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大纲4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40023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6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大纲4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教育心理学大纲4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教育心理学大纲4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教育心理学大纲4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教育心理学大纲4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大纲41.docx

《教育心理学大纲4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大纲41.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大纲41.docx

教育心理学大纲41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及学习概论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发展

一、什么是教育心理学

(一)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具体说是研究学生学习的性质、过程结果和有效学习条件的科学,它是教育与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

(二)对定义的分析1.它的研究遵循一般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 

2.它研究在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问题 

3.它只研究学与教中的心理规律 

4.它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

(这种结合100年来经历了单向道、死胡同、双向道三个时期。

P8) 

(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二、心理学与教育的早期结合三、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初创时期(1920年以前)冯特(德)——构造主义;詹姆斯、杜威——机能主义;桑代克——行为主义。

以上理论家及其理论都对教育心理学的初创做过贡献。

(二)发展时期(20—50年代末)

•*弗洛伊德(奥)——精神分析派;

•*斯金纳(美)——新行为主义;

•*苛勒(德)、魏特墨(德)——格式塔心理学(亦称“完形心理学”。

属于“认知心理学”学派);

•*皮亚杰(瑞士)、布鲁纳(美)——认知心理学;

•*加涅(美)——信息加工心理学(属于“认知心理学”学派);

本时期特点:

1.内容庞杂,没有形成科学体系

2.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见p57、58图3-1)

(三)成熟时期(60—70年代末)

*皮亚杰(瑞士)、布鲁纳(美)——(认知心理学进一步发展);

*加涅(美)——信息加工心理学进一步发展;

*马斯洛(美)、罗杰斯(美)——人本主义心理学;

本时期特点:

1.内容趋向于集中研究学与教的问题

2.认知心理、人本主义心理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教心,并成为主流

(四)完善时期(80年代至今)

八、九十年代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入教心。

*维特罗克(美)——建构主义心理学(属于“认知心理学”学派)

本时期特点:

1.认知派和行为派分歧日益缩小

2.东西方分歧缩小

3.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见p58图3-1,此期认知主义占主导。

*心理学派

四、我国教心的发展(p9下)

第二节学习的概念

一、学习的科学含义及其生物适应意义

(一)广义的学习的定义

学习是动物和人类在生活过程中通过练习获得个体行为经验的过程。

(二)狭义的学习的定义(学校的学习、学生的学习)

1.定义:

学习是学习者在教育目标引导下,通过与学习者的环境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比较持久的性能或倾向变化。

(P32。

三版p29是“能力或倾向”)

学习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陈本P47)

综合后的定义:

学习是凭借经验产生的,按照教育目标要求发生的比较持久的心理、行为及其潜能的变化。

2.对定义的分析

(1)学习的结果是心理、行为及其潜能发生了变化

(2)学习产生的结果是比较持久的

(3)学习是按教育目标要求进行的

(4)学习是由经验产生的

(三)学习的意义

二、学生学习的特点

(一)从宏观上看

1.接受性2.间接性3.高效性4.教育性5.差异性

(二)从微观上看

1.目标的多元性2.过程的主动性3.内容的组织性4.方法的选择性5.结果的超越性6.对教学情境的依存性

第三节学习的分类(P44)

一、我国的分类

我国潘菽、冯忠良的分类。

(一)知识;

(二)动作技能;(三)智慧技能;(四)社会行为规范。

(P45)

二、加涅的学习分类及学习结果分类

加涅1965年出版了《学习的条件》,该书在1970、1977、1985年三次修订,1985年修订时改名为《学习的条件与教学论》,是一本研究学习分类的经典著作。

(一)学习的分类(这是最早的分类。

见皮本修订版即2版P50)

1.信号学习指经典条件反射,包括不随意反射。

2.刺激反应学习属操作条件反应。

3.连锁学习是一系列刺激—反应动作的联合。

4.语言的联合

5.多重辨别学习

6.概念学习

7.原理学习

8.解决问题

(二)学习结果的分类(P45)

l.言语信息:

指能陈述用语言文字表达的知识。

2.智慧技能:

指运用概念和规则办事的能力。

智慧技能的亚类(亦称“智慧层次论”P46):

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高级规则。

3.认知策略:

对内的调控自己的认知活动如记忆、注意、思维等的特殊技能。

(?

元认知成分)

教材p125定义为:

是学习者用来选择和调整其注意、学习、记忆与思维的内部控制过程(加涅等,2007年)(?

