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生病的秘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37889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孩子不生病的秘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孩子不生病的秘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孩子不生病的秘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孩子不生病的秘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孩子不生病的秘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孩子不生病的秘密.docx

《孩子不生病的秘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孩子不生病的秘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孩子不生病的秘密.docx

孩子不生病的秘密

孩子不生病的秘密

什么样子的妈妈是个合格妈妈?

是那种孩子病了,整天抱着去医院打点滴,顾不上自己喝一口水、吃一口饭,眼巴巴盼着自己的宝贝儿快些好起来的妈妈么?

当然不是,这样的妈妈一定是育儿考试不及格的母亲,才会如此遭到心灵和肉体的惩罚,要知道孩子每一次生病的痛苦,都是抽在母亲心上的鞭子啊!

没有育儿经验的妈妈,往往让孩子跟着自己的无知遭很多罪。

如果能有人告诉她们:

只要做到眼尖、手勤,就可以让孩子少生病,少遭罪,那么绝大多数妈妈会高高兴兴地去做,不会偷懒。

我很幸运,在我的女儿刚呱呱落地之时,家里来了一个中医儿科专家朋友看望我和孩子。

她教了我受用颇多的“育儿三字真经”,我回忆起来,加上个人经验总结如下:

第一、要防“火”

作为孩子的母亲,防“火”意识要强,发现火苗,及时熄灭,避免后患。

这里的“火”,指的就是小孩子容易上的内火。

老百姓常说:

“小孩子就怕有火,有火才会生病。

”儿童属“纯阳之体”,生命力旺,新陈代谢,生长发育迅速,容易出现阴阳失衡,阳盛火旺即“上火”的现象。

而“上火”现象不仅容易发生在干燥的秋冬季,每逢换季或者炎热的夏季也是宝宝“上火”的高发期,因此这几个节骨眼儿,孩子也最能折腾家长。

要是能保证孩子体内没有火,基本上,当爹妈的也不会经常火急火燎地抱着孩子上医院了!

火,一般不是一下子着起来的,孩子的内火也不是一下子就积成病的,一般都有征兆可以发觉。

那个老中医教我:

每天给孩子洗澡时或哄睡觉前注意观察孩子的几个关键地方---

1.肛门:

小孩子的肛门正常时是粉红色的,肠内有热时,就会呈现红色,颜色越深,说明体内火越大。

一旦发现是红色,就要给孩子吃些祛火的蔬菜或水果,比如西红柿、白菜芯、甘蔗汁、或是喝点淡竹叶水、淡藤茶什么的。

一般用梨丝、白萝卜丝、藕丝滴上蜂蜜,沁出汁来给孩子吃了、喝了就很管用了。

总之,一定是孩子喜欢的,能接受的,但不要太寒性的食物。

这时,一定记住不要让孩子吃的过饱,尤其是热量高的食物,尽量不吃,快餐更是要绝对禁止。

2.眼角:

如果眼角有眼屎出现,说明孩子有肝火了,这时的孩子往往容易发脾气,不听话。

可以给孩子用生的嫩芹菜抹上花生酱和白糖吃,也可以榨些芹菜汁,煮粥喝。

3.舌头:

小孩子的舌头、舌边若是发红,说明有心火了。

这时的孩子通常白天爱口渴,晚上爱折腾,睡不好觉。

祛心火的食物有很多,比如:

赶上夏天,可以买鲜莲子,剥了直接给孩子吃。

还有茭白和茄子,最好素炒、蒸,不要用多油。

4.嘴角:

仔细观察,有些孩子经常口角有“白茬儿”,是口干引起的,说明有了脾火。

可以寻来柿饼上的柿霜给孩子冲水,或是买来杨桃,给孩子吃。

要是口舌生疮、舌苔发黄,厚腻,那就赶紧给孩子吃点至保定之类的小中药,赶快把火灭了,否则,孩子很快就会给你颜色看看。

5.大便:

