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第五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34963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2.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上第五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三上第五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三上第五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三上第五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三上第五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上第五单元备课.docx

《三上第五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上第五单元备课.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上第五单元备课.docx

三上第五单元备课

第五单元

教学设计:

执教者:

单元教学目标

1.能利用各种识字方法认识36个生字,会正确书写40个生字及组成相关词语,能联系上下文及利用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重点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懂大意,读出文中的自豪之情。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精彩句段。

4.认识孔子,初步感受孔子“学无止境”“好学不倦”的品质;了解盘古开天地的传说,感受祖先的想像力;了解赵州桥、《清明上河图》等历史遗产,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从中激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并能利用综合性学习了解身边的传统文化。

5.在学习准备和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查找资料、收集并处理资料的能力,学习从大量资料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我针对性的资料作摘录,做成学习摘录卡和积累卡。

6.积极参与口语交际,从交流中学会展示,学会倾听并积累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乐于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写下来。

单元学习重点

1.识字、写字,读文,从课文中积累词句,积累信息。

2.开展综合性学习,了解身边的传统文化,从中激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进一步认识传统文化,激发爱国热情。

单元教学难点

1.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展开口语交际活动,进行综合性学习。

2.学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传统文化,把最想告诉大家的、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

17.孔子拜师

预设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预设教学重点

1.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通过品读和积累语句,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不畏艰辛及彬彬有礼的品质和老子谦逊有礼、诲人不倦的品质。

预设教学难点

1.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渊博、风尘仆仆”等词语。

2.孔子和老子品行的感悟。

预设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孔子的生平、名言等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2.预习课文,对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典理解。

预设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设课时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研读写孔子的课文,感悟孔子不畏艰辛、谦虚好学的品行。

预设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打开这扇门去认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出示孔子画像)。

今天课文会讲他的什么事呢?

2.揭题,读题:

孔子拜师。

谁?

干什么?

3.选择学习:

你们是想先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孔子的资料呢?

还是想先学课文,从课文了解孔子的为人呢?

二、交流资料,认识孔子

课前,我们收集了一些有关孔子的资料,现在来开个小小交流会,让我们大家都来认识这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学生自由发言,注意不要重复人家的发言。

多媒体课件介绍。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

要求:

(1)听录音读课文,听出哪些字词的读音跟你平时的朗读是不一样的,做上记号。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交流:

 

(1)出示词语,认读(重点正音“曲阜、日夜兼程、孔丘、仲尼、老聃):

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渊博、曲阜、洛阳、老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迎候、孔丘、仲尼、老聃

(2)课文中到底写了几个人?

(结合了解古代人的“姓”、“名”、“字”。

(3)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研读课文,感悟孔子的品行

1.你觉得孔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初说印象,不必求全求对,引导学生找课文中的有关句子来说明。

2.学生默读课文,划出能看出孔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的句子。

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有关的句子,关键词语用红色表示。

(1)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从这句话中,你认识到孔子有什么样的品行?

引导学生理解“远近闻名、渊博”,引导学生感受“谦虚好学”的品质。

(2)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感悟人物品行:

不畏艰辛、求知若渴

你是从句子的哪些地方看出孔子的品格的?

重点词语理解:

风餐露宿:

风里吃饭,露天睡觉。

这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

 日夜兼程:

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

兼,是“两倍”的意思。

 终于: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路途十分遥远,行程十分不易,因此用“终于”。

 感情朗读:

读出孔子的不畏艰辛前往拜师的精神。

听音乐想象,孔子一路上会遇到哪些困难,他又是怎么样想的呢?

(个人思考后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孔子也许从春暖花开的季节一直走到了炎炎夏日,烈日当头照着,他……;也许他从硕果累累的秋季一直走到了寒风刺骨的严冬,寒风凛冽,……;渴了,他……;饿了,他……;累了,他……;摔倒了,他……几乎分不清白天和黑夜。

再次带着敬仰的感情朗读这个句子。

(3)孔子与老子见面时的话。

(结合插图进行教学)

 孔子连忙说:

“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感悟人物品行:

谦逊有礼   

(4)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止境”就是“尽头”。

为什么说“学习是没有尽头的”呢?

