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新陈代谢与酶atp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14746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新陈代谢与酶atp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新陈代谢与酶atp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新陈代谢与酶atp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新陈代谢与酶atp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新陈代谢与酶atp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新陈代谢与酶atp教案Word下载.docx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新陈代谢与酶atp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新陈代谢与酶atp教案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新陈代谢与酶atp教案Word下载.docx

核糖体或细胞核

核糖体

作用场所

既可在细胞内,也可在细胞外、体外发挥作用

只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

温度影响

低温影响酶的活性,不破坏酶的结构,高温使酶变性失活

低温引起酶变性失活

作用

酶只起催化作用

酶具有调节、催化等多种功能

来源

生物体内合成

有的来源于食物

2.教材中涉及到的酶及其作用的归纳总结

分类

酶的名称

酶的作用

唾液淀粉酶、胰淀粉

酶、肠淀粉酶

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胰麦芽糖酶、肠麦芽糖酶

将麦芽糖分解为葡萄糖

胃蛋白酶、胰蛋白酶

将蛋白质分解为多肽

肠肽酶

将多肽分解为氨基酸

胰脂肪酶、肠脂肪酶

将脂肪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

DNA酶

分解DNA

纤维素酶

分解纤维素

果胶酶

分解果胶

青霉素酶

分解青霉素

谷丙转氨酶

将谷氨酸转化成丙氨酸

酪氨酸酶

利用酪氨酸合成黑色素,衰老的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降低,白化病人体内不能合成酪氨酸酶

固氮酶

生物固氮

3.酶与激素的比较

激素

活细胞产生

专门的内分泌腺或特定部位细胞产生

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固醇类、多肽、蛋白质、氨基酸、脂质等

生物功能

催化作用

调节作用

共性

在生物体内均属高效能物质,即含量少、作用大、生物代谢不可缺少

实验探究

酶的本质及生理作用的验证实验

(1)酶是蛋白质的验证实验

①实验设计思路

实验组:

待测酶液+双缩脲试剂→是否出现紫色反应

对照组:

已知蛋白液+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②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对照,实验组若出现紫色,证明待测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不出现紫色,则该酶液的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

③实验变量:

自变量是待测酶液和已知蛋白液,因变量是是否有紫色反应。

(2)酶的催化作用

底物+相应酶液底物被分解

底物+等量蒸馏水底物不被分解

根据底物性质利用相应试剂检测,若底物被分解,则证明酶具有催化作用,否则不具有催化作用。

自变量是相应酶液的有无,因变量是底物是否被分解。

对应训练

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是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

②有的从食物中获得,有的从体内转化而来

③凡是活细胞都能产生酶

④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⑤有的酶是蛋白质,有的是固醇

⑥酶在代谢中有多种功能

⑦在新陈代谢和生殖发育中起调控作用

⑧酶只是起催化作用

⑨酶只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A.①②⑤B.③⑦⑨C.③④⑧D.④⑤⑥

答案C

解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即酶大多数是蛋白质类物质,少数为RNA,它只有催化作用,在个体发育中起调控作用的是激素。

2.当某种RNA存在时,生物体内的某种化学反应能正常进行,当这种RNA被有关的酶水解后,此种化学反应的速率便慢了下来。

由此可以说明()

A.RNA是核酸的一种B.RNA也可起生物催化剂的作用

C.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D.RNA是该种生物的遗传物质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RNA能催化化学反应,是一种生物催化剂。

酶的特性及影响因素

基础梳理

1.酶的特性

(1)高效性:

酶的催化效率是的107~1013倍。

(2)专一性:

一种酶只能催化的化学反应。

2.酶需要适宜的条件

低温:

酶活性降低

适温:

酶具有催化活性

高温:

酶失活(以上)

过酸酶失活

过碱酶失活

适宜:

酶具有

归纳总结

1.酶的活性

酶是一种高分子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和功能状态受到温度、pH、抑制剂、激活剂等因素的影响,酶活性大小直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1)酶催化活性的表示方法:

酶催化活性的强弱以单位时间内底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生成量来表示。

(2)研究影响酶作用的因素与方法:

研究某一因素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应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单独改变研究的因素,即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如研究温度对酶的活性影响时,除温度为实验变量外,其他实验因素都应控制相同。

另外,在设计实验研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时,还应设置对照实验。

3)温度对酶的影响:

在较低温度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也逐渐增强,达到最适温度时,酶的催化

能力最高,但高于最适温度后酶的催化能力会迅速下降,最后完全失去催化能力。

(如图甲所示)

4)pH对酶的影响:

酶的催化能力的发挥有一个最适pH,在低于最适pH时,随着pH的降低,酶的催化能力逐渐降低;

高于最适pH时,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下降。

(如图乙所示)

(5)激活剂、抑制剂对酶的影响:

激活剂可使酶活性增

强,抑制剂可使酶的催化活性受到抑制。

2.底物浓度

酶量一定的条件下,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也增加,但达到一定浓度后不再增加,原因是受到酶数量和酶活性的限制。

(如图丙所示)

