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真题精练含答案解析必修2 第3单元 第2讲 课后.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63522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真题精练含答案解析必修2 第3单元 第2讲 课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真题精练含答案解析必修2 第3单元 第2讲 课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真题精练含答案解析必修2 第3单元 第2讲 课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真题精练含答案解析必修2 第3单元 第2讲 课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真题精练含答案解析必修2 第3单元 第2讲 课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真题精练含答案解析必修2 第3单元 第2讲 课后.docx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真题精练含答案解析必修2 第3单元 第2讲 课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真题精练含答案解析必修2 第3单元 第2讲 课后.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真题精练含答案解析必修2 第3单元 第2讲 课后.docx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真题精练含答案解析必修2第3单元第2讲课后

必修2 第三单元 第2讲

一、单项选择题

1、(2017年河北石家庄一模)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染色体变异通常都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B、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C、染色体片段的缺失或重复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改变

D、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不一定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答案】C 

【解析】染色体变异变化的范围大,在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到,A正确;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B正确;染色体片段的重复不会导致基因种类改变,C错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D正确。

2、下图所示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a含有2个染色体组,图b含有3个染色体组

B、如果图b表示体细胞,则图b代表的生物一定是三倍体

C、如果图c代表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的体细胞,则该生物一定是二倍体

D、图d代表的生物一定是由卵细胞发育而成的,是单倍体

【答案】C 

【解析】图a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含有4个染色体组,图b有同源染色体,含有3个染色体组;如果图b生物是由配子发育而成的,则图b代表的生物是单倍体,如果图b生物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则图b代表的生物是三倍体;图c中有同源染色体,含有2个染色体组,若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则该细胞所代表的生物一定是二倍体;图d中只含1个染色体组,一定是单倍体,可能是由雄性配子或雌性配子发育而成的。

3、六倍体小麦和二倍体黑麦可杂交得种子(F1),种子萌发后,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的芽尖,待其开花后自交得到八倍体小黑麦若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育种过程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B、F1是一个含四个染色体组的新物种

C、该过程说明不经过地理隔离也可形成新物种

D、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C 

【解析】此育种过程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F1中的四个染色体组,一组来自二倍体的生殖细胞,另三个来自六倍体小麦的生殖细胞,F1进行减数分裂时无法产生可育的配子,即F1无法产生可育的后代,因此其不是一个新物种;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即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此变异是不定向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地理隔离并不是形成新物种的必经途径。

4、(2017年山东百校联盟模考)家蚕中,基因S(黑缟斑)、s(无斑)位于2号染色体上,因Y(黄血)和y(白血)也位于第2号染色体上,假定两对等位基因间完全连锁无互换。

用X射线处理蚕卵后,发生了图中所示的变异,具有该类型变异的一对家蚕交配产生的子代中,黑缟斑白血∶无斑白血为2∶1。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具有甲图基因的家蚕表现为黑缟斑、黄血

B、具有甲图基因的家蚕交配产生的后代有三种基因型

C、X射线照射后发生的变异为染色体缺失

D、缺失杂合体和缺失纯合体的存活率相同

【答案】D 

【解析】甲的基因型为SsYy,其表现型为黑缟斑、黄血,A正确;由于S与Y、s与y分别连锁,图甲所示的家蚕产生配子的基因组成为SY、sy;基因型为SsYy的家蚕交配产生的后代基因型有SSYY、SsYy、ssyy共三种,B正确;由于射线照射的含有Y基因的染色体片段丢失,此变异为染色体缺失,C正确;图乙的基因型为SsyO,具有此基因型的家蚕杂交的子代表现型黑缟斑白血∶无斑白血=2∶1,由此推知缺失纯合体死亡,D错误。

5、下列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几种染色体联会时的模式图,关于这些图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含有2条染色体,4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8条脱氧核苷酸单链

B、图2中的四分体形态是由于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缺失

C、图3中的四分体形态是由于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倒位

D、图4中“十”字形图像是由于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或者染色体片段易位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染色体结构变异以及同源染色体联会图像辨析。

