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弊病及其措施.docx
《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弊病及其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弊病及其措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弊病及其措施
浅谈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弊病及其措施
————————————————————————————————作者:
————————————————————————————————日期:
浅论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弊病及措施
三台县永明中心小学蒋小红
[摘要]近20年扎根于农村,躬耕于农村中小学校那三尺见方的讲台。
所教过的科目也有好几门了。
最让我深思的,最令我有着揪心般疼痛并且一直耿耿于怀的还是农村中小学校的英语教学。
当今世界,已经是信息化,科技化,经济化的时代,社会生活的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使得外语,特别是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世界其他各国人民交往的重要工具,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是对新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
加之国际国内的发展趋势不断推动着教育的改革,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全国新课程改革已经逐步深入。
全球化,信息化和高科技发展的趋势,要求现代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具有开放的视野,合作的意识,以及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包括与世界各国人民交流与沟通的能力。
目前中国广大学校较为普遍的共同学习的外语是英语。
通过英语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使学生了解并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更好地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世界意识,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多年以来,在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我国的英语教育,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诸多方面还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过分追求学科的知识体系的问题,导致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特别是交际能力偏低。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时常很痛心地看到:
按国家《九年义务教育法》规定,已修完义务教育的初中学生,不知道简单的日常交际用语该怎样去应答。
更别说主动与说外语的人们进行交流和沟通了。
更令我们反思的是许多人竟然还自嘲似的说,“我是中国人,偏不学外文?
外国人要想懂我中国人,我中国文化也该整整他们!
”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清清楚楚地知道,语言的交际功能是何等的重要。
中小学英语的课程目标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其掌握一定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农村中小学人数所占比例很大,教育界对其关心程度却不够。
笔者在农村中小学任教近20年,对农村中小学的英语教学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在深刻领会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弊病之时,不断积极思考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策略,这期间我也曾无数次仔细阅读了许多英语教学的理论著作,对照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现状。
我觉得:
改革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提高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我们要提高认识,感悟时代的脉搏,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潮流,运用一系列有效的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从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入手,有针对性的运用各种教学资源,用好用活各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一切因素,提高广大农村中小学的英语教学质量,这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是刻不容缓的。
在这篇论文中,笔者希望与工作在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第一线的各位同仁共勉,并引起大家的共同关注,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学,进而来研究农村中小学的英语教学。
一.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弊病
(一).教学活动为了完成课程标准的任务而实施
义务阶段的英语课程的目的旨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促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得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了解中外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使得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然而,由于广大农村小学的客观现状,造成了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难堪与尴尬。
今天农村中小学的英语教学与城市中小学的英语教学现状是无法比拟的,农村孩子与城里孩子的英语能力也是无法相比的,从客观上讲,或者说打个比方,他们正在上演着一幕新世纪的龟兔赛跑的童话剧,仰或说是蜗牛与火箭比速度。
试想想,一个在小学完全没有学习过英语的孩子进了初中,马上就开始拿出吃奶的力气,站在原始的起点,与已经跑了至少三年(多者六年,甚至更多时间)的城里的孩子作等距离的长跑比赛,谁胜卷在握?
比赛还在无形无影的场地里进行着,也许会有天使创造奇迹,于是,每个人都翘首企盼着那来自终点的欢呼,比赛得继续。
可是有多少农村中小学的英语教师正在眼睁睁地看着,看着自己的学生无力地奔跑在后面,一任自己再怎么地为他们呐喊,可是孩子们的脚步依然那么沉重,甚至于还有些凌乱不堪,终于有的孩子跑出退出了比赛的跑道。
老师心里的焦急,伤心与失望并存。
然而,可以停下来帮扶那些那些孩子重新进入跑道吗?
那有谁来为那些正在跑道上蹒跚奔跑着的另一些孩子加油呢?
相同的任务,因为错过了许多时间,农村中小学的英语教学于是有了太多的无奈,教学为了完成任务而不得不星夜兼程地赶!
(二)英语课堂上的“幽默”,母语充斥课堂
为了使得学生的英语与客观事物建立直接联系,提高英语的教学效果,在英语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使用英语。
在农村中小学,初级阶段,尽量使用直观教具和表演的方法,促使学生直接理解英语,这在农村中小学还基本可以实施。
但随着学习知识的的增长与难度的加深,英语教学的实施就举步维艰了,学生词汇量的掌握直接影响了教学的进行。
老师不得不常常使用母语来给学生重复解释,课堂教学在英语与母语的交替中进行。
甚至很多孩子本末倒置的等着老师用母语来解释,而他们则用母语作笔记,更有甚者用母语来给英语注音!