联系生活实际,交流。

(5)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感悟品行:

虚心求教

 4.小结学习方法和孔子的品行。

五、生字指导

(学生认为有困难的字,教师点击多媒体课件分笔画书写演示)

“尘”:

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

里面不是“卯”或“印”。

“等”:

横画有长短变化,横画间距匀称。

“授”:

右边是“受”,不是“爱”。

五、课堂练习

《课堂作业本》第1、2、3题。

第二课时

预设课时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词语。

2.研读写老子的课文,感受老子爱护晚辈、诲人不倦的品质。

3.收集与学习孔子的名言。

4.为开展“灿烂的文化”综合实践活动做准备。

预设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听写生字词并认读。

同桌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的写法。

2.上节课,我们研读了课文,孔子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3.引入:

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二、感悟老子的为人

1.用上节课的方法,边读边划出能表现老子品行的句子

2.全班交流:

(1)老子说:

“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感悟品行:

爱护晚辈

(2)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感悟品行:

诲人不倦

3.自由练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迎候”和“等候”这两个词语可以调换吗?

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拜访”和“拜见”呢?

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师引读,演读感悟,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三、学习孔子的名言

1.屏幕出示书上孔子的名言。

(1)读一读。

简单地说一说,这句名言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2)背一背。

2.你还知道那些名言?

四、拓展活动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了儒家、道家学说。

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了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准备开展“灿烂的文化”这一活动,用这把金钥匙去开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

1.自由分组:

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组成学习合作小组。

2.明确责任:

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本小组的活动。

3.商定方案:

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商定准备哪些内容、怎样开展活动,组内具体分工等事宜。

形成方案与其他小组交流。

五、课外实践

开展“灿烂的文化”这一综合实践活动。

板书设计

孔子         老子

谦虚好学       毫无保留

永不满足       悉心传授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积累词语:

耳闻目睹听而不闻百闻不如一见见闻新闻趣闻尘土一尘不染

纳闷纳入出纳闭门不纳采纳容纳笑纳纳凉土丘山丘沙丘

迎接迎送欢迎辞旧迎新迎头赶上迎风招展头等同等三六九等

相等止步停止静止终止止血国境渐入佳境如入无人之境境地处境困境传授授课讲授商品产品作品上品精品品种品质品行品格品学兼优品味品茶品尝品头论足迎候等候

远近闻名风尘仆仆学无止境毫无保留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一驾马车多音字:

仆pūpú闷mēnmèn

教学设计修改:

教学反思:

 

批改记录:

 

18.盘古开天地

预设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预设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2.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预设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预设教学准备

学生学习准备:

预习课文,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

教师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预设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设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暗、降、丈、肢、肌、肤、辽”7个生字。

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第(1—4)自然段,感受盘古劈开天地的力量和勇气。

预设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引起阅读期待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二)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主要内容。

2.提名认读生词,相机正音。

3.引导学生了解并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4.指导学生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出示: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5.初步理解中心句中的重点词“创造”的意思,指导书写“创造”。

 

(二)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围绕“创造”质疑。

2.师生共同梳理、归纳问题。

 对那些在课文中能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当即予以解决;对那些有思考价值,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问题,进行梳理,板书于黑板上,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读书去解决;课堂解决不了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后通过查阅资料等方法解答。

  

三、顺学而导,解决问题,学习第(1—3)自然段 

(一)解决“盘古为什么要创造宇宙?

”的问题。

1.提名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提出的问题。

 

出示: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hùn)沌(dùn)一片。

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理解“混沌”的意思。

 

混沌:

传说中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

   

(二)解决“盘古怎样创造宇宙?

”的问题。

    

1.引导学生找到相应的段落,默读课文,思考相关的问题。

 

 学情预设:

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按学生找到的顺序,依次教学相关的段落。

    

2.读中品词析句,感受盘古的精神与表达的精妙。

   

(1)学生汇报交流,相机出示下列句子,引导学生重点研读

出示:

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

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lūn)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měng)劈(pī)过去。

      

①理解“抡”的意思。

       

②比较“拿”“提”“拎”与“抡”的不同,感悟盘古的力大、神勇,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③指导朗读,感受盘古劈开天地的力量和勇气。

 

出示:

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

轻而清的东西,缓(huǎn)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zhuó)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①调动学生生活积累,理解“轻”与“清”意思的不同。

②引导学生读书并有所发现。

③交流学生的发现,感悟理解词语的方法及语言表达的精妙。

A.通过“清”理解“浊”,感悟利用反义词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B.在朗读中,感悟课文通过几组反义词,把天地形成的过程写得清楚、明白。

C.结合句子,进一步理解“混沌”的意思,体会联系上下文也是深入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2)引导学生用成语概括段意。

(板书:

开天辟地)

(3)引导学生读懂第三段的基础上,也用成语概括段意。

(板书:

顶天立地)

四、指导书写

“暗、降、丈、肢、肌、肤、辽”7个生字。

1.指导学生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并思考怎样把字写好。

教师重点指导。

指导易写错的字,如“降”。

2.练习书写。

3.师生评议。

第二课时

预设课时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2.读懂课文第4自然段,进一步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神奇与美丽,培养想象力。