3.酶浓度

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且固定的条件下,反应系统中不含有抑制酶活性的物质及其他不利于酶发挥作用的因素时,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如图丁所示)

曲线解读

1.表示酶高效性的曲线

(1)催化剂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2)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时间,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3)酶只能催化已存在的化学反应。

2.表示酶专一性的曲线

加入酶B的反应速率与无酶条件下的反应速率相同,而加入酶A的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增大明显加快,说明酶B对此反应无催化作用,进一步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3.下图所示的过氧化氢被分解的曲线,说明了酶的哪一种特性()

①专一性②高效性③催化特性④在温和条件下进行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答案B

4.(2007年上海,32)下图表示不同温度下酵母菌发酵时气体产生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由图可知

()

①有多种酶参与②最适pH是7③最适温度是40℃④50℃时酶逐渐失活⑤0℃时酶逐渐失活

A.①③B.②⑤C.③④D.④⑤

解析分析坐标曲线图可知,40℃时气体产生量最多且平稳,可推断最适温度为40℃(仅限于实验数值),50℃时逐渐失活;

酶在0℃时只是活性低,并未失活;

图中无法知道有几种酶参与;

本实验测定的是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没有涉及pH对酶活性的影响。

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分解作用

一、实验原理

二、实验流程

1.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步骤

1号

2号

各注入2mLH2O2

加入不同催化剂

2滴肝脏研磨液

滴Fe3+溶液

观察

产生气泡的速度和多少

快且多

慢且少

卫生香燃烧

剧烈燃烧

燃烧不剧烈

结论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2.“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实验应注意的问题

(1)实验时必须用新鲜的、刚从活的动物体中取出的肝脏作实验材料。

肝脏如果不新鲜,肝细胞内的过氧化氢酶等有机物就会在腐生细菌的作用下分解,使组织中酶分子的数量减少且活性降低。

(2)实验中使用肝脏的研磨液,可以加大肝细胞内过氧化氢酶与试管中过氧化氢的接触面积,从而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

(3)滴加氯化铁溶液和肝脏研磨液不能合用一支滴管,因为酶的催化效率具有高效性,少量酶带入FeCl3

溶液中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甚至使人产生错觉,作出错误的判断。

3.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①注入物质

2mL可溶性淀粉溶液

2mL蔗糖溶液

②加入酶

2mL新鲜淀粉酶

③振荡

④60℃温水处理

保温5min

⑤加斐林试剂

2mL振荡

⑥煮沸

1min

⑦观察

砖红色沉淀

无变化

4.“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分解作用”实验应注意的问题

(1)保证蔗糖的纯度和新鲜程度是做好实验的关键。

这是因为蔗糖是非还原糖,如果其中混有少量的葡萄糖或果糖,或蔗糖放置久了受细菌作用部分分解成单糖,则与斐林试剂共热时能生成砖红色沉淀,使人产生错觉。

为了确保实验成功,实验之前应先检验一下蔗糖的纯度。

可用市售大块冰糖,用水洗去其表面葡

萄糖得到纯净的蔗糖。

(2)实验中所用酶的来源不同,则所需最适温度也不同。

若淀粉酶为市售的α-淀粉酶,其最适温度为50

~75℃;

若淀粉酶来自人体或哺乳动物组织,则最适温度为37℃左右。

(3)在实验中,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要现用现配(以免被细菌污染变质),实验中若用唾液来完成实验,

则取唾液时一定要用清水漱口,以免食物残渣进入唾液中。

(4)制备的可溶性淀粉溶液,一定要完全冷却后才能使用,因为温度过高会使酶活性降低,甚至失去催化能力。

(5)实验结果分析

若加入蔗糖的试管内最终也出现砖红色沉淀,其原因可能是:

①蔗糖不纯,混有还原糖;

②蔗糖溶液放置时间过长,被微生物分解生成还原糖;

③试管不干净,试管壁上沾有还原糖。

深化拓展

1.探索酶具有专一性的实验设计思路

(1)用同一种酶分别催化不同的底物,如教材实验中用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和蔗糖。

(2)用不同种类的酶处理同一种反应底物,如用淀粉酶和蛋白酶分别处理淀粉溶液。

2.探究类实验设计的解题思路

(1)从已知入手,分析确定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2)分析确定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合理安排各变量“出场”顺序,写出实验步骤。

例如,实验的已知条件是“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自变量是两种底物即淀粉溶液、蔗糖溶液。

因变量是淀粉、蔗糖水解的产物、水解的速度等变化的结果。

控制变量(无关变量)为淀粉、蔗糖溶液的浓度及用量,淀粉酶的浓度、用量、水解过程中的温度及酸碱度等。

5.将一支加入了一定量糨糊、唾液的试管,浸入37℃的温水中保温5分钟后取出,再加入一滴碘液,糨糊不变蓝。

根据这一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A.淀粉分解为麦芽糖B.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C.淀粉已经不存在了D.淀粉没有发生变化

解析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利用碘液检验糨糊不变蓝,说明淀粉已不存在,被唾液中淀粉酶完全水解。

本实验并不能得出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