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运行管理定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36440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0.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飞行运行管理定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飞行运行管理定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飞行运行管理定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飞行运行管理定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飞行运行管理定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飞行运行管理定稿.docx

《飞行运行管理定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飞行运行管理定稿.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飞行运行管理定稿.docx

飞行运行管理定稿

第一章航行的基本知识

一、航空器(依靠空气的反作用力而不是空气对地面的反作用力在大气中获得支承的任何机械。

(一)航空器的分类

1.按照航空器尾流强度:

最大起飞重量在136000千克(含)以上:

重型航空器

最大起飞重量在7000---136000千克之间:

中型航空器

最大起飞重量在7000千克(含)以下:

轻型航空器

2.航空器速度直接影响仪表飞行程序的各种机动飞行所需要的空域和能见度。

为了对仪表飞

按照航空器的进近速度划分等级

行程序提供标准化的基础,根据航空器最大允许着陆重量的着陆形态下失速速度的1.3倍,将航空器分五类:

A类:

指示空速小于169千米/小时(91海里小时)

B类:

指示空速小于169千米/小时(91海里小时)或以上,但小于224千米/小时(121海里小时)

C类:

指示空速小于224千米/小时(121海里小时)或以上,但小于261千米/小时(141海里小时)

D类:

指示空速小于261千米/小时(141海里小时)或以上,但小于307千米/小时(161海里小时)

E类:

指示空速小于307千米/小时(161海里小时)或以上,但小于371千米/小时(221海里小时)

补充:

各种速度的定义:

V     Velocity   速度

VSStalling speed   失速速度

VS1特定构型下的失速速度

VS0着陆形态下的失速速度

VREF  Reference landing speed   基准着陆速度通常是1.3*VS0

V1     Takeoff decision speed   起飞决断速度

V2     Takeoff climb speed    起飞爬升速度,(起飞安全速度)

VAPP     Final approach speed   最后进近速度(进近速度)

VEF    Engine failure speed    发动机失效速度

VFE    Maximum flap extended speed   最大带襟翼飞行速度

VLE    Landing gear extended speed   起落架放出后的最大速度

VLO    Landing gear operating speed  起落架操作速度,允许收放起落架的最大速度

VLOF     Lift Off speed   离地速度

(二)航空器应备文件

1.航空器登记证;Registration

2.航空器适航证;AirWorthiness

3.每一机组成员的适当的执照;License

4.航空器航行记录簿;FlightLog

5.航空器无线电台执照,如该航空器装有无线电设备;RadioTransmittingLicense

6.列有旅客姓名及其登机地与目的地的清单,如该航空器载有旅客;

7.货物舱单和详细的申报单,如该航空器载有货物。

List

(三)空勤人员:

1.在飞行中的航空器上执行任务的人员:

飞行人员、乘务人员、航空摄影员、安全员

2.飞行人员:

在飞行中直接操纵航空器,操纵航行、通信设备的人员,包括:

驾驶员、领航员、飞行通讯员、飞行机械员

机长的的职责:

1.领导机组认真执行“保证安全第一,改善服务质量,争取飞行正常”的方针,正确处理安全和生产的关系,任何时候都不安全放在第一位;

2.飞行前,根据任务的性质、特点和要求,熟悉该次飞行的有关资料,领导机组次从最困难、最复杂的情况出发,充分做好飞行前的准备工作;

3.飞行中,切实按照航空器飞行手册和使用手册的有关规定,正确操纵航空器和使用设备,合理节约油料、器材,并对全体机组人员的工作实施监督检查;

4.要求机组人员并带头做到,热情周到地为旅客服务和使用部门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作业质量;

5.要求机组人员并带头做到,严格按照飞行规章制度办事,遵守飞行纪律,服从空中交通管制。

6.在飞行中,遇到复杂的气象条件和发生特殊情况时,组织全体空勤人员密切配合,正确处理;

7.在执行飞行任务期间,必须认真负责、严格要求,对机组进行全面管理。

妥善安排作息,搞好内部团结,圆满完成任务;

