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化学高二化学实验基础复习训练题16 精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35578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98.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中化学高二化学实验基础复习训练题16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高中化学高二化学实验基础复习训练题16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高中化学高二化学实验基础复习训练题16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新高中化学高二化学实验基础复习训练题16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新高中化学高二化学实验基础复习训练题16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化学高二化学实验基础复习训练题16 精品.docx

《最新高中化学高二化学实验基础复习训练题16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化学高二化学实验基础复习训练题16 精品.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高中化学高二化学实验基础复习训练题16 精品.docx

最新高中化学高二化学实验基础复习训练题16精品

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下图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A.用装置①量取15.00ml的NaOH溶液

B.用装置②制备Cl2

C.用装置③陶瓷坩埚高温煅烧CaCO3固体

D.关闭活塞a,从b处加水,以检查装置④的气密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取氢氧化钠,不能使用酸式滴定管,错误;B、氯气收集应使用向上排气法,左边导气管应长一点,错误;C、陶瓷坩埚不能加热分解碳酸钙,因为生成的氧化钙会和里面的硅酸盐发生反应,破坏坩埚,错误;D、正确。

考点:

考查实验常规。

2.2018届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统练理综化学试卷

下列有关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在用简易量热计测定反应热时,可使用碎泡沫起隔热保温的作用、普通玻璃棒进行搅拌使酸和碱充分反应、准确读取实验时温度计最高温度、取2—3次的实验平均值等措施,以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

B.纸上层析属于色谱分析法,其原理跟“毛细现象”相关,通常以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滤纸纤维吸附的水作为固定相

C.检验氯乙烷中的氯元素时,将氯乙烷和NaOH溶液混合加热,用稀硫酸进行酸化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

D.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移液管都是准确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仪器,它们在使用时都要进行检查是否漏水、水洗、润洗、注液、调整液面等几个过程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操作时要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错误;B、正确;C、检验氯乙烷中的氯元素时,将氯乙烷和NaOH溶液混合加热,用稀硝酸进行酸化,错误;D、移液管不需要验漏过程,错误。

考点:

考查基本实验有关问题。

3.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

固体变黑膨胀

浓硫酸有吸水性和强氧化性

B

常温下将Al片放入浓硝酸中

无明显变化

Al与浓硝酸不反应

C

将一小块Na放入无水乙醇中

产生气泡

Na能置换出醇羟基中的氢

D

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

粉末变红

铁与水在高温下发生反应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中结论错误,应该是浓硫酸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B常温下将Al片放入浓硝酸中,发生钝化,钝化也是反应;D中现象错误,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黑色。

只有C正确。

考点:

常见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

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过滤法分离氢氧化铁胶体和三氯化铁溶液的混合物

B.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后摇匀液面下降,再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C.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D.将金属钠投入到足量CuSO4溶液中,静置后溶液质量增加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胶体和溶液不能用过滤法分离,A错误;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后摇匀液面下降,是正常现象,不可再加蒸馏水至刻度线,否则所配溶液浓度偏小,B错误;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加水的体积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大,C正确;D.将金属钠投入到足量CuSO4溶液中,静置后溶液质量减小,因为除了逸出氢气,还生成Cu(OH)2沉淀,溶液质量偏小,D错误。

考点:

常见实验操作

5.下列有关实验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上层液体应由下口倒出

B.用加热分解的方法不能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固体

C.配制0.1000mol·L-1氯化钠溶液时,将液体转移到容量瓶中需用玻璃棒引流

D.检验NH4+时,往试样中加入NaOH溶液,微热,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逸出的气体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上层液体应由上口倒出,错误;B、NaHCO3加热分解可生成CO2,Na2CO3不分解,可用加热分解的方法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固体,错误;C、把溶液转移到容量瓶需用玻璃棒引流,正确;D、取少量试样于试管中,加入浓NaOH溶液,微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逸出的气体,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基本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和物质的检验。

6.下列实验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2g砝码和0.5g游码称取2.5g食盐

B.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盐酸,用去NaOH溶液20.50mL

C.用10mL量筒量取8.25mL盐酸

D.用pH试纸测得某溶液pH为3.0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5g以下只用游码即可称量,错误;B、滴定管的读数至0.01mL,正确;C、量筒的读数至0.1mL,错误;D、pH试纸测得的pH为整数,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常见仪器的精确度。

7.下列所示实验合理的是()

A.图1为证明非金属性强弱

B.图2用于制备少量氧气

C.图3用于配制100mL一定浓度硫酸溶液

D.图4用于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图1装置可以证明硫酸的酸性大于碳酸,碳酸大于硅酸,进而证明非金属性:

