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课外古诗文阅读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36577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课外古诗文阅读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考课外古诗文阅读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考课外古诗文阅读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考课外古诗文阅读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考课外古诗文阅读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课外古诗文阅读题及答案.docx

《中考课外古诗文阅读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课外古诗文阅读题及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课外古诗文阅读题及答案.docx

中考课外古诗文阅读题及答案

何陋轩记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

孔子曰: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

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

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

夷之人其好言恶①,直情率遂。

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2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

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

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③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

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

因名之曰“何陋”,以信孔子之言。

嗟夫!

今夷之俗,崇巫而事鬼,渎礼而任情,然此无损于其质也。

诚有君子而居焉,其化之也盖易。

而予非其人也,记之以俟来者。

(选自《王阳明全集》,有删节)

【注】①詈:

骂。

②郁:

积郁压抑。

③莳:

栽种。

④信:

证实。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于是人之及吾轩者()

(2)因名之曰“何陋”()

2.阅读全文,请概述王守仁写《何陋轩记》的目的。

3.阅读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文字,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两文是如何体现“陋室不陋”的。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

(1)到;

(2)命名。

2.

(1)伸张孔子夷地“何陋之有”的观点;

(2)期待品德高尚的人来夷地教化百姓;(3)表达作者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4)赞扬少数民族人民直率坦诚、乐于助人的品性。

3.

(1)居住环境优美:

刘禹锡居所苔痕碧草相映;王守仁住处竹木花草相伴;

(2)生活情趣高雅:

刘禹锡调素琴阅金经;王守仁添置琴编图史;(3)交往人物不俗:

刘禹锡只与鸿儒交往;王守仁与士人往来。

附:

参考译文

当初,孔子想搬到九夷(边远之地)去住,别人都认为那里简陋落后。

孔子说:

“君子居住在那里,有什么简陋的呢?

”我因罪被贬龙场,龙场在上古蔡国属地以外的边远地区。

人们都以为我来自京城,一定会嫌弃这里简陋,不能居住;然而我在此地住了一个月左右,却很安乐。

夷人的好话和恶骂,都是顺着他们直率的感情而来。

我刚来的时候,没有房子居住,住在丛棘之中,感到很郁闷;迁到东峰,就着石洞住下,却又阴暗潮湿。

我曾在丛棘的右边开园种菜,夷民纷纷砍伐木材,就着那块地搭建起一座轩房让我居住。

我于是种上桧柏竹子,又栽上芍药等花卉,(摆上)琴书和图册史书,来与我交往的士人也渐渐聚集了起来。

在此之后到我轩中的人,好像来到了四通八达的都市,而我也忘记了我是住在蛮荒之地。

于是给轩取名为“何陋轩”以证实孔子的话。

哎呀,现在夷人的风俗,崇尚巫术,敬奉鬼神,轻慢礼仪,放任性情,然而这对他们淳朴的本质并没有损害。

果真有君子住到这里来,开导教化他们大概很容易吧。

可是我不是那种能担此重任的君子,因此写下这篇“记”用以等待将来的人。

(甲)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敦颐断案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

为分宁①主簿②。

有狱③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邑人惊曰:

“老吏④国不如也。

”部使者荐⑤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⑥。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⑦手版⑧归,将弃宫去,曰:

“如此尚可仕乎!

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选自《宋史·周敦颐传》)

【注】①分宁:

地名。

②主簿:

官名。

③狱:

案件。

④吏:

狱吏。

⑤荐:

推荐。

⑥司理参军:

官名。

⑦委:

抛弃,扔弃。

⑧手版:

即笏(n)板,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濯清涟而不妖()

(2)香远益清()(3)亭亭净植()(4)有囚法不当死()

2.甲文借莲抒怀,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

3.周敦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请结合两文的文意加以分析。

1.

(1)美丽而不庄重;

(2)更,更加;(3)耸立的样子;(4)应该。

2.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慕荣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3.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荣利,清正廉洁。

面对强权恶势力,宁可不做官也要公办事,决不就媚。

附:

《敦颐断案》参考译文

周敦颐字茂叔,是道州营道人。

做了分宁县的主簿。

分宁有案子很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一讯问立刻辨明。

县里人惊叹道:

“老的狱吏都不如他啊。

”部使者推荐他,调任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一个犯人依照法律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想加重惩处他。

王逵,是一个严酷的宫吏,没有谁敢抗争,只有周敦顾与他争辩,王逵不听,周敦頭就扔掉手版回家,打算弃官离开,说:

“像这样还能做官吗?