8.飞行后组织机组讲评,并向上级汇报;

9.努力钻研业务技术,熟悉飞行有关规定,不断提高组织领导能力和业务技术水平;

机长的权利:

飞行前,发现航空器、气象条件、机场等情况不符合规定的标准,或缺少信心,不能保证飞行安全时,拒绝飞行;

遇到复杂的气象条件和发生特殊情况时,为保证航空器和旅客的安全,对航空器的处置作最后的决定;

在执行飞行任务中,发现机组人员不适合继续飞行、有碍飞行安全时,提出将其更换;

在飞行中,对于任何扰乱正常纪律和秩序、触犯法律、威胁飞行安全或妨碍执行飞行任务的人,采取一切必要的、适当的措施。

飞行的四个阶段:

1、飞行预先准备阶段

2、飞行直接准备阶段

3、飞行实施阶段

4、飞行讲评阶段

二、机场(在陆地或水面上划定了范围的一块区域(包括各种附属的建筑物、装置及设备),可全部或部分供航空器着陆、起飞及地面活动之用。

(一)基本知识(了解)

1.活动区MovementArea(机场内供航空器起降和滑行的那一部分区域,包括机动区和停机坪)

2.机动区ManoeuvringArea(机场内供航空器起飞、着陆和滑行的那一部分区域,但不包括停机坪)

3.着陆区LandingArea(活动区中供航空器起飞和着陆的那一部分区域)

4.机场位置点AerodromeReferencePoint(用于标定机场地理位置的一个点。

如果机场只有一条跑道,指跑道中心线的中点(如图所示ARP);如果机场有多条跑道时,指该机场的几何中心。

机场位置点用精确到秒的经纬度表示)

5.机场标高AerodromeElevation(机场着陆地带内最高点距平均海平面(MSL)的垂直距离)

6.机场基准气温Aerodromereferencetemperature(机场或接近机场的气象台所记录的平均年最热月的日最高气温的月平均值,以摄氏度记(至少5年))

7.停止道Stopway(在起飞滑跑距离末端以外地面上经过整修的划定区域,航空器在终止起飞时,能够在上面停住)

8.净空道Clearway(提供起飞的飞机离地后在其上空爬升达到规定高度的一块长方形地面或水面)

 

 

(2)机场场道

1.跑道的分类:

A非仪表跑道Non-instrumentrunway(供飞机用目视进近程序飞行的跑道。

B、仪表跑道instrumentrunway(供飞机用仪表进近程序飞行的跑道。

(A)非精密进近跑道:

仪表跑道,用一种目视助航设备和一种非目视助航设备,至少对直接进近提供方向性引导。

(B)一类精密进近跑道:

装有仪表着陆系统和目视助航设备的仪表跑道,能提供决断(DH)60m和跑道视程(RVR)低至800m的着陆。

(C)二类精密进近跑道:

装有仪表着陆系统和目视助航设备的仪表跑道能提供决断高(DH)30m和跑道视程(RVR)低至400m的着陆。

三类A:

能在跑道视程低至200m时着陆,仅用目视助航设备着陆的最终阶段和在跑道上滑行。

三类B:

能在跑道视程低至50m时着陆,在滑行中使用目视设备。

三类C:

能不依靠目视助航设备完成着陆和在跑道上滑行。

2.跑道长度(航空器基准飞行场地长度是指标准条件下(海平面、气温15度,无风、跑道无坡度),以航空器规定的最大起飞重量为准的最短平衡跑道长度)

(三)机场地面标志Marking(为了保证航空器安全和便利地起飞、降落和滑行,各机场的场面及机场机动区都设置了若干醒目标志,称之为机场地面标志)

