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催化材料项目企业运营管理方案.docx
《光催化材料项目企业运营管理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催化材料项目企业运营管理方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光催化材料项目企业运营管理方案
光催化材料项目
企业运营管理方案
xxx(集团)有限公司
第一章行业背景分析
光催化材料是指通过该材料、在光的作用下发生的光化学反应所需的催化剂,产品种类较多,包括二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锡、二氧化锆、硫化镉等多种氧化物、硫化物半导体。
随着环境问题以及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光催化材料行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光催化技术是解决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的环保问题日益突出,国家对环境治理力度的也不断加大,未来,中国光催化材料的市场需求增速将保持在11.0%-14.3%之间。
预计2022年,中国光催化材料需求量将超过9000吨。
近年来,中国光催化材料行业发展较快,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但随着行业的发展,行业中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首先,从技术上来看,中国光催化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TiO2及其改性材料上,对其他类型的产品研究相对较少,产品质量也较美、日等国家有一定的差距。
因此,我国每年还需进口一部分的高端产品。
其次,从企业规模上来说,2012-2016年,我国光催化材料企业数量有了较大的增长,但企业规模都偏小,大规模企业数量较少。
这就造成了行业内低端产能重复建设,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
再次,中国光催化材料行业的行业标准还不是很完善。
第二章项目概况
一、项目概述
(一)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
光催化材料项目
2、承办单位名称:
xxx(集团)有限公司
3、项目性质:
新建
4、项目建设地点:
xx园区
5、项目联系人:
杜xx
(二)主办单位基本情况
公司不断建设和完善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实施“互联网+”企业专项行动,推广适合企业需求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促进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中的应用,业通过信息化提高效率和效益。
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培育产业链,打造创新链,提升价值链,促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丰富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和可靠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公司将继续提升供应链构建与管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研发。
集团成立至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第一、自主创新、持续改进,以技术领先求发展的方针。
面对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公司在企业法人治理机构、企业文化、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着力探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配合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
同时,公司注重履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践行“责任、人本、和谐、感恩”的核心价值观。
多年来,公司一直坚持坚持以诚信经营来赢得信任。
公司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总体原则基础上,坚持优化结构,提质增效。
不断促进企业改变粗放型发展模式和管理方式,补齐生态环境保护不足和区域发展不协调的短板,走绿色、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优化供给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提升创新能力为主线,降成本、补短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规模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园区,占地面积约14.00亩。
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
二、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
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5936.00万元,其中:
