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39142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水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天水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天水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天水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天水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水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docx

《天水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水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水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docx

天水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天水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关于加快优势产业链培育发展的指导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优势产业链培育发展的指导意见》(甘发[2016]20号),推动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延伸拓展产业链,构件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新体系,进一步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壮大,结合实际,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立足我市产业基础和发展条件,加快推进《天水市贯彻〈中国制造2025甘肃行动纲要〉实施方案》(天政办发〔2017〕18号),坚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与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相结合,通过强链、补链、延链,打造4条上下游关联、横向耦合发展、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的优势产业链,增强产业发展新动能,着力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促进产品从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实现工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

通过产业链培育发展,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产品向中高端迈进,骨干企业创新能力和效益明显提升,重点企业产品竞争力明显增强,到2020年,力争形成1条300亿元以上产业链,1条100亿元以上产业链,2条50亿元以上产业链,4大产业链总产值达到500亿元,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重点任务

(一)培育高端装备及其智能装备产业链。

重点发展信息技术、智能电器、高档数控机床、轨道交通、节能环保等高端装备和智能装备,力争到2020年形成300亿元的产业集群。

1.电子装备。

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电子级晶体硅材料、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支持新型片式元器件、新型显示器件、光电子器件、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功率半导体器件、敏感元器件以及各类传感器等产品的研制与生产,加快建设天水国家级集成电路封装基地。

依托华天,重点发展集成电路专用封测设备模具、物联网射频识别模片、物联网用非接触式射频识别卡芯片、高端引线框架、半导体封装及包装材料等产品,建成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加快完善集成电路产业链。

依托天光、华洋电子等企业,支持半导体电子器件制造及封装测试产业化、智能传感器研发及产业化、模拟及数模混合电路、电真空器件产业升级及扩大规模,打造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半导体元器件产业基地。

大力发展电子器件(IGBT、快恢复二极管)、半导体功率器件(SBD)、保护器件(稳压管、TVS管),重点支持宽禁带半导体器件(SIC器件)、超高频大功率磁控管级真空开关管的研发、应用和产业化。

2.电工电器装备。

依托长开、二一三、电传所、长控、铁路电缆、西电合金等企业,重点发展新一代智能化输配电装备,推动特高压输变电设备、智能型高中低压开关设备、高效节能变压器,风电、光伏发电、核电专用开关设备、电器元件和自动化控制装置,高铁、城市轨道交通、电动汽车和井下、危化品生产贮存等智能配电用电设备,开发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平台配套设备、海洋工程高端智能化仪器仪表监测设备等产品,形成电气系统集成和输配电工程总承包能力,加快建设天水电工电器装备制造基地。

3.高档数控机床。

依托星火、锻压、风动等企业,重点发展高档数控金切机床和高档数控锻压机床,突出整机制造和系统集成,加快建设天水数控机床产业聚集区。

重点发展大中型智能数控精密机床,智能、精密、强力、高效的轨道交通加工、新能源专用等数控机床。

加快研发高速、高效、高精多轴联动数控机床,推动产业向集群化、高端化发展。

重点发展大型智能数控锻压设备、自动剪切生产线等大型、精密、智能、高速的数控锻压机床,开发重型、超重型智能数控锻压机床、复合加工机床及自动生产线。

4.节能环保装备。

以机床工具、机电产品、工程机械关键部件为重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再制造,组织实施再制造试点和推广应用,支持分布式清洁能源、高效节能锅炉、余热余压回收利用、绿色照明等先进装备和技术,开展绿色制造和清洁生产应用示范工程,淘汰落后产能和落后工艺设备,创建再制造示范基地,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形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集聚效应明显、创新活力迸发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基地。

5.轨道交通装备。

依托铁路电缆出城入园项目,争取中国通号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在我市布局建设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实施铁路电缆轨道交通及高速列车信号传输系列电缆产业化升级改造,特种电缆及智能型电气装置产业化,支持开发新一代绿色智能轨道交通装备系统,城市轻轨装备、现代智能化有轨电车等普及应用。

6.公共安全应急装备。

加快推动矿难逃生仓、无人机、应急电源、水净化设备、凿岩机械、急救药械等应急装备和产品产业化,发展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监测预警类产品,个体和设施设备等预防防护类产品,现场保障、生命救护和抢险救援等处置救援类应急产品,逐步形成监测预警—预防防护—处置救援的应急装备和产品制造产业链。

7.通用航空装备。

支持通用航空配套、地勤服务装备和现代航空维修等产业发展,加快培育通用航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打造天水飞机维修、改装和解体循环产业链。

推动自动飞行控制系统及部件、大飞机舱门、航空电机和照明系统产业化,支持民用雷达、真空高频电子管、电子测量仪器、微波波导元器件和其他关键元器件升级及批量生产能力建设。

加快推进中梁空港城建设,着力发展空港经济。

专栏1:

高端装备及其智能装备产业集群重点项目

重点项目:

海林产业升级技术改造、锻压大型数控机床及制管生产线转型升级、客机改货机、电工电器产品检测研发及产业化、长开中高压气体绝缘开关设备智能制造、213高端低压电器元件智能制造及产业升级、长宁电器终端智控系统生产线、华洋光学蚀刻集成电路引线框架扩建、6913北斗卫星定位设备产业化、天光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线、华天集成电路高密度封装、高可靠性功率器件封装与测试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等项目。

(二)培育生物医药产业链。

深入贯彻落实《甘肃省“十三五”陇药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全省创建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契机,推动道地中药材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精深加工、品牌化市场营销。

力争到2020年形成50亿元的产业集群。

依托岐黄药业、羲皇阿胶、成纪药业、天森药业、华圆制药等企业,按照产业高端、特色突出、国内知名、合作共赢的定位,重点发展现代中药、生物制品和高性能医疗器械,加快培育现代中药大品种,推动道地药材精深加工,发展中药配方颗粒和提取物生产,大力开发养生保健产品,实施道地药材全产业链开发,促进浓缩技术、喷雾和冷冻干燥技术、炮制全浸润技术在企业生产中的普及应用。

以自动注射技术和自动溶药技术为核心,加快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械合一”产业。

加快推动天森药业与上海医药股权合作,将天森药业打造成动物提取方面国内最大的生物原材料药生产基地。

专栏2: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重点项目

重点项目:

岐黄中医药产业园、天森西北生物原料药生产基地、玻璃酸酶高技术产业化、太极阿胶及阿胶系列产品生产线、成纪药业自动化固体制剂生产线和口服液生产线、武山县医药公司年产3000吨中药饮片精深加工、甘谷三陇安康中医保健类“大健康”系列产品、飞鸿医疗电器场效应治疗仪等项目。

(三)培育优质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

发挥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实施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以发展精深加工、丰富产品种类、培育优质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精深加工。

鼓励以企业为主体,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组织形式,建设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和良种繁育基地,推广应用精准作业和机械化生产等技术,从源头上确保产品质量。

力争到2020年形成100亿元的产业集群。

1、特色果蔬加工。

依托优质林果和高原夏菜资源,重点发展保鲜果蔬、真空冻干果蔬、天然果肉原汁等产品。

支持苹果、核桃、葡萄、沙棘、食用菌等地方特色产品开发,改进生产工艺,改善产品包装,发展适合电商销售的食品,提升加工转化能力。

2、特色小杂粮加工。

重点发展以荞麦、燕麦、良谷米、绿豆、蚕豆、豌豆等为原料的精深加工产品和营养保健食品。

3、乳制品及饮料制造业。

重点发展超高温灭菌乳、酸乳、干酪、奶油等乳制品。

围绕消费升级需求,开发绿色健康饮料,实施饮料制造业自动化智能化工程,改造提升现有饮料生产线,推动乳制品和饮料制造业规模化生产。

4、肉制品加工。

提高工业化屠宰加工水平,推广使用现代食品加工技术改造提升传统肉制品加工工艺,发展速冻肉制品、冷鲜肉、预制食品等产品,提高肉类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水平。

5、酿酒工业。

推动酿酒工业向品质特色化、制造智能化、消费理性化转变。

加快企业改造升级,提高智能制造、信息化和综合利用水平。

加强酒糟生物转化和资源化处理、冷却水循环利用、生产废水治理,实现绿色清洁生产。

6、清真食品。

重点发展清真肉制品、乳制品、调味品、饮料、蔬菜罐头等清真食品;延伸发展以动物骨、内脏为原料的骨粉、骨油、明胶,推进民族特色产品开发。

专栏3:

优质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重点项目

重点项目:

秦安高山红万吨果品商品化处理生产线建设、众兴菌业年产7200吨杏鲍菇生产线、华盛农业农产品综合加工、武山绿源农产品深加工、清水乾通核桃露深加工、长城果汁10万吨果蔬汁加工示范基地、天河酒业生态酿酒城技改扩建、天水娃哈哈三期、张家川伊品星月年产1000吨中西糕点、1250吨速冻水饺、80吨休闲膨化食品加工、伊味思清真食品公司迁建等项目。

(四)培育新型环保装配式建筑建材产业链。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供给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新型建材产品档次,积极发展绿色低碳新型墙体材料、防水材料、隔热保温材料、新型管材、装配式建筑(钢构建筑)等新型建材业,结合精准扶贫、棚户区改造及政府主导投资的公共建筑项目,扩大新型、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

力争到2020年形成50亿元的产业集群。

1.水泥工业。

依托天水祁连山、中材、甘谷祁连山、天祥等企业,以能耗、环保、质量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进节能减排达标,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化解过剩产能的部署要求,加大淘汰力度,为先进产能腾挪发展空间,优化存量,利用资源优势向石灰、机制砂生产等上游链延伸,粉煤灰、矿渣粉等的精细加工,向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水泥基复合材料、混凝土制品、建筑部品等方向的下游链延伸。

推动水泥产品向“高标号化”和“特种化”发展。

2.建筑玻璃。

以功能技术玻璃精深加工为重点,规范建筑安全玻璃生产、流通、设计、使用和安装管理,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智能化和生产自动化技术应用,推进信息技术在产品研发创新和销售服务中的应用,带动平板玻璃和铝型材生产线升级改造。