教学活动如此的尴尬!
乐与趣能寄身何处?
四会能力,听说读写,到头来仔细思量,一会都不敢拍着胸膛说“我会了!
”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难啊!
可问题究竟出在何处呢?
二.听听乡村孩子们的心声
(一)小学英语,好奇驱动下的极大兴趣遭遇漠然
城里的孩子大部分从幼儿园开始学习英语的今天,农村孩子却只能羡慕的对此眨巴眼睛,好奇与羡慕两者见兼而有之。
听听“Goodmorming!
I’mXiaoWanzi.Nicetomeetyou.”看人家,全身透着洋气,满口洋文,举止儒雅,与咱就是不一样。
与他们在一起,咱们就只有目瞪口呆的份!
于是我们盼呀盼,终于盼到三年级了,课程表里有谓之英语的神奇的语言课了。
我们差不多已经开始自豪地想象下次见到XiaoWanzi时一定要让她知道我也可以洋那么一点点了。
可是等得眼睛都花了,英语老师也没有露面。
好不容易英语课堂上来了学校里最年轻漂亮的音乐老师,我们高兴极了,唱歌也不错的!
更叫我们开心的是,老师今天没教我们“哆来咪”,改教“1(one),2(ywo),3(three)”了。
那以后我们甭提有多喜欢看见音乐老师的身影啊!
可是她总很少来,差不多都等我们把她教我们的“1,2,3”都忘得没踪没影了的时候才会再在英语课上看见她姗姗来迟的身影,听见那似曾相识的声音。
我们好遗憾,我们只能给老师那灿烂的笑脸,期盼的眼神配以目瞪口呆般表情。
我们的笨被表现得那么充分,老师无奈只好从头再来,我们一学期结束都在数1,2,3,还一直没数会。
于是终于不敢想象再见到XiaoWanzi的事了,最好这辈子都别见着那丫头!
(二).初中英语,单词重压下的兴趣被压扁到几乎与地平线齐平
上初中了,最大的快乐就是兴趣死灰复燃了。
可以每天跟老师念A,B,C,终于破解了城里小丫头的神气了。
可是好景不长,每天一大堆的单词弄得我们晕头转向。
老师的笑颜不再那么好看,更多了些殷切的期待,可是我们的脑袋都大了,也想不起来昨天还念了无数次的东西该怎么念。
我们又一次无可奈何的重现无数次曾经演练过的表情,又一次一次的目瞪口呆了。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这正如古人所说的“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
”可是这一串又一串的单词啊,怎么就没有过尽头呢?
二.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措施
(一).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1.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原始动力
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
也没有哪个孩子不梦想着自己可以腾飞,正因为如此,在学习之初,老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英语,了解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事实上,小到日常交际活动,大到学术探讨,英语都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使用人数最多的一门语言。
老师要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就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让学生明白,从而激发起学生心中那种最原始的动力。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中小学生对任何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并且勇于尝试,作为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如果我们留心,英语课堂中的趣无处不在。
比如:
教学单词时的进行的看谁读得好又快的小竞赛;对话教学中的真实情景模拟——表演;猜谜语;作业评讲时的我们都是好医生,各种方式的英语小型竞赛,…等等活动都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3.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外语教学成功与否不只是一个教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方法。
学习者成功与否,变因很多,包括心理特征(敢于冒险,对歧义持容忍度,产生依赖性,移情等),情感因素(喜欢或讨厌老师,喜欢语言的文化等),个人心理特征,社交方式(性格,社交心理特征以及社交能力等)虽然这些变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的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怎样学习。
,
(1).读出书中之趣
作文的材料来源于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以及对生活的理解。
阅读是间接生活的积累,也是对生活的观察,对生活的感悟,是写作前期的重要积累途径。
加强阅读,特别是扩大学生课外阅读,可以丰富他们的阅历,增长他们的见识,拓宽他们的视野,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①没有大量的阅读而要求学生去写比较高质量的作文无疑是缘木求鱼。
因此我们认为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前提,作文不过是阅读的延伸和发展。
张志公教授在《谈作文教学的几个问题》里说:
“说到最根本处,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得从阅读教学入手,从基本训练入手。
阅读训练搞得好,基本训练搞得好,作文教学的根本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张教授的话中,其中一个方面的意思就是说阅读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爱上写作,同时,通过长期的读书积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韩寒在新概念作文竞赛中屡获大奖,大概是得益于大量的课外阅读。