图1是正常的同源染色体联会图像:

一个四分体包括2条染色体、4个DNA分子、8条脱氧核苷酸单链,由于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可能相同也可能是等位基因,甚至在DNA复制过程中还可能发生碱基对替换、缺失等,故4个DNA分子不一定完全相同,A错误。

图2中的四分体形态可能是由染色体片段缺失导致的,也可能是由染色体片段重复导致的,B错误。

图3中的四分体形态是由于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倒位,C正确。

图4中“十”字形图像是由非同源染色体片段易位造成的,D错误。

6、(2017年广东广州期中)野生猕猴桃是一种多年生富含维生素C的二倍体(2n=58)小野果。

如图是某科研小组以大量的野生猕猴桃种子(aa)为实验材料培育抗虫猕猴桃无子新品种的过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培育过程中不可使用花药离体培养

B、③⑦过程必须使用秋水仙素

C、图中AAA个体的亲本不是同一物种

D、⑥过程得到的个体是四倍体

【答案】C 

【解析】据图可知,aa变为Aa,发生了基因突变,因此对应的育种方式为诱变育种;Aa变成AAaa,表明染色体数目加倍,对应的育种方式是多倍体育种;⑥过程是将另一种生物的基因B导入基因型为AAA的个体中,属于基因工程育种。

图中②过程可使用花药离体培养技术和秋水仙素处理的方法获得AA,A错误。

③⑦过程也可以利用低温诱导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错误。

⑤过程产生的三倍体(AAA)高度不育,说明两亲本具有生殖隔离,是不同的物种,C正确。

⑥过程属于基因工程育种,实质是基因重组,染色体组数保持不变,D错误。

7、(2017年山东德州考试)果蝇的缺刻翅是染色体部分缺失的结果,现有纯种缺刻翅果蝇和纯种正常翅果蝇若干只,科学家通过下列杂交实验:

①缺刻翅(♀)×正常翅(♂),②缺刻翅(♂)×正常翅(♀),判断缺刻翅和正常翅的显隐性关系,缺失的染色体是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①和②的后代均为缺刻翅,则可判定正常翅和缺刻翅的显隐性关系

B、若①和②的后代均为正常翅,则无法判定正常翅和缺刻翅的显隐性关系

C、若①的后代和②的后代个体性状不同,则缺失的染色体是X染色体

D、若①的后代和②的后代个体性状相同,则缺失的染色体是常染色体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显隐性的判断及基因位置的判断,意在考查考生的推理判断能力。

若①和②的后代均为正常翅或缺刻翅时,则可判定正常翅和缺刻翅的显隐性关系;若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则缺失的染色体是常染色体;若正交和反交结果不同,则缺失的染色体是X染色体。

8、(2017年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测试)下图表示的是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的两种方法,若甲、乙两图中二倍体西瓜植株的基因型均为A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按照染色体组数目划分,乙图中会出现4种染色体组数目不同的细胞

B、乙图中获得的三倍体西瓜植株中有两种基因型

C、甲图a过程常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

D、甲图中获得的三倍体西瓜中AAa个体占1/2

【答案】D 

【解析】乙图中二倍体植株正常体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体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二倍体植株产生的配子中有1个染色体组;四倍体植株内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体细胞中含8个染色体组;三倍体植株正常体细胞中含3个染色体组,而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6个染色体组;故按照染色体组数目划分共有6种细胞。

乙图中四倍体植株的基因型为AAaa,产生的配子有三种:

AA、Aa、aa,二倍体植株的基因型为Aa,产生的配子有A、a两种,故产生的三倍体西瓜植株的基因型有AAA、AAa、Aaa、aaa四种。

甲图a过程为植物细胞杂交过程,常用的试剂是聚乙二醇。

由于二倍体植株的基因型为Aa,其产生的花粉有A和a两种,并且各占1/2,因此甲图中获得三倍体西瓜植株的基因型有两种:

AAa、Aaa,数目各占1/2。

9、关于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部分试剂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试剂

使用方法

作用

A

卡诺氏液

将根尖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0.5~1h

培养根尖,促进细胞分裂

B

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

与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等体积混合,浸泡经固定的根尖

解离根尖细胞,使细胞之间的联系变得疏松

C

蒸馏水

浸泡解离后的根尖约10min

漂洗根尖,去除解离液

D

改良苯酚品红染液

把漂洗干净的根尖放进盛有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的玻璃皿中染色3~5min

使染色体着色

 【答案】A 

【解析】卡诺氏液是固定液的一种,固定液的作用是固定细胞形态以及细胞内的各种结构,固定之后,细胞死亡并且定型,A错误;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与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后即为解离液,用于溶解细胞间的连接物质,使细胞分开,便于观察,B正确;蒸馏水的作用是漂洗根尖,去除解离液,便于染色,C正确;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是一种碱性染料,能使染色体着色,D正确。

10、如图甲、乙表示水稻两个品种(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①~⑧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育种过程②⑤⑥中需要进行筛选,筛选不会改变任何一个基因的频率

B、⑤与⑧过程的育种原理不同,③过程表示单倍体育种

C、如果过程②中逐代自交,那么由②自交出现符合生产要求的性状需要两年

D、经过①和⑦过程培育的品种和甲、乙品种基因型不同,但是仍然属于同一个物种

【答案】C 

【解析】“筛选”可改变基因频率;图中③、④合称单倍体育种;图中⑦为四倍体,它与甲或乙杂交产生的为三倍体,高度不育,表明已产生生殖隔离,故⑦已成为新物种。

11、玉米的抗病和不抗病、高秆和矮秆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

现有不抗病矮秆玉米种子(甲),研究人员欲培育抗病高秆玉米,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①:

取适量的甲,用合适剂量的γ射线照射后种植,在后代中观察到白化苗6株、抗病矮秆1株(乙)和不抗病高秆1株(丙)。

将乙与丙杂交,F1中出现抗病高秆、抗病矮秆、不抗病高秆和不抗病矮秆。

选取F1中抗病高秆植株上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选出纯合二倍体的抗病高秆植株(丁)。

实验②:

以甲和丁为亲本进行杂交,F1都表现为抗病高秆。

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②可以确定这两对相对性状之间的显、隐性关系

B、实验①F1中抗病高秆植株能产生四种类型的雌、雄配子

C、该育种实验运用了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和杂交育种技术

D、实验①中的白化苗不能合成叶绿素,不久会死亡。

这类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答案】D 

【解析】实验②是不抗病矮秆(甲)与纯合抗病高秆(丁)杂交,后代全表现为抗病高秆,这说明抗病对不抗病是显性性状,高秆对矮秆是显性性状;假设控制性状的基因为A(抗病)、a(不抗病)、B(高秆)、b(矮秆),则实验①中乙(抗病矮秆)的基因型为Aabb,丙(不抗病高秆)的基因型为aaBb,则F1中抗病高秆的基因型为AaBb,该个体可以产生AB、Ab、aB、ab四种类型的雌、雄配子;用合适剂量的γ射线照射甲后种植,该过程运用的是诱变育种的方法,用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后,再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能稳定遗传的纯合子为单倍体育种;实验①中的白化苗是因物理射线处理导致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形成的,这种变异是可遗传变异。

12、假设a、B为玉米的优良基因,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用不同方法进行了实验(见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①⑧育种方法运用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最大优点是能提高突变率,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变异类型

B、过程⑤使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它可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C、过程②③④育种方法运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型aaB_的类型经④后,子代中aaBB所占比例是5/6

D、过程②⑥⑦应用了单倍体育种的方法,最大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答案】C 

【解析】①⑧是诱变育种。

②③④是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型aaB_的类型中aaBB占1/3,aaBb占2/3,经过自交后,子代中aaBB所占比例是1/2,故C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下图为水稻的几种不同育种方法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B过程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可能用到秋水仙素的过程有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2)可以打破物种界限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用图中的字母表示),该方法所运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要培育一个能稳定遗传的水稻品种,它的性状都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则最简单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用图中的字母表示);如果它的性状都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为缩短育种时间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用图中的字母表示)。

