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完成从一个学生到一个职场工作者的角色转换.docx
《如何完成从一个学生到一个职场工作者的角色转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完成从一个学生到一个职场工作者的角色转换.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完成从一个学生到一个职场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尽快度过职场适应期
每位学生从学校走向职场,都要经历“职场适应期”。
有的学生在短期内不能适应工作环境,不能很快进行角色转换,在很多时候的表现比较学生气。
这时还不能称之为真正的职业人士。
学生和职业人士的身份有很大区别:
第一,目的不同。
对于学生来说,目的是学到知识,考个好成绩;而职业人士的目的是完成公司交给的某项工作。
第二,两者所需要的技能不一样。
学生所需的技能是良好的记忆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作为职业人士要想把公司交给的岗位工作做好,需要更多的技能。
第三,工作方法不同。
学生工作方法是个人的独立行为,每位学生为自己的成绩负责;而作为职业人士,更强调的是团队合作。
其实在踏上工作岗位后,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机器的一颗螺丝钉,应学会尽快适应这个新身份,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职业人士。
为此,上海职业介绍松江分中心的朱美忠老师建议,要缩短适应期,融入职场。
首先,心理上要做好准备。
学生刚进入职场大多是从基层做起,要学会适应艰苦、紧张而又快节奏的基层生活。
学生一般缺少社会经验,可能不习惯一些制度、做法,这时,千万不要用习惯去改变环境,而是要学会入乡随俗,适应新的环境。
其次,做事要积极主动有耐性。
在一个行业准备好从底层做起,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就能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一个良好基础,俗话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努力找到职业契合点
既然步入了职场,就已经从一个学生转换成了一个社会人,原来的许多生活习惯都得改变。
也许在学校的时候,喜欢睡懒觉,经常上课迟到,也许不会带来什么严重的后果,可是在工作期间,每一次失误都可能给你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很多应届毕业生反映,自己也做了入职前的准备,可是为什么进入企业后仍然感到力不从心,特别是觉得所学与所从事的岗位之间找不到契合点?
朱美忠老师表示,学生容易将事情看得简单化理想化,在跨出校门之前,对未来充满憧憬,初出校门的学生不能适应新环境,大多与其事先对新岗位估计不足、不切实际有关。
当他们按照学校书本上的知识去理解这个行业、这个岗位,那是远远不够的,现实的岗位实践使新人们发现似乎所学与所用不是一回事,由此而产生的困惑、不解让他们在初入职场时就走了弯路,往往会产生一种失落感,处处不如意、事事不顺心。
要避免这种情况的产生,首先应明确自己的职业角色,即了解“我该做什么”,其实就是要了解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
接下来,就是“怎么做”和“怎么做好”的问题。
第一,必须要积极主动。
第二,要树立目标。
第三,重要事情先做。
一个职业人士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零零碎碎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分清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养成一种习惯,重要的先做。
积极处理人际关系
除了要适应岗位外,积极处理好周边的人际关系也十分重要。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第一步,是要从自身做起。
因为从你进入企业的第一天,你周围的同事们都在或多或少地关注你,首先要自律,特别是一些细节方面,像上班迟到早退、打私人电话这种事要避免,这些事会使别人留下工作不用心的最初印象。
其实,最重要的是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
另外,要尊重企业的老员工,为人谦虚,不耻下问,多请教,多沟通。
这些行为会让同事们更快地接纳你,你也能更快地融入企业。
比如与领导相处,首先一定是要尊重领导,服从领导的工作安排。
其次,根据领导风格不同选择适当的沟通方式。
最后,坦诚相待、主动沟通、把握尺度。
为此,职场新人要提升自己的知识技能,以适应岗位需求,或为今后的职业道路打下基础。
刚出道的新人可能文凭比公司里一些前辈要过硬,但是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学历虽高却什么都不会。
学生在学校比较注重的是学习理论知识,然而到了职场上,更注重的是动手能力和累积的经验。
因此,应届毕业生要投入到再学习中,通过不断学习和吸收,成长为真正的职业人士。
如何完成大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我学网”职场问答之二
问:
研究生毕业一年了,这期间我实现了从SAP实施顾问到管理咨询顾问的角色转变,这完全是因为我自己想从技术顾问到管理顾问的转变的结果。
但是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
工作初期,到底是赚钱重要还是工作内容重要?