1跑道号码标志runwaydesignation

2跑道入口标志runwayThreshold

3移位的着陆入口标志displacerunwayThreshold

4接地带标志touchdownzone

5跑道定距标志

6跑道中心线标志runwaycenterline

7跑道边线标志Runwaysidestripemarking

8跑道中心圆标志

9滑行等待位置标志

10“T”字标志

11滑行引导标记牌

12飞机停机位标志

(4)机场灯光系统(机场灯光与机场地面标志一样,同属机场的目视助航设备,其目的是更好地引导飞机安全进场着陆,尤其在夜间和低云、低能见度条件下的飞行,机场灯光系统更是发挥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

1.进近灯光

A、进近中线灯:

跑道中心线延长线上一行固定的可变白光灯,延伸至距跑道入口不小于420米/900米,灯距为30米。

每组灯具5个,等距1米。

B、进近旁线灯:

从跑道入口延伸至距跑道入口270米处的红光灯(Ⅱ类精密进近跑道安装此灯),灯距为30米。

C、进近横排灯:

在距跑道入口300米处设置进近横排灯(Ⅱ精密进近跑道在距跑道入口150米和300米处各设置一排)。

进近横排灯被跑道中心线延长线垂直平分,每边内侧灯距跑道中心线延长线4.5米,各向外再设七个灯,灯间距为1.5米,灯的颜色为可变白光。

D、目视进近坡度指示系统及精密进近航道指示器

该灯光系统由多组成对的灯组组成,其中目视进近坡度指示系统灯光对称地排列在跑道两侧,精密进近航道指示器排列在跑道左侧。

二者都用于引导飞机在进近过程中保持正常的下滑航迹。

其具体的指示情况为:

a)当航空器高于标称下滑航径时,航空器驾驶员看到所有灯光都是白色;

b)当航空器正在标称下滑航径上时,看到下风灯是白色而上风灯是红光;

c)当其低于标称下滑航径时,看到所有灯光都是红光。

目视下滑坡度指示器(VASI)精密进近航道指示器(PAPI)

2.跑道灯光

A、跑道边线灯:

沿跑道全长对称地设置在距跑道边线外侧不大于3米的两条平行线上;跑道边线灯的灯距应不大于60米;位于跑道两端600米范围内的跑道边灯应使用半白半黄发光的灯具,并使白光朝向跑道外侧,黄光朝向跑道内侧。

B、跑道入口灯:

在跑道末端或靠近末端以外不大于3米处设置,并且安装在垂直于跑道中心线的一条直线上,从进近主向看,灯光颜色为绿色。

C、跑道末端灯:

设在跑道末端的跑道边线灯中间,均匀布置在垂直于跑道中心线的直线上,灯具数至少为6个,从起飞方向看,灯光颜色为红色(跑道末端灯通常与跑道入口灯共用一组半红半绿的灯具)。

D、跑道中心线灯:

沿跑道全长设在跑道中心线上,灯距为30米;从跑道入口到距跑道末端930米范围内全部为白光灯,从距跑道末端900米处起至距跑道末端300米处范围内红光灯与白光灯相间设置;其余均为红光灯。

E、接地带灯:

从跑道入口起沿跑道纵向按间距30米对称地设置在跑道中心线两侧至距跑道入口900米处,灯光颜色为单向白色。

F、停止道灯:

沿停止道的全长等距地设在跑道边线灯的延长线上,灯距为40米至60米,灯光颜色为红色。

此外,还应横贯停止道末端设置三个灯,与跑道中心线垂直、距停止道端线不大于3米。

3.滑行道灯

1、滑行道中心线灯:

沿滑行道的中心线均匀设置,灯距在直线段至少应为30米;灯光颜色为绿色。

2、滑行道边线灯:

沿滑行道边线均匀设置,灯距不超过60米,灯光颜色为蓝色。

三、飞行分类

1.根据飞行任务性质分类:

航空运输飞行、通用航空飞行、训练飞行、检查试验飞行和公务飞行

2.根据飞行区域划分:

机场区域内飞行、航线飞行和作业区飞行

3.按照昼夜时间划分:

昼间飞行和夜间飞行

a.昼间飞行:

是指从日出到日落之间的飞行。

b.夜间飞行:

是指从日落到日出之间的飞行。

4.按照气象条件划分:

简单气象条件飞行和复杂气象条件飞行

5.按照驾驶和领航技术划分:

目视飞行(VFR)和仪表飞行(IFR)

注:

目视飞行的避让规则:

a.在同一高度上对头相遇,各自向右避让,并保持500m以上的间隔。

b.在同一高度上交叉相遇,飞行员从座舱左侧看到另一架航空器应当下降高度,从右侧看到另一架航空器应上升高度。

c.在同一高度上超越前机,应当从航空器的右侧超越,并保持500m以上的间隔。

d.单机应当主动避让编队或者拖拽物体的航空器,有动力装置应主动避让无动力装置的,战斗机应当主动避让运输机。

6.按照飞行高度划分:

超低空飞行、低空飞行、中空飞行、高空飞行和平流层飞行

超低空飞行:

100m以下离地面或水面。

低空飞行:

100(含)~1000m

中空飞行:

1000(含)~6000m

高空飞行:

6000(含)~12000m(含)

平流层飞行:

>12000m

7.按照自然地理条件划分:

平原飞行、丘陵地区飞行、高原山区飞行、海上飞行和沙漠飞行

四、空域划分

1.我国的空域分为:

飞行情报区、管制区、限制区、危险区、禁区

2.管制区域:

高空管制空域(A类空域)、中低空管制空域(B类空域)、进近(终端)管制空域(C类空域)和机场管制地带(D类空域),对应的管制单位分别为区域管制室、终端(进近)管制室和塔台管制室

管制空域类别下限上限允许的飞行种类

A6000m(含)巡航高度层上限IFR

B最低飞行高度层6600m(不含)IFR、VFR

C最低飞行高度层6000m(含)IFR、VFR

D地面第一等待高度层(含)IFR、VFR

3.航路航线基本代码字母:

(1)A、B、G、R:

表示组成空中交通服务航路地区航路网的非区域导航航路——国际(地区)航线(航段)

(2)H(国内干线)、J(地方航线段)、V(尚未向ICAO申请的航线段)、W:

表示不属于空中交通服务航路地区航路网的非区域导航航路。

——国内航线(航段)

(3)L、M、N、P:

表示组成空中交通服务航路地区航路网的区域导航航路。

(4)Q、T、Y、Z:

表示不属于空中交通服务航路地区航路网的区域导航航路

(5)后缀:

D:

表示只提供咨询服务的航路或航段。

F:

表示只提供飞行情报服务的航路或航段。

(6)前缀:

K:

表示主要为直升机建立的低空航路。

U:

表示在高空空域建立的航路或航段。

S:

表示专为超音速航空器加速、加速、和超音速飞行而建立的航路。

4.中国飞行情报区:

北京(ZBPE)、上海(ZSHA)、沈阳(ZYSH)、昆明(ZPKM)、广州(ZGZU)、武汉(ZHWH)、兰州(ZLHW)、乌鲁木齐(ZWUQ)、香港、台北、三亚

5、飞行油量

国内:

QT=T+T+45min

QT=TAB+TAB+30min+(TAB+TBC)*15%

非涡轮&涡桨有备降QT=TAB+TAB+90min

无备降QT=TAB+3h

 

国际有备降QT=TAB+TBC+TAB*10%+30min

涡桨的涡轮

无备降QT=TAB+2h

6、飞行高度层

1.飞行安全高度

机场区域

航线

仪表飞行

平原300m

山区600m

平原400m

山区600m

 

目视飞行

>250km/h

300m

600m

>250km/h

400m

600m

≤250km/h

100m

≤250km/h

通常400m

600m

若低于FL100m

300m

注:

1.当P=1hPa时,h≈28ft≈9m

2.最低安全高度计算MSA=ELEV+MOC+h

(QNE)(QNH)