建设投资4648.6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8.31%;建设期利息48.1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81%;流动资金1239.1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88%。
三、资金筹措方案
(一)项目资本金筹措方案
项目总投资5936.00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x(集团)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3970.76万元。
(二)申请银行借款方案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1965.24万元。
四、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
13300.00万元。
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
10527.68万元。
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
2029.20万元。
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26.55%。
5、全部投资回收期(Pt):
5.07年(含建设期12个月)。
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
4737.54万元(产值)。
五、项目建设进度规划
项目计划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到工程竣工验收、投产运营共需12个月的时间。
第三章企业经营决策
一、企业经营决策的流程
决策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科学的决策流程,大致包括五个阶段,即确定目标阶段、拟订方案阶段、选定方案阶段、方案实施和监督阶段、评价阶段。
这五个阶段构成复杂的决策流程。
(1)确定目标阶段。
确定目标是企业经营决策的前提,企业经营目标的确定建立在信息收集的基础上。
这一阶段,企业通过收集组织所处环境中有关决策的各方面情报并加以分析,来识别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诊断出问题出现的原因,从而针对问题和原因制定企业经营决策的目标。
(2)拟订方案阶段。
在目标确定之后,就要探索和拟订各种可能的方案。
一般的做法是,拟订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可行方案,供择优采用,才能得到最佳的决策。
经营决策在于选择,没有选择就没有决策,提供各种可能的方案以供评价和选择是决策的基础。
(3)选定方案阶段。
选定方案就是对每个备选方案的效果进行充分论证,在此基础上做出选择。
在这个阶段中所要解决的两个根本问题是确定合理的选择标准和方法。
如果说确定目标是决策的前提,拟订备选方案是决策的基础,那么方案的评价与选择就是决策中最关键的一步,是决策的决策。
(4)方案实施和监督阶段。
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要保持决策目标与行为的可控性和动态性,要依靠监督和反馈来实现,这是提高决策水平的重要步骤。
由于环境条件和组织过程总是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因此,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企业要制定出能够衡量方案进展情况的监测目标和具体步骤,从而以有效的监督来及时发现方案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5)评价阶段。
当企业经营决策实施结束后,及时的方案评价有助于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
企业应按照决策目标以及实施计划的要求和标准,对方案的执行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以便及时发现新问题、新情况,发现执行情况与预计情况之间是否存在偏差并找出原因,从而为下一次决策方案的制定和选择提供必要的参考。
二、企业经营决策的概念和类型
企业经营决策是指企业通过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调查研究、综合分析,运用科学的方法选择合理方案,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整个过程。
这一定义包含以下内容:
①决策要有明确的目标,没有目标就无从决策。
②决策要有多个可行方案供选择。
③决策是建立在调查研究、综合分析、评价和选择的基础上的。
经营决策日益渗透到企业经营的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在指导企业经营的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经营决策进行分类,是为了把握各种决策的共性和个性,正确地制定和实施决策。
经营决策从不同的角度分类,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从决策影响的时间长短分类,经营决策可分为长期决策和短期决策;从决策的重要性分类,与企业战略的层次相对应,经营决策可分为企业总体层经营决策、业务层经营决策和职能层经营决策,这三个层次是从高到低、从宏观到微观的关系;从环境因素的可控程度分类,经营决策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从决策目标的层次性分类,经营决策可分为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
第四章监督机构
一、股份有限公司的监督机构
监事会是股份有限公司依据法律或公司章程设立的,对公司的业务活动进行监督的机关,是《公司法》明确规定的公司必设机关。
