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学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32037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采访学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新闻采访学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新闻采访学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新闻采访学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新闻采访学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闻采访学教学大纲.docx

《新闻采访学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采访学教学大纲.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闻采访学教学大纲.docx

新闻采访学教学大纲

昆明学院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新闻采访学》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汉语言文学专业新闻传播方向)

(共32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任务和教学目标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新闻传播学方向的一门专业限选课。

通过有关知识和理论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了解新闻采访与写作的规律和方法,提高新闻写作的水平,以便于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

(二)课程的主要任务

新闻采访是新闻业务的重要分支之一,是新闻专业学生必须了解与掌握的一项重要业务技能。

因此,该课程作为新闻学专业的专业限选课,在新闻学本科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有关知识和理论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了解新闻采访与写作的规律和方法,提高新闻写作的水平,以便于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以适应现代新闻工作的需要。

(三)课程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新闻采访的基本知识,包括传播的历史、特点及形态;

2、熟悉新闻采访的过程及类型

3、透过新闻采访的规律,能用抽象的原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课程教学环节组成

因本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所以教学时数的分配以教师课堂讲授和课堂实践为主。

具体教学环节为:

课堂讲授,专题讨论或问题思考,课后巩固及研究性学习

3、课程教学内容纲要

第1章采访的定义及基本方式

  [教学时数]2学时

[目的和要求]

了解:

(1)采访的定义及要素;

(2)采访的基本方式

掌握:

(1)采访的定义;

(2)隐性采访

教学重点和难点:

隐性采访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讨论3学时)

第一节采访的定义(1学时)

一、采访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活动

二、采访的目的是为了向大众传播

三、新闻采访活动包括三项内容

第二节采访的基本方式(1学时)

一、直面采访;

二、现场观察;

三、书面采访;

四、体验式采访;

五、隐性采访;

六、电话采访;

七、网上采访;

八、阅读文献

复习与思考题:

1.什么是采访?

2.采访定义的要素有哪些?

3.采访的基本方式有哪些?

4.如何看待与评价隐性采访?

第二章 采访在新闻工作中的地位

  [教学时数]2学时

[目的和要求]

了解:

(1)报刊的生产程序;

(2)衡量新闻作品质量的标准

掌握:

采访材料的要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采访材料的要求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1学时)

第一节 采访是新闻作品产生的依据(0.5学时)

新闻生产过程:

客观事实→采访→报道

第二节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0.5学时)

一、采访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后续业务环节的质量和最终稿件的质量;

二、采访是防止报道失实的第一道防线;

第三节采访是防止报道失实的第一道防线(1学时)

采访材料的要求;

1.材料的真实性;

2.材料的深刻性;

3.材料的生动性和可信度

复习与思考题:

1.如何正确处理采访与写作或制作之间的关系?

2.如何在采访阶段做到防止新闻失实?

  

  第三章 采访的基本特征

  [教学时数]2学时

[目的和要求]

了解:

拼抢是采访的重要特征和要求

掌握:

采访的四个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采访活动要贴近事实、贴近现场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2学时)

第一节 采访活动追踪新近发生的事实(0.5学时)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因此采访活动就是始终瞄准新近发生的事实和当前存在的现象。

第二节采访活动时刻处于时效的压力下(0.5学时)

一、“快速”是采访的特点;

二、拼抢是采访的重要特征和要求;

第三节采访活动要贴近事实、贴近现场(0.5学时)

一、跑现场;

二、访问知情人;

三、及时完整的记录;

第四节使用社会交往的方式(0.5学时)

一、繁杂性;

二、双向性;

三、对等性

复习与思考题

1.记者的采访活动有哪些基本特征?

2.如何正确处理“快”和“深”、“快”和“真”之间的矛盾?

  第四章 采访的基本任务和步骤

  [教学时数]1学时

[目的和要求]

了解:

(1)采访任务的五要素;

(2)采访的八个步骤

掌握:

(1)对新闻真实性的要求;

(2)快速获取事实的采访能力要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采访要快速获取真实的事实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讨论2学时)

第一节 采访的基本任务(0.5学时)

一、采访任务的第一个要素——拿到事实

二、采访任务的第二个要素——拿到真实的事实

三、采访任务的第三个要素——拿到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四、采访任务的第四个要素——拿到典型的事实

五、采访任务的第五个要素——迅速地获取事实

第二节采访的八个步骤(0.5学时)

一、获得新闻线索;

二、确定选题;

三、策划与准备;

四、联系采访;

五、建立融洽的访问气氛;

六、提问;

七、现场观察;

八、结束采访

复习与思考题

1.采访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2.对新闻真实性的检验有哪两层含义?

