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七岁的单车》看新生代导演电影艺术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27442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十七岁的单车》看新生代导演电影艺术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从《十七岁的单车》看新生代导演电影艺术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从《十七岁的单车》看新生代导演电影艺术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从《十七岁的单车》看新生代导演电影艺术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从《十七岁的单车》看新生代导演电影艺术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十七岁的单车》看新生代导演电影艺术doc.docx

《从《十七岁的单车》看新生代导演电影艺术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十七岁的单车》看新生代导演电影艺术doc.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十七岁的单车》看新生代导演电影艺术doc.docx

从《十七岁的单车》看新生代导演电影艺术doc

之中。

边缘·中心·突围

也许是因为某些技术和策略上的原因,或是某些试图以更本真的方式接近现实的艺术和美学动机,新生代导演们起初的创作具有边缘化的题材、前卫的叙事方式、晦涩的影像等极端个人化的特点。

但是,在不断的创作实践中新生代的导演们开始意识到自恋式的个人表达的局限性,管虎在拍摄《浪漫街头》时自我反省到“刚毕业那几年,觉得好东西是阳春白雪、少数人喜欢的东西,比较个性化的。

现在全变了,应该是大多数人喜欢的东西才称得上是好东西。

”[4]贾樟柯在拍完《小武》后说过:

“从一个更大的范围来看,大家经历着共同的东西。

我们关注个体,这个个体是由无数个体组成的,并不是脱离环境的个体。

同时当你进入到这样一个场景里的时候,你不能不关注其他东西,因为它就出现在这个真实的场景里面。

所以我要通过小武带出一个暴发户的形象,带出歌厅女孩的形象,带出警察和父母的形象,带出他周围所有人的形象。

这部电影的结构就是这样。

这就存在一个所谓边缘或者中心的问题。

这么一个表面看来是边缘的人物,如果只是为边缘而边缘,我觉得电影就失去普通的意义了。

因此当你在进行一种边缘描述的时候,你要努力与中心发生联系。

”[5]而在《十七岁的单车》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与中心发生联系的边缘描述”,城市里玩极限自行车运动的青少年,拉帮结伙沾染上一些流氓习气,这群人在同年龄的人中无疑处于边缘地位。

虽然对边缘人物的偏爱仍未改变,但是通过自行车城市中各种阶层和职业的人被联系了起来,跑快递的、开杂货铺的、小保姆、个体老板、父亲和妹妹,当然还有街上形形色色骑着自行车的人。

由于自行车在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使得自行车这一物象本身具备了丰富的可阐释性。

导演王小帅选择自行车来结构影片使这部影片比他以前的作品具备更普遍的意义。

正如片头字幕的背景,被虚化、升格和黑白处理后的自行车影像具有历史感,强调了一种普遍和永恒的意义。

同样这种边缘和中心的转换也体现在导演对民工的关注上。

从整体上来看,在所有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当中民工是处在边缘地位的。

他们是城市的流浪者,城市人从来没有把他们看作自己的一员。

其实在社会转型和经济结构变化的过程中,这些从农村到城市的打工者他们生活的变化是最大的。

在《扁担·姑娘》中王小帅就表现了民工的生活,但是《扁担·姑娘》中的主要人物都是从农村来的打工者,影片的视野还局限在这一特定人群当中。

相比之下《十七岁的单车》要更进一步,导演通过情结的巧妙设置把城市人和民工的生活并置于影片中。

通过两种人之间的交往和彼此之间对待对方的态度,影片在更深层次上揭示和探讨了双方之间的关系。

与以上转变相对应的是叙事方式和影像风格上的变化。

以往新生代的作品往往放弃常规电影讲故事的习惯和方式,叙事不连贯,琐屑化,醉心于探索了些新鲜的叙事角度和不同的结构方式。

然而在《十七岁的单车》中王小帅回到了比较传统的叙事方式上,以几乎直线型的叙事完成整个故事的讲述。

在影像风格上《十七岁的单车》保持了新生代一贯的纪实风格,但是这种纪实已经不同于王小帅在《冬春的日子》里的那种前卫和先锋的纪实风格,这里的纪实是一种冷静和客观的现实主义态度,是一种类似伊朗电影的对现实的关照。

同时影片中还注意了对戏剧性元素的运用,有许多精美的构图和精心设计的场面调度。

这些变化是走向成熟的标志,不再迷恋形式上的前卫和个性,而开始注重更深层的情感和意义的表达。

在尝试和变化的同时必然也会出现不足与缺憾。

在《十七岁的单车》中也存在着整体风格不统一,尚未达到高度的完整性与和谐性。

而且影片中也有明显的模仿痕迹,比如在情节上郭连贵的遭遇与《偷自行车的人》如出一辙,小坚与郭连贵在胡同口交接自行车的情景让人想起伊朗影片《天堂的孩子》中兄妹俩换鞋的场景,拍砖头的行为又似乎是《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再现。

此外片中关于北京的影像描述同张艺谋的《有话好好说》有相似之处。

事实上《有话好好说》和《秋菊打官司》的片名,甚至张艺谋的名字直接出现在了影片的本文之中。

或许在当今大众文化的后现代主义语境之中电影文本之间的互文性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作为一个电影作者还是应该努力追求自身的独创性。

谁都不希望看到新生代的电影变成一场解构和拼贴的游戏。

夹缝的坚守和突围是新生代面对的挑战和抉择。

通过《十七岁的单车》、《小武》等新生代影片我们看到了新生代们所做出的选择。

很多导演在向主流回归,如张元、王小帅、管虎,更年轻的贾樟柯也表达了相似愿望。

主流与边缘的对话与妥协,对于中国电影来说是一件幸事。

如果说当初新生代以边缘方式的发轫是一次困境中的突围的话,如今新生代正在经历成长中的再次突围,这是一次由边缘向中心的突围,突围的是自身的局限。

我们希望这是一次在坚守之上的突围,在突围的同时坚守自己的那份真诚和朝气。

收稿日期:

2002-12-05

【参考文献】

[1]程青松,黄鸥.我的摄影机不撒谎[M].北京:

中国友谊出版社,2002.

[2]戴锦华.雾中风景:

中国电影文化1978—1998[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尹鸿.世纪之交:

90年代中国电影备忘[J].当代电影,2001,

(1):

29.

[4]尹鸿.在夹缝中长大:

中国大陆新生代电影世界[OB/OL].

[5]贾樟柯.《小武》导演自述[OB/O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