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检测三.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40189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检测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单元检测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单元检测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单元检测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单元检测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元检测三.docx

《单元检测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检测三.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单元检测三.docx

单元检测三

单元检测(三)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下图显示我国四个省2005年三种常规能源生产的相对比例(均已折算成标准煤)。

读图回答1~2题。

1.①、②、③代表的能源依次是(  )

A.石油、煤炭、天然气   B.天然气、石油、煤炭

C.煤炭、天然气、石油D.石油、天然气、煤炭

2.M省可能是(  )

A.山东    B.贵州C.新疆    D.河北

1~2.解析 ①能源山西省比例最高为煤炭,③能源黑龙江比例最高,黑龙江有大庆油田,②应为天然气,由此可知1题选C。

M省三种能源均较丰富,天然气、石油比煤炭所占比例更高,新疆与此相符。

答案 1.C 2.C

如图为2007年丹麦所有风力发电机组一年中风力发电量的变化图。

读图回答3~4题。

3.丹麦发电量发生季节变化的原因可能与哪一因素有关(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北大西洋暖流的减弱

C.风向的季节变化D.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4.有关丹麦风电叙述正确的是(  )

A.本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缺乏,所以大力发展风电

B.目前丹麦的风力发电总量居世界第一

C.丹麦的风力发电量占总发电量比重在全世界最高

D.丹麦从美国进口风电设备和技术

3~4.解析 第3题,发电量季节变化是由于风力季节变化所致,而季节变化是由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造成的。

第4题,丹麦临北海,北海是石油资源丰富地区,故A项错;目前风力发电量最多的是美国;丹麦风电比重比其他国家均高,丹麦经济发达,科技先进,能够独立生产风电设备,拥有风电技术。

故A、B、D项均错。

答案 3.D 4.C

读我国某区域风能资源等值线分布图(单位:

瓦/平方米),完成5~6题。

5.根据等值线递变的一般规律,乙地数值最有可能是(  )

A.150    B.160C.140    D.110

6.甲地风能资源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面状况B.太阳辐射

C.大气环流D.人类活动

5~6.解析 第5题,图中乙地位于100与150两条等值线之间,距数值为100的等值线更近,故选择D项。

第6题,甲地位于塔里木盆地,四周高山环绕,地形封闭,风力作用较小,故A项正确。

答案 5.D 6.A

读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示意图,回答7~8题。

7.山西省构筑的三条产业链依赖的本地自然资源除煤炭外还有(  )

A.铜矿石B.石油

C.铝土矿D.石灰石

8.山西省煤炭综合利用的明显成效是(  )

①改善了环境质量 ②提高了煤炭的附加价值 ③使产业结构多元化 ④减轻了交通运输负担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7~8.解析 第7题,山西省发展炼铝业,除了有丰富廉价的火电外,还有铝土矿。

第8题,延长产业链条可以提高煤炭的附加价值,改变采掘工业的单一结构,但对提高环境质量,改善交通运输条件没有起到明显的成效。

答案 7.C 8.D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9~10题。

9.图中甲省区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的工业包括(  )

A.电力、冶金、木材加工B.水电、炼铝、钢铁

C.火电、冶金、化学D.纺织、食品、机械

10.对图中M、N两河流域进行综合治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河中游进行梯级开发B.M河下游进行水土保持

C.N河上游保护植被D.N河下游湖滨开垦

9~10.解析 根据图中水系轮廓和山地、政区界线特征认读甲省为山西,M为黄河,N为长江的支流汉水,据此分析可知正确选项。

答案 9.C 10.C

读某区域图,据此回答11~12题。

11.下列关于图示地区河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径流量丰富 ②汛期短 ③流速缓慢 ④落差较大 ⑤结冰期短 ⑥含沙量较小

A.①④⑥B.②④⑤

C.①③⑤D.②③⑥

12.图中M地合理的人类活动是(  )

