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实1需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44859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工作实1需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社会工作实1需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社会工作实1需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社会工作实1需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社会工作实1需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工作实1需要.docx

《社会工作实1需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工作实1需要.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工作实1需要.docx

社会工作实1需要

社会工作实务(2009-03-1914:

15:

06)需要

标签:

杂谈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是一套由助人价值、知识和技术体系组成的实务方法引导的专业实践活动,包括微观、中观、宏观层面的实务。

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多元因素决定论

•主要观点:

社会问题既有个人因素,也有社会因素,通常是这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介入方法:

助人活动要从个人、家庭、社区、社会政策等多重层面进行。

生理-心理-社会视角

•主要观点:

强调从个人与社会两方面来理解服务对象和他们的问题

•介入方法:

首先辨识和评估服务对象有关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情况,然后了解他们的社会状况和处境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影响

环境中的人视角

•主要观点:

社会处境论:

认识问题产生的社会背景

个人原因论:

个体有认知能力,可自主选择生活

•介入方法:

一方面,倡导社会政策的变革

另一方面,帮助服务对象改变认知,提升社会功能

系统理论

•主要观点:

系统指社会各成员之间的交流,如夫妻、家庭、邻居、医患关系、小组、机构、照顾系统等。

系统各组成部分相互交错和影响,环境是工作者介入和改变的场域。

•介入方法:

强调人与环境交叉互动、相互影响;强调社会系统特别是家庭系统在塑造和影响人的行为及生活状态中的重要作用;注重运用社会的正式和非正式网络资源。

优势视角

•主要观点:

评估问题和需要时将优点包括进来,发掘和运用服务对象的优点和自身资源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介入方法:

个人、小组、家庭和社区都有优点;贫穷、歧视、疾病和困难都可成为挑战和机遇;人的成长和转变的能力巨大;社会工作者只有通过与服务对象的协作才能更好为其服务;每一种环境都充满资源。

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

•强调助人是一个过程

•综合的理论取向

•工作过程的阶段化

•工作任务的阶段化

•整合的价值观

运用通用过程模式应考虑的因素

•助人过程各阶段的先后次序有弹性

•工作过程可能是螺旋式的

•模式本身只可作为实务过程的参考

通用过程模式的四个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作用

•改变媒介系统:

社会工作者

•服务对象系统:

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

•目标系统:

为了改变服务对象系统所要改变和影响的系统

•行动系统:

社工的的合作者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

接案

  此阶段社工的主要任务:

•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

主动求助、他人转介、社工主动接触的

•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

自愿性和非自愿性

•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

向社工求助是大多数人的最后选择

•使潜在服务对象成为现有服务对象

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

  一、做好面谈的准备并拟定初次面谈提纲

  二、面谈:

主动介绍自己、沟通、倾听

  三、收集资料:

个人和环境、客观和主观、正面和负面

  四、初步预估

  五、建立专业关系:

同感、诚恳、温暖与尊重、积极主动

  六、决定工作进程:

结案、转介、预估

  七、签订初步的服务协议:

书面、口头

影响接案成功的因素

•社工与服务对象的期望不一致

•社工的能力不足以提供帮助

•临时事件和外部障碍

•服务对象不愿接受帮助

•社会文化因素

•不同专业间的配合出现问题

接案应注意的事项

•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

•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

•决定解决问题的先后次序

•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机构的工作范围

预估

•目的:

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客观因素、主观因素、成因、使问题延续的因素、积极因素,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容

•任务:

了解服务对象存在的问题;个人生活经历及行为特征;服务对象与环境的互动状况及对自身问题的认识和改变的动力与能力;服务对象所处的环境系统状况

预估的基本步骤

  一、收集资料:

  内容:

个人资料、环境资料

  方法:

询问、咨询、观察、家访、利用已有资料

  二、分析和解释服务对象的资料和问题

  方法:

排列次序、发现、识别、对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作出解释

  三、认定问题

  内容:

问题是什么?

问题发生的原因?

问题所处的情境和系统?

问题得不到解决的原因?

服务对象系统的发展阶段和资源状况?