元认知成分)

教材(P47)定义为:

指运用有关人们如何学习、记忆、思维的规则支配人的学习、记忆或认知行为,并提高其学习、记忆或认知效率的能力。

(?

元认知成分)

也有人定义为(陈本P186):

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它能使信息较为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

(?

元认知成分)

**认知策略(含元认知成分)与智慧技能的区别(张本2004年版P166)

4.动作技能(运动技能):

是指通过练习获得的、按一定规则协调自身肌肉运动的能力。

5.态度:

态度是习得的对人、对事、对物、对己的反应倾向。

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的应用价值非常大:

参看p366中上部:

加涅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设计原理》。

P394:

运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指导任务分析,表17-2、17-3。

P400上部:

加涅认知领域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与测验题编写技术。

三、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P375开始)

本质:

描述了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在水平上由低到高的心理变化过程;目的:

主要是为了指导教学效果的测量与评价。

(一)认知领域的分类

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2001年修订后的分类参见p376下部。

我国借鉴后的分级:

小学是“记忆、理解、运用”三级;中学是“记忆、理解、运用、创新”四级,参见张本2004年版P460。

(二)情感领域的分类

接受、反应、价值化、组织、性格化(我国借鉴后的分级:

中小学均为“接受、反应、爱好、个性化”四级。

参见张本2004年版P460)

(三)动作技能领域的分类(教材无)

知觉、定向、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新(我国借鉴后的分级:

中小学均为“知觉、定势、熟练、自动化”四级。

参见张本2004年版P460)

**关于“布卢姆的认知目标分类理论与测验题编写技术”参看p397。

四、奥苏伯尔的分类

(一)学习分类

1.学习分类(两个维度,P47图2-5)

2.澄清了一些误解

(1)接受学习不等于机械学习

(2)发现学习不等于有意义学习

(二)有意义学习分类(三类或五类,P48)

1.符号表征学习(亦称:

代表性学习、词汇学习)

2.概念学习

3.命题学习

这三类是有意义学习的基本类型

4.概念和命题的运用

5.解决问题与创造

五、本书的分类(皮连生的分类p50)

学习分为认知、情感(或态度)、运动技能三大类;认知又分为:

1.陈述性知识;2.智慧技能(程序性知识);3.认知策略(特殊的程序性知识)三种。

其中1又叫狭义的知识,2、3叫技能。

基于p57、58的介绍及陈琦等人的看法将学习论流派分为认知主义和行为主义两大阵营。

第二章行为—联结主义的学习理论(P62)

学习理论(学习论):

是关于学习本质、过程和有效学习条件的学说。

主要有刺激-反应学习观和认知学习观两大类。

刺激-反应学习观:

刺激-反应学习观的基本含义是,依据有机体对刺激反应的有无来解释学习之出现或不出现。

内驱力、刺激、反应和强化是其基本概念。

学习的基本模式是S—R。

第一节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P62,略)

第二节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应学习观(P64)

一、斯金纳的实验及操作条件反应(反射)的定义

(一)斯金纳的实验

(二)操作条件反应的定义

机体自发的反应因有强化或无强化的伴随而相应增加或降低重复出现的概率。

或定义为:

动物本身改变和控制环境的程序以满足其需要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二、由实验总结出的观点和理论

(一)两种条件反射和两种行为

两种条件反射:

巴氏的经典条件反射

斯氏的操作条件反射

两种行为(P298第二段):

应答性行为(被动适应环境)

操作性行为(主动操控环境)

(二)强化理论

1.什么是强化

强化:

(莫雷)利用强化物诱使某一操作反应的概率增加的过程(或作用)就是强化。

《教心》词典p333:

强化是指在操作反应发生后的强化刺激物的呈现。

2.分类

⑴从性质上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强化,不管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都是鼓励人们去做某事,都是导致某种行为产生的概率增加。

正强化:

通过在行为之后施加有益的刺激,达到增强所期望的行为的目的,这种强化被称为正强化(p219中)。

也叫积极强化、阳性强化。

其过程是呈现或施加愉快刺激的过程。

如给食物、进行表扬等。

这里食物、表扬是正强化物。

负强化:

通过移去伴随于行为之后的有害刺激(我认为最好叫“不愉快刺激”),达到增强所期望的行为的目的,这种强化被称为负强化(p219中)。

也叫消极强化、阴性强化。

其过程是消除、撤销使有机体感到不愉快的刺激的过程。

如收回批评、停止打骂、取消学生不感兴趣的活动等,都是在进行负强化。

这里批评、打骂等是负强化物。

或:

负强化是一种刺激,它的出现可以终止某种行为;如果它在一种行为反应后被取消或移开,则会提高该行为再次出现的概率。

(李本p150,欠明确)。

或:

负强化(消极强化)是通过终止不愉快条件来增强反应概率。

(陈本p70,太简单,没讲透)。

强化、正强化、负强化还可参见p219中部。

**关于正强化、负强化和惩罚的几个问题

⑵从程式角度可分为连续强化和间隙强化

•连续强化:

指每当合乎要求的反应出现,就给予强化。

•间隙强化:

指在合乎要求的反应出现一段时间或一定次数之后,才给予强化。

•**普雷马克原理相倚合约

3.强化理论的基本思想

斯金纳认为,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是由于强化的作用,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呈现一个强化刺激,或是奖励或是食物等,那么这个操作的概率就增强。

可见直接控制强化物,就是直接控制行为;改变强化条件,就能改变行为模式。

(三)程序教学:

其核心是让学生及时得到学习结果,也就是及时得到强化。

(可参看P363中部的相关内容)

(四)行为矫正技术(如“厌恶疗法”、“代币制疗法”、“刺激控制法”等)

(五)行为塑造技术(如“链式塑造技术”等。

陈本P72)

第三节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的学习观(试误说P64)

一、桑代克的实验

二、关于学习的基本观点

(一)桑代克认为,学习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随着错误的反应逐渐减少,相应正确的反应逐渐增多,终于在神经系统中形成固定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即S-R联结,所以桑氏的联结理论又叫试误说。

(二)学习的三大定律(P65中)

1.准备律:

该律认为联结的加强或削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调节(此准备不是指知识或成熟的准备,而是指学习之初的预备定势,属于动机范畴)。

2.练习律:

该律认为S-R联结会因重复与练习而得到加强(应用律);相反S-R联结会因荒废而削弱(失用律)。

3.效果律:

该律认为如果S-R联结的结果受到奖励,这种联结就会加强;联结结果如果受到惩罚,联结就会削弱。

(三)动物的认知学习

l、柯勒的顿悟说

(1)柯氏实验。

(2)顿悟理论内容:

柯氏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对情境中的事物关系的理解,而构成了一种完形,这个完形表现为对周围环境、条件及其关系的认知。

简言之,就是目的物和工具的认知,而且这种认知是突然性的,并不是靠盲目尝试,所以称这种理论为顿悟理论

2、托尔慢的认知论(目的认知论)

(1)托的实验

(2)托氏理论内容:

托认为动物并非学习一连串的刺激反映,动物学习的实质是脑内形成的认知地图,即认知结果。

在刺激反映之间存在着有机体的内部变化,这种内部变化主要有两种中介“认知和目的”,所以,学习的模式应是S—O—R

三、早期学习研究的局限及其影响

局限:

A动物化、B机械性

第二节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

一、早期的学习论关于学习过程和条件的争论

学习论是关于学习本质过程和有效学习条件的学说。

(一)行为主义关于学习的四个基本要素

①内驱力②线索⑧反应④奖赏

(二)认知论的主要观点

二、关于学习的一般过程的现代观点:

(一)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式

l、加涅关于学习与记忆的模式和模型

加涅认为人脑像电一样也能进行吸收、加工、储存、运用信息的信息加工系统,信息流从一个结构流到另一个结构,形成人的学习记忆的过程。

3、学习是三个记忆系统协同作用的过程

(二)维特罗克的生成学习模型

该模型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从外界选择性地知觉新信息,并与原有知识经验相互作用,主动地建构并产生意义的过程。

新生成的意义,经过归类,进入长时记忆。

四个主要生成:

生成、动机、注意和先前的知识经验。

(三)、梅耶的学习过程模型

梅耶认为是新信息被学习者记忆后进入短时记忆,同时被激活的长时记忆中的相关信息也进入短时记忆,新旧信息相互作用产生意义,并贮存于长时记忆系统或者产生外显的行为。

(四)、班杜位的社会学习论(模型模仿学习,替代性学习,间接学习)

1、社会学习论的基本思想

(1)研究的内容,该理论主要研究人在社会中怎样学习,怎样形成和发展智力以及个性特点。

班认为社学是通过模型的模仿实现的,所以这个理论就叫模型模仿学习。

(2)两个重要概念

A观察学习:

是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结果而发生的替代性学习。

有助于模仿的榜样:

(1)榜样、模型的刺激特征

(2)榜样、模型的发生的行为后果(3)示范事物的明显度(情态功能值)(4)模仿者的敏感度。

B自我调整:

是个体根据自己直接经历的结果,观察他人经历的结果,和为自己设立的结果,把这三种结果和信息结合起来,得出行动的一般原则。

2、观察学习的过程:

(1)注意

(2)保持(3)动作复制(4)动机

三、有效学习的一般条件

(一)外部条件,新知识。

(二)旧的知识,经验,技能等。

(三)学习者的主动活动。

四、两种学习观的比较

习得是什么

影响学习的主要变量是什么

代表人物

对教学的意义

安排情境的目的

学习论

行为主义(联结观刺激反应学习

S-R联结的形成或行为习惯的加强与改变

刺激与反应接近,强化程式,模仿,替代强化

桑代克

斯金纳

巴甫洛夫

班杜拉

较适合解释情绪、动作技能与行为习惯的学习。

练习纯熟,矫正错误,记忆无误,形成习惯。

 

 

认知结构的形成与改组

刺激情境的整体性,顿悟,发现,认知结构的特点,注意或心向。

柯勒

托尔曼

较适合解释比较高级认知学习

促进思考,发现关系,领悟关键解决问题。

通过信息加工理解高级意义

外部条件,旧的知识经验,学习者主动加工。

布鲁纳

奥苏伯尔

加涅

维特罗克

梅耶

第三节学习的分类

一、我国与前苏联的分类

(一)我国:

潘菽:

知识、动作技能、智慧技能、社会行为规范

(二)原苏联

彼德罗夫斯基:

学习分为反射学习和认知学习;认知学习又分为感性学习与理性学习;理性学习又分为概念、思维和技能

二、加湿的学习及学习结果的分类

(一)对学习的分类

1、信号学习。

经典条件反射、包括不随意反射

2、刺激反应学习。

属操作条件反应

3、连锁学习。

一系列刺激反应动作的联合

4、语言的联合。

5、多重辨别学习。

6、概念学习。

7、原理学习。

8、解决问题。

(二)学习结果的分类l、言语信息:

指能陈述语文文字表达的知识。

2、智慧技能:

指运用符号办事的能力。

3、认知策略。

4、动作技能5、态度

三、布鲁姆的教育标分类:

(一)认知分类:

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二)情感分类

接受、反应、价值化、组织、性格化

(三)动作技能分类

知觉、定向、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和创新。

四、本章的知识点线索

(一)、早期的理论(侧重学习的本质)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试误说;人类的联想学习;动物的认知学习:

顿悟说、目的认知说

(二)现代观点:

信息加工模型、生成学习、学习过程模型、社会学习论

(三)有效学习(侧重学习的条件)

(四)学习的分类:

我国、苏联、加涅、布鲁姆

第二部分认知领域的学习

第三章:

广义知识的分类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一、关于知识的定义

知识是主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组织。

二、广义的知识分类

(一)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广义知识分类

(一)陈述性知识:

是指言语信息方面的知识(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二)程序性知识:

是用于回答“怎么办”的问题(和平常所说的技能相吻合),只可领会,不可言传。

(二)技能的分类三。

广义知识学习阶段与分类模型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与广义知识分类的关系一览表

言语学习陈述性知识

学认知学习智慧技能程序性知识

习认知策略程序性知识

的动作技能:

属于程序技能

类态度

第二节:

陈述性知识的表征与分类

一、陈述性知识的表征:

(一)什么是表征

指信息或知识在心理活动中的表现和记载的方式。

表征一方面反映代表客观事物,另一方面又是心理活动进一步加工的对象,表征有不同方式,可以是具体形象的,也可以是词语的,概念的。

(二)陈述性知识的表征

1.命题与命题网络

(1)命题是指有词语表达的意义的最小单位。

命题有两个成份构成一个成份是关系,一个成分是一组论题;

如“聪明的王成在安装轮胎”就是命题。

(2)命题网络是由若干个命题彼此联系组成的。

它表现为较为复杂的句子,或多个句子围绕一定的意义组成的段落。

2.图式:

(1)在皮亚杰那里图式是指儿童处于不同认知发展阶段中的智力结构式者说认识结构。

(2)希尔加德他认为图式是关于可能经常发生的事件的一般知识

(3)图式是指人们对存许属性组合而成的复杂知识的贮存方式。

(4)图示可分为两类客观的图示;事件的图示或做事的图示二、陈述性知识的分类:

第三节

第三节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与条件

一、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

(一)有意义学习是指新的意义的获得,要求学习者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和学习材料具有潜在意义,这些是有意义学习的前提条件。

(二)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1)新材料本身要有逻辑意义

(2)有关观念+

(1)=材料的潜在意义

(3)学习者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二、三类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有意义学习的一般过程)

(一)代表性学习:

它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它们代表什么。

(词汇学习)其心理机制是符号和它所代表的事物作关键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建立了相应的等值关系。

(二)概念学习:

实质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

(三)命题学习:

非概括性命题、概括性命题

三、命题知识的同化过程和条件(命题学习的分类)

(一)下位学习

1、定义:

在新知识与旧知识构成的关系中,新知识被旧知识所包括和概括,这种情况下获得新知识的意义学习。

2、两种下位学习。

A:

派生类过程:

当要学的新知识只是旧知识的派生物,这时产生派生物质,比如新知识是的知识的例证或证据时产生的学习。

B:

相关类属过程:

是下位学习中学新不只新获得意义,而且使旧得到了修饰、限制、扩展和精确化。

(二)下位学习

(三)并列结合学习

四、同化论:

(四)是用来解释在有意义言语学习中,概念或命题的意义的获得的心理机制的学说,认为有意义学习可能分为代表性学习和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命题学习又可分为下位学习、下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核心是相互作用观:

新旧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同化论强调概念或命题的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强调原有知识的巩固,教材由一般到个别的循序组织。

第四节

第四节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与保持的策略

一、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

(一)学习策略的含义

1、定义:

是学习者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用于调控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系列活动。

2、分析:

(1)学习策略主要表现为一种活动方式,学习策略常表现为系列的操作步骤、程序和规则。

(2)是符合规律的活动方式。

(3)学习策略是通过学习练习训练而形成的。

(二)认知策略的定义

1、定义:

是对内的调控自己的认知活动的特殊技能。

2、分析

(1)是对内的调控技能。

(2)涉及的概念和规则一般都有很高的概括性。

(3)不仅包括具体方法、技术、技能,也包括反省认知。

(三)元认知与元认知策略

1、什么是元认知也叫反省认知、反审认知,是指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评价及其对认知过程的调节。

2、元认知策略:

是构成元认知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一个人能够明确地认识到用什么策略,怎样用该种策略才是最有效的,这就是元认知策略。

3.学习策略分类

认知策略:

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元认知策略:

计划策略、监督注意策略、调整控制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寻求支持管理策略

(四)策略与方法

策略是不同于方法的,一般方法只求达到活动目的,不求高效高质。

只有经过反复比较策划之后运用的方法才会是策略。

(五)策略与学会学习:

掌握学习策略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必要条件。

二、促进简单和复杂陈述性知识学习与保持的策略

1、复述策略:

(1)简单策略:

重复、背诵、结合(出声、不出声的言语复述课文)

(2)复杂策略:

边讲边看,边读边摘,

2、精细加工策略:

(1)简单策略:

补充、举例、推论、观念、联想、记忆术(及时复习与循环复习相结合,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相结合,过度学习、多种感观参与学习)

(2)复杂知识:

释义、写概要、创造类化、注释(自问自答的策划)

3、组织策略:

(1)简单组织:

找出层次关系,组织成分结构,归类(使用元认知策略)

(2)复杂组织:

补课文结构提纲,画网络图概括。

第四章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第一节性质与分类

一、程序性知识的表征

(一)产生式:

人经过学习,头脑中贮存了一系列以如果/则的形式表示的规则,这种规则就叫产生式.换个角度说产生式是由条件(C)和行动(A)两部分组成,它是表征程序性程知识的最小单位(只表征狭义的智慧技能)。

(二)产生式系统:

是人所能执行的一组内隐的智力活动,它由若干产生式组成。

智力技能的学习,本质上是掌握一个程序,也就是在长时记忆中形成一个解决问题的产生式系统,以后遇到同类型的问题,就可以按照这一产生式系统的程序一步一步的做下去,直至解决问题。

二、程序性知识的分类:

(一)专门领域的程序性知识和专门领域的非程序性知识。

(二)自动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