A.修筑梯田B.封山育林

C.种植苹果等水果D.修建鱼塘

11~12.解析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一带,东南沿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长,降水量大,流域内植被茂盛,因此河流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图中M处于多条河流源头地区,地势高,应封山育林保护生态。

答案 11.A 12.B

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13~14题。

13.与田纳西河流域属同种气候类型的是图中(  )

A.A湖附近B.B河河口

C.D城附近D.C地沿海

14.图中B河流域与田纳西河流域相比,灌溉易出现的问题是(  )

A.潜水水位下降B.干旱地盐渍化

C.需修建水利工程D.河流断流

13~14.解析 由经纬网判断图中区域为澳大利亚,D城位于其东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与田纳西河流域气候类型相同,图中B河流域气候干旱,灌溉易使地下潜水水位上升,由于蒸发旺盛而导致次生盐碱化。

答案 13.C 14.B

读下图,回答15~16题。

15.图示河流建有众多的大坝,用于发电。

但乙图大坝的发电使用年限大大低于设计年限,其原因主要是(  )

A.工程质量低B.设计不准确

C.人为破坏严重D.泥沙淤积严重

16.目前,甲图河流不仅不再建大坝,而且开始拆除某些水坝。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已找到了比水电更好的能源

B.水电运营成本不断增加

C.水坝防洪功能丧失

D.恢复原始生态环境

15~16.解析 第15题,乙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流经四川盆地,由于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在库区淤积,致使库容减小,发电受限。

第16题,甲河位于法国境内,其电力构成以核电为主,拆除水坝的原因是为了恢复原始生态环境。

答案 15.D 16.D

读甲、乙两河分布图,回答17~18题。

17.若图中两河同时处于汛期,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甲河处于北非 ②乙河可能位于北美 ③甲河流域盛行西南风 ④乙河流域盛行东南风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由图中河流的入海口可判断,甲河流域地处大陆西岸;乙河流域地处大陆东岸,且位于30°附近,属于亚热带地区,应该和季风气候最为接近;而甲、乙同时处于汛期,甲一定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并一定在南半球,当地的冬季降水多,为河流汛期,这样即可确定乙一定位于北半球夏季,盛行东南季风。

答案 C

18.两河上游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①修建水库 ②跨流域调水 ③植树造林 ④修筑梯田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解析 河流上游一般落差比较大,水能丰富,利于修建水库,开发水能资源,但其生态环境同时会直接影响水量和水质,因此还要注意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答案 C

如图为某河流流域,某地降水量与气温变化图,据图完成19~20题。

19.该地可能位于(  )

A.湘江流域B.尼罗河上游

C.田纳西河上游D.莱茵河下游

20.该河流域利用当地的优势发展的工业不包括(  )

A.电力工业B.乳品、肉类加工

C.有色冶金D.化学工业

19~20.解析 第19题,由图中气温、降水信息判断,该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且冬春降水更多,C项与此相符。

第20题,田纳西河流域矿产能源丰富,电力、冶金、化学工业是利用其优势重点发展的工业。

故A、C、D项不符合题目要求。

B项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 19.C 20.B

读下表和图,完成21~23题。

R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

耕地

林地

草地

荒地

其他

1978年

55.0%

19.8%

4.9%

15.4%

4.9%

2010年

40.2%

44.1%

6.2%

1.3%

8.2%

21.1978—2010年R河流域(  )

A.径流季节变化增大B.土壤层变薄

C.生物多样性增加D.下游泥沙沉积增多

22.关于黄铜矿的开发利用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及应对措施,叙述正确的是(  )

A.露天开采引发地面沉降;填埋、复垦

B.矿产冶炼导致土壤酸性大幅度增强;使用石灰中和

C.矿产开采造成水资源枯竭;跨流域调水

D.矿产冶炼导致大气污染加剧;建硫酸厂

23.图示区域自然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主要原因是(  )

A.温度高B.成土母质含氮低

C.植被稀疏D.地势起伏大

21~23.解析 第21题,由表中数据可知,R河流域自1978—2010年林地、草地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应增加,径流季节变化应减小,由于水土流失会减轻,土壤层应变厚,下游泥沙沉积应减少。