  四、撰写预估报告

预估的主要方法

•社会历史报告方法

•家庭结构图

•社会生态系统图

•社会网络分析

计划

  服务计划的构成:

•关注的问题与对象:

个人、家庭、群体、组织、社区

•目的与目标:

长期和短期

•介入策略:

直接或间接;微观、中观或宏观

•协同工作的合作者:

家庭、朋友、邻居、同辈、团体、社区

•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各自的角色:

资源连接者或直接服务提供者

•具体工作程序及工作时间表

介入

•特点:

①有计划、有目的;②干预是核心;③物质帮助和精神支持并重;④有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

•分类:

①直接介入;②间接介入

•原则:

①以人为本;②个别化;③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④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⑤瞄准服务目标;⑥考虑经济效益

直接介入行动及策略

•促使服务对象运用现有资源

•进行危机介入

•运用活动作为介入的策略

•调解行动

•运用影响力

间接介入行动及策略

•运用和发掘社区人力资源

•协同和联结各种服务资源与系统

•制定计划创新资源

•改变环境

•改变组织或机构的政策、工作程序、工作方式间接

评估

•目的和作用

•类型:

  ①过程评估:

回答服务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发生

  ②结果评估:

检视介入的结果、结果实现的程度及其影响

  补充:

③目标定位评估

评估的方法和技巧

•基线测量

•任务完成情况的测量

•目标实现程度的测量

•介入影响的测量

结案

•类型:

①目标实现的结案;②服务对象不愿继续接受服务的结案;③存在不能实现目标的客观和实际原因的结案;④社会工作者或服务对象身份发生变化时的结案

 

对人尊重的态度和同感的理解是需要通过语言来传递或表达的,因此,沟通双方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艺术是取得良好沟通效果的关键。

 

运用好语言符号 

  第一,把话说得悦耳,悦耳的声音会令人心情舒畅。

第二,把话说得清楚,必须让人明白所要传达信息的意思,这就要求沟通者思维有条理,吐字清晰,把意思说明白。

第三,把话说得准确,要完整地表达句意,说话用词尽量科学准确。

第四,把话说得恰当,说话必须符合特定的身份和场合。

第五,把话说得巧妙。

例如,如何说好第一句话?

怎么才能开启对自己有利又令对方愉悦的话题,一般的原则是寻找对方的兴趣谈话区域和自己的有知区域,而要避开对方忌讳的区域和自己的无知区域。

 

 巧妙使用身体语言 

  身体符号包括人的眼神、面部表情、身体的姿势、动作及仪表等。

专家认为,在人面对面的信息沟通中,有6 5%的社会意义是通过身体符号传递的。

身体符号具有无伪装性的特点,人可以言不由衷,但强装笑脸总要露出破绽。

人们可以通过恰当的身体符号向沟通对象表达自己对对方的尊重、接纳、关心,更可以通过细心地观察对方的身体符号解读其内心世界。

 

 

环境符号 

  环境符号是指能够传递信息的时间和空间因素。

时间在传递信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与人约会姗姗来迟,传达给对方的可能是不认真、时间观念不强、对对方不重视等信息,进而会引起对方很多的心理活动:

失落-、不信任、不愿意合作等。

空间因素是指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位置以及沟通场所的气氛。

谁都知道远远的打招呼表示热情与友好,与人擦肩而过没有任何表示说明彼此的敌意或冷淡。

一般而言,人与人之间相隔O厘米~15厘米是亲密距离,其语意是亲密而热烈;15厘米~75厘米是个人距离,语意是亲切友好;75厘米~215厘米是社交距离,语意是严肃而正式;215厘米以上是大众距离,表明彼此之间没有心理的联系,但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如拥挤的公共汽车上则是例外情境。

由此可见,应该视交往对象的关系把握与人沟通的距离。

 

 

个案会谈的支持性技巧主要有哪些?

