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试题附答案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33473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5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试题附答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试题附答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试题附答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试题附答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试题附答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试题附答案1.docx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试题附答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试题附答案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试题附答案1.docx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试题附答案1

一、选择题

1.2014年医学家在经过26年研究后,宣布1988年在德国亚琛大教堂发现的千年遗骨的主人是查理曼大帝。

与这位被后世尊称为“欧洲之父”的君主有关的是

A.亚历山大大帝B.阿拉伯帝国C.法兰克王国D.拜占庭帝国

2.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因反对教会,批判神学而被捕入狱,最后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的火刑柱上。

在西欧封建时代,经常会有人因思想或学术上的创新而被视为“异端”,受到宗教裁判所的审判。

这种现象说明了()

A.教会成为欧洲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B.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

C.西欧封建国家内部管理权力分散

D.西欧封建制度等级森严

3.“这座教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的代表,整个建筑的拱门、拱顶和飞拱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通过向上延伸的方式,造成一种飞升和高耸入云的视觉效果,教堂正面两个塔楼,屋顶尖塔直插蓝天”。

下列古代建筑符合这些特点的是

A.麦加清真寺B.麦加克尔白神庙C.雅典帕特农神庙D.巴黎圣母院

4.12世纪大学在欧洲兴起。

国王希望大学成为教育和文化中心,一般都尊重大学自治。

教皇支持大学,但不允许异端言论。

上述材料说明欧洲大学

A.得到国王与教会支持B.是城市自由和自治的产物

C.由于选拔官吏的需要而产生D.都是教会学校

5.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说: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罗马帝国对于法学的主要贡献有()

①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②制定《十二铜表法》

③制定用于公民和非公民之间关系的万民法④制定关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法律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6.“它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

它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

”“它”是

A.《罗马民法大全》

B.《汉谟拉比法典》

C.习惯法

D.《十二铜表法》

7.有史学家认为:

“11和12世纪,在欧洲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书写了平民的日记,一个新的社会集团出现”这个“新的社会集团”指的是

A.资产阶级B.封建贵族阶级C.市民阶级D.无产阶级

8.拜占庭文化是欧洲中古文化的明珠,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文化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

其中“启下”、“开来”指的是()

A.兼收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B.并蓄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

C.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D.为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9.西欧中世纪大学里的学生和老师大多是外来人口,几乎不享有城镇的任何政治和民事权利,他们组成“同乡会”或行会,借此享有一些保护性特权,如免税收、免兵役、免受普通法院管辖等。

材料强调了“同乡会”或行会

A.维护学生和老师的权益

B.联络同乡之间的友谊

C.开展同行间的学术交流

D.完全脱离教会的控制

10.拜占庭帝国颁布了一部巩固奴隶主统治地位的法典,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该法典是

A.《查士丁尼法典》B.《新法典》

C.《十二铜表法》D.《罗马民法大全》

11.“博洛尼亚大学处于意大利北部,11世纪时此处过往商旅络绎不绝,商业纠纷时有发生,诉讼案件不断,所以该校一直以法学著称,学校内还形成了“法科大学”;此后该校还经常与市政当局和其他市民接触,成立了市民团体。

”这段材料意在强调中世纪的大学

A.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B.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支持

C.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出现

D.具有较大的自治和管理权

12.小明同学在XX图库搜集历史资料时发现了下图,请你帮他判断该图反映的制度是

A.印度种姓制度

B.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C.西周分封制度

D.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13.法律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

下列有关法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明朝颁布和施行《大明律》和《大诰》,加强了君主集权

B.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世界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

C.《查士丁尼法典》巩固了皇权,维护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

D.苏俄颁布的《土地法令》彻底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农奴制的残余

14.“中世纪西欧城市向封建领主纳税,封建主放弃对城市的统治权和司法权…城市管理人员由市民选举产生。

”材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城市

A.封建社会等级森严

B.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C.完全摆脱了封建统治

D.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15.如图所示示意图,反映了10世纪西欧的社会风貌。

其经济发展的最大特色是

A.商业经济

B.庄园经济

C.游牧业发达

D.手工业水平高

16.关于扑克牌红桃K上的这个人物(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

A.他统治期间,法兰克王国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B.征收“什一税”