大凡写作能力强的人,要问他们的经验,总是说得益于大量的阅读。
因此,在近几年来,我在语文教学中把阅读教学和提高写作兴趣联系起来组织教学,收效很好。
(2).读出书中的道理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截然分开,支离破碎地肢解课文,结果作文成了“老大难”问题。
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以课文为范例,介绍作文材料的来源,启发学生,使学生举一反三,从而解决学生作文无话可说的问题。
例如教《小巷深处》一文,我就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表现母亲爱女情深的所有事,同时启发学生思考这些事为什么能表现母亲的爱女情深,使学生明确了很多琐屑的事,家中发生的常事,也能做文章的题材。
而且这些题材往往最感人,最能触动人们的灵魂深处。
学生懂得阅读是间接观察生活,也能感悟到很多道理。
使学生改变了写助人为乐必是“救落水儿童”,写拾金不昧必是“拾到几千元钱的皮夹”,且千篇一律的恶习。
2.通过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写作动机
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学生作文多半是根据教师的需要,或仅仅是学生学习的需要,而不是学生生活的需要,缺乏写作的主动性,而写出来的文章相当一部分是无病呻吟。
南京市教研室姜鸿翔老师提出“教会学生学习”的教育理念,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写作需要。
首先,有计划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依据新课标和教材编排,在初一年级,安排了以下8次实践活动:
“照片的故事”、“今天我当家”、“秋游涪江”、“献给最可爱的人”、“我为邻居写对联”、“春天在哪里”、“校园因我而美丽——栽花”、“野炊”等。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有了发现、有了感受、有了交往的需要,产生了写作的欲望。
其次,捕捉生活热点。
学生校园生活中出现的矛盾,家庭生活中的小事,社会生活中的大事都拿来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产生倾诉,表达的需要。
3.通过竞赛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争强好胜。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加以利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我在教学实践中就在本班设立了“青苹果”作文奖,将本班的学生按水平分三个组,每次每组的第一名奖励苹果一个。
学生非常喜欢这一活动,一提起作文课就兴趣高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有了写作的需要,就为我们搞好作文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对学生写作过程的指导
1.写作的准备——教会学生观察,为写作建立丰富的素材库
(1).多体验,多观察,使用恰当的方法
“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观察跟仔细思考的习惯,是一种准备功夫。
”“准备功夫不仅是写作方面纯技术的准备,更重要的是实际的准备,不从这儿出发就没有根。
”②叶老的这两句话就说出了准备功夫,观察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应当如何做好观察训练呢?
首先,要加强对“五觉”的训练。
因为观察的第一步在于感觉。
这就需要训练自己的五个感觉器官:
眼、耳、鼻、舌、肤——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这正是收集信息,积累资料的关键。
同时,经验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
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因此,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各类活动的同时要教育学生在活动中认真观察体验。
同时要做到在观察中理清自己的思路,按照一定的顺序。
感受的生活材料要富有哲理性、富有层次性、富有深意。
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后,一个同学在日记中写道:
“小学时,我的成绩很好,考试后根本不用提心吊胆地怕妈妈盘问成绩。
进初中后,我的成绩一落千丈,每当考试后,我的心中总有一种莫名的失落感,更害怕妈妈问分数,我深深知道妈妈脸上的笑容是和成绩的好坏成正比的……”好一个“成正比”,学生已感悟到了妈妈的脸部表情和分数间的关系,富有深意和新意,富有层次性。
因此,感悟生活是有层次的,只有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思考方法,理清感悟的层次,才能揭示生活的真谛。
最后,应把联想和想象的成果也当作观察的一部分。
在我们观察和体验事物时不可避免的要产生种种联想和想象,把眼前的事物和我们所经历过的事物、眼前的体验和经历过的体验联系起来。
这是人思维的必然,也正因为如此,丰富了我们的写作素材。
我们应该把联想和想象作为观察的一部分。
所谓联想,是指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的一种思维活动。
它是一种由此及彼的心理思维过程。
联想是联系眼前的事物与以往曾接触过的相似、相反或相关的事物之间的纽带和桥梁。
通过联想,可以从眼前的事物生发开去,由一点发散到另一点。
如峻青在《雄关赋》中,不仅展示了“固若金汤的雄关”(山海关),而且借物抒情,由具体的“雄关”联想到人们心中的“雄关”,那就是“对社会主义,对革命事业,对我们伟大的祖国的坚贞不渝的信念”,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联想所产生的作用很明显,它使人思路更开阔,视野更广远,使人们对事物的理解更为深刻。
