洋锋的海域,海水扰动强烈,营养物质和饵料丰富,鱼群集中,形成渔场。

(2)实行休渔制度;防止过度捕捞;发展海洋牧场;防止水污染。

【解析】

(1)从图甲和图乙可以看出,海洋锋强盛的地区是我国近海渔业资源丰富的地区。

所以中国近海渔场与海洋锋在空间分布上一致。

近海渔场的形成得益于海洋锋扰动了海水,使海水底层的营养物质和饵料被带到表层,形成了渔场。

(2)考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途径和措施。

由于可持续发展需要符合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原则。

所以为了保证渔业资源的可持续,控制近海天然捕捞量。

我国实行了伏季休渔制度;同时采取了捕捞与养殖相结合的措施。

同时为了保证海洋渔业和生物资源的生存环境,治理和防止了水污染。

(五) 地球的陆地环境

(10年上海卷地理)(五)地壳中含有大量的化学元素.化学元素形成了矿物,矿物组成了岩石,

11.地壳中已经发现90多种化学元素,含量居前两位的元素是

 A.氧、硅   B.硅、铝   C.铝、钠   D.铁、镁

12.大多数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之一是

A.表面有大量气孔   B.具有明显层理构造 C.含有动植物化石    D.矿物颗粒定向排列

13.峰林、石芽等地表形态大量发育的地区,其主要岩石类型是

 A.变质岩   B.花岗岩   C.玄武岩   D.石灰岩

(10年海南卷地理)图6示意我国某山的东坡和西坡的垂直带谱。

读图6,完成16~18题。

16.该山3000米以上东西坡各带分布差异反映出同海拔东坡比西坡

 A.较暖、较湿   B.较凉、较湿 C.较凉、较干   D.较暖、较干

17.干旱河谷灌丛带所在的河谷终年盛行

 A.干冷北风   B.干热南风 C.上升气流   D.下沉气流

18.该山可能位于

 A.四川   B.新疆 C.安徽   D.山西

(10年海南卷地理)2010年春季,冰岛的火山多次喷发,使一些地区的航空运输业遭受了巨大损失。

读图1,完成1~3题。

2.冰岛多火山是因为它处于

A.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挤压地带 B.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分离地带

C.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挤压地带 D.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分离地带

(10年江苏卷地理第17-18题)图11为我国某山体不同坡向垂直带谱示意图。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对该山体垂直带谱的分析.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读图回答l9~20题。

19.关于垂直带谱的看法.正确的是

 A.东坡、南坡的带谱比北坡、西坡复杂.是因为山麓地面高度不同

 B.西坡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比东坡的高而窄.是因为西坡比较湿润

 C.北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南坡低是坡向造成的

 D.东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西坡低是地形造成的

20.对山体位置的判断,正确的是

 A.地处南方湿润地区 B.地处西北干旱地区 C.位于湿润河谷一侧 D.位于干热河谷一侧

解析:

第19题,该题首先要根据垂直带谱确定区域,在中国垂直带谱如此繁多,且基带为常绿阔叶林的只能是横断山区和喜马拉雅山南坡,只要确定了这一点,问题迎刃而解。

影响雪线的因素主要是:

纬度、坡度、坡向和降水量,如喜马拉雅山南坡虽然是阳坡但是迎风坡,所以南坡雪线反而低。

垂直自然带的个数取决于纬度和相对高度。

基带决定了该山脉的大致地理位置。

第20题:

从上题可知该区域位于西南地区,但影响该地区的主要是东南季风,而不是西南季风。

(10年江苏卷地理第2题)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

图l为火山喷发图片。

回答l~2题。

 

                                          图1

2.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啊、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啊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解析:

该题已经说明是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而不是从火山灰的来源开始,很显然火山灰漂浮在大气圈中,慢慢会沉积下来,进入到水圈、生物圈,最终沉积下来。

(10年山东卷文综第5-6题)图3为某地地质的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②④① B.③①④C.④②①D.④①③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岩石圈内部物质循环运动规律,以及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由题图及图例,该地为喀斯特地貌类型。