3.在对典型事实进行报道时如何避免虚构和夸大?

  第五章 获得新闻线索

  [教学时数]1学时

[目的和要求]

了解:

获得新闻线索的渠道 

掌握:

(1)新闻线索的作用;

(2)高质量线索的标准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甄别线索的可靠性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1学时)

第一节 高质量的线索是高质量选题的前提(0.5学时)

一、新闻线索的作用;

二、高质量线索的标准:

1.线索丰富;

2.线索可靠;

3.线索及时

第二节获得新闻线索的渠道(0.5学时)

一、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新闻媒介;

二、互联网、手机等信息传播工具;

三、各种会议及新闻发布会;

四、政策文件及领导人讲话;

五、受众来电来信;

六、“新闻线人”;

七、专业信息来源——通讯员队伍;

八、广交朋友,建立人际传播的信息网

复习与思考题

1.新闻线索的定义是什么?

2.记者对线索可靠性的甄别环节有哪些步骤?

  3.如何正确处理新闻通稿上的信息?

第六章 新闻选题的重要性 

  [教学时数]2学时

[目的和要求]

了解:

(1)什么是新闻选题;

(2)新闻选题的重要性 

掌握:

高质量新闻选题的特征

教学重点和难点:

高质量新闻选题的特征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2学时)

第一节 什么是新闻选题(0.5学时)

一、选题就是把关;

二、选题具有极大的灵活性:

1.可以选择不同的事实;

2.可以选择同一个事实的不同阶段;

3.可以选择同一个事实的不同侧面;

4.可以选择同一个事实的不同层次;

5.可以选择纵向串联事实;

6.可以选择横向串联事实;

7.在第二落点上选题

三、选择事实的依据是记者的新闻价值观和对生活的理解力

第二节新闻选题的重要性(0.5学时)

一、新闻选题与媒体的社会功能;

二、新闻选题与媒体的定位;

三、新闻选题与媒体的影响力;

第三节高质量的新闻选题的特征(1学时)

一、重大性;

二、大众关心;

三、独家性:

1.独家事实;

2.独家分析;

3.独家人物;

4.选题的可操作性强

复习与思考题

1.什么是新闻选题?

2.如何理解梁建增说的“好选题是成功的一半”?

  3.独家报道的定义是什么?

  第七章 新闻选题的标准 

  [教学时数]2学时

[目的和要求]

了解:

新闻选题的不同标准 

掌握:

选题标准的媒体实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要性”与“共同兴趣”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讨论2学时)

第一节 新闻选题的不同标准(0.5学时)

一、以“是否符合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为选题标准;

二、以“是否适合受众需求”为选题标准;

三、以客体事实属性为选题标准;

第二节对不同选题标准的分析(1学时)

一、对“以政策为本”的新闻选题标准的解析:

1.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滞后,形成对某些重要信息的遮蔽;

2.对政策制定水平缺少反思和质疑意识,限制了记者的创造性;

3.容易形成“刮风”式报道;

4.容易形成乱扭角度、“片面提炼”式报道

二、对“受众需求”的新闻选题标准的解析:

1.要分清人们的欲望和人们的实际需要;

2.要考虑受众需求中的局部因素和全局因素;

3.要考虑受众需求中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

4.要考虑受众的显性需求与隐性需求

三、对“以事实为本”的新闻选题标准的解析:

1.重要性与“共同兴趣”;

2.按“共同兴趣”标准选题的误区;

第三节选题标准的媒体实践(0.5学时)

一、偏向于政策导向的选题标准;

二、偏重于“共同兴趣”、“受众需求”的选题标准;

三、以关注社会问题为中心的选题标准;

四、对弱势群体选题的忽视

复习与思考题

1.如何理解“选择什么样的题材,就是想报道什么样的节目内容,也就是想传播什么样的媒介观点、表达什么样的判断取向”?

2.“受众需求”的内涵是什么?

3.什么是受众的显性需求?

4.受众的隐性需求包括哪些方面?

