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专题13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35841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1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专题13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专题13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专题13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专题13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专题13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专题13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docx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专题13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专题13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专题13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docx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专题13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专题13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考点1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1.(2013·抚顺月考)相同条件下,小麦植株哪一部位的细胞最难以产生新的基因(A)

A.叶肉B.根尖分生区

C.茎尖D.花药

解析:

叶肉细胞高度分化,在植物体内不分裂,没有DNA复制,不易发生基因突变。

 2.(2013·北京模底)人类血管性假血友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长度180kb。

目前已经发现该病有20多种类型,这表明基因突变具有(A)

A.不定向性B.可逆性

C.随机性D.重复性

解析:

由题意知,X染色体同一位点上控制人类血管性假血友病的基因有20多种类型,说明该位点上的基因由于突变的不定向性产生多个等位基因。

 3.(2013·河北一模)下面是有关果蝇的培养记录,通过本实验说明(D)

海拔高度

温度

突变率(每一百万个个体中)

5000m

19℃

0.23

5000m

25℃

0.63

3000m

19℃

0.21

3000m

25℃

0.63

A.果蝇的突变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而引起的

B.果蝇的突变率与培养地点所处的海拔高度有关

C.果蝇在25℃时突变率最高

D.果蝇的突变率与培养温度有关

解析:

在相同海拔高度不同温度条件下,突变率存在显著差异。

在同一温度不同海拔高度条件下,突变率差异不显著,说明果蝇的突变率与培养温度有关,而与培养地点所处的海拔高度无关。

 4.(2013·河北摸底)大丽花的红色(C)对白色(c)为显性,一株杂合的植株有许多分枝,盛开数十朵红花,但其中一朵花半边呈红色半边呈白色。

这可能是哪个部位的C基因突变为c基因造成的(C)

A.幼苗的顶端分生组织

B.早期某叶芽分生组织

C.花芽分化时该花芽的部分细胞

D.杂合植株产生的性细胞

解析:

变异的时间越早,对植株的影响越大。

A、B、D选项所述情况,不会出现半红半白的现象。

只有发育成该花花芽的部分细胞发生突变,才会出现这种现象。

 5.(2013·长沙一模)某种自花传粉植物连续几代只开红花,偶尔一次开出一朵白花,且该白花的自交子代全开白花,其原因是(A)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

C.基因分离D.环境条件改变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生物变异来源的判断。

该自花传粉植物连续几代只开红花,说明该植物经过连续自交不出现性状分离,该植物控制花色的基因是纯合的,它偶然开出一朵白花,“白花性状”不会来自于基因重组,因为基因重组只能将生物各种相对性状进行重新组合,不能产生新基因。

环境条件改变一般不会改变生物的遗传物质,因此一般不会遗传给后代。

基因分离是指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不会产生新性状。

题目中的植株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性状,应该属于基因突变。

 6.(2013·石家庄质检)祖国宝岛台湾蝴蝶资源丰富,种类繁多。

变异是岛上蝶类新种形成和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是下列变异中不能成为蝶类进化内因的是(C)

A.基因结构改变引起的变异

B.染色体数目改变引起的变异

C.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

D.生物间杂交引起的变异

解析:

进化的内因是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单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

 7.(2013·宁夏二模)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基因重组可以产生多对等位基因

B.发生在生物体内的突变和重组都能遗传给后代

C.基因重组所产生的新基因型不一定会表现为新的表现型

D.基因重组会改变基因中的遗传信息

解析:

基因突变产生等位基因。

基因重组不会改变基因中的遗传信息。

 8.(2013·济南二模)5-溴尿嘧啶(Bu)是胸腺嘧啶(T)的结构类似物。

在含有Bu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得到少数突变体大肠杆菌,突变型大肠杆菌中的碱基数目不变,但(A+T)/(C+G)的碱基比例略小于原大肠杆菌,这表明Bu诱发突变的机制是(C)

A.阻止碱基正常配对

B.断裂DNA链中糖与磷酸基

C.诱发DNA链发生碱基种类替换

D.诱发DNA链发生碱基序列变化

解析:

5-溴尿嘧啶(Bu)是胸腺嘧啶(T)的结构类似物,DNA复制时,少数Bu代替T作为原料,导致(A+T)/(C+G)的碱基比例略小于原大肠杆菌,所以碱基种类发生了替换。

