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基本功比赛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14757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班主任基本功比赛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班主任基本功比赛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班主任基本功比赛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班主任基本功比赛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班主任基本功比赛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班主任基本功比赛试题.docx

《小学班主任基本功比赛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班主任基本功比赛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班主任基本功比赛试题.docx

小学班主任基本功比赛试题

1. 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2. 履行好班主任的职责,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遵循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善于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3. 班主任要认真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维护班级良好秩序,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营造民主和谐、团结互助、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

 

4. 班主任岗位是具有较高素质和人格要求的重要专业性岗位,应由取得教师资格、思想道德素质好、业务水平高、身心健康、乐于奉献的教师担任。

 

5.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6.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章中,要求教师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8. 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首先从班级日常管理开始,班级常规管理的内容包括:

教学常规管理、行为常规管理、安全教育、偶发事件的处理等。

 

9. 班主任专业化成长可分为规范化阶段、个性化阶段和特色化阶段。

 

10.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

1、班主任工作的主要职责是(教育引导)、(班级管理)、(组织活动)、(指导学习)、(协调教育)

2、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包括(物质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班级精神文化)

3、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的方式有(团体心理辅导),(个别心理辅导)

1.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是指中小学各学科要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课程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2.在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立足教育,重在指导。

 

4.班主任的健康心态能够体现出其独特的人格魅力。

 

5.同伴交往问题已经成为多数中小学生的心理困扰。

 

6.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

 

8.对于优等生,可以从引导优等生树立远大目标、帮助优等生完善自己、帮助优等生超越自我、训练优等生的受挫能力等角度实施教育引导。

 

9.走进学生心灵既是班主任做好工作的前提与基础,又是班主任的基本功。

 

10. 班级是由学校根据有关规定和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统一编制的,有目标、有计划地执行管理、教育功能的正式小群体。

 

11.班级常规管理是班主任最基础的工作,每位班主任都要必知、必会、必须做好。

 

12.班级常规管理要按照计划、组织实施、检查、总结这四个基本环节开展工作。

这四个基本环节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班级管理过程。

 

13.班级常规管理体现在对班级日常活动的各项管理中,具有如下特点:

教育性、内容广泛、工作琐碎、方法多样。

 

14.在班级常规管理中,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计划、分层次地实施多种正面激励的教育方法,对于有效实施班级管理十分必要。

 

15.操行评语对促进学生成长,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具有导向作用、诊断作用、鉴定作用。

16.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活动的基本单位,班集体的建设要抓班风的形成。

 

17.班级文化是社会、学校倡导的主流文化、教室文化与学生文化的整合后生成的文化现象,反映班级这一最基本的教育单位的价值取向和生活状态,是班级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18.创建和谐班集体是个体与集体发展的共同需要。

从个体来说,学生对于和谐班集体有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

从集体的角度看,班集体对学生个体具有吸引力、凝聚力并使个体具有向心力。

 

19.《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规定,班主任应“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

” 

20.学习指导的内容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学习态度指导、学习方法指导、学习兴趣指导、考试心理指导、学习障碍指导。

 

21.学习指导的方法很多,“三部曲学习指导法”是:

了解学生、研究学生、解决问题。

 22.学习心理的指导是学习指导的关键。

 

23.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热情、态度、欲望的根本原因。

 

26.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与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就是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每个学生的道德需求,总揽全局、统筹规划,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之间的关系,教育与教学的关系,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

 

27.教育部制定的班主任工作相关文件中提出过的四个基本工作原则:

调查研究  全面了解学生;正面教育,积极引导;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以身作则 ,言传身教。

 

28.养成教育就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训练活动,使受教育者的日常行为习惯规范化、自觉化,使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品质不断提升的教育过程。

 

29.在制定班级思想道德教育目标时,要通过多种方式了解、研究本班学生成长的需求点,学生思想道德的闪光点、困惑点和薄弱点。

 

30.班级活动的的情境性蕴含促进学生成长的社会心理机制,这些机制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这些机制有:

 对比制、 体验制、内省制。

 

31.开展班会活动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活动要有针对性;准备要充分;学生全员参加;形式丰富、活泼。

 

32.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由个体化走向社会不可或缺的教育内容。

 33.安全教育应遵循:

教育性原则;经常性原则;预防性原则;针对性原则。

 34.从事班主任岗位所必须具备的两点要求:

一是专业技能,二是师德修养。

 

35.优良人格是师德的基本要求;爱与责任是师德的核心。

 