第八章 确定新闻选题的操作过程 

  [教学时数]2学时

[目的和要求]

  了解:

(1)重大事件是新闻选题的首选目标;

(2)选题在采访之后的五种命运 

掌握:

隐性的热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挖掘非热点事实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2学时)

第一节 选题目标(0.5学时)

一、重大事件和舆论热点:

1.重大突发性事件;

2.重大的政策变动;

3.重大的活动;

4.重大的舆论热点

二、抢发重大新闻的“第二落点”;

三、注意发现和挖掘普遍存在的非热点事实;

第二节确立选题的思维过程(1学时)

一、发现新闻的思维过程:

1.第一种思维过程的特点:

比较和选择;

2.第二种思维过程的特点:

“瞄准靶子”;

二、预测事实真相:

线索的可靠性和经验推理:

1.根据线索的可靠性;

2.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和推理;

三、进行选题的可行性研究:

1.进行报道效果的审视和预测;

2.推断找到采访对象的可能性;

3.记者是否有完成这个采访的实力;

4.估算采访的成本;

5.考虑时效性限制

第三节选题在采访之后的五种命运(0.5学时)

一、记者调查真相之后的两种可能性:

1.真相与预测基本相吻合;

2.真相与预测有误差,甚至是极大的误差

二、面对两种可能性的五种对选题的处理方式:

复习与思考题

1.怎样才能发现新闻事实从而确定新闻选题呢?

2.重大新闻的“第二落点”怎么理解?

如何挖掘重大新闻的“第二落点”?

  第九章 采访的策划与准备 

  [教学时数]2学时

[目的和要求]

  了解:

(1)采访失败的原因;

(2)采访前的调查和准备工作

掌握:

采访策划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采访策划并不是策划事实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讨论3学时)

第一节 采访失败的重要原因——缺乏采访前的策划与准备(0.5学时)

一、被动式采访;

二、提问时颠三倒四,缺乏逻辑性和提问的艺术;

第二节策划和准备是采访前必不可少的环节(0.5学时)

一、采访机会是难得的,甚至是一次性的;

二、采访不是可以反复进行的表演活动;

三、采访的事实是复杂的,对象是广泛的;

四、记者在采访中的状态——“一身五任”:

1.记者是一场谈话的主持者;

2.记者的中心角色是一个提问者;

3.记者是一个“全职”的倾听者;

  4.记者在采访中又是一个积极的思考者;

5.记者还是一个全程的忠实记录者

第三节采访策划和采访准备的内容(0.5学时)

一、报道思想的策划:

1.第一种——着眼于救灾的报道;

2.第二种——着眼于问责的报道;

3.第三种——着眼于缅怀生命,思考命运的报道

二、采访项目的策划;

三、新闻作品的文本策划;

四、采访步骤的策划;

五、报道策划的误区

第四节采访前的调查和准备工作(0.5学时)

一、访前调查;

二、提问准备;

三、观察性取材的准备;

四、物质准备

复习与思考题

1.为什么说策划和准备是采访前必不可少的环节?

2.试举例说明什么是新闻策划?

谈谈你对新闻策划的看法?

  第十章 采访对象的分析 

  [教学时数]2学时

[目的和要求]

  了解:

权威的采访对象;

掌握:

采访对象的分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接受采访的心理需要;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2学时)

第一节 访问的前提——权威的采访对象(0.5学时)

一、最接近事实来源的人;

二、某些具有事实认定权威的个人和机构;

第二节处于不同利益关系的采访对象的类型和态度(0.5学时)

一、肯定和颂扬型的采访对象;

二、求助媒体解决自身问题的采访对象;

三、中介型的采访对象;

四、批评和教育类的采访对象;

五、揭露和批评的采访对象

第三节研究人们接受采访的心理需要(0.5学时)

一、为社会代言的心理需要;

二、代表团体或个人利益的诉求;

三、交往的需要;

四、满足内心要成为重要人物的感觉

第四节接受采访的顾虑和拒绝接受采访的原因(0.5学时)

一、权力阶层的采访对象;

二、向媒体的调查提供信息的人;

三、各类专家;

四、被媒体表彰的先进人物;

五、面对年轻记者;

六、对于小媒体的记者

复习与思考题

1.什么是权威的采访对象?

2.回顾隐性采访的概念和适用范围,并谈谈对监督性报道、调查性报道的看法。

 

  第十一章 访问的原则 

  [教学时数]3学时

[目的和要求]

  了解:

(1)什么是访问;

(2)访问的特征;(3)访问的基本矛盾——“取”与“予”

掌握:

(1)马斯咯的心理需求层次论;

(2)帕洛阿尔托学派关于人际传播的理论;(3)心理场的理论

教学重点和难点:

解决“取”与“予”矛盾的方法;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讨论3学时)

第一节 访问是记者获取信息的最重要的途径(0.5学时)

一、什么是访问?