 

  个案会谈是指个案工作中工作者与案主面对面有目的的专业谈话。

支持性技巧是指工作者通过身体及口头语言的表达,令案主感到被尊重、被理解、被接纳,从而建立信心的一系列技术。

支持性技巧主要有专注、倾听、同理心、鼓励等。

 

表达专注 

  专注是指工作者面向案主、愿意和案主在一起的心理态度。

在某些人生的重要时刻,有人陪伴是非常重要的。

当工作者以专注的神情面对案主,案主就会感觉“他与我同在”、“他在专心地陪伴我”,这无疑会给案主带来心理上的支持,增强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专注行为的品质,反映着工作者知觉能力的敏感程度,优秀的个案工作者都会注重培养自己专注的能力。

专注技巧既表现为通过生理上的专注行为来表达心理上的二专注,也表现为心理上的专注带动生理上的专注。

生理上的专注行为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面向案主:

工作者以一种参与的态度面对案主,这种表现意味着“我愿意帮助你”、“我愿意留在这儿陪你”。

 

  上身前倾:

坐在椅子上,上身略微前倾。

前倾的姿势意味着“我对你和你说的话感兴趣”、“我对你是友好的”。

开放的姿势:

双手放开而不是抱住双肩。

 

  良好的视线接触:

会谈中工作者应与案主保持稳定、坦诚的视线接触,而不是眼睛盯在别处或四处巡视。

主动倾听是指工作者积极地运用视听觉器官去搜集案主信息的活动。

专注与倾听是不可分开的,是同一种行为的不同侧面。

完全主动的倾听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倾听案主的话语信息:

工作者在会谈中的二个重要职责就是鼓励案主多说话,自己多倾听。

工作者的倾听不是盲目的,而应该是有目的的,在倾听时要注意分辨案主叙述中的经验部分、行为部分和情感部分。

 

  观察案主的身体语言信息:

有声语言不可能完全独立地传递信息,总有身体语言相伴左右,人在说话时,脸上总有一定的表情或手势、动作,身体语言往往起着对有声语言的辅助和强调作用。

比较于有声语言,身体语言在传递信息中有更大的优势,如身体语言可以独立传递信息,从案主双腿不停抖动的动作就可以知道案主内心的紧张和不安。

而且,身体语言还可以起到戳穿有声语言伪装的作用。

因此,作为个案工作者,在会谈中必须仔细观察案主的身体语言信息。

 

  解读案主其人:

倾听的最深层意义是要解读案主这个人——包括他的生活、行动及与其问题相关的内容。

工作者在用眼睛观察了案主的身体语言,耳朵倾听了他的话语信息,这还不够,还必须在此基础上动用自己的大脑,迅速地进行思考判断,解读案主整个人。

 

同理心 

  同理心是指工作者进入并了解案主内心世界,并将这种了解传达给案主的一种技术与能力。

同理心包括情绪同理和角色同理两个层面的内容,情绪同理即同感,是指工作者如同亲身体验一样感受案主的感受,是一种受他人状况感动的能力;角色同理是指工作者了解案主的情境、参考构架及观点的能力,角色同理要求工作者尽量放下自己的参考构架和文化背景,站在案主的角度去理解案主的问题及其相关的行为。

 

  同理心作为一种会谈技巧,由三个层面的要素组成:

一是觉知的能力,包括被感动的能力和理解能力。

要想同理案主,就得先了解案主、懂得案主、理解案主。

正确觉知的基础,首先是培养自己对事物的敏感性,提高感受能力。

二是语言表达能力,包括说话能力和身体语言能力。

一般来说,陈述句和征询式、不确定式的语气效果比较好。

三是传达的及时性,同理心的传达必须是及时的,迟到的表达可能完全失去意义,提前、急于的表达,会影响同理的准确性、正确性和全面性。

什么是传达的最好时机,这要依具体情境而定,需要工作者去自行把握。

 

鼓励支持 

  鼓励是指工作者通过恰当的话语和身体语言,去鼓励案主继续表达他们的感受和看法的技术。

鼓励的技巧可以起到让案主表达、支持案主去面对和超越心理上的挣扎、增强案主自信及创造彼此信任的专业关系的目的。

鼓励应该在工作者觉察了案主的退缩行为之后运用。

工作者通过专注与倾听,发现案主沉默、逃避目光接触、避免直接对话、吞吞吐吐等情形时,应当给予及时的鼓励。

鼓励案主继续表达可以用话语如“请继续”、“你说的很好”,也可以用身体语言的支持,如身体前倾、微笑地注视、点头、用手示意、眼神鼓励等。

 

 