通过杀人来讨好上级,我肯定不会做的。

”王逵觉悟,犯人得以幸免。

(甲)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程门立雪

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

幼颖异,能属①文,稍长,潜心经史。

熙宁九年,中进士第。

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②师之。

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其归也,颢目送之曰:

“吾道南③矣。

”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日见颐,颐偶瞑坐④,时与游酢⑤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选自《宋史·杨时传》)

【注】①属:

撰写。

②翕然:

形容一致。

翕,也可说成聚集。

③南:

向南。

④瞑坐:

闭着眼睛坐着。

⑤游酢:

宋代理学家。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余因得遍观群书()

(2)俟其欣悦()(3)寓逆旅()(4)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2.结合语段甲的结尾句“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说说宋濂求学的艰辛体现在哪些方面。

3.两语段都写到了天气的寒冷,其写作目的是否相同?

为什么?

1.

(1)于是;

(2)等待;(3)旅店;(4)离开。

2.抄书之苦,求师之难,生活之艰。

3.甲文写天气寒冷意在突出自己学习的刻苦,其目的是为了鼓励马生刻苦努力学习;乙文从侧面写天气寒冷,意在突出杨时对老师的虔诚、恭敬(或尊重)的态度,表达尊师重道的思想。

附:

《程门立雪》参考译文

杨时,字中立,是剑南将乐人。

小的时候就异常聪颖,善写文章。

年纪稍大一点后,专心研究经史书籍。

宋熙宁九年进士及第,当时,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

黄河、洛水之间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

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颖昌以学生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

杨时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说:

“我的学说将向南方传播了。

”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同学。

程颢去世以后,杨时又到洛阳拜见程颐,这时他已40岁了。

一天拜见程颐时,程颐正闭着眼睛坐着,杨时与同学游醉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等程颐察觉的时侯,那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

台城①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②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①台城:

六朝时的禁城,在今南京市玄武湖附近。

②六朝:

东吴、东晋与南朝的宋、齐、梁、陈,合称六朝。

六个朝代都建都于现在的南京市。

1.“江雨霏霏江草齐”中“霏霏”的意思是。

2.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中心思想。

3.诗中“鸟空啼”的“空”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能品出其中的滋味吗?

1.雨细密迷蒙的样子。

2.这是一首吊古伤怀之作。

作者以台城为咏叹的对象,表达了对世事沧桑的感慨。

3.“鸟空啼”的“空”是“白白地”“徒劳地”的意思,既衬托出梦一般的景色,又隐含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台城历经变迁,已经面目全非,但不解情的大自然,却一年一度春色,连鸟儿也无谓地在啼鸣。

(甲)三峡(节选)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乙)入蜀记(节选)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

……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选自《渭南文集》)

【注】①祠:

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

②太、华、衡、庐:

泰山、华山、衡山、庐山。

③翳:

遮盖,这里指云。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略无阙处()

(2)飞漱其间()(3)良多趣味()(4)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2.两文所写的“山”各有怎样的特点?

3.下面是《小石潭记》选段,和甲文的第二段相比较,两者在写水方面有什么异同?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1.

(1)毫无;

(2)冲刷;(3)实在,真;(4)全都。

2.甲文写出群山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

乙文描绘了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的高、奇、秀等特点。

3.相同点:

都从侧面描写水。

不同点:

《三峡》写出水势大水流急的特点;《小石潭记》写出水清澈透明的特点。

附:

《入蜀记》参考译文

二十三日,经过巫山凝真观时,参拜了妙用真人祠。

妙用真人就是世人所说的巫山神女。

祠庙正对着巫山,峰峦直上云霄,山脚径直插入江水中。

人们议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里奇妙。

但是巫山十二峰,不能都看得见。

所能见到的八九座峰,只有神女峰最是纤细峻峭。

……这天,天空晴朗,四周看天空无云,只有神女峰的上空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仙鹤在飞舞、徘徊,很长时间都没有散去,也是很奇异的一个现象。