在决定监事人数时,一般应考虑到设立监事会的目的在于牵制、监督公司的业务执行机关。
如果监事会的人数众多,力量强大,当然有助于对公司董事和经理的监督,但监督成本则会过高,从而危害公司和全体股东的利益;如果监事会的成员太少,力量太弱,则根本起不到监督作用,易使监事会的设置流于形式,毫无意义。
因此,监事会的组成;既应充分考虑设立监事会的目的,也应注意公司的运营成本。
《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设立监事会,其成员不得少于3人。
监事会的成员组成,因监事会代表全体股东对公司的经营管理进行监督,所以监事会应当包括股东代表和适当比例的公司职工代表,但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兼任监事。
《公司法》规定,监事会应当包括股东代表和适当比例的公司职工代表,其中职工代表的比例不得低于
1、具体比例由公司章程规定。
监事会中的职工代表由公司职工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或者其他形式民主选举产生。
监事会设主席一人,可以设副主席。
监事会主席和副主席由全体监事过半数选举产生。
监事会主席召集和主持监事会会议;监事会主席不能履行职务或者不履行职务的,由监事会副主席召集和主持监事会会议;监事会副主席不能履行职务或者不履行职务的,由半数以上监事共同推举一名监事召集和主持监事会会议。
监事任期的长短,应服从于监事功能的发挥。
因监事代表全体股东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实施监督,所以监事的任期应较董事的任期稍长些,以利于监事监督董事会的换届。
但其任期也不宜过长,以不得少于高级管理人员的每届任期为宜。
监事每届的任期为3年。
监事任期届满,连选可以连任。
监事任期届满未及时改选,或者监事在任期内辞职导致监事会成员低于法定人数的,在改选出的监事就任前,原监事仍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履行监事职务。
(二)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的议事规则
监事会会议分为定期会议和临时会议。
定期会议至少每6个月召开一次,临时监事会会议可由监事提议召开。
监事会决议应经半数以上监事通过。
监事会应当对所议事项的决定制成会议记录,出席会议的监事应当在会议记录上签名。
监事会会议通过做出决议的方式进行监督,监事会会议记录是监事会实施监督的重要档案资料,也是确认监事在监事会上履行监事义务的重要依据。
另外,当监事违反监督义务而承担责任时,它具有证据的法律效力。
因此,《公司法》规定监事会会议记录是非常必要的。
二、监事会制度
监事会制度是根据权力制衡原则由股东选举监事组成专门监督机关对公司经营进行监督的制度。
在公司组织中,公司股东在通过股东机构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同时,要通过董事会(及经理)代表自己对公司活动进行管理和指挥,因而不可避免地产生股东与董事(及经理)的委托代理关系。
为解决委托人与代理人的意志差异,促使董事及经理从股东、公司利益出发履行好职责,必须设计一种体现对董事、经理进行监督的制度。
股东不但享有选择管理者的权利,还享有对管理者进行监督的权利。
在现代公司,特别是规模大、股东众多的股份有限公司中,这种监督权不可能完全由股东机构直接行使,股东机构的非常设机关性质也使其难以对董事会及经理的行为进行日常性监督,因而设置专门的监事会来代表股东对经营者的行为进行监督,设立监事会就成了既符合权力制衡要求又符合效率原则的选择。
监事会作为股东机构产生的专门机构是股东意志的直接体现。
通过行使监督职能,形成对经营者的直接约束,不断矫正经营者可能出现的偏离股东和公司利益的行为。
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关,是由股东机构(和职工)选举产生并向股东机构负责,代表股东对公司经营(公司财务及董事、经理人员履行职责行为)进行监督的机关。
一般情况下,公司监事会的监督职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监事会是公司内部的专职监督机构。
监事会对股东机构负责,以出资人代表的身份行使监督权力。
其监督具有如下两个特点:
一是监事会具有完全独立性。
监事会一经股东机构授权,就完全独立地行使监督权,不受其他机构的干预。
董事、经理人员不得兼低监事。
二是监事个人行使监督职权具有平等性。
所有监事对公司的业务和账册均有平等的无差别的监督权。
(2)监事会的基本职能是监督公司的一切经营活动,以董事会和总经理为主要监督对象。
在监督过程中,随时要求董事会和经理人员纠正违反公司章程的越权行为。
为了完成其监督职能,监事会成员必须列席董事会会议,以便及时了解决策情况,同时对业务活动进行全面监督。
监事会向股东机构报告监督情况,为股东机构行使重大决策权提供必要的信息。
(3)监事会监督的形式多种多样。
为了完成监督职能,监事会不仅要进行会计监督,而且要进行业务监督;不仅要有事后监督,而且要有事前和事中监督。
监事会对经营管理的业务监督包括以下四点:
①通知经营管理机构停止其违规行为。
在董事或经理人员执行业务过程中违反了法律、公司章程以及经营范围时,监事有权通知他们停止其行为。
②随时调查公司的财务状况,审查账册文件,并有权要求董事会向其提供情况,审核董事会编制的提供给股东大会的各种报表,并把审核意见向股东大会报告。
④当监事会认为有必要时,一般是在公司出现重大问题的情况下提议召开股东会议。
第五章市场营销概述
一、市场
市场营销学认为,市场是某种产品或劳务的现实购买者与潜在购买者需求的总和,也指具有特定需要和欲望,并具有购买力使这种需要和欲望得到满足的消费者群。
市场由人口、购买力与购买欲望三个要素构成,用公式表示:
市场=人口+购买力+购买欲望
(1)人口。
这里首先指的是人口的多少,人口数量越大,产品的市场越大。
其次还包括对某种产品具有共同需求的人群数量,即企业能够满足的目标顾客的数量,数量越多,市场越大,越能满足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所以,人口决定了市场规模。
(2)购买力。
