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崇明区实验初中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28485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58.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崇明区实验初中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上海市崇明区实验初中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上海市崇明区实验初中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上海市崇明区实验初中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上海市崇明区实验初中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崇明区实验初中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

《上海市崇明区实验初中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崇明区实验初中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市崇明区实验初中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

上海市崇明区实验初中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上海市崇明区实验初中2018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含氟牙膏”中的“氟”指的是

A.分子B.原子C.单质D.元素

2.Cl2O5中“Cl”的化合价是

A.-2B.+2C.+5D.-5

3.属于纯净物的是

A.蒸馏水B.食盐水C.天然气D.双氧水

4.能作钾肥的是

A.CO(NH2)2B.Ca(H2PO4)2C.K2CO3D.NH4HCO3

5.名称与化学符号不一致的是

A.胆矾:

CuSO4·5H2OB.铵根:

NH4

C.汞元素:

HgD.2个氢分子:

2H

6.化学反应2Mg+CO2

2MgO+C属于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7.属于有机物的是

A.碳酸B.二氧化碳C.葡萄糖D.金刚石

8.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熔沸点B.导电性C.还原性D.溶解性

9.加入足量水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A.牛奶B.麻油C.泥沙D.蔗糖

10.物质用途错误的是

A.稀硫酸除去铁锈B.明矾能杀死水中细菌

C.金刚石切割玻璃D.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11.关于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以支持燃烧B.空气中质量分数约21%

C.氧元素以游离态存在D.与臭氧(O3)互为同素异形体

12.有关分子与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不同性质不同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水蒸发时分子间的间距不变

13.一些食物的pH近似值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食物

葡萄汁

苹果汁

西瓜汁

鸡蛋淸

pH

3.5~4.5

2.9~3.3

6.0~7.0

7.6~8.0

 

A.葡萄汁B.苹果汁C.西瓜汁D.鸡蛋清

14.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

B.

C.

D.

15.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

B.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会出现白烟

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会发出淡蓝色火焰

D.电解水时,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

1

16.下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

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中共有4种分子B.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

C.该图可表示H2与O2的反应D.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改变

17.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集合的物理量

B.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C.伴随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盐的组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18.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过程,不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碳粉和氧化铜粉末

取样,加入适量稀硫酸

B

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用燃着的木条

C

除去生石灰中的碳酸钙

高温煅烧

D

检验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完全反应

反应后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

 

A.AB.BC.CD.D

19.常温下,往盛放适量M物质的烧杯中逐渐加入N物质并充分搅拌。

右下图横坐标x表示N物质的质量,纵坐标y表示烧杯中的某物理量(见下表)。

下列实验与图像对应关系合理的是

M

N

y

A

氧化钙

溶液的温度

B

氢氧化钠

溶液的pH

C

饱和氯化钠溶液

氯化钠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

硫酸铜溶液

铁粉

溶液的质量

 

A.AB.BC.CD.D

20.由CH4、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气体,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

2,对于该气体的组成,判断错误的是

A.不一定含有CH4B.若含有CO,一定还含有H2

C.不可能是纯净物D.该气体的组成有3种情况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

21.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请按照要求完成填空:

①氦气可以作保护气,氦气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②空气中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是__________。

③某盐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该盐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

④需长期保存的文件一般要求用碳素墨水填写,原因是__________。

⑤水常用于灭火,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

⑥油炸食物不宜多吃,因长时间煎炸会产生有毒物质丙烯醛(化学式C3H4O)。

丙烯醛由____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0.2mol丙烯醛分子中约含有_______个碳原子。

22.图1为KNO3的溶解度曲线,a、b在溶解度曲线上。

图2为向50g水中溶解一定量KNO3固体的操作图示。

①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②a点表示的意义是20℃时,在__________中最多溶解硝酸钾31.6克;

a点对应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只列计算式)。

③欲使KNO3溶液的状态从b点转化为c点,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

④关于图2中烧杯内的物质,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填编号)。

AM和N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B当x=9.8g时,N中恰好没有固体剩余

CM、N、P中,M、P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M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P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

评卷人

得分

三、流程题

23.氯化钠俗称食盐,是维护人体生命的重要物质。

①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并以氯化钠和水为原料在通电条件下制取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Cl2)。