 9.(2013·福建二模)如图为某植物种群(雌雄同花)中甲植株的A基因(扁茎)和乙植株的B基因(缺刻叶)发生突变的过程。

已知A基因和B基因是独立遗传的,请分析该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上述两个基因发生突变的过程:

 DNA复制的过程中一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取代,导致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 。

(2)突变产生的a基因与A基因的关系是 等位基因 ,a基因与B基因的关系是 非等位基因 。

(3)若a基因和b基因分别控制圆茎和圆叶,则突变后的甲、乙两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 AaBB、AABb ,表现型分别为 扁茎缺刻叶、扁茎缺刻叶 。

(4)请你利用突变后的甲、乙两植株作为实验材料,设计杂交实验程序,培育出具有圆茎圆叶的观赏植物品种。

答:

①将甲、乙两植株分别自交;②选取甲子代中表现型为圆茎缺刻叶(aaBB)与乙子代中表现型为扁茎圆叶的(AAbb)植株进行杂交,获得扁茎缺刻叶(AaBb);③将得到的扁茎缺刻叶进行自交,从子代中选择圆茎圆叶植株即为所需品种(也可用遗传图解表示)。

解析:

该题“巧”在实验材料不是常规的纯合子,所以要利用所给材料来获得AaBb,再进一步获得所需品种。

解题时先理解题意,确定育种思路,然后再将思路细化,做到由“粗”到“细”,并且最好借助于遗传图解解题。

遗传图解如下:

①AaBB

aaBB,AABb

AAbb

②aaBB×AAbb

③         AaBb

          aabb(圆茎圆叶)10.(2013·江苏模拟)一种α链异常的血红蛋白叫做Hbwa,其137位以后的氨基酸序列及对应的密码子与正常血红蛋白(HbA)的差异如下:

血红

蛋白

部分α链血红蛋白的密码子及其氨基酸的顺序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HbA

ACC

苏氨酸

UCC

丝氨酸

AAA

赖氨酸

UAC

酪氨酸

CGU

精氨酸

UAA

终止

Hbwa

ACC

苏氨酸

UCA

丝氨酸

AAU

天冬

酰胺

ACC

苏氨酸

GUU

缬氨酸

AAG

赖氨酸

CCU

脯氨酸

CGU

精氨酸

UAG

终止

  

(1)Hbwa异常的直接原因是α链第 138 位的 丝氨酸 (氨基酸)对应的密码子缺失了一个碱基,从而使合成的肽链的氨基酸顺序发生改变,缺失的碱基对是 

 。

(2)这种变异类型属于 基因突变 ,一般发生在 细胞分裂的间期(DNA复制过程中) (时期)。

这种变异与其他可遗传变异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能产生 新基因 。

(3)如果要使该变异影响最小,在突变基因的突变点的附近,再发生下列哪种情况有可能对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影响最小 D 。

A.置换单个碱基B.增加3个碱基对

C.缺失3个碱基D.缺失2个碱基对

解析:

由表中可以看出,Hbwa异常的直接原因是α链第138位的丝氨酸对应的密码子缺失了一个碱基,从而使后面mRNA的碱基都往前移了一个,缺失的碱基对是

要使该变异影响最小,在突变基因的突变点的附近即第138位再缺失2个碱基对,总共丢失一个密码子,对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影响最小(只丢失一个氨基酸)。

11.(2012·新课标卷)一对毛色正常鼠交配,产下多只鼠,其中一只雄鼠的毛色异常。

分析认为,鼠毛色出现异常的原因有两种:

一是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控制毛色基因的显隐性未知,突变只涉及一个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二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只涉及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

假定这只雄鼠能正常生长发育,并具有生殖能力,后代可成活。

为探究该鼠毛色异常的原因,用上述毛色异常的雄鼠分别与其同一窝的多只雌鼠交配,得到多窝子代。

请预测结果并作出分析。

(1)如果每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均为 1∶1 ,则可推测毛色异常是 隐 性基因突变为 显 性基因的直接结果,因为 只有两个隐性纯合亲本中一个亲本的一个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时,才能得到每窝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均为1∶1的结果 。

(2)如果不同窝子代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同一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为 1∶1 ,另一种是同一窝子代全部表现为 毛色正常 鼠,则可推测毛色异常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