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一般地,地下岩浆上升涌出,冷却凝固形成岩石。

而在石灰岩分布广的地区,地表水沿着岩层裂隙垂直向下溶蚀,并有塌陷发生,成为地表水流向地下河或地下溶洞的垂直通道,称之为落水洞。

按其形态特征可分为裂隙状落水洞、竖井状落水洞和漏斗状落水洞等。

同时,重力水的堆积是溶洞堆积地貌的主要形成方式,溶解了大量可溶性岩的水滴断续的从溶洞顶部落下并不断积累,从而形成绚丽多彩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石钟乳是一种呈倒锥状的岩溶堆积物,大的可达数米,小的只有几厘米,主要是岩溶水沿着溶洞顶部细小的裂隙渗出并在滴水处不断沉淀产生的。

它紧紧与洞顶相连,不断向洞底延伸。

石笋是由洞底向上伸展的岩溶堆积物,主要是岩溶水滴滴落到洞底并不断沉积的产物,它与石钟乳相对生长,一般呈笋状、塔状和锥状。

按照上述形成过程的分析,很容易判断:

在图中所示的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应该是先有岩石的形成,然后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形成地下洞穴和暗河,再然后,就是岩溶水滴滴落沉积形成石钟乳和石笋等地下地貌景观,选项D正确。

【知识拓展】喀斯特地貌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

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

这种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貌。

6.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A.风蚀现象显著 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理特征及成因、流水侵蚀、水土流失等知识点。

难度低。

【解题思路】由题图,因该地是喀斯特地貌地区,流水溶蚀作用强烈,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土壤土层瘠薄,土壤贫瘠,选项C正确。

显然,选项A、D错误。

而该地区是石灰岩广布的地区,石灰岩变质形成大理岩,说明该地区的岩石为变质岩,选项B错误。

(10年北京卷文综第2题)图1是八达岭长城照片,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

读图,回答第1、2题。

2.八达岭地区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解析【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地壳物质运动与循环过程,以及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由题意,题干上讲:

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这说明该地区的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首先是地质历史上的岩石形成,后来发生地球内部物质的上升运动,岩浆上升涌出侵入到地壳中,形成侵入型岩浆岩(即花岗岩侵入体),后来发生地壳上升运动,花岗岩出露地表,受到外力的风化、侵蚀,然后是搬运等过程,选项C正确。

(10年浙江文综第9题)某市泥石流易发生在下列三项条件都同时具备的地方:

(1)河道;

(2)陡坡;(3)大量松散土石分布。

该市的地理信息经数字化后,处理分析得出表4,如图5。

读图5、6,完成9~10题。

9.图6中,符合该市河流流向的选项是

A.a                B.b             C.c              D.d

解析:

通过阅读三个图层的地理资料,然后进行综合,运用地理原理,判别河流流向。

根据坡度分布图来判断河流的流向,根据河流分布图可以判断出河流的位置,结合河流上下游支流与河流流向等基本知识就可以判断出。

(10年浙江文综第2题)图1为欧洲部分地区略图,图中四条线是重要的地理界线。

完成1~2题。

2.“这里地质活动活跃,石灰岩层受板块挤压而变质成大理石”,此叙述所指的地区,可能接近的界线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主要考查的是板块运动及变质作用;是一道初高中知识结合的题目,这里涉及到板块运动与地质作用中的变质作用。

欧洲的巴尔干半岛是有大面积的喀斯特地貌分布,该地貌的基岩是石灰岩为主,因此再结合试题材料可以判断。

(10年天津卷文综第3题)某校地理小组学生在滨海公路沿线的山坡上,看到了几千年前形成的海浪侵蚀地貌。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3~4题。

 

3.据图2判断,古海蚀地貌在此出现,反映了几千年以来该地区

 A.陆地相对上升   B.海水沉积作用加强 C.海面相对上升   D.海浪侵蚀作用加强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海陆变迁与地壳运动。