(4)现有三个水稻品种:

①的基因型为aaBBDD,②的基因型为AAbbDD,③的基因型为AABBdd。

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

请通过杂交育种方法利用以上三个品种获得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用文字简要描述获得过程即可):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花药离体培养 C、F 

(2)E 基因重组 (3)A、D A、B、C (4)①与②杂交得到杂交一代,杂交一代与③杂交得到杂交二代,杂交二代自交可以得到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合理即可)

【解析】

(1)A、B、C过程表示单倍体育种过程,其中B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C过程常需要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F表示多倍体育种,也常需要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种子或幼苗。

(2)图中E表示基因工程育种,此方法可以打破物种的界限;基因工程育种运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3)育种时若要选育表现为隐性性状的个体,最简单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运用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4)三个水稻品种的基因型均为“双显加一隐”的组合方式,要利用杂交育种方法培育基因型为aabbdd的品种,可选择任意两个品种作亲本杂交得到杂交一代,然后杂交一代与剩下的一个品种杂交得到杂交二代,杂交二代自交即可得到基因型为aabbdd的种子,由基因型为aabbdd的种子长成的植株即为符合要求的植株。

14、在栽培某种农作物(2n=42)的过程中,有时会发现单体植株(2n-1),例如有一种单体植株就比正常植株缺少一条6号染色体,称为6号单体植株。

(1)6号单体植株的变异类型为____________,该植株的形成是因为亲代中的一方在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现未分离而形成异常配子所致。

(2)6号单体植株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能形成__________个四分体。

如果该植株能够产生数目相等的n型和n-1型配子,则自交后代(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类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利用6号单体植株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杂交亲本

实验结果

6号单体(♀)×正常二倍体(♂)

子代中单体占75%,正常二倍体占25%

6号单体(♂)×正常二倍体(♀)

子代中单体占4%,正常二倍体占96%

①单体♀在减数分裂时,形成的n-1型配子______(填“多于”“等于”或“少于”)n型配子,这是因为6号染色体往往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因无法________而丢失。

②n-1型配子对外界环境敏感,尤其是其中的________(填“雌”或“雄”)配子育性很低。

(4)现有该作物的两个品种,甲品种抗病但其他性状较差(抗病基因R位于6号染色体上),乙品种不抗病但其他性状优良,为获得抗病且其他性状优良的品种,理想的育种方案是:

以乙品种6号单体植株为________(填“父本”或“母本”)与甲品种杂交,在其后代中选出单体,再连续多代与________杂交,每次均选择抗病且其他性状优良的单体植株,最后使该单体________,在后代中即可挑选出RR型且其他性状优良的新品种。

【答案】

(1)染色体变异(或染色体数目变异) 6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或姐妹染色单体

(2)20 正常二倍体(2n)∶单体(2n-1)∶缺体(2n-2)=1∶2∶1

(3)①多于 联会(形成四分体) ②雄

(4)母本 乙品种6号单体 自交

【解析】

(1)6号单体植株比正常植株缺少一条6号染色体,故6号单体植株的变异类型为染色体数目变异,该植株的形成是因为亲代中的一方在减数分裂过程中6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或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

(2)某种农作物(2n=42),则单体植株为2n-1=41条染色体,故6号单体植株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能形成20个四分体。

如果该植株能够产生数目相等的n型和n-1型配子,则自交后代(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类型及比例为正常二倍体(2n)∶单体(2n-1)∶缺体(2n-2)=1∶2∶1。

(3)①据表格数据可知,单体♀在减数分裂时,形成的n-1型配子多于n型配子,这是因为6号染色体往往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因无法联会(或无法形成四分体)而丢失。