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该题以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生物性状为出发点,结合基因突变,考查对遗传规律和生物变异的分析应用能力。

假设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

(1)若为基因突变,又只涉及一个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要想表现毛色异常,该突变只能为显性突变,即由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突变体为Aa,正常雌鼠为aa,所以后代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的鼠比例均为1∶1;

(2)若为亲本中隐性基因的携带者,此毛色异常的雄鼠(基因型为aa)与同一窝的多只雌鼠(基因型为AA或Aa)交配后,不同窝的子代表现不同,若雌鼠为AA,后代全部为毛色正常鼠;若雌鼠为Aa,后代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比例是1∶1。

考点2 染色体变异

 1.(2013·河北一模)以下情况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D)

①21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中的第21号染色体有3条

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互换

③染色体数目增加或减少

④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

⑤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自由组合

⑥染色体上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A.②④⑤⑥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

解析: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会改变DNA上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

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染色体数目减半,属于单倍体。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染色体上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属于基因突变。

 2.(2013·山西二模)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了甲、乙两种变异,甲图中英文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C)

①甲图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增加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

②乙图中出现的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

③甲、乙两图中的变化只会出现在有丝分裂过程中

④甲、乙两图中的变异类型都可以用显微镜观察检验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

由甲图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序变化可知,染色体发生了结构变异,该变异既可以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也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

乙图表示在有丝分裂后期,因染色体没有平均分配而导致的染色体数目变异。

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均可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到。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A.四分体时期常发生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B.体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C.秋水仙素只用于多倍体的形成

D.三倍体西瓜无种子是因为体内无同源染色体

解析:

四分体时期常发生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体细胞含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由配子直接发育形成的;秋水仙素也可用于单倍体育种;三倍体西瓜无种子是因为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

 4.(2013·聊城模拟)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应是(D)

A.只含一条染色体B.只含一个染色体组

C.染色体数是单数D.含本物种配子的染色体数

解析:

如果是多倍体,其单倍体生物体细胞应含有不止一个染色体组,因此染色体奇、偶数不能作为判断的依据。

 5.(2013·长沙二模)纯种红花紫茉莉(RR)与纯种白花紫茉莉(rr)杂交得F1,取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然后将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加倍得F2,F2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

A.RR∶rr=1∶1B.RR∶rr=3∶1

C.Rr∶rr=1∶1D.RR∶Rr∶rr=1∶2∶1

解析:

亲本RR×rr→F1(Rr)

花粉(基因型为R、r,比例为1∶1)

单倍体幼苗(R∶r=1∶1)→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染色体加倍,基因型为RR、rr,其比例为1∶1)。

 6.(2013·内蒙质检)图示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目分别是(A)

A.5个、4个B.10个、8个

C.5个、2个D.2.5个、2个

解析:

由甲图可知,染色体数目为10条,形态为2种,据公式染色体组的数目=

,故图甲的染色体组数为5。

由图乙可知其基因型为AAaaBBbb,据染色体组数为控制同一性状的相同基因或等位基因出现的次数,故染色体组数为4。

 7.(2013·长沙一模)双子叶植物大麻(2n=20)为雌雄异株,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若将其花药离体培养,将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所得植株的染色体组成是(B)

A.18+XX或18+XYB.18+XX或18+YY

C.18+XXD.18+XY

解析:

大麻花药的染色体组成应该是9+X或9+Y,秋水仙素加倍后染色体组成是18+XX或18+YY。

 8.(2013·连云港模拟)如图是某个二倍体动物的几个细胞的分裂示意图(数字代表染色体,字母代表染色体上带有的基因)。

据图判断不正确的是(B)

A.该动物的性别是雄性的

B.乙细胞表明该动物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C.1与2或1与4的片段交换,前者属基因重组,后者属染色体结构变异

D.丙细胞不能进行基因重组

解析:

根据题干中甲、乙、丙是同一个二倍体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图可知,甲图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开,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特征;乙图中着丝点分开,而且有同源染色体,是有丝分裂的特征;丙图中着丝点正在分开,而且没有同源染色体,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特征。

由于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所以乙细胞不可能进行基因重组。

1与2的片段交换,属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1与4的片段交换,属于非同源染色体的交换,会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9.(2013·菏泽模拟)下图表示某动物的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C)