二、尴尬的访问;

三、访问是记者业务的一道难关

第二节访问的特征(0.5学时)

一、没有法律的约束力;

二、没有行政的约束力;

三、地位平等;

四、结合自由;

五、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程度高;

六、所获得的信息层次多样,意义丰富

第三节访问不同于人际交往的特征(0.5学时)

一、记者通过访问取材的目的性十分明确;

二、各种不同的访问是记者发起和组织的,采访对象是记者挑选的;

三、记者在访问中起着营造气氛、主导谈话的作用

第四节访问的基本矛盾——“取”与“予”(0.5学时)

一、访问需要占用对方时间;

二、访问需要耗费对方的精力;

三、采访通常是不付费的;

四、风险成本;

第五节解决“取”与“予”矛盾的办法(0.5学时)

一、马斯洛的心理需求层次论;

二、帕洛阿尔托党派关于人际传播的理论;

三、心理场的理论

第六节访问是记者创造奇迹的舞台(0.5学时)

一、访问创造了观察社会的广阔空间;

二、通过访问探索真相,记录历史;

三、成功的访问创造了名记者

复习与思考题

1.通过访问记者要索取的材料有哪些?

2.初学者采访时常遇到的困境主要有几点?

3.访问的特征是什么?

访问不同于人际交往的特征又是什么?

4.采访对象接受采访时要承担的风险有哪些?

 

  第十二章 访问气氛的建立

  [教学时数]4学时

[目的和要求]

  了解:

(1)访问气氛的类型;

(2)最佳访问气氛的要素;

掌握:

访问中的敏感之处;

教学重点和难点:

深入访问的关节点;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4学时)

第一节 访问气氛的不同类型(0.5学时)

一、“公事公办”式;

二、“挤牙膏”式;

三、强弱悬殊式

四、激烈交锋式;

五、“酒逢知己”式

第二节最佳访问气氛的要素(0.5学时)

一、尊重;

二、真诚;

三、关怀;

四、轻松;

五、理解

第三节记者的第一印象(0.5学时)

一、遵守约定的时间;

二、出示介绍信或记者证,说明自己的身份和采访目的;

三、改善记者的形体语言;

四、访问前的“拆墙”;

第四节访问设计对气氛的影响(0.5学时)

一、选择适当的采访时机;

二、要选择适当的采访地点;

第五节设法消除采访对象的心理忌讳(0.5学时)

一、避免“第三者”的存在;

二、提倡记者单独采访

第六节访问中的记者形象(0.5学时)

一、倾听的作用;

二、赞赏你喜欢的行为或物件;

三、帮他人解决问题;

第七节访问中的敏感之处(0.5学时)

一、适时打断,转移话题;

二、尽量不要冷场;

三、不要和采访对象争论;

四、如何提揭露型问题;

五、敏感提问之后穿插缓和气氛的提问;

六、说服那些采取拒绝态度的采访对象

第八节深入访问的关节点(0.5学时)

复习与思考题

1.表达记者对采访对象的尊重的方法有哪些?

2.什么是访问前的“拆墙”?

“拆墙”的方法有哪些?

3.提倡记者单独采访的原因是什么?

4.插入式打断的方法的三个步骤是什么?

  第十三章 提问的规律和方法

  [教学时数]4学时

[目的和要求]

  了解:

(1)提问的内容和一般顺序;

(2)提问的几种方式;(3)提问的规律

掌握:

提问的策略;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不同的情境下使用不同的提问策略;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4学时)

第一节 记者提问的特点(0.5学时)

一、目标明确;

二、提问系统;

三、记者主导提问过程;

第二节提问的内容和一般顺序(0.5学时)

一、六类提问的内容;

二、提问的一般顺序;

三、以肯定语结束提问

第三节不同功能的提问(0.5学时)

一、搜索式提问;

二、基本要素的提问;

三、引导式提问;

四、挖掘式提问;

五、探讨式提问;

六、展示性提问;

七、创造性提问

第四节提问的规律(0.5学时)

一、第一个问题;

二、提问要清晰、简洁;

三、提问要具体;

四、提问要讲究逻辑和层次

第五节提问时的问题类型(0.5学时)

一、开放式问题;

二、闭合式问题

第六节特殊问题的提问(0.5学时)

一、敏感型问题;

二、对故事和引语的提问;

三、帮他人解决问题;

第七节提问的策略(0.5学时)

一、正面提问;

二、侧面提问;

三、反问;

四、激发式错问;

五、追问

第八节提问中的倾听(0.5学时)

一、倾听的任务

二、倾听的要点

复习与思考题

1.如何理解“有舌头就不怕没有问题”?