每次孩子大便时,家长都应观察孩子,是否便得轻松,顺利,孩子表情如何。

如果孩子很痛苦,很费力才便出来,大便又不是软黄便,同时还有口臭,那就是有胃火了。

尽量给孩子空空胃,少吃点,喝点小米粥、百合粥,荸荠煮水或榨汁,都可以除胃火。

6,手心:

经常牵着孩子小手时,就摸摸孩子手心儿,如果是凉凉的,潮潮的,那就放心了。

如果是干热干热的,晚上还出汗,那就是有虚火了。

这样的孩子,体质弱,还不能用寒性大的食物,伤着了,反而更难办。

给他捏捏积,搓搓脚心,是个不错的办法。

一般七八岁以内的孩子,是不需要用药的,只需小儿推拿就可解决问题.

第二,防“蔫”

小孩子发烧感冒或生病之前,都有先兆,一般及时处理,多喝点热水,盖上被子,平躺休息,就会转危为安,或是减轻症状。

像霜打了的花一样,耷拉了,不爱说话了,或是莫名的烦躁不安,耍赖,都是身体不适的语言。

这些小孩子不会表达,可是大人得从他们的身体语言里看出来。

还有,判断孩子发烧是因为玩大发了,还是真的生病了,也可以从是否“蔫了”来判断,要是没事儿,孩子不难受,他就该玩玩,该吃吃,没个不高兴的。

这个尺子,来判断幼儿急疹,最有效。

第三,防“旱”

都说孩子水灵灵的,惹人喜爱,那还真是的,因为孩子含水比成人多,大约75%都是水!

而且孩子体积总量小,要是缺一点儿水,也是不小的百分比了。

所以,一般孩子生病,缺水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说,孩子在该喝水的时候,没有及时喝上水。

一般早晨起来,孩子要喝些温水,喝点稀的,上午还要吃水果,白天出去玩,也要随身带着水,最多隔半个小时就要喝一次水。

晚上睡前不敢多喝水,小孩子膀胱小,喝多水就睡不好觉了。

但是睡前一个小时要喝水,这样可以把下焦的“毒素”在睡前大部排出去。

“不要等渴了再去喝水”,这是妈妈从孩子小时候就要教给孩子的喝水原则,会让他受用一辈子!

因为身体有了足够的水,才能正常运转,不会出毛病。

我牢牢记住这老中医的“三字经”,眼尖加手勤,孩子从此也很好带,不爱生病。

这里,还要介绍我在做加拿大移民医生时,碰到的一个新疆康复科女医生传授我的经验:

经常给孩子做按摩,不仅长个儿而且不爱生病。

她告诉我的几个关键部位是:

十个手指的侧面、手心、脚心:

经常搓搓,可以祛火。

膝关节两侧:

促进血液循环,关节软骨养分供给,健脾。

从头顶正中到尾椎骨末端:

这是膀胱经走行之处,促进智力发育。

后来,我按照她的方法做,很有成效,而且我自己还总结出一个经验:

每次孩子临睡,把你的手搭在孩子脑后,从大椎一直往下摸,如果发现哪一处温度比别处高,比如肺俞高,对应的是肺,那么孩子肺内有热,就要想办法把肺火祛了;看看是不是大便干了,要是干,就得泻泻,吃点百合粥,凉拌莴笋丝,或是空腹喝点香油冰糖水也行。

要是膀胱俞温度高,就要多喝水,可以适当煮点鱼腥草或是蒲公英,把湿热通过尿给排出去。

“要想让孩子少遭罪,当妈的得多受累。

”想想看,是不是这个理儿?

但是,话说回来,就是我上面说的这点累,应该还是比伺候发烧生病的孩子要轻松多了,至少你在做我教你的这几点时,心情是愉悦的,不仅防病,还能与孩子增进亲子之情。

而且,哪个当妈的即使再

能吃苦受累,也不愿意遭那个看着孩子受苦,自己心灵倍受煎熬与折磨的罪啊!