该地区目前为陆地,出现古海蚀地貌,只能说明陆地相对上升,或海洋相对下降。

(10年天津卷文综第5题) 读图3和图4,回答5~6题。

5.据各自然带在图3中的位置,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O→a距离海洋越来越近 B.O→a海拔高度越来越低 C.O→b年降水量越来越多 D.O→b所处纬度越来越高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带分布规律和影响自然带分布的因素。

O→a属于由于纬度变化导致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故A、B错。

O→b反映的是从热带到温带到寒带的变化,影响因素为纬度,故D对。

(10年天津卷文综第6题)读图3和图4,回答5~6题。

6.据图4判断,在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特征是

 A.全年高温多雨   B.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C.全年炎热干燥   D.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气候特征。

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是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热带草原地区,特征是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10年全国卷2文综第4-5题)图2示意某河流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的逐年变化。

读图2,完成4~5题。

4.图中信息表明该河流

  A.1950~1969年输沙量与径流量年变化同步 B.1985年之后输沙量和径流量变化趋势相反

 C.1950~2005年输沙量的变化率高于径流量的变化率 D.高径流量年份与高输出量年份逐一对应

解析:

从坐标图像可以看出1950~1960年输沙量与径流量年变化不同步,排除A;1985年输沙量和径流量变化趋势相同,排除B;1950~1960高径流量年份与高输出量年份不是一一对应,排除D;所以通过综合判断而选C。

5.比较1984年以来径流量和输出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流域内

 A.气候变暖、变干的速度日益加快    B.水土保持和水利工程效益显著

 C.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控制              D.水资源总量呈流动式下降

解析:

通过图像可以明显看出1984年以后输沙量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因为河流的含沙量变化与植被有关,故选B。

(10年安徽卷文综第31-32题)石英是一种稳定物质,广泛存在于岩石、沙土中。

深海沉积物中的石英短时期内不会自生自灭。

图10示意北太平洋沉积物中含量分布。

完成31~32题。

31.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的石英主要源自

A.北美西部荒漠地区 B.日本东侧海底火山 C.亚洲内陆荒漠地区 D.北美西侧海底火山

32 石英粉尘从源地到达北太平洋主要通过

A.大气环流   B.大洋环流     C.水循环      D.岩石圈物质循环

解析31.此题考查风力作用与地貌,根据题意可知,北太平洋沉积物应当为风力作用的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为中纬度盛行西风的结果,所以选C。

32.此题考查自然环境的物质运动。

石英粉尘的移动是风力作用的结果,是大气环流的结果

(10年广东卷文综第7题)7.三峡大坝下游附近河床某测点,沉积物粒径的平均值比建坝前大(如图3示意),其成因是

   A.侵蚀一搬运作用    B.搬运一堆积作用  C.风化一侵蚀作用     D.沉积一固结成岩作用

解析:

流水的搬运作用与流速有关,三峡大坝的建设,使三峡大坝下游流量稳定,搬运能力增强,从而减少了粒径较小的泥沙堆积,故选B

来源:

(-2010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03自然地理(下)_启迪慧想_新浪博客

(10年广东卷文综第4题)4.下列关于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右岸更容易遭受侵蚀     B.河水最深处位于河床中心

 C.水面宽度一年中洪水期最大   D.自上游向下游流量逐渐增加

解析:

弯道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平直河道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南半球反之。

所以A、B错,依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的内陆河自上游向下游流量逐渐减小。

所以D错,故正确答案选C

(10年重庆卷文综第9,10题)下图是某区域地质地貌剖面图。

读图,回答8~10题。

9.图中甲地多见芽、溶洞等地形,推断可知岩层应为

A.页岩 B.板岩 C.石灰岩 D.花岗岩。

10.若河流沿岸地区柑橘分布广泛,则图中乙地常见植被类型最可能为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针阔混交林 D.针叶林

解析:

9.芽、溶洞等地形为喀斯特地貌区的地貌,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受到了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