C.被称为“罗马人的皇帝”D.他就是法兰克王国的克洛维

17.下列关于庄园法庭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庄园法庭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②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③庄园法庭审判依据习惯法和村法④庄园法庭只维护领主的利益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8.中世纪晚期,西欧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随之而来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它们是

A.工厂和乡镇企业

B.租地农场和工厂

C.乡镇企业和手工工场

D.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

19.拜占庭帝国最著名的一位皇帝留给后世的最大遗产是他主持编撰的

A.《汉谟拉比法典》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D.《乌尔纳姆法典》

20.“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是欧洲中世纪的谚语。

此话说明了中世纪的欧洲城市

A.不受教会的管辖,人们言论自由B.不受国王和领主控制

C.城市和农奴都获得相对独立和自由D.注重环保,碧水蓝天、无污染

21.封建时代的欧洲,虽然处在教会神学的控制之下,但也孕育着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下列对欧洲封建时代历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A.庄园经济流行

B.西欧城市重新兴起

C.西欧大学纷纷兴起

D.伯里克利建立津贴制度

22.庄园是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

下列关于西欧庄园的表述,正确的是()

A.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生产组织B.庄园领主的土地称为“份地”

C.庄园领主可随意没收佃户的土地D.庄园法庭只维护领主的权益

23.在西欧,庄园为领主提供日常消费的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也为领主提供衣物、鞋帽等。

庄园有铁匠、金银匠、皮鞋匠、面包师等各色工匠制造不同的物品。

这说明西欧庄园

A.具有自给自足特征B.是独立的政治单位

C.具有地方管理功能D.是地方经济的中心

24.古代有一个欧洲帝国,国运延续千年之久,其保存下来的古希脂和古罗马的史料、著作、哲学思想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深远地影响了人类历史。

它是

A.亚历山大帝国B.法兰克王国C.阿拉伯帝国D.拜占庭帝国

25.扑克牌K中的人物分别是大卫、查理、亚历山大、凯撒。

下列与这些人物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卫”雕像是米开朗基罗的作品

B.查理继位后开始向各教区征收“什一税”

C.亚历山大建立的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

D.凯撒担任终身独裁官后颁布了《十二铜表法》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其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

8世纪,查理成为法兰克王国国王。

800年,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因此,查理被称为“查理大帝”或“查理曼”,他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

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的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所以C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2.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罗马天主教会在中世纪西欧的地位。

在西欧封建时代,罗马天主教会坚持“地球中心说”,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因支持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批判神学而被捕入狱,最后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的火刑柱上。

这种现象说明了罗马天主教会垄断精神和文化领域,极力压制“异端”思想。

故B符合题意,ACD在题干中无从体现。

所以答案选B。

3.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这座建筑最突出的特点是高而尖,由竖直的线条构成。

故选D。

4.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国王……尊重大学自治。

教皇支持大学……”可知,材料反映了中世纪欧洲大学得到国王与教会支持,A正确;BCD材料都没有体现,排除。

故选A。

5.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成文法典,属于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故①不合题意;罗马共和国时期制定了《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的成文法,故②不合题意;故含有①②的ACD不合题意;罗马帝国时期制定了用于公民和非公民之间关系的万民法和关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法律,故B符合题意。

故此题选B。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罗马帝国对于法学的主要贡献”是解题的关键,逐一分析各选项。

6.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

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查士丁尼下令编纂了一部汇编式法典——《罗马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

《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

它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

故选A。

7.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和所学可知,11、12世纪时期,随着欧洲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级逐渐形成,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力量逐渐发展壮大,故C正确;封建贵族阶级是传统中世纪欧洲的统治阶级,故B错误;早期的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是市民阶级分化出的阶级力量。

故AD错误。

故选C。

8.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和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因此拜占庭文化“启下”、“开来”指的是为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体现拜占庭文化的来源,不符合题意,可排除;选项C反映拜占庭文化对希腊、罗马文化的继承,不符合题意,可排除。

故此题选D。

9.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他们组成“同乡会”或行会,借此享有一些保护性特权,如免税收、免兵役、免受普通法院管辖等和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强调了“同乡会”或行会目的是维护学生和老师的权益。

A选项符合题意;故选:

A。

10.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罗马民法大全》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和《新法典》,《罗马民法大全》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所以D符合题意;《查士丁尼法典》是《罗马民法大全》的部分之一,故A不符合题意;B、《新法典》也是是《罗马民法大全》的部分之一,故B不符合题意;C、《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时期颁布的成文法,故C错误。

故本题选D。

11.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11世纪时此处过往商旅络绎不绝,商业纠纷时有发生,诉讼案件不断,所以该校一直以法学著称,学校内还形成了“法科大学””、“该校还经常与市政当局和其他市民接触,成立了市民团体”可知,材料强调中世纪的大学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A符合题意,BCD项材料未涉及,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12.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图片中有不同等级的划分,可以排除种姓制度,里面有骑士,排除CD项,中国古代没有这一阶层。

图片是西欧的等级制度,所以正确的是B项。

故选B。

13.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查士丁尼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完备的奴隶制成文法,它巩固了皇权,承认并维护奴隶制,故C符合题意;ABD均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中世纪西欧城市向封建领主纳税,封建主放弃对城市的统治权和司法权…城市管理人员由市民选举产生。

”可知,此内容反映了中世纪西欧城市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故D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西欧城市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完全摆脱了封建统治,故ABC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15.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根据图片所示内容(封建主城堡,农民住宅,耕地,公共牧场,磨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中世纪的西欧庄园。

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

庄园的土地一部分为耕地,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公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规定共同使用。

B项符合题意。

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与外界的商业经济往来很少,且图片中并未体现与商品经济有关的内容,A项不合题意。

图中虽有牧场,但只能说明庄园内存在畜牧业,并非流动的游牧业,C选项不合题意。

磨坊属于手工业,但仅依据庄园中存在磨坊,从图中看不出手工业整体发展水平,D项不合题意。

故应选择B选项。

16.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扑克牌红桃K上的这个人物,就是法兰克王国的国王查理,D符合题意;查理统治期间,法兰克王国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A排除;查理大帝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命令每个教区的人民把每年收入的1/10贡献给教会,称为“什一税”,B排除;800年的圣诞节,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C排除。

故选择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解与识记法兰克王国的相关史实。

17.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中世纪欧洲庄园是独立的政治和经济单位,其中的庄园法庭,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庄园法庭审判依据习惯法和村法,故①②③符合题意;庄园法庭维护庄园的公共秩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8.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

随着土地集中建立了租地农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经营。

手工工场可分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即简单协作)和集中的手工工场(工场手工业)两个阶段。

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19.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

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

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C符合题意;《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文明,A不符合题意;《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的,B不符合题意。

《乌尔纳姆法典》是古代西亚乌尔第三王朝时期制定的,D不符合题意。

所以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20.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到13世纪,欧洲许多城市取得了某种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在这样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而农奴在自由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他就获得了市民的身份,从此享有自由,领主无权强迫他重新变成农奴,因此“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C正确,D排除;取得自治的城市并不能完全摆脱教会的管辖或国王和领主的控制,AB排除。

故选C。

21.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伯利克利建立津贴制度是伯利克利改革的内容,伯里克利改革使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了古代世界的高峰,属于奴隶制时期,不属于封建时代,D表述错误,符合题意;ABC项表述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睛】

本题的关键词是“封建时代”。

22.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

西欧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生产组织,农民的土地称为“份地”,庄园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佃户的土地,庄园法庭调解领主和农民的权益,故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3.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材料“在西欧,庄园为领主提供日常消费的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也为领主提供衣物、鞋帽等。

庄园有铁匠、金银匠、皮鞋匠、面包师等各色工匠制造不同的物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

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所以A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24.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和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拜占庭文化对东欧马,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D符合题意;ABC三项的帝国没有取得这样的成就,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拜占庭帝国文化的影响。

25.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凯撒没有颁布《十二铜表法》,D符合题意。

“大卫”雕像是米开朗基罗的作品;8世纪,法兰克国王丕平之子查理继承王位,成为法兰克国王。

查理继续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命令每个教区的人民把每年收人的l/10贡献给教会,称为“什一税”。

教会因此变得富有起来,势力也越来越大。

查理继位后开始向各教区征收“什一税”,不符合题意;亚历山大建立的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ABC项表述与史实相符,排除。

故选择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