A.该状态下的细胞可发生基因重组现象

B.该状态下的细胞内不发生ATP水解

C.①②③可组成一个染色体组,④⑤⑥为一个染色体组

D.若①是X染色体,则④是Y染色体,其余是常染色体

解析:

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任何生活状态的细胞都有ATP的水解与合成。

若①是X染色体,则④一定是X染色体,因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

10.(2013·汕尾模拟)如图表示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

根据图解,结合生物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

A.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的茎尖,主要是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

B.四倍体植株所结的西瓜,果皮细胞内含有4个染色体组

C.无子西瓜既没有种皮,也没有胚

D.培育无子西瓜通常需要年年制种,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进行无性繁殖

解析:

四倍体所结西瓜中,除胚为三个染色体组外,其余组织都应为四个染色体组。

无子西瓜有珠被发育成的种皮,但没有胚,因其较软不影响口感,所以叫无子西瓜。

11.(2013·惠州模拟)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正常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基因型为aaB_的植株不能开出雌花而成为雄株;基因型为A_bb或aabb的植株的顶端长出的是雌花而成为雌株。

(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1)育种工作者选用上述材料作亲本,杂交后得到下表中的结果:

类型

正常植株

雄株

雌株

数目

998

1001

1999

请写出亲本可能的基因型 aaBb×Aabb或AaBb×aabb 。

(2)玉米的纯合子雄株和雌株在育种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杂交育种时可免除雌雄同株必须进行人工去雄的麻烦。

选育出的纯合子雄株和雌株应确保其杂交后代都是正常植株,以符合种子生产要求。

那么选育出的纯合子雄株和雌株基因型分别为 aaBB 、 AAbb 。

(3)已知农田中的正常植株都是杂合子AaBb,请设计一个育种方案,利用这种正常植株选育出符合生产要求的纯合子雄株和雌株。

① 选择正常植株的花粉(AB、Ab、aB、ab)进行花药离体培养 ,得到单倍体幼苗。

②用 秋水仙素 处理单倍体幼苗,使其染色体加倍,得到 纯合的二倍体植株,即正常植株(AABB)、雄株(aaBB)、雌株(AAbb、aabb) ,其中 aaBB(雄株)、AAbb(雌株) 即为符合生产要求的类型。

③怎样在上一步骤的其他植株中,利用杂交的方法,选育出符合生产要求的植株,写出简要步骤。

 将上一步骤中得到的雌株和雄株进行杂交,若后代是正常植株,则雌株是符合生产要求的类型;若后代不是正常植株(或后代是雄株),则雌株不是符合生产要求的类型,应淘汰 。

解析:

(1)依据杂交后代中有正常植株(A_B_)、雄株(aaB_)、雌株(A_bb或aabb),且三者的数量比约为1∶1∶2,可确定双亲都能产生含ab的配子,且双亲中一方含A基因另一方含B基因,或一方同时含A、B基因。

故双亲的基因型为aaBb×Aabb或AaBb×aabb。

(2)雄株(aaB_)的纯合子基因型只能是aaBB,雌株(A_bb或aabb)的纯合子基因型可能是AAbb或aabb,但若是aabb,则与雄株的杂交后代中无正常植株(A_B_),故选育出的纯合子雄株和雌株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

(3)①②两问依据单倍体育种的方法来完成;③问中单倍体育种获得的雄株都是符合生产要求的aaBB,符合生产要求的雌株是AAbb,故利用杂交方法的关键是要确定纯合雌株的基因型是AAbb还是aabb;可将通过单倍体育种获得的雌株与雄株(aaBB)杂交,若后代没有正常植株(A_B_),则雌株基因型为aabb,应淘汰。

12.(2013·苏州模拟)将基因型为AA和aa的两个植株杂交得F1,再将F1作进一步处理,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植株的基因型是 AAaa ,属于 四 倍体。

(2)用乙植株的花粉直接培育的后代属于 单 倍体。

(3)丙植株的体细胞中含有 3 个染色体组,基因型有 4 种。

(4)丁植株属于 二 倍体,育种方式为 单倍体 育种。

(5)丙植株和丁植株中不可育的是 丙 植株,原因是 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可育配子 。

解析:

(1)F1的基因型为Aa,经秋水仙素处理,基因型为AAaa,因相同类型的基因有4个,故属四倍体;