会谈时,引领性技巧有哪些 

  引领性技巧是指工作者引导案主具体、深入地探索自己的经验、处境、问题、观念等技巧。

运用引领性技巧的目的是促进案主在相关主题上做出较为具体、深入、有组织性的表达和探讨,增进工作者对案主的认识和了解。

引领性技巧主要有澄清、对焦、摘要等。

澄清 

  工作者引领案主对模糊不清的陈述作更详细、清楚的解说,使之成为清楚、具体的信息。

澄清也包括工作者解说自己所表达的不甚清楚的信息。

沟通本来就是困难的事情,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各自拥有不同的生活空间,不是通过几句话就可以了解的。

个案工作者与案主之间不是一般的人际沟通,而是要深入地互动,工作者必须对案主有较全面、深刻的了解才能真正按照其需要提供帮助。

 

对焦 

  对焦是指将游离的话题、过大的谈论范围,或同时出现的多个话题收窄,找出重心,并顺其讨论。

对焦可以使会谈减少跑题、多头绪的干扰,使会谈能够集中在相关主题上进行深入、具体的讨论。

但工作者在运用对焦时应注意与鼓励技巧的冲突,鼓励技巧的理念主张让案主多说话、尽量表达自己,这就免不了会出现谈话漫无边际的情况,因此,对焦技巧的运用不可生硬,应考虑偏离主题的程度及所持续的时间,来决定在恰当的时机进行对焦。

 

摘要 

  工作者把案主过长的谈话或不同部分所表达的内容进行整理、概括和归纳,并作简要重点的摘述。

摘要技术的运用,可以帮助案主理清自己混乱的思路,突出案主在想法、感受、行为、经验上的特点或模式,促进案主对自己有较清晰的了解。

另外,工作者作完摘要后,还应向案主查证摘要是否准确,容许案主否定、接纳或更正工作者的摘要。

 

会谈的影响性技巧有哪些 

 

  影响性技巧是指工作者通过影响案主,使其从新的角度或层面理解问题或采取方法解决问题的技巧。

影响性技巧主要有提供信息、自我披露、建议、忠告和对质。

 

提供信息 

  工作者基于专业特长和经验,向案主提供所需要的知识、观念、技术等方面的信息。

提供信息包括案主不知晓的新信息和帮助案主改正已有的错误信息。

工作者在提供信息的时候首先要了解案主的知识背景,分析其对信息的敏感能力和接纳能力,选择适当的方式提供信息。

自我披露 

  选择性地向案主披露自己的亲身经验、处事方法和态度等,从而使案主能够借鉴他人的经验作为处理自己问题的参考。

自我披露可以引导案主从其他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或参考别人的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自我披露还可以为案主树立坦诚沟通的榜样,工作者的坦诚开放、与人分享自身的经历和感受的做法,会感染案主使其愿意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自我披露对促进工作关系也十分有利,工作者的自我披露可以拉近与案主的心理距离,发展融洽的专业关系。

 

建议 

  对案主的情况、问题有所了解和评估后,提出客观、中肯和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意见。

作为专业的助人活动,在个案会谈中,工作者通过对案主问题及相关信息的了解,总会发展出具体的解决案主问题的思路,工作者应该向案主提出这些意见。

但是,工作者首先需要考虑清楚意见或方法的可行性、背后的理念及理论的正确性。

而有时如何向案主提出这些建议比方法本身的意义还要重大,如果工作者生硬地强行要求案主按照自己的意见做,违背案主个人意愿,反倒会造成不进反退的后果。

因此如何向案主提建议非常重要。

 

忠告 

  工作者向案主指出案主行为的危害性或案主必须采取的行动,例如:

“如果你还是每天翻查你丈夫的包,他会觉得自己不被尊重,会严重影响你们夫妻之间的感情。

”忠告通常是针对一些比较严重的事件或行为,但是,是否严重是一种价值的、道德的判断,是很主观化的。

因此,工作者一定要反复斟酌自己的判断,而忠告之后,工作者应该耐心地讲清道理,提供案主不知晓的知识和视角,使案主有所领悟。

对质 

  对质是指工作者发觉案主的行为、经验、情感等有不一致的情况时,直接发问或提出疑义的技术。

通过对质,工作者可以协助案主觉察到自己的感受、态度、信念和行为不一致或欠和谐的地方。

 

案例:

当知道朋友有至亲离世,正处哀伤期间,你应该怎样去表达关心?

