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设计.docx
《化学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教学设计.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表
章节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第一课时)
学科
授课班级
授课时数
一课时
所属学校
概述:
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课题1是关于空气的一些初步知识,包括空气是有什么组成的,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及判断,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用途),还有保护空气。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感知空气的存在和空气成分的探究,以拉瓦锡的“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和教材中的“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的实验探究对比的方式呈现,让学生通过具体实验的验证,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这一结论。
本节课的重点包括:
了解拉瓦锡发现空气中含有氧气成分的实验史实,理解化学学科本质和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初步认识应用定量实验进行研究的方法。
引导学生如何从深刻认识拉瓦锡的“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为基础,通过化学实验探究空气的成分便成了重中之重。
而引导学生根据教材所提供的实验仪器和药品思考、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练习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练习操作分析,有理有据得出实验结论;形成科学严谨的态度,体验
探究过程则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重点和难点进行突破。
1、运用问题链设疑和实验设疑与演示相结合进行主题教学。
特别是引课时的补充实验:
(1)感知空气的存在:
空集气瓶压入水中、抖动塑料袋;
(2)感知理解“压强差”:
胶头滴管吸水、气密性的检查、推拉注射器的活塞(先堵住出气口,再放开出气口,对比)、气球的使用,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需要和探索的迫切愿望。
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充分感受和理解什么是“压强差”,为理解拉瓦锡的实验和书本的演示实验原理,扫除了认识上的障碍点,为后续学习铺平道路。
2、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通过拉瓦锡的“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和教材中的“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的实验探究对比,让学生亲自带着问题链去思考,然后通过老师的演示,在作出假设、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等探究环节,指导学生观察、思索,使学生从自己亲身观察到的事实中,经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得到“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这一知识。
3、创设学生的认知冲突。
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具体的实验探究活动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寻找可能的原因。
不断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怎样去思考,怎样分析推理,怎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怎样去伪存真,怎样以实验事实为依据,指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
4、将更多地说话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表达他们的意见,使课堂始终充满自主、合作、开放、互动的气氛,针对不同的意见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质疑、争论、思想火花的碰撞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将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
这种自主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知识和技能建构的过程,也是一个最容易产生体验的过程。
依据标准
课程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空气中氧气含量是本课题的重点,如何引导学生在老师的演示实验中,自己分析得出结论便成了重中之重。
而引导学生从拉瓦锡的实验史实中,理解实验原理,并能根据教材所提供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在老师的指导下,思考、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对比,得出结论,则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本节(课)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拉瓦锡发现空气中含有氧气成分的史实,理解化学学科本质和科学探究的方法
2.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初步认识应用定量实验进行研究的方法
3.练习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练习操作分析,有理有据得出实验结论。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初步认识控制条件进行定量实验研究,进一步体会探究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掌握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问题链设疑和实验设疑进行主题教学、实验探究法、讨论、分析、讲解、启发式的方法,学习构建知识的方法。
(3)通过多媒体演示、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分析及推理能力。
(4)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从而提高对实验进行分析、思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的探究,保持和增强学生对生活和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形成科学严谨的态度。