想象是人们追忆形象的一种机能,是一种通过温故而创造新形象的机能,是人们在已有的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加工而创造出一种新的形象思维的活动。
黑格尔说:
“如果谈到本领,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
诗人可以通过想象创作出瑰丽的诗篇,音乐家可以通过想象谱写出动人的乐章,科学家可以通过想象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高科技。
可以说,想象是思维之源,是知识之源,也是创新之源。
联想和想象是创新思维的两种不同形式,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通过联想和想象,可以大大拓展文章的深度和广度,从而丰富文章的内容。
可以说,文章正是有了联想和想象才更加精彩。
(2).坚持写日记,记下自己的观察成果
日记是一种自由灵活的体裁。
因此,在现实操作之中,可以指导学生将观察或体验到的生活用日记记录下来,从而形成一系列的材料。
一方面是写作的一个资料库,另一方面,又是学生练笔,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阶梯。
2.写作的训练——采用恰当的方式
(1).抓住日常生活精彩瞬间——片段描写
片段描写应当受到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视。
所谓片段描写是指针对某一方面的内容做专题的训练。
它自由,灵活,用时间短,可操作性很强,适用于初中作文教学。
在语文初中教材中就有很多的明确的要求。
我统计了初一语文第一册,现代文阅读共20课,其中,有片段描写练习的达到12课,占了60%。
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就有很多的人忽视了这一训练,甚至错误的认为是与考试无关,是浪费时间。
我们在教学中除了应该认真完成这一训练之外,还要创造更多的片段描写的训练范例。
因为这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例如在学了《一面》之后,可以设计写一个人物外貌的片段,着重训练如何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在学习了《猫》一文之后,可以设计一个写动物的片段,写出动物的特征。
这样的例子很多,我们还可以根据单元的重点,安排单元的片段训练内容。
这可以有效的将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使学生听课有重点,同时将课堂上一些零散的时间有效的利用起来,形成很好的效果。
又可以使阅读课上的经验尽快的运用到写作上。
(2).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仿写
作文可不可以模仿?
我认为可以。
当然,我们首先要鼓励学生的作文要写得有新意有特色,但也允许适当地模仿别人的作文。
写字,画画都有临贴、临摹这个阶段,作文也会有个先模仿的阶段,教师可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章或学生习作,指导学生进行仿写。
这样,可以降低作文难度,先“扶”再“放”,不至于一开始就产生作文难的心理。
而且,文学的起源就有“模仿说”,认为文学就是对现实的一种模仿。
初中生虽然有了一定的知识和写作的技能,然而模仿是提高他们写作水平的一个有效手段。
初中生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进行仿写:
a.仿照范文的手法。
以小见大,借景抒情,以物喻人,欲扬先抑......初中的教材为我们提供了许许多多的典范。
这些手法还需要学生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
例如我们学了杨朔先生的《荔枝蜜》以后,可以布置学生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一个片段。
也可以布置学生观察一种事物,联想人们的某一类品质,从而写出一篇以物喻人的文章。
学生通过这一系列的训练,可以掌握一些常见的写法,提高写作的水平。
b.仿照范文的结构。
初中有很多文章的结构可以称得上是典范,学生掌握这些结构以后对今后的写作是很有好处的。
以初三的议论文为例。
吴晗先生的《谈骨气》是一篇相当经典之作。
学生仿照其结构,可以采用“提出问题——举例证明——归纳号召”的形式写议论文;学生还可以通过学习《发问的精神》学习正反对比论证;通过《怀疑与学问》学习名言在议论文中的作用。
通过一系列的模仿,提高初中生的写作水平。
(3).提高作文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集体作文
集体作文是指通过指导全班同学对同一题目的同一题材使用同一形式进行写作训练的模式。
可以提高学生对某一类文体的把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种方式适合用来写要求相当规范的公文,如感谢信,倡议书,调查报告等等,但也可以用这种方式来训练学生写作议论文、说明文。
例如在初中二年级下期训练学生用生动的语言写说明文时,我指导全班同学写了一篇《粉笔世家》。
我先让学生分组收集材料,再将各组的材料汇总,形成了要说明的主要内容:
粉笔的身世、粉笔的分类、粉笔的贡献,再要求学生以第一人称的口吻介绍粉笔。
学生在以后的作文实践中、就能运用类似的方法介绍其他的事物。
(4).注重学生作文形式的训练,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在作文运思时,最重要而且最艰苦的工作不在搜寻材料,而在有了材料之后,将它们加以选择和安排,这就等于说,给它们一个完整有生命的形式。
”③美学家朱光潜的这番话说明了不同的材料适合不同的形式来表达,作文就要做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
因此,日记体,书信体,小标题式等也应当给学生介绍,使学生可以选择恰当的形式来表达。
(三).建立恰当的评价激励机制
1.把握标准,不吝啬分数
作文经常得低分,这是影响学生作文积极性的原因之一。
不少教师批改作文时,“分”抠得很紧,学生辛辛苦苦写过一篇文章,能得个七十分就了不起,有的学生甚至一学期都没有作文能得60分。
经常低分,会使学生产生焦虑感,失去自信心,最终引起回避和退缩的反应,失去作文兴趣,形成畏难消极的心理。
是不是学生作文实际水平只能评低分?