(I)从海水中获取粗盐,宜选用__________(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II)氯化钠饱和溶液通电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III)粗盐初步提纯时过滤操作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图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__________(填编号)。

②实验室一瓶氯化钠中混有硫酸钠。

提纯流程如下:

(I)加入BaCl2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II)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

(III)此设计方案是否严密,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四、综合题

24.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①仪器a的名称是_____。

②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II)用装置D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______进(填“m”或“n”)。

(III)用装置E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未看到“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现象,可能的原因是_____(答出一条即可)。

若实验成功,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

③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I)发生装置可选用_____(在A、B、C中选)。

(II)一般不选用碳酸钠粉末替代大理石,原因是_____。

(III)如图F所示,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时,将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的小花,一半烘干放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其中干燥的纸花要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

④欲测定③中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取1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该盐酸,溶液的pH变化如右图所示。

求:

(I)P点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mol。

(II)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_______(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评卷人

得分

五、科学探究题

25.实验与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

①甲同学探究镁、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上图3所示实验方案。

(I)根据实验a、b观察到的现象,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是__________。

(II)将a、b试管中反应后的物质倒入同一大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的成分可能是__________。

②现有含杂质的氧化铜样品(杂质不参加反应),为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乙同学取样品Wg,并用上图4装置进行实验。

(I)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II)为达到实验目的,还需要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__。

③丙同学用三支试管分别取适量的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碳酸钠溶液进行实验探究。

(I)步骤1:

向三支试管分别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后,Na2CO3溶液中显红色,说明Na2CO3溶液显_________性。

(II)步骤2:

丙同学把三支试管中的溶液同时倒入一只烧杯中,发现有气泡产生,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显红色;过滤,得到滤液,滤液中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填编号)。

A稀盐酸B澄清石灰水C碳酸钠溶液D氯化钾

(III)(实验猜想)步骤2所得滤液中溶质可能为:

猜想一:

NaCl、Na2CO3;猜想二:

NaCl、CaCl2和NaOH;

猜想三:

NaCl、Na2CO3和NaOH;猜想…………

(实验设计)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三成立

 

(实验分析)上述实验操作结束后,试管中溶质的成分为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元素是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含氟牙膏”中的“氟”指的是元素。

故选D。

2.C

【解析】

【详解】

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2x+(-2)×5=0,x=+5。

故选C。

3.A

【解析】

【详解】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

A.蒸馏水就是水这一种物质,是纯净物;

B.食盐水由水和氯化钠两种物质组成,是混合物;

C.天然气是主要成分为甲烷的多种物质的总称,是混合物;

D.双氧水是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

故选A。

4.C

【解析】

【详解】

只含有氮磷钾中的一种元素时,含氮元素是氮肥;含有磷元素是磷肥;含有钾元素是钾肥。

同时含有氮磷钾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时为复合肥。

A.CO(NH2)2是氮肥;

B.Ca(H2PO4)2是磷肥;

C.K2CO3是钾肥;

D.NH4HCO3是氮肥。

故选C。

5.D

【解析】

【详解】

A.胆矾是硫酸铜晶体的俗称,化学式为CuSO4·5H2O,选项正确;

B.铵根:

NH4,选项正确;

C.元素符号的书写:

一个字,大写;两个字母时,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汞元素:

Hg,选项正确;

D.化学式前加数字表示分子个数,2个氢分子:

2H2,选项错误。

故选D。

6.C

【解析】

【详解】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形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化学反应2Mg+CO2

2MgO+C属于置换反应。

故选C。

7.C

【解析】

【详解】

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以外的含碳化合物称为有机物。

故选C。

8.C

【解析】

【详解】

必须经化学变化才能表现的性质叫化学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的性质叫物理性质。

熔沸点、导电性、溶解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是物理性质,还原性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是化学性质。

故选C。

9.D

【解析】

【详解】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溶液中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的形式相互混合。

牛奶、麻油、泥沙在水中都不能形成均已稳定的混合物,不是溶液;蔗糖以蔗糖分子的形式和水分子混合,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

故选D。

10.B

【解析】

【详解】

A.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和硫酸反应生产硫酸铁和水,故能用稀硫酸除去铁锈,选项正确;