C选项正确。

10.根据题意河流沿岸地区柑橘分布广泛,可以判断该地位于亚热带地区,所以常见植被类型最可能为常绿阔叶林。

(10年福建卷文综第8题) 入海河流三角洲的土地利用类型受河流淡水和海洋成水的共同影响。

某三角洲面积增长较快,该三角洲地区2007年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如表1所示。

完成7~8题。

8.在三角洲向海洋推进的过程中,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一般趋势是

   A.滩涂一盐荒地一旱地   B.盐荒地—滩涂-旱地   C.旱地一盐荒地—滩涂   D.林草地一旱地—滩涂

解析8.由于黄河三角洲不断向海洋推进,所以一部分滩涂会逐渐变为盐荒地,经过改造变为旱地,所以A是正确的。

(10年全国卷I(大纲版)文综第1,2题)江苏北部沿海滩涂围垦,需要经过筑堤、挖渠等工程措施和种植适应性植物等生物措施改造,4~5年后才能种植粮食作物。

据此完成1~2题。

1.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

A.耐湿 B.耐旱 C.耐盐 D.抗倒伏

2.若缩短滩涂改造时间,需投入更多的

A.化肥 B.农家肥 C.农药 D.淡水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由题意,沿海滩涂是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盐碱化程度高,所以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具有耐盐碱性特征。

2.本题主要考查对沿海盐碱滩涂改造改良的主要措施及可行性。

淡水是改造沿海滩涂盐碱地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由题意,如果缩短滩涂改造的时间,就需要投入更多的淡水淋洗土壤以降低盐度。

2.综合题

(10年全国卷I(大纲版)文综第36题)36.(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

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

图5a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

图5b为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

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

(1)分析甲地有利于种植葡萄的地形、气候条件。

(12分)

(2)分析乙地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堆积的原因。

(8分)

(3)简述乙地气候类型和特点,并说明气候条件以及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对葡萄生长的影响。

(16分)

【答案】

(1)甲地位于(南北向的)河谷中,灌溉(和排水)条件好;(北纬45°附近)葡萄生长季节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葡萄成熟季节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

(2)乙地位于(罗讷河)河流出山口附近。

河流出山口前,穿行于峡谷,水流急,可携带砾石;河流出山口后,流速变缓,携带的砾石首先在此处堆积。

(3)乙地(临地中海)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葡萄生长季节光照、热量充足。

鹅卵石利于保持土壤水分(利于地表水下渗,防止土壤水分蒸发);鹅卵石白天(受到太阳辐射)增温快。

夜间降温快,增大气温的日较差,利于葡萄的糖分积累。

【解析】

(1)读图a可知,甲地在河流沿岸,附近等高线密集由此可知,地形为河谷。

气候条件可由图中给出的经纬度定位为欧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气候。

关键是答题时还要注意此地形和气候利于葡萄生长的地方。

这点可从题文当中给出的提示光照和昼夜温差两方面说明。

(2)根据图中的位置判断乙位于河流出山口。

可从地形和水流方面说明鹅卵石堆积的原因。

出山口处由于流速的降低,水中携带的砾石就会首先沉积下来。

(3)此题首先说明乙地的气候及其特点。

通过经纬度确定是地中海气候,特点是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第二问是要从气候和鹅卵石两方面说明利于葡萄生长的影响。

气候条件可仿照第一小题做简要描述,而鹅卵石的存在起到加强作用。

因为鹅卵石增温快降温快,增大气温日较差,利于糖分的积累。

(10年福建卷文综第37题)37.(37分)阅读分析材料和图表,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古马里是13世纪~l6世纪期间西非草原上繁荣的贸易帝国。

图l2示意该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 N国是非洲的人口大国,需要大量进口粮食。

近年来.中国与N国积极合作,在该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

表3表示V国主要粮食作物的构成。

 

(1)指出尼日尔河从P点到Q点河段的水量变化趋势,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8分)

【解析】考查区域自然地理概况.根据图中纬度(线)可知,该河段所处区域为副热带地区,由于受到副热带高原的控制,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加上少支流汇入;河水下渗严重,所以河流水量不断减少.

【答案】变化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