(2)通过化学实验,创设一种轻松、愉悦、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乐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养成崇尚科学的习惯。
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般特征:
通过前面绪言和第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化学的定义,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对常用仪器、药品的使用和操作等都有过初步的训练,对于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如对比法、归纳法等)已有一定的了解,对于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也有了一些的体验。
初始能力:
学生在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小组合作已经比较默契,学习资源能够共享,熟悉一些基本实验操作,初步具有实验探究的能力。
但在感知空气的存在方面,要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科学的认识仍有难度,需要创设情境;在“作出假设”“理解实验原理”“实验方案的设计”“概括推理能力”“实验反思与评价”等方面仍需提高。
信息素养:
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信息处理能力,如收集处理图书馆和网络信息等。
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
知识点
编号
学习
目标
具体描述语句
1
知道
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初步认识应用定量实验进行研究的方法
2
掌握
通过实验及分析,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项目
内容
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1、了解拉瓦锡发现空气中含有氧气成分的史实,理解化学学科本质和科学探究的方法
2、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初步认识应用定量实验进行研究的方法
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刚接触化学的学情,设置了学生先观看拉瓦锡实验的视频,深刻理解拉瓦锡的实验后,老师再仿照拉瓦锡的实验原理,进行探究实验的演示实验。
通过教师示范性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根据拉瓦锡的实验原理,思考老师是如何仿照拉瓦锡的原理,如何设计实验方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描述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得到正确的结论,让学生在实验中去体验、去感受。
这更好的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热情。
使学生能通过简单的化学实验验证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
教学难点
1.理解密闭容器中气体的压
强差
2.引导学生根据教材所提供的实验仪器和药品思考、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练习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练习操作分析,有理有据得出实验结论;形成科学严谨的态度,体验探究过程
1.增补实验
2.运用问题链设疑和实验设疑进行主题教学,通过老师的演示、递进式的提问、追问,小组交流讨论比较,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教学环境设计
教具准备:
1.药品:
红磷、水;
2、仪器:
集气瓶、烧杯、导管、胶头滴管、注射器、塑料袋、燃烧匙、药匙、带双空橡胶塞的导气管、自制PPT课件、视频
教学媒体(资源)选择
知识点
编号
学习
目标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
时间
媒体
来源
知道
PPT
1、播放:
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视频
2、设置问题链
3、课堂练习
4、课堂小结
A、B
B、G
J
J
B
C
C
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去思考,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离不开化学,用化学知识可以帮助自己辨别是非。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23
网络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
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
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
板书设计
课题1空气
1、拉瓦锡:
汞+氧气氧化汞(粉末)
2、原理: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白烟---固体)
3、现象
4、结论:
空气中V(O2)≈1/5V(空气)
5、残余的气体的性质:
关于教学策略选择的阐述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学习支架,示范与模仿等教学略,使学生在老师演示实验的示范教学的科学探究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
具体如下:
1、通过补充实验、生活中案例,验证空气的真实存在: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
2、通过补充实验:
生活中案例、注射器、气球的实验,创设情景,让学生充分感受和理解什么是“压强差”,为理解拉瓦锡的实验和书本的演示实验原理,扫除了认识上的障碍点,为后续学习铺平道路。
3、采用“创设情景——提出假设----实验探究(演示实验)——合作交流”的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积极参与与引导、确立学生在化学教学中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采用边实验演示、边讲解、边讨沦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突破难点。
3、手段选用:
(1)指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2)运用多媒体、小组合作及学生实验探究方式
(3)学法指导
科学探究的方法: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探究→搜集证据→得出结论→解释反思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教学媒体(资源)
设计意图、依据
引入
主
题
活
动
一
创
设
情
境
与
增
补
实
验
引言:
我们之前已经学习了什么是化学,了解了基本的化学实验仪器,通过探究蜡烛的燃烧过程和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成分和含量,知道了化学探究的基本步骤,今天,在此基础上学习另一种新的物质空气。
[思考与交流1]
如何证明空气是真实存在的?
请举例
[思考与交流2]
如何理解密闭容器中气体形成的压强差?