不少人会怕问多错多,索性对方不讲自己就不问。

这样做是冷静,还是冷漠?

又有些人只一味劝说“看开点”、“不要那么伤心”,这些话真的有用吗?

    心理医生指出,“不是每个人都合适作为哀悼陪伴的人选,例如一些本身性格比较负面、工作太忙没时间,又或者思维比较理性的人,都不一定合适”。

但医生也表示,就算不是“最适合”的谈心人选,朋友之间也不要回避当事人的哀伤,应按对方的步伐,了解其需要,分担自己适合的陪伴角色。

丧亲情绪3个阶段  一般而言,丧亲情绪可分为3个阶段。

    丧亲初期:

当事人刚知道亲人离世的消息,情绪处于震惊、不真实的阶段,很需要一个让他安心的人陪在身边,作为“定心丸”,朋友最好整日陪伴着他,但重点在“陪伴”,而不是“开导”。

    陪伴方式:

这个阶段,丧亲者可能会有很多不理性的话比如“是我害死他的”等,也有丧亲者会控制感受表现极为平静,其实这些夸张的自责,又或过分冷静的言行,都是个人情绪防卫机制的表现,希望借此来平衡自己内心的忧虑和震惊的感觉,身边的朋友不需要刻意判断这些表现是否正常,只要行为没有失常伤害自己,只需陪在对方身边,聆听他的话语,给他空间表达伤痛就足够了。

    丧礼前期:

当事人情绪不稳定,而偏偏此时有很多后事要处理,如丧礼安排等,朋友如果能适当帮忙分担事务,可减轻其压力。

   陪伴方式:

朋友千万不要帮当事人做完所有决定,因为处理丧亲程序的经验,有助当事人接受“亲人已离世”的信息,如果全由他人代劳,反而让他更难接受事实。

    丧礼后期:

丧礼办完后,很多人(甚至当事人)都会觉得事情已完结,但其实忙乱过后,当事人才会有更多时间面对内心感受,家中每件事物都时刻在提醒他已失去亲人,会有很多具体的生活不适应。

    陪伴方式:

留意当事人细节上的需要,比如多和他进行户外活动,减少睹物思人的影响。

尽量协助当事人适应丧亲后的生活。

    哪些话你应/不应说?

    应该说的话:

   “可能这一刻你不知道说什么,不过可以慢慢来,不用心急”、“我知道一切来得太突然”、“我很担心你的情况”等。

   不应说的话:

    “节哀顺变”、“时间会冲淡一切”、“一切都会结束”等。

原因:

这些陈腔滥调的说话,背后有着一种“不明白”的表现,令当事人更感没人理解心情,倍觉难受。

    “不要哭啦,哭得再多他都不会回来……”原因:

哭是人无助时的正常表达反应,当事人也控制不了,硬是提醒对方要自制,只是“不明白”对方内心伤痛的表现。

    “我很明白你的感受……”原因:

每个人面对丧亲的伤痛,没有人能真的完全明白,只管急于用话语去表达自己的“明白”,反会忽略了要体会当事人的情绪。

    哀悼陪伴有技巧

    丧亲情绪反应一般在3~4个月后可以缓和,如身边的朋友观察到当事人的生活作息有例如持续失眠、逃避社交、突然发胖或消瘦等,必须建议当事人看心理医生,并陪同接受辅导。

但医生也强调,每个人抒发情绪的方式因人而异,倾谈分享是成年人主要的表达方式,在哀悼陪伴的过程中,朋友只要注意以下技巧,也可减少刺激当事人的情绪:

    回应的重点在接纳、肯定对方的感受,才再表示关心,而非执着于事情或字眼的对错。

聆听是最重要的技巧。

    作伴者需要冷静而不是冷酷,因此伤心时,也可陪着当事人流泪。

但为免增加当事人的情绪压力,也应该控制情绪,表达清楚是“我也很难过,但你不用担心影响到我……”之类的话。

 

案例:

怎样及早发现青少年的精神分裂 

   ⑴活泼好动的青少年,逐渐变得孤僻离群、生活懒散,对外部事物不感兴趣,注意力涣散,不专心听课、学习成绩下降,或是常发呆发愣,或蒙头睡觉,衣衫不整,污秽不堪,或对镜发笑,自言自语。