S>C>Si,正确;B、Na2O2为粉末,不适合图2装置,错误;C、浓硫酸不能加入水中,也不能在容量瓶中稀释,错误;D、NO2不能用排水法收集,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实验装置及作用。

8.下述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A

向1mL0.2mol/LNaOH溶液中滴入2滴0.1mol/LMg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再滴加2滴0.1mol/LFeCl3溶液,又生成红褐色沉淀

证明在相同条件下,溶解度Mg(OH)2>Fe(OH)3

B

向混有BaCO3沉淀的NaOH溶液中滴入已知浓度的盐酸(用酚酞作指示剂)

滴定其中NaOH含量

C

两种一元碱溶液X和Y(X的pH比Y大l),分别加水稀释l00倍后,pH相等

证明稀释前c(X)=10c(Y)

D

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F与HCl溶液的pH,后者较小

证明非金属性Cl>F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后氢氧化钠是过量的,因此再滴加氯化铁溶液一定生成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不能得出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铁的溶解度相对大小,A不正确;B、酚酞的变色范围是8.2~10.0,因此向混有BaCO3沉淀的NaOH溶液中滴入已知浓度的盐酸(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是碳酸钡不反应,可以测量出氢氧化钠的含量,B正确;C、两种一元碱溶液X和Y(X的pH比Y大l),分别加水稀释l00倍后,pH相等,这说明两种碱不能同时是强碱,其中Y一定是弱碱,因此不能确定两种碱的浓度关系,C不正确;D、非金属性强弱与氢化物的酸性强弱无关系,因此根据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F与HCl溶液的pH,后者较小不能得出非金属性Cl>F,D不正确,答案选B。

考点:

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9.下列有关仪器刻度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容量瓶容积的刻度线刻在瓶颈上

B.滴定管的“0”标线刻在管的下端

C.托盘天平游码刻度尺的“0”标线刻在尺的右边

D.量筒的最下端刻“0”标线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容量瓶容积的刻度线刻在瓶颈上;B、滴定管的“0”标线刻在管的上端;C、托盘天平游码刻度尺的“0”标线刻在尺的左边;D、量筒的最下端刻“1”标线。

考点:

实验仪器的认识

10.下列实验操作导致所读出的数值比真实值小的是(假设其他操作均正确)

A.对滴定管仰视读数:

23.80mL

B.将胆矾置于托盘天平右盘称量所得质量10.4g(左盘祛码10g,游码0.4g)

C.中和热测定时用铜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测定反应的最高温度:

30.4OC

D.用量筒量取硝酸时,俯视读数:

5.8mL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滴定终点时对滴定管仰视读数,读出的数值比真实值大,故A错误;B.由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砝码和药品放反了,已知砝码质量为8g,游码质量为0.6g,再根据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即8g=药品质量+0.6g,所以药品实际质量7.4g,读出的数值比真实值大,故B错误;C.铜棒导热,使反应中放出的热量散失,温度降低,比真实值小,故C正确;D.俯视液面偏高,所读出的数值比真实值大,故D错误;故选:

C。

考点:

本题考查了中和滴定操作、滴定管的结构和量筒的结构,难度不大,注意审题。

11.下列实验方案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预期目的且安全的是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对天然水加热,使水变成水蒸气进入到成冷水的烧杯中,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滴,即为蒸馏水,故A正确;B.二氧化氮可以和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来收集,故B错误;C.二氧化锰和稀盐酸不反应,所以装置不能获得氯气,要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反应,验证试验无法发生,故C错误;D.对固体物质加热时,试管要略向下倾斜,防水倒流,炸裂试管,故D错误,故选A。

考点:

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考查学生知识的梳理情况,可以根据教材知识来回答,难度不大。

12.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IIIIIIIV

A.实验I:

中和热测定

B.实验II:

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

C.实验III:

微热稀HNO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

D.实验IV:

可用于HCl气体的吸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温度计应插入小烧杯的环形玻璃棒中间,错误;B、浓硫酸与蔗糖反应生成CO2和SO2,正确;C、广口瓶内为红棕色,错误。

D、能发生倒吸,错误。

考点:

考查物质的性质、实验基本操作等相关知识。

13.下列物质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A.少量金属钠保存在冷水中

B.浓硝酸盛放在棕色试剂瓶中

C.氢氟酸保存在塑料塞的玻璃瓶中

D.碳酸钠固体保存在带橡胶塞的细口瓶中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钠与水反应,故不能保存在水中,错误;B、浓硝酸见光分解,正确;C、氢氟酸与二氧化硅反应,故不能保存在玻璃瓶中,错误。