请举例。
[补充实验]
1、堵住和放开出气口,分别推拉注射器感受气体的压强大小
2、用胶头滴管吸水
3、装置气密性检查
4、吹气球
5、把饮料管与气球连接好,先往气球内吹气,再把饮料管迅速插入水中
回忆、体会、联想、思考
师—生、生—生互动
列举生活中的例子、上台演示
小组交流与讨论,回忆,引发学生去思考,学生在教师的讲述中进入教学情景,通过补充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师—生、生—生互动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和已经学过的例子
教学PPT
空集气瓶
塑料袋
PPT
注射器
胶头滴管
气球
唤起学生的简单回忆,让学生在心里体会到化学知识方面有前后联系,教材内容安排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通过学生自己的例子,从大气压和浮力的角度,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空气是真实存在的
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去思考,通过补充实验,让学生充分感受和理解什么是“压强差”,为理解拉瓦锡的实验和书本的演示实验原理,扫除了认识上的障碍点,为后续学习铺平道路。
主
题
活
动
二
运
用
问
题
链
设
疑
和
实
验
设
疑
与
演
示
进
行
主
题
教
学
小组交流与讨论
(一)
PPT展示:
学习目标
1.了解拉瓦锡发现空气中含有氧气成分的史实,理解化学学科本质和科学探究的方法
2.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初步认识应用定量实验进行研究的方法
3.练习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练习操作分析,有理有据得出实验结论;形成科学
严谨的态度
(阅读教材P26-27,围绕学习目标,提出你最想知道的问题)
小组交流与讨论
(二)
阅读教材P26关于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内容,思考:
(1)拉瓦锡用了什么实验方法?
该实验是定性实验还是定量实验?
如果是用定量的方法,那么他是怎么做到定量的?
他的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探究的方法和思路是什么?
(2)教材P27实验2-1及图2-3的实验装置仿照了拉瓦锡实验的什么原理?
相同点在哪里?
不同点在哪里?
(3)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小组交流讨论(三):
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问题链)
1、化学科学实验探究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2、针对教材P27实验2-1进一步思考:
(1)实验过程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保证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怎么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2)从密闭容器内外气体形成的压强差这一角度,猜想烧杯中的水会出现什么情况?
(3)怎么保证把集气瓶内的氧气消耗完?
(4)为什么要迅速插入?
迅速插入后看到了什么现象?
(5)为什么要等到冷却至室温才打开止水夹?
(6)实验前集气瓶内先装少量的水有什么用?
(7)该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提出要求]
通过同学们的相互讨论,大胆猜想,思考实验过程要注意的细节问题。
[参与交流、启发、引导]
教师注意倾听学生的想法,参与交流,及时表扬、肯定学生的想法,同时引导学生发现不足,启发学生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
[演示实验、观察、指导]
1、在实验中注意对学生进行观察、记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素养。
2、你认为值得注意的问题还有哪些?
刚才实验过程有不妥之处吗?
[主持、引导]
1.主持学生的交流发言,引导帮助学生分析证据;
2.引导学生用科学准确的语言表述实验结果;
3.引导学生从实验事实中归纳、总结出新知识。
小组交流讨论(四):
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问题链)
1.实验后集气瓶中残余的气体有什么性质?
2.误差分析:
在实验探究中发现测得的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小于1/5,可能原因是什么?
(实验成功保证?
)
3.能否用木炭或蜡烛代替红磷?
4.如何改进该实验,提高实验精确度?
5.应用定量实验进行研究的方法是什么?
[主持、引导]
1.主持学生的交流发言,引导帮助学生反思实验过程,归纳提升;
2.引导学生从实验原理中迁移运用、总结出新知识。
阅读、思考、讨论、发言
学生阅读教材,观看视频,进行小组交流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生互动,小组交流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对教师提问的思考和拉瓦锡实验现象的观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自己得出结论:
拉瓦锡采用定量实验,用汞消耗了密闭容器内的氧气,通过钟罩内汞的液面的上升的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密闭容器内被消耗的气体的体积约为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围绕化学科学实验探究的基本步骤,思考教材中的演示实验,通过生—生互动,小组交流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1、[猜想与假设]
通过同学们的讨论,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猜想:
(1))烧杯中的水会倒吸进入集气瓶中
(2)在烧杯水中的导管末端会冒气泡
(3)烧杯中的水无明显现象
2、[观察演示实验]
通过老师的引导、追问,练习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收集实验数据,讨论从现象中可能获得的结论。
同时练习操作分析,实验后小组内交流讨论,接受同学的提问。
进一步体会化学实验探究过程的每个细节,有理有据得出实验结论;形成科学严谨的态度。
3、[表达与交流]
各小组交流本组的想法,在交流方案过程中,各组间注意倾听、评价他人意见,互相补充,互相借鉴,同时注意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交流共享】
学生描述实验现象,感受红磷燃烧过程中,如何控制定量实验的条件。
组内组间交流、倾听、反驳、争论,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很高。
围绕问题思考、交流、表达
教学PPT
播放教学PPT、视频
(拉瓦锡空气成分实验)
教学PPT、
演示实验装置
教学PPT
教学PPT
让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
通过观看化学实验史实的视频、阅读教材内容,学生进行自主、协作学习,在小组交流与讨论中,培养问题意识和沟通能力,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压强差的原理与实际应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学科本质和科学探究的方法