第22题,露天开采不会引起地面沉降且对水资源没有大的影响,黄铜矿冶炼过程中会导致大气污染加剧,建硫酸厂可回收利用废气中的硫,又可减轻大气污染。

第23题,图示区域自然土壤为红壤,由于气温高,降水多,淋溶作用强而使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答案 21.C 22.D 23.A

河流径流量是河流的重要水文特征,结合下图回答24~25题。

24.能反映一般河流规律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25.关于图中①类河流在综合开发中面临的主要困难是(  )

A.水源地生态保护B.梯级开发

C.污染问题D.赤潮现象

24~25.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开发保护。

第24题,对于一般河流而言,流量从河源到河口逐渐变大。

第25题,由①类河流的径流变化规律可知在综合开发的过程中保护好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对于保障河流水量及工农业用水十分重要。

答案 24.C 25.A

二、综合题(50分)

26.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0分)

(1)当地时间2009年12月7日10时40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图中城市哥本哈根(55°43′N,12°34′E)开幕,于19日闭幕,会议期间,当地的天气有哪些特点?

(2)有人预言,图中甲国正日益成为“被风轮驱动的国家”,为什么该国将风能作为能源开发的重要项目?

(3)我国内蒙古、新疆也是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与内蒙古、新疆相比,甲国具有哪些风能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势?

答案 

(1)阴冷,潮湿,多雾,多大风天气,日照少。

(2)该国石油、煤等矿物能源缺乏;经济发达,人口稠密,能源消费量大;与煤、石油相比,风能清洁,无污染,可再生;该国位于西风带,地形平坦,常年风力风向稳定。

(3)经济发达,具有资金、技术的优势;靠近能源消费市场;风力风向常年较稳定;政府的大力支持。

27.下图中阴影区域是我国21世纪重点建设的能源基地,分析该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及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10分)

答案 有利区位条件:

煤炭、天然气能源资源丰富;煤炭质量好,开采条件好;地形开阔平坦,靠近水源;交通便利,靠近能源消费区。

调整方向:

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

28.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6分)

材料一 长江流域图。

材料二 成都市,简称“蓉”,别称“锦城”“锦官城”,自古被誉为“天府之国”,位于四川省中部,是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重庆位于长江上游,平均海拔400米,是一个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

城市依山而建,人谓“山城”;冬春雨轻雾重,又号“雾都”。

重庆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现代制造业基地,是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西南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

(1)从图中分析攀枝花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的资源条件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成都市成为西部特大城市的原因。

(3)分析重庆成为我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的优势条件。

答案 

(1)煤铁资源丰富;水资源充足;水能丰富。

(2)地处成都平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人类居住,农业发达,具有“天府之国”的美称,为四川省的行政中心,交通便利等。

(3)地处中西部结合地带,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位于两江汇合处,淡水资源丰富,工业用水便利;既是重要的钢铁工业中心,又是电力工业中心,原料、动力充足;是长江上游城市群的中心,市场广阔;工业基础好,设施完善;是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水、陆交通便利。

29.读①②两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1)图①中流经Q盆地的河流最突出的水文特征是________,图②中河流开发利用的最重要方式______。

(2)与黄河相比,两河水文特征有何突出差异?

(3)①②两图中的河流水能开发利用程度有何差异,简析原因。

(4)图②中国界南北河流上水坝数量悬殊,简析形成此种现象的原因。

答案 

(1)水能资源丰富 水能开发

(2)含沙量小,水量季节变化小;无结冰期。

(3)图①开发利用很少,因为当地人口稀少经济落后,对电能需求量小,资金、技术、交通条件差。

图②中河流位于美国、加拿大,经济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大。

(4)国界南面为美国,位于河流干流,水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更加丰富,美国经济发达对能源需求量更大,对水能开发利用充分,因而水坝多;北面为加拿大,位于支流,水能开发条件较差,且人口较少,经济相对落后,对能源需求量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