如何衡量?
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
答:
作为一个刚出校门不久、比较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的职场新人来说,在能保证基本的生存需要的情况下,当然是丰富自己的工作内容以利于自己的更快成长更加重要了。
尽管现在的社会上,功利的价值取向很盛行,但从一个较长期的发展角度看,过于注重赚钱,一定是以牺牲自己更大、更重要的价值取向作为代价的。
有人将职业生涯比喻为马拉松比赛,开始阶段冲在前面领跑似乎很风光,但后半程则一定会掉队的,因为他不懂得近期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因此切不可只顾眼前,而忽视自己对长远利益的追求。
问:
经过努力,自己专升本的努力有了结果。
可当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本科报到的时候,却没有想象中的兴奋,只有不适应和排斥。
特别是开课后,看到那些已经在专科学过的科目,我真后悔了,于是做出了一个我以前从不敢做的行动——退学。
我已不想去考虑它的对与错,只希望大家能给我点帮助,让我能在自己以后的日子里提高自己。
答:
现在的社会职场对从业者学历的态度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不像过去那样片面和机械了。
因此年轻人也应该顺应这个变化的趋势,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以及相关资源更多地倾注于丰富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上,才是问题的关键。
学习是终生的事情,没有必要将自己的宝贵青春年华更多地消耗在单纯提升学历的上面。
尽管现在职场用人的选择上,还是对我们的职场新人有些误导,比较强调学历的高低。
但如果你的应聘求职的时候,能够凭借自己相对丰富的职业经验,向对方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另一面、而非仅靠学历文凭显高低,我相信你的胜率一定是很高的。
我并非无视学习的价值,但我更主张学习应该有明确的目的性,如果仅仅是为了拿到一张好看的文凭,那是在是不值得的呀。
更加智慧的安排应该是,在有了基础的学历背景后,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投入到社会职场的事件之中,完成从学生到从业者的角色转变。
然后在适当的时候,在根据现实的需要进行深造,那样一定会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的。
问:
我曾勉强考进了省重点高中,由于学习跟不上,后来选择了艺术专业,上了个民办专科学校。
上大学也很糊涂的选了个专业,自己同样没有好好地把握住时间,而是随波逐流,又浪费了3年。
以后的职业经历也很不顺利,先后换了几个工作。
现在对自己的未来很迷茫,我是个双重性格的人,人比较温和,喜欢交朋友,为人还算过的去,对事物的洞察力也还好。
只是做事没什么耐心,大概是没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吧。
自己认为能够较好的控制自己情绪,也会调节自己心态 。
希望各位可以给我个建议,我究竟该怎样去给自己做个明确的职业定位呢?
。
答:
看了你的求学及职业经历,直接得到的印象似乎有些失败,你的心情也很沮丧。
我的看法是,你能够意识到自己以前的失败及不够珍惜既有的一切这个导致失败的致命原因,从这一点上说,你曾经的失败完全可能转化为你以后获取成功的一笔宝贵财富了。
任何人的一生,不可能避免失败,你的失败过于集中在了职业生涯开始之前和最初的一段时间,如果你能够正确总结以往的教训,集中精力专注于自己选择的职业上,就完全可能实现坏事变好事的转换。
从你的情况看,你还是有自信的,也知道自己在性格、行为方式上的一些所长。
我建议你不妨考虑一下从事销售工作锻炼一下自己,迎接一个新的挑战如何?
也许,你会有个全新的开始呢。
问:
我是一名在校大专生,现在大三,一直犹豫是要考个本科还是工作?
看了一些招聘信息,好些的公司都是要本科以上学历,另一方面我们大专学的知识都是很浅显的,害怕不能胜任公司的工作。
我也曾试想一边工作一边考自考,但是害怕那时不能很好的学习,同时现在还希望能够从事企业中的管理职位,心中是在不清楚应该如何去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很是矛盾!