宝宝"火"来谁挡?

妈妈学做私人按摩师

一旦发现孩子有上火现象,家长要及时给孩子“灭火”。

刘纳推荐了一套按摩去火的方法,“对8岁以前的小孩,用推拿按摩的方法是最好的。

我记得一个中医说过一句话,他说小孩子是纯阳之体,能治他的病的药就在他身上,‘身上自有大药’。

我的女儿是剖腹产,我是医生,知道剖腹产的孩子特别容易得先天感到失调症,因为没有经过产道的挤压。

孩子一生下来,我就经常给她做抚触按摩”。

1、捏脊

具体做法是:

把手搭在孩子脊柱上面,觉得哪个地方有热,这个地方就要多多地从下往上搓,可以去火。

不管爱不爱生病的孩子,每天捏脊两次,可以增加免疫力。

2、按摩天柱穴

有的孩子体质比较弱,家长怎样让体质弱的孩子强健起来?

有一个特别好的穴位,就是天柱穴。

脖子后面有两条筋,天柱穴就在后面凸起的地方。

经常按一按,擦一擦,让这个地方受一些刺激。

经常做,孩子的火就会下去。

3、刮大椎穴

孩子经常咳嗽,是有肺热。

可以拿刮痧板刮大椎穴附近,这个地方会出现红色的痧。

4、按摩天突穴

有的孩子特别容易得支气管炎,爱咳嗽,可以按摩两个穴位。

一个是孩子第二个锁骨跟肩关节交界的地方,可以经常按一按,对预防咳嗽特别有好处。

另外一个是天突穴,在锁骨中间。

5、搓檀中穴

孩子免疫力比较差的,每天晚上睡觉前,拿柔软的干毛巾,给他搓一搓檀中穴。

14岁以前小孩的胸腺还在发挥功能,经常按摩,可以让胸腺细胞比较活跃,使免疫系统比较坚固。

6、搓手指

建议早上家长送孩子去幼儿园的时候,或者是散步溜弯的时候,可以经常搓一搓孩子几个手指的侧面。

这对应的是孩子的消化道,对于去火、消除食积,还有增加免疫力都非常有好处。

十指连心,母亲跟孩子之间的交流也可以通过手来传递。

7、搓脚心

晚上可以给孩子搓一搓脚心。

在脚掌上有两块肉,中间有一个坑儿,这个地方是涌泉穴,是肾的反射区,人体的能量都是从这个地方涌出来的。

经常给孩子搓一搓涌泉穴,体内的火、毒就都排出来了,身体机能会比较健康。

提醒:

按摩时要闭门关窗小心穿堂风

刘纳提醒,家长给孩子按摩或刮痧时,一定要注意不能有穿堂风,不能让孩子着凉。

因为给孩子做按摩或者刮痧,等于是促进了血液循环,毛孔是张开的,这个时候有风邪进来,反而会加重病情。

房间的窗户和门一定要关上,然后再进行治疗。

比如说孩子肺有热了,在肺这两个地方,给他多按一按。

孩子的元气是藏在这个地方,家长经常给他搓一搓,孩子会感觉非常舒服。

对于身上这些穴位,能够经常刺激它,让经络更通一些,免疫系统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李雨花

容易疳积的宝宝要多注意脾胃的调理。

如果可以找到会扎四缝穴的医生,给宝宝扎一次就会明显见效。

霹雳小时也是这样,疳积。

我姑姑是医生,懂针灸,每次看了霹雳就说这孩子可能疳积,终于那次都回老家看奶奶,姑姑拉过霹雳的小手看了看,说这孩子得扎扎四缝,疳积严重,然后掏出随身带的三棱针,火上烧了烧,用酒精消毒,给霹雳扎了两个手的四缝,挤出了好多黄水,扎过后再也没有过消化不良、脾胃虚的症状。

四缝穴,是个很神奇的穴位。

马悦凌老师有一本书叫《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医生》,书中也提到了这个方法,亲可以买来看看,自己学习下。

