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血管通道的选择.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57476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2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血管通道的选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儿血管通道的选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儿血管通道的选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儿血管通道的选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儿血管通道的选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儿血管通道的选择.docx

《小儿血管通道的选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血管通道的选择.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儿血管通道的选择.docx

小儿血管通道的选择

第三节、小儿血管通道的选择及建立

学习目标:

识记:

1、小儿血管通道选择的原则

理解:

1、小儿血管通道的选择及建立方法

应用:

1、在临床中,掌握小儿血管通道选择的原则,合理评估选择适宜的静脉通道

2、在临床中,掌握小儿血管通道的建立方法

3、了解小儿PICC置入方法

 

一、小儿血管通道选择的原则

建立有效的血管通道是临床进行相关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需根据患儿的特点及病情需要选择合适的血管道道。

(一)目的

1、根据病情及年龄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

2、使小儿舒适地接受静脉用药。

(二)小儿血管通道选择的原则

1、避开动脉血管,选择静脉通道。

2、根据小儿不同年龄阶段特点选择适宜的静脉通道。

(1)3岁以下多选择头皮静脉,此阶段头皮静脉表浅清晰,易于固定,方便照顾。

(2)3岁以上多选择手,足背静脉,此阶段小儿头皮皮下脂肪增厚,头发厚密,血管不清晰,而手、足背静脉变粗变长,易于穿刺和固定。

3、选择弹性好、粗直且局部光洁、无红肿硬结及瘢痕的静脉。

4、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时多采用向心端逆行静脉穿刺,四肢静脉从远端小静脉开始,手足交替。

5、避开关节等不易固定的部位。

二、小儿头皮钢针的置入

静脉输液是儿科常见的治疗方法,小儿从出生到三岁这段时期,头部皮下脂肪少,静脉清晰表浅,呈网状分布,血液可通过侧支循环,头部皮下静脉输液是儿科常见的输液方法。

(一)目的

1、应用小儿头皮针建立短期临时静脉通道。

2、利用临时静脉通道完成单次静脉治疗。

(二)置入要点

1、选择良好的静脉:

熟悉小儿头皮静脉的分布、走向,有目的地寻找血管。

图X-3-2-1头皮静脉

2、准确判断动静脉:

静脉相对较固定,呈浅蓝色无搏动,壁薄易压瘪,触之可形成一条“沟”;动脉呈浅红色易活动,轻触有跳动感。

3、选择合适头皮针,根据血管大小选择适宜型号头皮针。

图X-3-2-2头皮针

4、选择合适进针部位:

静脉走向最明显处后移0.3cm~0.5cm,既能充分保护静脉,又能在进针失败后进行有效补救。

5、选择合适进针角度:

根据血管深浅做有效判断,对细小浅静脉或血管充盈不良者角度相对宜小,约10-15°;血管较深者则角度相对稍大,约30°。

6、妥善固定:

将第一根胶布固定于针柄上,第二根将带有无菌小纱布的胶布横贴于针眼处,第三根将头皮胶管弯成S形用胶布环绕头部一圈对贴固定,第四根将头皮针胶管根部用胶布固定于耳廓上。

(三)用物准备

治疗盘内盛药液、皮肤消毒剂、无菌纱布、压脉带、纱轮、持物筒、小枕、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手套、输液胶贴、备用头皮针、输液器1付、剪刀、弯盘2个、棉签、笔、输液卡、

手表,剃须刀、必要时备约束带。

(四)操作步骤

1、洗手,戴口罩,查对医嘱。

2、患者评估与准备:

告知目前用药情况、检查注射部位及肢体活动情况、了解心理状况、介绍疾病知识、询问是否解大小便。

3、配药:

检查药液、输液器,按医嘱配药,无误后配药人签名,请另一护士核对签名。

4、检查输液器,关闭输液管调速器开关,将输液管、通气管针头同时插入瓶塞内。

5、用物带至床旁,对患儿进行身份识别,解释,将输液瓶挂于输液架上,固定通气管。

6、排气:

排气时输液管内无气泡,药液外滴不超过三滴。

7、备好胶布,选血管,必要时用剃须刀剃尽穿刺部位周围毛发,戴手套。

8、将患儿头枕软垫放于床沿,使患儿横卧于床中央,必要时约束患儿。

如两人操作,一人固定头部,另一人穿刺。

9、消毒:

用络合碘棉签消毒2遍,酒精棉签消毒1遍,消毒面积大于5cm,待干。

10、穿刺:

穿刺者立于患儿头端,一手紧绷血管两端皮肤,另一手持头皮针柄,在距静脉最清晰点向后移0.3cm处将针头沿静脉向心方向刺入皮肤,沿静脉走向徐徐刺入,见回血后滴液少许。

必要时可用注射器连接头皮针穿刺。

11、固定:

如无异常,用胶布固定。

12、撤除软垫,脱手套,洗手,取下口罩。

13、调滴速,询问并观察输液后反应,查对并记录。

14、助患者卧于舒适的卧位,交代注意事项,整理用物,洗手。

15、结合病情进行健康教育。

附:

小儿头皮钢针置入操作训练(Practice)格式调整按模板1

【目的】

1、应用小儿头皮针建立短期临时静脉通道。

2、利用临时静脉通道完成单次静脉治疗。

【操作前准备】

1、评估患者并解释

(1)评估:

详细检查穿刺点周围皮肤有无压痛、肿胀、血肿、感染、浆液脓肿等,同时了解预行穿刺侧肢体活动情况。

(2)解释:

操作前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进行头皮钢针置入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获得患者的配合。

2、患者准备

(1)了解小儿头皮钢针置入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2)排空大小便,取合适体位

3、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4、用物准备

治疗盘内盛药液、皮肤消毒剂、无菌纱布、压脉带、纱轮、持物筒、小枕、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手套、输液胶贴、备用头皮针、输液器1付、剪刀、弯盘2个、棉签、笔、输液卡、手表,剃须刀、必要时备约束带。

【操作步骤】

步骤

要点与说明

1、洗手,戴口罩,查对医嘱

2、患者评估与准备:

告知目前用药情况、检查注射部位及肢体活动情况、了解心理状况、介绍疾病知识、询问是否解大小便。

3、配药

4、检查输液器,关闭输液管调速器开关,将输液管、通气管针头同时插入瓶塞内。

5、用物带至床旁,查对患儿,解释,将输液瓶挂于输液架上,固定通气管。

6、排气

7、备好胶布,选血管,必要时用剃须刀剃尽穿刺周围毛发,戴手套。

8、将患儿头枕软垫放于床沿,使患儿横卧于床中央,必要时约束患儿。

如两人操作,一人固定头部,另一人穿刺。

9、消毒

10、穿刺

 

11、固定

12、撤除软垫,脱手套,洗手,取下口罩。

13、调滴速,询问并观察输液后反应,查对并记录。

14、助患者卧于舒适的卧位,交代注意事项,整理用物,洗手。

15、结合病情进行健康教育。

 

●检查药液、输液器,按医嘱配药,无误后配药人签名,请另一护士核对签名。

 

●排气时输液管内无气泡,药液外滴不超过三滴。

 

●用络合碘棉签消毒2遍,酒精棉签消毒1遍,消毒面积大于5cm。

待干。

●穿刺者立于患儿头端,一手紧绷血管两端皮肤,另一手持头皮针柄,在距静脉最清晰点向后移0.3cm处将针头沿静脉向心方向刺入皮肤,沿静脉走向徐徐刺入,见回血后滴液少许。

必要时可用注射器连接头皮针穿刺。

●固定前观察有无异常,若无异常,用胶布固定。

●根据患儿年龄和病情调节合适滴速。

三、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的置入

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减少血管刺激性,减少液体外渗,不易脱出血管,减少患儿对输液的心理压力等特点,在临床已广泛使用。

(一)目的

1、应用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建立小长时留置静脉通道。

2、利用留置静脉通道完成短疗程静脉治疗,减少多次穿刺给小儿带来的痛苦、减少护士工作量。

(二)置入要点

1、选择安全、留置时间较长、并发静脉炎和渗出率较小的导管材料类型,导管材质首选聚氨酯和聚亚氨酯材质的导管。

2、选择适宜置管位置,有计划地选择外周静脉,根据小儿年龄较小,自制能力低,选择血管走向直、粗大、充盈、弹性好避开关节和静脉瓣且易于固定的部位进行置管。

置管位置还会影响导管相关性感染和静脉炎的危险度。

有研究表明,下肢静脉穿刺比上肢静脉穿刺造成感染的危险度高,手部血管比腕部和上臂血管静脉发生率低,股静脉置管有较高的细菌定植率应避免选用。

小儿四周静脉首选手足背静脉。

图X-3-3-1四周静脉

3、选择合适的导管:

在满足治疗方案的前提下选择管径最细、长度最短、官腔最少的导管。

图X-3-3-2留置针

4、提高护士心理素质和专业技能,有效正确进行留置针置入。

有研究表明,护士拥有好的心理素质和高的专业技能在成功置管中起着关键作用。

5、导管妥善固定:

使用透明或半透明聚亚氨酯敷料进行置管位置覆盖,使用安全有效的方法做有效固定。

图X-3-3-3留置针固定

6、正确封管:

正确封管是延长小儿留置针留置时间的重要环节,根据小儿年龄特点和疾病性质选择合适的封管液进行正压封管。

一般封管液为生理盐水和肝素钠稀释液3~5ml,新生儿和有血液系统疾病小儿一般采用生理盐水封管。

7、定期更换导管:

定期更换导管时预防静脉炎最有效的方法,研究表明,外周导管置入时间72h后发生血栓性静脉炎和导管细菌定植率会增加,而72~96h静脉炎发生率却没有明显变化,故短期外周短导管应在72~96h更换一次,一旦发生静脉炎、感染或导管故障的应立即更换。

(三)操作前准备

治疗盘内盛药液、皮肤消毒剂、无菌纱布、压脉带、纱轮、持物筒、5ml注射器1付、小枕、无菌手套、专用敷贴、输液器1付、剪刀、弯盘2个、棉签、笔、输液卡、静脉留置针、手表,根据患者年龄必要时准备绷带或约束带。

(四)操作步骤

1、洗手,戴口罩,查对医嘱。

2、患者评估与准备:

告知目前用药情况、检查注射部位及肢体活动情况、了解心理状况、介绍疾病知识、询问是否解大小便。

3、配药:

检查药液、输液器,按医嘱配药,无误后配药人签名,请另一护士核对签名。

4、检查输液器,关闭输液管调速器开关,将输液管、通气管针头同时插入瓶塞内。

5、用物带至床旁,查对患儿,解释,将输液瓶挂于输液架上,固定通气管。

6、打开留置针外包装,打开专用敷贴外包装,写上操作者姓名、留置日期和时间。

7、戴手套,放手垫,选血管,在穿刺部位上方10cm处扎压脉带。

8、消毒:

用络合碘棉签消毒2遍,酒精棉签消毒1遍,消毒面积大于5cm。

待干。

9、取下输液管排气,将头皮针刺入导管针肝素帽内再排气。

10、穿刺:

嘱患者握拳,进针,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将针推进少许,右手固定,左手拔出针芯0.5-1CM,将外导管全部送入静脉,嘱患者松拳,松压脉带,开调节器,拔出针芯。

11、用专用敷贴妥善固定。

12、撤除压脉带、手垫。

脱手套,取下口罩。

13、调滴速。

询问并观察输液后反应。

14、查对,记录。

15、助患者卧于舒适的卧位,交代注意事项。

16、结合病情进行健康教育。

17、整理床单位及用物,洗手。

附:

小儿四周静脉留置针置入操作训练(Practice)

【目的】

应用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建立小长时留置静脉通道。

【操作前准备】

1、评估患者并解释

(1)评估:

详细检查穿刺点周围皮肤有无压痛、肿胀、血肿、感染、浆液脓肿等,同时了解预行穿刺侧肢体活动情况。

(2)解释:

操作前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进行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建立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获得患者的配合。

2、患者准备

(1)了解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建立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2)排空大小便,取合适体位

3、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4、用物准备

治疗盘内盛药液、皮肤消毒剂、无菌纱布、压脉带、纱轮、持物筒、5ml注射器1付、小枕、无菌手套、专用敷贴、输液器1付、剪刀、弯盘2个、棉签、笔、输液卡、静脉留置针、手表,根据患者年龄必要时准备绷带或约束带。

【操作步骤】

步骤

要点与说明

1、洗手,戴口罩,查对医嘱。

2、患者评估与准备

 

3、配药

4、检查输液器,关闭输液管调速器开关,将输液管、通气管针头同时插入瓶塞内。

5、用物带至床旁,查对患儿,解释,将输液瓶挂于输液架上,固定通气管。

6、打开留置针外包装,打开专用敷贴外包装,写上操作者姓名、留置日期和时间

7、戴手套,放手垫,选血管,在穿刺部位上方10cm处扎压脉带。

8、消毒

9、取下输液管排气,将头皮针刺入导管针肝素帽内再排气。

10、穿刺

11、用专用敷贴妥善固定。

12、撤除压脉带、手垫。

脱手套,取下口罩

 