请各位给些建议!
答:
制定职业规划重要的一点是要在了解社会现实需求的前提下,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恰如其分的定位。
而自己在不了解社会实际情况的状态下,完全凭借主观的意愿去想象,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因此就这些单纯的想法进行评价更是无的放矢了。
我的建议是,你应该按照自己的想法到社会上进行一些实习一类的实践体验,看看自己究竟适合从事怎样的职业,在有了一些最初的职业体验之后,再进行明确的职业定位及规划,可能就会更加现实了。
就你现有的想法而言,有志于在管理领域施展自己的职业抱负的想法很好,但管理职位的获得也一定是要从基层的实际岗位上起步的,同时你对自己是否具备成为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是否清楚,这恐怕也要经过实践的磨炼和验证才能确认吧?
因此我觉得连续读下去,让自己的学历一步到位的选择并不科学。
更实际的选择应是尽快进入职场,补上实践这一课,然后根据现实职场的提示再决定或调整自己原来的定位及规划,这样也许会更加实际,并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了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实习增长见识和提高动手能力。
所谓实习,是指实地学习或在实践中学习。
它不同于“勤工俭学”,它的直接目的不是获得报酬,而是大、中专院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步入职场的一个必要的过渡阶段。
对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通过实习,他们可以将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工作和生活实际,这不仅有利于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还能提高他们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实习可以为同学们提供了解和熟悉工作实际的机会。
只有在实际工作中,他们才可以知道工作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自己更适合做什么、哪些知识是有用的、对自己的知识结构做哪些补充和调整、如何处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等等,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全面地认识自己和了解职业,并据此科学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
还有,实习是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借助实习,学生可以初步完成从理想到现实的心理转换和从学生到职员的角色转换。
顺利的心理转换可以减轻学生初入职场将要历经的现实冲击,完整的角色转换能为他们将来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习也是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的舞台,有的实习单位会根据工作需要录用优秀实习生为正式员工。
从以上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实习他们学会了如何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认识到了敬业精神的重要性,知道了如何处理同事关系,等等。
这些亲身经历和感受,对他们将来的职业发展无疑会大有裨益。
但是,现实毕竟不同于理想。
形形色色的实习生活给予大家机会的同时,也会带来挑战。
初试锋芒的成功会使大家激动不已,令人不快的事情和经历则会令人感慨万千。
这些情况在以上文章中也有所体现。
需要大家记住的是,实习不是正式工作,而是一个学习过程,是“从做中学”。
不管是喜还是忧,也不管是经验还是教训,任何一点认识、一个心得、一种感受都是收获。
实习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并获得第一手工作经验,以便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加以运用。
因此,对待实习的正确态度是:
第一,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虚心学习他人成功的工作经验,踏踏实实地做好实习工作;第二,在实习的过程中,多思考、多比较,用心体会,多尝试把所学的书本知识应用于工作实际;第三,认真及时地总结实习经验和心得,尤其是对实习中遇到的问题,要多分析、多请教,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努力克服。
实习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个人职业生涯的一个崭新的开端。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祝愿即将实习或正在实习的同学能够得到更多的收获,为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奠定基础。
本文来自:
中科软件园()详细出处参考:
离开校园进入不同行业,迎接人生第一份工作的挑战。
对涉世未深、缺乏职业规划能力的毕业生来说,存在着相当大的压力,最重要的矛盾是与先前理想中的职位相差甚远,面临着巨大转型压力。
转型需要七个转换,实习,则是完成从学校人到职场人转型的过渡过程,第一份工作能否选好、做好,是至关重要的。
在转型的过程中,敬业、心态、诚信、礼仪则是是职场新人成功的四大法宝。
一、从宏大的“人生理想”向现实的“职业理想”转换
第一份工作对大学生们的冲击是巨大的,从高高的象牙塔走下来的他们怀抱的是理想化的思维方式,是指点江山的做事方法。
然而就业压力大,选择余地小,能够专业对口,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让他们感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太大,一时难以接受。
先前宏大的理想,在现实面前已经失去目标,失去动力,只感到实现是遥遥无期的事情。
因此,情绪低落。
当务之急需要的是把理想转化为职业目标,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去实现职业目标。
搭起一座桥梁让自己从理想走入现实。
实现职业目标有很多的途径,要结合自己的综合因素去选择一条最适合自己的途径,更快的实现职业目标,从而最终实现职业理想。
从实现职业理想的角度看,我们所做的工作一定要与职业目标有密切的相关性,否则,所做的工作将不会对职业理想产生支持,那实现职业理想的就会再次成为空想。
二、从青苹果“学校人”到成熟“职业人”的转换
同样的实习经历,可以出现不同的出路和结局。
关键是你自己的路怎么走,虽说自己做主,但也要首先认识到究竟要在实习过程中获得什么,怎么才能把握实习机会为自己求职增加砝码?