最低安全高度(MSA)Minimumsafealtitude

最小超障余度(MOCA)Minimumobstructionclearancealtitude

第二章航空通信(aeronauticaltelecommunication)

一、航空通信网

1.航空固定通信:

又称平面通信,指规定的固定点之间的电信业务。

气象业务通信网是航空固定通信业务的一部分,为网内航空固定电台之间交换航空气象情报

2.航空移动通信:

又称陆空通信,以机载电台和地面对空电台之间的通信为主,飞机电台之间必要时也利用这一通信网进行通信。

救生电台、紧急位置指示无线电示标台可用规定的遇险和紧急频率通信。

航空移动通信分为航路航空移动通信和非航路航空移动通信两种,分别使用不同的频带。

遇险:

话呼:

MAYDAY报呼:

SOS

紧急:

话呼:

PANPAN报呼:

XXX

专设频率:

121.5或243MHz

海上飞行还可以使用:

500KHz或2182KHz

装有应答机的航空器:

7700

二、国际民航组织航空固定业务通信网(AFTN)

AeronauticalFixedTelecommunicationNetwork

我国的航行电报、民航气象电报、民航总局各事业单位的电报

AFTN格式电报供空中交通管制部门使用

1.定义:

通过航空固定通信网络(AFTN)传递的,用于在空中交通管制服务中传递飞行管制动态信息,并遵守其通讯协议的电报格式的航空电报。

2.电报等级:

1)SS遇险报

2)DD特急报

3)FF加急报(常用)

4)GG急报(常用)

5)JJ快件

6)LL平报

3.种类

用三个安母表示报类代号

PLN

飞行预报

CPL

现行飞行变更报

COR

修订飞行预报

EST

预计飞越报

ABS

取消重复与非重复性飞行预报

CDN

管制协调报

FPL

领航计划报

ACP

管制协调接受报

CHG

修定领航计划报

LAM

逻辑确认报

CNL

取消领航计划报

RQP

请求飞行计划报

DEP

起飞报

RQS

请求领航计划补充信息报

ARR

落地报

SPL

令航计划补充信息报

DAL

延误报

ALR

告警报

RTN

返航报

RCF

无线电通信失效报

ALN

备降报

4.编组号及其对应的数据类型

 

a.编组3电报类别,编号和参考数据:

用三个安母表示报类代号(见上表)、电报号码、参考数据

b.编组5紧急情况说明:

危险等级

不明阶段:

用INCERFA表示

告警阶段:

用ALERFA表示

遇险阶段:

用DETRESFA表示

c.编组7航空器识别标志和SSR模式及编码

d.编组8飞行规则及种类

飞行规则

  I  表示仪表飞行规则V 表示目视飞行规则

  Y 表示先仪表飞行规则Z 表示先目视飞行规则

飞行种类

S 表示定期的航空运输飞行

N 表示非定期的航空运输飞行(包括:

旅客包机飞行,货包机飞行,加班飞行,补班飞行)

B 表示专机飞行

G 表示通用航空飞行(包括:

播种飞行、公务飞行、人工降雨飞行、护林飞行、农化飞行、物理控矿飞行等)

M表示军用运输飞行

X表示其他飞行(包括:

熟练飞行、校验飞行、训练飞行、调机飞行、试飞飞行等,急救飞行)

e.编组9航空器数目、机型和尾流等级

(A)航空器架数(如多于一架)

此单项仅用于编队飞行中,用2位数字来表示航空器架数

(B)航空器机型

用2~4个字符,按国际民航组织文件8643号《航空器机型代码》规定填写,如无指定的代号或在飞行中有多种机型,填定“ZZZZ”。

尾流等级一个字母表示航空器的最大允许起飞重量:

H重型(大于等于136t)M中型(大于7t小于136t)L轻型(小于等于7t)

f.编组10机载设备

N表示所飞航路没有无线电通信/导航/进近设备或设备不工作

S表示当所飞航路具有标准的通信/导航/进近设备工作时,用下列一个或多个字母,表示通信/导航/进近设备

A(没有分配)