赠别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1.“唯觉樽前笑不成”中“樽”字的意思是。

2.“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试赏析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情感的。

3.作者借“蜡烛”这个意象抒写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酒杯。

2.借物抒情。

“蜡烛”本是有烛芯的,所以说“蜡烛有心”;而在诗人的眼里烛芯却变成了“惜别”之把蜡烛拟人化了。

在诗人的眼里,它那彻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的离别而伤心了。

“替人垂泪到天明”,“替人”二字,使意思更深一层。

“到天明”又点出了告别宴饮时间之长,这也是诗人不忍分离的一种表现。

3.痛苦惜别之情(或悲苦感伤的惜别之情;或黯然销魂的惜别之情)。

三世不遇

上①尝辇②至郎署③,见一老翁,须眉皓白,衣服不整。

上问曰:

“公何时为郎④?

何其老也!

”对曰:

“臣姓颜,名驷,江都人也,以文帝时为郎。

”上问曰:

“何其老而不遇也?

”驷曰:

“文帝⑤好文,而臣好武;景帝⑥好老,而臣尚少;陛下好少,而臣已老。

是以⑦三世⑧不遇,故老于郎署。

”上感其言,擢拜会稽都尉。

(选自《汉武故事》)

【注】①上:

即汉武帝刘彻。

②辇:

乘车。

③郎署:

官吏办事的地方。

④郎:

皇帝的侍从官吏,官阶低下。

⑤文帝:

即汉文帝刘恒。

⑥景帝:

即汉景帝刘启。

⑦是以:

因此。

⑧三世:

指文、景、武帝三朝。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公何时为郎()

(2)擢拜会稽都尉()

2.颜驷到了白发苍苍还是个郎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写出你阅读本文后的感悟。

1.

(1)什么时候;

(2)提拔。

2.三位皇帝选拔人才各有所好。

文帝好文的时候,颜驷正好习武;景帝喜欢老成之人,而当时颜驷又太年轻了;武帝爱重用年轻力盛的人,颜驷又老了。

3.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一:

颜驷三世不遇的遭遇,让人只是觉得他的运气不好。

在人的一生中,存在着非常多的偶然因素,时机和命运恐怕就是其中最深不可测的东西。

示例二:

汉武帝能主动关心低级官员,并能关心和照顾年老的怀才不遇的颜驷,这是难能可贵的。

附:

参考译文

汉武帝有一次乘车来到郎署,看见一个老者,须眉都白了,衣服也穿得不整齐。

武帝问老者:

“你什么时候开始做郎官的?

怎么这样老了!

”对方回答说:

“在下姓颜名驷,是江都人,文帝时就做郎官了。

”武帝又问:

“怎么这么老了还没有受到赏识呢?

”颜驷说:

“文帝重用文士,而我擅长武艺;景帝喜欢年长一些的人,而我当时还年轻;如今皇上您赏识年轻人,而我却已年老了。

因此侍候了三朝天子,却都未曾被赏识,所以,这么一大把年纪还在郎署工作。

”汉武帝被他的一番话感动了,提拔他当了会稽郡的都尉。

欧母教子

修①幼失父,母尝谓曰:

“汝父为吏,常夜烛治②官书,屡废③而叹!

吾问之,则曰:

‘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

’吾曰:

‘生可求乎?

’曰:

‘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

”修闻而服④之终身。

(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①修:

欧阳修,宋代文学家。

②治:

处理。

③废:

放下。

④服:

听从,信服。

这里指遵从。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死狱也()

(2)其平居教他子弟()

2.欧母用其夫生前事例教育儿子,她的用意是什么?

3.谈谈本文给你的启示。

1.

(1)罪案;

(2)平时。

2.以榜样的力量教育孩子办事要公正,做事耍认真负责。

3.示例一: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成才有着重要作用。

示例二:

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榜样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示例三:

我们要善于听取有益的教诲,以优秀的人为榜样,做一个有作为的人。

附:

参考译文

欧阳修幼年丧父,母亲曾经对他说:

“你父亲做官时,经常在夜间点着蜡烛处理官府里的案件,屡次放下案卷叹息。

我问他为什么?