3.书写“阔、血、液、滋、润、创、造”7个字。

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预设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复习生字、生词。

  2.有感情朗读全文,谈感受。

二、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指导朗读,展开想象,感受神奇和美丽。

 

(1)学生自读,找到自然段的中心句,体会中心句的作用。

出示:

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边读边画出盘古身上发生的变化,感受变化的神奇。

出示: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zhī),变成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jī)肤,变成了辽(liáo)阔的大地;他的血(xùe)液

(yè),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3)指导朗读,把文字变成脑海中的画面,感受宇宙的美丽。

  预设: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抓住“飘动的云”“奔流不息的江河”等词语展开想象,感受美丽。

 (4)拓展想象,丰富美丽。

 ①师:

盘古的身上是不是只有这些变化?

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②启发想象,练习说话。

  (出示句式)

   盘古的(),变成了()的()。

  预设:

在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想象要合理、丰富。

 (5)有感情朗读课文,感悟盘古创造的宇宙的美丽。

二、复述故事

1.提示复述的线索,鼓励学生复述时加入自己的想象。

预设:

复述的顺序和内容给学生做一些提示,如提示学生先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把自然段的意思连起来进行复述;也可以边想象画面边复述;还可以按照上节课的板书进行复述;或按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复述。

2.学生自由练习。

3.提名说,集体评议。

 三、书写生字

“阔、血、液、滋、润、创、造”7个生字。

1.教师重点指导。

①指导难写的字,如“阔”。

②指导写左右结构的字,如“液”“滋”等。

2.练习书写。

3.成果展示,师生评议。

四、积累词语,丰富语言

1.积累文中喜欢的词句,并抄写下来。

2.引导学生关注第四自然段中描写事物特点的词语,如“隆隆的雷声”、“飘动的云”,这些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宇宙的美丽。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把这个神奇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2.阅读其他神话故事,准备参加“故事大王”的评选活动。

板书设计

                 开天辟地

            创造       顶天立地

                 身化万物

积累词语:

天()地():

天经地义、天南地北、天造地设、天长地久、天昏地暗、天罗地网、天高地厚、天崩地裂、天罗地网、天旋地转

对对子:

轻对()清对()细雨对()上升对()

黑暗对()小溪对()酷暑对()

(隆隆的)雷声()的花草树木()的风

()的江河()的雨露()的变化

()的宇宙()的盘古()的肌肤

教学设计修改:

教学反思:

 

批改记录:

 

19.赵州桥

预设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书写“设计、参加、创举”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4.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预设学习重点

感受赵州桥的神奇美丽,体会作者表达方法。

预设学习难点

理解赵州桥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教学准备

1.了解赵州桥及其他的桥梁建筑。

2.课件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预设课时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书写“设计、参加、创举”等词。

2.能正确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第一、二段内容,了解赵州桥的结构与特点,联系上下文理解“创举”的含义,从而激发学生对李春及古代劳动人民智慧才能的钦佩之情。

预设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谈话导入,同时播放课件

这条美丽的河是河北省赵县的河(指名认读一次)。

隋朝时期,河两岸景色优美,物产丰富,可河上没有桥,交通极为不便,阻碍了两岸的交流与发展。

隋朝官府决定在为里建一座桥梁,造一座怎样的桥呢?

官府决定向社会公开招标。

经过层层筛选,在所有参与者中,石匠李春(点击出现塑像)的设计方案脱颖而出,被采用了。

想知道李春的设计妙在哪里吗?

学了课文就明白了。

2.揭题释意(出示赵州桥的图片及课题)

(1)理解“州”的意思——“州”是我国古代对一个地区的称呼,像杭州、苏州等,相当于现在的县、市。

赵州桥是以它所在的地区赵县而命名的。

(2)指导读题:

你们知道吗,赵州桥是目前世界上保存得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石拱桥呢!

课文就是以桥名作题。

有了这些了解,请你好好来读读课题。

(指名试读—集体读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请一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仔细看,认真听)

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学习课后的生字新词,并用好方法记忆;边读边思考:

课文主要介绍了赵州桥的什么?

2.组织交流汇报,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课文重点词语

智慧遗产石匠坚固美观雄伟宝贵

设计创举砌成横跨雕刻前爪才干

自由读—指名读,重点指导多音字:

“干、爪”

(2)反馈:

介绍了赵州桥的什么?

相机:

历史、设计者、地点、设计特点(坚固与美观)、

用这里的一个词说说:

赵州桥是一座()的桥。

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多么()啊!