我们不能否认有一部分学生作文确实很差,但对多数学生来说,之所以低分,主要还是教师作文批改时,把握标准存在误区:
一是把学生的作文当文学作品看待;二是用成人文章的标准去衡量学生的作文;三是把新课标中学生作文的总体要求、最终目的作为统一标准去评价学生的作文,从而导致在教师的眼睛中,学生的作文很差很粗糙。
因此,教师应抛弃这种片面认识,正确把握学生作文的评分标准,认识到学生作文只是一种练习作业,一种学习过程。
要根据新课标中对不同阶段的不同作文要求,按照学生作文有个逐步提高,逐渐达标过程的规律来确定标准考虑评分。
不要吝啬分数,只要达到了本阶段作文的基本要求,就是好作文,就要给较高的分,以帮助学生增强写好作文的自信心,提高积极性。
2.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
自我实现是最重要的,其他各种需要都是属于次要的手段性质,自我实现才是人生存在的目的④。
成功感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它能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要,激励学生写好作文。
反之,如果一个人办事总是感受不到一丁点成功的体验,再坚强的人也难免丧失信心,何况是初中生。
教师要想办法积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例如:
编印一本班级作文集,让每个学生都有作文入选,都能品尝一下“发表”作品的喜悦;按作文能力分组进行竞赛,让更多的学生都有获奖的机会;摘一些单项或片断的作文练习,让较差的学生也有更多的可能获得成功……
3.表扬强化,使学生增强信心
美国心理学家赫洛克(E.B.Hurlock)做了一个非常有名的关于表扬与批评效果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
受表扬组每次成绩都有进步,且成绩比受批评组的要好⑤。
由此可见,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能够强化学生正确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的作文从整体上讲,真正优秀的,符合文章要求的还比较少。
教师的目光不能只盯住学生作文中的缺点,不能成天只对学生讲这里写得不行,那儿写得不好,说得一无是处,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作文难写和怕写作文的心理。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表扬强化的重要作用,善于发现和抓住学生作文中的每一优点和微小进步,哪怕是一个好句子一个用得合适的词语,一项新鲜的材料……及时给予表扬肯定,鼓励继续发扬。
只要作文有了好的方面,就进行表扬鼓励,这样不断强化使优点巩固坚持,缺点就会相应减少,不仅使学生逐渐掌握作文的方法和技巧,而且能使学生增强自信心、自尊心,为写好作文提供巨大的动力。
4.讲究批改艺术,多用鼓励性评语
在作文批改中,有的教师看见一些差的作文心中就厌烦,随意给一个低分,连评语也不写,或者气呼呼地写上一些批评、挖苦、斥责的话,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长此以往,逆反心理本就很重的初中学生不仅不会改正缺点,由怕作文到厌烦作文,有的干脆拖欠不写,或胡乱抄几句应付了事,因此,教师批改作文时要有一颗爱心,满腔热情。
评语要用鼓励性语言,既要肯定点滴优点,又要诚恳地指出缺点和不足,还要介绍一些修改的具体方法。
要用谈心式、讨论式的语气,让学生从教师评语的字里行间感受到老师的殷切期望和一片爱心。
当然,针对新课程、新标准,作文教学如何树立新理念、采取新策略,还需进行深入的思考;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又是一项新课题。
我们迫切希望得到有识之士的指导,并愿意和大家一道共同探索。
总之,我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学,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