B.明矾在水中形成絮状物,能加速悬浮颗粒沉降,不能杀死水中细菌,选项错误;

C.金刚石的硬度很大,可用于切割玻璃,选项正确;

D.熟石灰是碱,可与算反应生产盐和水,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选项正确;

故选B。

11.B

【解析】

【详解】

A.氧气有助燃性,可以支持燃烧,选项正确;

B.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选项错误;

C.氧气是氧元素的单质,氧元素以游离态存在,选项正确;

D.氧气与臭氧(O3)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选项正确。

故选B。

12.D

【解析】

【详解】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分子不同性质不同,选项正确;

B.化学变化中,反应物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选项正确;

C.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都是在不断地运动的,选项正确;

D.水蒸发时,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间的间距变大,选项错误。

故选D。

13.B

【解析】

【详解】

溶液的pH小于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等于7,溶液呈中性。

由题中信息可知,苹果汁的pH最小,酸性最强。

故选B。

14.C

【解析】

【详解】

A、在实验室使用药品时,要做到“三不原则”是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故A不正确;

B、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最好不要超过试管体积

B图中的液体明显超过了

,故B不正确;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将实验仪器组装好后,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双手捂住试管,若过一会儿,导管口有连续的气泡冒出时,说明装置的气密性好。

若没有上述现象,则气密性不好。

这种方法利用了热胀冷缩的特性,故C正确;

D、因为用一盏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会使酒精洒出来,引起火灾,故D不正确。

故选C。

15.C

【解析】

【详解】

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选项错误;

B.盐酸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溶质氯化氢,氯化氢溶于空气水里形成盐酸液滴,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会出现白雾,选项错误;

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会发出淡蓝色火焰,选项正确;

D.电解水时,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

1,是实验结论,不是现象,选项错误。

故选C。

16.B

【解析】

【详解】

A.图中共有3种分子,选项错误;

B.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该变化前后的分子都是由两个原子构成,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选项正确;

C.氢气和氧气点燃条件下生成水,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该图不可表示H2与O2的反应,选项错误;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所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改变,选项错误。

故选B。

17.A

【解析】

【详解】

A.物质的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集合的物理量,1摩尔物质含有的分子个数是阿伏伽德罗常数个微粒,选项正确;

B.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如:

活泼金属和酸反应生产氢气,选项错误;

C.伴随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

电灯泡通电时发光、放热,但不是化学变化,选项错误;

D.由金属或铵根与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叫盐,盐的组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选项错误。

故选A。

18.D

【解析】

【详解】

A、鉴别碳粉和氧化铜粉末,取样,加入适量稀硫酸,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的是氧化铜,无明显现象的是碳粉,选项正确;

B、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剧烈的是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选项正确;

C、除去生石灰中的碳酸钙,高温煅烧,碳酸钙分解生产氧化钙和二氧化碳,选项正确;

D、检验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中加入,不能用加入AgNO3溶液的方法,因为盐酸和氯化钠都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选项错误。

故选D。

19.D

【解析】

【详解】

A、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会放出热量,导致溶液的温度升高,完全反应后温度不变,事实与图像不符,故A错误;

B、氢氧化钠加入水中溶液呈碱性,pH>7,随着加入的氢氧化钠的量增加,碱性逐渐增强,pH变大,事实与图像不符,故B错误;

C、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氯化钠不能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事实与图像不符,故C错误;

D、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的质量比可知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完全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不变,事实与图像相符,故D正确。

故选D。

20.C

【解析】

【详解】

根据元素守恒知,如果原来气体中不含甲烷,则一定含有CO、H2且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2;CH4完全燃烧时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

2,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时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

2,有三种情况:

甲烷;一氧化碳和氢气;甲烷、一氧化碳、氢气。

故选C。

21.HeCO2(或二氧化碳)钠元素单质碳在常温下性质稳定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降低温度)39:

13.612×1023

【解析】

【详解】

①氦气由原子直接构成,氦气的化学式可用氦元素符号表示,是He;

②空气中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是CO2(或二氧化碳);

③某盐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该盐中一定含有钠元素,;

④需长期保存的文件一般要求用碳素墨水填写,原因是单质碳在常温下性质稳定,不易因发生化学变化而变质;

⑤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需要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