相机理解:

坚固美观雄伟

三、研读课文,自由感悟

(一)学习第一段

1.刚才我们很多信息来自第一段,看来,要写一座古桥,介绍一座世界闻名的古桥,开头第一段的写什么很重要,要有分量的。

2.指名读一句,告诉我们什么?

(地点、名字、世界闻名、是石拱桥)

3.指名读第二句,告诉我们什么?

(1)李春的身份(石匠)石匠是做什么的?

你还知道什么匠?

(2)李春究竟做了哪些事?

(设计、参加建造)

辨析:

第一组:

赵州桥是李春设计的。

赵州桥是李春参加建造的。

得出:

简洁,两个句子同个主人公可以合并。

你还有别的合并方法吗?

挑战一下:

不但……而且……;既……也……

第二组:

赵州桥是李春设计和建造的。

得出:

漏掉一个“参加”,就把成千上百的其他工匠的功劳给霸占了。

这可不是李春的个性。

更何况,他一个人再大本事能设计但也造不好一座桥。

(3)历史:

联系关面的隋朝来看,你又知道了一个历史知识——隋朝离我们就是1400多年,一算,我们更确切知道了,隋朝是公元600年左右的一个朝代。

(4)还在:

“到现在”

4.短短一段话,两个句子,里面的信息真是丰富啊,这么细细的一个词一个词的读,你就读出学问来了。

现在把它读好,读出这些信息来。

5.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第二段

1.过渡:

刚才这一段里有个词不很起眼,但很有地位——世界闻名。

到目前为止,据你所知,他举世闻名的原因是什么?

那你再读课文最后一段,你又想说什么?

2.那么此刻你最想研究什么?

小结:

读书贵在有疑问,大疑大进,小疑小进。

带着你的疑问去读,你才会收获更多。

3.聚焦:

赵州桥究竟是一座怎样的桥?

让我们先走进他看看吧。

4.默读第二段,用直线划出描写赵州桥样子的句子;用曲线划出描写它体现智慧和才干的句子。

5.反馈:

(1)样子:

①你是否能理解每一句话说的部位具体指哪里?

有疑问吗?

(预设:

横跨桥墩)

②接受检查:

这是一座古桥,我们来为设计一张名片,登记它的资料吧。

长:

宽:

功能:

用料:

特点:

(用两幅图比较不同,理解“各有”)

用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你觉得这座桥和我们的长江大桥比怎么样?

可是,在古代,你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他的不容易吗?

每一个词、每一个句都充满自豪感啊。

听老师读,指名读

(2)智慧和才干

①行家看门道,你看出它的智慧了吗?

②指名读出相关句子,有不理解的词吗?

(查字典理解“创举”)

换个词来说说——独一无二绝无仅有

③这个“创举”具体说来是什么呢?

创举之一——减轻冲击力好处是:

不容易被大水冲毁

创举之二——减轻重量好处:

节省石料(资料:

这四个小桥洞的设计,大约节省了180立方石料,堆起来大概堆满三个我们的教室,使桥的重量减轻了约500吨)

④这两个好处如果前后调换一下读读,意思会不会变?

(不会,明确这是表示并列关系的。

⑤联系前面的1400多年,再看看今天依然屹立在我们眼前的石桥,你对哪个创举特别理解了?

是啊,1400多年,几乎年年要暴雨成灾,洪水暴发,可它一动不动;1400多年,要经受多少风吹雨打,还有各种地震、雷电等灾害,可他一动不动

(齐读描写“创举”的这个句子——引读第二段)

难怪,作者最后要说——(齐读最后一段)

四、延伸拓展,完成作业

1.当然,赵州桥的闻名,不仅仅因为它的坚固,还因为他的——美观,下节课,我们再去慢慢欣赏他的美。

2.书写“坚、固、县、设、部、跨、举、击”

3.完成《课堂作业本》第

第二课时

预设学习目标

1.学习第三、四段,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美观、雕刻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赵州桥的美观,进一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预设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赵州桥》(板书课题)

2.提问: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

二、学习第三段

1.出示第一个句子,读读,你知道了什么?

(两个特点)

2.把这个句子放到课文中,看看他写了什么,后面又写了什么?

你觉得这句话这样写好在哪儿呢?

(联系了上下文)

讲解:

像这样把我们从一个方面带到第二个方面的句子,叫过渡句。

你猜这什么叫这么个名?

(适当讲解过渡,加深印象,便于理解)

3.现在你不读第三段,也已经知道这段主要写什么了——美观

4.默读第三段,联系美观想想它美在哪儿,用什么词来夸夸它,写在一边。

5.交流:

你用什么词来夸夸这美观的桥?

相机读句子

预设栩栩如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