(2)由花粉直接发育成的个体为单倍体;(3)甲植株基因型为Aa,产生A和a两种配子,乙植株基因型为AAaa,产生AA、Aa、aa三种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的丙植株可能的基因型有AAA、AAa、Aaa、aaa四种;(4)丁植株是由单倍体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的,含2个染色体组,故为二倍体;(5)丙植株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故不可育。

考点3 实验: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考点4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1.(2013·广州模拟)对于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不正确的描述是(C)

A.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

B.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

C.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

D.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  解析:

因为间期所占周期时间长,所以处于间期的细胞数目就多;B项中可以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在视野内看到二倍体和四倍体的细胞;C项中因为观察的标本已经是死细胞,所以不可能看到动态的变化;D项中低温和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变异的原理是一样的。

 2.(2013·广州模拟)下列各育种方法中,要求两个亲本一定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的是(A)

A.杂交育种B.基因工程育种

C.诱变育种D.多倍体育种

解析:

杂交育种是通过有性生殖过程来实现的,不同种生物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能进行有性生殖;基因工程育种对亲本的亲缘关系没有要求;诱变育种只有一个亲本;多倍体育种,可以用不同物种的生物作为亲本。

 3.(2013·长沙模拟)用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小麦与矮秆(d)易染锈病(t)小麦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方法如下:

高秆抗锈病×矮秆易染锈病

F1

花药

幼苗

选出符合要求的品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

A.此育种方法叫做多倍体育种

B.这种育种方法比杂交育种年限要长

C.过程③是组织培养,经此过程培育出的幼苗应该是纯合子

D.过程④是指使用秋水仙素处理后,最终培育出矮秆抗锈病的纯合子

解析:

过程①表示杂交,其原理为基因重组。

过程③常用的方法为花药离体培养。

过程④使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幼苗。

 4.(2013·南京模拟)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D)

①培育杂合子优良品种可用自交法完成

②多倍体育种仅局限在植物范围

③欲使植物体表达动物蛋白可用诱变育种的方法

④由单倍体育种直接获得的二倍体良种为纯合子

⑤培育无子西瓜是利用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

⑥培育八倍体小黑麦是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⑦我国用来生产青霉素的菌种的选育原理和杂交育种的原理相同

⑧培育无子番茄是利用基因重组原理

A.①②③B.③④⑤

C.④⑤⑥⑦⑧D.④⑥

解析:

获得杂合子良种用杂交法;多倍体育种在动物体中也能开展;使植物体表达动物蛋白的方法可用基因工程完成;单独用单倍体育种方法获得的二倍体个体为纯合子。

无子西瓜和八倍体小黑麦的培育利用的是染色体变异的原理;无子番茄是利用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用来生产青霉素的菌种的选育原理是基因突变;而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5.(2013·海南模拟)育种专家采用诱变育种的方法改良某些农作物的原有性状,其原因是诱变育种(D)

A.提高了后代的出苗率

B.提高了后代的遗传稳定性

C.产生的突变大多是有利的

D.能提高突变率以供育种选择

解析:

诱变育种就是在人为条件下,使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发生改变,然后从突变中选择人们所需的优良品种。

而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和多方向性等特点,因此,只有通过人工方法来提高突变频率产生更多的变异,才能从中获取有利性状;而出苗率的大小是由种子胚的活性决定的,后代遗传稳定性是由DNA稳定性等决定的。

 6.(2013·云南模拟)对图中a、b、c、d代表的结构和物质描述正确的是(D)

A.a为质粒RNAB.b为限制性外切酶

C.c为RNA聚合酶D.d为外源基因

解析:

a为质粒DNA,b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将质粒切开,c为DNA连接酶,把外源基因和质粒连接到一起。

 7.(2012·岳阳模拟)生物世界广泛存在着变异,人们研究并利用变异可以培育高产、优质的作物新品种。

下列能产生新基因的育种方式是(B)

A.“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通过杂交技术培育出高产的杂交稻

B.用X射线进行大豆人工诱变育种,从诱变后代中选出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

C.通过杂交和人工染色体加倍技术,成功培育出抗逆能力强的八倍体小黑麦

D.把合成β胡萝卜素的有关基因转进水稻,育成可防止人类维生素A缺乏症的转基因水稻

解析:

上述四种方法的育种方式依次为:

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转基因技术)。

只有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但不能产生新的基因。

 8.为获得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