实习生一定要摆平心态,在做事方面,首先要建设的是自己的心态。
一颗浮躁的心会带着你的眼睛在各个职位、各个企业之间来回游移,你会觉得这个工作你能做,那个你也能做,最后导致你连最简单的都做不好。
从学生人转变成职场人的第一步,应从企业文化、业务流程、公司制度、仪态仪表、接人待物、为人处世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解,企业需要的是什么人员,什么职位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如何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职业人最需要的就是敬业精神,职场新人要做的以日常性的事务工作居多,专业性的工作一般要经过企业的再培训之后才去做。
要保持沉稳的心态,因为这是做好任何一份工作的关键。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你首先要学会适应。
学会适应艰苦、紧张而又有节奏的基层生活。
你缺少基层生活经历,可能不习惯一些制度、做法,这时,你千万不要用你的习惯去改变环境,而是要学会入乡随俗,适应新的环境。
好高骛远、自命不凡,只能毁掉你的前程。
要学习企业中那些卓越人才必备的八大基本素质:
创新能力、学习能力、自信自立、自律、积极乐观、执著追求、责任感、合作开放。
三、从单纯的处理问题方式向复杂的人际关系转换
新到一个公司,崭新的生活方式、陌生的社会环境、复杂的人际关系,都让他们感到不习惯。
没有耐心去思考一些细节上的问题,因此,难以适应、四处碰壁。
在做人方面,首先要揭掉自我标签,低调做人。
现代大学生的特点是张扬个性,彰显自我风格,追求与众不同。
这种风气与氛围培养了不少“特别”的大学生。
但工作岗位不是上演个人秀的舞台,因此,刚刚迈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们一定要注意自我形象问题,做事一定要低调。
出头少说多看,尽快熟悉人际关系,融入环境。
锐气藏于胸,和气浮于脸,才气见于事,义气施于人。
处事对上司先尊重后磨合、对同事多理解慎支持、对朋友善交际勤联络复杂的人际关系是社会构成的一部分,亲和力太小,摩擦力太大。
一不小心,天时、地利、人和都离你而去。
融入环境的手段之一是要学习基本的礼仪知识。
职场有职场的规则,单纯的讲礼貌是不够的。
身处其中,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符合职场规范。
礼仪是构成形象的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包括了语言、表情、行为、环境、习惯等等,相信没有人愿意因为自己在社交场合上,因为失礼而成为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并因此给人们留下不良的印象。
对大学生来说,礼仪是一门必修课。
免得在职场上碰了钉子才想去补课。
四、从系统的理论学习向多方位的实际应用转换
学校里学习,都是系统的理论,一科连接一科,科科有现成的教科书,有教授讲解,有助教辅导。
到了工作岗位,实际动手能力靠培养、练习,而且,实际应用是多角度、全方位的。
没有人告诉你哪个该学,怎么学习,知识积累全靠自己探索。
从而导致做了事却没有实现目标,甚至偏离了目标。
或者不知从哪里入手,学些什么。
在应届毕业生进入公司的时候,企业都会对职场新人进行新员工入职培训,要多学多看,多虚心请教,才能积累工作经验。
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就很难提到发展,公司的人都服有经验的人,没有经验,则只能打下手,心理又不平衡。
就会越搞越糟,使自己境地尴尬,甚至不懂装懂,让人笑话。
以谦逊的态度去向别人请教,这并不是什么难事,放下架子,虚心请教,你会发现别人身上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有很多,你自己身上也有别人值得学习的优点。
虚心求教,进步很快,又能建立良好人际的关系,把自己很快融入到集体中去,既受益匪浅,又让人喜欢。
五、从散漫的校园生活向紧张的工作模式转换
悠闲的校园生活方式被紧张的职场打拼所代替,使这些处于在家里备受呵护的“80一代”独苗进入“断乳期”,象是在奶奶、姥姥娇惯下自由淘气的孩子,一下被送到幼儿园,受到纪律、时间的约束,感到浑身不自在,迟到、请假成家常便饭,总想找个借口,编个理由请上一次假去外面玩一玩。