  2.记者提问的特点是什么?

  3.提问的一般顺序是什么?

4.挖掘式提问适用的对象有哪些?

5.说说提问中的第一个问题的特点。

6.试举例说明开放式问题和闭合式问题的不同问法。

7.倾听的要点有哪些?

第十四章现场观察的作用和方法

  [教学时数]2学时

[目的和要求]

了解:

记者观察力的培养

掌握:

(1)第一手材料;

(2)现场观察需要注意五个方面

教学重点和难点:

现场观察的内容;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讨论2学时)

第一节 现场观察的重要性(0.5学时)

一、获得第一手材料,核实第二手材料,力争新闻报道的准确性;

二、加深记者对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理解,激发创作灵感;

三、典型细节可使新闻作品具有现场感;

四、现场观察不受条件限制,是记者随时随地都可使用的武器和方法,有时是采访的唯一方法

第二节现场观察的内容(0.5学时)

一、观察新闻人物的相貌、动作和语言;

二、观察新闻事件的现场过程;

三、现场捕捉精彩引语;

四、捕捉现场细节;

第三节怎样进行现场观察(0.5学时)

一、尽量贴近现场;

二、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

三、选好观察点;

四、粗细结合,追踪典型细节;

五、观察与询问相结合

第四节如何培养记者的观察力(0.5学时)

一、高度的注意力;

二、过硬的观察基本功;

三、观察力的训练;

四、几种有助于观察的技能

复习与思考题:

1.现场观察的重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2.思考:

如何把握典型细节?

3.如何培养记者的观察力?

第十五章采访的记录与核实

  [教学时数]1学时

[目的和要求]

了解:

(1)采访应当记录的内容;

(2)采访记录的方式;

掌握:

材料的核实

教学重点和难点:

需要核实的内容和核实的方法;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1学时)

第一节 采访的记录(0.5学时)

一、采访记录的必要性;

二、采访应当记录的内容;

三、采访记录的方式;

四、笔记的技巧

第二节材料的核实(0.5学时)

一、核实是采访不可缺少的一环;

二、需要核实的内容;

三、核实的方法;

  复习与思考题:

1.采访不记录可能留下什么后果?

2.笔记的技巧有哪些?

3.为什么说核实是采访不可缺少的一环?

  四、实践环节

实践内容及要求

实践课是新闻采访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

通过实践,使学生加深理解、验证、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加深对新闻采访技巧的掌握,强化学生的知识实践意识、提高其实际动手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实践一完成一期新闻报道策划(详情请查阅《新闻采访实训大纲》)

实践要求

1.学会发现校园新闻

2.能够熟练进行采访

3.能够做出报道策划方案

五、课程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章节

内容

课堂讲授

合计

第一章

采访的定义及基本方式

2

2

第二章

采访在新闻工作中的地位

2

2

第三章

采访的基本特征

2

2

第四章

采访的基本任务和步骤

1

1

第五章

获得新闻线索

1

1

第六章

新闻选题的重要性

2

2

第七章

新闻选题的标准

2

2

第八章

确定新闻选题的操作过程

2

2

第九章

采访的策划与准备

3

3

第十章

采访对象的分析

2

2

第十一章

访问的原则

3

3

第十二章

访问气氛的建立

4

4

第十三章

提问的规律和方法

4

4

第十四章

现场观察的作用和方法

2

2

第十五章

采访的记录与核实

1

1

合计

32

32

五、本课程教学方法建议及考核方式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

a、案例教学。

通过对大量最新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讲授新闻采访业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b、多媒体课件教学。

全程使用多媒体课件。

c、互动式教学,部分内容组织学生自行研究并发表演讲,要求学生将自己制作的报纸设计方案与报道策划方案制作成演示文稿,在课堂上公开演示、讨论。

作业提交、课外答疑可在网络上进行。

d、实践教学。

本课程采取的考核方式为考查。

六、选用教材及教学辅助材料说明

采用教材:

刘海贵:

《新闻采访教程》,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采用主要参考书:

1、张征:

《新闻采访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梁一高:

《现代新闻采访教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3、韩景洪:

《新闻采写技巧》,山东人民出版社

4、(美)特德怀特著: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与报道》,新华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