购买力即人们购买所需商品或服务时的货币支付能力。
这种能力首先取决于人们收入的多少,其次取决于物价的高低,还取决于人们的信贷能力。
(3)购买欲望。
购买欲望即人们购买某种产品的愿望和要求。
这种欲望产生于需求者生理及心理上的需要。
市场的这三个要素之间互相统互相制约。
人口是构成市场的基本要素,人口越多,现实的和潜在的消费需求就越大。
在人口状况既定的条件下,购买力是决定市场容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市场的大小直接取决于购买力的高低;购买欲望是导致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的驱动力-愿望和要求,是消费者将潜在购买力变为现实购买行为的重要条件。
二、市场营销管理的任务
市场营销管理是指为了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创造、建立和保持与目标市场之间的互利交换关系而规划和实施的理念;产品和服务构思、定价、促销和分销的过程,包括分标计划、执行和控制,目标是满足各方面的需要。
市场营销管理的任务实质就是需求管理。
根据需求水平、时机和性质的不同,可归纳出八种不同的需求状况。
在不同的需求状况下,市场营销管理的任务有所不同。
(1)负需求。
负需求是指绝大多数顾客对某个产品感到厌恶甚至回避的需求状态。
这种状态不是由企业所提供的产品造成的,而是人们对这种产品的认识和理解产生了偏差。
针对这种需求特点,市场营销管理者应该分析偏差的产生原因,加强广告说服工作,向顾客说明产品的成分、用途和实际效用,使其改变对产品的认识和理解,从而积极购买和使用这种产品。
(2)无需求。
无需求是指顾客对为其设计、提供的产品漠不关心,认为可有可无的需求状态。
这种状态产生的原因是人们不了解产品;不习惯使用这种产品;认为过去没有这种产品也没觉得不好,现在有了这种产品也没感觉有太大变化。
针对这种需求特点,市场营销管理者应通过大力促销及商品演示等市场营销措施,努力将产品所提供的利益与人们的自然需要取系起来,激发消费兴趣,使其真正体验到新产品比原有产品具有更多的好处,从而调动购买和使用的积极性。
(3)潜伏需求。
潜伏需求是指消费者对某种产品有强烈的需求,但现实情况下无法实现的需求状态。
针对这种需求状态;市场营销管理者应努力开展市场营销研究和潜在市场范围的测量,进而开发有效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需求;或改变付款形式,或创造消费条件,将潜伏需求转变为现实需求。
(4)下降需求。
下降需求是指需求呈下降趋势的需求状态。
针对这种需求状态,市场营销管理者应分析需求下降的原因,在积极开拓新市场的同时,改进原有产品的特色、外观,开发原有产品的新用途或新市场,采用更有效的沟通手段来刺激需求,使老产品的需求得到恢复并通过创造性的产品再营销来扭转需求下降的趋势。
(5)不规则需求。
不规则需求是指某些产品或服务的供给与需求在时间上不一致,波动很大的需求状态,如公休日、节假日、下班时间与平时繁忙时间的销售情况就可能不一致。
针对这种需求状态,市场营销管理者应通过灵活的季节差价大力促销、调整经营时间、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等手段来调整供给与需求的时间模式,尽量使供给与需求在时间上协调一致。
(6)充分需求。
充分需求是指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现实需求水平和时间与预期的需求水平和时间一致的需求状态。
这是企业最理想的一种需求状态。
市场营销管理者应努力保持产品质量,经常测量消费者满意程度,通过降低成本来保持合理价格,并激励营销人员和经销商大力推销,千方百计维持现有的需求水平。
(7)过量需求。
过量需求是指某种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需求超过了企业所能供给的水平的需求状态。
针对这种需求状态,市场营销管理者可通过提高价格、减少附加服务和项目等手段暂时抑制需求水平。
需要强调的是,抑制需求是暂时的,一旦生产或资源状况有了改善,就可以采用促进的手段满足需求。
(8)有害需求。
有害需求是指不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产品或服务的需求状态。
针对这种需求状态,市场营销管理者应大力宣传其严重危害性,劝导消费者放弃这种需求。
第六章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一、产品策略
(一)产品的概念
现代市场营销学认为,产品不仅是指有形的物质实体,更重要的是指人们通过购买获得的需求满足。
因此,产品定义为,企业向市场提供的、能满足消费者(或用户)某种需求或欲望的任何有形物品和无形服务,包括实物、服务、场所、思想、主意、策划等从层次的角度,产品是由核心产品、有形(形式)产品和附加(扩展)产品三个层次构成。
这又称作产品的整体概念。
第一层:
核心产品,即产品向消费者或用户提供的基本效用或利益。
它是消费者购买产品的本质所在。
例如,购买化妆品的消费者买到的并不仅仅是化妆品的物理化学属性及其实体,还买到了美容或滋养皮肤、青春健康的希望。
第二层:
有形(形式)产品,即产品构成中能被消费者直接观察和识别到的外观特征和内在质量方面的它包括产品的包装、质量、品牌、特色和设计等。
有形产品是产品核心层的表现。
第三层:
附加(扩展)产品,即消费者购买有形产品或无形服务时所获得的全部附加服务和利益。
附加产品包括提供信贷、免费送货、质量保证、安装、售后服务、培训、使用指导、修理维护、备件供应等。
附加(扩展)产品不仅是扩大产品销售的要求,也是企业当前和未来参与竞争的重要手段。
(二)产品组合策略
1、产品组合的基本概念
产品组合是指企业所生产或销售的全部产品线、产品项目的组合,又称产品品种的搭配亦称企业的经营范围和结构。
产品线(产品大类)是指产品类别中具有密切关系的一组产品。
产品项目是指在同一产品线内各种不同品种、规格、质量、形式、颜色和价格的具体产品。
企业的产品组合包括四个维度:
宽度、长度、深度和关联度。
产品组合的宽度是指企业所经营的不同产品线的数量。
产品组合的长度是指产品组合中所包含的产品项目的总数。
产品组合的深度是指产品线中每种产品有多少花色、品种、规格等。