13、调滴速。

询问并观察输液后反应。

14、查对,记录。

15、助患者卧于舒适的卧位,交代注意事项。

16、结合病情进行健康教育。

17、整理床单位及用物,洗手

●告知目前用药情况、检查注射部位及肢体活动情况、了解心理状况、介绍疾病知识、询问是否解大小便。

●检查药液、输液器,按医嘱配药,无误后配药人签名,请另一护士核对签名。

 

●用络合碘棉签消毒2遍,酒精棉签消毒1遍,消毒面积大于5cm。

待干。

●嘱患者握拳,进针,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将针推进少许,右手固定,左手拔出针芯0.5-1CM,将外导管全部送入静脉,嘱患者松拳,松压脉带,开调节器,拔出针芯。

●根据患儿年龄和病情调节合适滴速。

 

四、小儿PICC的置入

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经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导管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为长期输液的患儿提供安全可靠的静脉通路。

PICC置管不仅减少了反复穿刺带给患儿的痛苦,同时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肿瘤患儿在化疗药物应用的过程中,能有效的避免了化疗药物的外渗,降低了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对局部组织的刺激。

(一)目的

1、应用小儿PICC的置入建立长期静脉通路。

2、利用PICC的置管完成多疗程静脉治疗,减少长期频繁穿刺给小儿带来的痛苦。

3、减少刺激性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减少药物外渗对机体的损害。

(二)置入要点

1、选择心理素质好,经专业培训具有资质的的护士进行置管。

2、选择合适血管和穿刺部位:

上肢PICC常规选择肘窝部位,适于放置PICC的静脉为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首选贵要静脉。

穿刺部位可分为肘上、肘中和肘下,研究显示,肘上穿刺能避免肘关节活动时对导管的牵扯更利于导管保留和维护。

下肢静脉选用股静脉和大隐静脉置管在国内文献中也有提及,常用于新生儿、早产儿、极低体重儿,国外研究发现经下肢进行PICC置管是安全有效的,考虑到小儿股静脉置管易被尿便污染,故优先选择大隐静脉进行穿刺,大隐静脉位置表浅、粗且清晰,穿刺、固定和护理相对容易,输入药物不受限,合并症少,可长期保留。

3、选择合适的导管和型号:

可选择目前临床运用最新的三向瓣膜式PICC,减少并发症,防止输入气体和血液反流。

根据小儿年龄或血管直径大小选择适宜的导管型号,常用的为3Fr(一般7岁以下选用)、4Fr(一般7岁以上选用),或以导管大小不超过血管直径的1/2为宜。

图X-3-4-1三向瓣膜式PICC

4、选用对小儿局部损伤最小,成功率最高的置入方法,现最新研究表明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术成功率高达90%以上,对血管及穿刺皮肤处损伤最小。

5、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选择正确体位有效进行穿刺部位消毒:

使患儿臂与身体成90度角,患儿的手臂与躯干保持同一平面(必要时请助手协助摆好体位)。

以穿刺点为中心,螺旋式消毒皮肤。

消毒范围:

穿刺点上下各10厘米,左右到臂缘,消毒直径为20厘米,先用三次75%酒精消毒,然后三次碘伏消毒,消毒时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交互使用。

6、穿刺时的辅助设备:

现PICC穿刺时最常用的辅助设备为超声,研究表明,超声引导下行PICC穿刺提高了穿刺成功率,也节约了时间和费用,但在儿科的应用成效尚未见相关文献报道。

7、应用有效方式减轻或解除穿刺时疼痛:

穿刺前使用利多卡因乳膏外涂。

8、正确测量导管置入长度,将导管尖端放在预期位置:

体外测量方法上肢为自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然后向下至第三肋间,置管完成后在X-线下确认导管头部的位置,尖端应在上腔静脉的下1/3到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连接处。

下肢穿刺测量方法:

患儿术侧下肢与躯干成一直线,用皮尺测量体表长度,从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到腹股沟再向上到横隔(体表位置在脐部)与剑突的中点。

图X-3-4-2PICC尖端置入位置

9、将导管妥善固定:

在靠近穿刺点约1cm处扣好白色固定护翼,导管出皮肤处盘绕一小小的“S”弯,使用无菌胶布横向固定白色固定护翼,另一条无菌胶布横向固定连接器翼形部分,固定以帖膜,令贴膜的下缘贴覆到连接器翼形部分的一半,蝶型交叉固定连接器。

图X-3-4-3PICC导管固定

10、选择合适封管液,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冲、封管:

定期使用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现常用的封管液为生理盐水和肝素钠稀释盐水,有血液系统疾病是选用生理盐水进行封管,封管时使用10ml以上注射器行脉冲加正压式封管。

11、做好置管后维护:

维护时选择材质好,透气佳的敷料,定期更换敷料和肝素帽或正压接头,更换敷料必须严格无菌操作技术,透明贴膜应在导管置入后第一个24小时更换,以后每7天更换一次或在发现贴膜被污染(或可疑污染)、潮湿、脱落或危及导管时随时更换。

肝素帽或正压接头每7天更换一次或肝素帽可能发生损坏、污染或每次经由肝素帽取过血后、不管什么原因取下肝素帽后立即更换。

(三)小儿上肢PICC置入操作前准备

PICC穿刺包1个,10ML注射器2支,无针输液接头1个,无菌(无粉)手套2副,生理盐水100ML或肝素盐水100ML(100U/ML肝素盐水,新生儿10U/ML肝素盐水),10cm×12cm无菌透明敷贴1个,胶布纱布若干,止血带,弹力绷带,消毒剂:

75%乙醇/碘酒/碘伏,根据年龄及血管情况选择合适导管型号。

(四)小儿上肢PICC置入操作流程

1、洗手,戴口罩,查对医嘱。

2、选择静脉——首选贵要静脉。

3、病人平卧,术侧手臂外展90°,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及配合事项。

4、测量穿刺点经右胸锁关节至第3肋间的距离和术侧上臂臂围。

5、建立无菌区:

打开PICC穿刺包,带无菌手套。

6、助手协助将第一块治疗巾垫在手臂下,将止血带放好。

7、消毒:

75%酒精棉签或纱球以顺时针、逆时针、顺时针的方式消毒皮肤3遍,消毒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上下直径20cm,两侧至臂缘;75%乙醇待干后,碘伏消毒3遍。

8、穿无菌衣,更换无菌手套。

9、铺孔巾及治疗巾。

10、预冲导管:

用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预冲导管,润滑亲水性导丝。

1.9Fr导管用10U/ml肝素盐水预冲导管。

若为前端修剪式导管,按预计导管长度进行修剪:

剥开导管的保护套至预计的部位,撤出导丝至比预计长度短1cm处,在预计刻度剪切导管。

11、扎止血带:

让助手在上臂扎止血带,使止血带末端远离无菌区,嘱患者握拳,保证静脉充盈。

12、去掉穿刺针保护套,松动针芯。

13、实施穿刺:

绷紧皮肤,以15°~30°角实施穿刺。

见到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再进针0.5~1cm,使套管尖端进入静脉,固定钢针,将套管鞘送入静脉。

14、从导入鞘内取出穿刺针:

助手协助松开止血带,嘱患者松拳,左手示指按压导入鞘前端静脉,拇指固定针柄,右手撤出针芯,将钢针放入锐器收集盒。

15、置入导管:

用右手将导管匀速送入静脉;送管时轻抬左手食指,停顿时左手食指压紧导入鞘前端静脉;置入导管25cm时,嘱患者下颌向下压并偏向术侧臂膀,导管进入侧量长度后,头恢复原位。

16、退出导入鞘:

置入导管至预计长度后,即可退出导入鞘;按压导入鞘上端静脉,退出导入鞘使其远离穿刺部位。

17、劈开或撤离导入鞘:

劈开导入鞘并从导管上往下剥;在撤离导入鞘时注意保持导管的位置。

18、继续置入导管:

均匀缓慢地将剩余导管置入静脉至所需长度。

19、抽回血,再次确认穿刺成功。

20、移去导引钢丝:

左手固定导管,右手撤出导丝;移去导丝时,要轻柔缓慢;将导丝放入锐器收集盒内。

21、正压封管,导管末端连接无针输液接头。

22、清理穿刺点:

移去孔巾,清洁穿刺点周围皮肤,切忌不要用75%乙醇刺激穿刺点。

23、固定导管,覆盖无菌敷料:

将体外导管以S或L型放置,小纱布覆盖后,用无菌胶贴固定,覆盖10cm×12cm无菌透明敷料,将导管全部覆盖在透明敷料下。

24、确定导管位置:

拍X线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并记录检查结果。

25、PICC穿刺后的记录:

记录置入导管的长度及胸X线片显示的导管位置,导管的型号及规格和批号,所穿刺的静脉名称及臂围,穿刺过程描述——是否顺利患者有无不适的主述等。

26、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置管后的注意事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