   ⑵精神萎靡,自诉头痛头昏,失眠心烦。

谈话时往往前言不搭后语,有头无尾,支离破碎,或欲言不止,或百问不答,或喜欢使用自己创造的新词、新字、使人费解。

   ⑶整日叫喊不停,独自对空说话,甚至语不成句,情绪与言语内容常不相协调,如说有人要伤害他,但面部表现却很高兴;或为了一点点小事而勃然大怒。

⑷想入非非,遐想终日。

妄想内容多离奇古怪、荒诞无稽,如无中生有地认为饭菜内有人放了毒药,或放为别人咳嗽、吐痰、搔头等都是要对他采取行动的某种“特别信号”;有的认为自己被别人爱上了,常与对方纠缠不休;有的感到自己的思想、行为、身体受到电波、仪器的控制等等。

⑸情绪高昂、喜悦、话多、活动多、好管闲事、手舞足蹈,兴奋异常。

⑹情绪低沉,悲观厌世,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往往自我贬低、自我谴责、自卑、多疑、忧伤、焦虑、话少、反应迟钝。

小组名称:

受虐老人服务小组

小组性质:

封闭式支持小组

参加者:

60岁-80岁以上受虐待老人

时间:

2008年2月17日-4月8日

周日下午3;00-6;00

参加人数:

受虐老人:

8-10人社工:

1人义工:

3人

活动地点:

***小区老年活动中心二楼会议室

准备阶段

(一)社会工作理论架构:

增权理论简介:

1.增权的定义

“增权”是现代社会工作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意指赋予或充实个人或群体的权力。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社会利益的分化和制度安排的原因,处于社会底层或社会边缘的弱势群体总是缺乏维权和实现自我利益主张的权力和能力。

如果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对权力进行再分配,走增权的途径。

2.增权的层次。

增权涵盖以下三个层面的:

一是个体层面的增权。

所谓个体增权是指个体得以控制自身的生活能力以及对所处环境的融合与影响能力,包括实际控制能力和心理控制能力两个方面。

对于不同的弱势群体对象来说。

个体增权的侧重点不同,各元素的权重也有所不同。

二是人际关系层面的增权。

离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任何人都无法提升自己的权力和能力。

人际关系层面的增权,一方面可以增加一定的社会资源或社会资本,另一方面可以提升自己的形象.争取公平的社会环境。

三是社会参与层次的增权。

社会参与层次的增权目标指向对社会决策的影响,表达自己利益诉求和参与社会资源的分配,争取到与健康社

会和进步文化相匹配的社会公正和社会平等待遇。

3.增权的模式选择

个体主动模式与外力推动模式。

前者旨在提高个体增权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后者旨在通过外力推动和保障以实现、激活弱势群体,通过客体与主体互动的不断循环和构建以达到持续增权的目的。

(二)背景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到来,正在不断增加的老年人口及因老龄化而引起的一些社会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一个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便是虐待老人问题。

由于生理的自然衰老及社会变迁过程中利益关系和分配关系的重新调整等原因,老年人成为社会人口中的弱势群体,相对无权的群体。

老年人不但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受到限制,其利益和需求也容易受到忽视和侵害,而且当利益被侵害时,由于掌握的资源和权利少之又少,他们往往不能勇于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老人失权的主要原因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个人原因:

身体功能衰退及健康问题

精神压力。

例如:

抑郁,失落哀伤,困扰及忧虑

资讯贫乏

久病无孝子,失去家庭,亲友及其他支持网络

社交能力下降影响个人生活质量

2.社会原因:

没有或失去经济能力(失业及增加医疗开支)

失去贡献社会的能力(工作及公民参与活动)

在社会上失去地位

社会服务提供不足及令人失去尊严的社会服务模式

政治层面被边缘化

政策流弊,决策者忽视群体的需要

二,规划阶段:

设计小组

一)服务对象的选择

通过老龄办和居委会联系,向他们介绍活动的目的,内容和要求,并了解每个存在受虐状况的家庭情况。

由他们推荐参加人员名单。

然后再通过个别访谈最后确定参加人员名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