亲、希望以下资料对你有所帮助:

疳积是小儿时期,尤其是1~5岁儿童的一种常见病证。

是指由于喂养不当,或由多种疾病的影响,使脾胃受损而导致全身虚弱、消瘦面黄、发枯等慢性病证。

疳证与麻疹、惊风、天花并称为儿科四大证。

但古代所说之“疳积”已与现代之“疳积”有了明显的区别,在古时候,由于生活水平的限制,人们常常饥饱不均,对小儿喂哺不足,使脾胃内亏而生疳积,多由营养不良而引起,也就是相当于西医所讲的“营养不良”。

而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且近来独生子女增多,家长们又缺乏喂养知识,盲目地加强营养,反而加重了脾运的负荷,伤害了脾胃之气,滞积中焦,使食欲下降,营养缺乏,故现在的疳积多由营养失衡造成。

为什么小儿时期易生疳积呢?

这是由于婴幼儿时期脏腑娇嫩,机体的生理功能未成熟完善,而生长发育迅速,对水谷精微的需要量大。

因此,产生了生理上的“脾常不足”。

而很多家长生怕孩子吃不饱,就像填鸭一样喂哺饮食尚不能自节的婴幼儿。

俗话说:

“乳贵有时,食贵有节”绝不是吃的越多就能长的越好。

孰不知,哺食过早,甘肥、生冷食物吃得太多,会损伤脾胃之气,耗伤气血津液,就会出现消化功能紊乱,产生病理上的脾气虚损而发生疳积之证。

疳积是由喂养不当,或多种疾病影响,导致脾胃功能受损,气液耗伤而形成的一种慢性病症。

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

临床以消瘦、贫血、毛发憔悴、食不甘味,神烦不安,二便异常为主要表现。

包括现代医学的小儿营养不良、营养性贫血、慢性消化不良、佝偻病及某些维生素缺乏症厌食症等。

预防在于改进哺乳和喂养方法,定时定量喂养,节制饮食。

注意及时添加辅食。

应以熟、热、细软、少油、少渣、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伤乳停食者早期给予清淡素食即可,已有疳积者,宜注意补养,扶正而“积”自除。

 

古人对疳证的含义有两种解释:

一说,“疳者甘也”,认为疳证的发生原因为小儿过食肥甘、生冷,损伤脾胃,日久渐成疳证;另一说“疳者干也”,指气液干涸,形体消瘦。

前者言其病因,后者述其症状。

本病起病缓慢,病程迁延,病情复杂,严重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甚则危及生命。

(1)积滞伤中,症见面黄肌瘦,毛发稀疏,精神不振,食欲欠佳,乳食不化。

①伤乳者,症见周岁婴儿吃奶减少,恶心呕吐乳块,口中有乳酸臭味;腹胀啼哭,睡眠不安,大便次频、色白有奶瓣,或大便秘结,舌红、苔白厚或黄厚,指纹红紫。

治宜调和脾胃,消乳化滞。

②伤食者,症见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吐物酸臭,腹胀或腹痛,睡眠不安,烦躁哭闹,大便酸臭,糟杂不化,舌红、苔黄厚腻,脉滑。

治宜调和脾胃,消食化滞。

(2)疳疾,症见面色萎黄,形体消瘦,毛发黄稀,腹大青筋,头大颈细,目无光彩,纳呆厌食,烦热唇干,睡卧露睛,完谷不化,舌淡少津,或舌红苔光,脉沉无力或细数。

治宜健脾消积(只宜平补缓补,不宜大补峻补)。

 

方1麦芽煎 

组成:

麦芽20克。

 

用法:

水煎30分钟,日服2次。

 

功效:

消乳食。

 

主治:

婴儿伤乳(食)。

 

来源:

梅玛力,等.中医小儿食物保健疗法.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89,141 

方2大麦粥 

组成:

大麦米50~100克。

 

用法:

大麦米研碎,煮粥常食。

 