D、固体应放在广口瓶中,错误。

考点:

考查物质的性质、用途等相关知识。

14.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或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搅拌棒

A.实验室制取氨气

B.配制100mL

0.1mol/L盐酸

C.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D.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氯化铵受热分解产生的氨气和氯化氢在试管口处会化合生成氯化铵固体,不会获得氨气,错误;B、可用100mL的容量瓶来配置100mL0.1mol/L的盐酸,正确;C、根据量热计的构造,该装置类似于量热计的结构,可以进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正确;D、实验室用乙醇和乙酸以及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取乙酸乙酯,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中的溶解度很小,可以用饱和碳酸钠来吸收,导管伸到溶液的上方,正确。

考点:

考查常见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5.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正确且设计合理的是

A.图①所示装置可吸收HCl气体并防止倒吸,

B.图②所示装置进行浓硫酸稀释配制稀硫酸的实验

C.图③所示装置进行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测定盐酸浓度的实验

D.图④所示装置进行用苯萃取碘水中碘的实验,并把碘的苯溶液从漏斗上口倒出

【答案】AD

【解析】

试题分析:

A、图①所示装置可吸收HCl气体并防止倒吸,为肚容式防倒吸,正确;B、容量瓶为精密计量仪器,不能长久盛放溶液,不能加热,而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所以配制溶液时应在烧杯中溶解,待恢复至室温后再移入容量瓶,错误;C、酸式滴定管不能盛放碱溶液,NaOH溶液应用碱式滴定管盛装,错误;D、苯萃取碘水中碘时,由于苯的密度比水小,碘的苯溶液在上层,应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正确。

考点:

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6.使用容量瓶配置溶液时,由于操作不当会引起误差,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①用天平称量时所用砝码生锈

②用量筒量取所需浓溶液时,仰视刻度

③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及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

④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

⑤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⑥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降低,又补加少量水,重新达到刻度线

A.②⑤B.②③⑥C.①⑤⑥D.③⑥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①砝码生锈导致溶质量增加,溶液浓度偏高。

②仰视导致取浓溶液偏高,溶质增加,所配溶液浓度增大。

③烧杯及玻璃棒未洗涤,导致溶质量减少,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④无影响。

⑤定容时俯视,导致溶剂量减少,浓度偏大。

⑥定容后,加少量水,溶剂量增加,所配溶液浓度降低。

考点:

实验误差分析

17.下列图示实验合理的是()

A.图1为证明非金属性强弱:

B.图2为制备少量氧气

C.图3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

D.图4为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H2SO4与Na2CO3反应生成CO2,CO2、H2O与Na2SiO3反应生成H2SiO3,说明酸性:

H2SO4>H2CO3>H2SiO3,可证明非金属性强弱:

S>C>Si,正确;B、Na2O2为粉末,不适合图2装置,错误;C、不能在容量瓶中稀释溶液,也不能把浓硫酸加入水中,错误;D、NO2气体不能用排水法收集,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基本仪器及作用。

18.配制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1的Na2CO3溶液100mL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1.18g无水碳酸钠,在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待冷却到室温后,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B.在使用容量瓶前必须检查容量瓶是否完好以及瓶塞处是否漏水

C.定容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可用胶头滴管小心吸出多余部分

D.定容时,若仰视,则所配溶液的浓度将偏高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g,不能用托盘天平称取1.18g无水碳酸钠,错误;B、在使用容量瓶前必须检查容量瓶是否完好以及瓶塞处是否漏水,正确;C、定容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可用胶头滴管小心吸出多余部分,会使浓度偏低,错误;D、定容时,若仰视读数,则所配溶液的体积偏大,浓度将偏低,错误。

考点:

考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9.下列试剂的保存或使用正确的是()

A.实验室的氯水需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B.漂白粉比氯水稳定,可露置在空气中

C.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可在天平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等质量的纸,左边纸上放NaOH,右边纸上放砝码

D.金属钠可保存在煤油、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中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实验室的氯水中含有次氯酸,见光易分解,需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正确;B、漂白粉可与空气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反应而变质,必须密封保存,错误;C、氢氧化钠易潮解,有腐蚀性,不能在纸上称量,错误;D、金属钠的密度比四氯化碳小,不能保存在四氯化碳中,错误。

考点:

考查药品的保存。

20.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B.蒸馏C.过滤D.稀释浓硫酸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点燃酒精灯时,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错误B、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支管口附近,且水应从下口进上口出,错误;C、过滤时要注意“一帖”、“二低”、“三靠”,符合操作要求,正确;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容器内壁缓缓注入浓硫酸中,会沸腾溅出,错误。

考点:

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