②据表格数据可知,n-1型配子对外界环境敏感,尤其是其中的雄配子育性很低。

(4)根据(3)中的②可知,n-1型雄配子育性很低,所以以乙品种6号单体植株为母本与甲品种杂交,在其后代中选出单体,再连续多代与乙品种6号单体杂交,每次均选择抗病且其他性状优良的单体植株,最后使该单体自交,在后代中即可挑选出RR型且其他性状优良的新品种。

15、在一个自然果蝇种群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由A、a控制);棒眼与红眼为一对相对性状(由B、b控制)。

现有两果蝇杂交,得到F1表现型和数目(只)如下表。

请据图回答:

项目

灰身棒眼

灰身红眼

黑身棒眼

黑身红眼

雌蝇

156

0

50

0

雄蝇

70

82

26

23

(1)该种群中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控制棒眼与红眼的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

(2)亲代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3)F1中黑身棒眼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

(4)1915年,遗传学家Bridges发现用红眼雌果蝇与X射线处理过的棒眼雄果蝇进行杂交,总能在某些杂交组合的F1中发现红眼雌果蝇。

该种红眼雌果蝇的出现可能是由于父本发生了基因突变,也可能是父本棒眼果蝇X染色体上缺失了显性基因B。

已知没有B或b基因的受精卵是不能发育成新个体的。

请你设计简单的杂交实验检测F1中红眼雌果蝇出现的原因。

杂交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及结论:

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由于基因突变。

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由于父本棒眼果蝇X染色体上缺失了显性基因B。

【答案】

(1)常 X 

(2)AaXBXb AaXBY

(3)黑身棒眼雌蝇∶黑身棒眼雄蝇∶黑身红眼雄蝇=4∶3∶1

(4)让F1中红眼雌果蝇与正常棒眼雄果蝇杂交,统计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

棒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接近1∶1(或雌果蝇∶雄果蝇数量比接近1∶1)

棒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接近2∶1(或雌果蝇∶雄果蝇数量比接近2∶1)

【解析】

(1)子代雌蝇中黑身∶灰身=50∶156≈1∶3,雄蝇中黑身∶灰身=(26+23)∶(70+82)≈1∶3,故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子代雌蝇全是棒眼,雄蝇中棒眼∶红眼=(70+26)∶(82+23)≈1∶1,故控制棒眼与红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子代黑身∶灰身≈1∶3,亲本相关基因型为Aa×Aa;子代雌蝇全是棒眼,雄蝇中棒眼∶红眼≈1∶1,亲本相关基因型为XBXb×XBY,故亲本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

(3)F1中黑身棒眼雌果蝇基因型为aaXBXb(1/2)、aaXBXB(1/2),黑身棒眼雄果蝇基因型为aaXBY,故有2种杂交组合:

①aaXBXb×aaXBY,子代为1/2×(1/2黑身棒眼雌蝇∶1/4黑身棒眼雄蝇∶1/4黑身红眼雄蝇)。

②aaXBXB×aaXBY,子代为1/2×(1/2黑身棒眼雌蝇∶1/2黑身棒眼雄蝇),故F2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黑身棒眼雌蝇∶黑身棒眼雄蝇∶黑身红眼雄蝇=(1/4+1/4)∶(1/8+1/4)∶1/8=4∶3∶1。

(4)根据题意用假说—演绎法解决,要探究F1中红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于父本发生了基因突变还是父本棒眼果蝇X染色体缺失了显性基因B,必须让该F1中红眼雌果蝇与棒眼雄蝇杂交,统计子代表现型和比例,作出判断。

如果是由于父本基因突变,则该红眼雌果蝇基因型为XbXb,而棒眼雄蝇基因型为XBY,杂交子代为1XBXb∶1XbY,即子代棒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1∶1;如果是由于父本棒眼果蝇X染色体缺失,则该红眼雌果蝇为XXb,而棒眼雄蝇为XBY,杂交子代1XBXb∶1XbY∶1XBX∶1XY(致死),即子代棒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