功效:

补脾宽肠消食。

 

主治:

乳食所伤,不思饮食,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者。

 

来源:

王慕同.大众药粥.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31 

方3芭蕉糊 

组成:

芭蕉100—200克。

 

用法:

芭蕉加开水磨成糊状,每日服2次,每次2小匙。

 

功效:

润肠通便。

 

主治:

食积便秘,纳差,腹胀者。

 

来源:

梅玛力,等.中医小儿食物保健疗法.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89,141 

方4香姜牛奶 

组成:

丁香2粒,姜汁5毫升,牛奶250毫升。

 

用法:

同放铝锅中煮沸,除去丁香,加白糖少许调味,每日分2次温服。

 

功效:

补脾,降逆,止呕。

 

主治:

疳积瘦弱,食人即吐患儿。

 

来源:

游新建,等.家常菜治疗常见病.南昌: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64 

方5消食粥 

组成:

莲肉、山药、麦芽、扁豆、山楂等量。

 

用法:

加少许粳米煮粥食用。

 

功效:

健脾消食化滞。

 

主治:

小儿食积,形体消瘦,纳差,便溏者。

 

来源:

梅玛力,等.中医小儿食物保健疗法.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89,142 

方6山楂煎 

组成:

山楂15克。

 

用法:

水煎服,日服3次。

 

功效:

消油腻,肉积。

 

主治:

肉食积滞、腹胀,小儿伤乳。

 

来源:

民间验方。

 

方7萝卜子煎 

组成:

萝卜子30克。

 

用法:

微炒,水煎服。

 

功效:

消食化积。

 

主治:

食滞饱胀,腹痛,便秘或呕吐者。

 

来源:

民间验方。

 

方8蒸鹌鹑 

组成:

鹌鹑1只 

用法:

加少量油盐,蒸熟,早晚分服,连食1周。

 

功效:

健脾益胃,生气血。

. 

主治:

小儿营养不良,形体消瘦,纳差,便秘,面色不荣者。

 

来源:

路新国,等.中国饮食保健学.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43 

方9内金粉 

组成:

鸡内金30克。

 

用法:

用瓦片焙黄,研为细末,每次1~2克,温开水送服,日服2次。

 

功效:

消疳积。

 

主治:

小儿疳积,面色不荣,毛发稀,四肢无力,纳差,便溏者。

 

来源:

民间验方。

 

方10羊肉粥 

组成:

羊肉250克,山药250克,粳米150克。

 

用法:

羊肉煮烂,山药研碎,肉汤内下米煮粥食。

 

功效:

健脾胃,养气血。

 

主治:

小儿营养不良或疳积。

 

来源:

王慕同.大众药粥.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31 

方11炒蚕蛹 

组成:

蚕蛹40~60克,葱、盐、味精适量。

 

用法:

锅内倒人食油、盐适量,将蚕蛹炒熟,放人调料即可。

每次食20—30克,每日2次,连服3天。

 

功效:

益精壮阳。

 

主治:

小儿疳积,四肢萎黄,面色不华,腹胀如鼓者。

 

附注:

此方民间常用。

3天为1疗程,一般3个疗程可愈。

 

来源:

游新建,等.家常菜治疗常见病.南昌: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64 

方12健脾消食蛋羹 

组成:

山药3克,麦芽3克,茯苓3克,山楂4克,莲子肉3克,鸡内金6克,槟榔3克。

 

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每次5克,加鸡蛋1个调匀蒸熟,再加适量食盐或白糖服,每日1~2次。

 

功效:

补脾益气,消食开胃。

 

主治:

脾胃虚弱,食积内停,食少难消,脘腹痛胀,大便溏泻,脉象虚弱等;或小儿疳积。

 

附注:

据《四川医学》1981年5期介绍,此方用治小儿疳积123例,收到满意效果。

 

来源:

雷载权,等.中国食疗学·实用食疗方精选.北京:

中医古籍出版社,1988,1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