物质有可燃性、温度达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充分接触;灭火时只需要破坏一个条件即可。

水常用于灭火,其灭火原理是水蒸发吸热,能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降低温度);

⑥油炸食物不宜多吃,因长时间煎炸会产生有毒物质丙烯醛(化学式C3H4O)。

丙烯醛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12):

4=9:

1;1mol丙烯醛中含有6.02×1023个分子,0.2mol丙烯醛分子中约含有碳原子的个数为0.2×3×6.02×1023=3.612×1023。

22.增大100g水

增加溶剂BD

【解析】

【详解】

①由溶解度曲线可知,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②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100g水中达到饱和时溶解的某固体物质的质量,a点表示的意义是:

20℃时,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31.6克;

a点对应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③b点是该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c点是该温度下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欲使KNO3溶液的状态从b点转化为c点,可采取的措施加入水(即增加溶剂);

④AM和N的溶液中,溶质质量不相等,N中溶质较多;

B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所以在50g水中最多溶解15.8g硝酸钾,当x=9.8g时,N中恰好没有固体剩余;

CM、N、P中,M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M、P的溶液中,P的溶质比M的多,但两者溶剂一样多,M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P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

故选BD。

23.蒸发结晶2NaCl+2H2O

2NaOH+Cl2↑+H2↑DNa2SO4+BaCl2=BaSO4↓+2NaCl除掉过量的氯化钡没有除掉过量的碳酸钠,导致氯化钠不纯

【解析】

【详解】

(I)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从海水中获取粗盐,宜选用蒸发结晶;

(II)氯化钠饱和溶液通电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Cl+2H2O

2NaOH+Cl2↑+H2↑;

(III)粗盐初步提纯时过滤操作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图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D,该折叠方法有不能使浊液被完全过滤,一些液体从滤纸缝隙直接漏到盛滤液的烧杯中;

②(I)加入BaCl2溶液时发生反应是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产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是Na2SO4+BaCl2=BaSO4↓+2NaCl;

(II)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除掉过量的氯化钡,因氯化钡和碳酸钠能反应生产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

(III)此设计方案是否严密,理由是没有除掉过量的碳酸钠,导致氯化钠不纯。

24.分液漏斗2KClO3

2KCl+3O2↑;n铁丝表面的有锈或瓶内氧气浓度太低等3Fe+2O2

Fe3O4B或C反应太快,不易控制纸花潮湿的部分(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能否与石蕊发生反应0.05mol7.3%

【解析】

【详解】

①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②(I)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产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ClO3

2KCl+3O2↑;

(II)用装置D收集氧气,氧气的密度比水的小,则气体应从n进入;

(III)用装置E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未看到“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现象,可能的原因是铁丝表面的锈没有除掉,或瓶内氧气浓度太低,或将铁丝伸入集气瓶内太早,氧气被燃着的木条耗尽,若实验成功,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3Fe+2O2

Fe3O4;

③(I)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是固体和液体常温下反应,发生装置可选用B或C;

(II)一般不选用碳酸钠粉末替代大理石,原因是反应太快,不易控制;

(III)如图F所示,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时,将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的小花,一半烘干放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纸花潮湿的部分(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其中干燥的纸花要探究的问题是二氧化碳能否与石蕊发生反应;

④(I)P点时,刚好完全反应,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

10g×20%÷40g/mol=0.05mol;

(II)设消耗氯化氢的质量为x

x=1.825g

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7.3%。

25.镁>铁>铜铜、铁、镁,也可能是铜和铁CO+CuO

Cu+CO2装置B反应前后的质量碱AD生成白色沉淀,溶液仍然呈红色氯化钠、氢氧化钠、氯化钙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I)根据实验a、b观察到的现象镁能与硫酸亚铁反应说明镁的活动性比铁的强,铁能与硫酸铜反应,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的强,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镁>铁>铜;

(II)将a、b试管中反应后的物质倒入同一大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的成分可能是铜、铁、镁,也可能是铜和铁;

②现有含杂质的氧化铜样品(杂质不参加反应),为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乙同学取样品Wg,并用上图4装置进行实验。

(I)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CuO

Cu+CO2;

(II)为达到实验目的,还需要测量的数据是装置B反应前后的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