36.林崇德教授在《教育的智慧》中提出一个著名的“反思中提升自我”的公式是:

优秀教师=教育过程+反思

1、对班主任来说,良好的(道德素质)首先表现在为人师表、无私奉献上。

 

2、信息的获得、加工、运用是班主任的(基本功)之一 。

                

3、(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 。

                         

4、(关心学生、理解学生)是热爱学生、教育学生的前提。

            

 5、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身教”)更重于“言教”。

                        

 6、班主任坚定正确的做法方向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的形成。

      

 7、培养(良好的班风)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8、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导者、组织者,要经常进行(自我反思)。

      

 9、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忌(有始无终)、独断专行。

               

 10、做学生思想转化工作最常见、最普遍运用的方法是(谈话法)    

1.最有教育效力的是行动而不是语言。

(√)

2.在一个班集体之中,学生干部与学生群众之间,是一种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

3.对于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不能一概视之为“帮派”、“小集团”而加以贬斥。

(√)

4.在我国,有学校的地方必然就有班级,但有班级的地方,不一定就有班集(√)

5.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指导学生学习。

(×)

6.“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启发疏导原则的体现。

(×)

7.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长期的反复的教育影响的结(√)

8.就学生的教育而言,班集体是一种教育的途径。

(×)

1.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2.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给予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 

3.中小学班主任岗位培训制度规定,在岗班主任每学年专业培训时间不少于10 学时。

() 

4.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班风。

(√) 

5.“四颗糖的故事”是教育家叶圣陶的育人经典故事。

(×) 

6.《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 (√)  

7.中学阶段德育内容重点之一是职业生涯教育。

 (× ) 

8.《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6周岁的公民(×) 

9.“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句话体现了班主任在管理班集体时的全面教育观念。

(√) 

10、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是让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

1. 当代中国未成年人精神世界的主流是( A )。

 A.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 B.热爱祖国、积极向上、见义勇为 C.热爱祖国、关心集体、积极向上 D.认真学习、团结学生、孝敬父母 

2. 班主任由学校从班级任课教师中选聘。

聘期由学校确定,担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时间一般应连续( B )以上。

 A.1学期 B.1学年 C.2学年 D.3学年 

3 与国家宪法相配套,对整个教育全局起宏观调控作用的教育基本法是( D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4. 国内外有关班级活动的理论和经验表明,班级活动的核心主题是( C )。

 A.班级工作实际情况的需要 B.班级阶段性工作任务需要 C.满足和提升学生的成长发展需要 D.班级日常教育管理工作需要 

5. 制定和推行行为规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D )。

 A.引导学生自觉遵纪守法 B.维护社会稳定 C.促进社会和谐 D.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6. 在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中,班主任最重要的角色是( B )。

 A.学生的人生导师 B.学生的精神关怀者 C.学生合法权益的保护者 D.学生发展的重要他人 

7. 提出“通过集体,在集体中进行教育”这一著名教育原则的是( D )。

 A.马克思 B.陶行知 C.苏霍姆林斯基 D.马卡连柯 

8. 教师最核心的职责与任务是( C )。

 A.爱岗敬业 B.关爱学生 C.教书育人 

9. 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的法律是( B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0. 教师素质的核心是( C )。

 A.爱心 B.责任 C.师德 D.技能

1、班主任的素质有(   ABCD    ) A、良好的道德素质   B、广博精深的科学文化素质     C、良好的能力素质    D、良好的心理素质 

2、班主任的修养包括(   ABCD    )  A、政治修养  B、学生观修养  C、治学态度修养   D、教学方法修养 

3、班主任的教育方式应是(   BD   ) A、灌输式   B、启发式   C、说教式    D、务实式  

 4、班主任教育方式应多(    A    )    A、鼓励式   B惩罚式 

5、班主任与科任老师之间的关系应是( ABC ) A、班主任尊重科任老师对班务工作的建议与意见 B、严禁学生中不尊重科任老师的言行 C、恰当反映、慎重转达学生对科任老师的意见。

1.“五一劳动节”和“植树节”的劳动教育主题班会属于(A)主题班会。

A.季节性B.模拟性C.知识性D.系列性

2.让学生多“经风雨,见世面”,反映了班主任工作的(C)原则。

A.集体教育B.启发疏导C.实践活动D.因材施教

3.学生做自我鉴定和小组评议,主要集中在(B)

A.学期初B.学期末C.学期中D.学期任何阶段

4.在构成班级的四个要素中,处于主体的是(B)

A.教育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