学生刚接触化学,自己进行探究能力不足,需要老师的具体指导:
1、先给化学科学实验探究的基本步骤
2、围绕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的实验教育功能,以问题串形式提炼出本节课的主题和教学的线索。
通过设置有效的驱动性问题,帮助学生突破重点,理解掌握新知识,使学生认识得到发展。
[反思与评价]
实验后的反思与解释是内化提升的过程,在质疑、争论、思想火花的碰撞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将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
让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整理、分析、比较、交流,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小
结
归
纳
[引导分析]
(1)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方法与老师演示实验的方法有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2)反思实验研究过程,回顾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等科学探究环节,逐步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学生:
倾听、理解、整理
[总结提高]
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再一次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完成对知识的内化。
通过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回顾,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巩
固
练
习
[布置练习]
根据空气成分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图(创新),考查探究过程的细节
思考、练习
[巩固反馈]
让学生从基础知识到能力提高,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达到运用知识的目的。
课
堂
小
结
课堂小结
按组交流,主要是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并能进行运用。
PPT中展示的文本
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使学生能应用好本节获得的知识,起到知识的升华。
教
学
反
思
教学反思,总结归纳构建化学知识的方法
1、本节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本节难点根据教材所提供的拉瓦锡的实验史实,仿照拉瓦锡的实验原理,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谈谈对本节课学习的感受和体会,学到了什么,还不清楚什么,学习本节内容对个人的意义是什么。
你对疑惑的问题将采取什么措施?
进行小组交流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PPT中展示的文本
让学生学到通过化学实验验证、构建知识的常用方法,深刻认识与体会到化学的美及学好化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流程图
教学评价设计
1、根据学生参与活动、回答问题的情况,做好过程评价,体现多元化、针对性和激励性。
合作学习采用小组捆绑式评价,随机抽取小组成员回答问题。
2、利用练习题分步反馈知识掌握情况。
形成性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以学习定量化学实验研究方法为过程性体验,以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体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学习方式,以学生感知空气的存在、空气成分的探究为学习的核心知识,
本节教学设计的特点如下:
1.和谐课堂:
在课堂教学上,把老师的备课方案、教材的组织形式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机的结合起来,达到和谐统一。
2.问题意识和实验意识:
针对教学的重难点,以问题串设疑和实验设疑与演示的形式,采用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学生合作探究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逐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实验意识。
3.知识建构: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从学生原有的经验和知识水平出发,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以设置若干个有梯度的小问题帮助学生建构新的知识,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体验到学习化学的快乐。
教学反思、总结
让学生通过对比拉瓦锡的“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和教材中的“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的实验探究,亲自体验生产“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这一知识结论的快乐。
通过比较、判断、讨论,不断地揭示矛盾和解决矛盾,激起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同时也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并在活动中激发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我们在《空气的成分》化学教学中采用探究式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探究,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兴趣,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情景中,主动实验、认真操作、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实验、分析探究,学生不仅学到了化学知识,也练习了物理知识在化学中的应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化学这门科学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探究,科学的发展过程就是探究的过程。
从知识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基本掌握了所学知识。
在探究过程中由于时间原因,学生的部分探究活动和讨论还不够充分,部分学生过于注重实验过程,而对所得到的结论不能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学生自主投身其中的教学方式,体现了新课程大力倡导的“自主探究”的理念。
目前对探究式教学的特征,以及今后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更好的展开探究式教学,我将不断地进行摸索和探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