借助平玻璃交易服务平台,推动企业电子商务建设,完善营销服务体系。

3.墙体材料。

支持以工业废渣、建筑垃圾等固体废弃物为原料的新型墙体材料和规模大、生产工艺先进的各类墙材产品企业的新建,发展保温、隔热及防火性能良好、施工便利、使用寿命长的外墙保温材料,开发推广结构与保温装饰一体化外墙板,加快墙材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着力培育标杆示范项目。

从墙材装备、新墙材研发、生产到推广应用一体化,精心打造新型墙材发展示范基地,形成一批生产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利废节能好、环境污染少、单位能耗低、综合效益好的新型墙材产业,通过墙材企业规模化,降低产品制造成本,不断增强新型墙体材料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混凝土及制品。

优化完善现有预制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结构等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

推进叠合楼板、内外墙板、楼梯阳台、厨卫装饰等工厂化生产,引导构配件产业系列化开发、规模化生产、配套化供应。

依托华建、天祥,推进清洁生产、绿色制造,提升产品质量,打造质量品牌;通过延长产业链,逐步向制品业发展,为建筑工业化配套。

5.绿色装配式建筑。

大力推进集成房屋、钢结构企业及新型建材企业发展,逐渐形成设计标准化、构件工厂化、施工装配化、装修一体化和管理信息化的装配式建筑、钢结构建筑和绿色建材产业体系,依托隆鼎钢构、大成精工等企业建立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施工、部品、生产等环节的标准体系,开展工业化建筑示范试点,推动钢结构建筑技术和产品的普及应用。

到“十三五”末,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10%以上,保障性安居工程采取装配式建筑的比例达到15%以上。

专栏4:

新型环保装配式建筑建材产业集群重点项目

重点项目:

大成精工绿色装配式建筑建材及信息化平台示范、华建新型建筑材料产业园、百居保温年产8万方聚苯板生产线改扩建、天水祁连山干法水泥异地迁建、清水金鑫金业金精粉冶炼厂建设、武山顺腾新型节水材料生产线等项目。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责任意识,形成合力协调推进。

各县区工信部门要把培育发展产业链作为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结合县区实际,进一步明确产业链延伸发展途径,认真落实好《天水市贯彻〈中国制造2025甘肃行动纲要〉实施方案》、《天水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细化分解各项目标任务,加强组织领导,按照事权范围和涉及领域,及时协调解决用地、用电、环保、安评、规划选址、动迁等核心问题,强化部门统筹联动,形成有效工作合力,强化企业主体,坚持市场导向,最大限度减少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做好市场研判,瞄准市场需求,围绕企业发展战略,推进重点任务和项目建设,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二)完善政策引导,营造培育发展环境。

立足全市发展优势,充分考虑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容量和水资源承载能力,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把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有机结合,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实体经济发展、企业技术创新、中小微企业发展等方面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继续加大市财政资金支持工业发展的投入力度,重点支持智能制造、先进装备两化融合、产业链延伸、成果转化等关键领域和环节的改造提升。

加快政务服务网建设,把减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作为产业链培育发展的重要保障,完善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引导区域首位产业、特色产业入园发展,打造特色产业链、特色产业群,逐步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

(三)强化项目带动,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发展趋势,把项目建设作为产业链培育发展重点,支持10强50户企业、战略性新兴企业、成长性中小微企业、重点骨干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加大关键技术研发攻关,加快改造升级和新产品开发。

围绕强链、补链、延链需求和产业布局,谋划招商项目,实施精准招商,以园区平台建设承接产业链招商,以一市场手段促进产业链招商,以环境优化支撑产业链招商,以机制创新推进产业链招商,重点加强项目前期工作,筛选、论证、储备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充实项目库,争取更多工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上的盘子,强化项目全过程跟踪服务,对于有一定基础的项目,明确项目推进路线图和时间表,做到建设有规划、调度有效果、推进有力度。

(四)注重人才培育,提供科技创新动力。

把人才作为兴业之本,全面落实引进人才方面的优惠政策和各类人才工程,紧抓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培养一批德才兼备、善于经营、充满活力的优秀企业家。

支持企业依托产业项目,采取联合攻关、项目顾问、技术咨询等方式在人才引进培养、股权激励、成果转化、创业孵化、产业扶持等方面先行先试,探索人才、智力、项目相结合的柔性引进制度和远程工作机制,重点引进从事前沿科学技术研究研究,有助于提升产业层次或填补产业空白的高端人才和研究团队,通过引进一个高端人才、带来一个团队、创办一个企业,催生一个新兴产业,培育一个新的增长点。

利用财政资金补贴方式,继续支持骨干企业选用企业发展急需大学毕业生,选拔、培养一批熟悉市场运营等方面的产业领军人才,提高企业人才整体水平,为产业加快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持和保障。

(五)加强运行监测,把准产业培育方向。

完善统计监测机制,及时跟踪了解工作进展,通过经济运行监测预警,及时、全面、准确掌握重点行业、骨干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时发现产业链运行中的倾向性问题和突出问题,深入分析研究,提出解决措施,加快产业链发展壮大,对于重大问题、重大事项及时向市政府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