每当新生力量进入单位,都会带来新的气息,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
对于大多数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中专毕业生来说,除了工作能力之外,还要有实干精神、懂得人际沟通。
不但要完成好属于自己的每一项工作,还要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情。
能否做好那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是一个人是否成熟的标志,也是一个人能否取得人生成功的主要因素。
做好自己不愿做的事,学会妥协,向职场妥协、向现实妥协。
六、从浮躁的心态向逐步理性化转换
转型需要时间,与企业的磨合需要时间,积累经验也需要时间,具备竞争力同样需要时间。
要给他们融入职场的时间,他们需要过渡过程。
哪怕时间很短,这个过渡过程必须经过。
企业会给实习生时间和机会,但自己不能以此为借口,要积极努力,从浮躁的心态中走出来,尽快进入符合企业要求的状态,这是理性化的成熟表现。
企业看重应届大学生,主要就是看到了隐藏在这些年轻人身上的“发展基因”。
实习是一个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阶梯,如果实习好了,机遇也就会随时光顾你,或者拿到实习单位的Offer,或者把实习经验成跳板。
不管什么用人单位,他们都需要一个谦虚谨慎、好学上进的员工;勤奋刻苦,把远大志向落到实处、树立责任感、执着追求事业的态度。
对待实习兢兢业业,最后就能留在实习单位。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自以为不会留在实习单位,或者这山望着那山高,敷衍了事地对待实习工作,领导安排的工作不能完成,还总想搞点猫腻,偷偷出去应聘,结果,新的公司没聘上,实习的公司又丢掉,最后走向工作岗位,同界同学都成了成手,自己仍然是个短炼的新兵。
七、从家长的呵护向自己保护自己转换
许多大学生在进入就业大军时,往往对就业的相关期限、实习权益,一知半解。
原来依赖家长,现在需要自立。
需要自己判断、自己选择。
如果选择去一个根本不了解的公司,这是一种冒险,不要轻易决定第一份工作,一般来说,新人的第一次对职场的体验是刻骨铭心的,它会使新人对职场产生一种固定印象,形成固定心理状态,从而影响到今后的职业心态和职业规划。
因此,走好职场的第一步,能够使大学生更好地为企业及社会服务,更大的发挥自己的潜力,若是为了在毕业前找到一份工作,或者迫于其他同学签约带来的压力而草率接受一份自己并不满意的工作,都是不可行的。
对于一家自己向往的公司,作为实习生当然应该全力以赴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争取最终能被录用。
但是我们也要警惕,一些用人单位制度由于不完善有苦难诉,是不是侵犯了我们自己的权益。
在毕业以前,我们作为在校生,无法享受劳动法的保护,但一旦我们毕业了,我们就要懂得维护自己,以防一些不法的公司将自己作为廉价劳动力使用。
学会在社会上独立的站立,学会保护自己。
面对人生的种种挫折,学会应对,学会维权。
初入职场,实现角色转变“三部曲”
发布时间:
2010年4月7日
阅读次数:
302
有了目标,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和动力,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筹划未来,避免对自己未来产生迷惘。
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我常常遇到初入职场的大学生们都希望能够将自己的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准备大干一番。
然而,在一阵拳打脚踢之后,有人会发现自己不能融入新的集体和环境,甚至终日无所事事,空有一身的力气却无处使。
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很多大学生就开始怀疑自我的知识技能和适应能力,工作积极性也受到极大的挫伤,这就要求初入职场的大学生们迅速转变角色,学会角色转变“三部曲”。
第一、积极调整工作心态
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们,大都有着“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的宏伟抱负。