你父亲就说:

‘这是死刑案,我想寻求保全犯人生命的可能,却没有找到。

’我说:

‘生路可以寻求吗?

’你父亲说:

‘去寻求生路而得不到,被判死刑的人和我就都没有遗恨了。

经常为死囚寻求生路,仍然还有失误造成不该死的人被处死了,然而世间的官吏却常为犯人寻找处死的理由呀。

’他平日教导别人的子弟,经常用这些话,我都听熟了呀!

”欧阳修听了这段话,终生照做不忘。

清太祖躬行节俭

太祖尝出猎,雪初霁①,恐草上浮雪沾濡②,撷③衣而行。

侍卫辈私语曰:

“上何所不有,而惜一衣耶?

”太祖闻之,笑曰:

“吾岂无衣而惜之,吾常以衣赐汝等,与其被雪沾濡,何如鲜洁为愈。

躬行节俭,汝等正当效法耳。

”自是八旗臣民,无敢以榆衣④华服从事者。

(选自《郎潜纪闻》)

【注】①霁:

雨后或雪后转晴。

②沾濡:

沾湿。

③撷:

摘取。

④榆衣:

华丽的衣服。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侍卫辈私语曰()

(2)躬行节俭()

2.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清太祖怎样的美德?

3.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1.

(1)私下议论;

(2)亲自。

2.崇尚节俭、以身作则。

3.

(1)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当厉行;

(2)上行下效,作为上级或长辈,应该注意自己的言举止;

(3)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答对两点即可)

附:

参考译文

清太祖曾经外出打猎,当时雪后初晴,他担心草上的浮雪打湿了衣服,便把它解下来提着走路。

侍卫们私下议论道:

“陛下什么东西没有?

怎么还爱惜一件衣服呢?

”太祖听了,笑着说:

“我难道是因为没有衣服而爱惜它吗?

我常常把衣服赏赐给你们,不过身上穿的衣服与其被雪打湿,还不如保持鲜亮、干净呢。

我亲自施行节约、俭朴,你们这些人正应该学习才是。

”从此,八旗的臣民,没有谁敢穿着华丽的衣服办事。

梁鸿尚节

梁鸿家贫而尚节,博览无不通。

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他舍。

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其主犹以为少。

鸿曰:

“无它财,愿以身居作。

”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

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

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

鸿不受而去。

(选自《后汉书·梁鸿传》,有删节)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梁鸿家贫而尚节()

(2)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

2.请你简要回答梁鸿是一个怎样的人。

3.你从文中得到了怎样的启发?

1.

(1)崇尚,推崇;

(2)平常,普通。

2.他是勤奋努力、勇于承担责任、忠厚诚恳的人。

3.示例:

人犯错误在所难免,出现过错,要及时纠正弥补。

要学会宽以待人,与人为善,不能斤斤计较。

附:

参考译文

梁鸿虽然家庭贫困,然而他推崇礼节,广泛阅读(书本),没有不通晓的(事情)。

读完书,就到上林苑放猪,曾经不小心留下火种,蔓延到别人的房屋。

梁鸿就寻访被烧到的人家,问他损失的财物,用自己全部的猪作赔偿还给房屋主人。

但房屋主人还认为得到的补偿很少。

梁鴻说:

“我没有别的财富,愿意让自己留下做事。

”主人同意了。

(梁鸿)于是勤奋做工,从早到晚从不松懈。

老人们见梁鸿不是一般人,于是就一同责备批评那家主人,并且称赞梁鸿是忠厚的人。

因此,(主人)开始敬佩梁鸿,把猪还给他,梁鸿没有接受就离开了。

宋初古文

往岁士人多尚对偶为文,穆修、张景①辈始为平文②,当时谓之“古文”。

穆、张尝同造朝,待旦于东华门外。

方论文次,适见有奔马践死一犬,二人各记其事,以较工拙。

穆修曰:

“马逸,有黄犬遇蹄而毙。

”张景曰:

“有犬死奔马之下。

”时文体新变之语皆拙涩,当时已谓之工,传之至今。

(选自《梦溪笔谈》)

【注】①穆修、张景:

北宋初年人,提倡散文,对后来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欧阳修等都有影响。

②平文:

即散文,是区别于当时骈体文的一种文体。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往岁士人多尚对偶为文()

(2)穆、张尝同造朝()

2.穆、张二人描述“逸马毙犬”的用语,后人认为“拙涩”,为何当时“谓之工”?