M奥米卡

B(没有分配)

O全向信标接收机

C罗兰C

P申请执行区域导航

D测距仪

Q所需导航性能(RNP),即代表一架航空器符合航段、航路、有关区域所规定的所需导航性能类别

E(没有定义)

R必备导航性能型别

F自动方向定位仪

T塔康

G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U特高频无线电话

H高频、无线电话

V甚高频无线电话

I惯性导航

W具备RVSM能力

J数据链

X不具备RVSM能力

K微波着陆系统

Y待由空中交通服务部门确定

L仪表着陆系统

Z其他所载设备

监视设备:

用一个或两个字母来说明所载监视设备;

二次监视雷达设备

N 没有应答机

A A模式应答机(4位数――4096个编码)。

C A模式应答机(4位数――4096个编码)和C模式应答机。

X S模式应答机,没有航空器识别标志和气压高度发射信号。

P S模式应答机,具有气压高度发射信号,但没有航空器识别标声发射信号。

I S模式应答机,具有航空器识别标志和发射信号,但无气压高度发射信号。

S S模式应答机,具有气压高度和航空器识别标志的发射信号。

D 具有自动相关监视能力。

g.编组13起飞机场和时间

h.编组14预计飞越边界数据

1.边界点可以由以下方式表示:

用2-11个字符表示导航设备名称或地理名称、地理坐标、简写地理坐标,或距某一指定点(例如VOR)的方位和距离数据组合。

2.飞越边界点的时间:

用4位数字表示飞越边界点的预计时间。

3.许可的高度层

F后随3位数字,表示高度层,单位100ft

S后随4位数字,表示高度层,单位10m

A后随3位数字,表示海拔高度,单位100ft

M后随4位数字,表示海拔高度,单位10m

如果航空器处于平飞状态,飞越边界点表示许可高度。

如果航空器在边界点处于上升或下降状态,是表示正在朝许可高度层飞行。

4.补充飞越数据:

表示器飞越边界点时所在的高度或高度层。

5.飞越条件:

用一个字母表示如下:

 A表示航空器过边界点时的高度在“补充飞越数据”中所述高度层或其上,

 B表示航空器过边界点时的高度在“补充飞越数据”中所述高度层或其下

i.编组15航路

1.巡航速度或马赫数

 飞行中第一个或整个巡航航段的真空速,按下列方式表示;

K 后随4位数字,单位为“Km/h”表示真空速;

N 后随4位数字,单位为“Knots”表示真空速。

当有关空中交通服务单位有规定时,M后随3位数字表示最近的1%马赫单位的马赫数。

2.巡航高度层

F后随3位数字,表示高度层,单位100ft

S后随4位数字,表示高度层,单位10m

A后随3位数字,表示海拔高度,单位100ft

M后随4位数字,表示海拔高度,单位10m

j.编组18其他情报

1.如无其他情报,填入0(零)

2.按照下列所示的先后次序,随以一斜线“/”填写有关情报

EET/由有关空中交通服务单位规定的重要点或飞行情报区边界累计的预计经过总时间。

如:

EET/ZBPE0204表示飞至北京情报区用时2小时04分。

RIF/如果航空器返航或备降,此项填入新航路,后随目的地机场的四字代码,修改的航路应在飞行中重新申请。

如:

RIF/BTOA593VYKZBAA,表示航空器经BTO导航台、A593航路、VYK导航台,目的地为北京机场。

REG/航空器的注册标志。

如果编组7航空器识别标志中使用了航空器的注册标志,则此项可以省略。

SEL/按有关空中交通服务单位的规定填写选择呼叫编码。

OPR/经营人名称。

如果编组7中使用了航空器注册标志,此项必须填写。

STS/当遇有特殊情况时根据需要填写。

如:

急救飞行表示为STS/HOSP,单发不工作表示为STS/ONEENGINOP。

TYP/如在编组9中填入了ZZZZ,则在此填入航空器机型,必要时前缀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