但是,随着高校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就业成为一个大众化的社会问题,由此产生的身份和地位不受重视的现象也随之而来。
因此,大学毕业生们应先调整心态,正视、接纳现实,恰当地评价自己,放低姿态,一切从零开始。
确立健康、坚定的工作心态——没有最好的工作,只有最合适的工作;没有一劳永逸的工作,只有不断接受挑战的工作,这样才能找到自己的就业之路,实现人生价值。
案例:
不少新入职的大学生们,在入职不久便来找我。
他们觉得目前的工作与他们刚开始进新东方工作时想象的不一样,觉得自身的知识能力没有得到发挥,每天重复做着一些简单、单调的工作,和周围的同事相比落差很大,工作中也经常出错,同时感觉主管也没有重视自己。
因为高度认同新东方的文化,因此想留在新东方发展下去,面对目前的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这些员工遇到的是由于角色转换引起的社会适应不良。
从大学毕业到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对于每一位职场新人来说都需要经历比较大的角色转变。
角色转变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工作心态的调整。
如何来调整工作心态?
首先,适当调节心理预期。
心理预期过高,导致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这种距离增加了内心的失落感,感到事情的发展已经超出了自己的控制,因此要多给自己积极暗示,凡事都要循序渐进,学会耐得住寂寞,多听、多看、多学。
这些员工正因为刚进新东方时的心理预期过高,导致与现实的工作产生差距,从而丧失了工作热情,落差很大,严重影响了工作积极性。
其次,放低姿态,从基础工作做起,不断积累工作经验。
对于新人来说,在职场的每一种经历都是很好的学习机会,有助于自己的成长。
牢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虚心向同事们学习工作经验,尽快熟悉自己工作岗位的种种业务知识,结合实际工作将自己所学知识灵活运用。
只有这样,才能尽快适应新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创造自己的工作业绩。
事业的辉煌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不断地积累点滴业绩。
再次,主动沟通,创造良好的工作关系。
案例中的这些员工认为主管不关注他们,其实是他们缺乏主动与主管的有效沟通。
沟通时,要本着实事求是、诚心待人的态度与人沟通,提高沟通的主动性,缩短与周围同事之间的距离。
同时要克制感情,冷静处理,工作中出现错误时,应主动承担责任。
通过与部门主管、同事的沟通,有助于增进互相的理解及人际关系的处理,更好的适应工作环境。
最后,不断学习、锐意进取,高标准要求自己。
俗话说:
活到老,学到老。
刚离开校园踏上工作岗位,往往就忽视了学习,感觉学习是学生时代的“义务”,这是不可取的。
大学生只是人才的坯子,要锻炼成才,还需要在社会这个大熔炉里锻造,只有不断探索新的方法,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保证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
这对于从“学校人”到“职业人”转变也是至关重要。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当机会来临时,有准备的人往往会牢牢把握。
第二、正确面对工作中的挫折
案例:
有一天,员工小陈来我办公室,眼泪汪汪地和我说不想干了想辞职。
我问其原因,是因为小陈没有及时变更教师信息,导致提交教务教师课时错误。
教师的课时与课酬密切相关,因此受到了同事及主管的批评。
小陈认为这种批评是她不能接受的,而且她已经很努力地在工作了。
面对职场的压力,对于毫无经验的新入职场的大学生们总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对于刚毕业的小陈来说也不例外。
但在面对困难与挫折时,有些人选择了放弃,有些人选择了坚持,勇敢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