3.穆、张二人在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1.

(1)崇尚;

(2)到……去。

2.因为当时文体新变,可供参照的范例少,人们的评价标准还不够高。

3.珍惜时间,利用上朝前的空暇时间探讨写作问题;关注生活,把生活看作写作的源头活水。

附:

参考译文

往年士人大都崇尚对偶的骈体文,穆修、张景等人开始提倡散文,当时称之为“古文”。

穆、张曾一同参加朝会,在东华门外等待天亮。

正讨论古文章法,恰好看到有一匹奔马踏死了一条犬,于是各自记述这件事,以比较行文的工拙。

穆修说:

“马逸,有黄犬遇蹄而毙。

”张景说:

“有犬死奔马之下。

”当时文体刚开始发生变化,语都朴拙硬涩,而当时已认为精工,故流传至今。

游洞庭五首(其二)

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①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注】①耐可:

怎能。

1.“且就洞庭赊月色”中“且”字的意思是。

2.第二句反映出李白怎样的性格和艺术风格?

3.“且就洞庭赊月色”中“赊”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1.姑且,暂且。

2.性格:

天真超脱。

艺术风格:

想象奇特。

3.运用拟人手法,将自然人格化,凸显出作者对洞庭月色的喜爱。

(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管鲍之交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牙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人恒过()

(2)而后作()(3)鲍叔终善遇之()(4)及小白立()

2.文段甲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3.文段乙中的管仲经历了哪些磨难?

管仲的成功,还借助于哪些外在因素?

1.

(1)常常;

(2)奋起;(3)对待;(4)等到,到了。

2.内有法家拂士;外有敌国外患。

3.磨难:

管仲贫困、管仲囚焉(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也可)。

外在因素:

好友鲍叔牙在生活上的帮助,在危难时的推荐;齐桓公不计前練,量才而用。

附:

《管鲍之交》参考译文

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

年轻时经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明、有才干。

管仲家境贫困,经常占鲍叔牙的便宜,但鲍叔牙却始终待他很好,从不提起这类事。

后来,鲍叔牙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

等到小白被立为齐桓公后,公子纠被杀,管仲被囚禁。

于是鲍叔牙就向齐桓公推荐管仲。

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掌管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盟诸侯,稳定天下,这都是釆用了管仲的谋略。

鲍叔牙举荐了管仲之后,甘心位居管仲之下。

他的子孙世世代代享受齐国的俸禄,有封地的就有十几代人,多数是著名的大夫。

因此,天下人更多的不是称赞管仲的贤能,而是赞美鲍叔牙善于识别人才。

东坡还宅

邵民瞻①为东坡②买一宅,为钱五百缗③,东坡倾囊仅能偿之。

卜④吉入新第⑤,既得日矣。

夜与邵步月,偶至一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东坡徒倚⑥听之,曰:

“异哉何其悲也!

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

吾将问之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东坡,泣自若。

东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

妪曰:

“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

而吾子不肖,遂举以售诸⑦人。

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旦诀别,宁⑧不痛心?

此吾之所以泣也。

”东坡亦为怆然。

问其故居所在,则东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

东坡因再三慰抚,徐⑨谓之曰:

“妪之旧居,乃吾所售⑩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

”即命取屋券⑪,对妪焚之。

呼其子,命翌日⑫迎母还旧第,竟不索其直。

(选自《梁溪漫志》,有删改)

【注】①邵民瞻:

人名。

②东坡:

苏轼的号。

③五百缗:

五百贯钱。

④卜:

选择。

⑤第:

按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

⑥徙倚:

走过去斜靠着。

⑦诸:

相当于“之于”。

⑧宁:

难道。

⑨徐:

慢慢地。

⑩售:

这里是“买”的意思。

⑪券:

契据。

⑫翌日:

次日。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东坡亦为怆然()

(2)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