产品组合的关联度是指企业的各条产品线在最终使用、生产条件、分销渠道等方面的密切相关程度。
2、产品组合的策略
(1)扩大产品组合策略。
扩大产品组合策略包括增加产品组合的宽度、长度及深度。
增加产品组合的宽度是指在原产品组合中增加一个或几个产品大类,扩大经营范围;增加产品组合的长度及深度是指在原有产品大类内增加新的产品项目。
(2)缩减产品组合策略。
缩减产品组合策略包括减少产品组合的宽度、长度及深度。
例如,取消一些需求疲软或者企业营销能力不足的产品线和产品项目等。
(3)产品线延伸策略。
产品线延伸策略具体有向上延伸、向下延伸和双向延伸三种策略。
向上延伸,即在企业原有产品档次的基础上增加高档产品的生产;向下延伸,即在企业原有产品档次的基础上增加低档产品的生产;双向延伸,即在企业产品原有档次的基础上,既增加高档产品的生产又增加低档产品的生产。
(4)产品线现代化策略。
产品线现代化策略强调把现代科学技术应用到生产过程中去。
这就要求企业对产品线实施现代化改造,如设备更新。
(三)产品生命周期策略
1、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
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完成试制、投放市场开始,到最终被市场淘汰为止的全部过程所经历的时间。
其过程依据产品在市场上的变化规律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
介绍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2、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征及策略
(1)产品介绍期。
产品介绍期即产品试制成功投放到市场的试销阶段。
其特征是:
消费者对产品不甚了解,需求不大,销售额增长缓慢;产品生产批量小,生产成本较高;由于市场不了解产品,企业需要做大量的促销工作,故销售费用较高;由于以上原因,企业经营利润微薄甚至亏损;产品刚刚面市,所以市场上竞争者不多,仿制品少。
根据介绍期的特征,企业的营销策略重点是:
以迅速建立产品知名度为核心,尿可能在充分展示产品给消费者能够带来的基本利益的前提下,使市场迅速接受该产品,缩短消费者的了解过程,快速占领市场。
(2)产品成长期。
产品成长期即产品试销成功后,在市场营销中处于发展上升的阶段。
其特征是:
产品的特点已逐渐为消费者所知,凭印象购买的倾向日渐增多,销售量迅速增加;产品已具备大批量生产的条件,生产效率提高,成本降低;产品在市场上已被消费者所熟悉,促销费用可以相对减少,销售成本夫幅度下降;企业扭亏为盈,利润迅速上升并达到最高峰;同行竞争者迅速增加,同类产品出现,产品市场竞争渐趋激烈。
产品进入成长期后,企业的营销策略重点是强化产品的市场地位,建立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度,以便扩大市场占有率和防止竞争者加入。
(3)产品成熟期。
产品成熟期即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量趋于稳定,是市场竞争最激烈的阶段。
其特征是:
市场需求量已逐渐趋向饱和,销售量已达到最高点;生产批量大,产品成本低;由于竞争者的加入,市场上同类产品大大增加,企业为了促销而实行一系列促销手段;同时为了增强竞争力,产品价格会下降,这样使得产品的利润由成长期的最高峰逐步下降;此时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产品进入成熟期后,企业的营销策略重点是要想方设法延长产品成熟期,在维持相对稳定的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的基础上扩大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
(4)产品衰退期。
产品衰退期即产品销售量急剧下降,逐步被消费者冷落,退出市场的阶段。
其特征是:
产品销售量急剧下降;企业从这种产品中获得的利润很低甚至亏损;大量的竞争者退出市场;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已发生转变;市场竞争突出表现为价格竞争。
产品进入衰退期后,企业的营销策略重点有:
淘汰策略,即对衰落比较迅速的产品,当机立断,放弃经营;非淘汰策略,即企业继续留在原有市场上,不停止产品的生产经营。
二、定价策略
(一)影响产品定价的因素。
对企业定价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有市场需求、成本和市场竞争。
(1)市场需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不,市场需求是企业制定产品价格时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市场需求影响企业产品价格的上限。
(2)成本。
成本因素构成了企业产品价格的下限。
在正常情况下,企业不可能将自己的产品价格定得低于成本。
企业成本类型主要有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总成本、边际成本等。
(3)市场竞争。
企业产品价格在由成本和消费者感知价值所构成的区间内,价格水平的高低主要应考虑竞争因素。
不同市场,其竞争状况不同,企业相应的定价策略也不同。
(二)定价目标
在实践中企业的定价目标主要有以下四个。
(1)维持企业生存。
当企业面临产量过剩、竞争激烈或者消费者需求发生变化时,它可能将维持生存作为自己的主要目标。
但是,生存目标只是短期目标,不能作为企业的长期目标。
(2)短期利润最大化。
许多企业希望制定的价格能实现短期利润最大化。
(3)市场占有率最大化。
市场占有率是企业经营状况和产品竞争状况的综合反映。
高市场占有率是企业长期盈利的前提。
有时为了获得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企业可能放弃短期利益。
:
(4)维护企业和产品形象。
一些企业有知名的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